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浪花杂文随笔

2024-04-22

空海浪花杂文随笔(通用3篇)

篇1:空海浪花杂文随笔

空海浪花杂文随笔

1、

没有梦的睡眠,不是觉醒,而是愚痴。

修行,不是为了把自己变成石头那样无知无觉。

修行,是为了使自己变得像观音菩萨那样慈悲,像文殊菩萨那样智慧,像地藏菩萨那样担当.....

修行,是为了使自己像佛陀一样了悟生命的真相,并把这最究竟的智慧和自由带给一切有缘的生命....

2、

修行需要向自己的心内去修,但并不是不能去见老师。

对于有正见有实修实证且与自己有缘的老师,可以见,应该见,更应该虚心请教和学习。

学会了具体的方法后,就需要向着自己的内在去修行了。

要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修自己的心,去观察自己的心,去磨练自己的心,去清洗自己的心,去证悟自己的心。

我们需要净信教导我们的老师,放下一切疑虑思索,踏踏实实地观心修行。

只要能够净信老师,老师所教的一些非常简单的方法亦可以使我们实现觉悟。

而如果总是疑惑这个疑惑那个,却不愿意按照老师的指引踏实修行,只会深陷于疑惑的迷障,作茧自缚。

一定要明白,正是你的思虑和疑惑阻碍了你,而非其他。

放下思虑,放下疑惑,老老实实地观心修行,就会很快进步。

3、

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心,只是静静地观察,而不起思考的念头,这一步开始很难,但却至为重要。

不管心里生起什么想法,只是看着它,不去攀缘它,它会自己生起自己熄灭,保持看着即可。

念起不觉,随念流转,即为过失,当生起警觉,及时警醒,回到观而不随。

但也不用压抑念头,念头生起,任其生起,念头息灭,任其息灭。

如果念头很多,实在是观不住,也可以以一念代万念。

比如念诵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或者念诵佛号、念诵祈请上师皆可。

先这样训练一段时间,等到能够做到只是看着而不会再跟着念头跑了,就可以进入下一步。

4、

下一步,即可以深入观察内心,当念头、思虑等全部消失了之后是怎样的?

观心的时候,不要刻意追求什么,自然放松地观照即可。

一切真相都会在寂静清明的观照下自然地呈现出来。

对于梦中景象不必执着,活着都如梦如幻,更何况梦中之梦,只需要觉知到梦中自己心的状态即可,其它的,都不重要。

但另一方面,虽然一切虚而不实,却莫要落入顽空断见。

仔细如实观察,现象与心,皆如流水,流转变化,相续不断,无始无终.....

当我们看清了一切现象的本质,就不会再被它迷惑,再对它执着。

知幻即离,离幻即觉,更无别觉。

5、

心有疑虑时,可请教老师解除疑虑。

也可放下疑虑专心修行,修到一定程度后疑虑即可自解。

还可在疑虑生起的当下反观自心:

疑从何起?复从何灭?

除了这无常生灭的疑惑之念,还有何物?

这疑惑的念头能一直保持不动吗?

仔细观察之后就会发现,这疑惑也是留不住的。

一切只是自己的念头在生灭造作,何有其他。

6、

一切念头、情绪、情感、思想、感受....皆如浪花,随生随灭....

保持静静地观照,直到所有的浪花自然地恢复平静.....

如果心中记忆显现,那么就观照这记忆。

不管是曾经真实经历的一切,还是曾经梦中经历的一切,在此时时刻的心中,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留在心中的`,最多仅仅都是一些记忆而已,而记忆,不过就是一些残留的虚幻的影像而已,难道不是这样吗?

过去的一切如此,现在的一切同样如此,未来的一切亦同样如此.....

就算有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本领,所有的一切经历,仍然都会变成记忆,消失得无影无踪.....

即使是佛陀的一生,也同样如此.....

而只有那颗清明地观照着一切发生却不再执着的心,才是佛陀说法49年要传达的真意

这颗心,就在你当下的生命里

只需要你看见它,体验它,安住它,直到它成为你生命的主宰,你就是它,它就是你.....

其他的一切念头,皆是妄想

7、

思即念头,维即牢笼,意即妄念,识即分别,皆是镜上之尘......

梦中一切似真,梦醒一切皆幻

先训练自己的宁静力和观照力,其它的,一切放下........

8、

寂灭,妄念息灭,即是寂灭;

如来,即如其本来,本来无生,本来无灭,空寂灵明,本来如是。

对于修行人来说,息灭妄念的深度和层次皆有不同,圆满者方称大觉如来。

感恩佛法僧三宝

感恩所有的一切

篇2:空海浪花杂文随笔

去年上半年,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你来说,接触的人和事物都是新的。作为新人,你主动了解、适应环境,在充分信任和合作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不断补充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工作效率。工作总会有迷茫、压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你相信只要端正态度,有足够的信心勇敢走下去,就会成功!

办公室的工作,业务科室的工作,常常使你加班、值班、熬夜。那段时间你心情焦虑、情绪低落,徘徊在十字路口。妈妈担心你单薄的身躯被压垮,多次强烈要求去看望你,你的一番话,妈妈只有放弃再放弃。

“妈妈,我好久没有见你们了,很想你们,多么渴望回家休息几日,美美睡个懒觉,和你们聊聊,调节近段时间不稳定的情绪,但是我真的没有时间。你来看我,我该多高兴呀!可是妈妈你想过吗?你的到来因忙碌的工作,我没有过多时间陪你,只能匆匆见一面或吃顿饭再别离,你走后我更难过……”听了你的话,妈妈设身处地想想,打消了看望你的念头,不想为此事,扰乱你的工作、心境。妈妈知道你打小就是重感情的孩子。

人的一生就像城市中的公交站,有许许多多的驿站,每到一个驿站意味着一个新征程。

去年下半年,驻村干部一人生病,需一人替换工作,你申请下基层驻村。

乡村是很偏僻的村落,辗转坐车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条件极为艰苦,自来水、网络信息、居住环境需要工作队人员改善和解决。

妈妈担心:一个阳光、爱干净、爱臭美的小伙能适应那里的环境吗?有些吃不消吧!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让妈妈没想到的是:条件的艰苦,工作的苦累把你变得越来越坚韧不拔。

冬天你学会了烧锅炉,为保证宿舍夜间温度,半夜起床添加煤炭;自来水管被冻,冰天雪地烧烤水管,与同事拉水解决用水问题;入户了解农民生活、经济来源情况等各项工作,你做的游刃有余。

不知你是否记得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学时妈妈送你的那段话:“纵有千万不舍,也挡不住孩子求学之路。孩子,这是你大学的最后一学期了,愿你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如你所愿一切顺利、美好!近七年的求学生涯里你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让家人成了不习惯的习惯。漫长的求学之路中你经历了太多,挫折、苦恼、拼搏、进取……然而这些正是人生必经之路。从幼小”嫩苗“经自己努力,老师的教育指引,家人的关爱呵护,逐渐茁壮成长,节节拔高!时间飞逝,当忽然发现你也是林中的一棵小树,绿意盎然,给家人带来绿荫、快乐我们是莫大的欣慰!孩子,最后家人希望你将成为一颗傲雪青松,挺拔向上,抵御风寒!且要永远记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新的工作环境,你加强与同事交流沟通,互相学习,积极配合,很快顺利投入工作中。工作取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五月五日至五月十五日,是你今年的第一次休假。真是无巧不成书,惊喜地发现,养了多年的球兰终于开花了,花儿零星地挂在碧绿的茎叶下,一朵一朵张开淡粉色的笑脸,仿佛欢迎你回家!满屋的清香更是在你相伴时间里增添了温馨。

每天晨练回来,妈妈悄悄推开你的门,看见你甜美酣睡的样子,幸福感油然而生。此时有点儿私心,当时专业栏填写本地,孩子就不会吃那么多苦头了吗?不对,孩子成长路上经历曲折、挫败是生活、社会经验的积累,是一种福份吧!不是常说:“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嘛!”

你爸爸出差回来,看到你买的医药箱,说是爱心箱,我也会心地笑了。可不是吗?那天收拾房间,整理行李箱时,妈妈不小心把左脚拇指碰出血了。正在吃饭的你慌了,赶紧去拿创口贴,发现创口贴用完,迅速下楼去买,妈妈制止你的话根本没有听见。回来时拎着一个医药箱,望着妈妈吃惊的表情,你打开药箱。天哪,创口贴、感冒药、消炎药、止咳糖浆、纱布……应有尽有。听着你的交代,看着你把创口贴缠在伤口处,怎么猛然感觉妈妈老了,这可不是妈妈想要的。这让妈妈想起小时候照顾你的情景,而今你已是一个撑起一片天空的男子汉!不由得感叹,孩子长大成人了!

前两天妈妈发的照片,就是你给妈妈买的军绿夹克衫上衣,穿上后大家都说好看,你说妈妈越发年轻有朝气了。爸爸开玩笑地说:“儿子又给你买衣服了,我的呢?”我对他说了你这次买衣服的缘由。

那天,咱们从你姥姥家回来的路上,天气冷又刮起了风,你看妈妈穿的衣服薄,把你的外套脱下硬要妈妈穿上。衣服是加棉军绿色夹克衫,穿上后很暖和,也很精神,感觉挺美,你当时就说给我买件。妈妈没有同意,觉得不适合妈妈的年龄,看你默不作声,认为你应许了。谁知回单位的几天后,我就收到短信快递到了,赶紧打电话询问,才知你最终还是给妈妈买了,同你那件大致相同的衣服。所以妈妈发表感言:我家“小皮袄”也很暖心哟!"下一次休假怎么也得来几张,军绿母子照。留下感动的瞬间!

孩子,妈妈知道无论是社交活动,还是生活工作中都以善良、热情、助人待人,可是要分辨清楚,善良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要对谁都特别好,谁喊帮忙都随叫随到,一次是仗义,多了就变成理所当然,忍让一次是气度,多了就变成软弱,千万别让你的好心成了为人处事的缺陷。计较对自己重要的事,计较所谓原则问题,不要为了成全他人,妥协到伤害自己。真正聪明的人,有所为,也有所不为,你要记得,好好生活的前提是,别委屈了自己。妈妈希望借用这段话来鞭策你自己。

有言: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是磨炼心性,能静下心来,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取得不凡的成就。

篇3:《夏衍杂文随笔集》后记

一九二○年到日本,先是为了考官费,后来是功课忙,有一段时间没有动笔,后来读了郁达夫、陶晶孙的短篇,忽动写小说之念,一口气写了五篇,陆续寄给上海创造社办的刊物,结果是有的批上“不用”两个字,有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一篇篇地全退回来了。这件事打消了我写小说的念头。此后十二、三年中一直从事翻译,一以练笔,二以糊口。一九三○年加入了“左联”,“左联”机关刊物要我写文章,也只写了一些《欧洲文艺动态》、《高尔基新作简介》之类的东西,在“一二·八”抗战时期写过一、两篇类似报告文学的速写。一九三二年到明星影片公司,五十年代出的《中国电影发展史》里说我写过几个电影剧本。其实,这些所谓“剧本”,都是电影公司老板和导演提出一个故事,在编辑会议上讨论,然后写成梗概,再由这部影片的导演和我商量,替他出点点子,增改一些情节,然后由我给他们写出一个类似电影文学剧本的草稿。因此,那些影片里面虽然有我的想法、设计,乃至台词等等在内,但实质上说,这些都不能算是我的“创作”。我专心地写杂文、随笔,是在一九三三年,搞影评运动的时候开始的,但写的数量也不多。

一九三五年,一连串的党组织遭到破坏的事件,迫使我在一家小公寓里隐蔽了半年多。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是名符其实地足,不出户,也不能和外面通消息,于是,只能看些旧书、笔记……作为消遣。日子久了,忽然又发生了利用这个机会写点东西的念头。我在这个时期内写了两个多幕剧和初步整理了《包身工》的材料。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六年,是一个时局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当我重新和文艺界接触的时候,主要的工作已经不是文艺运动,而是救亡运动了。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就用各种化名在许多报刊上写鼓吹团结抗战的文章。这些都只能说是政论,或者时评,数目虽然相当多,但没有一篇是自己觉得满意的。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了,我奉命办《救亡日报》,从此当了十二年的新闻记者。这段时期也写过几个剧本,但多半是在办报和统战工作的业余时间搞的“自留地”。在这十二年内,按写的东西的种类来排,最多的是社论、每周时事述评,这一类文章占了我毕生写作的最大部分;其次是偶有所感而写的杂文、散文、随笔;再其次才是话剧(这一段时间没有写过电影剧本)。在桂林办《救亡日报》时期,我每天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社论(除因病有几次由廖沫沙同志代笔外),有时还得写一些新闻报道和补白。最近粗粗估计了一下,在这十二年中,我大概写过四、五百万字。就形式说,除诗之外,什么东西都写,但说实话,什么也没有写好。文章写多了,常常自己也觉得腻,但回头看一看,自己觉得可安慰的一是在吃大锅饭和不拿稿费的情况下,一直没有偷懒;二是写下来的东西里也有一些在当时或事后还可以使敌人受到一点伤害。我平生最怕被人叫作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写这些文字根本就没有保留的意思,印在报上或杂志上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很快地忘掉了。在抗日战争中和抗战胜利后,几位好心的朋友曾给我编印了五本杂文、随笔集子,这就是:《此时此地集》、《长途》、《边鼓集》、《劫余随笔》、《蜗楼随笔》。解放以后,我担任了行政工作,写作的时间就少了。但每天写一点东西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之后,要戒掉也是很困难的。因此,《新民晚报》在上海复刊的时候,我还应赵超构同志之约,化名给他每天写几百字的短文,大约持续了半年以上。此后,就是写应景文章和在文艺界集会上讲话的文稿。尽管这样,我在这一时期写的杂文也引起过两次不小的波澜。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写的《废名论存疑》,另一次是一九六二年写的《从点戏谈起》,这些事现在想来都很滑稽,但是,就拿《从点戏谈起》这篇不满一千字的文章来说吧,当时就有人说,这是讽刺某某人,批评某某人,或者是某某人授意写的。从这件事看,我以为某些神经衰弱的人拿起镜子来照一照自己,可能都会有一点阿Q的影子吧。

这次应三联书店之约,重新编印了一部我的杂文随笔选。这本书是我所写的杂文随笔之类的文章的选集,包括前面说过的五本小册子和解放后出版的《杂文与政论》的大部分作品。从时间上说,这里收集的是抗战前后直到现在的文章。时过境迁,有些文章已经失去了它的作用,还有不少是过年过节应报刊编者要求而写的应景文章,这些东西都删去了。大凡我自己还有一点印象的文章,都收进去了。这样编集,内容必然很杂,除了战争时期的随笔、杂感之外,数量较多的是我自己写的剧本的序文、后记和有关戏剧运动的文章。由于整个集子大体上是按照几本小册子的出版顺序和文章发表的年代编排的,所以体例上显得不很统一,特别显眼的是《长途》、《走险记》、《广州在轰炸中》这些介于新闻报道和速写之间的文章,很难排在适当的地位。其中也有一些“遵命文学”,《论<十五贯>的改编》就是周恩来同志看了《十五贯》之后指定要我在两天之内赶写出来供座谈会讨论的。在这种情况下写的文章,当然在行家看来是浅陋的。

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文章,除明显的误植和为了欺蒙审查官而有意用的曲笔之外,我都没有改动。时间差不多过了半个世纪,世界起了很大的变化,自己在颠沛中也获得了一些长进,但墨写的字是刀也砍不掉的。我以为还是一仍其旧为好。这样做也另有一层意思,就是留下这些记录,让现在的读者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这些人在蒋管区的遭遇。

从抗战开始,我一天不写东西的日子几乎是没有的,但这里有个很大的例外,那就是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八年五月之间的十五年,我完全搁了笔,理由就不必在这里细说了。

由于我年来视力衰退,此书的收集、编排、校勘等工作,得到了范用、魏绍昌、常君实、黄会林等同志的帮助,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老战友廖沫沙同志,带病给我写了那篇认真的但也使我感到惭愧的序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空海浪花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空海一体战05-09

浪花教案05-09

作文 校园“浪花”05-15

描写浪花的段落05-03

看浪花教案设计05-04

《看浪花》教案西师版05-06

你浪花的一滴水07-31

生活的浪花400字作文04-19

浪花一朵朵优秀作文04-26

浪花里的一滴水范文06-13

上一篇:老妪梁晓声阅读答案 范文下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