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幸福教育的点滴体会

2022-09-12

时下, 关于“平安教育, 和谐教育, 幸福教育”三大命题的大讨论和实践在江津大地上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高潮,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欣喜的成绩。区内各校都在讨论和思考着如何结合实际, 如何破解这三大命题。幸福教育是什么呢?我不由得回想起小学四年级的一篇课文《幸福是什么》, 文中三个牧羊的小孩儿最后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 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我反复思量, 回顾我的教育人生, 一件件的小事, 一串串的经历, 激起我一个个的感受和体会:“我是在实践着幸福教育的, 我付出了许多劳动, 做了一些事情, 我让别人幸福的同时, 自己也获得了同样的幸福”。拙文没有高深的理论, 只有一些平凡的小事和一些真切的体会。

一、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体会

镜头一:1991年, 我走上三尺讲台, 那是一个十分边远的村小, 到清溪沟小学有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条件十分艰苦, 尔后一直在山区工作到现在。

幸福的体会:“老师, 我给你背点新鲜菜来”、“老师, 我是龙春梅, 我也当上老师了”、“老师, 我现在不调皮了, 挣得到钱了, 过年回来看你”、“老师, 我是温跃红, 我过两天要去美国读博士后了”。

镜头二:2000年, 我开始自学计算机信息技术, 参加了一些培训。2002年春季学期, 差不多每一个晚上, 我都在学校计算机教室, 学习、维护、钻研……, 2002年秋季学期起, 每周的星期二和星期四晚上7:00—10:00, 我在计算机室给学校老师上课:word文字处理, excel电子表格应用, flash和ppt课件制作和使用……, 一干就是两年。2003年, 利用业余时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耗上百小时, 建立了“清小之窗”网站, 没要一分报酬。

幸福的体会:“我们学校全部老师都能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我们学校建起网站了哟” (校长张国元语) , “我年龄大点, 但是我也会电脑了” (杨才荣, 黄意明等)

镜头三:夜晚+周末, 上百小时, 五十余人次, 义务为参加赛课的本校和外校老师制作课件。

幸福的体会:叶元发、刘明英、代凯红、唐全梅、……获区赛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虽然我只做了那么一点, 但依然感觉到别人的成功里有我的幸福。

镜头四:2006年暑假, 整整四十天, 加班加点, 汗流浃背, 动脑筋, 翻资料, 完成了《两基统计软件》的开发, 将繁杂的两基统计工作从上百小时缩短为几十分钟, 从统计容易出错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区教育督导室组织津七镇教办和学校在江津六中召开了推广应用会, 先后有二十多个学校使用。完成了蔡家教育系统学生考试成绩统计分析系统。

幸福的体会:我虽然花了那么多的时间, 但却为更多的人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

总之, 作为一名教师, 完全不计报酬, 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 为学生, 为老师, 为学校做了那么一点点的贡献, 虽然也觉得苦过, 累过。但是, 当感受到为自己劳动服务的对象带了哪怕那么一点点的方便, 一点点的幸福的时候, 我就会真的感受到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 是幸福的。这样的幸福只有在付出之后才能体会得到, 那种感觉很美。

二、作为一名校长的幸福体会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 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一名校长之后, 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名话的分量是那么的重, 沉甸甸的一直压在我的肩上, 使我丝毫不敢懈怠。在破解“三大命题”大讨论中, 我深刻地认识到, 只有用心、用情来工作, 只有不断努力和创新才能实现幸福的教育。

1、用“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如何才能有效地教师的积极性, 属于管理学的激励理论范畴。所谓的激励就是领导者对职工的激发和鼓励, 促进职工发挥其才能, 释放其潜能, 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恩威并施”等从不同的侧面都在告诉我们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而布雷希《用心管理》所言:现代社会的职工要的东西主要有三:有意义的工作、有机会在影响到他们的决定上施一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给我们指明了如何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 不管用什么理论来指导, 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而且要把情融入到制度中、事情中, 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和幸福。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 制度暖人心。我们知道, 制度和管理必须民主化, 同时不能忽视制度的人性化。我常常告诉我的教师:学校就是你的家, 有什么困难一定要给学校讲。为此, 我在学校建立了这样几个制度:

(1) 教师生日祝福制度:每个教师生日的当天, 校长都要发给一个小红包, 送上一些小礼品 (或是彩票) , 食堂加两个菜。每一季度举行一次集体生日, 为当季度的教师过生。

(2) 教师体检制度:学校每年为教师提供五佰元健康体检, 一年中什么时候都可以。

(3) 教师接送制度:周末学校补助教师离校回家和返校。 (因学校地处边远山区, 教师有一半来自江津和江津以外的地方, 周末放学没有公交车, 交通十分不便)

(4) 退休教师慰问制度:每年中秋、重阳、春节、教师节对退休教师进行慰问, 每年请退休教师回校一到两次。对生病住院教师进行特殊慰问, 翻倍补贴退休教师活动经费。

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 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就是“家”,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自然会感受到幸福, 会积极地投入工作。

2、制度促和谐。

《左传》对和谐这样概括“如乐之和, 无所不谐”。和谐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指和睦协调, 配合适当。那么在学校管理中, 讲和谐就应当要做到民主治校、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然后和谐才能成为幸福的保障。

工作中, 我制订了较为完备的各种制度, 如《教师一日工作规则》、《教师年度考核办法》、《教师职评、聘用办法》、《教师评优评先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在制订制度时站在不同的角度, 用心思考, 不断地、反复地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一些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要反复讨论修改很多次, 努力做到教师人人知晓, 个个支持。在执行制度过程中, 坚持公平公正, 不折不扣, 明明白白。这样下来, 教师对学校的考核和评比心服口服, 考核差了, 也明白努力的方向, 没有评上, 也是心平气顺, 笑咪咪的。所以多年来, 我校评优评先、职评聘用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不服气、上访等现象, 反而出现了如廖玉龙、钟家财、刘明坤等人主动让别人评优、让别人先聘用的感人事迹。生活在这样的集体, 教师幸福感油然而生。

用“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让教师感到幸福, 而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些幸福的瞬间:我38岁生日, 全校教师自发出钱给我买了一套西服, 不知情的我接过衣服的时候, 眼睛湿润了;出差回来迟了, 给我留在食堂的饭菜还温热着……

2、用“心”发挥钱物的能动性。学校的钱物不外乎就是学校的公用经费和办学条件, 作为一所规模不大的山区学校, 办学条件很一般, 甚至可以说较差, 学校公用经费也十分有限。我一直告诉自己:“物要尽其用, 钱要用在刀刃上”、“要不等不靠, 结全实际, 最大限度地改善办学条件”。近两年我用“心”来想办法、靠节约, 多方筹资, 硬是完成了“两个第一”: (1) 区内第一所自费建设的数字校园。 (1) 多媒体教室:每间教室标准的讲台、高清的数字大屏幕电视, 为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备课上课; (2) 校园广播系统和红领巾广播站; (3) 高性能曙光服务器和校园网站; (4) 大屏幕LED显示屏; (5) 自动校门改造。 (2) 区内第一所只背书包不交钱的寄宿制学校。学生不交一分钱, 学校免费提供床上用品:新的棕垫、垫棉被、盖棉被、被子、床单、枕头;免费提供生活用品:桶、盆、杯子、牙刷、牙膏、香皂、毛巾……

看到教师和学生们使用和享受着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那种幸福和自豪, 看到孩子们轻轻松松地来, 住着一样的宿舍。用着一样生活用品那种高兴劲儿, 再也没有了山区孩子贫富不均的所带来的心理伤害, 我的内心也充满着幸福。

3、用“爱”呵护学生的心灵。

清溪沟地处江津南部山区, 老百姓总体贫穷落后, 外出打工人员多, 学生70%以上是留守儿童。学校呵护学生的心灵, 关爱孩子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1) 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亲情电话、亲情视频聊天室……学校被区妇联评为“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 (2) 每个住校的孩子都享受到一样的免费条件; (3) 每间住校生寝室都有一个老师作为生活老师, 负责教会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 用“关爱每个学生, 上好每一节课”的教风 (师风) , 引领老师们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学校教师团队进入重庆市复赛的“最可敬可亲教师团队”, 代凯红老师被重庆市教育工委、市教委、人民日报社重庆分社评为“最可敬可亲教师”;

……

家长满意的笑容, 可敬可亲教师的点点滴滴, 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天真与快乐……无一不让我的内心充满着幸福。

期待去实践的幸福教育。

没有最好, 只求更好。不断深入开展的“平安教育、和谐教育、幸福教育”三大命题大讨论, 让我认识到了许许多多的不足, 如何更好构筑起更加牢固的校园平安体系, 如何更加充分地实现和谐教育, 如何不断拓展幸福教育的空间, 都让我充满着期待, 我期待着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用心地去工作, 去实实在在地做事情, 为实现“打造山区精品学校搭建师生成长平台”的办学目标,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大讨论活动中, 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始终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在减轻负担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必须长抓不懈最重要的任务。在学校的办学条件方面, “露天厕所”和“阳光餐厅”是急待解决的实现幸福教育的难题。 (注:学校厕所没有屋顶, 学校只有破旧的厨房, 没有餐厅)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 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由此看来, 幸福不仅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同时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即告诉我们, 幸福是人的追求, 也是教育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 一个教育工作者, 我深知教育无止境, 幸福教育的追求和实践无止境。幸福教育的实践需要我们用心来不断地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创造更多幸福, 也需要我们在实践幸福教育的事业长途中, 不断地体验和升华自己幸福的教育人生。

上一篇:完善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思考下一篇:弥合、激励与创新:略谈国企改制后的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