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

2024-04-27

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共8篇)

篇1: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

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

2013-07-17 14:23:07 来源:阜蒙县第二高中 浏览:1395次 作者:王红丽 【大 中 小】

【摘 要】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史料、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法,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新的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作用。【关键词】历史教学 精选史料 史料教学法 提高效益 史料教学法在贯..【摘 要】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精选史料、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法,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新的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精选史料 史料教学法 提高效益

史料教学法在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新的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看作是最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教学方法。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并接受。它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改进传统历史教学、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是使历史发挥其真正作用的需要;也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和认知需要。近年来,将史料引入教学与考试之中的做法,一直是我们在进行历史教育改革时颇受重视的一环。然而,对于史料运用的种种问题,并未真正得到充分的探讨。虽然许多的参考书中充斥着所谓的“史料题”,我们在教学中亦时而引用史料,事实上,对于为什么历史教学中应该运用史料、如何使用史料、使用史料将可能遭遇怎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我们还没有完整的一套想法。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一下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希望能作为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时的参考。

一、史料的运用注重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标准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更是课堂教学的圭臬,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史料的运用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准则。现行的各版本教材都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但是,各版本的教材在不同专题的具体内容编写上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导致了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对于同一个问题的阐述论证时运用了不同的史料的现象,如在论述“清朝君主专制制度顶峰”这一问题时,人民版采用了“军机处的设置”和“密折奏事”这两则史料;而人教版则采用了体现“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和“军机处”等机构演变的史料。而本节课程标准对这个问题的要求仅仅是“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重点选用更能贴近课程标准要求的、有关军机处设置的史料,以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内容更精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不同版本教材在呈现课程标准的程度上也有差别,如人民版教材对于课程标准中“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这一条时,则仅仅阐述了“‘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等有关内容,而对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则无只言片语的论述,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补充一些能够体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的史料,使教学内容更完整,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归纳和掌握这一重点知识,从而更有效地达成课标要求。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应借助史料,尤其是图片,音像史料的直观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史料的运用 注重对学生优秀品格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史料教学法是比较直观有效的一种情境教学法。图像史料指可视史料、影视史料,主要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一般指地图、图片等传媒对象,及遗址遗迹、碑刻、建筑、图画、票证、邮票、明信片、宣传画等实物和纪录片、影视片等。历史学习中,图像史料是学生感受历史的基本信息,是教师历史教学的重要材料。在教学中,我们常用于设置历史情境的图像史料有影音、地图与各种图片。这种史料对学生有直接的启迪作用。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尽量向学生提供对学生日常生活、个人品格成长和人文素养提高有用的史料,如在讲述人物模块时,可重点选择一些反映伟人待人接物、优秀品质和先进思想的史料,用伟大人物的伟大人格来感染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品格;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多采用一些能够反映历史史实的文学名篇、文化常识、艺术作品等,让学生在长期熏陶中逐渐提高其人文素养。而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对于一个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无疑是最有用的。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三、运用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史料,增强历史学科的现实感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高中生来说似乎是遥远与陌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里,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带领学生以现在的角色融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走进历史,去感受那段有血有肉的人类的故事。史料教学法,就是教师运用当时的历史材料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且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使学生在大脑兴奋状态下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把教育科学和艺术熔为一炉的教学策略。

运用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史料,用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事实来印证、分析和阐述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能够增强历史学科的现实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史料:“2004~2005年,两会召开,人民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北京共同商讨国家发展大计,温总理在网上现场办公,回答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两岸往来频繁,民族振兴有了新的契机;国家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新疆西藏繁荣发展、神六飞天、十运开赛......;在中国的努力下,朝核六方会谈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独立的外交政策和大国风范在世界和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想象一下,这种情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可能吗?为什么新中国能够取得这样的辉煌成就呢?你能从中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吗?作出如下的分析:“两会召开,人民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北京共同商讨国家发展大计,温总理在网上现场办公,回答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体现的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两岸往来频繁,民族振兴有了新的契机;国家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新疆西藏繁荣发展、神六飞天、十运开赛......”体现的是国家开始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初步实现了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的梦想;“在中国的努力下,朝核六方会谈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独立的外交政策和大国风范在世界和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的是新中国的独立和强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这样体现时代特征的史料,能够增强历史学科的现实感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史料的运用 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新课程标准还强调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探究式、情景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和大多数的学习方法都离不开丰富的史料支持。反之,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取恰当的、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的史料,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和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而学生在对材料深入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历史知识,显然比接受式学习方式下的死记硬背要好,这就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广泛、频繁地运用丰富、鲜活、真实的史料,也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真实历史,增强他们的历史感,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如:通过阅读英国《大宪章》和《权利法案》的史料,思考(1)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形成的渐进性和创新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从时代背景、内容及作用方面对比《大宪章》与《权利法案》的异同?学生经过诸如此类的探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端,并进一步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发展。内容丰富、生动直观的史料,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讲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时,我选取了三幅图片,分别是新疆克孜尔石窟飞天壁画、甘肃敦煌石窟飞天壁画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后看到了其中人物服饰的变化:地理位置最西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画的是全裸的飞天,而其东面的敦煌石窟壁画中全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到了中原洛阳的龙门石窟更是穿上了汉族宽袍大袖的衣服。这一组图片史料足以说明这样的观点:宗教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当地人们生产劳动、生活习俗、思想信仰等的影响,也有一个冲突、交往和融合的过程。石窟壁画人物服饰的变化说明:一方面,中国文化有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文化自身很强大,外来文化一旦进入就会被加以改造,以适应汉民族的审美情趣,否则就无法存在。

五、历史教学中选择史料的原则

1、典型性。史料的选择首先立足于基础知识,应围绕教材重点、难点来选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把握。

2、多样性。一是应注重史料类型的多样,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史料,做到文字、图片、口述等史料兼顾,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兼顾。如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把远古传说、考古发现、史家著述相结合,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会区分原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又可以了解不同史料的价值,同时也能关注不同类型史料之间的关系,了解多重印证这一史学方法。

二是史料内容或视角、立场的多样。如对同一主题、同一事件或同一历史人物选择评价不同的文献史料,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理解一些史学的基本理论。比如讲“租界”时,出示了几张照片,包括上海租界工部局大楼照片、巡捕房国籍不同的警务人员的照片、五卅惨案现场的照片、外滩建筑群照片、徐家汇天文台照片等,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审视租界对上海的不同影响,租界既是“国中之国”,是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基地,同时也是了解和引进西方先进文明的窗口,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市政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3、针对性。史料的选择应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论水平,不能选择学生不理解的,也不能选择学生不感兴趣的。比如中国古代的文献史料,如需要教师逐字逐句进行解释的不宜采用;再比如对史家著述的运用也应慎重,因为一般学生很少会具备研读专业史的能力和兴趣,我在课堂上引用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的内容时,效果不是很好。可以从其它省份的高中教材里选取一些材料,一来教材当中的材料内容极其丰富,二来针对性强,学生的阅读障碍也小,课堂效果就比较好。

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策略

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策略。

1、逐句过关,讲清细节。教学中选取的重要史料,不管是教材上的还是另行补充的,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对一些冷僻的读音、字义,难懂的典故等细节,教师要给予讲解,不能粗枝大叶,走马观花似的浏览。

2、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新情境纵深推进,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3、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1)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时可恰当补充一些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2)对只有历史结论而没有说明过程,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需要史实说明的,教师也要补充史料,充实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以上是我对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六点看法。

新课程理念为不同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广大师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提供了更多的发挥余地。相信我们在运用史料教学法学习历史知识时,遵循以上的几点来选取史料,必定能够更好的发挥史料教学法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史料教学对于教育理论的实践、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实现、历史教学的改革和深化,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篇2: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

摘 要:史料是历史重要的见证者,是历史的痕迹,它对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历史教育关系国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因此,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历史教育,特别是中学阶段。借鉴美国中学历史教学案例,对美国史料教学进行分析,了解美国历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期对我国的历史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美国;史料教学;启示

近年来,史料教学的呼声很高,许多专家学者都倡导将史料运用到历史教学中。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在文章《理解历史》中谈到:“学校的历史学习……最好是由学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而这种运用是广泛的、有指导的、思考性的和逐步要求的。”史料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增强其相关的学科知识,而且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等,是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对美国的案例分析,为我国史料教学提供借鉴。

一、美国中学史料教学现状

美国教师鼓励中学生用“做历史”(do history)的方式运用史料,就美国历史提出问题,有针对性查阅材料,得出自己的结论。在“做历史”过程中,要重视史料学习的过程化、重视史料学习的生活化、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美国史料教学的成果对我国的历史教学有巨大的借鉴作用。

美国的中学教师有很多途径获得史料教学的资料,他们可以从《美国历史教师》(American History Teacher)以及《历史杂志》(Magazine of Historians)这两种刊物中获取一些关于史料教学的经验。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也设置了一个专门栏目(Learning Page),这个栏目收藏了专门为中学历史老师提供的大量史料,并且指导老师如何将这些史料运用到教学当中。本文的具体课堂案例利用了Learning Page(学习专栏)的资料,从美国史料教学方法论的视角,分析美国史料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及其成功经验,并针对当今中国史料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作了一些分析,希望能为历史史料教学提供参考。

二、美国中学史料教学实施过程

一战,我们为何战斗(World War I: What Are We Fighting For Over There?)

(一)课程概述(Lesson Overview)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深远。不幸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少有幸存者,与我们直接分享这一历史时刻的回忆。然而,通过深入研究美国人记忆的独特史料,学生对伟大的战争有了深入的了解。

1.教学目标(Objectives)

学生能够做到:利用不同的方式,收集一张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的全面和准确的图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

5.适用年级(Recommended Grade Level)

6-8,9-12

9.备课资源(Lesson Preparation)

美国领导人演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0年选举录音

美国生活史:联邦作家的手稿,1936年至1940年

妇女投票:国家美国妇女参政权协会收藏,1848年至1921年

西奥多?罗斯福:利用电影透析他的生活

……

(二)教学过程(procedure)

此课的教学由三个部分组成,可以按顺序教学,网站提供给学生战争的背景知识。

1.第一课:介绍美国的历史和主要来源

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检索,收集“历史上的今天”网络页面上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料,对史料进行分析,例如,照片、报纸、歌曲和语音,学生利用“一手资料工具表”进行记录。教师挑选问题,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史料主要来源是网络,可以提供备份。

学生任务:查找完整的史料。

2.第二课:美国领导人讲话

学生探究美国领导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录音讲话。学生分析总统的讲话,利用“一手资料分析表”记录对录音的分析。在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老师将每个学生分配到模拟报社的相关部门,第三课中宣布分配结果。

学生任务:通过美国领导人演讲确定研究的方向。

3.第三课:报纸项目

学生用自己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知识创建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报纸。这家报纸包括出版商和七个部门:编辑委员会、动员单位、妇女和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社会、领导者和摄影及打印部。各部门对收到的问题和事件撰写文章,形成相关新闻专栏,产品发布。学生进行阅读、评价,分析对方的报纸。

(三)课程评价(Evaluation)

课程评价可以通过“一手资料分析表”的记录反映学生对史料的分析是否充分,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最终产品(报纸)的版面、内容、文章等多方面进行评估。

三、美国中学史料教学的特点

此案例为“计划专题法”,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研究主题,历史教师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学生合作学习,分析内容,以报纸形式呈现展示最终成果,师生共同评价。此案例历时4周,锻炼了学生的历史史料收集能力以及历史研究能力,方法十分灵活,打破了传统授课的局限。

(一)教学目标重视史料的运用

本案例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利用不同的方式,收集一战时期的图片”,图片属于一手史料的范畴,学生需要达到最基本的标准是收集一幅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具体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收集史料。

(二)备课中收集多元化的史料

从备课资料中可以了解教师需要掌握的史料是多元化的,包括个人经历、图片、录音等。多元化一手资料的运用,可以将学生引入到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中,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一战、感知一战。所以,教师在课前收集一手史料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教学流程围绕史料展开

此案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一战的史实,为达到目标,教师可以分组,将学生分配成为报社的不同职位,学生的主要活动是:收集史料、分析史料、将发现的问题填写在“一手资料分析表中”。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掌握基本的史实。教学成果是报纸,编排过程需要学生加工再现史料,整合史料,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史料的应用上,中国教师可以借鉴美国历史课堂生动化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通过教师获得史料并且在教师的指引下举办一些有关历史的小活动。

参考文献:

篇3: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

一、剖析教学内容,注重有效提问

有效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即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要相联系。在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分析,仔细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什么,或是他们想要拓展了解的东西,然后在达到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加强有效问题的设计,借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发散他们的思维,进而提升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在教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要向学生展示民族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模式,以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及历史意义等。为了加强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形式的理解,我利用“假如你是一名近代的普通中国商人,你将如何经营你的生意”这一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民族资本经营模式的探讨,进而加深对历史内容的了解。另外,分析教学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利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体现。如将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影响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催生、当时中国的社会状态以及世界格局等,利用提问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经验,整理分析各个历史板块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整体化的历史记忆,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创设模拟情境,促进真实体验

历史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都是有所研究的,所知所感要比教材上多得多。如何利用我们的知识构建一个比教材更真实饱满的历史情境,促进学生们的真实体验,是我们所有教师需要着重提升的能力之一。南京大屠杀是日军烧杀抢掠的一个有力见证。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播放南京大屠杀的录像,让学生们可以直观地认识日军的残忍,然后列举大屠杀中一些惨绝人寰的事件,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产生,引导学生不忘国耻、奋发向上。除了教师再现历史情境外,加强学生的情境模拟也是促进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教学“中央集权制度”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到推行郡县制的意义,将学生们分为两部分,模拟两派不同观点的大臣,一部分主张推行郡县制,另一部分主张推行分封制,而教师则扮演“秦始皇”的角色,根据众人的观点,最后选择推行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情景下,学生进入到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更能真实感受到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三、多样活动方式,调动参与

课前演讲,是我每节课的必备教学活动,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发表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以及某方面的感想等。这样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既很好地引出了课堂教学内容,奠定了课堂教学基础,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促进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探索,进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活动的方式来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课堂教学重点之一。辩论赛是我最喜欢也最经常开展的活动,辩论过程中,知识的融合了解、思想的碰撞、口才的锻炼等都是辩论赛带给学生们的提升之处。

如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节的教学中,我们知道了经济全球化带给全球国家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但是随着不断发展,反经济全球化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新标识。围绕这一点,我为学生开展了一项辩论赛,研究“要经济全球化,还是不要经济全球化”。通过这样的辩论,学生能够更加透彻地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影响以及衍生的文化、资源甚至政治格局上的改变。历史教师们要不断创设多样的、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形成,给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

四、引导合作讨论,加强自主探究

合作教学也是我推崇的一种增强课堂有效性的教学模式。现代的教学不只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学生相互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促进思想碰撞和想法的交流。我在历史教学初始就将学生们分为若干小组,这是为了有利于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如,“大众传媒的变迁”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将此节课程改为学生讨论、讲述,然后作适当地补充。在引起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总结大众传媒的历史变革。由于这一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学习自由,产生了课堂上气氛活跃、思想交流积极的现象。学生们自主进行探究,交流合作,最后得到的教学成果比我们教要好得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很好的促进提升作用。

篇4: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

关键词:南康;乡土史料;历史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56-02

《全国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重申“中国历史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教学任务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可以自编乡土教材,补充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乡土教材不仅能补充教材内容,弥补教材不足,而且对提高教学效果起重要作用。因为乡土教材与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生活在当地,那些乡土史料就在他们身边。如果历史故事、历史事实能够从他们身边的事务讲起,那就已经是事半功倍了。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把历史事实讲清楚,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乡土教材在教学中就可以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乡土史料是指家乡或附近家乡的地方史料和地方古迹(如考古学上的遗迹、历史文物、古建筑物、历史文献等)以及当地革命传说、革命运动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建筑成就等。结合我们南康的历史,包括许多南康的历史文物,革命遗迹,家族家谱、牌匾、对联、围屋以及革命前辈的口述史料等等。 南康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古称“南野”,秦、汉时名“南埜”,三国时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南安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南康县,1995年3月撤县设市,2014年2月撤市设区。自古以来人文蔚起,名流辈出,宋代有状元刘必达,清代有著名史志学家谢启昆,现代有工人运动先驱陈赞贤、抗日名将赖传湘、《资本论》译者郭大力等。在外乡贤100多万人,号称“南康之外还有一个南康”。所以,南康历史悠久,地方史料丰富。结合南康本土的历史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作为历史新课的导入,巧妙带入新课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得以优化。乡土历史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紧密相关的。但又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历史现实。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容易引起学习兴趣,也便于引起学习时的联想,这样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爱学历史,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学生在学习自己家乡的历史时,感觉是亲切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有互动的、有交集的。平时的历史教学,我总是有计划、有目的给学生适当的差引一些地方史料,有机会还在课余带领学生们参观一些历史名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对有关故乡的历史故事、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以及家乡的历史文化都有着特殊的深厚感情和兴趣。我举个例子,在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有个内容是讲中国商业的发展,而其中商会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古代商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了徽商、晋商和赣商这样的大商帮。而我们学校所处的唐江镇,在古代明清时期和近代史上就是一个商业很发达的市镇,通过唐江商会的历史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都被吸引了。真可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乡土史料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历史,密切自身与家乡乃至国家的联系

“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这些名言都在阐述着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个重任毫无疑问落在了历史教师的肩上。在我们的历史教学的课堂上,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赣南的乡土史料极其丰富。其中出现的许多革命前面我们都可以穿插到历史教学中去。比如,我在讲到中国近代革命的课程中,我就给学生讲了南康人陈赞贤烈士的事迹。1927年初,蒋介石派国民党新编一师党代表倪弼到赣州镇压工人运动。同年1月26日,倪弼捣毁赣州总工会,28日又下令通缉赣州总工会领导人。这时正在南昌出席江西省首次工人代表大会的陈赞贤得知这些情况后,为挽救赣州工人运动,保护工人利益,3月1日毅然从南昌返回赣州。为破坏赣州工人运动,倪弼一伙决意除掉陈赞贤。3月6日晚,陈赞贤正在西津路广东会馆总工会会议室主持召开会议时,新编一师右派军官胡启儒闯进会场,借口有事将他骗出,绑架到赣县县署。等待在那里的国民党右派、赣县县长郭巩等人,逼迫陈赞贤在3分钟内签字解散赣州总工会。陈赞贤斩钉截铁地说:“头可断,血可流,解散总工会的字我决不签!”话音刚落,胡启儒就朝他疯狂开枪射击,其他在场的国民党反动军官也朝他开枪射击。陈赞贤倒在血泊中,壮烈就义。次日清晨,总工会的同志在赣县县署后院(今章贡路38号)大榕树下找到他的遗体,发现他身中18弹。社会各界为了纪念陈赞贤烈士,建立了陈赞贤烈士纪念亭。陈赞贤烈士纪念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赣州市八境公园内,这座纪念亭是赣州城区内纪念陈赞贤烈士的唯一一座建筑物。还有在我们南康城区内的赞贤路,都是为了纪念革命前辈陈赞贤。又如我们南康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南康革命烈士纪念碑地处蓉江镇旭山岭上,1950年始建,1969年重修,上面刻有816位烈士英名。这些烈士都是为革命胜利而付出生命的南康人,是南康人民的骄傲。这些故事的讲述,既增加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又让学生感到书上讲到的革命故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个功能也是乡土教材独有的。

三、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深入地理解历史事实

中学统编历史教材,包括古今中外所有历史、头绪集中,重点突出,内容精练,学生难以理解。选择适当的乡土教材作补充,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历史形象去印证不熟悉的历史形象,使历史化为有血有肉的历史,利于学生理解。比如我们在学习中国历史人口迁移的时候,特别是永嘉之乱之后,经济重心开始转移到南方,其实我们的许多姓氏都是从北方迁移过来。通过身边的例子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比如唐江的卢姓来源,是否跟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的领袖,世称“卢王”的卢光稠有关呢?再如,《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同时也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这本书大家都知道,但是《资本论》译者郭大力正是我们南康人。从开始翻译《资本论》到重译《剩余价值学说史》的完成,他花了整整的48年,他的人生也从朝气蓬勃的青年进入满头白发的老年。四十八个春夏秋冬,经历过多少艰难曲折、含辛茹苦。郭大力没有时间回顾走过的历程,他又计划着手写一本介绍《资本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史》的著作,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

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地方史料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我区历史悠久经过人类的漫长开发,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例如我们在学习明清时期的建筑文明时,就有我们身边的古迹。刚刚被评上“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的谭邦古城就是最好的历史遗迹。谭邦古城位于南康北部的坪市乡境内,史载:明正德六年,谭邦村人氏谭乔彻,追随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王守仁平定桶冈、横水等地起义民众,并协助王守仁建立崇义县治,功绩卓著,却不随王守仁回京受赏,情愿回老家——南康谭邦村养老。王守仁有感老将军功高一世却高风亮节,遂上书朝庭,要求犒赏谭将军。明武宗亲封“威武大将军”,玺书“威武克振”匾赠谭乔彻,并敕赐建造谭邦城。于是,于这穷山僻壤之地,平地起雷,一件撼动当世人并影响谭邦村人几十代人的古城出现了。又如,地处今朱坊乡新民村的古楼隘,建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此地古时为乡邑出入通衢,可抵上犹县黄埠,隘口建望楼一座,占地面积49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顶,三层,楼通高9米,可登临,望楼门楣上嵌有石额,刻文曰:“古楼隘”。若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这些历史古迹。这些南康的历史跟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能够起到很大的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同时还能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历史,变枯燥的历史为有趣的历史。

五、科学地使用乡土史料

我们在教学中更应科学地使用南康的乡土史料,在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兴趣。但乡土史料只是教科书的补充,在教学中必须恰当的运用,不能喧宾夺主,不能用乡土历史代替教科书。所以,教学中只能配合教科书恰当的使用乡土史料,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发挥乡土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首先做到对当地的地方史志、名胜古迹、史事人物有一个比较充分的了解,要认真读一些地方志书籍,甚至家谱、族谱,认真收集、积累资料,扩充、开拓自己的知识面,以做到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比如,我们可以认真阅读我们南康乾隆年间和同治年间所编纂的两部县志,这样我们可以非常全面地掌握南康的古今历史。又如,要了解唐江的历史,我们就要认真了解当地的家谱等等。其次,对所用的资料认真辨析,要与教材内容互相配合,有机结合,不可胡乱拼凑,要选取学生熟悉又有一定代表性的历史遗址或历史事实,要注意运用得体。再次,要认真备课,备好教材,备好学情,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唯此才能有所收获。不能为了只讲乡土历史而忽略了教材内容。若是能把地方和国家的历史联系起来,乡土史料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结合当今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等,播放乡土视频、音乐等,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南康地方史料作为历史兴趣教学的补充。在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科学充分地使用南康的乡土史料,学习南康的乡土史料,增加对家乡的了解,让南康的历史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胡亮明.议乡土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第11期。

[2]梁秀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3]王中亚.显地方之特色 收教学之实效——探析河南乡土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第6期。

[4]尚伦岳.新课改中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篇5: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第二中学 冯涛)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史料教学,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为了适应高考以材料解析来考核学生自主学习和历史探究能力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多媒体技术与史料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鲜活的历史情境,激发其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史料教学 多媒体技术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自颁布以来,已在中学施行了好几年。这几年来,各地的高中历史教师在吃透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和当地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当地学生学习的历史教学经验,极大提高了当地高中的历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史料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和重视,而且其在高考等教学考核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史料教学的水平,成为高中历史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实施史料教学的必然性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亦即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它承载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信息,能较为生动具体地展现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是后人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资源的源泉”,以真实的史料为基础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高考等考试考核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其次,查阅这几年的文综高考卷可以发现,历史部分的试题中,不仅是问答题以几段史料出题,就是选择题中也有一半的试题是靠史料出题。由此可见,高考的出题思路体现和贯彻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即通过阅读史料来获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自主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来提炼出其中所隐含的历史发展线索和内在规律。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实行史料教学,不仅是贯彻新课改的要求,而且通过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还可以增进其历史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并进而锻炼其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高。

二.实施史料教学的必要性

与城市中学相比,县级中学的学生多来自于农村。从小学到初中,农村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要

帮助家人下地干活,再加上电脑等通讯媒介的不发达,使得其在社会视野和知识积累上与城市的学生有很大的差距。进入高中后,高中历史的教材编排是以专题的形式构建教学体系,每一个专题涉及的是历史的一个具体领域,而且采用古今中外合编的方式将之以时间的顺序依次贯穿下来,从而打破了以前单纯地将中外的历史事件按时间轴编排的做法。这样一来,它有助于单个历史事件之间的梳理和把握,但同时它又脱离了具体的历史大环境。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在按照专题的形式学习时,常常会因历史背景知识的缺乏而理不清历史发展的脉络,面对众多的知识点不知其内在的相互关联。从而造成其学得越多越迷茫,最终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极大地打消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作为一名县级中学老师,只有在课前充分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并将之吃透,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融入其中,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将之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之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的发展面貌,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脉络,寻找出各知识点内在的联系。因此,通过史料教学来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是县级中学教师面对现实的生源所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另外,作为历史教师在选择史料上也要慎重。“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不能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不加选择地采用影视剧中“戏说”的成分,或戏曲、小说中虚构的部分作为史料讲给学生听。而且,由于近期电视银屏上穿越剧、宫斗戏的流行,使得很多中学生,尤其是女学生盲目地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历史,从而使之对历史知识产生了错误的理解。面对这一情况,作为历史教师一方面不能武断地打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毕竟因为对过去历史的不了解才会使之对影视剧中的故事情节感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将影视剧中的人物、情节与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事件以对比的形式展现于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真切地认识到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区别,从而以另一种方式认识了真实的历史。而这需要老师在课下做充足的资料准备,不仅要有文字的说明,还要有图片的展示。由此可以看出,开展史料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各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加深其对内在发展脉络的认识,而且还可以纠正“戏说”影视剧等通俗文化对学生的误导,起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三.历史教学与多媒体运用的结合

历史史料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和图片史料等。浩繁的史料为我们讲解历史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如何筛选它们,并将之展现于学生面前则是历史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我们生动、立体地展现史料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使之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的新技术。多媒体教学则是指运用多种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把影像动画、声音、图形、文字等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传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随着历史研究学术水平的提高,许多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被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很多电视机构也纷纷制作了大量关于历史的纪录片和科教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崛起》、《探索·发现》,北京卫视的《档案》等。他们依据真实的历史史料,通过采访这一领域的专家和走访历史遗迹,将过去大部分以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以

较为艺术化的影像方式尽可能真实地展现给当代观众,使得过去尘封的历史鲜活起来,拉近了当代人与过去的距离,加深了当代人对历史的感性认知。因此,对史料教学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献、图片,还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将目光投向历史纪录片等这些制作严谨的视频资料。而且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来讲,虽然其抽象思维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形象思维在其思考问题时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播放一些优秀的历史纪录片,将枯燥的文字史料转化为形象的影像资料,对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其历史的情感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如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教材只是以“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从工场到工厂”、“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三个标题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和影响作了概括性的陈述,其中有很多历史细节并没有交待。这对于脑海中对工业化大生产没有概念的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因此只有通过具体形象的展示,才能使学生对什么是工业化大生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再去进一步思考其与原来农业文明的关系以及工业化大生产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先放映一段本届伦敦奥运会上介绍英国经历工业革命的那段演出。通过艺术的表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不自觉地进入到历史情境中,对那段历史产生自己的切身感受。从那段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前宁静的农牧生活被机器轰鸣的工厂所取代。在资本家的驱赶下,农牧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转变为工业时代的产业工人。高大的烟囱竖起,滚烫的钢水浇铸出新的工业产品。这虽然是一场艺术化的广场演出,但是它却真实地浓缩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历程中的很多历史事件,如“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工业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城市化的兴起等。

在看完这一段表演后,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已经形成了感性的认识。接下来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刚才的表演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如如何认识圈地运动?工业革命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历史进程,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刚才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认识,提出自己对以上问题的理解,并提炼出这一段历史的发展脉络:如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失去土地,但同时也为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由于工厂的兴起和交通的发展,城市也因人口的聚集而逐渐繁荣起来,由此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再者,工厂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除了满足本国的需求,还要出口到国外,这就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由此可见,相较于单纯地带领学生逐字逐句钻研文字资料和通过零碎的图片资料来进行史料教学,凭借考究严谨、制作精良的视频节目间接地进行史料教学更能宏观地展现历史面貌。

四.结语

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是未来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史料教学之中,创造出生动鲜活的历史教学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其对历史的情感,并进一步提高其感知历史,自我探究历史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6: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期待是春风和雨的温暖,缕缕灿烂;期待是夏阳似火的炽热,焦燥难耐          似乎等待了一百年,忽然明白,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 发表日期:2013-03-31的烙...



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 发表日期: 2012-05-01

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蓦然回首,青春 的花,在那烟雨蒙蒙中遗失了心,却在这和煦阳光下找到了魂。终于了悟了那埋藏已久的心。于是,我轻轻的笑了。...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就有个空挡,等待一个适合的人走进来 发表日期:2012-05-01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就有个空挡,等待一个适合的人走进来。不想再随便的开始
一段恋情,不想再开始泡面恋爱,想找个一起转动的齿轮,能一起看电影的,能一起牵手散步 的,能一起逛街的,能一起抬杠的,能经...



活着不是为了怀念昨天,而是要等待希望 发表日期:2012-04-23
活着不是为了怀念昨天,而是要等待希望。让大家都看到你的坚强,离开他你也可以过得很好。离开以后,大声的告诉他我爱你,与你无关。爱是你的权利,把想说的都说出来。平静的回忆 你们的过去,然后哭吧。...



单身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坚强和耐心,去等待那个值得拥有你的人 发表日期:
2012-02-15 单身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坚强和耐心,去等待那个值得拥有你的人。总有一个人是经遇见就再不 能割舍的。遇见之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等待。而遇见之后所要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相守。有一 天那个人走进了你的生命,...



我用一生的时间等你,哪怕等待是如何的卑微 发表日期:2011-08-13
我用一生的时间等你,哪怕等待是如何的卑微,也会让我有希望而快乐地活着。天亮了 我在每 天的开端等你;夜来了 我在梦乡中等你;春 我在姹紫嫣红中等你;夏 我在流火如金中等你; 秋 我在悲风呜咽中等你...



不明白在等待什么,不明白为什么忍受那么多 发表日期:2011-07-30
不明白在等待什么,不明白为什么忍受那么多,不明白忍受的极限是什么,不明白现在为什么 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为什么会像疯子一样抱着膝盖哭了,为什么总会有想要放弃自己的念头,想过离开,想过放弃,但是...



如果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而等待,不管是三年还是三个月 发表日期:2011-07-10
如果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而等待,不管是三年还是三个月,请不要那样轻率地选择拒绝。这世 间的缘分并不像空气那样廉价,再平凡不过的相遇与相识。在亲情以外,没有谁人能够轻易而 又不求回报地为一个人付出...



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 发表日期: 2011-06-30
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 能看到一个答案;我不知道,如此我还能坚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

一个结局;我不知道,这样我还 是否有想你的勇气;思念,...



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 发表日期:2011-05-30
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你永远无法预 测意外和明天哪个来得更早,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过好今天。请记住:今天 永远是昨天死去的人所期待...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 发表日期:2011-04-17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



人的一生,总是不能绕过那些让人无法预期的等待 发表日期:2011-02-15
人的一生,总是不能绕过那些让人无法预期的等待,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也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爱就像一颗身陷磐石深处的钻石,需要等待耐心和包容 发表日期:2011-02-13
有时候,爱就像一颗身陷磐石深处的钻石,需要等待耐心和包容,需要不断的切削与打磨,才 会在电光石火的那一刹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 发表日期:2011-02-10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我不喜欢左顾右盼,我的时间有限,我 想用有限的时间跟另一个人过 Betterlife,而不是用我的 Life,去找一个 Better 的人。...



世上的爱情,没有几份真的经的起等待 发表日期:2010-11-13
多少人在说我会等你,等你回心转意的那一天;我会等你,等你愿意和我在一起的那一天;我 会等你,等你离开那个人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我会等你然而人们可曾知道,世上的爱情,没 有几份真的经的起等待!...



等待是浪漫的,也是漫长的 发表日期:2010-11-05
有人说等待是浪漫的,也是漫长的。在数个关于等待的夜晚,也许少年也会熬成白头。我时常 会告诉自己,虽然在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朵绽放时的艳丽。然而却不会错过花瓣飘落时在风 中悠扬飞舞的浪漫。...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 发表日期:
2010-10-24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 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 人在听时你却没话说了!...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等待 发表日期:2010-10-15
不要等到了一个笑容才面露慈善,不要等被爱了才要去爱,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明白朋友的价值,不要等拥有许多后才开始分享一些,不要等失败后才想起别人的忠告,不

篇7:探讨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要具有具体性、可操作性、层次性、整体性、灵活性等特点,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课程改革。本文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希望能对广大历史教师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课堂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表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在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课堂教学有序开展。

1.目标定位要准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要求学生学什么”。只有明确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专注于“学生如何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目标内容要全面。

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还要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学生所要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历史教师要在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和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目标全面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历史教学价值。

3.目标精神要革新。

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历史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历史教学宗旨,教师要把这一宗旨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因此,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是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具体策略如下。

1.把握整体,落实具体。

历史教学目标分为课程目标、模块目标、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课程目标和模块目标是历史专家制订的,属于高中历史教学整体目标;专题目标和课时目标是历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学生状况综合制订的,属于具体目标。整体目标是具体目标的依据,具体目标是整体目标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把握整体,落实具体,注重教学目标的系统性和独立性。

2.提高弹性,监控成效。

课堂教学目标是预设目标,但课堂教学过程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留有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目标实现情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作出调整,坚持教学目标,活化教学过程,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3.尊重差??,分层设计。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背景、基础、能力和个性,分层设计教学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注意核心,突出重点。

历史知识有重点和难点之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要确定核心目标,以便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对此,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明确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理解的,哪些知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这样,教师就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分配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8: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一、抽象概念具体化, 加深学生印象

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对所学的诸多概念性知识充分地理解和掌握, 才能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现象, 得出本质规律。对学生来说, 那些复杂的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或事件无疑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道难关。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充分应用史料印证和解释这些知识, 就能使学生轻松学习知识。例如, 在学习必修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宗法制概念时, 由于这个知识点是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重要概念, 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会觉得抽象难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了解其等级关系以及大小宗之间的关系, 我展示了《白虎通义·德论》的片段:“宗者, 何谓也?宗者, 尊也, 为先祖主也, 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 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 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通其有无, 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后者, 为大宗, 此百世之所宗也……”然后, 我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阅读此段文献并进行解析, 得出结论:宗族的等级森严, 它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这样就将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 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二、再现历史真实性、趣味性, 激发学生兴趣

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 而历史学科是最具有趣味性的学科之一, 倘若教师能大胆运用一切能用的课外知识服务于课堂, 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斯大林模式一课教学中, 讲到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问题时, 我引用了一段苏联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 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 并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 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 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用多媒体展示此段材料后, 很多学生不明所以, 我马上进行了引导:这个笑话中的“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代表斯大林时期工业强盛的局面, 而“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 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则说明了此时期粮食匮乏、物资紧缺的现象。解释完这些, 学生情不自禁地哄堂大笑。我马上提出问题:“这个笑话说明了当时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严重的问题?”学生很快得出农业、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的结论。这样的引导形式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 让原本难度颇大的这一课, 由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之下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既轻松又有效。

在一般的历史教学中, 使用较多的是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和影音资料, 而实物史料则由于条件限制, 使用机会不大, 但如有条件, 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在教经济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课时, 除了教师要详细解析各朝代市场与城市的发展史实外, 让学生了解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的货币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历史感受, 我把朋友家中收集的一些古币展示给学生, 同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这些古币分别来自哪些朝代?”“它们所处的时期商业发展有什么特征?”我随即将实物史料传递给学生看, 学生在抚摸那些天禧通宝、嘉庆通宝、光绪通宝的斑斑锈迹同时, 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他们激烈讨论着, 很快便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得出结论, 完成了这节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也让学生看到中国古代商业繁荣昌盛的影子、取得的优秀成就, 使他们深刻体会到经济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升华了该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设置灵活有效的问题, 加强理解

优秀的设问很容易热络课堂氛围, 贴近学生的生活, 引起他们的共鸣, 进而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思考, 升华课堂。如在教学《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国议会、内阁首相以及英王之间的关系, 我通过一则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报道, 设计了系列问题:“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 布莱尔会不会为此撤兵?为什么?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 结果又会如何?”然后, 我让学生根据预习思考回答。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体会各人物的权利以及限制, 得出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几个重要权力机构之间关系的结论。通过这些问题, 把复杂的问题通过设置的疑问一一解决,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四、培养各种能力, 增强应试思维

近年高考中, 文献史料越来越多地被运用, 对学生史料综合能力的考查也就成为了高考的重头戏。这就使史料应用在充分培养学生多种综合能力的同时, 对学生应试思维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 材料如下:

[材料一]农、商、官 (指官吏) 三者, 国之常官 (这里指职业) 。……金 (黄金, 指货币) 生而粟死, 粟生而金死。本物贱, 事者众, 买者少, 农困而奸劝 (劝, 活跃的意思) ;其兵弱, 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 (指国内) , 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十二石生于境内, 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 则金粟两死, 仓府两虚, 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 则金粟两生, 仓府两实, 国强。———《商君书·去强》

[材料二]盖制 (制, 管束的意思) 商贾者恶其盛, 盛则人去本者众, 恶其衰, 衰则货不通。———《王文公文集》

我引导学生对材料一进行归纳概括, 学生很快能够从“本物贱……国必削至亡”这句话判断出该材料的主体思想是重视农业, 进而概括出商鞅的商业思想。这个材料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理解材料、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而后, 我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二找出王安石在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上与商鞅持有何相同观点。在材料一基础上, 我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材料二王安石的观点, 得出王安石亦重视商业, 但也倡导控制商业过度发展的思想。然后, 再通过对比, 让学生思考商鞅和王安石的思想观点是否一致, 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表达二者的一致性。运用这两则材料, 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对比能力, 也加强了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 积极运用史料, 改变原本死记硬背被动掌握知识的方式, 进行自主学习,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并牢固掌握知识, 并有效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是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责编张翼翔)

摘要:史料教学在当今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课堂实践角度分析多种史料的教学优势, 并结合案例进行归纳探讨。

上一篇:姚杰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心得体会下一篇:学生贫困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