提高病房管理

2024-05-09

提高病房管理(通用12篇)

篇1:提高病房管理

如何提高规范化病房管理

病房管理不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原因:

1.护士方面:宣教不到位;危重患者较多,使用仪器设备多,工作量大,对病房管理难以面面俱到;职责不明确,故管理不到位。2.患者方面:携带物品较多;文化层次偏低,习惯物品乱堆放;对医院规章制度和病房管理了解甚少,部分病人认为与己无关。3.其他相关人员方面:医生、护工,护理员,参与不够。提高规范化病房管理措施:

一.成立病房环境管理小组,每位护士都是成员,明确自身职责,才能管理到位。

1.护士长每天随时检查,节假日临时抽查。定期评分。

2.责任组长每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3.护工每1小时巡视病房一次,发现不整齐,随时整理。

4.责任护士接点、处置、巡视时,只要到病房,就应该随时告知患者家属及时整理。

5.节假日期间,各个责任组互相监督检查。二.加强宣教工作,责任到人

1.责任护士做好入院宣教,告知患者病房管理的相关要求。(标准化的床单位照片)

2.责任护士每天查房,都要反复多次为患者宣教做好病房管理。3.电脑班护士每天下午15:00利用呼唤器,为全病区患者宣教做好病房管理。4.告知各位医生,在病室查房时,也应该督促患者做好病房管理,整理好自身物品,以便于医生查房处置。三.规范病房物品放置

1.物品分类,放置位置固定,并建立规范物品放置标准,最好配上标准的照片,以便于护士宣教及供患者参考执行。

2.对危重患者及物品较多患者,可多提供一个整理箱,把患者多余的物品放到箱里,使病房整齐美观。

3.对发放宣传广告的人员,医务人员要劝阻离开,减少小广告纸张,使病房整齐,减少污染。四.制度规范扫床时间及参加人员

晨间扫床:7:50 护士长带领三位责任护士及四位责组护士,每两个人一组,对所负责的病房进行整理。

早会后床头交班:随时告知患者整理,对危重患者集中进行床单位整理。

午后扫床:13:00 责任护士及护工,对整个病区进行整理。晚间床头交班:随时告知患者整理,对危重患者集中进行床单位整理。

篇2:提高病房管理

消化呼吸内科针对科室2013年整体卫生状况差,陪人多、难管理等问题组织科内讨论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病区环境,满足病人身、心需要,为病人创造安静、整齐、清洁、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特制订本方案。

一、分工明确,全员参与病区环境管理

将病区环境检查列入每月质控、护士长五查房中来,科室组织护士学习《病房管理标准化要求》,让护士认识到,病室环境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病区环境管理,养成“四轻”、定期整理、整顿物品,减少病房内不必要的物品,加强各种仪器的保养与维护,保持清洁,护士主动巡视病房,对在病房大声喧哗、吸烟等现象进行制止等习惯。将病区及工作区分工,指定责任人,落实责任制管理。

责任划分:

护士站、值班室、换药室:刘 颖 代玉倩

治疗室、二级库:滕 晓 叶 磊

病房1-7病房:张永绿 严红玉

病房8-14病房:王田炜 秦 娜 被服仓库:谷艳艳

二、制定每周大扫除日,落实每周大扫除。

每周三落实地面、墙面、窗户玻璃、病室的床柜、护士站、办公室的桌面、抢救室、厕所等清洁任务,护士长随时检查,发现不合格,查明责任,责令及时打扫以保持病房清洁。按护理部5S管理 标准落实从病室、治疗室、医护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月科室内通报情况。

卫生大扫除分工: 主班:护士站、换药室 治疗班:治疗室、二级库

责任班1组:1-7病室按《病房管理标准化要求》落实。责任班2组:7-14病室按《病房管理标准化要求》落实。早班:值班室、被服仓库

每周三下午16:00进行卫生大扫除。

三、按护理部要求继续落实5S管理

工作区 要做到所有物品定位放置,摆放整齐,明确标识,贴在明显位置,利于辨认和使用;各工作场所、各病区、各个时间段均有负责人和管理人,将护士站、治疗室、值班室、二级库、被服仓库等每一处都落实到专人管理;各种治疗车用后及时清洁,不得有污垢;工作场所内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各种仪器,均要清扫干净并保持清洁,不得有蜘蛛网及污垢。损坏的物品及时送修。每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高效率、高品质的服务,给患者带来信赖和安全感。

病区环境 加强对病人、陪人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病房吸烟,利用病人入院介绍时,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时,给实习进修人员介绍病房情况时,巡视病房时等一切机会进行宣传教育,以达到共同 保持病房清洁的目的。向病人、陪人宣传,多余的东西要及时带走,不要放在病房或床头上以免影响整齐美观。避免一切噪音,教育工作人员动作要轻巧,低声说话,不穿响底鞋;对新入院的病人、陪护人员宣传,不要在病房大声喧哗、走路、开关门窗要轻,保持病房肃静,对门、窗、椅、凳、推车等请总务科协助落实消音措施,如桌、椅脚钉上橡皮、轮轴加油、请总务科协助维修等。加强对保洁员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保洁员落实整改,并按物业管理科要求落实保洁打分落实考评。

篇3:提高病房管理

1 护士长领导能力的重要性

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将直接决定工作效果的好坏。领导能力绝非凭恃特权来对下属员工进行被动指挥, 而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方式, 引导人们积极热情地去从事相应工作, 而非简单的服从。因此护士长的领导能力, 在对护理工作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领导能力并非生来就具备, 与人的经历, 教育情况和个人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护士长的领导力首先要体现在护士中的威信, 但这不等同于拉帮结派等不良工作作风, 而是被其他护士发自内心的信服。既包括护理经验, 工作作风, 也涵盖人际关系, 人品修养等。因此在护士长的选拔过程中, 要形成良好的竞聘机制, 选拔责任心强, 经验丰富, 性格开朗, 积极进取和富有人格魅力的人胜任。同时要保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争原则。只有具备一定领导能力的护士长才能对科室护理管理工作进行严格把控, 克服困难, 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病房护理管理效率的策略

2.1 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病房普遍实施的策略, 也是提高护理管理效率的关键环节。人性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 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优势和兴趣爱好, 分配具体工作和职责。如有些护士护理基础扎实, 经验丰富, 乐于与其他人分享护理感受, 那么可以让她负责科室的教导学习工作[2]。将安全护理等工作则交付给责任心强, 仔细认真的护士, 以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另外, 也要让护士积极参与到护理管理工作中来, 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 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对待疏忽犯错的护士, 尤其是刚毕业的实习护士, 要给予理解, 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和鼓励, 言辞恰当, 语气中肯, 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加以训斥, 这将会损伤他人的自尊心, 同时会败坏自己在护士心目中的形象。再有对护士安排工作的强度要合理适当, 并要做到公开透明, 不能因个人关系而有所偏好。如工作安排不合理, 让一些年轻护士经常熬夜加班, 使得她们得不到正常的休息, 没有生活的自由空间, 从而造成身体疲惫, 既达不到好的工作效果, 甚至会造成职业倦怠。

2.2 激励管理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 使人维持兴奋状态的一种心理过程, 在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在护理工作中, 激励机制也深值护士长借鉴, 护士长应通过良好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来稳定护理队伍, 充分挖掘每个护理人员的内在潜力, 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从事护理服务工作, 以达到提高病房护理管理效率的效果[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首先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达成目标要具备一定难度, 要通过一定的努力付出, 但也不是遥不可及。其次是要制定适宜的奖励制度, 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奖金、补贴等形式的财务奖励, 也可以是表扬和赞许, 先进个人, 优秀护理工作者, 医疗精英等荣誉奖励。也可以对积极上进的护士, 提供晋升, 公派学习, 外出开会等机会。再有确保激励管理有效的另一个要件, 就是要保证每个护士参与的机会公平均等, 只要争取, 任何人都有可能获得奖励及荣誉。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 便能充分的调动护士的热情, 形成爱岗敬业的工作风气, 同时也会减轻护士长工作负担, 和因工作琐碎而带来的厌烦。

2.3 绩效管理

除了鼓舞人心的鼓励机制外, 绩效考评机制也要完善化, 制度化。有奖就有罚, 对于不认真工作, 消极懒散, 缺少责任心的护士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监督, 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帮助教育。护士长在执行绩效考评时, 一定要认真严格, 一丝不苟。不能顾忌个人面子和关系, 对护士的不良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放任自流, 忽视不理。这样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使得其他人丧失上进心, 并蔑视规则制度的存在。对犯错误的护士, 要视情况, 视态度进行处理。如有些年轻护士, 由于对工作不了解, 不熟悉, 难免有疏虞的情况, 初次可以采取适宜的方式进行教育, 并指明护士犯错的原因, 但如果再次或多次犯错, 就应该严厉批评, 并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 对态度不端正, 屡教不改的护士更是要严惩。对于绩效管理采取的形式可以有多种, 如制定条文化的绩效考评表, 护理人员奖金挂钩等方式。执行过程中, 一定要定期进行反馈, 可以利用晨会或是周会的时间, 这样能随时提醒护士, 绩效考评制度的存在。

2.4 表率作用

俗话说的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护士长在护理管理过程中也要发挥其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可以通过科室学习, 或是技术操作, 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 培养新生力量。可以邀请热爱护理事业, 技术娴熟, 经验丰富的护士或护理模范来科室做专题报告, 来提高科室的业务能力。同时在工作执行过程中, 护士长也要体现出良好的责任心, 通过树立正面形象, 来感染和影响科室内的其他护士。如果护士长只会指挥, 而自己却推搡工作, 态度消极, 相信下面的护理人员也不会信服, 因此护士长要注重发挥榜样的表率和带头作用。如坚持每天按时保质的查房, 操作过程中认真仔细, 流程化规范化等, 长期坚持下来就会影响其他护理人员的习惯。面对脏活、累活、难题时不推卸, 冲在前面解决, 才能赢得护士们的好感和尊重。另外在护理环节出现问题和漏洞时要主动承担, 在发现自己问题的时候要坦诚面对, 积极接受科室同事提出的合理建议, 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并且要养成主动接受知识, 乐于学习的习惯, 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和工作能力, 能够及时快速解决新问题和新挑战。

2.5 优化管理模式

管理的流程和模式要不断地进行优化, 丰富护理管理的内容和内涵。在优化过程中, 要立足于对现有护理模式的全面分析, 找出存在的相应问题, 去掉冗余重复的环节, 才能保证护理服务的高效。如同一件事如一个人能够完成, 就尽量不要让两个人去做, 以节约人力[5]。明确分工, 保证每个人的才能都不被闲置。面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护理时, 更要沉着冷静, 理清护理流程和护理思路, 并根据具体需要分配护士职责。针对细节问题, 也要高度重视, 如根据实际情况, 对护士的排班和交接班流程也要定期进行优化, 制定相应的规则条款, 这样能节省时间, 可以因缓解护士长期值夜班而引起的疲劳, 也可以明确交接班时的具体事宜, 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促进病房护理效率的提高。

3 讨论

通过明确护士长职责和工作内涵, 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 秉承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下, 采用激励管理, 绩效管理, 表率作用及优化管理模式等方法, 在日常的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结果, 充分的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较之前明显的提高了病房护理管理的效率, 使护理工作得到了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莫国华, 马金秀.提高病房护理管理效率的策略[J].全科护理, 2010, 8 (1) :157.

[2]毛世芳, 李继平.三甲医院病房护士长岗位工作分析研究[J].护理研究, 2006, 20 (1) :71.

[3]崔雁.员工激励机制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7 (33) :42.

[4]赵群.护理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 (3) :15.

篇4:提高病房管理

关键词:病房环境 管理 优质服务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87-02

病房是实施医疗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环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近年,我科为了提高护理优质服务效果,开展病房环境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10年1月至今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现有病床56张,将其划分为两个责任组,每组分别分管28张病床。两病区布局相同,主要功能区包括护士站、治疗室、检查室、抢救室、病室、贮藏室、医生办公室、值班室、更衣室等。采用优化病区环境,提高了优质服务的满意度。

2 方法

对病区环境管理存在问题进行调查。

2.1 病区环境管理分层次管理不到位,没有按照使用频率进行分类放置。如血压计、听诊器、心电图机、各种化验单,治疗车未放置在方便取用的工作区。

2.2 物品标识不明确,没有定位、定量放置。如常用口服药、注射药品应在放置橱内,有明确标志,每一种物品未按需求量设立相应数量,固定统一基数,有些备用药物长期不用导致过期,造成浪费。

2.3 专人负责不到位,科内工作区域未指定专人负责。如主任办公室、医师办公室、护士办公室、更衣室。

2.4 物品使用后放置归位不规范。未设立用量较大物品的专用位置,如各类病历应用的病历专用表格、护理表格、检查申请单等。

2.5 物品使用不注重环保,存在浪费。领用的一次性物品未按时间先后应用、不注重有效期,存在物品过期浪费。

3 實施病房环境管理

以优化病房环境管理目标,实现病房医疗活动安全、方便、快速、有效。根据我科特点,确定必备医疗设备和物品,根据不同用物的日常用量确定周转基数,整理不必要的物品、设备、文件。整理原则:在保证病房物品有效供应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病房内不必要的物品。

3.1 重新划分物品放置区域。按照物品使用的频率重新划分放置区域,如使用过的表格、交班本等,放回库房存放。正使用的记录本、表格等保存在工作区域易取用处;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等放置在工作区附近;笔、听诊器、手表等随身携带。私人物品施行一人一柜,集中放置。设立环保回收箱,注重循环再用[1]。将没有保留价值的纸张集中在一起,当草稿使用。

3.2 施行专人专项物品负责制。按照班次的安排分配病房环境管理区,如办公桌护士负责护士办公室的卫生,所有表格的分类管理和计划领用物品的放置和标识有明确的记录;治疗班护士负责建立一次性物品的分类放置,设立明确标识,口服药(兰色)、注射药有固定的清点记录本;抢救物品、仪器、抢救车专人负责制,每位护士专人负责制,定时清洁、保养仪器,测试性能完好,有记录;小夜班护士负责更衣室、休息室的每日卫生清洁;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由每日值夜班医生负责每日清洁。

3.3 常检查,勤自律。每日下班前15分钟,每个人对当班的工作进行回顾,物品摆放归原处,标识不完整的进行整改,清点物品不符合基数的及时补充。每班交接时注意工作场所的清洁、物品的放置,备用药品的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 按装清晰的部门标识、名牌每个功能区前安装统一的标识,注明地点、负责人姓名,病区显眼处装订,医护人员简介表,表上清晰标明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医师、各组护士的姓名,附上相片及管辖的床号等,为病人提供方便。

3.5 有序整洁。护士站、医生办公室保持桌面整洁;更衣室内个人用品全部放人衣柜;治疗室、检查室内的物品除符合无菌及消毒隔离要求外,还需按一定次序放置,并养成用后放回原处的习惯;将病人及家属的私有物品放人床头柜或衣柜内,床头。

4 效果

4.1 规范了病区环境管理病区物品的分类,定点放置规范,标识清楚,基本达到目视管理的要求,营造了一个安全、整洁、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4.2 提高工作效率。30秒内能准确找到所需物品,减少工作失误,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3 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强了团队精神。护士重视工作场所的卫生、安全,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工作热情,把工作岗位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安排有序,整洁舒适,增加凝聚力,使大家有一种归属感。

5 讨论

病房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为病人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工作环境,为医疗安全提供帮助。我科对科室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后,实现了人、物、场所的有机组合,改善了工作环境,使病房环境更加整洁、卫生,工作流程更加有序,保证了病人的医疗安全。对病房内的物品按使用频率分类放置,使物品取用更方便、快捷。实行病房环境规范化管理后,缩短了取用物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降低了医疗安全隐患。病房的工作评价最终是以病人是否满意为标准的,开展病房环境管理使病房的护理工作更加有序,医疗质量得以保障,病人满意度提高。

现代医院需要不断的提升来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拥有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才能拥有信誉和病人[2]。通过开展病房环境管理,输液治疗室及病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服务,提升了病人及家属对科室和整个医院的印象。而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必然吸引更多的病人[3]。这样形成的良性循环,必将推动整个医院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玲,胡平.5S管理法在手术间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8(2):97-98

[2]刘均艳.加入WTO对护士素质的要求[J].护理研究,2002,16(8):479

篇5:提高病房管理

【摘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QCC)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素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重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儿科病房;QCC;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129-02

儿科疾病多起病迅速,病情发展快,患儿及家属极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护理难度较大,发生医患纠纷机率较高。品管圈活动(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的人,通过运用各种改善方式激发个人潜能,并借助团队力量持续改善各种问题,使参与人员认识工作的意义与目的,提升参与感与成就感[1]。笔者将品管圈活动(QCC)应用于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使护理人员从自身出发,改善护理工作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儿科病房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15±3.92)岁;其中肠梗阻15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5例,先天性巨结肠11例,阑尾炎7例,其他4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2±3.85)岁;其中肠梗阻17例,肠套叠8例,肛门直肠畸形12例,先天性巨结肠10例,阑尾炎8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及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体位,确保妥善安置患儿,保障患儿舒适、安全;②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④加强查房,并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并协助其进行相关治疗与抢救。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再应用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组建QCC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6名高年资护士,其中年资最高、经验丰富者为圈长,通过无领导讨论等方式分析我科在护理态度、病房环境、医患沟通及护理水平方面存在的缺陷,并针对缺陷部分制定改善方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②改善病房环境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征及喜好,将病房布置得温馨、充满童趣,避免患儿对冷清严肃的传统病房产生恐惧、抵触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③请经验丰富护士指导医护人员与患儿沟通的方法,增加巡视次数,多陪伴患儿,可与患儿一起游戏及交流,转移患儿注意力;对患儿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保持耐心、细致,及时安慰患儿及家属,缓解其焦虑、紧张情绪;④设立护理工作奖励机制 设置患儿及家属意见箱和护理服务考核制度,对工作出色护士进行适度物质奖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及团队力量;⑤定期举行讨论学习会,就近期工作问题及缺陷各抒己见,并邀请专家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提升护理能力及团队意识。

1.3效果评定[2]自拟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于品管圈活动(QCC)实施6月后进行评定,内容包括: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每项得分1~5分,1分表示最差,5分表示最佳。自拟调查问卷,在患儿出院时由家长填写,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病房环境以及沟通能力等4个方面,每个项目分值25分,总分100分,共分为3个等级,其中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 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素质评定量表得分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QCC护理模式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中,护理质量与护理管理方法一直是护理质控的重点内容。大量研究表明[3-4],护理质量高低取决于护理管理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整体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退队意识等密切相关。品管圈活动(QCC)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应用于儿科重症病房护理工作中,可加强圈内成员交流频率与质量,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是提升患儿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组研究中,研究组护理人员更加重视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症状变化,在协助患儿翻身、清洁身体及晚间护理等各个环节工作效率更高。通过定期举行培训、问题讨论等活动,可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该模式可以将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效结合,使每位成员的意见都可以体现在日常管理制度中,成员参与感更强,集体归属感更高,有利于工作积极性提高及团队意识养成。实施品管圈活动(QCC)6个月后,研究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积极性、团队意识、责任感等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素质,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5]。

实施QCC护理模式不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增强以人为本服务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为便利及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拉近护患关系,改善患儿临床疗效。研究组采用QCC护理模式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品管圈活动(QCC)护理模式后,患儿及家属认可度更高。

综上所述,QCC护理模式应用儿科病房中,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责任心及团队意识,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患关系良好,有利于医院良好形象打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6:病房管理制度

2.新病人入院时,主管护士应按流程及时向新住院患者介绍科室基本情况、住院规则、医院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安全教育,签署住院患者告知书,教育患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主管医生按流程接诊患者。

3、交接班时,危急重患者必须在床头进行交接。

4.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清扫两次。病房卫生间清洁、无异味。避免噪音,工作人员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操作轻。

5.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不得随意变动。

6.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定期(每月至少一次)召开公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对医疗、护理、医技、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对患者反映的问题要有处理意见及反馈,不断改进工作。

7.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着装,原则上着正装,护士化淡妆,佩戴有姓名胸牌上岗,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病房内不准吸烟,工作时间不聊天、不闲坐、不做私事。治疗室、护士站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原则上工作时间不许接打私人电话。

8.患者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患者使用,出院时清点收回并做终末处理。住院患者必须着病号服,携带必要生活用品。

9.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保养,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10.加强病人探视、陪伴管理,患者住院期间不准私自外出,不得在病房吸烟、喝酒、赌博、闹事,维持正常医疗秩序。

11.病房内不接待非住院患者,不会客。值班医生与护士及时清理非陪护人员,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严禁散发各种传单、广告及推销人员进入病房。

12.注意节约水电、按时熄灯和关闭水龙头,杜绝长流水,长明灯。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

篇7:病房药品管理

根据我院目前形式,就病房药品管理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抢救药品按抢救工作制度的要求,作以下规定:

1.班班交接:交班是查看封条的完整性,封条破损,再逐一检查。(每班核对抢救物品、药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2.五定管理:

各种急救药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定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3.不准挪动:

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

4、确保有效期:

抢救药品属于特殊药品,一旦启用,即为紧急抢救,要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5、车内保存:

抢救车内抢救物品、器械、药品应按医院统一规定放置,标示清楚。定位、定量放置、定专人保管,检查无误后一次性锁封并签名,以保证应急使用。启用后必须及时补充、清点、检查、封存。护士长每周检查两次,科室每月至少清查一次。

6、及时补充:

药品使用后,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二、其他备用药的管理:两非药品、毒麻药品、高危药品、贵重药品必须班班交接,每班交接药品品种和数量。发现少药和多药,要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三、药品检查要求:

1、电脑班每天对从药房领回的药品对有效期和外观的质量进行检查。

2、药品管理员每月在20日前对所有药品进行清点检查。

3、护士长每周抽查二次,每月20日前对所有药品进行全面清点检查一次。

4、所有交接班和药品质量检查必须有原始资料可追查。

篇8:提高病房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 其中男性68例, 女性52例;年龄17~68岁, 平均年龄 (46.6±2.4) 岁;34例患者为四肢骨折, 60例患者为闭合性损伤, 26例患者为多发骨折。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均为60例, 在年龄、性别等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则给予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具体的管理方法如下: (1)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选择护理组长、疼痛专科护士和骨科护士长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通过万方数据、维普中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等来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 对疼痛护理工作中的缺陷进行明确, 对疼痛护理质量指标进行初步设定, 并对主要的指标进行筛选, 包括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疼痛处理的及时性以及疼痛评估的准确性等。 (2)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应用:选择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和护士长负责, 每周进行2次现场检查, 通过疼痛评估尺来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疼痛性质、原因、部位以及程度等, 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疼痛处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进行评价, 出院时通过满意度调查表来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疼痛护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体位护理、环境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疼痛护理依从性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 以率 (%) 表示, 若 (P<0.05) 则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护理依从性观察:

在疼痛护理依从性方面, 实验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护理满意度观察:

在疼痛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见表2。

3 讨论

疼痛是骨科患者的一种常见主诉, 手术、创伤以及功能锻炼等都可能引起疼痛;通过科学和合理的镇痛措施, 能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有效缓解, 让疼痛的负面影响有效降低, 进而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提升[2]。

在骨科病房管理中, 疼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阶段虽然疼痛管理工作已经实施, 但是却缺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所以建立疼痛护理质量指标, 为护理质量的评估提供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指标, 从而来对疼痛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让管理工作的效果得以有效提升[3]。通过疼痛护理质量指标, 对主要指标进行筛选, 并在日常疼痛管理工作中应用, 能让骨科病房管理的高效性、及时性、主动性和自发性得以有效提升, 最让让疼痛护理质量提高。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 在疼痛护理依从性以及疼痛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 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总之, 应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能让骨科病房的疼痛护理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进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疼痛护理质量指标在提高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我院骨科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 实验组患者则给予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结果 在疼痛护理依从性以及疼痛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 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 应用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管理能让骨科病房的疼痛护理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疼痛护理质量指标,骨科病房,疼痛护理质量,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惠琴.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 (4) :225-226.

[2]周怡.疾病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 2015, 32 (12) :2495-2497.

篇9:提高病房管理

建立查房制度,检查护理计划落实情况:护理计划是贯穿整体护理工作的指南。因此护理计划、措施制定的正确与否,是整体护理的核心。一是每天早晚4次床头交接和检查制度。每天早晚2次组织护士在床头对各自分管病人对下一班护士进行系统的全面交接,包括病人的入院情况、当时治疗情况,病人用药变化和康复情况。由护士长和大家共同点评,主要是对每个护士制定的护理计划和措施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和调整。对制定好的措施,检查实施效果,即检查护理质量问题。通过检查确保了每位护士不仅对自已分管的病人有全面的掌握,同时也做到了对所有病人情况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保证对病人的连续性、周到的管理。

全员参与,保证管理实效:目前开展整体护理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护士严重缺编,而整体护理的开展又需要增加护理人员。在不能增加编制的情况上,我们把所有的病人分散给每一位护士管理,让所有的护士都有展示自已才华和分管病人的责任。将病房床位平均分给每位护士,这样每人分管4~5个床位减轻了护士书写病历的压力,使护士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与病人沟通、宣教当中。避免以往日每个护士分别分管10~15名病人,造成护士因为忙于处置、书写病历,减少了与病人沟通时间,即形成形式上的整体护理的现象。当然,对于特殊护理病例如急救室、CCU病室,可交给一名经验丰富的白班护士专管,保证了急重病人护理计划的及时性制定与实施;同时与夜班者交接清楚,對夜间发生的病情变化及新出现的护理问题也会及时制定新的计划,保证急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也可节省一二名护士充实到倒班人员中,缓解倒班者班次勤、人员少的矛盾。

加强护士与病人沟通,提高管理水平,使护患关系向健康和谐方向发展。护士与病人是两个不断相互作用的群体,这一点是通过护患关系体现出来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观察护士能不能处处体现对病人的关心、照顾,并能让病人感受到这一关心与照顾;同时注意强化护士与病人形象语言的交流,如良好的行为规范、整齐的着装、自然的化妆等。从外观和言行上树立良好护士形象,让病人产生信任的交流行为,使护患关系更融洽,患者对护士工作更放心、更有信心。

重视患者的满意率:使患者满意,就是服务的宗旨。护士长每周定期下病房,听取患者的意见与建议;每月召开患者座谈会,虚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包括对医疗、总务、后勤、医技科室的意见,及时反馈相关部门。这样既有利于让病人感受到在接受每一个服务环节时,均能体会到连续、周到、热情的服务,也有利于维护医院整体形象。但应主要听取患者对整体护理护士的意见,并及时召集全体护士讨论、改进我们的服务,对有利于护士队伍建设和护士素质提高的意见及时采纳,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率,使整体护理工作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观察有无“热源”反应

篇10:病房管理规定

一、进入病房应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病人休息。

二、不要随意挪动床位、更换房间,保持病房规范,物件摆放整齐。

三、爱护公物,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保存好各样票据,以便新农合报销使用。

四、医生查房时患者一定要在位。

五、通讯设备不要乱摸乱按,要保证正常使用。

六、要节约用电,安全用电,随手关灯,教育孩子不要乱摸开关等电器,保证平安使用。

七、讲究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放东西。随时冲洗厕所,废物入篓。

八、不许在病房内吸烟,喝酒,烧水做饭。

九、医务人员要认真负责,病友要积极配合,提高治疗水平,搞好双方关系。

谢谢合作

宁陵县产业集聚区医院办公室

篇11:病房管理

一、病房管理

1、病房环境整洁明快,安静舒适,通风良好。每病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病房内有电视、空调、饮水设施。有纱窗、蚊香等驱蚊防蝇措施。

2、病床及床头柜规格统一,摆放有序,床单元配备齐全,病床和被褥整洁,无破损及污浊,及时更换。每床配备垃圾筐,外套黑色塑料袋,及时清理,周围保持干净。

3、病房内无杂物堆放,物品摆放整齐。无电饭煲、电磁炉、煤球炉等炊具。病房内外墙面及门窗,光洁明亮,无张贴物、扯绳悬挂、蜘蛛网,墙边及角落无污渍污垢。地面保持干燥、清洁,无污迹,定期消毒。

4、病区走廊保持畅通,墙面、地面保持清洁,夜间有照明设施,垃圾筐定点摆放,及时清理。

5、病房拖把、扫帚等清洁设施分区使用,专室专用,标识明显,用后清洁消毒分开悬挂晾干,整齐有序。

二、输液室管理

1、输液室环境整洁,宽敞明亮,通风良好。使用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配备空调、饮水机、电视机及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有舒适的输液椅,摆放有序,清洁整齐,无污垢及灰尘;每二个输液椅之间有垃圾筐外套黑色垃圾袋,清理及时。

2、内外墙面、门窗清洁明亮,无张贴物、扯绳悬挂、蜘蛛网,墙边及角落无污渍污垢。地面保持干燥、清洁无污迹,定期 消毒。

3、配药室内清洁整齐、无杂物,工作台面清洁,物品摆放有序。注射室男女分开,保持清洁卫生。

4、拖把、扫帚等清洁设施分区使用,专室专用,标识明显,用后清洁消毒分开悬挂晾干,整齐有序。

三、病员加工灶管理

1、有病员加工灶,有专人管理。面积能够满足病员生活需要。有防蝇防鼠设施。

2、病员加工灶整体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墙面及门窗无灰尘、蜘蛛网及油污,地面、桌面、锅面及时打扫清洗,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消毒。配备垃圾筐,及时清理。

3、病员加工灶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电磁炉、微波炉,排列整齐,有安全可靠电源,灶台高度适中,台面易清洁打扫,有清洁水源。

四、厕所管理

1、每个医院至少有一个水冲式厕所。

2、每天清扫及时,保持地面防滑无纸屑、墙壁无灰尘、无乱涂乱画,便池阴沟无尿硷、粪便池无堵塞、无溢漏,无蚊虫、无蝇蛆、无老鼠、干净无异味。配备一定数量的垃圾筐,外套塑料袋,及时清理。

3、夜间有灯光照明设备,有流动水洗手池。

篇12:病房管理制度

(一)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治或高年住院医师积极协助。

(二)为保证重症监护良好的工作环境,防止交叉感染,本室不留陪侍人,家属可留电话,保持联系。

(三)各级医师各司其职,按岗位责任严格要求。主任医师每周查房至少一次,主治医师每周查房至少两次,危重病人随时查房、巡视。

(四)涉及重大抢救事宜,需立即报请科主任,并报医务处及有关院领导,亲临参加指挥救治。涉及各种纠纷的病员救治要及时向医务处及有关部门报告。

(五)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

(六)医务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着装整洁,必要时戴口罩、病房内不准吸烟。

(七)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并应逐步建立各种危重病员的抢救程序及重症监护规范。

(八)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九)本室各类抢救器材及药品要准备完善,保证专人管理、放置固定、随时可用,并有专人检查,及时补充、更新、维修和消毒。别进行定性标化,并在质控考核表扣除相应分值。

3、质控科每季度对各质控点缺陷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一次,并排出名次,张榜公布。科室考核分值与科室绩效挂钩。

4、重大医疗质量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罚款,取消先进科室评审资格和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等处理。医疗质量管理

一、指导思想

医疗质量管理是指为提高病人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效果和医疗价格的满意程度而进行的组织和控制活动。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可分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其它各管理组织、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和各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系。

(一)、院级管理组织

1、设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设备管理委员会、学术管理委员会、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委员会、院感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各委员会要有职责、工作计划、明确的目标、检查监督措施、奖惩办法、整改措施和工作记录等,以保证各委员会工作的切实开展。

2、成立医院质量控制科(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挂钩。(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3、设立处理医疗投诉专职人员,使医务部门专注于基本医疗制度、医疗规范的落实等核心工作。

(二)、科级管理组织 医院临床科室、医疗科室及护理单元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第一线。医疗技术质控、服务质量管理、医疗安全防范和医疗成本控制等,都必须落实到科室,才能够取得实际效果。因此,科室是微观质控的关健层次。在这个层次,首先是科主任、护士长及医技科室负责人的技术水平、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代表、决定着整个科室的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故此,必须依靠他们把好质量关,认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实现以科室为单位的组织管理严密性、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技术操作规程的严格性和临床思维的严谨性,加强科室基础质量、医疗工作环节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的全面质量管理,使每个科室都建设成具有立体网络结构的基层质量体系。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要有分工,责任到人。

2、要有明确的职责条例、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和科室奖金二次分配制度。

3、可以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

4、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5、参加医疗质控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务人员的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按要求进行自我管理(附页1)

三、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院各级委员会、质控科、科质控组,分别制定各自的考核内容,考核以《常见基本诊疗规范》、《医院分级管理第二评审周期评审标准》、《医疗质量考核办法》、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制度》、《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医院工作职责》为标准。

四、奖惩办法

1、门诊医疗质量由各门诊部负责考核、统计;基础质量由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处室负责考评。住院医疗环节质量由质控办牵头对正在诊疗过程中的“活病历”随机抽查,按考核表内容逐点考核,一般每个月对每个医疗组考核1-2次;终未质量主要由病案室质控组负责考评。

2、分析各项诊疗活动对整体医疗质量的影响程度,对各质控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按合格(√)、轻度缺陷(1)、中度缺陷(2)、重度缺陷(×)分为四个级

附页1 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10)按专科收治病人。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 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

1、医疗质量主要标准(1)诊断质量标准

正确性:确诊要符合诊断要点,病史、体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具有的特性,拟诊要基本符合诊断要点。诊断性治疗有效。

全面性:主病,并发症,伴发症应依次列出;诊断疾病名称以国际疾病分类法为准。

及时性:对急、危、重病应力争在24小时内确诊;疑难复杂病症应及时组织科内会诊,需其他科室会诊要及时和书面记录,必要时可组织全院会诊或及时转入上级医院。(2)疗效评判标准

治愈:病人症状消失,器官功能恢复正常,外伤创口愈合。好转:病人症状减轻,器官功能较首认明显好转。(3)护理质量标准

按照印发的《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与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护理管理规范》和《预防院内感染的规定》的标准评定。(4)技术操作规程

按照国家卫生部,山东省卫生厅颁发的有关技术操作常规与规程,以及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和我院编印的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5)病历书写标准

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我院病历书写制度执行。(6)工作质量标准

各项工作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健全,并能认真执行。患者、本院职工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在要求的指标以上。

2、全院医疗质量主要指标(1)诊断质量指标

五、医疗质量教育方案

1.坚持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

2.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健

全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3.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4.医院要加强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参加质量管理活动,对新进人员上岗前教育要包括质量教育。

5.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组织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

6.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病历及控制院内感染。各级管理人员要把提高医疗质量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后勤部门要为医疗第一线服务。

7.质量的检查结果与评价、奖惩相结合,并纳入医院评审。

六、医疗质量监督、检查、评价方案

1.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小组对院科医护、医技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由院办、医务科组织具体实施。

2.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一次;科室、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月一次,由科主任和护士长监督实施。

3.医疗护理、医技质量监督、检查、治疗、评价按医疗质量标准与指标执行。

4.医疗质量检查每月一次,由院长及业务副院长在院周会上向科主任反馈。5.认真评价医疗质量

(1)评价标准:按医疗质量标准,包括诊断质量标准、疗效评判标准、护理标准、技术操作规程、病历书写标准。

(2)评价方法:采用病例评价与统计指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病例评价主要由科室进行,由科主任、护士长掌握。

A.病例评价要按病历质控标准进行,主要评价内容包括:诊断是否正确、全面、及时;治疗是否正确、及时、彻底;疗效是治愈、好转、未愈等。有无并发症,院内感染,医疗缺陷等。

B.医技科评价内容包括:整体工作质量和每个病人报告是否及时、准确。

上一篇:校刊发刊词下一篇:海洋主题餐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