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幸福的心得体会

2024-04-26

生命幸福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生命幸福的心得体会

追求幸福,激扬生命

有幸能够参加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短短的一天半活动,6位专家老师的精彩讲座,真是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一、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教育是什么?

柴静在《看见》一书里这样写到:“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李镇西老师说,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教育。教育,从来就没有“捷径”,更没有“亩产万斤”的神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育,就是每天都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备课,认认真真地带班,认认真真地和孩子谈心。教育,不是为了落实这个“思想”那个“理论”或什么“梦”,而是为了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为了给他们的未来留下幸福而美好的人生和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在这个浮躁而喧嚣的时代,教育应当遵守常识,遵循朴素,坚守良知。

他说他也曾追求过轰轰烈烈,也曾激昂奔放,但随着对教育不断地认识与理解,渐渐有种洗尽铅华的感觉,现在的教育理想就是——做最朴素的教育。他说,教育是一种依恋,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浪漫。他追求的教育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这话说得真好!是啊,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感受不到温暖,感受不到尊重,找不到幸福的感觉,那谈何优秀?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为了给他们的未来留下幸福而美好的人生和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这是李老师在末尾送过大家的一句话,我想这就是我们的追求:让每一个人——学生和教师——都感到自己很重要,让他们都能实现自己能够实现的最好发展。李镇西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满怀浪漫情怀的老师,他的讲座没有多大的理论,平平凡凡的语句,他婉婉道来。他与学生的之间的故事充满了感动,动情之处引发了我们的眼泪。一场精彩的讲座,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与爱的老师!

二、教育应激扬生命

教育应该怎么做?

杨坚老师引用了动物学校的故事开启了第一场精彩讲座。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惊觉现在的教育是在控制生命,而学校就如同是一个工厂,在不停地批量生产学生,培养着一批批的怪胎。我们忘记了人生天地间,各有禀赋。在教育中,学生的长处没有激扬,短处却在过分改造。杨坚老师的这番话像警钟一样敲响了我们的心。我们以前常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但是现在看来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其实,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啊,他们更像是一颗种子,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呵护,去培养。我们常常忘记了人不可能样样皆是,更不可能一无是处。对于差生,我们更多的是在苛责,忘记了他们的成长更需要阳光。我们忘记了把我们的阳光洒向后三排的种子。杨坚老师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给我们传授了一些“云顶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他是如何激扬生命的,各种各样有趣有效的措施让人眼前一亮。他设置“云顶彩虹奖”,像马车一样助推学生的成长;他开设“多元课程”,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课程;他设置各种贴心的服务,让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找到答案。“总有一款适合您”的口号,云顶始终抱着“教育应激扬生命”的理念去教育着学生。

其实,教育不仅在激扬学生的生命,同时也在激扬老师的生命。王文英老师的《酸甜苦辣——五把利刃直入心扉》让我们看到,教师在学生的放飞中也应获得自身的解放,同学生一起成长。传统上人们对教师的要求是春蚕、是蜡烛、是园丁,教师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只有付出没有获取。可以说为了学生,教师情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可是,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满足于“照亮别人”而逐步耗尽了自己,真的落到“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地步,这种结局是悲壮和惨烈的,这不应该是教师的最后结局。王老师笑谈到她是从来不让学生在作文中将自己比喻成蜡烛、春蚕的。王文英老师很“另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很诗意、很个性、很阳光、很女人。她热爱生活,主张“活出精彩,活出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王老师时而幽默,时而深情,时而高亢,她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案例介绍了自己管理班级的成功经验。如果说进场乍见她时,我们困惑于她时髦的衣着和打扮,那么会后我们更惊羡于她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超人的智慧、真诚坦然的心灵。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我们都沉浸在王老师的班级管理故事之中,感受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心态,欣赏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才艺展示,分享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幸福。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以后追求的目标。此次南京行收获颇多,我会以本次培训作为新的出发点,吸纳几位大师的聪明才智,继续努力学习,我愿意一直在路上……

篇2:生命幸福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幸福的生命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幸福的生命作文 篇1

有人说,生命是儿时的无知,童时的天真,青年的成熟,中年的练达。

幼人说,生命是杨玉环手中的轻罗小扇,是昭君出塞的风沙,是貂禅口中的吕布,是西子坠湖时溅起的水花。

有人说,生命是余晖衬夕阳、青松立峭壁;是万里平沙落秋雁,三月阳春映白雪;是宝刀快马,金貂美酒,冷月狐歌的漂泊。

有人说,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怎样对待它,它也就怎样回答你。

……

而我却觉得,生命就是一个如水、如花、如雨,似茶、似酒、似棋的历程。因为世界的摇曳多姿,我们选择人生;因为月有阴晴圆缺,我们选择拥抱与品味。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一生会一帆风顺,也没有一个人会一辈子倒霉。风雨过后,眼前会有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生命长河中一朵朵晶莹的浪花,无论折射怎样的光辉,都是一道独有的风景。

不要刻意去追求最后的完美结局,不能因为追求目的而忽略了过程,其实生命的过程就是目的。

生命有时也会乔装打扮而来——燃烧的太阳是生命,奔涌的江河是生命,巍峨的大山是生命,辽阔的草原是生命——生命就是一本书,需要你敞开心灵认真感悟,生命就是一杯酒,需要你屏息凝神仔细品尝。

千万不能被迷雾遮挡了智慧的双眼而错过感悟生命的冰清玉洁。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是幸福啊!幸福,不也是生命吗?

生命,一个多么圣洁的字眼。我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真切地享受到她给我带来的幸福:父亲的疼是幸福,母亲的宠是幸福,朋友的关心是幸福,老师的教诲是幸福。甚至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都是千斤难买的幸福啊!

生命,是各种幸福的组合体!

张小风告诉我,生命须敬畏;蒙田告诉我,生命需热爱;宗璞告诉我,生命是一条流淌不息的长河;毕淑敏“提醒”我,生活着就是幸福!

对生命,除了善待,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评语

“生命”是一个厚重的话题。小作者却用清新的语言,饱满的激情,优美的散文笔调,化抽象为具体,将她抒写得如此真切可感,把自己对生的痴迷和钟爱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生命需要“善待”,“活着就是幸福”,成败得失、云卷云舒都是“风景”的观点体现了现代中学生极佳的精神风貌。令人欣喜。

文章结构新颖,语言张力强。加之文中信手而来的比喻和排比,更给人以畅快的美的享受和较大的回味空间。

幸福的生命作文 篇2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廖智的访谈节目,随后查看了她的所有资料。她用假肢跳着令人震撼的舞蹈;她勇敢面对并坦然谈论着人生的苦难和经历的痛苦;她依旧美丽的笑脸让人流泪;她说:“眼泪流够了,也该流干了吧。心痛了,也该痛麻木了。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我们至少还有希望。只要活着,还可以看到明天的太阳。”

人只有当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时,才会发现生命的珍贵;只有站在生死线上的时候,才会懂得人生的真谛。生命是多么脆弱,在灾难面前又是那样渺小。前一秒还是鲜活的生命,或许下一秒就消逝了。前一刻很健康年轻,或许下一秒就被病魔击倒。每天总是有那么多残酷的事发生,让人悲伤,让人无奈。坚强、伟大的内心,在现实的突然袭击面前,回归到最原始的生物角色,只剩下求生的本能。

而在平淡的日子里,人总是欲求太多,希翼有更美丽的容貌,希翼有更多的金钱,希翼有更好的工作,希翼有更高的地位,希翼有更美丽的爱情……。生命脆弱的本质呈现在面前时,豁然开朗,抛却了一切欲望,觉得活着就是一件很幸运很幸福的事情,只想尽情去享受生命中已拥有的所有美好。

没有奢望,没有私念,只希望你能健健康康。心会和身体一起跳动,感受世间无限的爱和美。

幸福的生命作文 篇3

生命是上天赐给我们最棒的礼物,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它,爱护他。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让我们幸福……

当我们呱呱落地之后,迎来了生命的第一站——快乐而无忧无虑的童年。没有烦杂的作业,也没有妈妈的唠叨声,更没有缠绕一身的烦恼,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在蓝色的天空中展翅飞翔,耳畔听到的是欢笑声,眼前是一幅美好的景象,闻到了花儿的清新,让我们欢呼雀跃。每周去去公园,痛快地玩上一天,也可以陪妈妈逛逛商店,顺便看场电影,吃顿美餐!现在想起来,多么幸福,多么美好!让我对生命更加珍惜,他带给我的幸福无与伦比。

上中学,高中那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生命在那时会散发出无限的光芒,生命之舟,将驶进第二站——挫折满满,收获也满满的转折站。每一次挫折,像大海里的暗礁,或许每一次挫折的态度,将成为成功的开始,生命在那时比任何昂贵的钻石还耀眼,让我们幸福无比!在某些时候,学会把握上天赋予我们生命的机会,通过转折点,走向生命辉煌的彼岸,不要在经历挫折时,觉得自己生命灰暗,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要坚信,彩虹总在风雨过后,这一转折点决定了很多,生命给了我们机会,同时也给我们幸福道路的方向。

当我们上大学了,就成功到达辉煌的彼岸。踏实的学习,诚信的为人,认真的态度,将我们引进了人生命中光彩的时段——青春年段,在这时候,很容易船会沉,要时时提醒自己,但这段时间是最幸福的,因为有知识的丰富,成功的道路,感情的滋润,让生命越活越精神,越精彩。光彩照人的生命如此幸福。

同学们,幸福的生命在身旁,生命之舟乘风破浪,幸福像帆,必不可少!

……

幸福的生命作文 篇4

一棵秃兀兀的丑树,不为人所欣赏,可它却恣意吹响生命的颂歌。什么是他傲立于此的根本?沉吟良久,方才醒悟:那应是生命的幸福。

当它还是一粒种子,它承载着生命的希望来到世上。但当它长大,它发现自己的崎岖丑陋,猥琐不堪;再看看其它树,高大挺拔,亭亭玉立。没有人愿意靠近它。它开始思考:这就是我的生命吗?为什么上帝对我如此不公?但它发现并不是这样。太阳依旧温暖它,雨露依旧滋润它,清风依旧抚摸它,就像它还是一个种子的时候。它明白了:生命不会有差异,它们的价值取决于自身的幸福。它在风中的轻舞,闪烁着一个丑陋生命对幸福的渴望。

猛然想起尼采,这个渴望幸福又孤独一生的人。

少年不幸,使他的思想成熟到惊人的地步,有如一只经历风暴的鸟儿练就了一副强劲的翅羽。但“高处不胜寒”,没有一个人愿意与他为友,大概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那跨时代的伟大思想。这可怜的鸟儿,远远地飞到了鸟群的前面,独自在赤红的夕阳中振翅,这也成为了他的悲哀。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企图化作一缕清风,飞向那幸福的国度,一个人人都能理解他的国度。

不知在多少个明月夜里,一个孤独的人影喝着酒,望着一轮皓月,寂寞的海潮在他心中腾涌。他对幸福的渴望使他在诗中幻化出他的朋友查斯图斯特拉:“是的,我认得查斯图斯特拉。他的目光清纯,他的嘴上也没有隐藏着厌恶。”这个可怜的人,到最后也没能找到生命的幸福,但他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在他长久的落魄之后震惊了世界。

生命之骨在于幸福,若是没有了它,再美丽的生命也会崩塌。长吉鬼才李贺那“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豪气令人欣赏,但仕途失意、幸福缺失的他,也只能留下“零落栖迟一杯酒”的遗憾;爱国诗人陆游,将自己的幸福寄身于祖国山河,最后也在“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离开。美好生命的支撑,只能是幸福。

勇敢地追求幸福吧,毕竟丑树也能开花。

幸福的生命作文 篇5

幸福,有很多种:金钱、友情,亲情与陪伴。而在我眼中最幸福的莫过于陪伴。

在我家的亲戚中,有那么一家,每每去他们家,都不禁被感动。

家里只有两个老夫妇,两个儿子都在外头赚钱,老两口就开开心心地住在一起。但天有不测风云,爷爷得了中风,半边身体都瘫了,但奶奶却依旧不离不弃地照顾着,每天都很辛苦。爷爷就像个孩子一样,说不出话,生活也无法自理,只能让奶奶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奶奶也不在意,就像对待孩子一样过着日子。

每天,奶奶都会带爷爷出门走走,去他们年轻时到过的地方转转,对着爷爷念叨些往事,有时也会抱怨,但脸上却洋溢着幸福。

奶奶喜欢唱歌,唱的都是大山大水,壮阔的景象。爷爷也爱听,于是每天奶奶都会唱一曲,唱得并不像百灵鸟那样动听,却富有那个年代的情怀。曲毕,爷爷总会用手拍大腿表示赞扬,两口子相亲相爱的,每天都只为彼此,亲密无间,还似当年。

是啊,人就是这样,在年轻时总想着飞得更远,更高,可到了老年才明白,真正的幸福仅仅是和相爱的人不离不弃。就如诗中所写: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人,活了一生,也追求了一生,经历了人世间的繁华似锦,到最后才发现,最原始,最平凡的,才最幸福!

幸福的生命作文 篇6

亲爱的孩子: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可能已经面对了高考----无论如何,你必须学会相信自己了,即使你落败也无需气馁的,我始终坚信着你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在高三期间,你也始终没有自暴自弃,一直勇敢地面对这青春的.考验。

孩子,我已不能再以后的路上与你结伴而行,以后的路,你得自己走下去了----我也没想到,时光会流逝得那么快,我也那么快就得从你身边离开了。在我记忆里,你小时候发生的事情我还历历在目。记得你十岁那年,你闯了祸,把教室玻璃打碎了,老师早早地打了电话给我。然而,你却对我撒了谎,想把事情真相掩埋掉,设法骗到那笔赔偿费----那次也是我第一次打你,害得你那段时间也一直记恨着我----身为你的母亲,我一直都很爱你,害怕你受到任何伤害----我本来就是有溺爱倾向的人。但是作为你的母亲,我却不得不狠下心来,我有责任教会你那做人的道理!我要你明白的是----无论如何,既然身为一个人,你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是去逃避它。然而,这对你以后的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路走来,你一直是我的骄傲。你从一开始的叛逆,自私和自卑,逐渐转变成熟,自信和富有责任心。突然有一天你长大了,你对我说,会带给我幸福,做我的希望,我含着泪,望着你拿稚嫩的脸,一向内敛的你却说出这番话来,我也知道这是来之不易的----我在心里暗暗道:在你的生命中,我也会带给你幸福,做你的希望!我愿燃烧自己,照亮你的生命。

即使我再不舍得,你也必须要自己一个人面对属于你的人生了。只是你要记住的是:即使没有我,你仍旧是很幸福的----你有一个愿意牺牲自己,带给你最初的幸福的母亲!我一直告诫着你不要忘记:没有她,你就没有现在的一切的一切。当她难产,当天神一定要带走你和你母亲中的一个时,她毫无犹豫地选择了你!她本可以舍弃你让自己生存下去,却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只为了能让你来到这个世界----她呐喊着:“让他活下去!”在场所有人都哭了,你也是。那一声啼哭,换来了她的笑容,燃烧了她自己的生命----你是非常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以后的路上,这一点无论如何都不要忘记它,它将带给你无限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为她而活!

记得那一年发生了大地震,我失去了我的丈夫和孩子,失去了我最依赖的亲人,我无疑很痛苦,但是因为你,我重新站了起来撑起这个两个人的家----我们是同病相怜的,你的父亲也是在地震中死去。然而不管如何,我们却幸运的活了下去,从而拥有了现在的人生,我们无疑是被上帝选中的!然而这一点,你也必须时刻铭记着它----你始终是独特的,不凡的!你得在以后的人生中认识到这一点,勇敢地去迈出自己的步伐。

最后,在我临终的祷告中,你我都应该想起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民,和那些勇敢为人民服务的救灾勇士了----这也是我常常对你说的。我们终究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都应该像那些人一样,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当中去。现在,这是你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希望你能帮助那些生活在你以前影子里的人,就像我对待你那样,将幸福传递下去----我愿照亮你的生命,我相信,你也会照亮更多人的生命的。

篇3:幸福的生命线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 承受着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经济发展压力。当我们按照奢侈生活方式去消耗地球资源的时候, 支撑我们生存的物种和生态链条就变得更加脆弱。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一样, 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线, 而这条生命线的尾端就在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之中。

快节奏、高效率, 脚步匆匆、忙忙碌碌, 打拼、玩命, 已经成了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们忙着追求什么呢?一些人在为满足基本需求奔波, 但也有一些人在为获得奢侈品而奔忙:豪宅、靓车、高级香水、名牌装饰……人类正在进入一个由必需品向奢侈品过渡的消费时代。当贫穷仍然是世界的痼疾的时候, 人类正急急忙忙地迎接着“奢侈文化”的到来。不要先忙着为这样一个时代欢呼, 让我们停下来想一想, 我们是不是因此而幸福了?谁都知道, 幸福并不仅仅意味着财富, 幸福指数还包括好几个方面:生态安全、身体健康、心情愉快。那么, 就让我们真实地想一想, 奢侈品的增加, 是否使我们生存的其他基本要素——环境、心灵、身体改善了?我们是不是变得更快乐了?

奢侈文化与生态灾难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 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在中国, 花在奢侈品上的钱大约有90%是出自男性之手, 其中主要是私营企业主在上演“消费神话”。

那么具体到消费人群分析, 究竟是谁在消费这些奢侈品?这些人群的身份我们不得而知, 但通过顶级服装代理商了解到, 这些人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特别有钱的一类人, 除了钱什么都没有, 他们追求的是极度虚荣。第二类是所谓的“中产阶级”, 有一定的知识、品位, 追求品质和精致, 收入不菲, 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奢侈品消费支出。第三类是收入中等的白领阶层, 他们的月收入也许只够买一条GUCCI的小丝巾, 但是他们是奢侈品的崇拜者, 甚至可以攒下几个月的工资去购买一件自己喜欢的商品。10%具有消费奢侈品能力的人口却产生出了占总人口17%的消费者, 这就是中国式的奢侈品消费方式和理念。

一位宾利公司的员工对那些可以花888万买一辆宾利728加长版的“神秘买家”的解读是“肯定不是政府官员, 政府官员就算他买得起他也不敢买。”能买而且敢买宾利的中国人是“在30—50岁之间的成功人士、社会名流, 特别是一些演艺圈的名流”。另一豪华车品牌劳斯莱斯某公司总经理为自己的顾客勾勒出另一幅有趣的肖像:大多数是房地产业的老板, 都不是中国各种富豪排行榜上的人物。这些神秘富豪们虽然财产来源、规模、去向一直不为外界所知, 但他们确实在奢侈品进入中国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强的购买力, 尤其是他们不少人习惯于在外地或者国外消费奢侈品。

在中国, 几年前, 人们还反对任何夸耀性质的奢侈品。但现在, 特别是年轻人, 则喜欢以此炫耀他们的富有和社会地位。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师克莱尔·肯特说, 在西方, 人们购买名牌十分谨慎, 也只有那些“圈内的人”才能认出这是名牌, 而在中国, 人们对名牌趋之若鹜, 到处炫耀, 好像在说:“看, 我是多么富有!”

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 还有一类特殊的“两栖消费者”: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消费领域, 运用了不同的消费预算策略, 并用一方的收敛节俭来支持另一方的支出花费, 从而顺利实现了局部消费水平的提高。某广告公司的王小姐就选择了这种较低消费频率和单次较高金额的消费, 她挎了一只5700元Ferragamo白色挎包, 为了买这个包, 她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 还经常吃盒饭, 但是她觉得这只包买得划算:“相比套装来说, 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 而且挎上后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

……

奢侈品的后面是什么?当然是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现在几乎谁都不能否认以汽车文化为特征的美国文化正在渗入和统治我们的生活:美国式的私车与豪宅梦, 美国式的空调病, 美国式的商业广告, 美国式的娱乐和奢华消费。可是, 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 美国是一个人口只有中国1/6、人均资源6倍于中国的国家, 是一个靠各种手段来获取世界有限资源的国家, 是一个温室气体排放排名世界第一而又不愿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国家。如果说, 美国式工业文明的一个误区就是假定地球资源是无限的, 那么, 我们的“哈美”情节就是忘记了我们自己的支撑能力。

美国生态学家布朗先生说:“如果有朝一日, 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拥有一部汽车, 或者有一些家庭拥有两部汽车, 就像今天的美国那样, 那么中国每一天将需要8000万桶石油, 而目前世界每日石油的产量才为7400万桶。”有了车就要修路, 根据布朗的测算, 假定中国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 那么为了提供所需要的道路和停车场, 要占用大约1600万公顷的土地, 相当于中国稻田面积的一半!修路不仅使大量的原生生态遭到破坏, 而且造成了一个失地农民的群体。当看到耕地的消失和失地农民的种种窘境, 谁能说自己的私车梦能与这些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毫无关系呢?

在这个太空中, 只有一个地球在养育着全部的生命体系, 而地球资源是有限的,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却又常常被人遗忘的常识。当生态的种种警报唤醒这个常识的时候, 我们不能不问:以有限的生态资源, 满足13亿人的奢侈文化是可能的吗?以巨大的生态成本去交换美国式的“奢侈文化”值得吗?没有了自然的根基, 别说“奢侈”, 就连基本的生存, 还会有持续下去的可能吗?更要命的是, 这样的奢侈文化, 幸福吗?

奢侈文化与身心退化

奢侈品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追求奢侈品的人, 大多是劳累的人, 也就是说, 奢侈品的获得者, 他们用以交换的, 正是自己最重要的财富——健康。以财富排名的成功人士中有多少“亚健康”者不得而知, 但我在报上看过一个消息, 说是中关村精英们的平均寿命竟然只有53岁!不知别人对这样的现实作何感想, 我为此感到震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明, 可以让人因“发展”而忽略生命!

在国内, 对北京的消费水平之高路人皆知。但是, 一般人所想不到的是, 北京的消费水平居然比纽约还高。日前有消息称, 一项针对全球城市消费水平排名的调查发现, 在全球144个大型城市中, 北京排名第十一, 而纽约排名第十二。据了解, 这项调查综合了200多项指标, 包括住房、食品、服装、日常用品、运输和娱乐等。不管如何, 北京消费高于纽约的事实, 仍然使人们尤其是北京人感到诧异不已。

在北京, 奢侈品集中的地方主要是王府和国贸。在王府饭店的几家奢侈品专营店里, 随便一个路易·威登男包就标价9050元, 一款路易·威登的女包7000多元, 一双阿玛尼的男皮鞋3500元, 同一个牌子的一件皮毛一体短款女装2万元, 卡地亚的一条真丝方巾1200多元……

现代社会给了人们太多的诱惑, 也给了人们太强的压力。诱惑与压力, 让人们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人的心智驱使自己的身体, 就像是驱使奴隶, 直到奴隶不得不反抗, 把心智连同身体送进病房, 甚至, 提前送进坟墓。

“迁徙的鸟”有一段朴素的解说词, 描绘了鸟儿迁徙, 只是为了一个目标———生存。许多人的忙碌, 恰恰忘记了这样一个最基本的目标。人是个聪明的物种, 却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 就是对生命本身的忽视和对身外之物的迷恋。由此我认为“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的说法有失公正, 因为鸟儿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而人类所追求的财富, 在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满足奢侈。

画家袁熙坤曾讲述他年轻时在云南山中与一只老虎的遭遇:他与老虎对视了一阵, 心想, 自己必葬身虎腹无疑。可是老虎看他一阵之后, 转身走了。到底是画家, 惊恐之余还在观察, 他发现这是一只“饱虎”。“老虎没有违反自然法则, 吃饱了就不再伤人。如果老虎有冰箱, 我一定变成一块冰冻肉了。”袁先生说。他由此想到地球上只有一个物种, 是满足了需要却还要为满足贪婪而伤害自然, 这个物种就是人。

人们在追求财富的时候, 一方面毁坏了自然, 一方面伤害了身体。有钱买不来的不只是生命, 窗户关不住的, 不仅是污染。就是在富裕人群里, 有几个不为饭桌上的食品安全发愁?呼吸的空气不再清新, 喝的水不再甘甜, 吃的菜没菜味、肉没肉味, 连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装修过的新家也因为各种建材的污染隐患而住得不放心。一位在外企医院工作的大夫对我说:我们辛苦地工作, 就是为了过上好生活, 可是现在, 连吃的东西都不放心, 这算是好生活吗?

更不用说那些因各种污染致病的人群。每一个去过淮河污染区域的人, 或者到过东乌旗那片被污染的草场的人, 见过各种各样的因污染导致痛苦不堪的癌症患者的人, 都不得不重新思考生态公平的原则。污染者的财富, 让被污染者的健康作为代价;个别人的奢华, 让弱势人群来分担环境的成本。这样的状态中, 幸福何在?

我们得到的是不安全的财富, 我们失去的是什么?我们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我们的心灵正在荒芜, 我们的身体正变得越来越脆弱……我们中的不少人, 不仅失去了从积累精神财富中体会快乐的能力, 而且正在丧失从增加的物质财富中找到幸福的能力!儿时的一个小小的礼物, 曾让我们欣喜不已, 而现在万贯家财, 也不能让我们满意开心。我们在逐渐失去发现幸福、感知快乐的能力!

两年前, 一位发起“俭朴生活运动”的美国朋友来到地球村参加可持续消费论坛, 她留下的这段话表明了简朴生活的心灵依据:“金钱是我们决定用生命能量去交换的东西。生命能量就是分给我们在世上的时间, 是我们宝贵的生命光阴。它是有限的, 而且一去不复返。我们决定如何利用, 表达了我们活在世上的目的。”

我们需要心灵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想一想, 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们究竟有多少时间没有和亲友聊天了、有多少时间没有去关怀自然了、有多少时间没有关心自己的健康了;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时间, 也就是我们的生命太多地抵押给金钱;如果财富是以牺牲自然、心灵和健康生命为代价, 财富又有什么意义?

绿色生活与适度消费

人之为人, 在基本需求满足之后, 究竟什么能使我们幸福?作家冯骥才说过:“文化似乎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 但却直接关系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抽出文化这根神经, 一个民族将成为植物人。”对一个民族来说, 只有将它的文化资本、自然资本和国民健康与它的GDP看得同样神圣的时候, 这个民族才是有生命力的。就像在一个人的生活价值中, 只有将他的心灵、生命看得与物质财富同样重要时, 这个人才不至于沦为一个只会挣钱的植物人。

绿色生活是一种绿色时尚, 其核心是适度消费, 尽量缩小自己的生态脚印, 减少环境代价, 这种时尚可以用5R生活方式来概括:

节约资源、适度消费 (Reduce) :节约每一滴水、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以公交车族和自行车族为荣、推动政府的公交发展战略, 以最少的车运送最多的人, 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少用空调, 夏日空调不低于26度, 使用节能灯, 可以节省75%的能源消耗。

绿色选购、品质消费 (Reevaluate) :把手中的钞票变成绿色的选票, 选购环保产品, 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废物减量、复用消费 (Reuse) :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 节约地球资源, 同时减少垃圾的生产量。尤其是节假日, 对于中秋月饼、节日礼品的过度包装说不。

垃圾分类、循环消费 (Recycle) :垃圾分类投放, 把消费的终点变成下一次消费的起点。

保护自然、人文消费 (Rescue) :不吃野生动物、不用野生动物制品, 植绿护绿, 保护原生生态。

在21世纪, 一个人的环境意识意味着这个人的文明与教养, 就像环境质量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尊严与力量。

决策者、生产者、消费者都必须意识到绿色消费是消费者的权益和义务。健康的空气、清洁的水、可持续的能源, 也是消费者权益中间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消费者权益去掉了这一块, 这是一个很大的残缺。同时, 选择绿色能源又是消费者的义务, 笔者认为, 人类的悲剧, 所有的环境灾难, 就是因为人类过分强调了消费者自由, 而忽略了消费者同时肩负着的义务。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你是靠消费地球资源而生存的, 你有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的义务。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那么我们将成为把我们后代淹没在水里的罪魁!“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 地球母亲把我们哺育。我们吸吮着母亲的乳汁, 却常常把母亲遗忘。”这公平吗?不公平, 也不合理。最后母亲的乳汁没有了, 你不就死了吗。你不行使这份消费者的义务, 你的后代到时候就无法生存, 没准你这辈子都没法消费了, 你的消费权益也没法保证了。绿色能源消费既是一种义务, 又是一种权益, 两方面相结合的时候, 才是一个完整的概念。这就必须让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变成大众的共识和行动。

全人类的市场经济体系有三个致命的缺陷有待解决, 这是所有经济学家都在探讨的问题。第一, 没有生态资源的核算。比方说, 一棵树从云南省德宏县拉出来只值20元人民币, 可是几个国家的生态学家算过, 它涵养水源的价值, 给鸟类提供栖息场所的价值, 它净化空气的价值, 它调节气候的价值, 以及其它很多综合性的价值加在一起一共19.6万美元。可是我们人类的经济体系从来没有把生态价值算在里头。至于那些几十亿年生成的、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 例如石油和煤, 其生态价值是多少, 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代价是多少?人们并没有好好算过, 这些能源的价格, 只是反映人们在开采提炼和运输中的成本而已。第二, 没有生态税制度。现在像挪威这样的国家正在逐渐发展生态税制度。高污染的产品, 应付生态税。节能灯应该比普通灯泡要便宜, 风力电能应比火力电力收费低。因后者污染了环境, 你就应该付环境税。你消耗的是煤, 我给你计算出你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你要为这个付出代价。第三, 缺少对科学技术的环境评价体系。现在人类的市场经济是特别不完善的。因为它完全是从人本身的角度, 而不去做环境评价。当然现在一些大工程有了环境评价, 但是对科学技术的环境评价始终没有做上去。在美国, 一位很有名的科学家说过, 为什么古往今来科学家总是坐在圣殿上, 而那些破坏地球环境的技术不也是科学家发明出来的吗?所有与人类灾难有关的东西, 不都是从科学技术那里出来的吗?为什么科技永远被认为是光芒万丈的?科技如果没有环境评价, 它一定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也许给我们带来暂时的幸福, 但是也许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永久的厄运。所以说科技如果没有环境评价, 其结果是要打个问号的。绿色市场的发育还有很多相关的问题, 如绿色标志的认证与识别、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等需要解决, 这样绿色消费才能从经济体系内部生根。

我们这一个世纪不同于上一个世纪。上一个世纪是只有几亿人在以消耗全球资源为前提, 来满足他们的高消费、高污染、高消耗的生活方式。所有发达国家占世界不到20%的人口, 他们消耗全球的资源, 光美国一个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就占全球排放量的1/4。日本人自己不砍一棵树, 靠全球进口的木材来支撑。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是靠高消耗、高污染, 消耗全球资源来支撑的。在这个世纪全世界60亿人民都在发展。那么如果全世界人民都要像他们那样去生产和生活的话, 有人说我们还需要20个地球。可是到目前为止, 人类还没有找到那另外19颗星球。因此只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绿色生活与和谐社会

目前为止, 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高级钟表、珠宝制造商卡地亚, 目前在中国已有90余个销售点, 计划两年内在中国再开8家专卖店。高档女装品牌普拉达 (Prada) 计划在明年底之前达到35家门店;男装品牌Zegna计划在其已有的72家零售店的基础上, 在10多个城市再开两家旗舰店和16家规模较小的专卖店;而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的子公司路易·威登则计划今年在中国再开4家旗舰店。

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成长反映了现在的中国人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有不少经济界人士认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 多数在40岁以下, 主要追求的是个人奢侈, 而在发达国家, 主导奢侈品市场的是40到70岁的中老年人, 主要追求的是家庭生活奢侈。这种状况恰恰证明中国还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 因为从财富积累的角度看, 中老年人有钱才表明一个社会真正富裕。因此, 目前的奢侈品消费带有某种畸形心态。

一百年来, 我们一直在呼唤着“德先生” (Democracy民主) 与“赛先生” (Science科学) , 依我看, 还应同时呼唤“和先生” (Harmony和谐) 。这个和谐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目前只有犹太民族、中华民族是几千年一脉相承没有断的民族。而“天人合一”、“敬天道, 守人德”, 这种种以和谐为特征的道德传统, 正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这种支撑了古老文明几千年的生活价值, 我们没有理由抛弃。人类道德一方面与宗教精神相接, 同时又是与现实生活相连。这是历史上成本最低的一种生存模式。我们在拥抱现代化的时候不要丢掉和谐的传统, 就有可能把这种传统变成一种新的生活时尚。珍惜资源、简约其行;修心养性、高尚其志;关爱生命、强健其身;天人合一、和谐其境, 这些支撑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我们不应当轻易放弃。少一份人为的畸变, 多一份自然的清新, 那是祖先的生存智慧, 也是未来可持续的生存之道。

甘地说过:自然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但满足不了人的贪婪。人类历史多少年来, 无论东方西方, 欲望是一种受管束受节制的东西, 只有在工业文明之中, 才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和鼓励。技术迷信、资本崇拜、历史虚无、广告霸权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现代病、摇头丸。当然, 这个世界上也有不吃这类摇头丸的人, 比如我的许多绿色同行和文化高人, 他们也在追求幸福, 只是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

早就听说不丹的国王将自己国家的指标设定为幸福指标, 原以为只是与他的宗教精神相关。看来有这种幸福指标的民族, 还不止不丹一个国家。

那么中国呢?笔者相信, 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 是不会让自己的子孙变成只认识GDP的植物人的, 是不能容许资本变成自己的灵魂的。

篇4:拯救生命的幸福

傅海波,是宁波北仑区捐献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首例志愿者。2010年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被送往上海,输入一位年仅19岁患白血病的小伙子体内。如今,傅海波捐献已经过去一年,虽然回想起这件事的时刻,还是会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救了一位平生不相识的人而激动。

十万分之一的幸运

傅海波是镇海炼油厂的一位普通职工。谈起如何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傅海波说,2009年9月,北仑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到该单位征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闻讯后报了名,随即他的血液资料信息被存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浙江省分库”。2009年12月,傅海波接到浙江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告诉他上海有个患白血病的小伙需要别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经多次配型,发现傅海波与他可以配对,问他愿不愿意捐献。从临床医学来看,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就像中彩票一样,挺兴奋的。想到可以用我的造血干细胞去救一个人,心里很高兴!”傅海波说。

当时,傅海波的妻子还有些顾虑,但当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身体后,非常支持丈夫的举动。公司知道这件事情后,特意安排一些轻松的活儿让他做。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人类攻克白血病及其他70多种血液病症的唯一有效的手段。建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本支持系统。从1986年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建立骨髓库。

造血干细胞配对程序较为复杂,要经过初配、高配、体检等各道程序。“初配成功后,我一直在等消息,后来接到省红十字会的消息,说高配也成功了。我特别高兴,一直在等待捐献的日子到來。”当接到前往杭州进行捐献的通知时,傅海波说他的心终于放下了。

爱心涌动北仑区

就这样,傅海波成为宁波北仑区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志愿者。不久之后,北仑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江丙海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江丙海是北仑电厂华业电力的员工,2010年参加无偿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此后很短的时间,就有一位白血病患者与他配型成功。

江丙海说,这个忙他一定得帮,希望这名白血病患者早日康复。而傅海波和江丙海的身后,还有几百位像他一样的志愿者,正在默默等待着捐献时刻的到来。

今年年初,北仑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提出,要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应有的表率和引导作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并倡议知联会成员积极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这样一个群体,如此需要生命力量的倾注,这值得每个有条件的人为之奉献。”针对这一倡议,北仑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蒋素春部长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为建党90周年献礼。

于是,一个原本仅是知联会内部开展的小型活动,被推广至民主党派、新阶层、侨台、民宗等社会各界。5月6日,在宁波北仑区委统战部、区卫生局、红十字会和北仑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联合举办的“奉献点滴生命,托起生命希望”——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征集大型公益活动上,一支由数字科技园的威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十多人组成的服务爱心青年志愿者分队分外引人注目。带队人林佳玉说,这支爱心小分队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经常性组织开展献血、助老、助残等活动。副区长、区红十字会会长丁素贞说,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无损于身体健康,但有益于救助他人生命,有益于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守望相助的良好风尚。

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员工王建领刚刚完成血检,“帮助需要的人重获新生总是一件好事,希望有机会配对成功。”王建领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活动当天,现场共征集血样230余例,一起加入到了中华骨髓库大家庭之中。副区长、北仑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刘文科说,很高兴我们北仑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能在这一公益慈善活动中,充当引领者、宣传者、奉献者,也希望我们能以这一活动为开端,增强引领意识,弘扬慈善精神,为传递城市爱心、弘扬公益时尚、塑造城市文明贡献一份力量。

就在十天之后,在北京举行的中华骨髓库第三届年会公布了一组数字让这些志愿者格外高兴:目前中华骨髓库已有库容超过128万人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骨髓库,同时也是最大的华人骨髓库。这个拯救生命的生命之库,因为有了他们而更加壮大。

生命之库更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华建敏表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数以百万计的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建设中华骨髓库十分必要和重要。十年来,骨髓捐献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很多人一提到骨髓捐献就感到非常恐惧。随着观念及科学技术的提升,造血干细胞捐献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捐献成功的傅海波碰到有人问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感受,

“就像咱们平时献血一样,很普通、很平常。”

“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十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既面临重大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华建敏充分认可中华骨髓库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期许。

篇5:幸福生命的奢侈散文

曾经听到过一句问话,拿着麦克风的影子追随着我:“先生,您幸福吗”?

我傻傻地笑了:“记者先生,如果我能站在珠穆朗玛峰的峰顶,也许我会感到幸福”。

望着这位瞠目结舌的先生,我郑重其事地说:“站在高处,白云相随,你会感到居高临下的幸福”。我笑着离开了,撇下那位正在深思的先生。

这个提问虽然热情,不知那位先生有否感到他提出此问可爱的愚蠢。

这个假设的寓意,说明了“幸福”之概念是空泛的、包括了太多的方面。

有句古语“高处不胜寒”,在那种情景下,又会是何种感觉呢?

宇宙为我们设定了“对立统一规律”,有快乐就有痛苦、有哭泣也有笑容,有富裕也有贫穷、有赞扬也有责难、有温暖就有寒冷、有艳阳天也有阴霾。

幸福和困苦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当你不知所措地来到世间,你的第一声啼哭表示生命的诞生。而你的母亲在经历了强烈的阵痛之后,露出的笑容是幸福的。这个幸福的瞬间在母亲记忆中是永久的。

在这静态的、微动的空气中,你深深呼吸着田野中的新鲜空气,你会感到是大自然给你的恩赐。你有机会得到了生命,而更多地事实是连机会都没有。你一定会向大自然抛去深情的一瞥。

当你在艰难困苦中终于赚到了第一桶金,你不仅有着情的愉悦,而且有着更高的期待。记住那快乐的一瞬间,因为人的财富就像流水一样,明天就有可能不属于你。

爱情来临了,你的头上顶着炫目的光环。你会感觉到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是融入到絮叨的生活中后,你会感觉很多生活的烦恼。甚至会感到爱人不再可爱。你只感觉到了幸福的一瞬间。在财富方面,你可能是富有者。爱情方面也许你是一个贫穷者。

失去爱情的生活,还有幸福可言麽?

拥有豪华别墅的同时,也拥有了虚无、孤独的心灵。也许你可以纵情声色,你有丁玲笔下的“桑干河”麽?如果没有,明天的阳光不会照在“桑干河上”,留下的只是一具灵魂的空壳。

曾经的财富,过眼烟云。过去的喜悦,也可成为今天的悲哀。老幻想着喜悦的人们,往往是悲哀多于喜悦。而喜忧参半,珍惜喜悦的人,才会得到感情的升华。

一个人的本身是自己心理的.调停者。

如果你能感受每一次快乐的愉悦,哪怕是短暂的、瞬间的,你应当好好享受。留下回味的记忆。

把快乐聚集起来,你就会感到幸福。

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里,看到妻子含情脉脉的双眸流光溢彩,孩儿绕膝的愉悦。只要努力,不用太为生活犯愁。普天之下千千万万的人不都在那样生活麽?

这样的情景,你感到幸福么?

冰心说:“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

幸福的感觉多了,你自然会感到幸福。

篇6:生命的意义不单在于幸福

小新说:生命的意义是一个解构人类存在目的与意义的哲学问题。人自身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折射出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幸福还是让生命变的有意义?两者共存却常相悖。也许你只想要幸福,并没有想过做个伟大的人,也或许你定要追问生命的意义,即便在生活里头破血流也甘之如饴。

1942年9月,著名犹太精神病学和神经学专家维克多•弗兰克连同他的妻子和父母一起,被纳粹逮捕并押送至集中营。3年后,当他从集中营中被解救出来时,他有孕在身的妻子和其他大部分家人都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作为119104号囚犯活了下来。

1946年,他用了9天时间写下了他在集中营中的经历并出版。在这本名为《生命的意义》的畅销书中,他总结了生与死之间的差异:那就是生命的意义。这是他对早年生活的一种顿悟。在他上高中时,一名教授科学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告诉他们:“生命的进程就像是燃烧,这不过是一个不断氧化的过程而已。”弗兰克立刻从椅子上弹起来反驳,“先生,倘若生命果真如此,那生命的意义何在?”

在他被关押期间,他发现即使生活在这最骇人的环境之下,一旦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一个人的生存适应力就会大大提高。他在《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写道:“在这里,从一个人最宝贵的生命到一件最微不足道的物品,一切都可被轻易夺走。在这里,我们只被保留了人性中最后一点自由,那就是在任何已经给定的环境下,决定自己的生活态度,决定自己的生存方式。”

弗兰克在集中营中担任医生。在书中,他提到了集中营中两名想要自杀的囚犯。就像集中营中的其他人一样,这两人早已感到心灰意冷,生无所恋。弗兰克写道:“在这两个案例中,我需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仍被某些人所期望,他们仍有一个值得等待的未来。他们中有一人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孩子已经在国外生活。而另一人是一名科学家,他还有一套丛书需要完成。”

弗兰克接着写道:

“每一个个体正是通过自身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来对彼此进行区分。正是这两个特性,将每个人生存的意义同创造性的工作和人性之爱联系起来。

当一个人意识到他是无可取代之时,他就会意识到自己身处于世所背负着的责任,他就会将这份责任发扬光大。当一个人意识到了他需要承受来自他人温情,当一个人意识到了他需要完成未竟的事业,他就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生存的意义,所以他能坦然面对前方的任何挑战。”

1991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每月一读俱乐部将《生命的意义》列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本书之一。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已发行数百万本。书的精华部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苦难价值的体会、对超越自我之责任的承担,这些似乎都与我们现在的文化格格不入。与其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们现在更乐于追求个体的幸福。弗兰克在书中写道:“与欧洲文化不同,这正是美国文化的一个特征:每个人被不断催促着去追求幸福。但是,幸福是可遇不可求的。幸福只会伴随着某些东西款款而来,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变得幸福‟的理由。”

研究证明:具有追求和充满意义的生活方式会全面地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水平和生活满意程度,并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恢复力,提升自尊,减少忧郁。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那些一味追求幸福的人,反而感到不幸福。近日一份研究显示,正如弗兰克所说的那样,对幸福的过度追求,反而阻挠了幸福的降临。

这就是学者们反对一味追求幸福的原因。在《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份新近的研究报告,心理学家对近400名年龄在18岁至78岁之间的美国人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对自己生活是否具有意义(或幸福)的看法。在长达一个月的调查中,研究者们根据调查对象对自身幸福感的评价和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并结合了调查对象的压力水平、消费习惯、是否抚有孩子等其他许多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充满意义的生活和幸福的生活虽然有一些共同点,但还是各有不同。心理学家最后总结道:在幸福的生活中,“得到”更多;而在充满意义的生活中,“给予”更多。

研究者写道:“那些不追求生命的意义,而只追求幸福的生活,通常意味着相对浅薄、利己甚至自私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一个人的各种欲望和需求总是能被轻易满足,人们总是逃避困难和负担。”

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研究者们发现,幸福的生活通常意味着感觉良好。具体地说,那些感到幸福的人觉得生活是安逸的,他们身体健康,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当你囊中羞涩,你会感到生活缺少意义,幸福感下降。金钱对他们的幸福感有着重大的影响。

而幸福的生活又可被定义为少有压力和烦恼的生活。

在社会看来,那些一味追求幸福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自私。正如前文所言,他们只想着“得到”,却不知“给予”。心理学家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幸福就是满足欲望。如果你产生了一种欲望或需求,比如你感到了饥饿,你吃了食物,填补了饥饿感,于是你感到幸福。人们感到幸福,换句话说,就是欲望得到了满足。研究者还指出:人并不是唯一会感到幸福的物种。动物也有欲望和需求,当它们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它们也会感到幸福。

“那些只追求幸福的人只有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了好处,才会变得幸福。但是那些追求生命意义的人,会在给予他人时享受到愉悦。”凯瑟琳•沃斯,这项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次公开演讲上如是说。换句话说,当那些一味追求幸福的人正在忙不迭地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之时,那些追求生命意义的人早已超越了自我。那些追求更高生命意义的人,更愿意伸出双手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研究者写道:“总之,纯粹地追求幸福,只意味着对需要帮助的人视而不见。”

所以,追求幸福并不能将人从动物中区分出来,这只是生物的本能而已。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对意义的追求,佛罗里达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罗伊•包麦斯特,这项研究的领导者在新书《意志的力量:重新发现人类的力量》中这样写道。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提到了许多奉献自己帮助他人、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自己而获得生命意义的经历。用当前在世的顶级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话说,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就是“用你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去效忠和服务一个超越自身的东西。”举几个例子,给其他人买礼物、照顾孩子、提出见解,这些都是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方式。那些生活更有意义的人经常会主动去追寻生命的意义,即使他们明知这是以自身的幸福作为代价。因为他们将自身投入了一项高于自我的事业。他们有着更多的烦恼、更高的压力指数、还比那些感到幸福的人有着更多的焦虑。例如抚养孩子,这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体验,但也意味着自我牺牲。包括研究者在内的很多父母,他们的幸福指数都不高。事实上,哈佛心理学家吉尔伯特的研究显示,与健身、吃饭和看电视相比,父母在与孩子互动时会变得更不高兴。

包麦斯特在一次访谈中告诉我:“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人类,我们要关心他人,并对他人有所贡献。这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意义,却不一定会使我们感到幸福。”

生命的意义不仅超越自我,更会超越时空——根据研究者的说法,这也许是这项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幸福只是一种存在于此时此刻的情感,最终它会像其他的情感一般消散殆尽。这些积极的影响和情感上的愉悦都是转瞬即逝的。人们关于幸福的报告都与时间相关,但关于生命意义的报告却并非都是如此。

同时,在另一方面,生命的意义是具有持久性的。它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研究者们写道:“思想会超越当前,连接过去和未来,它与一段充满意义却并不幸福的生活相联系。而幸福却在关于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中难觅踪迹。”换句话说,注重当下的人会活的更幸福。与之对应的是,尽管那些更多地考虑过去和未来的人会感受更多的痛苦,作出更多的奋斗,享有更低的幸福感,可他们却活得更有意义。

研究发现,尽管遭受不幸会使你的幸福感降低,但这却会使你感到生活的意义。2011年的一项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些有着明确奋斗目标,追求生命意义的人,会把满足生活的标准定得更高,即使在当下他们比那些没有奋斗目标的人感到不幸得多。弗兰克在他的书中写到:“如果生命有着它的意义,那么所经历的痛苦也一定是有意义的。”

让我们继续回顾弗兰克的生活,尤其是他被送至集中营前的一段具有决定性的经历。这一事件强调了追求意义的生活和追求幸福的生活是有多么地不同。在他和他的家人被带到集中营前,弗兰克已经在维也纳和世界精神病研究领域声名远扬。比如,在16岁时,他就开始与弗洛伊德通信,凭着过人的天资,他给弗洛伊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弗洛伊德把他的信投给了《国际精神病学期刊》,并在给他的回信中写道:“希望你不会反对。”

当他在医学院就读时,弗兰克变得更加出类拔萃。他不仅建立了青少年自杀预防中心——这是他在集中营中工作的前身。他还发展出了一套被称为存在心理分析治疗的方法,为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这套治疗方法通过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生命的独特意义,以战胜抑郁,实现幸福。1941年,他的理论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也成了维也纳罗斯柴尔德医院神经疾病学的主任医生。在那里,他冒着生命和事业上的危险为精神病患者伪造诊断报告,以帮助他们逃避纳粹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的安乐死屠杀。

就在同一年,弗兰克做了一个决定,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决定。他的事业正在冉冉升起,而纳粹正对他虎视眈眈,他在1941年成功申请到了前往美国的签证。当时,纳粹已经开始对犹太人进行包围并把他们送至集中营,最开始时他们的目标还是犹太老人。弗兰克知道纳粹把他的父母带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他也知道,一旦他的父母被带走,他就有责任陪着他们一起进入集中营,并帮助他们治疗在集中营期间产生的心理创伤。可在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拿着签证的新婚男人,他又想逃往安全的美国,并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作家安娜所著的弗兰克传记对当时的情况是这么描述的:弗兰克感到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前往维也纳圣史蒂芬大教堂清理思路。伴随着管风琴的音乐,他不断问着自己,“难道就这样抛下我的父母吗?难道让我对他们说一声再见,然后把他们丢给命运的安排吗?”他的责任何在?他在寻求“上帝的启示”。

当他回家时,他找到了上帝的启示。他一进门就发现桌上躺着一块大理石。父亲告诉他,这块石头来自于附近一所被纳粹拆毁的犹太教堂的废墟。大理石上记着十诫中的一条片段——当孝敬父母。于是,弗兰克做出了决定,无论美国有多么安全,对他的事业多么有益,他都要留在维也纳。他把个人的追求放在了一边,服务家庭,在进了集中营后,服务那些被关押的囚犯们。

弗兰克从他早年的经历和被关集中营时经受的非人折磨中学到了很多智慧:“人类生存在世,总是会向某个方向前进,这个方向也许指向了某个人,也许指向了某件物,但一个人的行动更多地是为了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也许是为了追寻某种意义,也许是为了遇见某个人。一个人愈忘我——为了所爱之人、所爱之物燃烧自己——那个人才愈加是一个真正的人。”

包麦斯特和他的同事们都同意这个观点,人生而为人,其独特的一生就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意义。把私利放在一边,为了超越自我的某人某物而服务。多“给予”,少“索取”。我们不仅仅是在表现最基本的人性,我们也应该承认:追求幸福,并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上一篇:遐想的解释及造句下一篇:晋职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