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基础知识

2024-05-03

安全评价基础知识(精选8篇)

篇1:安全评价基础知识

1.水运交通事故的定义

水运交通事故,是指船舶、浮动设施在海洋、沿海水域和内河通航水域发生的交通事故,如碰撞、搁浅、进水、沉没、倾覆、船体损坏、火灾、爆炸、主机损坏、货物损坏、船员伤亡、海洋污染等。

水运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但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而且还可能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有些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水运交通事故的分类

世界各国对海事的分类都有规定,尽管细节不同,但基本原则相同。我国《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对水运交通事故进行了界定。

碰撞事故。碰撞事故是指两艘以上船舶之间发生撞击造成损害的事故。碰撞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船舶受损、船舶沉没等后果。碰撞事故的等级按照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确定。

搁浅事故。搁浅事故是指船舶搁置在浅滩上,造成停航或损害的事故。搁浅事故的等级按照搁浅造成的停航时间确定:停航在24h以上7d以内的,确定为“一般事故”;停航在7d以上30d以内的,确定为“大事故”;停航在30d以上的,确定为“重大事故”。

触礁事故。触礁事故是指船舶触碰礁石,或者搁置在礁石上,造成损害的事故。触礁事故的等级参照搁浅事故等级的计算方法确定。

触损事故。触损事故是指触碰岸壁、码头、航标、桥墩、浮动设施、钻井平台等水上水下建筑物或者沉船、沉物、木桩渔棚等碍航物并造成损害的事故。触损事故可能造成船舶本身和岸壁、码头、航标、桥墩、浮动设施、钻井平台等水上水下建筑物的损失。

浪损事故。浪损事故是指船舶因其他船舶兴波冲击造成损害的事故。也有人称之为“非接触性碰撞”,因此,浪损事故的损害计算方法可参照碰撞事故的计算方法。

火灾、爆炸事故。火灾、爆炸事故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致使船舶失火或爆炸造成损害的事故。同样,火灾、爆炸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船舶损失等。

风灾事故。风灾事故是指船舶遭受较强风暴袭击造成损失的事故。

自沉事故。自沉事故是指船舶因超载、积载或装载不当、操作不当、船体漏水等原因或者不明原因造成船舶沉没、倾覆、全损的事故;但其他事故造成的船舶沉没不属于“自沉事故”。

其他引起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的水运交通事故。例如,船舶因外来原因使舱内进水、失去浮力,导致船舶沉没;船舶因外来原因造成严重损害,导致船舶全损等。

3.水运交通事故的等级

根据事故船舶的等级、人员伤亡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可将水运交通事故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5个等级。但特大水上交通事故分级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国务院于1989年3月29日发布施行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称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劳动部根据该规定的授权做出下列解释:水运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及其以上,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其以上的,即为该规定所称的特别重大事故。

篇2:安全评价基础知识

B.社会结构 D.社会稳定

2.职业是从业人员为获取(C)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A.职业资格

B.职业技能 C.主要生活来源

D.成就感

3.可燃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下限,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作用,发生火灾、爆炸现象。在下面案例中,可燃气与空气混合为基本事件1,点火源作用为基本事件2,火灾、爆炸为顶上事件,则用故障树分析时,表达该案例的最佳逻辑门应为(B)。A.与门 C.或门

B.条件与门 D.条件或门

4.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B)型灭火器。

A.磷酸铵盐 C.抗溶泡沫

B.二氧化碳 D.泡沫

5.关于法的效力下面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关于人的效力 C.关于地域的效力

B.关于物的效力 D.关于时间的效力

6.职业具有目的性、社会性、稳定性、规范性和(C)五大特征。

A.科学性 C.先进性

B.合理性 D.群体性

7.运用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进行评价时,某单元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2,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3,则该单元工艺单元危险系数应为(D)。A.5 C.6

B.1 D.1.5 8.锅炉压力容器承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D)和蠕变破裂。A.应力破裂 C.冲击破裂

B.刚性破裂 D.腐蚀破裂 9.下面哪项不是法所具有的特征(A)。

A.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 B.法是依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 C.法是依照农民阶级的利益制定的 D.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10.职业技能是指人在(C)范围内需要掌握的技能。

A.职业活动 C.生产劳动

B.日常生活 D.国家职业标准

11.下列关于项目选址的对策措施中叙述不正确的是(B)。

A.不得在地震烈度高于八度地震区建设 B.产生有毒气体的工厂不宜设在盆地窝风处

C.生产和使用氰化物的建设项目禁止建在水源的上游附近D.公路、地区架空电力线路或区域排洪沟严禁穿越厂区 12.下列关于易燃液体危险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易燃性。闪点越低,越容易点燃,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B.易产生静电。易燃液体中多数都是电介质,电阻率高,易产生静电积聚,火灾危险性较大 C.流动扩散性

D.易燃液体的蒸气一般不会形成重气扩散

13.法应当包括宪法、法律、(B)、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A.部门规章 C.技术法规

B.行政法规 D.技术标准

14.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B)约束机制。

A.强制性 C.社会性

B.非强制性 D.法律性

15.在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法进行安全评价时,一般将危险程度分为(D)等级。

A.3个 C.5个

B.4个 D.6个

16.某厂在充装液氯时没有洗罐,罐内残留杂质发生化学反应,造成钢瓶爆炸,液氯泄漏扩散,导致多人死亡和中毒。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这起事故的类别为(B)。A.容器爆炸 C.化学爆炸

B.中毒窒息 D.其他伤害

17.下面对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不正确的是(C)。

A.合法行政 C.程序正当

B.合理行政 D.人为行政

18.安全评价师泄露被评价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不违背职业守则中(D)的条款。

A.遵纪守法,客观公正 C.加强自律、规范执业

B.诚实守信,勤勉尽责 D.钻研业务,提高素质

19.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A)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A.可行性研究报告 C.竣工图纸

B.初步设计 D.验收报告

20.火灾对周围环境影响的主要热传递方式是(A)。

A.爆炸 C.反应热

B.燃烧 D.热辐射

21.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原则,主要有3个,下列描述不适用的是(B)。

A.法律适用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C.要依刑法体系作为依据 D.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2.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D),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A.主管部门

B.党团组织

23.在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时,为了恰当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的影响程度,预先危险性分析将危险性划分为()个等级,其中“Ⅰ级”表示()。A.五;灾难性的 C.四;灾难性的

B.五;安全的 D.四;安全的

24.由国务院颁布,2003年6月1日起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所指的 特种设备不包括()。A.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 C.货运索道

B.电梯

D.大型游乐设施

25.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距离。A.一定 C.适当

B.相应 D.安全

26.职业的规范性是指职业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符合特定生产技术和()的要求。A.历史时期 C.经济发展规律

B.经济形式 D.技能规范

27.对于新建项目,当对工艺设计参数要求很严格时,宜使用()方法更为可靠、有效。A.安全检查表法 C.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B.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D.预先危险性分析

28.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其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称为()。A.惯性 C.量变

B.趋势 D.类推

29.《就业促进法》明确了国家、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职责工作。A.个人 C.劳动者

30.职业技能鉴定的本质是一种

A.考试 C.考察

B.评估 D.认证 B.集体 D.法人

31.根据爆炸事故现场的破坏情况(如建筑物玻璃破碎、爆炸坑等),可以估算事故现场爆炸物的TNT当量。这实际上是安全评价中()的应用。A.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C.类推原理

B.惯性原理 D.相关性原理 32.判断煤矿井下自然发火熄灭程度的标志性气体是()。

A.二氧化碳 C.甲烷

B.硫化氢 D.一氧化碳

33.《劳动法》规定了劳动需要履行()项基本义务。

A.2 C.4

B.3 D.5 34.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一、二、三级分别对应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的

A.一、二、三级 C.二、三、四级

B.一、三、五级 D.三、四、五级

35.在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时,关于安全管理方面的评价不包括的内容有()。

A.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C.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B.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D.强制检测设备设施情况

36.防止发生直接触电和电气短路的基本措施是()。

A.接地 C.绝缘

B.接零

D.中性点直接接地

37.下面()项不属于《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和安全专业人员的权利。

A.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的规定,从事授权范围内的有关安全生产业

B.有权拒绝从事非法或者服务范围以外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 C.有权向服务企业推荐相关产品的权利 D.有依法收取中介服务报酬和费用的权利

38.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受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最大的是 A.知识 C.责任心

B.能力 D.以上全是

39.故障树中关于最小割集说法不正确的有()。

A.最小割集表明系统的危险性 B.最小割集表明系统的安全性

C.在事故树中能够引起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割 集

D.所有最小割集中任一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绝不会发生 40.不属于安全标志的是()。

A.禁止标志 C.指令标志

B.禁令标志 D.警告标志

41.《安全评价通则》中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类评价,下列()种不包括在内。A.安全预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42.道德通常包括

A.社会公德 C.家庭美德

B.职业道德 D.以上全是 B.安全专项评价 D.安全现状评价

43.安全验收评价是(),进行的一种检查性的安全评价。

A.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后,初步设计之前 B.在项目建成试生产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 C.在项目正式投产以后三个月内 D.在整体项目验收之后

44.使用布尔代数对(b+c)·a·c进行运算,其最简化结果是()。

A.b·a·c+a·c2 C.b·a·c+a·c

B.a·b·c+a·c2 D.a·c 45.根据《安全验收评价导则》中的规定,下面()项不属于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内容。

A.符合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B.评价单元划分的结果

C.评价对象运行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D.明确给出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 46.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

A.遵纪守法 C.奉献社会

B.尊师重教 D.文明礼貌

47.在机械工厂安全评价方法中,已知评价得分为920分,则其安全等级为()。A.特级安全级 C.临界级

B.安全级 D.不合格

48.根据《火灾分类》(GB4968-1985)火灾有闪燃、()、爆燃、自然之分。

A.明燃 C.暗燃

B.阴燃 D.点燃

49.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确运转。A.定期 C.按时

50.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共有的特性包括

A.有限性 C.共同性

B.继承性 D.多样性 B.经常性 D.常规

51.下面表述中不属于系统工程基本特点的是()。

A.整体化 C.局部化

B.综合化 D.最优化

52.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以分为三类,下面那种不包括在内()。

A.物理爆炸 C.化学爆炸

B.粉尘爆炸 D.核爆炸

53.下面表述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意志内容的一般性 C.意志内容的社会性

B.意志内容的文化性 D.意志内容的客观性

54.职业与工种、岗位之间是()的关系。

A.相关 C.被包含

B.包含

D.包含与被包含

55.运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方法,进行工艺过程危险性分析评估时,不必要的资料是()。A.带控制节点工艺流程图PIDS C.安全管理制度

B.现有流程图PFD、装置布置图 D.设备制造手册

56.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线路应避开可燃物。10kV及其以下的架空线路不得跨越爆炸危险环境,邻近时其间距不得小于杆塔高度的()。A.0.5倍 C.1.5倍

B.1.0倍 D.2.5倍

57.按照违法的性质()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A.种类 C.关联性

B.程度 D.相关性

58.职业分类时应遵循的最基本的技术原则是()的同一性原则。

A.工作时间 C.工作性质

B.劳动报酬 D.劳动强度

59.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中涉及到物质的NH,其含义是什么?用于确定何种参数?

A.物质燃烧特性,确定物质系数。B.物质化学反应活性,确定物质系数。C.物质化学反应活性,确定特殊工艺危险系数。D.物质的健康危害,确定特殊工艺危险系数。60.下列关于安全标志的设置满足要求的是()。

A.机械设备易发生危险的部位设置安全标志 B.安全标志上仅写“危险”两字

C.在门、窗、架或可移动的物体上设置安全标志 D.文字警告采用英语

61.国务院提出的法律草案需要提请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须经()次常委会审议后方能付诸表决是否通过。A.2 C.4

B.3 D.5 62.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而运用特定()的能力。

A.知识和技能 C.技能

B.知识 D.方法

63.下列关于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的描述错误的是()。

A.以锌钡白、钛白代替油漆颜料中的铅白能降低毒性 B.生产装置应尽可能实现正压生产 C.机械通风排毒方法主要有全面通风换气、局部抽风、局部送风三种 D.光气生产的废水应用氨水、液碱喷淋等碱性物质进行相应处理 64.在使用不发火混凝土制作地面时,不应使用的分格材料是()。

A.玻璃 C.铜条

B.铝条 D.不锈钢条

65.行政法规的名称通常为条例、规定、()、决定等。

A.条文 C.办法

B.文件 D.标准

6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是全社会大力提倡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A.遵纪守法 C.爱岗敬业

B.尊师重教 D.公平竞争

67.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循的原则是合法性、科学性、()。

A.公平性、针对性 C.公正性、针对性

B.系统性、针对性 D.公正性、可行性

68.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可分为()类。A.3 C.5

B.4 D.6 69.为了有效地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A.有法能依 C.有法可依

B.有法要依 D.有法就依

70.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上的道德准则。A.职业技能 C.职业划分

B.职业行为 D.职业分布

71.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物质的燃烧性NF和化学活性NR是针对正常温度环境而言的,当温度超过(),物质系数MF应作修正。A.40℃

B.60℃ C.80℃ D.100℃

72.在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中,若单元之内危险物质的火灾、爆炸性指数F为21,毒性指数P为16,则物质指数M为()。A.336 C.5

B.37

D.条件不足,无法算出

73.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准从事经营活动。A.国家标准 C.企业标准

B.技术标准 D.产业标准

74.客观公正是安全评价师职业活动中应当普遍遵守的()要求。

A.社会公德 C.职业技能

B.职业道德 D.风险控制

75.评价一个处于论证阶段且没有详细资料的项目,适宜采用的方法为()。

A.安全检查表 C.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B.故障树 D.故障假设分析

7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等。A.安全防护用具 C.安全防护装备

B.安全劳保用品 D.特种防护用品

7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的安全保障,不包括的是()。A.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B.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C.对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D.意外伤害保险

78.一个职业通常包括一个或几个

A.部门 C.地区

B.城市 D.工种

79.在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方法中,若单元内危险物质的火灾、爆炸性指数F为21,毒性指数P为16,则物质指数M为()。A.336 C.5

B.37

D.条件不足,无法算出

80.国家建立的区域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由()批准成立,主要承担特别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A.国务院 C.公安部

B.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D.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81.《劳动法》第三条在劳动卫生方面赋予了劳动者享有的()项权利。

A.4 C.6 82.安全评价师职业技能属于

A.肢体技能 C.心智技能

B.语言技能 D.动作技能 B.5 D.7 83.关于安全验收评价及安全现状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两者都是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价 B.安全验收评价就是安全现状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应该在整体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 D.安全现状评价是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期进行 84.下列关于爆炸性粉尘危险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与气体爆炸相比,其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均较低,所以破坏力和损害程度小 B.爆炸时粒子一边燃烧一边飞散,可使可燃物局部严重炭化,造成人员严重烧伤

C.最初的局部爆炸发生之后,会扬起周围的粉尘,继而引起二次爆炸、三次爆炸,扩大伤害

D.与气体爆炸相比,易于造成不完全燃烧,从而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85.《劳动法》中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周岁未满()周岁的劳动者。

A.14,16 C.18,20 86.“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属于

A.法律规定 C.社会公德

B.16,18 D.20,22

B.职业道德 D.行为规范 87.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三类安全措施不包括的是()。

A.工艺控制 C.防火措施

B.物质隔离 D.设备控制

88.从人-机系统来考虑,发生泄漏事故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设计失误 C.管理原因

B.设备原因 D.仪表故障

89.《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权利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A.政府管理部门 C.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90.以下属于职业道德建设内容的是

A.培养良好职业习惯 C.自觉树立自律意识

B.努力增强职业技能 D.以上全是 B.工会 D.监督部门

91.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序,作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A.数学 C.安全系统工程

B.物理 D.化学

92.事故应急救援应遵守的原则不包括()。

A.统一领导 C.防消结合

B.属地为主 D.协同配合

93.按《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的要求,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内容及顺序,正确的是()。

A.封面、安全评价资格证书影印件、编制说明、前言、目录、正文、附件、附录

B.封面、安全评价资格证书影印件、编制说明、目录、前言、正文、附件、附录

C.封面、安全评价资格证书影印件、著录项、前言、目录、正文、附件、附录 D.封面、安全评价资格证书影印件、前言、著录项、目录、正文、附件、附录 94.安全评价师进行现场勘察,需按照规定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的要求

A.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C.生活习惯

B.社会习俗 D.职业道德规范

95.安全评价通常遵循的几个原则不被包括在内的有()。

A.合法性 C.公正性

B.科学性 D.系统性

96.下面不属于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A.氧化剂

B.可燃物 C.点火源

D.氮气

97.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产生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安全生产知识和()。A.活动能力 C.组织能力

B.协同能力 D.管理能力

98.北京市于2008年5月1日开始,根据《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的若干规定》开始在十类公共场所实施禁烟。制订这一规定依据的是 A.职业道德规范 C.地方环境特点

B.其他有关法规 D.传统文化观念

99.以下关于故障树分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割集中所有基本事件都发生时,顶上事件必然发生 B.一个径集中所有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顶上事件必然不发生 C.一个故障树的割集也可能是该故障树的最小径集 D.一个故障树的最小割集,也可能是该故障树的最小径集

100.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既可以是热解、光解、电解、化学解,也可以是()。A.电火花 C.机械能

B.化学反应热 D.高热物体

答案(以列为序)

C C B B B D C D C A A D B B C C D D A D C D D C D D C A C A C D C A D D C C B B B D B D B C B B D B C B B D C C B C D A 14

篇3:安全评价基础知识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在锦州市11所中学、17所小学中抽取3所小学、3所中学, 在抽取的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中分别随机抽取1个班级, 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 因此小学段仅调查三 ~六年级学生。共调查学生931名, 其中男生488名, 女生443名; 小学生540名, 中学生391名。年龄8 ~ 16岁, 平均 ( 11.69±2.02) 岁。

1.2调查工具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问卷” ( YRBSS) 与健康教育KAP模型[3,4],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 学生一般资料、学生安全知识水平。安全知识分为地震、交通、火灾、触电、踩踏、溺水、食物中毒、伤害8个方面, 共24个条目, 每题1分, 最后得分经百分制转换后进行比较。

1.3调查方法问卷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讲解, 统一发放, 匿名填写后当场回收。基线调查后进行为期1周的健康教育干预, 1周后再次发放并当场回收此问卷。两次均发放问卷950份, 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8.01%, 7.47%。

1.4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双人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等。

2 结果

2.1干预前后学生对安全问题态度的变化调查显示, 对小学生在健康干预前后的安全问题态度进行比较, 在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上表示“非常重视”的比例由干预前的81.48%上升到干预后的97.04%, 且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68.147, P = 0.000) ; 而中学生表示“非常重视”的比例干预前为90.54%, 干预后为93.86%, 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3.005, P = 0.083) 。

2.2干预前后学生安全知识总分的变化调查显示, 在健康干预后, 小学生安全知识得分由 ( 92.19±7.76) 分提高至 ( 97.68±3.73) 分, 中学生由 ( 96.69±4.27) 分提高至 ( 99.21±2.05) 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t值分别为16.601, 11.267, P值均<0.01) 。此外, 干预前后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总分的差值分别为 ( 2.53±4.43) , ( 5.49±7.68)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t = 7.414, P = 0.000) 。

在小学生中, 除触电知识外, 其他7种类型安全知识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中学生在交通、火灾、触电、伤害4个方面的安全知识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5) 。见表1。

注: * P<0.05。

3 讨论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安全意识, 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及安全知识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健康安全教育[5]。调查结果显示, 在对安全问题的态度上, 小学生表示“非常重视”的人数由干预前的81.48%上升到干预后的97.0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中学生表示“非常重视”的人数由干预前的90.54%上升到干预后的93.8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李彩福等[1]的研究结果一致。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提高该人群的安全意识及其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 对其今后增强自身应急防范能力,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因此, 应该重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安全健康及自我保护意识。而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的特殊时期, 其对身边的事物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此外, 中学生生活经验较为浅薄, 对安全问题的认知与理解能力尚显不足[7]。

针对这种情况, 应将安全健康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法制教育、德育工作以及教学工作的计划之中,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计划; 同时通过各类校园文娱活动, 大力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加大普及安全知识的力度, 开展学生易接受的、形式多样的安全健康教育活动[8,9]。

调查结果显示, 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总分在干预前后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但小学生除触电知识外, 其他7种类型安全知识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中学生只在交通、火灾、触电、伤害4方面干预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水平, 但无论在增强其安全意识还是在提高安全知识水平方面, 对小学生的干预效果均好于中学生[10]。可能与小学生年龄小, 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 且对教育模式的依从性较高有关[11,12]。

篇4:安全评价基础知识

关键词:省会城市 基础设施 安全性效益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19-01

随着我国省会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安全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评价是其效益评价的基础,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在设计、规划、建设、维护及运营上一旦出现滞后和失效环节,就可能引发灾害的发生,给城市带来严重损失及巨大灾难。所以,研究省会城市的基础设施安全效益对城市防灾具有重大意义。

1 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系统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基础设施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既是一种物质生产,又可给人民生活创造一般的公共设施,是城市居民生存及发展的基本条件。依据我国国情,通常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在侠义上包含6大部分:安全防灾、生态环境、排水及水资源、能源动力、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系统。安全放在基础设施是省会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主要部分,依照防御灾难的类型可分为:救灾工程、应急响应、战备人防、消防、抗震、防汛等子系统,并且各种子系统中还具有很多种设施。虽然各个子系统都相互独立,但相互之间的合理配合可降低灾害对省会城市带来的损失,影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安全的原因存在很多共同点。省会城市的基础设施不但具备抵抗突发灾难的能力,还为城市通讯、能源、给排水、城市交通等生活、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合理运转及省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 影响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效益的因素

我国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效益的变化遵循自发规律与机制,并在经济发展与安全需求的驱动中不断变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效益受内外机制的制约,详细情况分析如下。

2.1 外部因素的制约

提高我国省会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效益,是城市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要求。城市经济的繁荣与持续增长始终是其安全效益提高的推动力,其能改善省会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在省会城中,很多人都接纳了这样的观念:安全是最高的经济效益,安全也能节约生产与生活成本。这些观念也正为省会的经济发展产生着效益。稳定增长的社会经济急需降低经济增长中的安全因素,逐步减少灾难性事件的发生。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效益的提升,能有效消除居民心中的不安全感及安全压力,能大幅增长他们的安全意识,促进其积极投身安全管理实践工作。随着省会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各个省会都扩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因此,建立完善而科学的城市基础设施完全制度,有利益建设一个涵盖整个省会的安全网络,减少对环境的伤害。在绿色城市的环保理念下,居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维护城市自然的活力与生机。

2.2 内部因素的制约

省会基础设施安全系统具有自发特点,体现了省会基础设施安全效益的内在需求,主要来自城市环境、社会、经济的内在因素。省会城市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须建立在安全的基础设置基础之上,借助中心城市辐射力,影响周围城市经济结构及发展速度,促使经济带的合理形成及发展。在省会经济带中的安全问题会发生连锁反应,最终影响整个省会区域经济发展。所以,省会城市的基础设施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区域经济持久发展的前提条件。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省会城市都是社会完整系统的重要组成百叶门,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社会分系统。各个分系统之间只有见了科学的、合理的发展模式,整个区域的基础设施安全效益才能和谐发展。可见省会的基础设施安全系统是各个社会分系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整个区域系统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省会基础设施的安全效益才能不断提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我国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效益,具有十分复杂的网状特征,对其进行管理、规划、分子过程中,需要借助新的方法及策略。这不仅需建立恰当的基础设施安全效益评价体系,改变之后的管理模式,还应体现安全系统与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齐备的应急措施及预警机制。因为省会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安全系统有机整个形成了一个一体化的持久发展模式,具有自然及社会双重属性,更加注重社会经济及安全的共同发展,并在省会内外的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中获得基础资源、动力、条件。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效益的和谐发展需要一个不断进化与探索的过程,从不成熟转变为成熟,集中展现了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效益的稳定性及增长潜力,需要我们借助科技进步,并发动社会各阶层力量,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安全体系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规划,推动其安全效益不断提升。

总之,我国省会城市的基础设施安全效益评价,对城市的减灾防灾、防灾投资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还缺乏合理、有效、统一的评价方式。有关部门深刻了解影响其安全效益的内外因素,积极总结并不断创新,努力探究出更为科学、合理、准确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徐明君.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安全评价指标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1).

篇5:安全评价基础知识

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区域生态安全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在自然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下,区域内生态环境条件以及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对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并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能够不断得到改善的状态.指出生态安全评价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评价理论基础涉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生态承载力理论、时空论和系统工程论等;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两者具有内涵和目标的一致性;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目的就是平衡人类的自然资源利用与生存环境质量需求的`矛盾,保证生态系统在持续安全的状态下提供服务;应用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补充和完善生态安全评价.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强调研究对象的时空性和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多学科整合能更好地指导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作 者:高长波 陈新庚 韦朝海 彭晓春 GAO Changbo CHEN Xingeng WEI Caohai PENG Xiaochun 作者单位:高长波,GAO Changbo(中山大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陈新庚,CHEN Xingeng(中山大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韦朝海,WEI Caohai(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彭晓春,PENG Xiaochun(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

篇6:安全评价基础知识

查评估指南》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要求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网络安全法中明确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此外规定了国家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进行抽查检测,提出改进措施,必要时可以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检测评估。

为了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规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测评估相关方法、流程,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立项《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国家标准,2016年7月,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下达《<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国家标准制定》委托任务书,委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开展该标准的研制工作,并将本项目标识为WG7 组重点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牵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更名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参与起草。1.2 主要工作过程

2017年1月至3月,《信息安全技术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牵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讨论,讨论研究指南的编制,并形成标准讨论稿,向中央网信办领导汇报标准编制进展,并向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交项目申请。

2017年4月,标准通过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WG7组会议讨论。2017年4月,本标准获得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2017年4月,向中央网信办领导汇报标准进展工作,拟作为中央网信办布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工作的参考标准。

2016年5月,正式成立标准编制组,标准编制组由五家主要参与单位共同组成,集中讨论集中办公,讨论标准的框架、方法论、具体的内容等。

2016年5月25日,召开第一次专家会,地点在中央网信办,由项目组向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杨春艳副局长、各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及WG7专家进行了汇报,5位WG7专家对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

2016年6-7月,标准编制组继续集中办公,集中讨论,并根据第一次专家会意见逐一进行修订,此外与其他安全厂商、科研单位进行交流,就本标准指标方法听取意见,并最终形成标准第二稿。

2016年7月18日,召开第二次WG7专家会,由项目组向专家汇报了标准项目进展,以及根据第一次专家会议的专家意见修订情况,5位WG7专家对标准提出了更进一步的修改意见,随后项目组召开标准讨论封闭会议,根据此次专家会意见对草案作了进一步修订,形成了第三稿。

2017年7月21日,参加WG7组会议,汇报了项目进展和标准修订情况,会议决议最终该标准可以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并根据标准周答辩专家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部分修订,完善草案内容。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 编制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要求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网络安全法中明确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其网络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估,此外规定了国家网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风险进行抽查检测,提出改进措施,必要时可以委托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检测评估。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指南是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规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测评估相关方法、流程,定义了检测评估的主要内容,从而提升关 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本标准提供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评估工作的方法、流程和内容,定义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评估所采用的方法,规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评估工作准备、实施、总结各环节的流程要求,以及在检查评估具体要求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网络安全服务机构相关的人员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评估相关工作。

本标准可用于:

1)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自行开展安全检测评估工作参考。2)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检测评估工作参考。3)网络安全检测产品研发机构研发检查工具,创新安全应用参考。本标准适用对象是关键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实施者和其他实施安全检测评估工作的相关人员。

2.2 主要内容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检查评估工作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与法规要求,参考国家和行业安全标准,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要求,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流程,对信息系统安全状况进行评估,最后给出检查评估对象的整体安全状况的报告。

检查评估工作由合规检查、技术检测和分析评估三个主要方法组成,每个方法包含若干内容和项目。

合规检查

合规检查是通过一定的手段验证检查评估对象是否遵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强制要求,输出是否合规的结论,对不合规的具体项目进行说明,采取的方法包括现场资料核实、人员访谈、配置核查等形式。

技术检测

技术检测分为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主动方式是采用专业安全工具,配合专业安全人员,选取合适的技术检测接入点,通过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社会工程学等常用的安全测试手段,采取远程检测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其安全 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也可参考其他安全检测资料和报告,对技术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被动方式是辅助监测分析手段,通过选取合适的监测接入点,部署相应的监测工具,实时监测并分析检查评估对象的安全状况,发现其存在的安全漏洞、安全隐患。

两种技术检测方式最终输出技术检测结果。分析评估

分析评估是围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承载业务特点,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属性进行识别和分析,依据技术检测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参考风险评估方法,对关键属性面临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进而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整体安全状况的评估。

标准充分考虑了当前已有的等级保护相关标准、风险评估标准、及其他行业安全标准,与正在制定的其他WG7系列标准一起,共同形成了支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的标准体系。本标准与其他国内标准的关联性分析:

GB/T 22081-201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是本标准引用的标准之一,本标准在编制之初就深刻理解网络安全法中“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要求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的要求,在合规检查的内容中重点强调了对等级保护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也是本标准引用的标准之一,本标准在第9节引入了风险评估的方法论,通过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性分析,并根据合规检查和技术检测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析,最后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定性分析出整体安全状况的评价。

此外,正在制订的标准草案《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要求》定义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本标准中有专门的项是对改要求的验证,强调的是评估流程的标准化、评估内容标准化,以及评估结果的标准化。

此外,正在制定的标准草案《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指 标体系》与该标准关联,该标准的输出评估结果可以用于标准的量化计算。

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编制组在标准编制过程中,专门分析了美国NIST的安全评估方法,参考我国已有相关信息安全标准,综合考虑制定了本标准。

四、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未出现重大分歧。其他详见意见汇总处理表。

五、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六、其他事项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

篇7:安全评价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依照《刑法》的规定,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B: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C: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D:主要负责人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2009年考题]依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或者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处的罚款。A:100元以上500元以下 B:100元以上1 000元以下 C:200元以上1 000元以下 D:200元以上5 000元以下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3、[2011年考题]职业危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等。控制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是。A:采用高性能除尘器 B:佩戴防护口罩 C:采用抽风作业

D:采用自动化生产工艺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4、[2010年考题]铁路列车高速运行下,轮对的轴温会因摩擦升温,造成燃轴、切轴事故的发生。为保证铁路行车的安全,在铁路干线上,应设红外线轴温探测网,轴温探测站的间距一般按km设置。A:10 B:20 C:30 D:40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5、某服装厂厂房为一栋六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厂房一层是铣床车间,二层是平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三层至六层是成衣车间,厂房一层现有四个门,后两个门被封死,一个门上锁,仅留一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仅留0.8 m宽的通道供员工通行。半年前,在厂房一层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一个临时库房。由于用电负荷加大,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常烧断,为了不影响生产,电工用铜丝代替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总电闸引出的电线,搭在铁栅栏上,穿过临时库房,但没有用绝缘套管,电线下堆放了2 m高的木料。2008年6月6日,该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员工试图拧开消火栓,使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层,当时,正在二层办公的厂长看到火灾后立即逃离现场;二至六层的401名员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荒乱逃生,多人跳楼逃生摔伤;一层人员全部逃出。该起火灾事故造成67人死亡,5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 6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起火原因是一层库房内电线短路产生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木料,整个火灾过程中无人报警,事故前该厂曾收到当地消防机构关于该厂火险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未整改;厂内仅有一名电工,且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此次火灾发生初期,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厂长应优先。A:保护工厂财物 B:组织员工疏散 C:保护员工财物 D:查找起火原因 E:保护工厂重要文件

6、__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需经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即可任职。A.危险物品的储存单位 B.建筑施工单位 C.非煤矿山

D.员工300人以上的钢铁公司

7、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每月延长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__h。A.45 B.36 C.35 D.30

8、×年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高速公路B56段,20时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撞坏,槽罐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全部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该高速公路B56段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的紧急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的规定,该事故属于事故。A:特别重大 B:重大死亡 C:重伤

D:一般死亡 E:从业伤亡

9、下列不属于锅炉事故发生原因的是。A:超压运行 B:超温运行

C:水质管理不善

D:锅炉水位过高引起的满水事故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0、依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煤矿分配职工上岗作业前未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处万元以下的罚款。A:4 B:3 C:2 D:1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1、针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种种历史和现实问题,在国务院第116次常务委员会专题会议上,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__项治本之策。A.7 B.10 C.12 D.14

12、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如实报告当地__。

A.公安机关

B.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企业管理部门

13、某年某月某日,某镇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事故死亡29人。该煤矿上年产量3万t,税利60万元,企业上年平均职工人数是105人,企业上年工作日数是300d,这次事故因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是640万元,善后处理费用是130万元,财产损失价值达280万元,停产、减产损失价值20万元,资源损失价值30万元。这起事故的工作损失价值是万元。A:11.4 B:55.2 C:330 D:1100 E:1740

14、残疾人的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时,最高时速不得超过__km。A.3 B.4 C.5 D.6

15、零售业务的店面与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库房(或罩棚)应有实墙相隔,单一品种存放量不能超过500k8,总质量不能超过__。A.1t B.1.5t C.2t D.2.5t

16、《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__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A.12 B.24 C.30 D.48

17、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监督、检查、评价与考核管理活动的内容、程序、方式、使生产过程中人、物、环境各个因素处于安全受控状态,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科学管理好规定的是指。A:基础标准 B:管理标准 C:技术标准 D:方法标准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8、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旋工单位的__应当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负全面责任,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A.主要负责人 B.项目负责人 C.安全管理人员 D.作业人员

19、某安全评价公司教授级高工赵女士现年60岁,通过考试取得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公司推荐其申请注册,但申请注册之前体检查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依据《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下列关于赵女士注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已经60岁,不宜申请注册 B:需复查健康状况后再申请注册 C:能坚持岗位工作,可以申请注册

D:可以申请注册,但限制在部分岗位执业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0、动火作业不包括__。A.特级动火 B.特殊动火 C.一级动火 D.二级动火

2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容器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并作出记录;检查记录至少应当保存年. A:1 B:2 C:3 D:4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2、某钢厂液化气储罐发生泄漏,钢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下列措施中不当之处有

A:在储罐区外100米设置了警戒线

B:泄漏严重时,停止了储罐的使用,留下一半作业人员转移其他设备 C:厂抢险队及时进入泄漏现场抢险 D: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 E:食品生产企业

23、依据《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的规定,检测检验机构应当在每年月份向资质证书颁发机关报送上一的工作总结和本的丁作计划。A:1 B:2 C:3 D:4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4、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__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A.主要负责人

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安全生产检查人员 D.从业人员

25、某机构申请安全评价乙级资质,根据《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在下列提供的申请材料中,不符合申请资质条件的事项是

A:注册资金400万,固定资产200万,有固定办公场地800㎡

B:有一级、二级、三级安全评价师各6名,其中有注册安全工程师5名 C:法定代表人通过二级资质培训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并考试合格

D:专职技术负责人具高级技术职称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无安全评价师资格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注册有效期一般为__年。A.1 B.2 C.3 D.4

2、地方政府负责人在接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应当__。A.立即赶到事故现场 B.组织事故抢救

C.立即展开事故调查

D.立即通知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当面汇报 E.立即撤销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职权

3、人在安静时的能量消耗量大体为基础代谢量的__。A.80% B.105% C.120% D.130%

4、依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发现煤矿矿井使用的设备、器材仪器等不符合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A:国际安全标准 B:企业安全标准

C:国家安全标准或者行业安全标准 D:企业安全标准或者地方安全标准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5、我国安全生产立法的主要趋势是安全生产标准__。A.法律化 B.合法化 C.合理化 D.规范化

6、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工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出。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 MPa、额定蒸发量35 t/h、额定蒸汽温度350℃。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 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从该起事故应急过程看,A铜业公司事故应急预案中应补充完善的内容包括。A: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 B:事故报告程序

C:应急装备配备要求 D:应急处置程序 E:人员清点程序

7、爆炸帽是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的一种,爆破帽为中间具有一薄弱断面的厚壁短管,破压力误差较小,泄放面积较小,多用于__容器。A.低压 B.高压 C.中压 D.超高压

8、高压容器为第__类压力容器。A.一 B.二 C.三 D.四

9、某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有北区、中区和南区等三个生产厂区,北区有库房等,在南区通过氧化反应生产脂溶性剧毒危险化学品A,中区为办公区。为扩大生产,计划在北区新建工程项目。2007年7月2日,北区库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作业人员9人死亡,5人受伤。事故损失包括:医药费12万元,丧葬费5万元,抚恤赔偿金180万元,罚款45万元,补充新员工培训费3万元,现场抢险费200万元,停工损失800万元。根据产品A的性质,下列关于产品A的危害和监管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产品A可以经皮肤吸收引起接触人员中毒

B:因产品A为脂溶性的,所以进入人体消化道不能被吸收 C:生产产品A的反应过程失控,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D:产品A必须存储在经安监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危险化学品仓库中 E:运输产品A时,应指派专人押送,押运员不得少于2人

10、根据《消防法》,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火灾后,负责统一组织和指挥火灾现场扑救的单位是

A:火灾发生单位上级部门 B:火灾发生单位消防部门 C: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D:人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1、三类企业是指《安全生产法》重点规范三类危险性较大的高危生产企业,即。A:矿山企业 B:建筑施工企业

C:危险物品生产企业 D:烟花爆竹企业

E: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

12、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A: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B:安全操作规程 C:三同时制度

D: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E: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13、__主要是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源,如何导致事故,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如何,对于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A.安全教育对策 B.安全技术对策 C.安全防范对策 D.安全控制对策

14、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增设和更新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等方面。A:安全设备 B:管理人员工资 C:装备 D:器材

E:仪器、仪表

1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__。

A.主要负责 B.承担责任 C.全面负责 D.间接负责

16、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确定工伤保险缴费档次和费率的依据有。A:企业所有制性质 B:工伤发生率

C:工伤保险费的使用情况 D: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 E: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危险等级

17、非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A:铁道机械 B:建筑机械 C:轻工机械 D:环保机械 E:纺织机械

18、下列不属于第三类压力容器的是__。A.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B.移动式压力容器 C.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D.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19、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包括。A:动态性 B:不确定性 C:突发性 D:复杂性 E:后果易猝变

20、对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一般在调查组中设置若干工作小组,每一工作小组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调查工作,通常分设等。A:综合组 B:救援组 C:技术组 D:信息组 E:管理组

21、应急预案的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周密性进行评估,可采用各种应急演练方法。下列有关演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功能演练是检测、评价多个政府部门在紧急状态下实现集权式的运行和响应能力

B:桌面演练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

C:功能演练是指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D: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E:口头演练是采取口头评论形式,收集参演人员的建议,总结演练活动和提出有关改进应急工作的建议

2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年。A:5 B:1 C:3 D:2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3、下列不属于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的是__。

A.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B.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C.国内先进的安全教育模式

D.国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24、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家对煤矿实行安全__制度。A.监督 B.监察 C.管理 D.责任

25、生产经营单位绩效测量和监测程序的目的是__。A.监测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情况 B.实施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 C.能够支持企业的评审活动

篇8:安全评价基础知识

由于教与学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复杂性, 它既不能单纯用教学时间的长短、学习内容的范围等方面简单来衡量, 又不能以某一个固定的评价模式来参照评分。通过相关研究发现, 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 评价对象自身因素; (2) 评价主体的因素; (3) 评价内容的因素; (4) 评价实施中的客观条件因素。新的评价理念扩展了评价的范围, 在关注学习结果的基础上, 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所以评价内容制定的好坏决定这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评价主体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评价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评价主体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评价主体中存在哪些影响评价结果因素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立足于评价主体的角度, 通过相关实验对不同的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进行测量和分析, 旨在探讨评价主体与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 从而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评价中最大程度地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二、评价主体的知识结构

通过对评价过程的分析和相关资料的研究, 我们总结出了评价内容、评价对象、评价主体与评价结果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其中, 评价主体往往因观念、知识程度、与被评价者的关系等不同, 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我们认为, 评价主体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 也可称为利益相关性;二是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的关系, 即教师的知识结构。

1. 利益相关性。

评价主体要对一个事物做出评价, 首先要对评价对象有所认知,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心理价值判断标准。在评价过程中, 评价主体会从自身利益角度进行判断, 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所以在教学评价中, 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了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吴建南教授等通过模拟实验对评价主体与客体间利益相关性与评价结果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得出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越小, 其评价结果越客观。

2. 教师的知识结构及类型。

有学者指出知识结构就是由不同的知识类别组成的, 这些知识以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 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以恰当的比例关系组成的整体。现代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为具有广博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北京师大申继亮、辛涛等学者对教师知识结构的研究最为具体深入和最具特色, 他们立足于教师的具体问题解决, 从知识的功用出发, 将教师的知识分为四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以教师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为标准, 可以将教师分为:“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两类。目前, 众多学者指出, 教师作为专家型教师, 在认知结构、问题解决、教学行为等方面都优于新手型教师。

三、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选取某校教育技术专业2009级全日制硕士班某课程自主学习成果答辩情况作为实验对象。实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针对电子阅读器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 具体内容不限, 在课程结束时, 以课程答辩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

1. 确定评价主体的知识结构及利益相关性。

吴建南教授等通过模拟实验得出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越小, 其评价结果越客观。在此基础上, 本实验为了减少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间利益相关性的影响, 去除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选取以下三组人员:7名非本课程教师, 6名本专业在职教育硕士, 7名2008级全日制硕士作为实验的评价主体, 采用统一标准的评价表, 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对汇报者进行评分。在实验开展之前, 为了对评价主体的知识结构类型进行明确的界定, 在上述理论基础上, 我们采用问卷和个别访谈法对本校非本课程教师、教育硕士及全日制硕士三类人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我们发现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总体上优于教育硕士和全日制硕士;其中教育硕士在实践性知识水平上高于全日制硕士。根据连榕和孟迎芳对教师发展阶段的划分, 我们把全日制硕士归为新手、在职教育硕士归为熟手、专业教师归为专家, 这就为下面的实验及结果分析提供了依据。

2. 评价标准及评价表的设计。

本实验中三组评价主体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 具体分为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作业汇报情况、问题答辩与讨论情况三方面的内容, 包括了10项具体的指标, 在分值设计时, 我们采用Likert-type量表制定法, 每一项指标都划分为“非常好”“好”“一般”“较差”“非常差”5个选项, 分值分别从4分到0分, 评价表总分为40分。

3. 实验数据分析及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对象人数为36人, 其中男生19人、女生17人, 共分为6个小组进行协作学习, 实验结束后共得到20份有效的评价数据, 我们对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以下处理和分析: (1) 数据处理。SPSS假设检验中采用两者之间无交互作用为前提条件, 假设评价主体的知识结构水平对评价结果没有影响。为了方便计算, 采用三组不同评价主体的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在对各样本均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还使用SNK法进行样本间两两比较, 并设置下面的置信度水平为0.05, 得到如左图的结果。 (2) 结果分析。第一个表格显示方差齐性检验结果sig=0.288, 大于0.05, 说明方差具有齐次性;第二个表格给出了方差分析的内容, 得出P值为0.001, 可以看出, 在临界值取0.05时, P值小于临界值, 因此否定原假设, 说明评价主体的知识结构对评价结果有影响。对三组评价主体间两两比较结果表明, 教师组与教育硕士组同在一组, 说明两组无明显差异 (0.05水平) , 但是全日制硕士组则与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3) 不同类型评价主体离差比较。根据计算各个评价主体对每个评价对象打分的综合平均值为29.87, 将其作为参照, 对各个不同群体对各个评价对象的打分与均值的离差之和进行计算。专业教师、教育硕士和全日制硕士组的离差之和分别为24.0135、24.5298和30.2750。根据数学极限定理, 当评价主体及评价对象数据接近无限大时, 结果越趋于真值, 由此可以得知评价结果离差之越小, 评价结果越客观, 即专业教师组的评价最客观, 其次为教育硕士, 再次为全日制硕士。

四、实验总结及建议

本研究在减少利益相关性的影响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对不同知识结构的评价主体进行了实验。整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知识结构类型的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之间存在着差异, 而且知识结构越完善的评价主体评价结果越客观。作为教学新手的全日制硕士来说, 由于其实践性知识的缺乏, 评价技巧不足等导致了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该结论并不意味着学生评价没有任何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 经常开展教师评价对教学和学生学习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教师评价中, 因数量少、时间紧迫等原因, 使评价结果有失客观。相关的实验证明当学生接受适当的关于评价的培训和锻炼, 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同样可以取得与教师评价一样的效果。

综上所述, 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还有待在以后的实验和研究中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在教学评价时,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评价主体的选择方面, 应尽量减少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间的利益相关性及评价主体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在评价过程中结合实际的情况, 排除各种因素的影响, 才能取得更客观公正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连榕, 孟迎芳.专家—新手型教师研究述评[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4) .

[2]赵虎.传统到现代——教师知识结构的实然性建构[J].前沿, 2009, (8) .

上一篇:自愿放弃五险一金申请书及声明书下一篇:提水的女孩1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