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大脑训练的方法

2024-04-30

儿童大脑训练的方法(精选9篇)

篇1:儿童大脑训练的方法

1、选择一个新技能

寻找一个感兴趣的事。这件事,你可以在家轻松地做,又不用花费太多。例如用数码相机照相,学习画画,学习一种新的乐器,学习一种新的料理方式或是写作,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2、玩游戏

玩游戏是一个挑战大脑的好方法。数独(一种数字游戏),猜字和电子游戏都能促进你的思考速度和记忆力。这些游戏依赖于逻辑,文字技巧,数学或是更多。同时它们都很有趣。当你每天花大约15分钟,而不是几小时,来玩这些游戏,你将受益匪浅。

3、使用你的另一只手

用你不太有控制力的一只手做事。如果你是左撇子,用右手开门.如果你是右撇子,试着用左手使用钥匙.这种简单的事将使你有新的思维路径。把手表戴在另一支手上提醒自已转变。

4、记忆电话号码

当我们打电话时手机记录了每一个号码。没有人再去记忆电话号码,但这是一个记忆技巧。试着每天记忆一个新的电话号码。

5、为你的大脑而吃

你的大脑需要你摄取健康的脂肪。注意摄取鱼肝油,吃野生鲑鱼,坚果(如核桃),种子(如亚麻种子和橄榄油)。多吃这些食物,少吃饱和脂肪。将转化脂肪从你的饮食中完全剔除。

6、打破常规

我们喜欢常规。那些爱好和娱乐,我们能做连续做几小时。但是越多的事情成为习惯,大脑将得到越少的利用。为了帮助你的大脑保持年轻,挑战它。改变平常去杂货店的路线,用你的另一只手去开门,用餐时先吃甜点。所有这些将强迫你的头脑从习惯中清醒过来,再次集中注意力。

7、走一条不同的路

不论你去哪,走一条不同的路。这个小的改变帮助大脑练习特殊的记忆力和方向感。为了改变日常路线,试着从不同的方向去杂货店。

8、学习一个新技巧

学习一个新技巧可以锻炼头脑的不同区域。让你的记忆力发挥作用,学习新的运动,用不同的方式将事物联系到一起。阅读莎士比亚,学习烹饪,用牙签造架飞机,这些都将挑战你的头脑,让你思考。

9、列清单

清单是样好东西。列清单可以帮助我们协调各个事务。列出你所去过的所有地方,列出你所吃过的美食,列出你所收过的最好礼物,列出每天触动你的回忆。但不要依赖它们。列出你的购物清单,但试着不用它们去购物。当你将脑中记得的所有东西都放进购物车时,再用清单核对一次。用同样的方法为你“要做的事”列出清单。

篇2:儿童大脑训练的方法

大脑的思维一定要有逻辑性,我们很多时候,思考问题都需要进行关联的思维,也就是通过一些已知条件来找到和推断出一些未知的条件,从而思考出结论。

注重仔细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我们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观察,从观察中,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就是思维的结果,一些细节上的内容,会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

讲究随机应变。

思维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一件事的处理方式也是有很多种,所以,我们进行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随机应变,不能总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思考问题。

整体宏观分析。

看问题一定要注意整体,如果一件事,我们总是从细枝末节上考虑问题,就算考虑的再仔细,也会有所偏颇,不够全面,而如果能从宏观上思考问题,大方向就不会偏。

运用排除方法。

排除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思维,在我们训练思维能力的时候,排除法是经常用到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尝试涉及不同的题目,然后运用排除的方法找到正确的答案。

打破思维定式。

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一种惯性,也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需要打破,不能凡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和处理,创新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抓住因果联系。

篇3:提高特殊儿童语言表达的训练方法

语言是有组织、有系统的符号, 它是共同的沟通工具语言有口述、书写、符号等表达方式。语言是传达讯息和人类思考的工具, 也是进行社交活动及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2~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黄金时间, 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进行语言发展训练是很重要的。

语言训练强调的是提供特别设计的教学和教育, 满足特殊儿童的独特需要, 通常指应该未特殊儿童独特需要, 通常指应该为特殊儿童提供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服务:经过特殊教育的教育培养的教师提供的教育和教学;特别设计的课程内容;特殊教育的方法技术和特别的设备。特殊教育一般以学前和学龄儿童的教育为重点。我们可以认为, 特殊教育是由实施学前和义务教育的普通和特殊教育机构提供的, 以满足特殊儿童的独特教育需要而设计的教育教学和相关的服务。

在加强学童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时, 首先, 要分析学童的语言能力, 包括名词、动词、量词、形容词等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句子到段落到故事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童常见的语言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词汇:词汇不足是未能运用明确的词汇或错用词汇作表达。词汇的不足有三种表征: (一) 常用代字词, 如:这样、那样。 (二) 兜圈子说话, 如:想说:“包子”, 但不懂得怎样说, 说成“白白地、有层皮、有馅地”。 (三) 错用词汇, 如:将“草莓”, 却说成是“车厘子”。二是句子:常以较短的句子表达, 说话时句法颠倒, 说话欠连贯性, 而未能运用合适的关联词及代名词连贯句子。三是段落:缺乏段落的组织, 不懂就着一个话题, 将内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还有段落的内容贫缺, 如作自我介绍时:“我叫××, 读一年班, 六岁”。四是故事:未能带出故事中事件之间的时间和因果关系, 未能适当地运用代名词及连接词提高故事的连贯性, 故事内容贫乏, 故事欠缺组织, 可能是因为未能运用较进阶的句子或词汇讲述故事。

在了解学童的常见语言问题后, 为儿童设定治疗目标, 设定目标要考虑究竟学童表达能力在哪一层面出现困难。有时, 学童可能存在几方面的语言表达障碍, 如:词汇不足不懂运用连接词。导师要设定治疗目标及先后次序, 选择适当的活动进行训练, 运用提示技巧。导师要适当引导学童说话的提示技巧, 要通过视觉提示和动作提示, 还有口头的提示, 运用“六何”的问题:一是何时? (When) ;二是何人? (Who) ;三是何地? (Where) ;四是何事? (What) ;五是为何? (Why) ;六是如何? (How) 。运用选择性的问题, 如:这个是橙子还是苹果?为儿童提供句子的一部分, 然后请学童填充。

以下是有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建议。

一、增加词汇的活动建议

目的:密切学童对词汇和概念之间的联系。

(一) 将水果放在布袋内, 孩子轮流抽一个出来, 然后说出该物的名称。

(二) 以比赛的形式, 与学童轮流说出同一类的对象名称。如:动物、餐具等。

(三) 猜谜语:

教师可围绕对象作出描述, 然后请学童说出对象的名称, 如:有一种水果, 很大的, 外皮是绿色, 里面是红色的, 很甜的, 这是什么呢?

(四) 参观不同的地方, 认识不同的设施和对象。

如:学校 (课室、音乐室、操场、礼堂、饭堂等) , 公园 (秋千、滑梯、钢架、花圃、喷水池等) , 百货公司 (男装、女装、童装、玩具、文具、电器等) 。

(五) 教师先说出一个字, 然后以比赛形式轮流说出包含这个字的词汇。

如:从海开始, 跟着说大海, 再跟着说海带。

(六) 教师先说出一个对象的名称, 然后请学童在该名词前加入一个动词或形容词。

如:单字:梨, 它的动词是切梨、吃梨、丢梨。

(七) 教师先说出一个量词, 然后请学童在该量词后加如一个名词。如:一支+笔、一块+饼干、一个+苹果。

二、增加句长的活动建议

目的:促使学童运用较完整、内容较丰富的句子。

(一) 引导学童叙述事件。如:先给学童看有故事情节的图卡, 然后由教师做动作, 让学童描述。

(二) 教师在引导学童描述图画和正在发生的事情时, 可提问:

1.这件事情在何时发生?2.这件事情是关于谁?3.这件事情在何地发生?4.发生了什么事情?5.这件事情引发出什么感想?

(三) 可配合心智图的运用。

三、复句练习的活动建议

(一) 导师引导学童运用两个或以上的单句组成复句描述图画。

(二) 教学中的单句意义关系密切, 如:

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教师可提问:“在图中的老师一边教书, 学生一边做什么?”孩子回答:“老师一边教书, 学生一边听。”承接关系:首先、然后、最后。

(三) 教师引导学童运用连接词描述步骤。

(四) 可利用各种的图卡。

教师可问:“你刷牙时, 首先要怎样做?”再问:“挤完牙膏, 然后要怎样做?”然后问:“最后要怎样做?”

(五) 教师可引导学童描述起床后做过的事情。

如: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然后导师从中发问 (为什么) 的问题, 跟着引导学童运用因为、所以回答问题或描述图画。

四、复述故事的活动建议

目的:利用故事文法及图卡故事引导学童说故事。

(一) 教师将图卡排出来。

(二) 教师说出故事内容。

(三) 教师引导学童留意图卡。

(四) 教师发问有关故事文法的问题。

(五) 教师引导学童一边看着图卡, 一边复述部分或全部情节。

五、增强学童说故事的技巧

(一) 多与学童看图书讲故事。

听完故事后, 可尝试发问开放式问题, 如:故事的主角发生什么事?引导学童复述故事的部分内容, 或要求孩子代入另一些角色重说一次故事。

(二) 多与学童一起看卡通片。

看完之后, 请孩子复述卡通片内曾发生的事件, 家长亦可以静音播放卡通片, 请孩子边看边说出内容。

障碍儿童由于言语、语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会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 觉得自卑、焦虑, 不愿与他人交往, 性格往往比较孤僻。如果周围人在对其进行嘲笑、讥讽, 儿童则会更加退缩。要让周围人了解言语、语言障碍学童所存在的言语、语言问题对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困难和言语, 语言障碍学童为此所感到的痛苦与难堪, 教育他们要理解、尊重、团结、帮助言语、语言障碍学童, 但不是以同情、可怜的态度对待他们, 可以组织班级同学开展各种互帮互助活动, 让言语、语言障碍学童充分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同时, 教师要鼓励言语、语言障碍学童自信、自尊、自强, 不能因为言语、语言的问题对自己降低要求, 要坚持训练, 克服言语、语言问题带来的困难, 平时要多与他人交流。建立一个良好的集体对言语、语言障碍学童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提高智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 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促进弱智儿童心理的发展, 形成更健全的人格。语言训练对他们在会话方面会有很大帮助, 我要用所学知识, 让更多智障儿童的语言尽快得到康复, 让更多的残障儿童享受语言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参考文献

[1]李胜利.构音障碍的评定.中国康复, 1992, VOL8 (2) :84-86.

[2]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李月裳教授主编语言治疗师.智力障碍儿童的评估及沟通训练课程.儿童言语及语言发展.

篇4:加拿大科学家发现训练大脑新方法

FMRI是研究脑功能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非介入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对大脑活动区域进行准确、可靠的定位。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向研究对象布置对大脑要求完全不同的任务,并允许他们观看自己执行这些任务时的大脑活动图像。然后,研究对象可以根据看到的大脑活动情况,主观上调控自己的思维。结果发现,根据大脑活动图像调控思维的效果明显,研究对象完成科学家布置的脑力任务的能力得到提高。

科学家把有关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号的国际著名科学杂志《神经影像学》上。

论文作者之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利娜•克里斯托弗说,运动员在教练的指导下训练能够受益。与此类似,大脑的实时反馈图像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注意自己的思维内容和方式。“这项发现说明,当知道自己大脑相应区域的活动时,我们控制思维的能力会得到提高。”

加拿大科学家认为,这项研究给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带来了新思路。这些患者的头脑中常常产生负面情绪,但他们往往并不自知。使用FMRI配合认知行为疗法,让这些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应该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病情。

篇5:大脑记忆力训练方法

大脑记忆力训练方法

找时间多运动。机体的运动会促进血液流入头部,同时也会增加作为动力的养分和糖类的含量。事实上,如果你在剧烈运动后尝试背新单词的话,词汇记忆的速度会提高20%。

不定期改变电脑或手机的字体。也许你已经习惯了电脑中或者手机上的一成不变的字体,尝试运用另外一种更难于辨认的字体,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锻炼大脑的方法。

尝试多解决问题。尝试解决复杂的问题或者注册某一个在线智力游戏,会使大脑的左右脑都得到充分训练,可以有效训练大脑。

上网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话题,一定要花点时间把其研究透彻,不要一知半解,哪怕你一天只花二十分钟搜索,也能有效训练大脑。

午餐或晚餐时适量喝点酒。酗酒或许是记忆力减退的原因,而适当的饮酒事实上却能够降低类似问题发生的几率。美国学者认为,酒精消炎的功能是产生作用的原因。

训练记忆力

比较记忆法。这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以进行记忆的方法。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不经过比较,我们就难以辨明事物的特性、事物的本质,难以弄清事物的相互关系及异同。比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全面地识记材料。对同类材料进行比较式阅读,会明显地收到全面了解材料、进行“立体”记忆的效果。准确地识记材料。记忆的准确性与最初识记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有误,那么提取时必然不准。而比较是达到准确记忆的关键。深刻地识记材料。很多识记材料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难以辨别。

在记忆某一材料时,如果找同类材料阅读参考,稍加比较,各自的特点就突出了,印象也会随之深刻。比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对立比较法、对照比较法、顺序比较法、类似比较法等。比较的基本原则有二:同中求异。即在识记材料共同点之外找出其不同点。

比较时不要停留在材料表面现象的认识上,应着眼于它们本质属性的比较,抓住细微的特征进行记忆。异中求同,即在识记材料不同点外努力找出它们的相同或相似点。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复杂,尽管表面现象千差万别,但往往有本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点。如果我们能找到它们,就会把它们记得更扎实。

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方法

把腿抬高

把你的腿放在椅子或桌子上几分钟,腿一定要高过心脏以上。

当一个人的双腿抬得略高于心脏时,脚和腿部的血液会流回肺部和心脏,这不仅可以减轻脚部和腿不的静脉压力,还可以大大增加头部的血液供应,让你感到神清气爽。

摇头晃脑

颈动脉是大脑供血的管道,摇头可以使这些组织移动,不仅可以增加大脑的供血,还可以减少脂肪沉积在颈动脉血管中的可能性,还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和颈椎病。

拉伸

当身体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时,上肢肌肉组织的外周血管会沉积大量的血液,伸展的过程就是肌肉收紧和放松的过程。沉积的血液将被推回心脏,心脏将得到更多的血液,更多的血液将被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大脑也能分得一杯羹。

梳头发

随身携带梳子或用手指梳理头发,以促进血液流向头皮。

具体方法是双手十指微张,由前向后,由上而下,梳理头发,每天做3-4次,做3-5分钟,可起到提高智力、心理健康的脑功能,对神经衰弱患者更有益。

咬牙切齿

咬牙时,唾液分泌也会增加,唾液中含有腮腺素,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唾液中含有抗癌成分,能有效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

动动手指

手指是第二个大脑,通过锻炼手指,可以刺激大脑,延缓脑细胞死亡。

篇6:孩子大脑训练有什么方法技巧

孩子大脑训练方法17、督促孩子快步走

运动神经中枢在脑的前额叶,运动命令就是从这里下达的。每天进行20分钟的快走可以改善脑部血流量、刺激脑产生有益的活性物质。

研究表明,经常运动可以降低患痴呆症的几率。

孩子大脑训练方法18、培养管理时间能力

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发明了一种时间管理方式:用简单的厨房定时器给工作设定25分钟的时限,时间一到就休息几分钟,这会让你的头脑更为敏捷。

孩子大脑训练方法19、给孩子制造快乐

孩子之所以能感受到喜悦和愉快,是因为脑内分泌了一种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还能增进神经脑细胞的发育、扩展神经网络。当孩子一想起这些令人愉快的目标,Ta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也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孩子的最强大脑训练

作为一个家长,你不仅仅要教育你的孩子,还要锻炼好他的大脑。你可能很想知道为什么你需要知道所有的这些信息。但是,在使用某样东西之前,知道它是怎么运作的确能够起到大作用。举个例子,如果你正要设计一个程序,你在开始设计之前,知道它是怎么运作,才会帮到你。同样,教育孩子也是同一个道理。你在给孩子的大脑做出规划,那么你一定对孩子的大脑是怎么处理加工信息的感兴趣。这也会帮助你认识到,确实有些孩子会存在学习障碍。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让大脑激活。玩具能帮助婴儿激起兴趣,也能帮助他的大脑理解周遭环境发生了什么。目前,已经证实音乐确实能够帮助孩子的语言技能和社交技能的发展。有证据证明,在业余时间上音乐课的孩子比那些没怎么接触过音乐的孩子更容易学好一门语言,并且理解能力更强。除此之外,这些接受额外音乐教育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展示出更多的合作精神。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要确保你花一定的时间在锻炼孩子的大脑上。

对于大脑是如何运作的,科学家们了解很多。人的大脑就好比一台非凡的计算机。为了理解大脑的复杂性,很多科学家们和研究者们喜欢将大脑比作计算机或者一台机器。大脑是一个化学系统,不是电子系统。每个细胞内都会出现数不清的化学反应,并且,这与电脑的运作是不同的。

有些人认为,大脑电子活动的有规律震动会与记忆一起控制不同大脑细胞的激活。根据搜集的很多有关大脑的信息,许多研究者认为大脑将不同类别的记忆内容存储在大脑的不同区域,每一个类别的内容会由特定的大脑区域来感知。

很多孩子会从他们记得的东西或者记忆中学习。关于长期记忆的一项解释是,它是从大脑的前面部分开始的。被选中用来长期记忆的信息通过电子脉冲传送到大脑中一个叫海马的地方。海马这个地方可以提高神经元传送信息的能力。另一个关于记忆的理论来自于“大脑波起关键作用”这个想法。

篇7:儿童大脑训练的方法

应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应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与?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与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ABA的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与传统的经典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它是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的。经典的教学方法是给孩子提供(看或讲)很多的信息内容,孩子在教授过程中只需被动的“听”,无需明确地作出反应。ABA教法就不一样,只给孩子很少的“信息”(比如两张动物的卡片和一个指令:“把牛给我。”),对孩子的要求十分明确,孩子对此也十分清楚。因此,应该说ABA不是那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每次“操作”时孩子必须作出反应。这种方式很适于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因为他们不可能象正常儿童那样,只需被动听老师上课就能学会新的技能。

为了促使孩子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提示(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帮助。传统的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向ABA这样的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时,他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孩子。如果别的孩子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孩子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是孤独症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需给他们以提示,给他们多次的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ABA这种方法更强调对孩子指令后,孩子须马上做出反应。因此,提示的技术就更具意义。比如,教一个孩子学会完成两步的指令(“拍拍手、拍拍桌子”,或者“站起来,把书放在桌子上”„„)时,孩子很可能只听从第一项动作指令或后面一项指令,所以,给出指令后,马上示范或手把手提示——让他先完成第一项动作指令,再完成第二项动作指令。有了这样的提示,孩子才对指令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只要他能够完成了指令(那怕是提示后完成的),还是要对他做出的正确反应给以强化。强化孩子做出的正确的反应就是“操作训练”的第三环节——结果。如果儿童反应是对的,马上给某种奖励,如果反应不对,说“不好!”。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逐渐减少对孩子的提示,一直到无需再给提示,他也能正确做出反应。强化的使用也是有区别的,一般在操作练习两天以后的技能,如果需要提示的反应,强化的方式就用赞赏(对、很对;好„),如果没有经提示就做出的正确反应,就要多给强化,包括更多的夸奖及给他喜欢的东西(好吃的、玩具之类)。

上面这个例子提到了ABA另外两个特点(除了把技能项目分解成很小的步骤和使用提示帮助以外),就是强化和反复练习的重要性。强化: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如果一个孩子叫了“妈妈”,妈妈马上高兴的对他笑、并拥抱他,孩子可能因此会更多地叫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态度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开始对孤独症孩子训练时,往往能够使用的只是初级强化物,它包括食物、饮料等,在使用初级强化方式(给以食物、饮料)时,也要失用表扬等,逐渐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等。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的作用。教孩子较难的技能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孩子最想要的)。强化物可以放在放在使孩子能够看到的地方,让他明确听指令就会有好处。但是不要说:“如果你听话,指出那个是公园,就给你吃糖”。这样好像是在讨价还价。最好是通过孩子在完成了应有的反应得到强化的经验,让他来接受你的这种操作方式。强化的目的是让孩子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你在使用赞赏时,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比如,在孩子进行对名词的理解的训练时,指令是“把火车给我”,孩子果真把火车拿给你了,结果(强化)可以这样说:“真好,把火车给了老师。”(具体说明了什么样的动作反应“真好”)。反复练习是ABA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使用了强化和提示,孩子才愿意反复进行练习。因为反复进行练习,孩子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有些从事训练的老师或家长往往容易出现如下的“错误”,就是在孩子对指令只做出一次反应或回答以后,就换做另一个题目了。他们给孩子提示,使孩子“正确”地做出了反应,并没有给孩子机会反复练习,以致达到能够无须提示也可以正确操作的机会。这样的训练是无效的。应该说,重复多次的练习,对孩子掌握技能是特别重要的。在美国ABA老师训练新的技能时一般给孩子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练习的机会。这样可以每天了解有百分之几的反应是正确的,有百分之几的是错的。比如,教孩子认识房间的作用(“我们在厨房里干甚么?”“做饭”),开始教这个项目时,选一个房间练习10次。不过,连续十遍问同样的问题可能没有意思。可以问几次后再问些不同的问题(比如,给他看一个房间或地方的图片,问他“这是哪里?“),然后再回到目标问题上。只是注意,在问不同问题前的最后一个目标问题的回答必须是没有提示的。如果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个项目中的几项内容后(比如学习“情感”的认识时,已经对“高兴”、“生气”、“难过”有了认识,下一步要求了解“不好意思”),除了增加和练习新的内容(反复给他出示一个孩子在做错事后而感到不好意思的图片,并问他觉得怎么样?)以外,还要随时穿插他已经练习过的话题。这样做有以下好处:①使练习不觉得单调(更有意思);②有助他记住学过的东西;③加强他对旧的和新的图片辨别能力。在反复练习时,要寻找各种不同的材料和例子,使孩子所学的技能够得到泛化,另外也可增加孩子的兴趣。如果他在学《分类》,把不同分类的东西(水果,动物,交通工具,文具类等,或它们的图片)排好,找好几个水果,也找好几个苹果,西瓜,等的例子。这样用不同的例子,反复练习,也是ABA最强调的一点。

具体操作方法步骤: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包括多种类型的操作。不论你想教甚么,都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操作。他们包括模仿,理解和表达语言,认知概念,社会交往,生活自理,玩(游戏)能力,大动作,精细动作都可以用回合式教学(DTT)来从最基本的能力去教。在美国,孩子一般同时学10至20个项目,包括刚提到的每种项目。最好有效的是每周上20—40小时一对一的操作练习课。一开始,训练是以一对一为主,但是ABA也强调乏化,尽快开始加入小组或集体操作练习课。开始训练时,需要找一个视觉和听觉刺激很少的环境。比如,找家里(睡觉房间)的一个角落,在那儿放一个小桌子和两个小椅子,按照你的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水平,选几项要教他的技能或概念(可以参照下面提及的一些项目)。内容可以包括具体概念(名词:物品名称或图片里的物品;动词:自己的动作或图片里人的动作);比较抽象的概念(形容词:大小、颜色、长短,数字、情感„等)。训练技能项目的顺序的选择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开始应教与孩子自己有关的内容(比如:身体的部位、对家中人的称呼、房间里的物品„),然后再教更广泛的内容(如:房间或社会场所性能,常识„„在动物园里有什么?什么时候睡觉?医生是干甚么的?等等)。开始训练前,应该先简单地“测查”一下孩子对选定的练习项目是不是已经掌握了(如果做几次,孩子都能够完成,这项联系技能就算通过了)。比如对《社会角色(医生、警察„)的认识和表达》的测查,先将几张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孩子指给你看哪个是医生、哪个是警察、哪个是农民,„„。如果这些他已经能够认识,再试他的表达能够,一个一个地问“他是谁?”如果他还不能讲出来,就可以给他安排《社会角色表达》的项目训练。

选择的项目应该包括模仿项目(一步模仿、二步模仿、声音模仿、口形模仿等等);理解语言/听指令(一步指令、二步指令、认识东西和图片,等等);表达语言(讲出物品的名称、描述图片或复述故事情节,回答有关对此问题的询问);认知概念(包括颜色、形状、形容词、代词、介词、性别、物品的作用、相同和区别、分类、回答“为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的问题等);社会交往(社交问题、交流社会信息„,学会问问题,转告语言等);生活自理(洗脸,洗手,刷牙、做饭等。都可以分解目标,分成很小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训练);休闲、游戏(排列积木、讲故事„„等)。每一个项目都可以参照下面的几个例子去教:

项目:摹仿大肌肉群运动: ① 和孩子面对面坐按椅子上。尽量使他注意你(确定他注意了你,就可以开始了)。

② 一边做一个动作,一边同时说“这样做。”动作可以是: 拍桌子 拍手

挥手(象打招呼似的)握双手 拍腿 摇头 点头

转身 用手把脸捂起来 拍肩膀 跳 抱臂 拍肚子 踏步 伸手 敲椅子 插腰 拍头 摩擦手掌等

③ 每个动作都要提示孩子,帮助他成功,然后给于强化。

④ 逐渐地减少实践的提示,改变强化方式。减少提示,加强表扬获奖励。最后孩子能够按照指令反应正确时才给他强化。

项目:摹仿口形的运动: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确定他是否注意。② 边示范边说:“这样做。” 口型动作包括: 张嘴 伸舌头 噘嘴 磕牙齿 吹的动作 笑

吻 舌头抵上下牙齿等

注意: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要求语音模仿,那么一边做动作,一边要发出声响。如果孩子不能够摹仿你,你们可以坐在镜子面前操作。从镜子里学习模仿动作。

② 跟别的其它项目一样,只要做对了就要给他强化。先给帮助提示,逐渐减少到孩子听到了口头指令就能够正确反应。

项目:配对、区别物体 A.配对(一双、一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主义力集中。

② 把一件物品(比如∶杯子、扣子---)放在桌子上面。

③ 把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物品给孩子,同时叫他配对,“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④ 提示他做出正确的反应(把东西放在了第一个物品的旁边--较近),给以强化。

B.配对(两双、两对物体)

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② 把两个不同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比如:一个杯子,一个勺子,这两件东西要从形状上不容易混淆)。两件东西要摆放的距离孩子一样远。

③ 拿另外的一件东西(和上面的一件东西相同)给孩子,要求他“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

④ 如果他摆得不对,马上把东西放还给他,让他重新来一次。对他说∶“不对”并且重复说:“把一样的东西摆到一起”。用手把手地提示让他正确摆放。⑤ 对他正确的操作给以强化。和以上操作一样逐渐地减少帮助和强化。⑤ 在孩子学会了将以上两件物品相配以后,再练习随意地相配(比如:一次用杯子,两次用勺子)。也要使用提示和强化的手段。C.配对(两对物品位置变换不定)① 和孩子对面坐好,使他注意义力集中。

② 和B项操作一样,只是要随时把桌子上的东西位置变动。为的是不要使孩 子只是记住固定的摆放位置(比如∶杯子在左边;勺子在右边的放法)。注意:在做好了A.B.C.三项操作练习以后,可以练习用三、四对物品相配,教他区别更多的东西。

项目:图片(领悟和表达)A.领悟:认出图片里的物品

篇8:儿童大脑训练的方法

1 转变思想, 严把选材关

培养优秀体操运动员的三大要素是:科学训练、科学选材、科学管理。科学训练的前提条件就是选材科学。选材工作中, 选中一个极具潜力的体操苗子, 能使训练工作更具效率, 且收效也更大, 基层训练员因而也受到激励, 从而具有较高的训练热情度。当然, 对基层少儿体操运动员的选材仅仅是第一步, 尚属于初始选材, 是开展体操项目的首要一步。选材是否成功, 对于训练员训练的全过程有直接影响。所以对于初始选材的基本知识与要素, 基层训练员应牢固掌握, 应用新时期的选材标准来对基础选材工作把关, 对目前选材领域内的新方法、新知识和新理论进行有效、充分的利用, 与实际教学经验相结合, 对选材初始关切实予以把控。

2 深入研究体操教学大纲, 明确少儿体操启蒙训练的目标

因为体操教学大纲的实施, 致使体操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加快。体操教学大纲不仅是进行科学选材、训练与比赛的基本依据, 更是基层训练员顺利开展少儿体操启蒙与训练工作的基本方法。因此, 广大基层训练员应明确体操教学大纲的实质, 同时也要对其内涵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特别是针对大纲中出现的新内容、新观点应有清晰、深入的了解。大纲动作的选择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即着眼于长远的训练目标和未来技术发展。训练所安排的动作之间的纵向与横向存在的内在复杂关系, 训练员应该清楚, 并不断更新知识, 转变传统的观念, 使制订出的训练计划和目标能够做到科学、合理, 从少儿发育特点出发科学安排训练内容, 在全面促进少儿身体素质发展, 同时狠抓落实体操动作的灵魂——基本技术标准和基本姿态规格, 在启蒙训练中有效保证其动作学习质量与难度的统一性, 并合理安排多层次、多阶段的训练。

3 强化训练少儿体操运动员基本技术

基本技术是指完成相关项目中不同结构类型基本动作的关键性练习。对于少儿体操训练, 尤其是少儿体操启蒙训练来说, 基本技术的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对少儿体操运动员的体操生涯与成才速度影响深远, 更是会直接影响国家体操后备力量储备的关键性因素。因此, 通过对少儿体操运动员基本技术进行强化训练, 能够保证基本动作技术难度与质量有所提高, 同时也有利于运动员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但是, 少儿体操启蒙阶段的教练员应更加关注的是, 先确立基本难度动作和极具发展性潮流动作, 再有针对性地确立少儿体操运动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应使少儿体操运动员切实掌握好此类动作与技术。因为对每一个基本动作来说, 均有完成方法和技术要领的对错与优劣之分, 若未掌握好先进的、正确的基本技术, 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基本动作, 更谈不上确保动作的高质量水平, 动作难度的发展难度也就更大, 甚至不可能有进展。因此, 应促进少儿体操运动员理解与掌握基本技术, 并定期展开复习加以巩固, 最终使其自如运用基本技术。

4 注意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的软度、体质、力度、舞蹈感觉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如果都用同一种模式进行训练, 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要在练习过程中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或不同物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这也是不可忽略的一方面, 所以教练必须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 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关注每个孩子每次训练的点滴进步, 只要他们有进步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同时有目的性、计划性的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耐心、细致的给予有会对性的教育, 千万不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比如:有的孩子先天腰的软度就不够好, 如果此时教练硬是让他大幅度练腰部柔韧性或是一步到位的下腰, 那必然会发生肌肉扭伤和腰损伤的现象。

5 注意培养少儿对德育、美育的启蒙教育

舞蹈艺术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少儿成长过程中, 占有重要的位置, 可使他们得到情感和情操方面的教育, 从爱人民、爱祖国和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中, 唤起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增长知识, 提高智力, 从而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培养少年儿童对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的认识和辨别美与丑、欣赏能力、善与恶的能力, 培养儿童行为美、心灵美的崇高思想境界美育中包含着德育, 德育中渗透着美育, 舞蹈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表现舞蹈语汇, 来表达人类的真、善、美, 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教育, 从而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 提高民族的自尊和自豪感。

6 培养少儿体操运动员的体操兴趣

任意一种工作有明确的目的性, 而非漫无边际, 自由散漫。在明确的目的引导下, 人们能够自觉对所遇到的难题加以解决克服。在少儿体操启蒙训练中,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少儿初学者对于体操的兴趣, 同时, 对初学者的性格和心里作进一步观察, 从其好动、好奇、模仿性较强的特点出发, 对其展开相应的思想启蒙教育, 在选材的同时应保证对其正确引导, 以免少儿体操运动员对体操本身产生惧怕与厌倦心理。所以, 我们要在思想教育进行的同时将训练与观摩结合进行, 引导他们多关注世界排名比赛或个人训练, 对其进取精神进行有效培养, 从而使少儿体操运动员的兴趣与学习动机得到进一步强化。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体操运动员具有逆反心理, 因而应在训练中尤其要重视针对性训练。应将少儿体操启蒙训练与成人体操训练区别开来, 应坚决杜绝语言攻击和体罚等错误教法, 除了徒劳无益, 这种教法也使少儿体操运动员对于体操的兴趣与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和挫伤。所以, 训练员应注意引导和鼓励, 培养少儿体操运动员的体操兴趣。

7 结语

少儿体操启蒙训练是体操事业良好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少年儿童体操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 以加强少儿体操基本技术的训练, 使成材率得以提高。

摘要:为保障我国体操事业后继有人, 少儿体操的启蒙训练是重中之重。从少儿体操启蒙训练诸多方法中的选材、体育教学大纲的理解与应用、基本技术的强化训练和培养少年儿童对于体操的兴趣与爱好四个方面出发, 对于少年儿童体操训练中方法进行了探讨, 以加强少儿体操基本技术的训练, 使成材率得以提高。

关键词:少儿体操,选材,目标,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陈向前.浅谈《第二套全国中小学生 (幼儿) 系列广播体操》的多重功效[J].素质教育论坛, 2007 (3) .

[2]陈育健.试论竞技体操运动员的科学选材[J].科教文汇, 2009 (24) .

[3]张北湘.金牌的启示——湖南省女子少儿体操运动员选材的新视角[J].企业家天地 (下半月版) , 2008 (2) .

篇9:浅谈儿童节奏训练的方法

一、寻找歌曲中的节奏

在课堂上,我经常引导学生寻找隐藏在歌曲中丰富多彩的节奏,模仿、拍击并概括成节奏型。比如在学习鸭子拌嘴一課时,请学生分别总结出鼓、钹和木鱼的节奏型:鼓X - | X - |   钹 XX X |XX X |  木鱼 X X | X X | 。

二、即兴拼凑节奏,形成新的节奏型

在学生已经掌握这些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将这些基本节奏型组合成新的较长的节奏型。例如:XX X | X X | X - | XX X | X  X | XX X | X - |等等。

三、在兴趣中变化节奏

1.在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变化出新的节奏,开拓思维,进行再创作。例如,X XX |节奏型,把这个节奏比喻成人的走路,如果速度加快了,就是这样  | |,速度放慢了就变成了 X - | X  X | X - | X  X |。把这个节奏进行省略合并,又变成了附点节奏X. X | X. X |。

2.引导学生将朗诵的节奏韵律加以改编创作,从而体会节奏带给古诗文吟诵的不同美感。例如,有的学生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朗诵韵律总结为(XX  XX X - | XX  XX X -),而有的学生却把它改编成了(  X O |  X O)。“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有的学生读成(XO XO XX X | XX XX X -|),非常好听。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踏脚拍手,既感受了诗词古韵,又体会到了创作成功的喜悦。

四、在伴唱中应用节奏

为已经熟悉的歌曲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进行伴唱,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因为歌曲的节奏和固定音型的配合,使歌曲的演唱更有趣味,同时也发展了多声部听觉。如,在学习歌曲《打麦号子》的伴奏音型时,我们就试着共同创作出音响效果极好的二声部伴奏谱:

XO  XO   X X   X | XO  XO   X X   X |

哼  嘿   哼哼 嘿 |   哼 嘿    哼哼 嘿

以上节奏训练方法,通过用语音、身体动作等来对孩子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无论是对孩子今后学习器乐或者歌唱,更或是未从事音乐而言,都是一个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良好开始。

上一篇:道德课培训总结下一篇:硕博连读生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