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目录浙教版

2024-04-24

初中数学目录浙教版(共10篇)

篇1:初中数学目录浙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一章 有理数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 第三章 实数 第四章 代数式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六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七年级下 第一章平行线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三章 整数的乘除 第四章 因式分解 第五章 分式

第六章 数据与统计图表八年级上

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 第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四章 图形与坐标 第五章 一次函数

八年级下 第一章 二次根式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 数据分析初步 第四章平行四边形 第五章 特殊平行年四边形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九年级上 第一章 二次函数

第二章 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三章 圆

第四章 相似三角形九年级下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第二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和表面展开图

篇2:初中数学目录浙教版

第1章

科学入门【物理】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第2节 观察和实验

第3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第4节 温度的测量 第5节 质量的测量 第6节 时间的测量 第7节 科学探究

第2章

观察生物【生物】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 常见的动物 第3节 常见的植物 第4节 细胞

第5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第6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7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第3章 地球与宇宙 第1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 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 太阳和月球 第4节 观测太空 第5节 月相 第6节 日食和月食

第7节 探索宇宙

第4章 物质的特性【物理】【化学】 第1节 熔化与凝固 第2节 汽化与液化

第3节 升华与凝华 第4节 物质的构成 第5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6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 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二 哪些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 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 四 观测当地四季的星空 五 霜冻的预防

六 水分蒸发的速度 附录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科学 七年级下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物理】 第1节 感觉世界

第2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4节 光和颜色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6节 眼和视觉

第7节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第2章 运动和力【物理】 第1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第2节 机械运动 第3节 力的存在 第4节 力的图示

第5节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第6节 摩擦的利和弊 第7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8节 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3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生物】第1节 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 第2节 走向成熟

第3节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第4节 植物的一生

第5节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1节 地球的自转

第2节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第3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4节 日历史上的科学

第5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6节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

第7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二 哪些事物含有更多的能量

三 自行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措施 四 地形特征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附录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科学 八年级上

第1章 生活中的水 【化学】 第1节 水在哪里 第2节 水的组成 第3节 水的密度 第4节 水的压强 第5节 水的浮力

第6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7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第1节 大气层

第2节 天气和气温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物理】 第4节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第5节 风

第6节 为什么会降水

第7节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第8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9节 中国东部的季风

与西部的干旱气候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 第1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第2节 神奇的激素 第3节 神经调节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第4章 电路探秘

【物理】 第1节 电路图

第2节 电流的测量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

第4节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第5节 变阻器

第6节 电压的测量

第7节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8节 电路的连接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 不用密度计怎样测量液体的密度 二 水对生命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 动物行为的形成

四 本地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策 五 太阳黑子活动与本地降水的关系

六 调查在自然界或生命活动中的电现象 附录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2 部分物质的溶解度表

科学 八年级下

第1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化学】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第2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第4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第5节

表示元素的符号 第6节

表示物质的符号 第7节

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第2章

空气与生命【化学】 第1节

空气

第2节

氧气和氧化

第3节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衡 第4节

生物是怎样呼吸的 第5节

光合作用

第6节

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第7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 第3章

植物与土壤【生物】 第1节

土壤中有什么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第3节

植物与土壤

第4节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第5节

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第6节

保护土壤

第4章

电和磁

【物理】 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电磁铁的应用 第4节

电动机 第5节

磁生电 第6节 家庭用电

第7节

电的安全使用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 保健品中含有什么

二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衡的研究 三 研究植物的呼吸 四 当地水土状况调查

五 设计简单的电磁控制电路 附录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2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 附录3 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4 相关网站科普杂志和博物馆 附录5 元素周期表

科学 九年级上

第1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化学】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 第3节 探索碱的性质 第4节 几种重要的盐

第5节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 第6节 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物理】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第2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 第3节 常见的材料 第4节 材料的发展

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物理】 第1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 第2节 能量转化的量度 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 第4节 动能和势能 第5节 物体的内能 第6节 电能的利用 第7节 电热器

第8节 核能的利用

第9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4章 代谢与平衡【生物】 第1节 食物与摄食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节 能量的获得

第5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第6节 代谢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 当地酸雨情况以及对农作物

和建筑物的影响

二 金属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 寻找自行车中的杠杆

四 我国大江、大河水电站建设的情况

五 怎样防治龋齿

附录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2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附录3 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4 相关网站科普杂志和博物馆

科学 九年级下

第1章

演化的自然【生物】 第1节 宇宙的起源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第3节 恒星的一生

第4节 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

第5节 生物的进化

第6节 进化与遗传

本章提要

第2章

生物与环境【生物】 第1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 第2节 生态系统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本章提要

第3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生物】 第1节 健康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第5节 照顾好你的身体

本章提要

第4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物理】 第1节 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 第2节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3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章提要

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色盲 二 调查生活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三 调查本地中学生的饮食习惯 四 调查本地区能源消耗情况

篇3:初中数学目录浙教版

一、备好课是营造良好数学课堂氛围的前提

只有认真、充分、科学的备课, 才能从容驾驭课堂, 发挥主导作用, 启发诱导学生。

第一, 备教材。这是备课的关键环节。备教材包括钻研浙教版教学大纲、通读并掌握教材、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等。通过备教材, 制定出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使用什么教具、做什么实验等, 使教学的指向性更明确、更具体。

第二, 备学生。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其次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方法、接受能力以及有无知识障碍。

第三, 备教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船”或“桥”, 哪一节用“船”好, 哪一节用“桥”好, 用什么样的“船”或“桥”更好, 这就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因素来确定了。

二、快乐教学法让学生迷上数学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创造与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情感优势、思维优势、语言优势、管理优势都是必备的因素。但是课堂教学是最关键的因素。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黑板式教学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重课内轻课外, 重课本轻生活。为了改变这一传统做法, 笔者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到生活中寻找数学。如:比如在上平行线这节课时, 有学生问“有人在滑雪时摔了不少跟头, 这是为什么呢?”有学生马上回答那是因为两快滑雪板没有保持平行, 所以得出平行线定义:两条永远不相交在一起的线是平行线, 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能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吗?可以就从我们的教室内部举例。有反应快的同学马上指着教室中天花板上纵向线和地面水平方向的线说这两条线是不会相交的, 但是它们不是平行线, 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强调:平行线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这样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主动探索, 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能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真实有趣, 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笔者在教学中一直在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也就是快乐教学法, 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数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兴趣的驱使下去感受数学的魅力。在经过几个学期的时间后,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笔者认为这种学习方法一来可以减轻教师的书写负担, 二来可以用新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为了系统的说明快乐教学法的模式, 笔者以浙教版数学第九年级 (下册) 4.2《投影 (1) 》的教学为例:

1.首先用生活中的例子, 来引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好奇心, 如用幻灯片播放一些皮影戏的图片, 然后用好奇的语言:你看过皮影戏吗?皮影戏又名“灯影子”, 就是用灯光将“影人”投影在幕布上, 在艺人的操纵下表演各种动作, 它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 在关中地区很为流行。然后提出问题:什么叫投影?这样是从艺术的角度引入数学知识, 使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 产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

2.引出学生的好奇心后, 再列举一下生活中的例子, 比如教室里阳光照射产生的影子, 沙滩上的遮阳伞等, 用现实的例子引出投影的概念: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 会在某个平面 (地面或墙壁) 上留下它的影子, 这就是投影现象。光线叫做投射线, 影子 (也叫投影) 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窗户的影子、遮阳伞的影子都是在太阳光下形成的。

3.用微笑试探性的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亲身感受, 举出投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 具体提问方式可以是:“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在太阳光的照射下, 人忽悠影子”。从问题中引出平行投影的概念:因为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 所以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 像这样由平行的投影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4.在学习完这些基本的概念的含义之后, 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投影的一个简单的图像例子, 具体讲解是怎么形成的, 讲解完毕之后, 找一位同学上台示范做一遍, 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如一根木杆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它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用线段表示) 。

5.进行上述教学活动以后, 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如何, 主要是看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 如果课堂气氛非常好, 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用问题引出对投影问题深层次的探讨:右图是我校操场, 你能轻松量出篮球架上AB的长吗?

用此图片引出: (1) 当小棒与太阳光线平行时, 它们的影子形成一个点。 (2) 当小棒与投影面平行时, 它们的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全等这些投影规律的思考。

6.进行完基本教学之后, 要作出对本节课知识的概括。

(1) 像由平行的投射线 (如太阳光线) 所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2) 物体在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随着物体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当小棒、三角形等纸片与投影面平行时, 它们的影子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全等.当小棒、三角形等纸片与太阳光线平行时, 它们的影子形成一个点, 一条线。

7.总结完知识概括以后, 随堂做一些练习题, 以巩固所学知识, 以本节为例: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如果乙木杆的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 那么你能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线及甲木杆的影子吗?在你所画的图形中有相似的三角形吗?

三、理解学生的需要是营造良好数学课堂氛围的催化剂

教育和学习是互动的, 离开哪一方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只有两方面积极的互动、沟通, 才能彼此理解和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要区别对待, 善于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 善于把握学生的现实需求。

在经济落后的地区, 教学内容要以基础教育为主, 这些地区的学生对数学还比较有好奇心。在课堂上, 教风要以务实为主。因为经济落后的学生, 一般家庭条件不算很好, 学生们懂事的也比较多, 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在这个时候, 只要老师用心的教学生, 学生一定会认真学习的。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些孩子家庭环境好, 个性比较强烈, 兴趣的来源源于对教师的“佩服”, 也就是一种知识上的崇拜。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师应大胆放手,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浙教版下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方法还有很多, 笔者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数学课更富有挑战性, 比语文课更容易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 营造气氛要适时, 适量, 适度, 力求画龙点睛、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刘心.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王安梅.怎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2007-11-28

篇4:初中数学目录浙教版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应用

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初中数学教学平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增强了学生情感的融入效果,给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在融入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教学应用意义剖析

1.大幅度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是重要的前提,在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电子白板等设备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载体的图文并茂的展示中,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信息技术设备展示下,可以极大地激发数学学习积极性。

2.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在合作协同的方式下得以加强,通过信息技术中的相关设备应用,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的思考、讨论和合作,对数学关键问题和重点疑难问题进行协同式的、合作式的探究,提升数学思维。

3.较高地推动了初中数学的数字化教学质量

在初中数学的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Flash等手段,进行数学课堂的教学,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相关软件,教师可以自主设计数学教学资源,在电子白板的融合应用下,进行数学课堂的自由发挥与应用。如,教师可以在“外接圆和内接圆”的教学中,提前将“外接圆和内接圆”的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存入电脑,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将生动的图形呈现给学生,提高数学的质量与系统化。

二、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原则把握

1.学生主体性原则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究,必须把握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处于利用信息技术探究的主体地位之中,在信息技术融入的应用中,进行学生自主的工具利用。

2.创设数学问题的原则

数学问题是探究与创新的前提,只有在数学问题的导引下,才能引发学生探究数学世界,在问题探究、认知冲突与认知反思的过程中,培养和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探究思维,并在问题设计、分析、评析的思路下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

3.合作协同的原则

初中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要促进高效的合作与交流,在信息技术融入的教学过程中,原有的个体独立性研究效能被弱化,替代以灵活的数学知识合作协同思考与探究,从而在问题讨论与合作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协同地突破数学知识障碍。

三、融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知识探究

1.探究数学知识教学,揭示初中数学奥妙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工具非常有限,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逐渐融入教育领域,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数学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用绘声绘色的语言、精彩纷呈的信息技术界面,向学生展现出变化多姿的初中数学世界,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感悟动态演示中的数学知识所蕴含的神奇魅力,领悟数学知识的奥妙。

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辅助应用。在浙教版初中数学的《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中,要探究一次函数图象y=kx+b在坐标中的位置及其与“k”“b”值的对应关系,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出函数y=3x与y=x与y=-2x的图象以及函数y=3x、y=3x+1与y=3x-1的图象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动态的演示中,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y=kx+b的图象,k控制图象的倾斜程度,b控制图象与y轴的交点。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出“k”“b”的值决定一次函数图象的位置及性质,从而使学生掌握这一数学知识点的一般规律。在几何画板与其他多媒体软件应用的融合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学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数学自主思考能力、总结和归纳能力,为后续的数学知识相关内容学习创造了条件。

又如,在浙教版初中数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要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变化关系,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点和圆的位置运动状态,学生仔细观察点在圆的不同运动位置,注意到点在圆外、圆上和圆内的不同变化,展示出不同的d和r值的变化,继而学生再兴趣盎然地进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变化关系的学习之中,从而掌握全面的、系统的数学知识。

2.借助电子白板创设的情境,导入课堂教学准备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借助于电子白板进行真实情境的创设与设计,为导入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在向学生展示生动直观的图象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初中數学中“勾股定理”学习中,由于这是初中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传统的口授讲述和黑板板书方式,难以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因而,可以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中的“电子白板”设备,模拟创设出一个人机互动的情境界面,在友好的界面之下,学生可以进行“勾股定理”的关系式描述,并对此展开讨论和研究。

3.突破初中数学重点和难点知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初中数学的《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电子白板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动态展示,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态演示下,明晰三角形全等的构成要素及相应的位置关系,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

4.展示出协作探究与小组合作的平台

计算机网络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和渠道,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学生可以采用颇具趣味性的数学学习系统:“大显身手”和“小试牛刀”,在这个学习系统中,可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协同的过程下,学生完成相应练习,并由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评判,得出学生交互合作探究的反馈结果。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的融合教学中,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在多媒体软件、电子白板的应用下,将抽象的初中数学知识具象化,使学生在动态的信息技术演示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提升了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东.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姜昊.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3]郑薇薇.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王海通.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的理性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

篇5:新浙教版科学目录

第1节 水在哪里

第2节 水的组成

第3节 水的密度

第4节 水的压强

第5节 水的浮力

第6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第7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第1节 大气层

第2节 天气和气温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第4节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第5节 风

第6节 为什么会降水

第7节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第8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9节 中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的干旱气息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第2节 神奇的激素

第3节 神经调节

第4节 运动的行为

第5节 体温的控制

第4章 电路探秘

第1节 电路图

第2节 电流的测量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

第4节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第5节 变阻器的使用

第6节 电压的测量

第7节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8节 电路的连接

实验与制作

第1章 生活中的水

实验一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二 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第2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制 作 制作飞机机翼模型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实 验 植物的向性

第4章 电路探秘

实验一 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二 用龟压表测电压

篇6:初中数学目录浙教版

浙教版初中数学如何开展参与式教学

文/万琴丰

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人们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初中教学具有单一性、枯燥性特点,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分析浙教版初中数学开展参与式教学的方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关键词:初中数学;浙教版;参与式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掌握,随着教学课程内容的深入,教学难度也逐渐加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引进现代化教学技术,实现探究式和参与式教学。一方面,可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来。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开展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现阶段,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学校开始积极倡导参与式教学,即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教师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还能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参与式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

二、开展参与式教学的方式

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参与式教学方式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将参与式教学方式落实到数学教学中来。例如,学习浙教版第七册中的因式分解这一章时,教师先对因式分解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再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其他学生判断是否为正确的因式分解。因此,参与式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能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

2.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差,学习效率低。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确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关于准确数和近似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复习有理数的知识,再让学生们分析“我们班级有20位女同学”和“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克”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别,引入课题。对有理数和准确数进行教学时,应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

3.搭建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课程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导致很多学生无法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例如,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遵循由简到难的原则,可以先在投影仪上展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其面积公式。其次,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大胆猜测其面积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自己对公式进行验算。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在方格上将平行四边形还原成长方形,证明学生的猜测。这一教学方式,不仅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提高自身教学素质

虽然新课改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但是教师仍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作为数学课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不仅需要提高教案的质量,还需要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第一,系统地了解课本知识,具备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对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第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第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改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5.打破教学格局

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形式仅仅拘泥于课本,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应将学生从课本内容中解放出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通过将生活中常见的题材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例如,学习浙教版中简单事件的概率相关知识时,首先,让学生课前制作一个小骰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率的相关知识。其次,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讲讲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概率事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参与式教学的目的。

现阶段,随着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逐步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活跃了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唐春雨。实施参与式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效果[J]。新一代,(09)。

[2]段进勇。“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索和实践[J]。中小学教学研究,(02)。

[3]李秀萍。谈谈参与式教学与初中数学新课标的落实[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04)。

[4]邢宜娟。大力实施参与式教学提升初中数学实效[J]。教育界,2011(29)。

篇7:新版浙教版初中数学课本章节目录

CH1 有理数

CH2 有理数的运算

CH3 实数

CH4 代数式

CH5 一元一次方程

CH6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七年级下册

CH1平行线

CH2 二元一次方程组

CH3 整式的乘除

CH4 因式分解

CH5 分式

CH6 数据与统计图表

八年级上册

CH1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CH2 特殊的三角形

CH3 一元二次不等式

CH4 图形与坐标

CH5 一次函数

八年级下册

CH1 二次根式

CH2 一元二次方程

CH3 数据初步分析

CH4平行四边形

CH5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CH6 反比例函数

九年级上册

CH1 二次函数

CH2 简单事件的概率

CH3 圆的基本性质

CH4 相似三角形

九年级下册

CH1 解直接三角形

CH2 简单事件的概率

篇8:初中数学目录浙教版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法

1.1 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阅读方法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自主阅读, 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字词句、理清文章的思路、体验情境等具有明显标志性的环节上, 通过各种常用的阅读技巧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而且, 还要在“三个维度”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展开阅读活动,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对体验生活的积极性, 开展个人化阅读。

1.2 教法的转变, 激励学生和教材能够平等“对话”

读书是语文课堂不必可少的一个环节, 要想学好语文课就必须要善于读书。语文课的主旨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世界, 让学生在文字中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阅读课上, 要特别注意三点对话:一是学生与文章的对话, 二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三是学生与编著者的对话。

1.3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方法的运用和创新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 应该提倡“自主学习”—“共同探讨”—“个性化创新”的学习方式。这个学习方式的好处是: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习阅读, 是每个人独自思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过程。

1.4 开放性的问题

对阅读而言, 文章的意义不是独立性的, 同时也不是封闭性的, 而是立体性的。因为学生的年龄、生活体验、家庭背景、知识接受能力的不同,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就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讲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受。

2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积极引导学生积累和整理知识

知识是需要整理和积累的,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和梳理知识的过程。在新课标上明确的指出:根据学习目标不断的积累有关的语文知识, 在积累语文知识的过程中, 要注意取舍。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方法、能力和价值等方面的整理, 提高语文的素养。

语文的积累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要显形的积累, 是知识性和事实性的。它主要包含字词句篇章等知识、素材和语言运用于案例, 也包含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语言修改的范例。二是隐形的积累, 它包含方法的积累、生活的态度、情感的体验、思想的转变等。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知识的整理和积累, 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 勇于学习的态度。研究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一是做笔记、剪裁报纸、记纸条。老师指导学生知识的分类总结, 并教会学生边读边做笔记来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整理。二是诵读。边读边记是最有效地积累方式。典型的语言材料, 包含经典字词句、名言警句等, 都要诵读。通过大量的记诵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语言, 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三是阅读。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 通过阅读课内或者课外文章, 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 并且在阅读时做好笔记。四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 一旦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提出很多奇怪的问题或者钻牛角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会很努力的去寻找其中正确的答案。这时, 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耐心的引导,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把学生从“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五是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实行课堂改革,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目标, 不仅要在上课之前明确学习目标, 还要学生掌握、了解学习目标, 由于学习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灵魂, 因此就要求学生学习文章的大致方向, 老师教学时也要紧紧围绕这个学习目标来进行讲课。老师在上课之前, 就应该向学生说清楚文章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都能清楚这节课到底要学习什么, 作者是如何展开的, 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 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巩固。老师需要注意的是:确定下来的目标不能够太繁琐、太笼统, 应该具体、清楚、简明, 确保学生不费力, 一听就懂。

总之, 教师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整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归类, 不能杂乱无章, 指导学生对代表性的语言、材料、方法等进行归纳。

3 引导学生的写作要贴近社会生活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把目光投向社会生活, 让学生去认识社会, 体验生活, 理解人生。

首先, 让学生对生活充满兴趣。要想文章写得好, 就要对各种事情都充满新鲜感。要记得指导学生带着想象和情感去对待生活, 要记得指导学生用新的眼光和多种角度去看待身边普通的事情。例如在引导学生以“我的爸爸”为题, 该研究者就指导学生通过爸爸做过的一两件事来入手, 可以使用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去观察生活中爸爸的各个方面, 而不会只把目光停留在测试上。

其次, 让学生感受生活。生活是一面多面镜, 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 所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它教会人们很多的人生道理。体验生活就是感受和接受生活。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使用各种生活资源, 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对这件事的看法。在生活中要多吸收和利用语文知识, 从而实现写作时感情要真挚的要求。比如, 该研究者平常会要求学生写日记, 把每天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 并写上自己对这件事的内心感受。

4 结语

教育是人生一项大的工程, 初中语文教育正是处在人生的转折点, 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 每个教师都应该耐心的帮助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心学生的情感, 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这方面有所成就。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种教会学习并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勤于思考问题, 勇于探索未知的知识, 培养学生养成搜集、筛选信息的习惯。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加强对新课切入法的研究, 以巧妙灵活的方式切入到新课教学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应, 打造精品课堂。对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该研究者认为这三步是关键:一是阅读方法, 二是知识梳理, 三是写作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浙教版,阅读方法,知识梳理,写作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广林.初中语文“探究—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2 (11) :246.

[2]王继红.如何使初中语文课堂“灵动”起来[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究, 2011.

篇9:初中数学目录浙教版

【关键词】初中科学 浙教版 阅读材料 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浙教版的初中科学教材中增加了许多阅读材料内容,“阅读材料”中涉及的有自然现象、科技发展、资源以及生产等方面,为教材正文内容做铺垫以及延伸。“阅读材料”的增加,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性,使内容贴合实际,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正确的应用这些阅读材料,是当前初中科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浙教版初中科学为例,探讨阅读材料教学对策。

一、“阅读材料”的教学功能

(一)凸显科学建模的示例功能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并领悟科学建模的思路,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事情,带领学生去发现,应用科学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原理。科学建模是联系科学与现实问题的纽带,是科学在生活各领域应用的介质,是学科技术转化的方式,也是学生进行学术创作的灵感。研究表明,科学建模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与合作的能力,是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结合点。

(二)对学生进行人品教育

初中科学教材中“阅读材料”中都会引用一些古今中外的科学成果,而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使他们了解到了科学家身上的优秀品质,也为他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通过课后探讨与交流,弘扬优秀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献身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积极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史学教育功能

科学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一直被教学人员所忽略,然而在现代科学教学中,如何应用科学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应用好阅读材料中的科学史如“我国古代早期杠杆的应用”、“氧气的发现”、“我们身边的ph值”等,这些都是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材料,通过对科学发展的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起生硬的理论知识学生更能接受,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了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实施“阅读材料”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开展“阅读材料”课堂教学的形式

“阅读材料”在科学教学中有两种形式,即隐性与显性。显性融入“阅读材料”重在阐述科学发展的进程,而隐形融入则是通过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在隐形融入过程中,“阅读材料”充当的是教学设计的指南。“阅读材料”并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而是需要根据材料的融合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初中教学人员要仔细研读“阅读材料”,正确引导学生从深度与广度上去挖掘材料内容的教育教学的作用,将漫无目的的阅读转变成有目的的去阅读材料。

(二)开展“阅读材料”课堂教学的过程

“阅读材料”不仅仅指的是将几篇材料置于文中,弗尼海蒂指出,“阅读材料”融入的过程有下面几个阶段:学习资料 → 选出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话题 → 分析课堂需要 → 制定课堂活动计划 → 完成方案 →对活动的评价。第一,作为教师要阅读各类材料,这就要求教学人员在面对工作压力与升学压力时做到心静,对于阅读材料要有建设性的一些想法。其次,教师要懂得挖掘阅读材料中隐藏的信息。课后阅读材料的加入,并不是表面上的移植,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其需要对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使学术形态的阅读材料转化成教育形式的教学材料,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其探索过程,并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资助学习、用于创新的精神。最后,要渗透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新课改要求 “体现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要做到这一点,仅仅是介绍下阅读材料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挖掘其思路方法、教育功能,以及深层次的文化含义等贯穿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三)“阅读材料”使用方法的探索

作为课堂范例或者课后练习题: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几条“载重线”. 轮船满载时,水面不能超过规定的载重线. 如图所示为一艘远洋轮船及载重线的示意图,其中标有 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 运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一下这种标识说明了什么?

(课堂讨论,学生分析如下)

因为轮船在北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都是漂浮,所以轮船受到的浮力: F浮= G,因为轮船是满载,受到的重力 G 不变,所以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

所以轮船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 G,即 ρ液g V排= G,

设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 ρ1和 ρ2,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分别为 V1、V2,因为标有 W 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 的是印度洋载重线,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 V1< V2,所以海水的密度: ρ1> ρ2。

这个课堂范例是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综合应用,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拔高,也使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内容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并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通过探究合作的形式把科学现象直观的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炜.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插图的若干问题商榷[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Z1)

[2]胡杰.过程教育在浙教版九上第三章《圆》中的体现浅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3]李冬婷.陈伟强.浙教版《科学》新编教材的特色剖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10)

篇10:沪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六年级第一册

第一章

数的整除

第1节 整数和整除 1.1 整数和整除的意义 1.2 因数和倍数

1.3 能被2,5整除的数 第2节 分解素因数

1.4 素数、合数与分解素因数 1.5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6 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拓展

求三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

第二章 分数

第1节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1 分数与除法 2.2 分数的基本性质 2.3 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2节 分数的运算 2.4 分数的加减法 2.5 分数的乘法 2.6 分数的除法

2.7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拓展

无限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2.8 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9 分数运算的应用

第三章

比和比例

第1节 比和比例 3.1 比的意义 3.2 比的基本性质 3.3 比例

第2节 百分比 3.4 百分比的意义 3.5 百分比的应用 3.6 等可能事件

第四章

圆和扇形

第1节 圆的周长和弧长 4.1 圆的周长 4.2 弧长

第2节 圆和扇形的面积 4.3 圆的面积 4.4 扇形的面积

六年级第二册

第五章

有理数

第一节 有理数 5.1 有理数的意义 5.2 数轴 5.3 绝对值

第2节

有理数的运算 5.4 有理数的加法 5.5 有理数的减法 5.6 有理数的乘法 5.7 有理数的除法 5.8 有理数的乘方 5.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10 科学记数法

第六章 一次方程(组)和一次不等式(组)

第1节 方程与方程的解 6.1 列方程 6.2 方程的解

第2节 一元一次方程

6.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6.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3节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5 不等式及其性质

6.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6.7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4节 一次方程组 6.8 二元一次方程

6.9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0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6.11 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七章 线段与角的画法

第一节 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 7.1 线段的大小比较 7.2 画线段的和、差、倍 第3节 角

7.3 角的概念与表示

7.4 角的大小比较、画相等的角

7.5 画角的和、差、倍 7.6 余角、补角

第八章

长方体的再认识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长方体的元素

长方体直观图的画法

长方体的棱与棱位置关系的认识 长方体中棱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长方体中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认识

第九章

整式

第1节 整式的概念 9.1 字母表示数 9.2 代数式 9.3 代数式的值 9.4 整式

第2节 整式的加减 9.5 合并同类项 9.6 整式的加减 第3节 整式的乘法 9.7 同底数幂的乘法 9.8 幂的乘方 9.9 积的乘方

9.10 整式的乘法 第4节 乘法公式 9.11平方差公式 9.12 完全平方公式 第5节 因式分解 9.13 提取公因式法 9.14 公式法 9.15 十字相乘法 9.16 分组分解法 第6节 整式的除法 9.17 同底数幂的除法 9.18 单项式处以单项式 9.19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十章

分式

第1节 分式 10.1 分式的意义 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 第2节 分式的运算

七年级第一册

10.3 10.4 10.5 10.6 分式的乘除 分式的加减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

第十一章

图形的运动

第1节 图形的运动 11.1 图形的平移 第2节 图形的旋转 11.2 旋转

11.3 旋转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 11.4 中心对称

第3节 图形的翻折 11.5 翻折与轴对称图形 11.6 轴对称

七年级第二册

第十二章

实数

第1节 实数的概念 12.1 实数的概念 第2节 数的开方 12.2平方根和开平方 12.3 立方根和开立方 12.4 n次方根

第3节 实数的运算

12.5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 12.6 实数的运算 第4节 分数指数幂 12.7 分数指数幂

第十三章

相交线

平行线

第1节 相交线

13.1 邻补角、对顶角 13.2 垂线

13.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第2节平行线 13.4平行线的判定 13.5平行线的性质

第十四章

三角形

第1节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14.1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4.2 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2节 全等三角形

14.3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14.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3节 等腰三角形 14.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4.6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4.7 等边三角形

第十五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1节平面直角坐标系 15.1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2节 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 15.2 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运动

八年级第一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1节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16.1 二次根式

16.2 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第2节 二次根式的运算 16.3 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第1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7.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第2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7.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第3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7.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十八章

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第1节 正比例函数 18.1 函数的概念 18.2 正比例函数 第2节 反比例函数 18.3 反比例函数

第3节 函数的表示法 18.4 函数的表示法

第十九章

几何证明

第1节 几何证明 19.1 命题和证明

19.2 证明举例

第2节 线段的垂直平分与角的平分线 19.3 逆命题和逆定理 19.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9.5 角的平分线 19.6 轨迹

第3节 直角三角形

19.7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9.8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9.9 勾股定理

19.10 两点的距离公式

八年级第二册

第二十章

一次函数

第1节 一次函数的概念 20.1 一次函数的概念

第2节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0.2 一次函数的图像 20.3 一次函数的性质 第3节 一次函数的应用 20.4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二十一章

代数方程

第1节 整式方程 21.1 一元整式方程

21.2 特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 第2节 分式方程

21.3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第3节 无理方程 21.4 无理方程

第4节 二元二次方程组 21.5 二元二次方程和方程组 21.6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5节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21.7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第二十二章

四边形

第1节 多边形 22.1 多边形

第2节平行四边形 22.2平行四边形

22.3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3节 梯形

22.4 梯形 22.5 等腰梯形

22.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第4节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 22.7平面向量

22.8平面向量的加法 22.9平面向量的减法

第二十三章

概率初步

第1节 事件及其发生的肯能性 23.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23.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2节 事件的概率 23.3 事件的概率 23.4 概率计算举例

九年级第一册

第二十四章

相似三角形

第1节 相似形 24.1 放缩与相似形 第2节 比例线段 24.2 比例线段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 第3节 相似三角形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4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4.6 实数与向量相乘 24.7 向量的线性运算

第二十五章

锐角的三角比

第1节 锐角的三角比 25.1 锐角的三角比的意义 25.2 求锐角的三角比的值 第2节 解直角三角形 25.3 解直角三角形

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第1节 二次函数的概念 26.1 二次函数的概念 第2节 二次函数的图像 26.2 特殊二次函数的图像

26.3 二次函数y=a(x+m)2+k的图像

九年级第二册

第二十七章

圆与多边形

第1节 圆的基本性质 27.1 圆的确定

27.2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27.3 垂径定理

第2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7.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7.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3节 正多边形与圆 27.6 正多边形与圆

第二十八章

统计初步

第1节 统计的意义 28.1 数据整理与表示 28.2 统计的意义

第2节 基本的统计量

28.3 表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量 28.4 表示一组数据波动程度的量 28.5 表示一组数据分布的量 28.6 统计实习

九年级拓展

第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第1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 1.1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 第2节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1.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第二章 直线与圆

第1节 圆的切线 2.1 圆的切线

上一篇:个人品行表现自我评价下一篇:种糖果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