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2024-04-10

[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精选18篇)

篇1:[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http://tj.zgjsks.com/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班音乐活动《风爷爷》教案

范文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风爷爷 活动目的:

1、通过看、找、说让幼儿体验感受风的存在,体验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能根据歌曲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风来了的事物的变化。

3、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被风刮起的景物),及录音《风的声音》 实物:纱巾

幼儿已有风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听声音导入

教师播放风的录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来了? 你喜欢风爷爷吗?喜欢大风还是喜欢小风?为什么? 基本部分:

一、辨别风爷爷

1、欣赏歌曲:

教师:风爷爷的脾气可真不好,生气的时候是什么声音?高兴的时候呢?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静静地和风爷爷来个亲密接触吧,让风爷爷来给我们吹吹,感觉一下风爷爷今天心情是怎样的?(我们闭上眼睛)

2、幼儿用语言描述感觉。

教师:刚才风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一段音乐,那么你听出来它是风爷爷心情如何呀?为什么?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

二、唱风爷爷

http://tj.zgjsks.com/

1、教师:今天来做客的一定是个小风爷爷,那么大风爷爷的音乐应该感觉是怎样的呢?你们怕不怕? 春天,我们北方的城市风沙特别大,你们怕不怕?我也不怕!现在我要用好听的歌声勇敢地告诉风爷爷“我很勇敢!”

2、教师:你们听到我是怎样跟风爷爷说得?(幼儿识记歌词)

3、还有哪些孩子也想用歌声告诉风爷爷:“我很勇敢!”,就请你勇敢的站出来,跟我一起唱吧!幼儿集体演唱2次。

三、感受风爷爷

1、请幼儿观看演示课件,找风爷爷。

教师:风爷爷会捉迷藏,就是不出来,到底去哪里呢?它走过许多地方,你看„(教师演示PPT)请幼儿用语言讲述并分别用肢体表现风爷爷到过的景物变化。

2、幼儿用肢体动作分别表演看到的“迎风吹”的变化。

教师:快来跳跳风爷爷来了以后发生的事情吧!用舞姿告诉大家在这些地方能找到风爷爷。(幼儿在音乐与多媒体画面的伴随下,大胆地用动作表现风爷爷到来时的变化:落叶在风中打转;丝巾在风中轻轻移动;树上的叶子在风中哗哗作响;晾晒的衣服在风中翩翩起舞;路上的行人的头发在风中轻扬飞舞;操场上的红旗在风中神气的抖动等情景,重点让幼儿合作表现)结束部分:

幼儿一起呼唤风爷爷,与风爷爷一起做游戏

1、交待游戏规则:

教师:我们听音乐一边唱歌曲一边用动作告诉大家,风爷爷在哪里? 唱到最后一个字“吧”赶快保持最后一动作静止不动。风爷爷吹到你身上任何一个部位都不动,谁动了就算是被风刮走了,或者害怕风爷爷,回到座位停止游戏。

2、幼儿游戏若干次。

3、结束部分:

到室外找找风爷爷,与风爷爷一起做游戏。

篇2:[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掌握四三拍的节奏。

2、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能用同样的情感表达对父母的爱。活动准备: 材料:《小树叶》音乐磁带;操作卡第15、第16页;秋天落叶场景。

经验:收集树木秋天落叶、春天会长出新叶的相关知识;了解连贯、缓慢、断顿、跳跃的含义。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受,想像小树叶飘落的状态与离开、回到妈妈怀抱的心情。

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树叶被风吹动飘落的姿态,倾听树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与幼儿共同讨论小树叶离开妈妈以及回到妈妈怀抱的不同心情,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声音、表情表现不同情绪。

1、观察并模仿小树叶飘落时连贯、缓慢、柔软的状态。

2、联想并表现小树叶离开、回到妈妈怀抱的心情状态。

二、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景,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词所表达的小树叶的不同心情,进行拟人的联想,引导幼儿的心情与树叶产生共鸣,步用连贯飘落与拍手发声的对比动作表达不同的心情状态。

1、完整播放音乐,进行拟人,情景的联想,了解歌词内容。

2、完整播放音乐,用连贯飘落与拍手发声的对比动作表达不同的心情状态。

三、分段欣赏歌曲。幼儿看操作卡第15页,分段感受歌曲演唱者在两段歌词上的不同吐字方法: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

1、听歌曲第一段,启发性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秋风起来了,小树叶怎么了?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伤心、害怕的心情的?可以怎样唱让别人听起来感觉到伤心害怕?

教师提示:用连贯、缓慢、低沉的声音,轻轻地表达害怕、难过的情绪。

2、歌曲第二段,启发性提问:第二段和第一段唱得是一样的吗?哪点不一样?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快乐、勇敢的心情的?怎样唱沙沙声表现快乐勇敢的心情?

3、教师小结:用断顿、清脆的声音,跳跃地表达勇敢快乐的情绪。(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

四、学唱歌曲。

采用多种练唱活动,以集体、小组形式,熟悉歌词内容,表达不同的情绪,用有变化的情绪,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1、集体完整跟唱,熟悉歌词与旋律。

2、集体分段练习,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

3、集体分段演唱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4、小组扮演角色演唱,练习不同的吐字方法和表情。

篇3:[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一、阐述活动设计意图

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常规内容之一, 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增强节奏感, 而且能提高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

在大班音乐活动《神奇音乐谷》中, 我选取了奥尔夫音乐《小松鼠进行曲》和《碰钟小小》为本次活动的主体音乐 , 这两首音乐曲式轻快活泼, 曲调朗朗上口, 节奏容易掌握, 适合大班幼儿在认识相关乐器的同时, 学习打击和演奏。

本次活动 , 我预设了 “巩固”—“认识 ”—“提升”三个 阶段。首先, 我借助洪恩奥尔夫音乐的现成课件《马戏团》, 调动幼儿已有的关于乐器的知识经验;其次, 孩子们通过玩实物鼓和ipad上的虚拟鼓 , 多元化感 知了解鼓 的外形 , 知道鼓能发 出不同的 声音 ;再次 , 巧妙运用 游戏课件 “打地鼠”, 既帮助孩子们巩固打鼓的演奏方 式, 又巧妙地引导幼儿进行有节奏地演奏;最后 , 我运用多 个ipad, 让幼儿以 小组形式 , 播放和练习 洪恩奥尔 夫音乐课 件《碰钟小 小》, 便于小组 个性化学习。

在整个活动中, 信息化技术有效服务于幼儿的探究和学习, 改变了传统音乐活动的“教与学”的方式。信息化技术的巧妙运用将抽象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形象化, 将复杂的乐理经验生动化, 将平淡的教与学的过程立体化, 融视听、探究、练习于一体, 拓宽幼儿学习音乐的路径, 有效提升幼儿学习音乐和乐器的兴趣。同时, 增强幼儿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和公平性, 促进师幼之间、幼儿与学具之间的高效互动。

二、制定教学活动目标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骨架, 是引领幼儿了解音乐、听懂音乐的基本要素, 是幼儿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因此, 节奏乐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乐器演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节奏感, 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敏感性等。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我制定了三个目标。

1.玩 一玩 ipad里的鼓和实物的鼓 , 了解鼓的外形与声音 , 初步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2.利 用 ipad里 的课件 “ 碰钟小小 ”, 自主探索演奏方案 , 懂得协商、合作的重要性。

3.借助 “ 打地鼠 ” 与 “ 趣味合奏 ” 游戏课件 , 进一步感受演奏与合奏的乐趣。

三、分析教学活动过程

我将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模拟开火车情境, 产生学习兴趣。

活动分析: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小熊泰迪与幼儿的对话;小火车的前进画面使得情境更加生动逼真, 幼儿身临其境地模拟情境, 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部分:观察马戏团乐器, 分享已有经验。

活动分析:这部分运用了洪恩奥尔夫现成音乐课件《马戏团》, 课件将幼儿已经熟悉的乐器有机汇聚在一起, 减少教师课前准备“多种实物”乐器的工作量, 轻轻点击ipad, 就能听到自己认识的乐器的声音, 这种新鲜有趣的演奏方式会再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三部分:开展互动性游戏, 认识体验乐器。

这是整个活动的重点部分, 共分两个环节开展。

环节一:和“鼓”玩一玩

活动分析:

(1) 借助实物鼓和课件 , 观察交流鼓的外形。因为材质 、大小的不同, 鼓的声音也不同, 搜集各种鼓让孩子实际感受鼓声, 不易操作, ipad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难题, 幼儿点击同在一个页面上的四个鼓, 很容易就发现它们的声音不同。为了帮助幼儿了解鼓的结构, 特地在多媒体课件中制作了鼓的分解图, 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鼓的组成, 清楚地看到小鼓空空的“肚子”,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 解决了我们在课堂中遇到的很多棘手的难题, 拓宽了音乐教学空间。

(2) 结合多媒体游戏 , 集体进行鼓的演奏。几乎每位孩子都玩过“打地鼠”的游戏, 结合幼儿的经验, 我设计了音乐节奏游戏“打地鼠”, 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活动中, 直接感知音乐节奏,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复杂的乐理生动化, 开阔了幼儿的音乐思路。

环节二:和“碰铃”玩一玩

活动分析: 传统音乐教学活动由于受到乐器和设备的限制, 一般以集体学习为主。本次活动中, 我尝试让ipad走进课堂, 走近幼儿, 为音乐教学活动注入新技术、新活力。探索活动中,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ipad中现有课件《碰钟小小》进行个性化学习, 增强幼儿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实物乐器的积极互动, 提升主体地位。

第四部分:进行趣味性合奏, 感受演奏乐趣。

活动分析: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方式, 游戏情境下的教育活动能使游戏水平和学习效果向更高层次发展, 更能增强教与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我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 由老师或幼儿担任指挥进行演奏的模式, 而是让孩子置身在多媒体游戏情境之中, 在演奏与合奏中, 愉悦心情、体味快乐。同时, 达到解放老师, 让老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孩子学习情况, 并给予及时引领和指导, 有效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

篇4: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参考文献:

吴巧云.激发幼儿音乐活动兴趣点滴谈[J].考试周刊,2016(73):187.

篇5: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对幼儿园生活的依恋及争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2、唱出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唱准附点音符。

二、教学准备:

1、有回忆、讨论并学习毕业献词的基础。

2、配套磁带或CD。

三、教学过程:

1、引发孩子学歌的愿望。

师:小朋友要从幼儿园毕业了,我们可以朗诵诗歌、表演节目,也可以唱一首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2、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

(1)老师有感情地弹奏歌曲曲调1x2遍,让幼儿感受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并鼓励幼儿用拍手表现歌曲节奏。

(2)老师范唱,幼儿理解并朗诵歌词。

师:歌里唱了些什么呢?

(3)学唱歌曲2x3遍。

3、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随着歌曲旋律歌唱,注意唱出歌曲的节拍重音。

(2)启发幼儿有感情的演唱。

篇6: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1、欣赏并感受歌曲《鱼儿的梦》优美的旋律和意境,初步学唱歌曲。

2、能大胆地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对歌曲的理解。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乐意参加音乐教学,体验音乐教学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意境,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自由创编动作,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自由创编动作,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钢琴伴奏

3、头饰

教学过程

一、开始环节:音乐游戏:引起兴趣,教师弹奏歌曲,幼儿欣赏小鱼游。听了这段音乐,猜一猜小鱼在干什么?

二、基本环节:欣赏并理解歌曲

1、理解:鱼儿玩了,玩了一天水,池塘妈妈怀里睡。

2、理解:天上星星,星星落下来,给它盖上珍珠被。天上的星星掉下来为鱼儿盖了一条怎样的被子呢?你们小时候妈妈是怎样为你们盖被子的?

3、理解:xxxx风儿唱着摇篮曲,轻轻吹呀慢慢吹。

风儿唱了一首什么歌?教师哼唱,引导幼儿一同哼唱。

为什么风儿要轻轻吹、慢慢吹?请你来学着风儿轻轻吹、慢慢吹,哄小鱼入睡。

4、理解:鱼儿梦中,梦中看见了,妈妈在亲它的嘴。在梦里,小鱼好像梦见鱼妈妈回来了,它在干什么呢?我是鱼妈妈,你们都来做做鱼宝宝。(背景音乐,教师与幼儿互动)

5、你们觉得鱼儿的梦美不美?哪里最美?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鱼儿的梦》。

三、结束环节: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优美的歌曲吧,再次欣赏钢琴伴奏,哼唱时要轻轻的、柔柔的。

四、延伸环节:我们变成一条条小鱼,听着优美的音乐,做做鱼儿的梦吧。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讲述的是:在一个美丽的池塘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鱼。到了晚上小鱼玩累了,就在池塘妈妈的怀抱里睡觉,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看着他们,星星的影子映照在水面,好像给小鱼盖上了一床珍珠被。风儿轻轻地吹,就好像在为小鱼唱摇篮曲。小鱼甜甜的睡着了,梦中看见了妈妈在亲吻他。

本节课的重点是:欣赏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意境,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自由创编动作,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我通过讲述故事――提问理解――学唱歌曲――自由创编,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最后创编环节,幼儿都很能干,分别创编了:小鱼游泳、小鱼睡觉、星星眨眼睛、小鱼盖被、风儿唱歌、小鱼做梦等。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幼儿对于这种很优美的歌曲,唱的时候不是把握的很好,他们往往不是唱得太大声,就是唱得太小声,找不到一个平衡的点。

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课程中,我要多让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歌曲的意境,让他们能不知不觉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唱出来。而且要让他们感受不同曲风的歌曲。

篇7: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1.结合季节教育,围绕“雪”的主题展开音乐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幼儿从中认识雪的特性,并尝试以“雪”为主题的词,曲,歌舞及打击乐等形式的音乐创编教学。

2.引导幼儿体会如何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现“雪”的形象与内容.并感受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节拍特点极其在音乐表现与情感表达的不同.(重点体会三拍子音乐的特点及强弱规律)

3.培养幼儿多方面的音乐技能和即兴创编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锻炼幼儿的合作和勇敢精神以及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1.环境材料:教学场地的布置(冬天的雪景绘画,装饰为背景)地毯,小椅子(每把椅子背后挂有一只布袋,内有打击乐器一件)头饰,纱巾若干.

2.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一套(磁盘)电脑,投影仪,大屏幕,话筒.其中软件的内容主要包括:<<雪孩子>>的VCD一张,“智慧老人”的录音一段,编配的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乐曲共三段;“雪花”的动画设计一段,节奏型设计,打击乐的节奏谱设计等.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带领幼儿到户外看雪,观察雪的颜色,形状,感知雪的特性,并启发幼儿发现和表达雪的特性(如:雪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形状有粒状的,片状的,六角形的等等,落到地上,房子上,树上是一层层的,落到脸上冰冰的,凉凉的,放在手里很快会融化.踩到厚厚的雪上有时会发出咯吱的声响,雪还可以团成球状,小雪球放到雪地上能越滚越大…..)

基本部分:

1.带幼儿进入教学区,请幼

儿观看动画片<<雪孩子>>(利用电脑,投影仪,大屏幕播放VCD)并提问:

①雪孩子是什么做成的?

②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③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引申:“你们想不想知道雪孩子去哪里了”?请智慧老人告诉大家(利用电脑设计的程序,放“智慧老人”的录音)。

2.引导幼儿创编<<雪孩子>>的歌词,并帮助幼儿将创编的内容修改,整理成四句歌词.(利用电脑将幼儿创编的歌词打在大屏幕上,有不认识的字,可教幼儿重点认读)

3.,引导幼儿为歌词选择合适的曲调,并填词演唱

①播放三段节拍,速度,风格不同的曲调,请幼儿欣赏并让幼儿谈谈对各段音乐的感受.(如:欢快的,忧伤的,雄壮的,抒情的……….)

②启发幼儿讨论:给<<雪孩子>>的歌词配曲,哪一段最合适?(幼儿可以分别尝试将歌词填入三段乐曲中并比较)

③结合歌词与音乐形象的特点,重点向幼儿介绍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和强弱规律.(可让幼儿试着用自己的身体来打三拍子,如:跺脚捻指拍手拍腿拍脸拍肩及用嘴巴发出各种声音,提示幼儿在打拍子时应将第一拍重击,并与其他两拍区分开)

④幼儿看节奏谱打各种三拍子的节奏型.(利用电脑将节奏型依次,分别打在屏幕上)播放三拍子的曲调,引导幼儿试着填词演唱.(可请幼儿单独演唱,并用话筒录音之后,放给大家听,鼓励幼儿大胆演唱,并对有进步的幼儿进行奖励)

4.欣赏乐曲<<小雪花>>,启发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舞蹈.(;利用电脑播放<<小雪花>>的音乐,同时在大屏幕上打出设计的“小雪花”的动画背景,启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和兴趣.

①启发幼儿设计不同的动作去表现雪花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自由自在的姿态(鼓励大胆,新颖的创意和表演)

②帮助幼儿分析音乐.(重点提示幼儿在音乐的休止部分可作静止的动作或造型;三拍子的音乐特点:抒情,动作应轻柔……..)

③播放音乐及动画背景,并提供一些舞蹈的道具,如:头饰,纱巾等,幼儿自由即兴创编表演。

5.指导幼儿为舞曲<<小雪花>>编配打击乐并表演。

①幼儿拿出自己的小口袋中的乐器自由结组.(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调整)分组讨论设计的方案。

②请各组幼儿分别表演,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③组织幼儿评议,并选出最佳方案.(用电脑打在大屏幕上)

④幼儿按乐器分组,看节奏谱为<<小雪花>>的音乐配打击乐并表演.(用录音机录下来,播放给幼儿听,鼓励幼儿表演,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同时结合其中的不足提出改正建议)

结束部分:

1小结: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引出:

①大自然中的四季都是十分美好的,冬天虽然寒冷,但却能锻炼我们不怕严寒的精神,雪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保护庄稼,杀死病菌,滑雪,堆雪人,打雪仗…….从而教育幼儿应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②从<<雪孩子>>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团结友爱,智慧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③教学的延伸,教师提议:我们重新做个“雪孩子”吧!(放<<堆雪人>>的音乐三拍子)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堆雪人,(若条件允许可在幼儿堆雪人游戏时,连续播放<<堆雪人>>的歌曲,使幼儿在一种欢快的音乐声中游戏,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这首歌)

设计说明:

篇8:大班音乐活动:仿唱《小货郎》

1.感受东北民歌热情、豪放的风格, 体验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及卷舌音的特点。

2.在了解货郎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吆喝含义的基础上, 能模仿生活中吆喝叫卖的声音, 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3.尝试结合生活经验仿编念白歌词, 并能完整仿唱歌曲。

活动准备

磁性黑板, 曲中人物, 货物大图、游戏用生活用品小图及实物商品若干, 小推车三辆, 幼儿画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情景表演导入, 帮助幼儿感受、体验货郎的角色特点

1. 教师推出装有生活用品的小推车, 表演拖着长腔、大声吆喝叫卖的情景。

(1) 提问:刚才老师在干什么呢?与平时商场、超市里售货员卖货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像老师这样拖着长腔大声喊着叫卖的声音叫“吆喝”。

(2)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模仿吆喝叫卖的各种声音, 体验模仿的快乐。

2. 教师再次表演唱着叫卖的情景, 引出小货郎的角色。

(1) 提问:刚才老师又是怎么吆喝的? (注意强调:唱着叫卖)

(2) 帮助幼儿理解小货郎的角色含义和产生的社会背景。

角色含义:推着小车或者挑着担子、摇着小鼓、拖着长腔、走街串巷、大声唱着叫卖的小商人叫小货郎。

社会背景:在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生活的那个年代, 不像现在这样, 到处是超市、商场, 那时想买什么吃的、用的等生活用品都得等到小货郎来时才能买到。

二、欣赏教师改编演唱的东北民歌《小货郎》

1. 幼儿完整倾听, 感受歌曲的风格与情绪。

提问:听了歌曲有什么感觉?想干什么?

2. 仔细倾听第一段, 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

(1) 提问:在歌中, 你听到小货郎是怎么叫卖的?

(2) 让幼儿随音乐表演第一段。

3. 欣赏歌曲第二段, 说说小货郎都送来了什么货物。

提问:小货郎送了什么货?都是谁喜欢的?

4. 再听音乐第二段, 教师出示货物及对应人物图片验证幼儿说法是否正确, 进一步巩固对歌词的记忆。 (此处请幼儿跟随音乐和教师手势指挥一起念白)

5. 学习歌中节奏念白部分, 领幼儿一起练习。 (琴声伴奏)

6. 引导幼儿了解卷舌音的特点并一起趣味模仿。

7. 师生共同随唱歌曲一遍。

8. 跟随琴声伴奏演唱歌曲一遍。

9. 一起完整表演歌曲一遍。

三、引导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共同仿编歌词

1. 提问:假如你是小货郎, 你准备为哪些人准备货物呢?

2. 引导幼儿知道, 要想让货物卖得快就要选择别人喜欢的物品。

3. 请幼儿从椅子背袋中拿出贴有各种人物照片的画板, 按教师要求到自选超市选购商品图贴到相应的照片下。 (此时反复播放背景音乐让孩子熟悉歌曲旋律, 教师强调操作要求:每张照片下只能选贴一种商品图。)

4. 请幼儿结伴说说所选商品, 模仿练习歌曲中念白歌词。

5. 请个别幼儿上台随琴声伴奏说节奏念白。

6. 引导幼儿拿画板集体念白。

7. 教师示范把个别幼儿的编词完整编到歌曲里。

8. 请个别幼儿挑战老师, 完整创编演唱。

9. 一起拿画板集体演唱仿编歌曲。

四、体验游戏———小货郎

教师、幼儿共同推着装有各种货物的小车到听课教师面前叫卖货物, 充分体验叫卖的快乐。 (此处可让幼儿先分组讨论任务和分工:摇鼓的、叫卖的、推小车的、收钱的、供货的。)

附改编歌曲

篇9:[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关键词:大班幼儿;合作行为;歌唱活动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乐园,也是一门合作的艺术。乐团演奏乐曲时,多种乐器配合默契才能奏出心旷神怡的音乐;合唱中歌唱者声音强与弱、高和低以及与乐器、伴奏之间的和谐统一才能使歌声悦耳动听;舞蹈中除了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密切联系外,舞蹈者之间的肢体语言、眼神、队形等都离不开合作。而在音乐背景下的学习一方面更易于幼儿开展合作,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个性内向的幼儿在借助乐器、小道具等情景下大胆地与伙伴交流。从国内外关于幼儿合作行为和音乐活动的研究来看,大部分是局限于探索幼儿合作行为特点和局限音乐活动的教育研究,对音乐活动中的幼儿合作行为研究比较缺乏。

一、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现状

1.主体互动是幼儿合作的主要方式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倾向,多采用协商的策略。大班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出现比较多的是语言协商和分工合作行为。

2.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缺乏

3.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能力具有差异性

(1)幼儿合作能力存在性别差异。

通过观察音乐合作行为发现女幼儿的合作能力略高于男幼儿,他们之间合作能力存在差异性。

(2)合作小组人数对合作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4.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方法的缺失

(1)幼儿的合作方法单一。

(2)幼儿无法运用有效的合作方法。

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更不能根据情境需要运用有效的合作方法。

二、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问题形成的原因

1.内在的因素

(1)自我中心

现在的幼儿中独生子女较多,许多家长对他们一味迁就、百依百顺,幼儿只想到自己,很少想到别人,以自我为主。

(2)性别

许多研究者发现,女幼儿更看重合作,男幼儿更看重竞争;女幼儿比男幼儿更善于分享,更注重分享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同伴的评价,更倾向于对同伴进行安慰。

2.外在的因素

(1)合作要求形式化

合作行为是一种很好的认知方式,但是如果只注重形式,合作将成为一个“摆设”。

(2)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将幼儿之间的差异控制在最小,培植、利用幼兒的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3)教师自身音乐素质欠缺

教师在听、唱、演奏等必要的音乐技能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的差距,幼师教师运用自身的技能去感染和带动幼儿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不够,直接影响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合作行为的策略

1.树立新观念,强化合作意识

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自信,学会与他人公平竞争等。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2.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1)分工

分工使合作的任务具体化,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和责任心,促进共享等有效行为的发生。

(2)倾听

合作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是互动,它需要表达者,更需要倾听者。因此,告诉幼儿同伴发言时,要对同伴有礼貌,眼睛尽量看向对方,听清发言的内容,不随便打断和插话是非常必要的。

(3)讨论

鼓励幼儿积极地参加讨论,甚至争辩非常重要。幼儿的不同观点,就是最好的学习资源。

3.音乐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

(1)歌唱活动

进行合唱活动时,应兼顾个体性和集体性的特征,把个别化学习与人际互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每个幼儿在反复的演唱体验中学会如何与他人、与集体融合,包括声音的融合、速度的融合、情感的融合,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2)打击乐活动

不仅能让孩子通过身体动作来识谱,还能使他们很快掌握节奏型及演奏方法。

(3)韵律活动

从两三个人合作发展到十几个幼儿的大组合作、创作表演。而交流则更多以舞蹈语汇、情感为主要内容。通过交流告诉大家舞蹈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美的意境,传递一种美的信息。

(4)适时鼓励和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跷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

总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虽然相对地分出了五大领域,但也同时要求各领域要相互渗透、有机联系,音乐活动中的合作渗透了社会性教育的内容,在日常的学习中就应强化幼儿的社会性学习,那么在需要合作时幼儿则会自然的反应,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分歧意见时也会比较的得当,音乐教育的乐趣幼儿也容易体验到。

参考文献:

[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01.

[2]李幼穗.儿童发展心理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8:219-243.

[3]屠美如,楼必生.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8.

篇10: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开心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回忆过去的开心时光,体验与朋友共同生活的快乐。

2.看图谱理解歌词学唱歌曲,并尝试与同伴合作创编说唱部分。

3.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熟悉歌曲旋律;

2.歌曲图谱和音乐;

3.任务卡(幼儿与同伴共度的美好时刻照片)三张(每张安排两幅照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开心的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就要毕业,将要和好朋友们分开,我们在一起生活快三年了,在过去的时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开心、快乐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开心的事。

幼儿回忆并讲述。

二、学唱开心的歌

1.第一次欣赏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让我也来说说吧。请你们听仔细,我说了哪些开心的事。

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用动作表现歌词内容,幼儿欣赏第一遍。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讲述)

[师]是不是象你们说的那样呢,让我们再欣赏一遍。

2.第二次欣赏

(出示歌曲图谱)教师边指着图谱,边演唱歌曲。

幼儿边看图谱边欣赏歌曲第二遍。

提问:这回你听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图谱,理解歌词内容。

歌曲的两段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开头两句、结尾两句是一样的;说唱的内容不一样。)

3.跟唱歌曲

[师]你们说得真好听,让我们看着图谱用好听的声音把开心的事情唱出来吧。

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学唱第一遍)

4.分形式学唱歌曲

A与老师合作唱歌曲。

[师]和老师一起合作唱这首歌曲,怎么样?你们想唱歌曲唱的部分还是说的部分?(由幼儿决定合作形式)(幼儿学唱歌曲第二遍)

B与同伴一起唱歌曲。

[师]快和小组的伙伴拉起小圆圈,我们一起唱起来。

幼儿分组围成圈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幼儿学唱歌曲第三遍)

三、创编开心的话

(1)明确创编要求。

[师]其实开心的事情有许多,我的歌曲里只说了一小部分。让我们把其他开心和快乐的事情也遍到歌曲里,好吗?

该怎么编呢?歌曲里说到开心的事都是几个字的?(五个字)那么你们等会儿每个小组编的时候也都要用五个字。

(出示任务卡)我这里有三张任务卡,等会儿各组派一名代表来抽一张任务卡,请你们根据任务卡上开心的事来编。

(2)分组改编说唱部分。

幼儿分成三组,根据任务卡上的照片回忆并创编说唱部分。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用积累的好词句进行创编。

如:饭菜香喷喷;新年秧歌队;朋友生日会等等。

(3)各组轮流介绍并表演改编的歌曲。

教师针对幼儿实际情况给予评价和肯定。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创编内容是否通顺、压韵;表演时是否有队型;表演结束后有没有谢幕是否注意礼仪;有没有创新之处等)

四、延伸活动

将歌曲图谱和任务卡投放在主题区角中,供幼儿自主结伴排练、表演。

篇11:[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了解音乐节奏的强弱。2.能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创编。3.体验与同伴一起创编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倾听音乐,了解音乐节奏的强弱。活动难点:能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创编。

活动准备:小动物图片(鸡、鸭、猫、狗、猴子、象、鸟、兔子)、小黑板、舞蹈游戏视频、音乐《新年森林舞会》儿歌。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师幼进入活动室,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森林舞会》的音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现在我们来听一听。(音乐起、师幼一起欣赏)

问:音乐结束了,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在听音乐时想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2.这段音乐是小动物们在开森林舞会,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些小动物在参加森林舞会呢?

二、幼儿根据音乐及动图图片创编律动动作

(一)出示动物图片,创编律动动作: 1.教师做动作,幼儿来猜想是哪一位小动物?(师依次一边做动作一变哼唱新年森林舞会儿歌。(强弱))

2.请几位幼儿到集体面前来猜出一部分动物,并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体验音乐节奏的强弱。

(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巩固音乐节奏。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教师从旁观察指导。

三、观看视频,了解舞会创编的形式。

1.观看视频里的老师们创编的舞蹈,视频里老师们的动作和你们的一样吗?)视频里面的老师们在跳舞时都有队形,但我们没有,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为我们的舞会编排几个队形。你们准备排什么队形呢?

2.幼儿将创编动作与队形结合起来,随音乐舞动。(随幼儿兴趣可重复2—3遍。)

五、结束:

今天森林舞会举办的非常成功,小动物们很开心,现在他们要回家休息了,谢谢小朋友们配班,和它们说再见!(教师和小朋友鞠躬谢幕、引导幼儿出场)

暗流镇幼儿园

篇12:[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垫步动作,能跟随音乐舞蹈。

2、感受新疆的欢快旋律,体验跳新疆舞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走进新疆PPT、新疆的歌曲、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着小车去新疆。(播放PPT)去过新疆吗?新疆有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1、如何去新疆--幼儿讨论去新疆的方法。

2、开着小车去新疆--幼儿探索垫步的要领。

(1)教师示范开小车屈伸(给汽车加油)--脚掌单一垫地(踩油门)--垫步(开车)

(2)幼儿说说开车前的准备及开车中脚是怎么动的。

(3)教师再次演示垫步,炎症幼儿说的要点的正确性。

(4)集体尝试模仿开小车(垫步)

(5)请个别幼儿示范*请幼儿说说为什么他的小车能够开到新疆?

(6)集体再次尝试开小车(垫步)师:新疆很远,小司机可要跟上了。我请铃鼓来帮忙,听到鼓声我们就踩下去代表踩油门。这样,我们就能更快一些到新疆了。

二、新疆葡萄沟摘葡萄。(播放PPT)

1、参观新疆美景*来到葡萄沟,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看,新疆阿姨来摘葡萄了!

2、摘葡萄*新疆阿姨在什么地方摘葡萄

(1)幼儿探索用动作表示摘葡萄。

(2)师生共同创编摘葡萄的儿歌。

(3)师生共同用动作摘葡萄。

*师:这边的葡萄摘完了,要到另外一边怎么办呢?(垫步过去摘)

三、新疆朋友大联欢。(观看视频)新疆的阿姨、叔叔们跳起了快乐的新疆舞。

篇13:[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第一次:扮演幼儿体验学习, 初步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

学跳《竹竿舞》, 我们采取了模拟上课的方式进行:请不会跳的老师当小朋友, 由一位会跳的老师按照音乐活动的流程组织教学, 其余老师作为观摩活动者对活动的组织进行详细记录。体验学习活动结束后, 分别由扮演小朋友参加上课的老师和听课的老师谈体会。

刚才上课的“小朋友”首先谈了自己的感受。说:“我刚才学的时候, 觉得脚步有点乱, 不知道什么时候脚应当跨出去, 什么时候脚应当收进来。”刚才听课的老师说:“我们老师的领悟能力强, 学得很快, 不过小朋友学的时候肯定不会学得这么好, 又要听音乐, 又要学会步伐, 还要能在敲击的竹竿中跳起来, 作为第一教时要达到这样的程度肯定有困难。”

经过热烈讨论, 大家觉得作为大班音乐活动《竹竿舞》的第一教时, 在活动中还是先由配班老师敲竹竿, 让幼儿首先进行基本步伐的学习更适合。因此, 活动的教学目标初步确定为:1.帮助幼儿初步熟悉音乐节奏规律和乐曲结构;2.引导幼儿学习《竹竿舞》的基本步伐, 尝试跟随音乐较协调地做动作, 提高腿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第二次:利用儿歌化解难点,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围绕着确定好的活动目标, 由沈老师为我们组织了第一次教学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部分, 沈老师请幼儿完整欣赏了三遍音乐。三遍完整欣赏, 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熟悉《竹竿舞》的音乐。活动中对音乐的三遍欣赏各有侧重, 避免了单调和重复。在第三遍欣赏的时候, 沈老师出示了小手和小脚的图谱, 借助图谱帮助幼儿分清间奏部分和旋律部分。因为在跳竹竿舞时, 间奏部分是要随音乐的节奏在竹竿旁拍手、休息, 所以沈老师就用小手的图谱来表示;旋律部分是要有节奏地在竹竿间做走、跳的动作, 所以就用小脚图谱来表示。在接下来的基本步伐学习中, 沈老师选取了《竹竿舞》中的一个步伐进行着重练习。首先由老师示范, 接着请幼儿尝试练习, 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老师介绍边念儿歌边做动作的方法, 让幼儿进行再次练习。

初看活动, 似乎比较成功, 但反复推敲, 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学习应该是“学会”和“会学”的结合, 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认真负责地教, 孩子们也学会了, 但他们“会学”了吗?好像并没有, 因为在活动中找不到让孩子观察、思考、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痕迹, 对孩子们来说, 只是一次机械的地模仿学习而已。

第三次:转变理念相信孩子, 活动过程引入相互合作

充分地相信孩子, 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呢?带着这样的疑问, 我们转变了教学思路, 重新进行了活动设计, 由赵老师为我们组织了第二次教学活动。

在活动中陈老师充分利用了VCD, 通过反复有针对性地观看, 帮助幼儿了解三人一组如何合作, 探索学习跳竹竿的动作。初次欣赏VCD, 陈老师注重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打竹竿的方法。再次欣赏VCD后, 赵老师引导幼儿回忆录像中跳竹竿的动作。在接下来的时间, 赵老师请小朋友自由分组探索如何敲击竹竿表现开合, 又如何在竹竿开合的时候进出。在这个过程中, 陈老师给了幼儿一个自由探索的开放空间, 让幼儿在探索中寻找跳竹竿的规律和方法, 积累竹竿开合与脚步动作的配合经验。

这是一次完全开放的活动, 一次充分相信孩子能力的活动。不过, 孩子们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惊喜, 到活动结束, 能跟上音乐跳竹竿的幼儿基本没有, 所以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教学活动。

第四次:把握细节层层深入, 充分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

比较两次教学活动, 可以看出:如何把握好教师指导的度, 是一个值得仔细思考的问题:教师过度指导, 会让幼儿的学习变成机械的模仿;但缺少了教师的有效指导, 会大大降低幼儿学习的效率。带着这样的思考, 由张老师为我们组织了第三次教学活动。这次活动在环节的安排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但在教师的指导上花了大功夫, 特别是对教师的指导语和提问进行了深入的推敲。“录像中的小朋友跳竹竿时脚步做了哪些动作?谁来学一学?”“什么动作是你感觉比较难的?”“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篇14:大班音乐活动:卷炮仗

1.结合图示,复习走步、跳步、踮步、小跑步4种基本步伐。

2.知道螺旋形的运行轨迹,尝试合拍地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会唱歌曲《卷炮仗》,玩过“卷炮仗”游戏,4种基本步伐、螺旋形图示(见附件一),歌曲步伐说明(见附件二),歌曲步伐图示(见附件三),教师自制的火柴道具。

活动过程

1.感知图示,回忆4种基本步伐的动作要领。

(1)出示图示,提问:4个小娃娃在做什么动作?

结合幼儿回答,教师依次重申各动作要领,并带领幼儿随口令练习。

走步:双脚自然交替向前走,手臂随着步伐前后自然摆动。跳步:双脚同时向前跳,脚尖先着地,注意控制与前面小朋友的距离,步伐轻盈,不发出响声。踮步:双脚脚尖交替向前走,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小跑步:双脚脚尖着地交替跑动,注意步伐轻盈,不发出响声。

(2)总结图示与步伐的对应关系。

2.复习歌曲,学习用步伐表现歌曲。

(1)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卷炮仗》。

(2)教师演唱,并出示歌曲步伐图示。

提问:什么地方看不懂?(发现最后一张图片中除有踮步的图示外还多了一个黑点,教师重点解答:黑点表示做蹲下的动作)

教师总结:每一张图示代表一个乐句,告诉我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会用到什么步伐。

(3)再次感知图示,学习用步伐表现歌曲。

A.教师边范唱边手指图示,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歌曲与步伐的对应关系。B.幼儿根据图示练习。C.撤除部分图示练习。D.完全撤除图示表演。

3.感知螺旋形,学习合拍地呈螺旋形走。

(1)出示螺旋形图示,介绍螺旋形运动的轨迹。

(2)幼儿练习。(注意提醒幼儿合拍地走)

4.结合歌曲,边表演边变化队形。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的队形变化。

提问: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开始走螺旋形?“一条线”时用到了哪两种步伐?“螺旋形”时又用到了哪两种步伐?

(2) 集体练习。师生一同边演唱歌曲(速度可由慢至快)边练习,反复2次~3次。每次结束时教师点评,特别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进行调整。

(3) 分组练习。分成男生、女生组或2组~3组练习。

(4) 教师出示自制的火柴道具,现场点燃“炮仗”(幼儿扮)。一个个“小炮仗”自创各种动作,表现燃烧、爆炸。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创编配合相应步伐的手部动作。

2.提供头饰、火柴道具,供幼儿游戏。■

附件一:步伐图示

走步 跳步 踮步

小跑步 螺旋形

附件二:歌曲步伐说明

篇15:[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活动设计】

本次音乐活动的灵感来源于“超级玛丽”的电玩游戏,这个游戏的情节明了,人物的善恶清晰,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游戏。音乐原名为《胡西尔休西波尔卡》,是手风琴乐曲,曲风较欢快、诙谐,乐段清晰,稍作剪辑,便呈现出ABA结构特点。我将“超级玛丽”的游戏情境与乐曲结合,设计出打击乐游戏“超级玛丽”,以“闯关”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比较等方法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

2、学会在图谱和口令的暗示下,为乐曲伴奏。

3、在闯关游戏的情境中大胆演奏,体验与同伴合奏的乐趣。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欣赏过“超级玛丽”的电玩游戏并会随乐律动游戏。

2、物质准备:相关图谱、音乐、铃鼓、圆舞板、碰铃各8套,大鼓一套。

【活动过程】

一、随乐进行超级玛丽的律动游戏,再次感受游戏情节的乐趣。

师: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玩了个超级玛丽的游戏,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继续闯关,小玛丽们准备好了吗?(随音乐闯关)

二、看图谱分角色再次表演游戏情节。

l、总结图谱与身体律动的关联,整理玛丽闯关的路线。

提问:刚刚我们闯关的时候是按照什么路线走的呢?这边遇到了谁?遇到毒蘑菇怎么办呢?一起跟图谱说第一行节奏?

师:遇到乌龟为什么不能动?接下来是怎么走呢?遇到了一颗大蘑菇怎么做?

2、看图谱,分角色表演动作。

师:下面请你们分工合作,请这对做走的动作,这对做跳的动作,还有一对做吃蘑菇慢慢长大。

三、探索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武器”并能看指挥大胆地进行间关演奏游戏。

师:太棒了,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赢得了三种武器,看,分别是小铃、铃鼓和圆舞板。

讨论:教师示范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请幼儿讨论那种乐器可以用来表示走,遇到蘑菇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武器,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可以用什么呢?

请幼儿将自己的讨论结果上来试一试。请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选择一样的乐器的宝贝坐在一起,一起跟着音乐来试一试。

四、闯关开始。

1、看指挥完整随乐演奏,初步感受用“乐器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一关)

师:请小玛丽拿起武器一起来闯关!成功后用玛丽的音乐表示成功。

2、在游戏情节进展线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进行合乐演奏。(第二关)

①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探索在(毒蘑菇)处累加大鼓,成功或失败根据幼儿演奏情况而定。

师:恭喜小玛丽们闯过了第一关,我们又获得了一个新的武器,看是什么?声音怎么样?

第二关毒蘑菇的毒性变得更强了,那我们可以把大鼓用到什么地方?大鼓和圆舞板一起对付蘑菇。

②如果听到的是失败的音乐,师幼共同讨论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闯关演奏。

3、交换“乐器武器”,体验用不同的武器进行闯关的乐趣(第三关)

刚才我们小玛丽都是用自己的武器,接下来第三关又增加了难度,你们会使用别人的武器闯关吗?

五、活动结束。

篇16:[幼儿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问答歌的形式并学会问答歌。

2、认读汉字:蜗牛、壁虎、熊猫、袋鼠。

【活动准备】

1、4幅图片分别为:蜗牛、壁虎、熊猫、袋鼠。

2、汉字卡片:蜗牛、壁虎、熊猫、袋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早上,老师接到了“小问号”豆豆打来的电话,他说它遇到难题了,想请小朋友们帮忙。问题是这样的,小朋友首先听一听:

什么叫牛不是牛?什么叫虎不是虎?

什么叫猫不是猫?什么叫鼠不是鼠?

1、豆豆一共遇到了四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什么叫牛不是牛?”是一种动物,这种动物的名字里有一个“牛”字,但它不是“牛”,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它是什么小动物?(幼儿自由讨论,可请个别的幼儿回答问题:师:小朋友,你认为会是什么动物呢?指导幼儿回答我认为……)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你认为的动物。(出示图片“蜗牛”)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动物呀?幼儿:蜗牛教师:哦,对了,原来是蜗牛,你们猜对没有呀?

教师小结:蜗牛是一种软体小动物,它的虽然力气小,却能背着自己的房屋走路,它很厉害哦!那“小问号”豆豆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回答它呢?(蜗牛叫牛不是牛,教师可提示幼儿完整回答:什么叫牛不是牛?)

2、好了,豆豆的第一个问题有答案了,我们接着第二个问题,请小朋友仔细听,豆豆的第二个难题是“什么叫虎不是虎?这种动物的名字里有一个“虎”字,但它不是“虎”。小朋友想一想是什么动物呢?(幼儿自由讨论,可请个别的幼儿回答问题:师:小朋友,你认为会是什么动物呢?指导幼儿回答我认为……)我们一起看看它到底是什么动物?(出示图片“壁虎”)

教师小结:壁虎是一种爬行动物,身体扁平;非常喜欢在墙上爬,专吃蚊子、苍蝇;当它遇到敌人的时候会断掉尾巴逃走,尾巴断了以后还会长出新的尾巴。那“小问号”豆豆的第二个问题,(快思 )我们应该怎样回答它呢?(壁虎叫虎不是虎。)

3、豆豆的第二个问题也有答案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豆豆的第三个难题是“什么叫猫不是猫?”这种动物的名字里有一个“猫”字,但它不是“猫”。小朋友再来想一想,他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自由讨论,可请个别的幼儿回答问题:师:小朋友,你认为会是什么动物呢?指导幼儿回答我认为……)我们一起看看它到底是谁?(出示图片“熊猫”)

教师小结: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它住在深林里,竹子是它最喜欢吃的食物。好了,“小问号”豆豆的第三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回答它呢?(熊猫叫猫不是猫。)

4、小朋友再仔细听豆豆的最后一个难题:“什么叫鼠不是鼠?”这种动物的名字里有一个“鼠”字,但它不是“鼠”。小朋友动动小脑筋,它会是什么动物呢?(幼儿自由讨论,可请个别的幼儿回答问题,师:小朋友,你认为会是什么动物呢?指导幼儿回答:我认为……)到底是什么动物呢?(出示图片“袋鼠”)

教师小结:袋鼠的肚子上有一个口袋,它的小宝宝常常被装在袋子里,它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很可爱的袋鼠。“小问号”豆豆的第四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回答它呢?(袋鼠叫鼠不是鼠。)

二、认读汉字:蜗牛、壁虎、熊猫、袋鼠。

图与文字相对应,引导幼儿认读汉字。

好了,小朋友下面我们一起学一学它们的名字吧。(出示汉字,相对应的图卡下面。)

三、学说儿歌:《问答歌》。

总结:刚才“小问号”豆豆悄悄地告诉老师,它说谢谢小朋友帮它解决了难题,它把这些难题编成了一首好听的问答歌。那什么叫问答歌?就是先提出问题,再回答。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就叫做问答歌。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问答歌。

问答歌

什么叫牛不是牛?蜗牛叫牛不是牛,什么叫虎不是虎?壁虎叫虎不是虎;

什么叫猫不是猫?熊猫叫猫不是猫;

什么叫鼠不是鼠?袋鼠叫鼠不是鼠。

1、教师将问题与答案连起来,示范说一遍。

2、跟读。幼儿跟教师一起学说儿歌。(带读三遍,注:带读前注意要报儿歌名称)

3、让幼儿将问答歌完整地读一遍。

4、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问答。

比如:

师:什么叫牛不是牛?

幼:蜗牛叫牛不是牛。

小结:小朋友说的都非常的好,真棒!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好听的儿歌“问答歌”,小朋友说的非常好,希望小朋友回家后,让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猜一猜,看爸爸妈妈能回答出来吗?好吗?好,小朋友们下课!

篇17:庆丰收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1.在音乐游戏中体验生活活动的乐趣,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2.随节奏完成转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动作,能对输赢结果做出敏锐的反应;

3.能与同伴合作,遵守游戏规则和游戏玩法。

活动准备:

阅读绘本《沙子的下面是什么》、学唱歌曲《洗手啦》。

活动过程:

一、绘本引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玩音乐游戏的兴趣

1.根据绘本谈话:西西他们在沙子下面挖出了那么多东西,一双双能干的小手给弄脏了,现在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呢?

2.复习歌曲《洗手啦》,能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3.复习歌曲,用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和情绪。

4.复习歌曲,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对歌词的理解。

二、根据歌曲内容,模仿转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动作

1.随节奏模仿转手腕、蹦跳步动作,师:你是怎么抖掉手上、身上的沙子的?

2.幼儿学习玩2人一组的手部、腿部猜拳游戏,会辨别输赢结果。

三、学习音乐游戏的玩法

1.老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2.幼儿2人一组自主玩游戏。

四、乐意与老师或同伴合作玩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单人游戏。(全班幼儿与教师玩一对多的单人猜拳游戏,熟悉最简单的玩法,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游戏玩法有完整感知)

2.双人游戏。(两人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能发挥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

3.多人游戏。(推选一名领队,与领队相同为赢,幼儿学会主动关注他人)

4.分组对抗游戏。(组内协商出拳内容,两组协商输赢的奖惩方式,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知道自己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要遵守小组约定)

五、放松活动:游戏吹泡泡

篇18:对幼儿园大班进行音乐教学的思考

一、大班幼儿的特点

1. 年龄特点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来说,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概括性,行为表现也具备明显的意向性,心里特征已经初步形成。大班幼儿的脑部结构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但兴奋与抑制之间的平衡性还比较差,外在表现为幼儿的抑制能力比较差,活泼好动,且做各个动作时提高了灵活性。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可持续较长时间地集中于该事物上,且在集中的过程中,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去观察,认知能力显著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看见的事情、听到的故事都能够完整地描述出来,且条理比较清晰,逻辑思维能力也所进步,可以利用语言与成人进行交流。

2. 音乐能力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的听觉能力显著提升,对于声音的分化能力显著增强,可以较好地控制发声器官,自如地运用声音,控制声音力度,具备较好的音准能力。对于一首歌曲来说,大班幼儿可较为准确地记住歌曲的歌词、旋律等,错误发生次数明显降低,且肢体与声音之间的协调性增强。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在听音乐时产生联想。通过引导,可准确地运用多种演唱方式进行演唱。

二、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方法

1.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显著增强,且他们对某件事物不感兴趣时,注意力无法实现有效集中,同时,幼儿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影响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且不能仅仅创设一种情境,而是要在不断的情境创设中牢牢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完成教学。比如,在进行《啄木鸟》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啄木鸟啄树时的音效,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此时,幼儿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将注意力放在教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踊跃地回答,并适时地播放啄木鸟啄树的小动画,进行音乐播放。

2. 采取丰富的教学模式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大班幼儿的音乐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学模式必须要具备丰富性,促使幼儿的音乐理解能力更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可采用欣赏活动的教学模式,使幼儿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对艺术的神奇魅力进行感知;教师也可以利用创编活动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美育的同时,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进行《嘀哩,嘀哩》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歌曲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意境描述给幼儿,同时,让幼儿通过手中的画笔将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景象描绘出来,此种教学方式不仅与幼儿好动的特点相符合,同时也满足了幼儿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除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外,游戏教学、启迪教学等都可以应用在实际教学中,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果。

3. 多元化表现音乐

幼儿园大班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必备的一个教学环节,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不过,由于大班幼儿的独立欣赏能力有限,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完成欣赏,提升欣赏能力。在欣赏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幼儿了解音乐,基于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要十分注意音乐给幼儿的第一印象,因此,教师给出音乐时,要将幼儿对音乐的印象加深,激发幼儿的情感,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促使幼儿了解音乐。了解之后,教师要以多元化的方式表现音乐,比如动作、图画等,《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动作来展现音乐,将音乐曲子播放出来,让幼儿辨别其中的动作,并利用动作表现自己辨别出来的动物,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并加深了对音乐的印象,欣赏其中的韵律美。

在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知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音乐能力发展特点,在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多元化地表现出音乐,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欣赏音乐能力、想象力及创新能力,促使幼儿实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校组织与管理下一篇:梨木台高一作文素材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