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导航青年职业生涯

2024-05-17

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导航青年职业生涯(精选9篇)

篇1: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导航青年职业生涯

一、工作背景:近年,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对供水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公司以“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制订了企业未来五年供水规划。而就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存在管理人员学历、职称,职工技术等级、文化程度四偏低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和党政经营管理人才两缺少的现状,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要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必须从现实出发,转变观念。根据前期对企业青年职工学习需求及在读教育情况显示,目前企业青年职工已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将学习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青年中有34%的人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历再教育,有41%的人每天花2小时以上看书、阅读,有33%的人经常阅读与专业有关的著作或文章,35周岁以下青年职工学习需求度依次为:岗位相关知识、计算机、外语、企业管理、法律等,我们应针对青年需求,以岗位为核心,因人制宜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不断加速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公司党政支持下,由政工部、企业管理部、团委三方合力,共同实施35周岁以下青年实施三年人才培养计划,为青年进行职业生涯导航,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的青年人才队伍,更好地发挥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项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二、工作目标: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根据公司发展要求,确立了“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紧培养”的工作方针,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和培养,努力实现厂科级干部复合型(知识广、业务精、管理严);管理人员专业型(业务精、善管理、协作好);关键岗位技术工人一专多能型(精一门、会二门、懂三门)的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具体实施:

1、上下联动,实施针对性培养。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各部门通力协作,群策群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合作的工作格局。在选“苗”上,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开阔视野,既要对现有骨干出课题,压担子挖掘潜能,提高技能,又要大胆启用新人,广纳贤人,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二级联动,经民主推荐,逐一分析,列出有培养前途的35周岁以下青年,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企业内部的优秀青年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举荐,通过加强对企业发展重要、关键岗位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青年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相匹配。

2、落实措施,开展阶段性推进。青年人才重在培养,贵在教育。为了更好落实人才培养三年规划,在对青年进行学习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青年特点,有针对性、分阶段实施具体培养措施,以项目运作方式,不断提升青年思想修养、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1)第一阶段:基础培训。针对对象: 新进公司参加工作的青年以及掌握一般操作技能,进取向上,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的青年。实施目的: 了解行业特性、企业情况,按照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企业荣誉感,职业责任感。主要措施: 技术等级培训。针对前一阶段调研中所显现的职工技术等级偏低的现状,我们将加大技术等级培训力度,通过拟订技术登高计划,组织人员参加水务宣传教育培训中心或社会技术培训机构的相应培训班,不断调整各等级职工比例,经过三年努力,企业内逐步形成以中级工为主体、高级工为骨干的职工队伍。岗位专业培训。为建设现代化的供水企业,近年,公司引进了不少先进设备与技术,不少青年被安排在岗位一线。我们将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缺啥补啥原则,加强对有持证上岗要求的岗位(工种)以及企业生产、水质、服务等专业岗位的实务培训。今年配合污泥处理项目运行已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污泥脱水处理工艺的岗位培训,今后几年还将针对原水预处理、深度处理项目的启动,开展相应的岗位培训,使青年熟练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努力成为岗位技术能手。2)第二阶段:能力提高。针对对象:企业内具有较强责任心,一定工作能力,担任班组长或专业技术骨干的优秀青年。实施目的:引导、带领青年立足本职,开展岗位建功,拓宽业务知识面,积累更多实践经验,在思想修养、理论水平、业务技能上不断有新提高。主要措施: 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按照“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加紧培养”的工作方针,按专业对口组织企业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较高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享有一定声誉的部门负责人或专业技术人员与青年结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配以课题研究,动态考核,通过师傅的传、帮、授、带,使青年在职业道德、岗位技能有所提高。开办系列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走进青年,开办有关形势任务、经济发展、企业文化、质量管理、财务、法律等内容的系列讲座,不断扩大青年的知识面,开阔思维。3)第三阶段:重点培养。针对对象:企业内在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某方面显现成绩,具有较强工作能力,被本单位、部门认可的优秀青年。实施目的: 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实施重点推荐,通过进行跨部门的岗位锻炼,为企业培养独挡一面的年轻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主要措施: 举办青年干部学习班。与高校商洽专门开设五方面课程,利用休息日,对青年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十六大精神、领导干部基本素质,MBA

篇2: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导航青年职业生涯

为充分发挥青年组织在我矿中的独特作用,不断提升青年职工的职业素质,引导青年职工根据公司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特点,积极主动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轨迹,实现青年职业与矿共同发展。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我矿目前有青年职工1200多名,是矿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开展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就是结合青年对自身价值实现、潜能开发、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矿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在青年与企业的互动沟通中,使之完成对自身职业轨迹的设计和管理,从而使矿有针对性地把培训、管理等资源与手段聚焦在所需的岗位人才上,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青年职工自我定位的准确性,增强青年职工对工作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困境的控制能力,在矿提供的舞台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促进我矿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内容及实施步骤

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是全面提高青年职工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是需要持续推进的一个长期过程,应作为公司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公司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导航活动分宣传动员、全面推进、总结提高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宣传动员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

矿团委将通过召开启动大会、开展青年职业现状调研、召开职业生涯研讨会等形式,让我矿广大团员青年充分认识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团员青年树立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职业发展理念,引导有共同兴趣和困惑的青年职工积极参加到此项活动中,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办法,为今后活动的开展和更多的青年人脱颖而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全面推进阶段(2009年6月-2010年7月)

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五个步骤:

1、确定导航对象(2009年4月—2009年5月)。由各团支部在新招聘大学生、青年技术工人、青年管理人员、青年后备干部队伍等青年群体中确定导航对象,针对导航对象进行一次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确定重点导航对象。

2、职业取向分析(2009年6月—2009年7月)。各团支部要建立相应的青年职业生涯导航对象个人信息管理档案,帮助导航对象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生涯机会分析,总结当前岗位设置,确定合适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初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填写《职业生涯分析表》(附件1)。

3、职业轨迹设计(2009年7月—2009年8月)。职业目标确定后,各团支部要针对不同导航群体,帮助其结合职业取向分析结果与岗位设置,以及自身的能力、性格、兴趣、环境等,进行个人职业轨迹设计(如:走技术路线还是管理路线,是走技术+管理即技术管理路线,还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走管理路线等,此时要作出选择)并制定相应策略进行实施。填写《职业生涯规划表》(附件2),在过程中不断地予以反馈和修正。

4、提供锻炼舞台(2009年8月—2010年4月)。在设定了职业轨迹后,共青团组织就要为其搭建舞台,创造机会,压担锻炼,使其在科技攻关、项目施工管理、人际沟通等多领域得到锻炼和提高。共青团组织要做好矿职业生涯组织管理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强与人力资源部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协调好个性和共性的矛盾和冲突,帮助优秀青年脱颖而出。

5、阶段性评估与回馈(2010年5月—2008年6月)。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公司团委将在每一固定时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1年)客观评价导航对象的工作业绩,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做好信息反馈。填写《职业生涯评估表》(附件3),一个阶段的目标达到后,再重新确立发展目标。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0年7月-2010年8月)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开展职业生涯导航活动以来取得的成绩、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总结成绩、找出不足,制定和完善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管理办法、考核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导航对象个人档案,建立青年人才库,规范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各项资料,以此扩大工作效应和影响力,让更多的青年职工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三、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的领导机构及分工

此项工作由集团公司团委和矿党委统一领导,成立五沟煤矿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领导组,主要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组长:集团公司团委副书记矿党委书记

副组长:矿工会主席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委。

办公室成员单位:团委、人力资源部

分工:

团委是组织部门,主要负责开展青年职业现状调研,组织青年职业生涯研讨活动,做好公司职业生涯组织管理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协调工作,并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服务。

人力资源部是政策支持部门,主要负责制定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激励政策,制定相应的岗位考核评价机制,创造良好的轮岗机制,让青年接受不同的锻炼;指导青年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并对青年职业生涯管理进行阶段性评估。

四、有关要求

1、思想重视,广泛发动。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是促进青年尽快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是我矿实现快速发展和个人实现价值的一种有效载体,各团支部要充分搞好思想发动,向青年人讲清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2、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矿团委、各团支部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年工作的重点,认真组织,创新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把青年人科学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轨迹与实现这个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不断学习,尽快成长,要求青年的参与率达到100%。

3、注重总结,确保效果。此次活动是一个长期持续系统工作,各团支部和个人都要注重总结,对照个人近期目标找差距,对照长期目标修正方向,鼓足干劲,矿团委和个人每年底进行一次总结,检查自己目标完成情况,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附件:

1、五沟煤矿青年职业生涯导航分析表

2、五沟煤矿青年职业生涯导航规划表

篇3: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导航青年职业生涯

1 实施毕业生毕业综合能力考核的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技能性、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 高职生相对于本科生普遍生源素质较差, 其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低, 以毕业论文考核高职生显然不符合他们的能力特点和要求, 大部分高职毕业生由于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有限, 通过上网抄袭甚至完全照搬他人论文来应付完成任务, 让学校和老师深感无奈, 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能真实反映他们三年的学习成效, 也背离了高职教育要求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 考试作为指挥棒, 考试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模式, 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在这种背景下, 我院提出, 以毕业环节的考核改革为突破口, 以毕业综合能力考核代替毕业论文考核, 以此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首先选择了2006级商务英语、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进行改革试点。此次改革试点得到了学生和参与考核行业企业人士及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明显提高。于是在2007级毕业生 (除两个工科专业外) 中全面实行, 此后在历届毕业生考核中推广和完善。

2 毕业综合能力考核的具体实施

2.1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考核的目的和内容

毕业综合能力考核是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综合性检查, 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三年的学习成果,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技能, 以及形成的素养, 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工作任务的情况, 是在以高职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为最根本评价标准的基础上, 实现评价与考核手段和标准的多元化, 着重考查高职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达到高职生“低进高出”和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目标。

毕业综合能力考核包括专业实习报告 (校内、外实习均可) 和项目化考核两大部分, 权重分别为20%和80%。

专业实习报告考核的能力点, 包括写作能力, 理解、分析能力和标准化意识。报告要求不少于2000字, 要具体说明实习承担的工作任务及任务的完成情况, 实习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及解决方法、途径, 实习收获等。

项目化考核内容、形式自定, 但内容要涵盖各学期学习内容, 要与职业资格证课程内容相融合。考核的能力点及权重建议为:基础能力考核20%, 专业能力考核50%, 职业素质考核10%, 具体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自定。其中基础能力各专业大体一致, 要求应涉及“说、写、做、行”等基本功和“团青文化”知识和素养, 具体项目和评价依据、标准基本统一, 各专业也可根据本专业实际进行适当调整, 内容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语言表述能力、礼仪规范、文案写作水平以及共青团知识和以青年为主题的活动的组织开展能力。

2.2 坚持三个考核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即考试题目、标准和过程要职业化。考核的命题、评分标准的制定和学生成果的评判, 必须符合社会用人单位实际。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 模拟岗位要求扮演不同角色, 以经营或服务等方式, 完成任务、形成成果, 满足实际的工作情境要求。

(2) 教考分离原则

即备考指导和考核评判分离。要求制定项目评分标准的教师和考核评判教师不得参与备考过程的指导;项目指导教师不得参与考核评价。

(3) 全面性原则

毕业综合能力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 突出专业的特色能力以及学生的专长能力, 还必须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 实现从点到面的全面综合考核, 体现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和高素质职业人的要求。

2.3 考核的基本框架及时间安排

实施毕业综合能力考试的基本框架 (见图1) 主要包括命题、指导、评价三个环节, 并对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考核的时间安排见图2。

2.4 以项目化形式组织考核

(1) 组建考核小组和命题组、指导组和评分组, 负责落实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考核小组由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负责人分别担任正副组长, 成员若干人, 其中既要有院内教师或院内实训基地教师, 也必须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用人单位的兼职教师和实训基地专家。

(2) 制订详细的考核方案

由考核小组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该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及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制订详细可操作的考核方案, 并负责考核的各项环节及考核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确保考核工作顺利进行。

(3) 命题组命题

命题应符合本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求, 体现专业特点、专业核心能力, 突出职业能力, 彰显特长能力。可根据本专业特点, 采取必考与选考相结合, 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考核方式;命题应体现模块化、社会化、行业化、综合化的特点, 满足实际需要, 并与毕业实践环节相结合, 积极吸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真实项目和评价标准, 参照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充分体现校企结合的特点;命题应强调专业核心知识、素质和技能的综合, 并对该专业所需知识和能力有相应的覆盖;题目应经过考核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

(4) 依照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完成程序, 通过组建学生项目工作组完成考核任务

学生以工作项目选择为前提, 自由结成项目工作小组, 推选出项目负责人, 由项目负责人按照岗位设置进行人员分工。项目工作小组进行项目的实施, 实施过程中可请老师担当顾问, 进行指导、把关。专业项目化考核以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为目标, 主要针对本专业的培养方向设置项目。由需方 (以下称企业) 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提供具体的项目, 并且参考专业提供的评分依据, 设置与实际需要相符的评分标准。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特点, 自愿结合, 组成项目工作小组自主选择一个项目, 经审核批准, 确定并完成工作任务。以商务英语专业考核为例, 学生项目工作组分工设置情况及考核标准见表1、表2。

学生项目工作组领取任务后, 从第五学期第四周起由教师指导组利用课外时间不间断指导训练, 第十二周召开项目成果验收汇报会集中考核, 在项目完成考核时, 由校内专业教师和与校外行业专家组成评分组, 听取项目组工作成果汇报并对项目成果进行鉴定评价。

注:英语语言基础语法、阅读、写作知识、团学知识等考核为笔试, 本专业全部学生参加。

2.6 考核过程的严格管理

(1) 指导教师以指导的项目为单位进行指导, 可根据考核内容特点, 采用个人或集中方式进行, 并鼓励教师、学生的双向选择。指导应不少于3次, 每次指导过程须认真填写指导记录。

(2) 考核评判要求考核场地体现职业氛围, 强调权威性和严肃性, 提倡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过程要认真记录学生备考表现, 并适当进行评价。考核评判要严格执行制定的评价标准, 如有异议须经考核小组裁决。

(3) 做好总结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毕业综合能力考核原始资料由教务处、各教学系收集、整理、归档。归档文件资料必须真实、完整、成套、系统。

3 实施毕业综合能力考核改革达到的预期目的

(1) 考试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达到了学习与工作相一致的真实性目的

各专业充分利用自身校外实训基地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及校企合作单位资源, 由学院专业教师出题、评价, 逐渐过渡到由用人单位出题、制定标准和评价。

学生以职业岗位不同角色出现, 以经营或服务等方式, 完成任务, 形成成果, 满足实际的工作情境要求。在考核实践中, 注重考查学生的特长素质和技能, 学生在完成必做项目基础上, 采取小组形式, 由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特点, 扮演不同角色完成具体工作任务, 体现了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相结合,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培养原则。

(2) 考试全程的综合性, 达到了考核内容和方式全面性的目的

考核环节的综合性, 即项目形成、备考、成果汇报等环节的综合;考核内容的综合性, 即在毕业实习报告、基础能力和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考核全过程中, 涵盖了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内容及职业资格证课程内容;考核形式的综合性, 体现在实习报告和成果考、操作考、情景模拟考、笔试等多样化考核形式上。

(3) 指导与评判的分离性, 达到了真实检验学生实际能力的考试目的

毕业综合能力考核实施教考分离, 充分体现了考试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克服了教学的随意性, 提高了教师教学责任心。通过教考分离逐步统一教学要求, 建立了统一的教学衡量标准, 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4) 满足了用人单位实际需要, 基本达到了与行业企业的无缝对接目的

整个考核内容以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 从文化理念、行为举止、谈吐、着装到专业技能的考核都由用人单位全程参与, 基本满足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

4 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1) 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毕业综合能力考核要以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为导向, 坚持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建设方向。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核作为一种评价体系, 是培养行业人才的一种可操作的模拟方式, 要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而展开, 与专业教育全过程相融合。为此, 我们重新修订了专业培养方案, 以职业岗位能力重构课程体系, 并以项目导向式重新制订了课程标准;为强化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改革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围绕职业标准和团属职业院校人才特色改革, 拓展了各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加强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把共青团理论与实务、时间管理、沟通技巧、阅读欣赏、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各专业通识课程, 以“有理想、懂技术、会管理、通团务、善服务”为学校人才培养特色, 把培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有较好的共青团和青少年工作组织协调能力、管理和服务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 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2) 以考促教, 转变了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观念, 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及教学模式更加切合职业教育要求,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大幅提升。如商务英语专业, 学生各类获奖项目和人数明显增加, 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0%以上。

通过教学改革解决了行业实践与专业理论知识无缝对接的问题, 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 以岗位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把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素质有机地整合, 在注重培养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职业关键能力, 教学模式逐渐由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教、学、做一体的模式,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 用人单位考核的全程参与, 推进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和开放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系统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用人单位的需要为转移, 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衡量办学质量的标准。只有面向市场, 了解市场, 才能真正为市场接受。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过程, 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加深了校企的联系和感情, 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增加了校内专职教师接触了解企业的机会, 加快了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 拉近了市场距离, 搭起了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桥梁, 走上了企业和学校双赢的良性轨道。

(4) 推动了学校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 加快了各项办学条件的建设

毕业生综合能力考核的有效实施, 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制, 有实现培养行业人才目标的保障机制。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 我校紧接着开展了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 先后出台了专业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 兼职、兼课教师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专业带头人 (含专业负责人) 聘用与管理办法等, 开展了人才培养特色的探讨与研究, 多方筹资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 使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办学设施和实践教学条件、管理制度等加快了建设落实步伐。

我校毕业综合能力考核教学改革从2006级学生开始试点, 2007级各专业全面铺开, 至今已在四届毕业生考核中实施, 也被一些兄弟院校借鉴使用。2009年成功申报教育厅教改课题立项并已结题验收, 同时改革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摘要:考试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 考试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模式, 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而高职院校沿用本科的论文形式来检验毕业生三年学习情况及具备的能力, 显然是不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和高职生源素质的特点的。因此,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以下简称我校) 以毕业环节的考核改革为突破口, 以毕业综合能力考核代替毕业论文考核, 以此推动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篇4: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导航青年职业生涯

关键词:创新 “三证融通” 案例 学习成绩 技能水平 德育

一、实施背景

现行技工学校学籍管理制度规定,技工学校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即具有技工学校全日制学籍的学生,操行考核合格,学完教学计划规定课程且考核全部合格,或修满规定学分并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准予毕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核准学生能否毕业,更注重的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及技能水平,对学生操行的考核主要停留在遵纪守法和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忽视了学生在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这直接影响到了技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

为有效解决学生职业素养不足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笔者所在学校从2012年3月开始,在8个班级开展了学生德育证、国家职业资格证、毕业证“三证融通”的试点工作。

二、创新点

“三证融通”是指学校建立德育评价、颁证制度,将学生德育证、国家职业资格证、毕业证融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品行和技能综合评价的一种制度。它主要采用多元评价方法,通过“过程评价”和“双评价”方式实施,其中“双评价”是指德育评价与技能评价、学校评价与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

笔者所在学校以培养“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学生取得德育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是取得毕业证的必备条件。“三证融通”制度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实行德技双评价,具有创新意义。

三、工作过程

1.开展企业调研

2012年1月,笔者所在学校项目组成员分赴区内外多家企业展开调研,以访谈、座谈、问卷等形式,收集资料,全面了解企业选用员工的标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撰写调研报告,得出了企业用人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2.确定“三证融通”工作目标

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在校外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德育、技能表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向职业人转变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德技双馨的人才。

3.明确“三证融通”考核评价内容

(1)校内学习阶段:即从学生入校到学生参加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这一阶段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思想品德、学习态度、遵纪守法、生活作风、合作交流、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及技能学习的情况。

(2)外出顶岗实习阶段:即从学生参加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到毕业当年的6月。这一阶段考核的主要内容是:遵纪守法、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合作交流、创新能力及技能学习的情况。

(3)毕业证发证阶段:毕业当年的6月至7月。这一阶段主要考核学生是否符合颁发毕业证的条件。

4.明确“三证”考核的组织方式

(1)德育证的考核:在学生工作科统一组织和协调下,由各专业系组织班级具体实施。

(2)国家职业资格证的考核:在教务科统一组织和协调下,由各专业系组织实施。

(3)毕业证的考核:在招生就业科统一组织和协调下,由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学生毕业资格。

四、主要成效

1.德育评价制度化,引起学生关注德育评价

“三证融通”以制度的形式将德育评价工作固定下来,并将它提高到了与国家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等同的地位,每天、每周、每月都进行德育评价。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他们由以往对德育评价的漠不关心,到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德育评价的重要性。

2.德育评价制度化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道德方面的养成

以前的行为规范评价标准只体现了评价,而没有触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因为学生出去实习或工作,用人单位看不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只能单纯地看学业成绩,这就使得有一些学生不重视自己日常行为的养成,进入企业以后很难适应企业对员工综合职业素质的较高要求。而德育证让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学生各方面素质如何,从而考虑录不录用、录用到什么岗位。且德育证与毕业证挂钩,如果德育评价不合格,就必须重新评价,这使学生更加重视自己道德方面的养成。

3.实施“三证融通”制度更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实现个性发展

“三证融通”制度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生自评、班小组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和班主任评价等四种途径,从思想品德、学习态度、遵纪守法、生活作风、合作交流、创新能力及学业成绩七个方面来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顶岗实习期间,通过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两种途径,从遵纪守法、吃苦耐劳、合作交流、创新能力及技能学习等五个方面来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看到学生的强项和不足之处,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长处、避开短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三证融通”制度加强了各方面的沟通

“三证融通”的实施,要求班主任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任课教师、顶岗实习企业相关人员的沟通。这样班主任既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让学生感到班主任的关心,从而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另一方面,班主任在与企业加强联系的过程中,也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师生的德育观念得到改变

通过试点,试点班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师生之间的心拉近了,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课堂氛围出现了新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这样的评价模式,如有一些学生入学时上课爱讲话、睡觉,现在这些学生被多元化的评价所激励,上课打起了精神,学习方式也告别了传统的“你说我听”,课堂中更多的是热烈的讨论、生动的游戏和比赛、认真的操作和探究、形式多样的探索……课堂成为了有生命的课堂,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变得懂礼貌了、勤快了,主动参加劳动或志愿者活动的更多了。

6.企业好评如潮

笔者所在学校8个试点班级326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有良好的法纪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工作认真踏实,积极勤恳,有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为98%。

五、体会与思考

目前,“三证融通”制度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笔者所在学校在8个班级试点,取得了成效,毕业班级学生取得三证率为100%。学校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在共育、共管和共同评价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笔者相信“三证”融通试点工作,将为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德技双馨的技能型人才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庞世俊.职业教育领域中的职业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0.

篇5:青年职业生涯导航经验汇报

职业生涯导航是基于青年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的一项工作,是引导青年通过制定人生目标、职业计划,实现更好地自我管理的一种手段;是根据青年职业生涯规划阶段目标分析,为青年提供培训和必要的实践机会等服务,帮助青年实现阶段目标,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也为组织了解员工、凝聚员工、开发员工潜能提供依据。职业生涯导航是组织行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行为,只有在青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下,职业生涯导航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益。

我公司自XX年年6月开展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XX年6月-12月,我们组织XX年以后新分配进厂的29名青年填写了《青年职业生涯计划》,计划书分为工作经历、工作感想、长远工作计划3项,要求青年立足现职业,结合工作岗位,分析在岗位中遇到的问题,列出提高自身技能的措施,制定长远工作计划,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督促自己。

从团员青年填写的《青年职业生涯计划》里,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开展职业生涯导航工作的重要意义。

有一位员工是这样写的:到科化120天的摔打,让我知道苦尽甘来,也让我真正明白了工作就是铺路,能不能铺好路,就看你努不努力,认不认真。4个多月的培训,让我明白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什么是酸,什么是甜;让我们真正明白生活中和工作中的苦辣酸甜是多么不一样,也让我为以后的工作鼓足了干劲,提高了信心。在长远工作计划一栏他写道:用一种敢拼、敢搏、敢创、敢想、敢为的工作劲头,时时刻刻为人民,为大众着想,早日成为人人欢迎的好工人。

有一位员工写道:一年多的经历,让我深深懂得员工情谊深似海,也明白工作中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

还有的在长远工作计划栏写道:认真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和公司负责,做重要的事情而不赶着去做意义不大的事,提高自己的工作速度,主动学习更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还有一位员工在工作感想栏写道:工人最宝贵的不是技术,而是责任心。

青年员工有的希望能早日加入党组织,有的希望能做一名好班长等。虽然他们的表述里有措辞不当的地方,但通过29张纸上反映的真情实感我们看到:

1、青年是有活力,积极向上的群体;同时也是思想多样,可塑性强,需要正确引导的群体。

2、青工加入工作集体,对同事、对团队的认识及自己在团队中应以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定位融入集体等问题,需要一个转变过程,需要加以指导。

3、新工由学生变成工人,或者由军人变成工人,需要组织各种培训,帮助消除新工对工作这个词的陌生感。培训除三大规程、工艺理论知识外还应包括管理规章、职业道德、生产事故、模范先进事迹等,增强他们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团总支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各相关科室、车间,XX年下半年,我们组织对新工进行了100多课时的培训;组织了多次乒乓球比赛、卡拉ok比赛、猜谜游戏等文体活动,给青工提供交流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开展劳动技能竞赛,进行岗位能手评选,表彰奖励先进青年,这些活动增强了团员青年的集体归属感,激发了青年上进心。

第二阶段是10年元月以来,我们印发了厂团委设计的《中铝山西企业青年职业生涯规划书》,公司52名青年(XX年以来新工)参与。其中,当前企业现状分析、未来企业发展形势分析、企业发展对青年的素质要求等几项,由团总支起草、公司领导审核后,作为固定内容,列在每个人的规划书里,以便于青年了解企业。个人在规划书里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制定短期目标(2年)、中期目标(5年)及长期目标(10年)。青年职业目标修正调整由个人结合实际调整修正;目标进度个人阶段评估(一年一次)由个人完成。团支部作为组织实施部门,具体负责督促本支部青年按计划完成目标,并为青年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提供服务,汇总需要公司解决的如培训、员工思想状况分析答疑、团队士气等问题,上报青年工作委员会,协调解决。

在第二阶段工作中,暴露出来如阶段目标雷同;优势、劣势分析不够全面等问题。对此,我们要求做了整改,并邀请了部分团青代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座谈会围绕如何理解《职业生涯导航》?自己制定的中、长期目标如何实现?个人目标与现在岗位有多大关联?怎样才能让职业生涯导航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等4个问题展开讨论。从大家的观点中得出结论:

1、青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加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员工职业规划,会使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整体计划中的一部分,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鼓舞员工工作的士气,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组织变得更加有效。

职业生涯导航是一项有意义,有必要的工作,于公(单位)于私(员工)都有不可低估的效果。

2、无论做什么工作,定什么目标,都应具备敬业、负责、友爱、协作等基本素质。

3、青年职业生涯规划的长远目标若脱离现在的工作,也应该认认真真做好目前的工作,做好目前的工作对实现未来目标有利无弊。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篇6: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导航青年职业生涯

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导师带徒”签字仪式

2011年8月4日下午,XXX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导师带徒”签字仪式在会议室隆重举行。

XXX青年职工占在岗职工总数的60%,是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部份。长期以来,XXX团委坚持以“服务企业、服务青年”为宗旨,以“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争做知识型青年”为主题,深入推动“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使青工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行动的盲目性。

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XXX安全保供实际,为了迅速提高青工和青年科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并促进近年新分大学生更快地掌握能源管理、安全保供和工艺知识,增强工作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优秀人才“传、帮、带”的作用,确保全中心各重要岗位、薄弱环节基本上有后备人才,XXX特选拔思想好、业务精的导师和肯学肯干的青工及青年科技管理人员签订《XXX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导师带徒”教学合同》,结成了11对“一帮一”技术帮扶对子,使他们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企业提供的工作舞台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与能力。

在签字仪式上,大学生代表所有徒弟表态:“拜师学技期间,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刻苦钻研岗位技术,虚心学习导师的业务技术专长和经验,自觉接受导师和组织的检查、考核,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篇7: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导航青年职业生涯

为切实做好以评促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凝炼办学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全面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与建设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切实抓住用好评建工作为学院发展建设带来的机遇,正确处理评估工作和内涵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效解决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确保顺利通过评估,为实现进入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机构

(一)评估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长:卫

黄思光

副组长:杨

张逊德

杜兵社

赵兴刚

宁建飞

成员:田

王安平

陈学谦

陈永利

李振龙

单新建

程相杰

李红霞

贺延林

张继学

祝德科

张克清

张俊霞

刘晓琴

李庆丰

胡成富

责:

1、全面领导、部署评建工作;

2、制定评建工作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

3、审定自评报告等材料;

4、督促、检查、指导评建工作。

评估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办公室。

(二)评建办公室

任:赵兴刚

副主任:王安平

成员:施云涛

潘小燕

刘延民

曹宇刚

樊珊珊

责:

1、负责组织实施、统筹协调评建工作;

2、制定评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3、撰写自评报告等材料;

4、负责评建工作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5、负责评建数据、资料的汇总、建档等;

6、起草评建工作的各种文件、规定和通知;

7、负责与省教育厅及评估专家的联络工作;

8、完成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评建工作专项建设小组

1、办学思想建设组

组 长:黄思光

成 员:赵兴刚

王安平

施云涛

贺延林

李庆丰

胡成富

联络员:施云涛

吕子静

刘国强张俊霞

刘晓琴

工作任务:

(1)研究确定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

(2)完善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3)总结、提炼学院办学特色;

(4)组织学院高职教育思想研讨活动。

2、资金保障组

长:安

成员:田

涛 权

陈学谦

单新建

联络员:曹宇刚

工作任务:

(1)负责筹集学院建设发展和评建工作所需资金;

(2)做好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用。

3、师资队伍建设组

长:杨

成员:陈永利

党彩莉 何志川 孙莹娟

张小卫

马雅玲

李臣娟

联络员:吕子静

工作任务:

(1)制定并组织实施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2)制定并组织实施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方案;

(3)撰写学院“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4)指导各系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4、专业建设组

长:赵兴刚

成员:王安平李红霞 张克清

张俊霞

刘晓琴

李庆丰 孙

伟 胡成富 党彩莉

杨西京

联络员:潘小燕

工作任务:

(1)按照学院办学指导思想,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负责指导各系做好专业剖析系列工作;

(3)撰写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4)制定学院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5)修订、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统一规划;

(6)统筹指导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7)制定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和学生实习管理等制度。

5、校园文化建设组

长:杜兵社

成员:李振龙

许庆林

韩凯军

何志川

联络员:于

工作任务:

(1)组织学生做好迎评促建系列工作;

(2)制定并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凝炼校园文化特色;

(3)提炼校风校训;

(4)制定并实施学风建设方案;

(5)做好学生养成教育系列工作。

6、校园环境建设组

长:宁建飞

成员:张继学

白继刚

联络员:刘延民

工作任务:

(1)制定并实施校园环境建设和治理方案;

(2)做好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3)负责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

(4)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工作;

(5)建立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7、监督检查组

长:张逊德

成员:陈学谦

单新建

程相杰

祝德科

徐学海

张晓娟

联络员:刘国强

工作任务:

(1)根据学院评建工作要求,督促、检查各部门评建工作落实情况;

(2)针对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三、实施步骤

根据学院总体安排,评建工作分为六个阶段:

(一)宣传学习阶段(2008年12月4日—2009年3月20日)

阶段目标:发动全院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有关评建工作的重要文件,深刻理解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分批举办评建工作专题讲座和学习研讨班;做好评建的组织准备、思想准备、计划制定和业务培训。

主要任务:

1、组建各级评建机构与制定工作计划

(1)成立评建工作机构;

(2)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

(3)各部门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方案,制定本部门评建工作实施细则,并于2009年3月18日前送交评建办;

(4)分解目标任务,落实项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并签订目标责任书。

2、组织学习培训

(1)邀请校外评估专家作评建专题讲座;

(2)组织评建办与各部门评建工作人员学习培训;

(3)赴兄弟院校学习交流。

3、开展宣传工作

(1)建设评建网;

(2)编印评建简报,利用广播、院报、校园网和宣传栏等阵地进行专题宣传报道;

(3)编印并下发评建学习材料。

4、重要会议安排

(1)召开评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召开迎评促建动员大会;

(3)召开评建工作专题会议;

(4)各部门召开评建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本单位评建工作。

5、其他重要工作

(1)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任务书》;

(2)制定《以评促建工作任务书》;

(3)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佐证材料清单》。

6、总结第一阶段工作,安排第二阶段工作

(二)自查与建设阶段(2009年3月21日—10月31日)

阶段目标:对照评估指标要求,摸清家底,找出差距,查漏补缺,注重建设,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加强内涵建设,凝炼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自查(2009年3月21日—5月31日)

主要任务:

(1)各部门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佐证材料清单》,逐项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全面摸底自查,并于2009年4月10日前,将相关原始材料复印件和本部门缺漏项目汇总报告送交相应汇总部门(包括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继续教育中心),汇总部门于4月15日前将汇总情况送交评建办,其他部门于4月10日前直接送交评建办;

(2)评建办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佐证材料清单》,于2009年4月25日前向各部门反馈评估工作缺漏项目清单;

(3)各部门根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佐证材料清单》、《以评促建工作任务书》及评建办反馈意见,查漏补缺,补充完善佐证材料,拟定部门以评促建工作方案,并于2009年5月15日前将所需材料送交相应汇总部门(包括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招生就业处、团委、继续教育中心),汇总部门于5月20日前将相关材料一式两份,分别送交评建办及相应评建专项工作建设小组;其他部门将佐证材料和以评促建工作方案于5月15日前直接送交评建办;

(4)采集、更新并核实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数据信息;

(5)评建办汇总原始资料;

(6)向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各部门自查情况。

2、建设(2009年6月1日—10月31日)主要任务:

(1)各专项建设小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6月1日前将各专项建设方案(第一稿)送交评建办,6月20日前将各专项建设方案(定稿)送交评建办;

(2)评建办汇总并形成学院总体建设方案;

(3)评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学院总体建设方案;

(4)组织实施学院各专项建设方案。

3、党委(院长)办公室负责举办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定位和发展规划研讨会,凝炼学院办学特色,并于2009年6月10日前将研究成果送交评建办;

4、各部门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完成本部门自评报告的撰写任务,并于2009年6月30日前,将自评报告(第一稿)送交评建办;

5、各部门对本部门自评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09年7月30前将自评报告(第二稿)送交评建办; 6、2009年8月31日前,各部门将自评报告(定稿)送交评建办;

7、各部门于2009年10月20日前,完成所有支撑材料建档备查;

8、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本阶段工作,并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三)自评阶段(2009年11月1日—12月31日)

阶段目标:根据评估标准,进行自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成评建材料的整理工作。

主要任务:

1、成立院内专家组并进行全院性评估检查,提出各部门整改意见;

2、各部门按照院内专家组的整改意见,继续充实完善评估材料;

3、检查各专项建设工作的完成情况; 4、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所有支撑材料建档工作;

5、起草学院自评报告和院长工作报告;

6、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本阶段工作,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四)专家预评阶段(2010年1月1日—3月31日)

阶段目标:邀请校外专家,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进校实地考察、评估,根据专家反馈意见进行深度整改,着力解决存在问题。

主要任务:

1、做好预评各项准备工作;

2、成立接待组,安排好专家接待工作;

3、根据校外专家反馈意见,进行深度整改;

4、修订和印制评估材料;

5、全面整治、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评估氛围;

6、根据专家预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状态数据,并实施网络上传,接受专家组先期网上资料查阅;

7、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总结汇报本阶段工作情况,安排下一阶段工作。

(五)迎接评估阶段(2010年4月)

阶段目标:做好迎接正式评估的最后准备工作,接受教育部专家组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确保顺利通过。

主要任务:

1、做好正式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2、向教育厅、专家组送交评估主导材料;

3、迎接评估专家组进校评估;

4、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总结汇报本阶段工作情况。

(六)整改阶段(2010年5月1日—12月31日)

阶段目标:根据教育部专家的反馈意见,再次进行整改,做好评建后续工作。

主要任务:

1、根据专家组反馈意见,撰写整改方案;

2、召开整改工作动员大会;

3、按照整改方案再次进行整改;

4、召开学院评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5、接受专家组回访;

6、完成评估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四、工作要求

1、必须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评”是手段,“建”是目的。要通过评建工作,推动全院教职员工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在学校工作中永远处于中心地位的观念。要以评建工作带动学院的各项建设和发展,大力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2、必须强化评建工作的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迎评促建工作。在迎评促建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师生树立“人人都是评估对象,事事都是评估内容”的观念,充分理解评估指标体系内涵,明确学院评建工作目标,切实增强评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评建工作,全院上下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投入、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员工一定要齐心协力,加强协调和配合,确保评建各项目标的实现,坚决杜绝工作中相互推诿、敷衍等不负责任的现象,对由此而耽误和影响评估工作进程及学院形象的部门和个人,学院将给予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监督检查组要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检查,保证评建工作顺利进行。

篇8: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导航青年职业生涯

1、青年教师的现状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以8 0后为主体,他们经历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变革的浪潮,大多见识广、观念新、思维敏锐、自我意识强烈,地区经济、家庭环境、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差异性,决定了其选择教师行业的态度及目的多样性。同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后现代主义破碎性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容易干扰青年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模式。由此,坚定职业选择、明晰职业规划,是青年教师自身成长和培养青年学生成才的首要条件。

近年来,高校教师由于备受工作压力而导致倦怠或离职现象,已受到广泛关注。具有动态性、前瞻性、持续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有效促进青年教师职业选择的信心、成长及发展,进而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

2、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意义

2.1 量身定制,挖掘青年教师潜能

作为个体,每位青年教师的素质、能力、优势各异,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必然导致教师发展多样性的缺失。针对每位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为其量身定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能够促进青年教师宏观把握学校环境的同时,合理协调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其次,科学的规划可使青年教师有效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在适时接受并完成难度大、挑战高的工作的过程中,逐步明确其可能实现且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和方向;另外,动态的规划有助于青年教师摆脱“职业生涯中再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的那一刻”的“职业高原期”[1],信心百倍地持续行进于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

2.2 人尽其才,推进高校长足发展

根据学校发展和青年教师自身特点,指导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青年教师人生价值、学校师资培养目标的实现。帮助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高校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有利于高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2.3 培育优才,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

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职能被赋予更加深远的内涵和外延,从人才培养拓展到服务经济、科技及社会发展。青年教师作为实现高校职能的中坚力量,大多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指导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才能有效提高其教学、科研能力,为培育优秀人才提供师资保障。特别是笔者所在的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面对的学生,是肩负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使命的后备军,青年教师能否制定科学动态的职业发展规划,直接影响着能否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建设输送优秀人才、能否满足新时期人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等重要问题。

3. 基层党组织在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导航中的优势和作用

3.1 入口小、挖掘深,帮助青年教师精确定位

基层党组织处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最前沿,是青年教师在校交流活动的基本单位,小范围的组织生活可以有效保证时间安排、组织形式、活动效果等方面的自主灵活,实现与青年教师的一对一交流,从最细微的环节入手,关注每位青年教师的个体特征,帮助每位青年教师较为精确地自我评估,并据此科学设计适合自身特性和优势的成才之路。

3.2 发挥桥梁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与学校的共同成长

基层党组织作为教师与学校交流的基本单位,可以掌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生活困难、思想状态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将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反馈到学校各部门,有助于学校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动态信息,在制定教学科研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政策规划时,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发展规划。同时,基层党组织在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导航中,可以及时传递学校建设的各种信息,帮助青年教师宏观把握学校发展态势,将自身职业追求与学校建设事业和谐统一,实现青年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

3.3 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教师的纽带,是全面贯彻落实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立足新形势、推动新实践、实现新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求基层党组织致力于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基层党组织只有深入了解青年教师的需求,在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充分发挥导航作用和组织优势,使青年教师切实感受到“思想上有人关心、心理上有人疏导、工作上有人帮助、生活上逐年改善”[2],才能稳定教师情绪,保证师资队伍发展。同时,基层党组织只有充分发挥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的导航作用,与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才能实现“学业务、懂政策、强素质”的目标,完成党组织建设与教师业务发展的良好对接。

参考文献

[1]曹霞.论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1

篇9: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中组发[2011]24号

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青年人才,是一个国家赢得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为加强人才的战略性开发,提升我国未来人才竞争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每年重点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根据《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目标任务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拔尖人才,促使各类青年英才脱颖而出,对于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就是要对那些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专业水平、年龄在35岁以下并有很好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制度,重点扶持、跟踪培养,促使一大批青年拔尖人才健康成长,把他们培养成为本专业领域品德优秀、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综合素质全面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形成我国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

计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分期分批组织选拔。每年遴选200名左右35岁以下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的青年拔尖人才,给予重点培养支持。到2015年共培养1000名,同时开展计划的中期评估。到2020年,通过10年努力,共培养支持2000名左右的青年拔尖人才。

二、选拔原则

1.兼顾不同学科领域。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着眼于培养未来各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为使各学科领域均衡发展,凡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领域的青年人才,都可以参加该计划。

2.坚持专业潜力优先。专业潜力关系到青年人才能否取得真正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重点考察申请者的专业发展潜力。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重点学科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并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较强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是计划重点支持的对象。

3.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

为导向的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设立专门经费,对青年拔尖人才成长实行长期稳定支持;支持青年拔尖人才独立承担或主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或建设项目,营造鼓励青年拔尖人才自由探索、潜心研究、勇于创新的研究环境。

4.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入选计划的青年拔尖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和较大的成长空间,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淘汰制,确保选拔出来的青年拔尖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三、条件要求

入选支持计划应为具有中国国籍、全职在国内工作的青年拔尖人才,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 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学风正派。

2.具有博士学位或突出专业水准,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

3.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重点领域崭露头角,获得国际国内较高专业成就及荣誉称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4.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有很好的学术、艺术发展潜力;有志于在一线潜心研究,建功立业。

四、选拔认定

青年拔尖人才的选拔认定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为尽可能地多地把优秀青年人才推荐上来,选拔工作采取“多方推荐、组织评审”的方式和步骤:

1.推荐和申报。人选产生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负责推荐本地区优秀青年人才参加评选。中央国家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本部门或本行业优秀青年人才的推荐工作。二是由国际国内具有较高声望和公信力的知名专家学者直接推荐优秀青年人才。青年人才可根据自身条件,按照有关规定填写申报材料,向有关部门、专家提出申请。

2.资格审查。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小组对推荐人选的条件、资格进行审查。

3.专家评审。由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小组聘请各领域内知名专家对青年人才的申报材料进行第一轮评审,提出初步人选。邀请国际国内一流专家,采取面试等方式进行第二轮评审,确定入选名单。

4.讨论认定。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综合考虑专业均衡分布等要求,由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工作小组讨论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5.人选公示和公布。入选拔尖人才计划的人才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后,正式向社会公布。

五、支持方式

由中央财政对入选的青年拔尖人才提供一定时期内的稳定经费支持,用于青年拔尖人才开展自由选题研究、举办国际国内展演活动或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和培训。

1.支持周期。3年为一周期。经专家考核和评估,对成果突出、培养前途大的优秀青年拔尖人才可以连续支持2个周期。

2.资金使用。赋予青年拔尖人才自主支配权,可用于承担前瞻性、预研性自主选题工作,购置急需中小设备等。

3.跟踪培养。制定出台《关于支持青年拔尖人才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科技专项的意见》,利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平台培养青年拔尖人才。

六、考核评价

1.考核主体。牵头部门会同参与部门负责拔尖人才的考核认定、中期评价、终期考核。推荐单位主要负责过程管理。

2.考核方式。为给获得支持的青年拔尖人才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考核方式采取报告、中期评价、终期考核的方式进行。第二年进行中期评价,第三年进行终期考核,并根据终期考核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第二个周期的支持。

报告由被支持者撰写并报推荐单位和主管部门备案,中期评价和终期考核由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3.考核重点。中期评价不设定硬性指标,以主观评价为主,可邀请有关专家对青年拔尖人才的研究作重点考察:正在从事的课题方向是否具有原创性,是

否真正瞄准国际前沿和高端;从研究进展看是否具备处于国际前列的发展潜力;工作是否按进度进行,是否能够保证足够的研究时间,等等。

终期考核要强调实际成果的产出,根据拔尖人才的领域采取分类评价的方式。重点从科研诚信、创新成果、持续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考核,重点考核内容包括:成果的国内外同行评价情况,观点的原创性及学术价值,学术论文水平,成果应用的前景,研究团队建设运行情况等。

七、组织实施

1.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委员会,下设各专业指导组,具体组织实施青年拔尖人才的评选管理工作,针对不同重点领域制定相应的评选管理办法。

2.对入选的青年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再作为计划人选,并从下一年起停止经费扶持。

上一篇:800字高一入团申请书下一篇:小班语言《香蕉变戏法》教案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