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查办复杂案件的对策

2024-04-07

浅析当前查办复杂案件的对策(共6篇)

篇1:浅析当前查办复杂案件的对策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结合近几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实践,我认为影响当前查办复杂案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多元化。从近几年的办案实践看,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由个体向群体发展,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且呈现多发性、交叉性和团伙性等特点。违纪人员有的熟知政策和法律,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找空子钻;有的身居要害部门,在体

制、管理漏洞上做文章;有的披着合法的外衣,却干着腐败的勾当,这些都给案件的调查、取证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手段智能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化、智能化。他们利用信用卡、电脑、网络等科技工具作案,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无洞不钻。现在即使是一些普通案件,其作案的手段也非常高明,更加狡猾和复杂,用老办法查案将难以应付。

三、阻力人情化。现在,纪检监察干部几乎每查处一起案件,都有人说情干扰。有的是老同学、老朋友、老乡讲情;有的是自己的亲属为别人求情;有的是上级领导打招呼,这些纷至沓来的各种人际关系,往往会使查办的案件“搁浅”或“流产”,影响了正常办案。

四、专业办案人员少。一方面,由于机构改革,纪检监察机关整体办案力量相对不足,不能保证办案需要。另一方面,专业办案人员不够,现在有不少案件涉及金融证券、网络、房地产、期货市场、工程发包等领域,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真正懂行的办案人员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办案工作的开展。

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一、讲究策略,提高办案成效

要成功地突破案件,必须加强领导,周密安排,讲究策略。否则,因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案件查办工作。因此,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组织实施上要突出全局性。对于大案要案,纪委书记要做到亲自安排、调度和协调,副书记要亲自带队组织办案,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要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一包到底。二是方案制定上要体现周密性。在掌握了案件的线索之后,如何组织案件的具体查处工作,必须有一个清晰而周密的方案。要针对案件线索中涉及的问题,拟好调查提纲,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考虑周全,做到有备无患,以适应突发情况的需要。配备办案人员,应根据案件的类型、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复杂与简单的程序来配备。要找准查办案件的突破口,对需要查清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可能遇到哪些问题都要制定一个详细的预案,确保办一个、成一个。三是方法运用上要讲究策略性。一个案件能否最终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查办工作的方法策略。只有方法策略对路,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到 突出三个字。一是“快”。确定案件线索后,为避免违法违纪者串供、订立攻守周盟、转移赃款赃物,就必须加快办案进度。二是“活”。在具体工作中,要因人因案而异,巧妙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抓住关键人和关键问题,实施重点突破。在取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突击审问作案人,用确凿的证据摧毁其侥幸心理,最终促使整个案件的有效查办。三是“用”。要充分运用《行政监察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条例》等赋予的权限办案。首先要严格用好“两规”措施,提高成案率。对一些重要案件的涉案人员,一旦掌握确凿证据,按规定程序报批后,要迅速采取“两规”措施,防止串供、毁证。其次要用好封账权。对一些比较复杂的案件,采取先封后查的措施,从财务账目中寻找线索,既可以有效地防止财务人员作弊甚至毁账等事情的发生,又为深入调查案件打下基础。再次要用好建议停职检查权。一些担任领导职务和掌握实权的涉案人员,他们利用关系对抗查处的手段很多,致使调查工作难以进行。在掌握确凿证据的基础上,调查组应当即提出建议,以减少办案阻力。

二、加强协调,形成办案合力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工作中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空间越来越广,这就需要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优势,加大部门协同办案的职能优势,加大部门协同办案力度,形成办案合力。一方面,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办案人员在突破案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案情需要,请审理人员提前介入,将审理行为前移到调查环节,这对于准确认定案件性质、快速审结案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明显触犯刑律的案件时,要及时通报司法机关,并在案件基本查清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司法机关要及时把查办的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及不够追究刑事责任但已构成违纪的案件移交过来,追究其党纪、政纪处分。在查办一些重大案件时,纪委一定要搞好组织协调,将纪检监察机关、经济监督部门的人力、信息、职能、手段等资源组织起来,综合运用,形成整体合力。这样,不但有利于解决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克服在查案件中存在的“条块分离”倾向,而且有利于一些复杂案件的快查快结。

篇2:浅析当前查办复杂案件的对策

[摘要]近年来,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既有办案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因素的制约,本文试对影响自侦案件质量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作一探讨。

[关键词]检察机关 查办职务犯罪 质量 成因 对策

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要切实履行好这项职责,确保公正执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质量,保证案件立得准、诉得出、判得了,否则就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办案实践中,常常暴露出办案质量不高的现象,其直接表现为“两高一低”,即不诉率高、撤案率高、起诉率低。本文试从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总体质量不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作一分析和探讨。

一、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办案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高。侦破案件是侦查人员搜集固定证据,并用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的过程,办案人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能力的欠缺,会导致案件在实体方面产生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错误的问题;办案人员调查、取证技巧能力的欠缺,会导致案件出现非法取证、程序违法的问题。素质不高的案件承办人,不可能办出高质量的案件,所以说,办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职务犯罪案件质量最重要的因素。

2、办案人员的执法观念存在误区以及外部监督与内部制约缺位。在大多数情况下,案件质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办案人员本身不具备避免这些问题的业务素质,而是由于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有些办案人员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没有认识到保护犯罪嫌疑人及证人、涉案单位的合法权益同查清犯罪事实、打击职务犯罪一样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反而认为作为检察干警,只要是为了查处犯罪,自己的那些“轻微”违法行为不能算作是问题,加上外部监督与内部制约的缺位,使得办案人员、办案单位在实施侦查行为时,常常出于赶进度、图方便、提速度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意或无意的简化、省略或变相使用各种侦查手段,导致了违法侦查行为的发生。

3、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都把检察业务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因此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也就自然成了检察业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于是有些检察院便把“立案数量”作为工作标准之一,有的直接或变相地规定了“办案指标”,甚至对完不成指标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这样,无形中就给办案人员施加了压力,从而产生了“紧迫感”。在办案过程中,为了完成任务数就搞一些凑数案子。这就给以后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埋下隐患,最后又不得不为处理这类案件找台阶下,每年都有一批上一年查办的案件被撤案,就是因为这时候上级院对工作已经考核完毕,撤案不会影响考核结果。

4、地方行政干预,也是影响个案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部门领导与犯罪嫌疑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有的部门领导因怕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影响本单位年终考评从而影响其政绩,导致一些案件不同程度地受到地方行政的干预。还有一些案件由于领导认识上的误区,也会影响到案件的查处。比如说渎职侵权犯罪由于主体特殊,有的部门领导对渎职侵权犯罪就认识不深刻,认为渎职侵权行为是为公的,不仅无过,而且有功,对查处渎职侵权案件不配合,不理解,认为检察机关是小题大做,继而百般阻挠。

5、办案手段单一,方法落后,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大多数自侦案件的侦破还是依赖于对“口供”的突破,由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传唤时间只有12小时,在这种办案模式下,为运用侦查手段,如搜查,采取强制措施等,很多案件在初查刚达到立案起点的情况下进行了立案,出现平常所说的“踩线案”, 如贪污数额5000元,受贿数额8000元等,对这类案件,如果案件没有新的突破,而且有一笔犯罪数额的证据不够扎实,一旦发生翻证,就会导致案件的流产,也只好作撤案或不起诉处理。还有些案件涉案人员多、范围广,取证所需经费多,有些地方从经济角度考虑,往往不去取证,从而造成案件证据不足,结果也上不了法庭。

二、提高办案质量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和政绩观。坚持以检察业务为中心,把办案质量作为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正确处理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办案力度与办案效果的关系,不断加大办案力度,坚持有案必办,有罪必究,不拔高,不降格,实事求是办案,依法办案,规范办案,不断提高办案水平。

2、加强侦查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现有的侦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的数量也相差较大,这些都不利于侦查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要大力优化侦查队伍的知识结构,充实侦查专家和业务骨干,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侦查队伍。在选好备齐人员的基础上,还要对侦查队伍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的整体侦查水平。

3、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决定其本身应该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实现对外监督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这就使得检察机关加强内部监督制约十分必要。尽管检察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个别检察官或者因业务素质不高而导致办案质量不高,或者因思想品质低劣而违法违纪办案,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切实提高案件质量,就必须构建案件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规范、长效的案件质量监督机制,使之成为一个与其他作为监督对象的业务部门相分离,相对超脱的监督检察工作机构。通过规章制度赋予其相应监督职权,独立按规定程序进行监督。

4、规范化的办案流程管理。规范化的办案流程管理,可以正确引导干警依法履行职责,避免造成工作失误。办案流程管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初查、立案、强制措施、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等审批制度外,还强调对询问、讯问行为及调取证据各种行为的规范化管理。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领导审批手续。在办案实践中,有些办案单位常常忽略这些侦查行为的审批手续,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办案人员自己拿着法律文书直接实施侦查行为,有时甚至不拿法律文书就对证人进行询问或到有关单位调取证据,这种行为表现到卷宗上,就是有许多证据无合法来源。二是要加强对侦查行为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及配套的监督举报制度、当事人评议制度、案件评查制度,有效的监督办案人员的工作和纪律作风,将其每一个办案行为都置于适时的、有效的监督之下,让其时刻感觉到自己处于被监督的状态,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侦查行为,及时纠正违法,使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真正成为“铁案”。三是要加强制度制约。要建立案件质量责任追究制及违法或不文明办案行为惩戒机制。案件质量责任追究制对案件质量和办案人员进行同步监督制约,既可促进办案人员公正执法观的增强,又可减少和预防错案

的发生。违法或不文明办案行为惩戒制是对具体侦查行为的监督,促进办案人员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行为。

5、改善工作考核机制,正确引导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办。当前,检察机关对自侦、公诉、侦查监督等部门的考核评比大多数仅仅简单的考核办案数、起诉率、不起诉率、撤案率,有罪判决率,没有对案件质量进行综合考核。事实上,在司法活动中依法认定某个嫌疑人无罪,保护其合法权益,也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考核内容上,在对“三率”进行考核时,将个案质量达不到优秀的案件排除在外,不予计分,这样必将有力促进办案人员及办案单位对个案质量的重视程度。要允许公、检、法三家对具体案件不同认识的存在,允许合理的差错率存在。这样,才能保证侦查部门解除后顾之忧,真正做到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从而使办案质量得到提高。

6、加强办案经费保障,提高检察机关办案部门装备的科技含量。

★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成因与解决对策论文

★ 幼儿园管理视角下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论文

★ 我国股市大幅波动的成因及对策论文

★ 当前国际形势论文

★ 浅析群体性矛盾成因及其处置对策

★ 地下水污染成因及治理对策

★ 初中英语教学两极分化成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大学生心理障碍表现成因及对策探析

★ 当前经济发展趋势论文

篇3:浅析当前查办复杂案件的对策

一、办案质量偏低的根源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程序不到位。一是由于多年所查结的违法违章案件出现当事人申请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比率少,使多数工商干部形成了“侥幸心理”,淡化了责任风险意识,认为无论是行政赔偿还是职务犯罪离自己都还很遥远。二是虽然建立了各种责任制度,但真正能够落实的却寥寥无几。由于责任追究制并未落实到人头上,导致部分工商干部责任心不强。表现为:在市场巡查中走马观花,巡而不查等;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付了事,不认真搜集定案证据等。工作责任心不强,必然导致工作质量不高。三是基层工商部门普遍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认为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只要能够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就是“好猫”。工作程序不到位,在市场巡查中表现为不填写市场巡查记录或填写的巡查记录不规范等;在经检办案中表现尤为突出。工作程序上的问题,许多工商干部觉得无所谓,但在诉讼或责任追究过程中,往往这些“无所谓”的东西就会成为工商部门、工商干部的死穴。因工作程序问题导致责任追究,可能会让被追究者感到委屈,但在日益注重行政程序的今天,这似乎也是违反程序者的必然“归宿”。

(二)办案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高。调查案件是执法办案人员搜集固定证据,并用证据证明违法事实的过程,办案人员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能力的欠缺,往往会导致案件在实体方面产生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错误的问题;办案人员调查、取证技巧能力的欠缺,会导致案件出现非法取证、程序违法的问题。素质不高的案件承办人,不可能办出高质量的案件。所以说,办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查办违法违章案件质量最重要的因素。

(三)办案人员的执法观念存在误区以及外部监督与内部制约缺位。在大多数情况下,案件质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办案人员本身不具备避免这些问题的业务素质,还往往由于执法办案人员知识面狭窄,对法律法规掌握得不深不透,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一是对案件核审不重视,认为核审是执法办案的绊脚石,总是有意无意绕开核审这一关,在所查结的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先行罚款后补法律文书,然后交由法制机构核审,让核审人员左右为难——审吧,已毫无意义;不审吧,所查结的案件又缺少核审法律程序。二是基层核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不高,核审水平能力差,对执法单位所送交的案卷一方面审不出所以然来,另一方面怕伤了办案人员的感情,使核审这道法定程序形同虚设。三是有的主管经检的领导存有依赖思想,只要有核审人员签字,对整个案情不审不核,一签名了事。由于外部监督与内部制约的缺位,使得办案人员、办案单位在实施调查行为时,常常出于赶进度、图方便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意、无意地简化、省略各种调查取证手续,导致了查结的违法违章案件质量差的情况发生。

二、提高办案质量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和政绩观。坚持以市场监管为中心,把办案质量作为市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正确处理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办案力度与办案效果的关系,在不断加大办案力度,坚持有案必办,违法必究,有罪必移的同时,实事求是办案,依法办案,规范办案,不断提高办案水平。

(二)加强执法办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现有的执法办案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的数量也相差较多,这些都不利于执法办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要大力优化执法办案队伍的知识结构,充实执法办案业务骨干,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执法办案队伍。在选好备齐人员的基础上,还要对执法办案队伍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的整体执法办案水平。

(三)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尽管工商执法队伍主流是好的,但个别执法人员或者因业务素质不高而导致办案质量不高,或者因思想品质低劣而违法违纪办案,引起不必要的行政诉讼或败诉,损害了工商执法队伍的形象。因此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督,切实提高案件质量,就必须构建案件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规范、长效的案件质量监督机制,使之成为一个与其他作为监督对象的业务部门相分离,相对超脱的监督核审工作机构。通过规章制度赋予其相应监督职权,独立按规定程序进行监督。

(四)规范化的办案流程管理。规范化的办案流程管理,可以正确引导执法办案人员依法履行职责,避免造成工作失误。办案流程管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巡查、立案、强制措施、调查终结、执行、履行告知、归档等审批制度外,还强调对询问、行为及调取证据各种行为的规范化管理。这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领导审批手续。在办案实践中,有些办案单位常常忽略这些调查取证行为的审批手续,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办案人员自己拿着法律文书直接实施调查行为,有时甚至不拿法律文书就对证人进行询问或到有关单位调取证据,这种行为表现到卷宗上,就是有许多证据无合法来源。二是要加强对调查行为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及配套的监督举报制度、当事人评议制度、案件评查制度,有效地监督办案人员的工作和纪律作风,将其每一个办案行为都置于适时的、有效的监督之下,让其时刻感觉到自己处于被监督的状态,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调查行为,及时纠正违法,使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真正成为“铁案”。三是要加强制度制约。要建立案件质量责任追究制及违法或不文明办案行为惩戒机制。案件质量责任追究制对案件质量和办案人员进行同步监督制约,既可促进办案人员公正执法观的增强,又可减少和预防错案的发生。违法或不文明办案行为惩戒制是对具体调查行为的监督,促进办案人员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行为。

篇4:关于当前查办案件工作的调研报告

1、办案环境不顺。一是有的党政主要领导认识上有偏差,对办案工作不够重视、支持;二是社会上的关系网、人情风已逐渐渗透到办案工作中,利用各种关系为涉案人员说情开脱;三是有关执纪执法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各自为战。

2、举报件质量不高。由于信访网

络不健全,信访渠道不畅通,举报人存在的主观偏差等原因,造成举报件质量不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成案率。

3、办案手段不多。现在,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化、智能化,而我们却基本上还停留在一页纸、一支笔、一张嘴的办案手段上,就连最具震慑力的“两规”、“两指”办案手段,也由于诸多限制而威力大减。

4、办案力量不足。主要表现为办案的组织领导力量薄弱,专业办案人员较少,办案财力不足,交通工具缺乏,少数办案人员素质不高。

针对办案中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拓宽案源渠道,提高信访质量。要确保办案工作“有米下锅”,提高成案率,就必须广开门路找线索,除做好接访工作外,要坚持反“客”为主,变坐等接案为主动出击,通过采取定点接访、流动下访、座谈寻访、“网”上走访等多种途径,努力拓宽案源,保证案件线索质量。

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办案合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优势,形成办案合力。一方面,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可以根据案情需要,请审理人员提前介入,将审理行为前移到调查环节。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公检法、审计、物价、财政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将这些部门的人力、信息、职能、手段等资源组织起来,综合运用,形成整体合力。

讲究方法策略,提高办案成效。在案件查办过程中,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组织实施上要突出全面性,特别是大要案,主要领导要亲自调度,靠前指挥;二是方案制定上要体现周密性,要针对案件线索中涉及的问题,制定一个周密的方案,确保办一个,成一个;三是方法运用上要讲究策略性,要选准突破口,灵活运用党纪条规赋予的权力手段,快查快结,不使有喘息机会。

篇5:乡镇纪委案件查办难的原因及对策

新闻来源:培训处

发布时间:2011-10-27 浏览量:767次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毛权民

近年来,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对乡镇纪委查办案件工作高度重视,乡镇自办案件质量和数量大幅度提升,一些违法违纪的农村党员干部受到了严肃处理,办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我们必须看到乡镇纪委办案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以及广大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以贵州省万山特区为例,少数农村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依然存在,腐败及消极腐败现象在少数地方甚至呈上升的趋势。乡镇纪委案件查办难,自办案件不多、质量不高,上级转办交办件结案不及时,影响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乡镇纪委案件查办难的原因

(一)信访渠道窄,信访件质量低。一是信访网络不健全。虽建立了乡、村、组三级信访举报网络,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乡纪检员、村级信息员、组级联络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信访渠道不畅通,案件线索相对较少,案源匮乏。二是举报人的主观因素。农村信访举报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个别文化水平低,甚至做笔录时名字都不会写,很难保证信访件的质量。同时,部分信访案件反映的违纪问题较为模糊,举报问题内容不具体、线索不清楚,甚至存在“四无”现象,即反映内容无发生时间、无地点、无情节、无人证物证。有些只凭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消息进行举报。有些举报反映本身动机不纯,或个人不正当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工作中的小磨擦,便小题大作,捏造一些“事实”向上反映,导致信访案件质量不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成案率。

(二)办案环境不顺。一是个别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认识上有偏差,对办案工作不够重视、支持,担心查办案件会影响到上级对本单位及本人的评价,影响到评选表彰,影响到集体利益,更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对本单位暴露出来的问题总是积极“护短”“避丑”,想办法去捂着、掖着,甚至是压着,有的即使案发也不积极配合,极大地制约了查办案件工作的开展。二是通过关系网说情、打招呼的多,导致乡镇纪委不想办案、不愿办案、不敢办案的现象。因同是一个单位的人,乡镇纪委办案人员怕查出问题影响自己和同事、领导的关系,耽误仕途发展而不愿查;有的上级领导打招呼,办案人员对反映的问题不敢大胆调查,存在着担心情绪、畏难情绪,担心查出问题得罪人,怕报复而不敢查;有的办案人员则是反映什么就查什么,上级纪委要求查什么就查什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其他违纪违法问题也置之不理,不能有所作为。

(三)办案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办案手段不多,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较弱。现在,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化、智能化、多样化,而乡镇纪委还是停留在过去的老方式、旧思维,基本上依靠一页纸、一支笔、一张嘴进行办案,对于如何找到案件的突破口,如何去伪存真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节中抓住案件重点,缺乏针对性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够,能力欠缺。乡镇纪委工作人员中,能克难攻坚的主谈突破高手少,精通审计查账、找人追赃、协调关系的能人缺乏,善于分析、能写材料的人才欠缺。办案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外出学习培训少,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少,导致整体素质不高。

(四)乡镇基层纪委办案质量较低。一是由于个别基层纪委书记较多考虑个人得失,担心核查案件会得罪很多人,得罪选票,因此对核查工作不够重视,尤其是涉及到对同级领导干部的调查,如果同级党政主要领导表态不明,只作一般性了解,上报材料了事。导致该查清的问题未查清,该处理的问题未处理到位。二是乡镇纪委人员较少且不稳定,乡镇纪委书记变动较频繁,因而对查办较复杂信访案件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三是乡镇纪委书记大多任党委副书记(万山特区四乡一镇一办事处纪委书记均兼党委副书记),分管其他的中心工作多,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分散了纪检监察工作精力,从而影响了信访案件的查办质量,导致上级交办转办件、自查案件质量较低。四是查审不分,影响了案件质量。各乡、镇纪检干部一般只有1-2名,既要查案,又要审案,使有些案件手续不够完备,定性不准,处理不当。五是案件管理工作普遍比较薄弱。案件材料不能及时整理归档,个别的甚至丢失,案件统计上报不及时、准确,影响了整体情况的汇总上报。

二、对策及建议

要解决基层纪委案件查办难的问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要不断提高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对查办案件工作的认识,加强引导,教育办案人员充分认识查办案件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制各种说情风和干扰风,增强办案意识,明确“纪检监察机关不办案就是失职,纪检监察干部不会办案就是不合格干部”的思想,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大胆开展工作,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惩治腐败分子。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省、地、特区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纪委办案能力和水平。通过以案代训、参加培训班、自学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素质,以适应当前查办案件工作的需要。

(三)拓宽信访渠道。进一步健全乡、村、组三级信访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村级信访信息员和组级联络员的作用,加强信访信息收集,加大矛盾调处力度。

(四)试行代审制。逐步实行特区纪委代审制,解决乡镇案审不分的问题。乡镇纪委案件调查终结后,要将所有材料移送特区纪委审理室,经审理室把关后,再交乡镇处理,保证案件质量。

(五)加强案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各乡镇纪委普遍存在案件材料不健全,归档不规范的问题。特区纪委要及时指导乡镇案件档案管理,案件调查处理完毕后,要及时将所有材料收集,装订归档,妥善保管,并及时报特区纪委,确保统计报表准确无误。

篇6:浅析当前查办复杂案件的对策

难点及对策

近年来,我们针对辖区实际,把查办商品侵权案件作为执法重点之一,办理了近百起商标侵权案件。从这些案件来看,商标侵权行为出现了日益隐蔽化、形式也日趋复杂化、查办难度逐渐加大的特点,这对基层工商部门尤其是一线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基层查办商标侵权案件存在的难点

(一)案源发现难

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依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中列举的十种形式。但由于多年的严厉打击,最初那些非常直接、非常明显的商标侵权行为越来越少,商标侵权的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复杂,通过一般的巡查方式难以准确发现。

一是侵权商品的制作、面料、标牌等逐渐向精品化发展,销售价格也日渐提高。如以前几十元钱一件的“金利来”、“梦特娇”等商品已不多见,单纯从销售价格上发现疑点的传统巡查方式很难起到作用。二是有些商标权利人为了使注册商标不被假冒侵害,经常变换注册商标防伪标志, 使执法部门难以了解其变换情况,增加了执法难度。三是有些违法当事人把眼光投向国外,通过伪造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委托加工合同等文件,侵犯国外知名品牌,工商部门辨别上述文件的真伪、发现商标侵权行为难度大。四是一些商标权利人对商标使用许可、转让的行为复杂,对工商部门发现违法造成难度。例如分局查处的一起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案中,其商标经过了多次转让、授权,注册授权使用情况相当复杂。五是商标注册的复杂性和违法当事人对商标侵权使用方式的隐蔽性,造成现场发现的困难。在我们查处的一起案件中,注册商标既有“Teenie Weenie”字母组合,又有带小熊的图案,还有小熊图案与字母“T”“E”的组合。同时,小熊图案又分为站姿、坐姿、以及侧身、正面等不同姿态。违法当事人通过字母组合的细微变化、图案姿态的细微变化来进行逃避。如不是厂家打假人员的配合执法,很难准确的发现、查获侵权商品。

(二)调查取证难

商标侵权违法行为一般具有隐蔽性、专业性、复杂性的特点,时常给工商部门的调查线索、获取证据带来了麻烦,执法办案效果也大受限制和影响。

一是基层执法人员知识面窄、深度不够。在查办商标侵权案件中,往往会涉及到商标许可使用、违法经营额的统计计算等,就自然牵涉到合同、财务等专业知识,基层执法人员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获取有力证据线索实属不易。二是工商部门执法权限不 够,在一些证据的调取上受到限制。特别是在进销货来源、数量、价格的相关合同、单据等材料的获取上,一定程度上完全靠当事人主动配合提供。如果当事人拒不提供或未如实提供,执法人员几乎束手无策。三是获取侵权认定证据存在局限性。在商标侵权案件查办中,商标权利人的鉴定报告是调查的关键证据,如果没有,则商标侵权案件难以定性。但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取得鉴定报告的途径、方法存在局限。特别是涉及外地、外国的知名品牌商标侵权案件,要与商标注册人取得联系较为困难,取得商标权利人的鉴定报告就更加困难。

(三)定性处罚难

由于商标侵权案件的案情逐渐复杂化,对执法人员具体定性处罚造成难度。

一是商标近似认定的难度较大。虽然《商标法》明确规定了“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是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但在具体是否近似的认定标准上并无明确规定。基层具体执法办案中难以把握。二是商标使用许可混乱、商标许可合同真假难辨。一些商标注册人对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后,未履行许可人应当负有的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相关情况的义务,不报商标局备案并公告,默认被许可人无限期的使用,甚至根本未签订许可合同,只是口头答复。有的被许可人 擅自再许可他人使用该注册商标,以至于造成该注册商标的使用主体混乱,层层追查下去,始作俑者甚至竟是商标注册人本人。更有甚者,侵权案件发生后,还存在商标注册人和侵权人私下和解,达成“私了”协议的情况,对我们工商部门的案件办理非常不利。三是罚款数额易出现不准确的现象。确定罚款数额的主要依据是非法经营额,但目前工商部门只能根据当事人陈述材料和提供的帐目来确定非法经营额,容易造成定罚偏轻。

二、查办商标侵权案件的对策

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为,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尽管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诸多困难,但我们仍应积极应对,采取有效对策,切实履行职责。

(一)建立培训交流机制,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一是建立常态化的业务培训机制。采取针对性强、贴合实际的方式方法,强化对一线执法人员办案能力的培训、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商标理论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对商标案件办理的法律水平、注册商标判断能力和文书制作能力。二是建立常态化的案件研讨交流机制。针对实际办案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组织研讨交流,统一思路,明确措施,充分交流案件查办技巧,及时解决问题,形成执法合力。三是注重平时积累,不断丰富商标信息知识。执法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收集、整理驰名、著名商标相关信息,做到多学习、多掌握,这样才能 在查办商标侵权案件时得心应手。

(二)建立案源发现机制,不断拓展案件来源渠道 一是建立投诉举报机制。积极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作用,结合受理消费投诉、举报等情况,收集案件线索,对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查办。二是建立商标使用登记备案机制。在日常巡查中,对辖区经营者商标使用情况、商标注册人或被许可人提供的《商标注册证》、许可使用合同、联系电话、生产厂的厂名、厂址等信息进行收集、登记、建档,以备今后执法工作中快速查用。三是建立案件总结机制。不断总结商标侵权案件发生、使用手段的规律性,将已办案件中所获得线索与经验运用到实际市场检查中。

上一篇:福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知识下一篇:信息保密承诺书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