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2024-05-05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共6篇)

篇1: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语文教学素材:诗歌鉴赏-表达技巧5 其他手法

联想、想象、抑扬、赋、比、兴等。

1、联想:

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诗歌中极其常见。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诗人由柳枝的下垂联想到翠绿的丝绦

2、想象:

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游的景象就是想象,李贺《天上谣》中描写天庭的景象时也运用了想象。

区别: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析】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3、赋、比、兴:

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用心

爱心

专心

23456

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动静结合)

9、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两首,分别用“梅花”“杏花”象征着不随俗,出类拔萃、性格坚强的人,是诗人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写照。(象征、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象征)

10、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曲笔)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本是国画得一种画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加强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诗歌中则是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渲染)

12、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寓情于景)

13、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铺排)

14、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虚写——联想想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15、“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起兴)

16、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比喻)

1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实写)

18、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虚写——已逝之景)

19、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实。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虚!”写出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矛盾,理想在现实中幻灭,这正是辛弃疾一生的悲愤。(虚写——想象)

20、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毁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悔”——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抑扬)

2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衬托)

用心

爱心

专心

篇2: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中国是诗的王国,《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历代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诗歌沉积而养成的。高考把诗歌鉴赏作为热点的试题来设定,也就在情理之中。鉴赏诗歌,当然就要了解一系列的鉴赏术语,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准确把握。

一、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二、诗歌分类

1、别离贬谪诗

【解题方法】(1)把握别离贬谪诗的思想内容

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①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②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③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④表达自己的志向。

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

①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②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③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2)注意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与做法。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例如: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留心贬谪诗词中的序或注释

2、咏史怀古诗

所谓“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而“咏史”却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怀古之作长于情景交融,咏史之作长于议论精辟。

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3、边塞征战(戍)诗:把握边塞征戍诗人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①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体现边塞风光的自然之美。

②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

③揭露战争的激烈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对家乡亲人的思。

④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之情。

4、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1)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

①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②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③通过对景物描写和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感叹。

(2)分析山水田园诗写景的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很少单纯的写景叙事,而一定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情与景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分析其中的景物描写时应注意作者选取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感情,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3)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①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 ……”

③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6、咏物言志抒怀诗:(咏物诗:写作技巧+内外特点+感情)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①表达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②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③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④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咏物诗,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读此种诗,还要了解诗人所咏之物与诗人的关系怎样,诗人对物的观点态度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揭示的人生感悟。

(2)把握咏物抒怀诗的思想内容和所寄托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内容:对自然,生活的感悟;对事理的体察

【注意】宋诗。如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9、爱情闺怨诗:

(1)把握爱情闺怨诗的思想内容

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②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家人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③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④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2)注意闺怨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在闺怨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10、羁旅行役诗(思乡怀人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诗的主题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多在边塞诗中涉及。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三、评价主旨类

1、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了解不同作品的意境。什么叫意境?意境是指作者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与境的结合是诗歌创作中主客观结合的结果,有无优美的意境是评价诗歌的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古典诗词的精华往往都是意境完美的典范。意境多种多样,有雄浑壮丽的,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有悲壮苍凉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有幽美恬静的,如“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田园乐》);有缠绵凄切的,如“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2、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如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缝衣的动作刻画,把母亲的心情剖析得十分细腻。以小见大,表现了深沉博大的母爱。

3、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诗人站在幽州台上,极目广袤的北方平原,天高地阔,他心里想的应该不只是一己的命运和得失了。这是一首五七言交错的古诗,慷慨悲凉,大气磅礴,完全挣脱了形式的羁绊,文意纵横驰骋,苍劲有力。诗中的感悟已经跳出了个人的悲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普遍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哲学意义。

4、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真的“好”,春天是万物萌发、蓬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雨就顺时而下了。“好”的春雨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这就表明今夜的雨是有意润物的,所以,它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细细地下。

四、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情感。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

五、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情感分类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六、分析手法类

(一)、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

A、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B、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

3、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象征、渲染、比兴、烘托、重章叠句、联想想象、以乐景写哀情。

4、行文结构

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

(二)、具体手法简析--

1、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直接抒情,尤见出豪爽与飘逸这风。

2、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

3、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

4、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5、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6、动静结合: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7、虚实结合:虚与实互相联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8、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

9、白描与工笔:白描手法,只用线条勾画,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乍一见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饮醉酒,回味无穷。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10、对比:让事物、形象、情感表现更鲜明、突出。

11、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2、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13、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为了使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14、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使诗歌更含蓄。

15、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语言更具有音乐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7、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让情感的表达更深沉。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18、比兴: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更显形象具体。

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云”,将妻子比作沧海和巫山,极见深情。

19、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

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0、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以景结情:离情入景,以景托之,其实景中见情。

如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秋月高照下的长城壮阔悲凉,此景撩动人心,此情难以言传,故“以不尽尽之”。

七、关于意象

所谓意象,是指融入了主观情感的物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常用意象含义--

意象 含              义 意象 含              义

杨柳 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 杨花 象征离散

梧桐 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木叶 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梅花 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 纯净洁白 兰花 象征高洁、美好

菊花 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 竹 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

桃花 形容美女的容颜 牡丹 表现富贵、美好

松柏 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 绿叶 表现希望、活力

黄叶 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 禾黍 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

草 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黄粱 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②表现荒凉、偏僻 花开 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 花落 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

鸳鸯 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 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意象 含              义 意象 含              义

鹧鸪 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 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表

猴猿 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鹰 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

杜鹃 哀怨、悲伤、凄凉 珍珠 表现美丽、纯洁无瑕

鱼 表现自由、闲适 乌鸦 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

沙鸥 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 指代情人的使者

太阳 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 细雨 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

夕阳 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 细雨 潜移默化的教化

月亮 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 暴雨 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

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 露 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 雪 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 ,冷清 霜 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春风 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 西风 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

浮云 表现游子漂泊、飘零 晴天 表现光明、欢娱

浓云 表现愁肠压抑 阴天 表现压抑、愁苦、寂寞

玉 象征高洁、脱俗 尺素 指代书信

吴钩 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 燕 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船 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红色 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

白色 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 绿色 象征希望、活力、和平

黑色 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 蓝色 表现高雅或忧郁

黄色 象征温暖、平和 紫色 表现高贵、神秘

桑梓 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 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南园 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 惆怅 冬雪 冷峻

秋雨 忧愁 流水 叹惋、时间流逝

落叶 失意、伤感 丁香 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 苍凉 旷野 凄清

美酒 壮行 红豆 相思

竹林 闲趣、隐逸 孤灯 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

秋虫 凄凉 故园 乡愁

烛 相思、别愁 枯藤 萧瑟、荒凉

古琴 知音 古道 荒凉

意象 含              义 意象 含              义

飞鸟 空远 长亭 送别

楼兰 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 关山 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阳关 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莲 “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

阑干 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 孤雁 思亲,思乡,孤独

寒蝉 悲凉、离愁别绪 梅子 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八、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杜甫的沉郁顿挫(所谓“沉郁”是指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曲折跌宕,音调起伏变化。)

三曹的苍凉雄健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范仲淹的苍凉悲壮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李贺的奇诡变幻、忧郁激愤

张九龄的委婉蕴藉         李煜的细腻感人           李清照、柳永的缠绵悱恻

贾岛的萧瑟悲愁           元稹的艳丽浅近          王维的恬淡含蓄,气韵生动

陆游的悲壮爱国           辛弃疾的气势雄壮         苏轼的雄健豪放,旷达高远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韩愈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杜牧的清健俊爽           刘禹锡的清峻明朗         李白的豪迈飘逸,清新雄奇

晏殊的明朗疏淡           杨万里的新鲜活泼         陆游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韦应物的清新典雅         欧阳修的清丽明媚         姜夔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高岑的雄浑悲壮           孟浩然的恬静浑健

九、评价诗歌语言的常用术语:

质朴  淡雅   自然   苍凉   低沉   苍劲      生动形象   沉郁顿挫    淡笔勾勒舒缓  悲凉   雄健   雄浑   准确   浓墨重彩  艳丽多彩   含蓄蕴藉    富有哲理

清新明快,平淡有趣         简洁巧妙,入木三分          语言凝练,生动传神

属对工切,声韵和谐         低回婉转,沉郁深微          娓娓而谈,庄谐杂出

自然宏丽,饶有风骨         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

朴实无华,淡雅含蓄         炼字精巧,悠扬轻快,行云流水

含蓄隽永,精巧蕴藉         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

通俗生动,平易炙热         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十、诗歌鉴赏常用典

典故 含    义 典故 含     义

投笔 弃文从武 鸡黍 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 守边的将士 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

典故 含    义 典故 含     义

楼兰 边境之敌 瑟瑟 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 屈身事人 杜康 酒

化碧 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 书信,音讯 桑榆 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 书信 商女 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 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 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 书信 杜鹃 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 隐者 鸿鹄 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 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 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 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 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 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 送别地

夕阳 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 牧童 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 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 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 乡愁 青云 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 孤独游子 青紫 高官显爵

丁香 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 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 悲秋 青天 清官

落花 伤春 落叶 秋天

黄昏日暮 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西楼,望江楼 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雨 悠悠愁绪。 飞蓬,孤蓬,归蓬 孤寂的游子。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常见意象象征意义归纳:

答题步骤:  意象+意象特点+情感

①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套路:这首诗借(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修辞手法     (2)艺术手法     (3)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鉴赏诗词感情、内容、主旨时规范的答题语言

了解古典诗歌常见的内容:离情与别绪、怀古与伤今、思乡与怀远、个人情致与山水田园、咏史咏物与讽喻抒怀、春恨秋悲与人生际遇、出世的山林之趣、与人世的庙朝之志等。

B.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要领:

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例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古诗鉴赏歌诀

古诗鉴赏不畏难,考纲要求烂心间。表达技巧和形象,思想内容加语言。

素质修养固根本,神游于古想联翩。诵读咏叹兴会至,语言突破发先端。

平仄对仗适格律,押韵也使语序缠。语言风格有特质,术语种类要记全。

质朴清新别绮丽, 简练隽永意味先。

诗中意象无限广,主客相融滋味长。离愁别绪托折柳,望月怀远尽思乡。

竹菊梅兰君子范,春草无涯友情芳。燕飞世迁夫妻苦,杜鹃啼血寄凄凉。

蝉鸣高洁虫悲误,鱼传尺素鸿雁忙。凡此种种难尽举,骚人寓意话衷肠。

分门别类条理化,意境初解识诗章。

抒情方式要记清,直抒胸臆显爱憎。更兼触景生情意,融情入景风雨惊。

托物言志诗魂寄,尽吐块垒见真情。侧陪正面静衬动,乐景哀情反相成。

烘云托月手法老,虚实结合更鲜明。双关互文兼对仗,铺陈排比并比兴。

跨过表达技巧隘,评价顺水有乘风。

思想内容怎评价?胸存类型不驳杂。写景寄旨表不群,咏物抒怀写高雅。

羁旅行役寻常见,思亲怀乡拟不差。故道长亭别情重,多言不忍少旷达。

怀才不遇思明主,舒啸山水访道家。咏史写人堪自比,借古讽今漫叹嗟。

边塞风火燃诗意,或欲建功或挞伐。对号入座须谨慎,莫让定式缚自家。

古诗浩淼如烟海,读品思评四步法。如今识尽个中味,居高临下六分抓。

篇3: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关键词: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查,应对策略

一、考纲阐释

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2008年语文科《考试大纲》, 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包括两点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 能力层级为E级。高考设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对近几年全国和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归纳, 我们发现在诗歌鉴赏的五个考点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中,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得最少, 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涉题最多。本文就表达技巧的考查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希望对考生能有点帮助。

二、术语解读

表达技巧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 考生明明读得懂, 却得不到分数,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使用规范的答题术语, 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即可:凡是能提高诗歌表达效果, 增强诗歌表现力的方法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 我们一般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和除此之外的其他表现手法来谈。

(一)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 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 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 描绘形象, 表意丰富。

4.夸张提示本质, 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

5.对偶有音乐美, 表意凝练, 抒情酣畅。

6.反问加强语气。

7.设问引人注意, 启发思考。

8.双关意在言外,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 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

9.对比让事物、形象突出, 情感表现更鲜明。

(二)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

作用简析: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尤见出豪爽与飘逸之风。

借景抒情———宕开一笔, 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

托物言志———似在咏物, 实为表志。

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等。

作用简析:

动静结合———诗中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 画面更和谐。

虚实结合———虚与实互相联系,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歌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有时能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 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色彩丰富———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往往一体。

白描与工笔———白描手法, 只用线条勾画, 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乍一见平淡无奇, 细嚼之如饮醉酒, 回味无穷。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 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三) 除此以外的其它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具体手法作用简析:

1.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 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 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以美衬美;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 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 如“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这是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 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2.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烘托, 以突出形象, 加强艺术效果。

3.抑扬———指的是在褒贬人、事、物的时候, 为了使人信服, 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 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 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 这种手法就是抑扬。

4.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 使诗歌更含蓄。

5.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 语言更具有音乐美, 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如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 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在反复咏唱中, 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 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 全是用事。“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 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 是虚写;“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7.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 让情感的表达更深沉。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 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 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8.比兴———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 更显形象具体。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将妻子比作沧海和巫山, 极见深情。

三、提问方式及应对策略

(一) 问题陈述

1.常规问法: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

2.提问变体: (1)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 分析情和景的关系。

(3) 从虚实相生 (或某一个角度) 的角度谈谈诗人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 诗歌是怎样表达主题的?

(二) 答题格式

主要是手法+表达作用。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 (描写) +叙 (描写) 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 (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

(三) 答题步骤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2)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 (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 然后回答问题。 (2008年高考辽宁卷)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1)

长江万里白如练, 淮山数点青如淀 (2) 。

江帆几片疾如箭, 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 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1) 周德清 (1277—1365) , 号挺斋, 高安 (今属江西) 人。 (2) 淀:即蓝靛, 蓝色染料。

问题: (1)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 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解析】该题两个题目均为表达技巧鉴赏题, 且都提出了明确的鉴赏类型或角度:修辞方法、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 (动静结合) 。第一问:考查修辞方法, 涉及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偶、比拟等, 考生选择其中三种并结合诗句作出说明即可。第二问:须明确诗歌的写景顺序。写景顺序一般指的是时间 (早晚、白天、黑夜等时间变化) 、顺序和空间 (远近、高低、内外等层次变化) 顺序;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描写, 从多角度开拓意境, 使景物互为映衬, 从而构成一种情趣, 增强诗歌表现力的一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 (1) 比喻, 如将长江比作白练, 将江帆比作疾箭, 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 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2) 对偶, 如一、二两句对偶, 三、四两句对偶, 五、六两句对偶等。 (3) 比拟, 如说新月“学”扇。

(2) 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 远山重重, 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 山泉飞流, 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 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 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 是动态的。

中国古代诗歌的辉煌使得诗歌成为高考中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之一, 在诗歌的学习中, 我们要注意在平时培养对诗歌的兴趣, 多去品读咀嚼名篇名句, 使自己的古典文化底蕴深厚起来;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 轻松应对, 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青于蓝考试研究室.高考语文核按钮.中学语文杂志社, 2009.

[3]教育部考试中心.考试大纲.2008.

篇4: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关键词: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策略

一、回归课本,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的时候学生往往只注重写套卷,不断地去练习,不断地去做题,然而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好像没什么用,教师要在这时去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呢?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回归课本是重要的,只要辅助适量的练习就可以了。比如,在复习《游山西村》的时候,教师就要带学生回到课本中去,课后习题就有: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就可以以课后习题为基础,帮助学生去复习,让学生把复习的重点放在课本上。诗歌鉴赏是考试中容易得分的题目,学生将这个知识点复习好了之后,复习效率就会很快提高,所以对于诗歌鉴赏的复习,回归课本是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结合诗歌自身的情境和诗人的情感,进行生动的描绘

在古代有很多的文人骚客,为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都会寄托于事物身上,借助具体的物象,更加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如,在复习《破山寺后禅院》的时候,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清楚明白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复习的时候重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中,让学生快速地回忆起来,提高复习效率。如,在对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所创作的山水诗的复习时,教师可以描绘出优美的风景,构建一个恬适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就是身在其中,就会领悟到是人的情感,也更容易做出賞析。这样答题就会特别容易,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语文的诗歌鉴赏其实是比较容易复习的一部分,教师只要让学生抓住关键,以课本为主,练习为辅,再加一些比较简单的技巧就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诗歌赏析的内涵,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对于诗歌,情感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使诗歌鉴赏的复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王春.把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诗歌欣赏水平[J].语文学刊,2013(08).

[2]陈新国.诗歌鉴赏题强化训练[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3(Z2).

[3]周忠跃.诗词鉴赏快速答题之四部曲[J].中学语文,2014(12).

篇5:高三语文诗歌鉴赏

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篇6: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真题再现】

(全国卷Ⅰ)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明确考点】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和感染力。分析诗歌的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多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

【题型一】炼字、炼句、一字贯穿

3.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

⑴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简析“炼字”这一技法。(4分)

4.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题思路和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点出该字运用什么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望蓟门

祖 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积雪生寒光,三边②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 ①燕台,即幽州台,战国时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②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1)这首诗以“望蓟门”为题,请简要说明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4分)

知识点拨:

提问变式:某字或某词贯穿全篇,请具体分析;某词或某词是诗眼或词眼,请简要分析。答案要点:不能变化为诗句的解释或单纯的概括,分析要紧扣关键字词展开。

【题型二】诗眼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题型三】关键句的赏析、关键句的作用

7.南海旅次 曹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赏析尾联的妙处。(3分)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乡思.(3分)

8.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 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谩嗟:空叹。⑴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要点:赏析类:

综合考虑手法、结构上作用、思想情感、语言特色等方面。

某字的赏析一般同炼字,如果该字是关键词,也应综合内容结构两方面。

作用类:

A关注是否是写景句(景物本身特色特点、点明时间地点等、奠定基调,烘托了气氛,结构上作用要瞻前顾后)

B关注是否是开头句,过渡句,尾句等,结合所处位置辨明结构上的作用

C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关注问法: “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还是回答关键句作用。

D诗歌中关键词句的作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或效果。

【题型四】语言风格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9.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0.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1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问: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11.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提示: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牢记语言风格术语及效果词。

效果词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入木三分、炼字精巧、庄谐俱见、深沉隽永、准确精练、简洁生动、辞藻华丽、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准确传神、绘声绘色、词藻优美、平字见奇、色彩丰富等等。

常见错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这样的解答显然不对。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2)自然,多用口语: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3)绚丽: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4)委婉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

(5)雄浑奔放:直率而又气势。

(6)慷慨悲凉: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7)沉郁顿挫: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1答: ①“拳” “退” ②拳,蜷缩;退,向后移动③(白鹭蜷缩栖息在沙滩上,使沙滩都显得一片明亮;天空如此高远辽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飞,而是向后退去.)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安然恬静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雁在辽阔天空中飞行似乎后退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答: ①网,网子,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子,想要网住春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④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3.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步骤三)因此不同意“喜幸”之说。

4答:⑴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答四组字词1分,分别点出作用3分,共计4分)

5答:首联是“望”军营。颔联是临台俯望万里雪原。颈联先写仰望(“前望”亦可),再写四顾。尾联抒“望”中所感,表达从戎报国之志。(只答“前三联写‘望’中所见,尾联写‘望’中所感”,无分析的可给2分)

6.答:① “诗眼”分别是“咽”、“冷”。②山中的岩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③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7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乡思.(3分)

8答:①总领全词(或“领起上片写景”,“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②点明登临季节(“晚秋”); ③为全诗写景抒怀奠定基调。(3分,一点1分)

9.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

10.答案: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沉郁、凝重的风格。

上一篇:宗教知识问卷下一篇:幼儿语言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