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常规检查要求

2024-05-14

我校常规检查要求(精选6篇)

篇1:我校常规检查要求

南胜中心小学常规检查具体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努力推进均衡教育的步伐,全面提升我校素质教育,严格按照省市有关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文件要求,现结合我校实际,中心校将于第十五周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具体如下:

一、卫生检查:

1.年段办公室、村校办公厅:地面天花板干净无尘,窗明几净,办公桌摆放整齐,有特色。

2.教室:墙白地平,窗明几净;黑板报定期更新;图书柜、学习园地、展示栏等内容充实,布置合理;整体设计美观巧妙。

3.评为上(整齐规范有特色)、中(规范整洁)、下(零乱不整洁)三个等次,①年段办公室得分为全年段教师得分,村校办公厅得分为全校教师得分;②教室得分为本班语数教师得分,专职老师得分取其任教所有班级平均分。

4.成绩使用:办公室与教室得分结果结合《南胜中心小学学生行为规范评比奖励办法》计算,分别给予:上(+0.25分)、中(+0分)、下(—0.25分)计..

入个人量化。

5.今后学校将经常性组织卫生检查,按以上要求及评分标准实施。

二、教学常规检查

(一)检查科目:思品(品生)、科学、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

(二)具体要求:

1.学科教案:教案按课时书写,要求字迹工整,要点清楚,个人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为辅,可使用电子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应根据实际情况体现个人增删。任教5年以下教师必须使用详案。

2.作业批改要求

作业保持整齐干净,纸张必须一致,(美术作业必须使用专用纸张)批改要及时,符号要规范,文字书写要工整,每次批改都要有日期、等级。批改之后教.....

师要及时反馈、讲评,学生要有更正。作业须写明班级、姓名,次数按教学进度布置。

作业必须由课任教师亲自批改,禁止由学生或他人代为批改。

3.评分标准(每学科10分,总评取各科平均分)

品社:教案2分,作业8分(一二年级不要求)。

科学:教案2分,作业8分,作业均为《科学活动手册》。

体育:教案2分,体操3分,抽测项5分

抽测项:一二年级:50米(站立式)、1分钟跳绳、体前屈;三四五六年级:50米(蹲踞式)、1分钟跳绳、体前屈、仰卧起坐、立定跳远。

音乐:教案2分,国队歌4分,课本歌曲4分。

美术:教案2分,作业8分(与本年级教材一致)。

3.说明:①一个教师教几个学科的,取几个学科平均分;②一个教师一个学科教几个班级的取几个班级平均;③教案、作业缺少任何一项,本学科不得分。...................

4.成绩使用

①本次检查成绩与期末常规检查得分相加,得出本学期教师教学常规分数,计入教师量化积分。

②本学期根据两次教学常规检查总分得分情况,每年段分学科评出“教学常规优秀个人”2—3名。

平和县南胜中心小学

2013年12月1日

篇2:我校常规检查要求

市教学常规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来东郊小学检查调研 2014年1月3日上午,市教学常规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在善乡中心小学校长黄山的陪同下来到东郊小学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调研。领导小组首先听取了陈金润校长的汇报,然后仔细查询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相关材料,以及教师学科计划、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笔记、试卷质量分析等,特别抽查了三年级和六年级两个数学学科。充分肯定了我校落实好教学常规所做的工作,同时也指出了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和指导性建议,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将以此次检查调研为契机,整改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好教学常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东郊小学陈风报道

篇3:我校常规检查要求

关键词: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查,分析

随着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不断加重, 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学生视力不良状况逐年呈不断上升趋势, 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越来越引起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据调查显示, 视力不良是学生常见病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 约有38.1%~46.2%的中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低下[1], 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发育。为了解我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 为学生近视防治提供重要依据和对策。自2010年至2011年对我校中小学生400名进行视力检查,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校自2010年至2011年的40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进行视力测定, 男207名, 女193名;其中小学部257名, 年龄9~12岁, 平均 (10.8±0.4) 岁, 初中部193名, 年龄12~16岁, 平均 (15.6±0.7) 岁。均排除由于眼部及身体疾病而影响视力者。

1.2 方法

(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用眼情况、看书时间及坐姿、睡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及父母视力情况。

(2) 采用体检方法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 使用标准的对数视力表, 在室内自然光线下进行统一检查, 受检者站立与视力表相距5m处, 双眼与视力表5.0行在同一高度, 测定左、右眼裸眼视力, 每个视标停留3~5s, 对每位学生实行统一的检测方法和程序。视力记录以被检查者单眼裸眼所能辨认的最小视标为准。单眼裸眼视力≥5.0为正常视力, <5.0者为视力不良, 其中≤4.9为轻度视力不良, 4.6~4.8为中度, <4.5为重度。

2 结果 (表1)

P<0.05, 视力低下学生逐年呈不断升高趋势, 总低下率从2009年20.7%上升到2011年40.4%, 视力低下程度也不断上升,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 (P<0.05) , 见表2。

结果显示, 初中部学生视力不良率明显高于小学部 (P<0.05) , 小学生视力低下以轻度为主, 中学生视力低下以中、重度为主, 表明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 学生视力不良情况明显加重;小学部男女生视力不良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初中部女生视力不良情况明显高于男生, 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视力不良是我国中小学生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 影响学生的心理和生长发育, 已成为社会、学校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中小学生视力发育不完善, 随着年龄的增长, 眼轴不断增长, 眼的屈光状态从远视逐渐变为正常, 但由于学习负担的不断加重, 长时间伏案学习和不良姿势的影响, 不仅造成斜方肌、竖脊肌等肌群疲劳, 还因长期视近物造成睫状肌紧张度增加, 引起视网膜供血不足, 晶状体凸度增大, 眼调节能力下降, 眼轴变长, 视力下降。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我校初中部学生视力低下情况明显高于小学部, 视力低下程度也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加重, 而且在男女生视力不良比较中, 女生视力不良率明显高于男生, 与有关报道相似[2]。表明随着年级的增加, 学生学习任务加重, 课外活动时间变少, 长期过度眼疲劳导致视力下降。而且由于女生较早进行青春期, 喜静不喜动, 学习压力与男生重, 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使视力不良率明显低于男生。

由此可见, 现阶段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和发展已相当严重, 保护学生视力, 预防视力低下迫在眉睫。中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 保护他们的视力健康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向学生讲解视力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保护视力意识, 指导正确的姿势, 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和用眼健康, 使其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保护视力的方法;减轻学生学业、心理负担, 多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专家指出体育活动可使降低的视力提高30%~35%[3], 合理安排作息和用眼时间。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 了解其视力情况, 及时纠正, 避免视力的进一步恶化, 有效预防和控制视力低下情况, 促进学生视力康复提高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辉, 戚建江, 朱晓霞.杭州地区2009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6) :114~115.

[2]赵宇, 沈妹.上海市崇明县监测点学校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分析[J].中外健康文, 2011 (10) :133.

篇4:尿常规检查概述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66-02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同时,尿液的化验检查还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尿常规检验能有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与疗效评估、临床用药的安全监护和相关职业疾病的辅助诊断[2]。

1. 尿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1.1 尿颜色 正常淡黄色,深茶色尿见于胆红素尿,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

红色尿见于血尿,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包括结核)等; 啤酒样至酱油色尿见于血红蛋白尿,见于蚕豆病等; 乳白色尿见于乳糜尿、脓尿,常见于丝虫病,或尿内含有大量无机盐类结晶。

1.2 尿透明度 混浊多见于尿酸盐结晶、乳糜尿、脓尿、血尿。

1.3 尿比重 1.003-1.030,增高:尿少时见于急性肾炎、高热、心功能不全。尿增多时见于糖尿病。 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崩症、大量饮水。

1.4 尿 PH 值 5.5 -6.5,肉食者多为酸性,蔬菜、水果可致碱性,服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可呈酸性。酸性尿见于糖尿病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呼吸性酸中毒、发热等。碱性尿见于剧烈呕吐、持续性呼气过度、尿路感染等。

1.5 尿蛋白定性(PRO) 生理性蛋白尿属功能性、体位性及摄食性。病理性蛋白尿又可分为肾前性蛋白尿,见于发热、心功能不全、缺氧、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轻度蛋白尿:可见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动期,肾孟肾炎、体位性蛋白尿。 中度蛋白尿:可见于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 重度蛋白尿:可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1.6 尿葡萄定性(GLU) 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亢、内服或注射大量葡萄液、精神激动。

1.7 尿隐血试验(BLD) 尿血呈阳性,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时称血尿,不能称隐血。

血型不合时的输血、严重烧伤或感染、恶性疟疾、以及某些药物或毒物所致炎症可呈阳性。 各种溶血性贫血发作时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此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及过敏性血红蛋白尿病人发作期可呈阳性。

1.8 尿胆红素定性(BIL) 阳性 :见于肝外阻塞性黄疸,即总胆管结石、胆囊癌、胆管癌及胰头癌;肝内阻塞性黄疸,即肝癌、肝脓疡及毛细胆管炎;以用肝实质损害,即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

1.9 尿胆原定性(URO) 阴性:完全阻塞性黄疸。增高: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心力衰竭、败血症、恶性疾患及肝实质性病变如肝炎等。正常结果为弱阳性(<1:20)。

1.10 尿酮体定性(KET) 严重未治性糖尿酸中毒患者酮体可呈强阳性,妊娠剧吐、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剧烈运动后也可呈阳性反应。

1.11 尿妊娠定性试验 妇女正常妊娠后超过月经期 5-14 天后呈阳性反应,其后阳性率逐渐增高,50-70 天后达高峰,妊娠 120 天后阳率降低。流产后或死胎后很快转为阳性,但如果子宫尚有胎盘组织存活,仍可呈阳性反应。子宫外孕可呈阳性,但阳性率较低。绒毛膜上皮瘤、葡萄状胎块或睾丸畸胎瘤时亦可呈阳性。

1.12 乳糜尿检查 乳糜尿多因丝虫或其它原因阻塞淋巴管使尿路淋巴破裂而形成。

1.13 尿沉渣显微镜细胞学检查 ①红细胞增多,见于肾结核、肾结石、肾盂肾炎、肾肿瘤或外伤、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移植术后。②白细胞增多,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肾肿瘤、肾结核及能小球肾炎等。③上皮细胞增多,见于大量的鳞状上皮细胞同时伴有较多的红细胞、白细胞,尿路炎症,小圆上皮肤细胞示肾小管或尿路深层病变。

1.14 尿沉渣显微镜管型检查 ①透明管型,肾脏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高热和心功能不全时,尿中可见少量透明管型;肾脏有实质性病变时,可见多量透明管型。②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腎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出血及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③白细胞管型见于肾脏有化脓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④颗粒管型见于肾器质性病变,如慢性肾炎、药物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⑤蜡样管型见于重症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晚期,它的出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症变。⑥脂肪管型是肾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产物,见于慢性肾炎及类脂性肾病等。正常结果为:无或偶见透明管型。

2. 尿常规检验注意事项

对于尿常规的临床检测方法较多,传统手工操作尽管准确性较高,但检验过程繁琐,难以对急诊患者进行检测;尿干化学分析仪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耗时较短,但检测结果受操作人员与环境影响较大;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数据的处理强大,打印报告与检测样本的速度均较快,且准确度与灵敏度均极高,但设备昂贵[3]。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一天晚上九点以后不要进食,可喝水,检查当天早上起床后不吃东西也不喝水,便于检查准确。检查时要求:①留尿液标本时预先选好能装20毫升以上的广口玻璃瓶,用前一定要洗干净。②最好留取早上第一次尿标本送检。取尿时,最好先尿出一些再取。③女性患者在经期一般不宜取尿做检查。

3. 讨论

医生收集患者的尿液,通过检验科对尿液的分离检查,测定尿液各种成分的量是否超标,检查时医生小心操作,以免出错。此项检查需要到完善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素质高的专家,确保检查结果科学准确。尿常规检验中,要加强对标本采集和标本运送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好尿化学分析仪的检测质量,增强显微镜的检查力度,从而获得准确客观的检测结果,使治疗医生能够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对患者的病变过程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准确的观察[4]。

参考文献

[1]杜鹏.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分析[J].北方药学,2014,11(5):135-136.

[2]张湘琦,兰爱纯,唐和林等.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6):1757-1758.

[3]孙玉标.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方法进展及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69-70.

篇5:教学常规检查内容及要求

全面检查教师贯彻教师工作规范情况,检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活动,检查教风学风建设,以及各系工作,以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教学文件及资料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学期授课计划(含实验课学期授课计划)、教材等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2、教案教师应阅读多本多中参考书,不允许只按一本教材备课,要认真分析组织好教学内容,严格按照学院教案本的内容编写教案。在教案中除反映教学内容外,还应反映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重点和掌握深广度以及对学生课外学习指导,此外,还应做做到书写整齐清楚,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具有特色。

3、授课计划执行情况教师任课应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按经过审批的学期授课计划(含实验教学)进行,不得随意增删内容,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调整意见,经审批后执行。

4、教师授课情况教师授课情况检查主要采取教师评教(听课、评课)、学生评教(进行学生满意度测评)和学生座谈会三种方式,检查期间要汇总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之间听课情况,分析学生座谈会意见,听课时一般不事先通知被听课教师,听课人员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检查教师授课情况时除检查课堂讲授外,还应对教师的教书育人、教学态度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各教学环节进行检查。

5、教风学风教学纪律情况教风学风情况违反教学纪律及教学事故情况分析。

三、检查方法

2、常规检查是每学期初期、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的必要内容。根据各学期的教学工作特点,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可规定重点检查内容。

3、检查期间,各系应填写必要的各种教学情况表格,检查结束后各系应写出必要的教学检查总结报告,一式两份,一份系内存档,一份教务处备案。

一、查教师是否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样这也是要检查的重点,对于检查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

1、查备课,也就是查教案。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个人认为不管我们的教师采用的哪种教案(主要有手抄版与网络下载打印版),要求教师能结合实际细细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信息,注意把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侧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综合性

2、查课堂,也就是听常态课。要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效益;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此,我们就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做到有序、有趣、开放,具有实效性。能否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是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关注学生对教学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并能给足时间,开放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等。

3、查练习,也是是查学生的作业。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途径,抓好各环节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所以我们就要看教师的练习设计是否做到多样、开放、创新,具有实践性。通过练习查看教师在对学生的辅导是否做到提优补差。辅导有没有全面性、针对性、方法多样。

二、检查不要成为教师的应付

教师的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直接决定教学质量,所以学校管理者自然会将教师的日常教学常规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管理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在任何一所学校都会有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此举来自一个目的,为了保障教学质量。这

三、如何让检查变为检讨是管理理念的转变 强调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一起讨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起研究、讨论、寻求解决的策略,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工作的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这才是教学常规的初衷。

1、教师业务: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辅导、学生学业评价以及教师业务学习、参加进修和教研活动等情况。

2、学校管理: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考勤、业务学习等)、课程开设、各项教学活动开展以及语、数质量检测情况。

三、检查形式:主要采用例查(按计划有组织)、抽查(随机)、月查(不定期)、集中查(全面)和个别查(单项)等形式。

四、检查方法:看、听、查、议、考相结合。看,主要看相关的文字材料(制度、计划、记录、总结);听,主要听教学管理、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及随堂课;查,主要是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了解相应情况;议,主要是召开师、生及家长座谈会(或问卷调查),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议。考,实行月考,检测学生学业状况。

5、跟踪查。对在例查、月查、抽查中暴露的问题,要跟踪督查,限期整改,注重检查指导的实效性。

6、质量抽测。把业务检查和语、数质量抽测结合起来。每学期对各年级随机抽测应达一次以上,并把抽测成绩和学期末、学年终考试成绩相挂钩,进行综合评定。

六、做好总结:所有检查都必须作好记载,每月以议教形式,召集教学检查领导小组会,汇总一月以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形成整改措施。

教学常规是学校管理之根本,教学检查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为加强教学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使每位教师的工作实绩得到客观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订本常规检查方案。

一、检查时间:每学期安排四次检查,原则上4周安排一次,周一下午检查。

三、检查的主要内容:

1、上学期的教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2、开学初检查各项教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语文外加高段作文教学计划、低段活动计划);

3、备课本(手写稿、电子稿不作统一要求);

4、课堂教学(校长室在学期中随机抽查);

5、评价方案、学生作业本与作业批改登记册;

6、单元检测试卷(抽样)、命题试卷与测评登记册。

7、期末检查听课笔记本、教研记录本、案例论文等参评材料。

兼任两门学科或跨级段专职教师查两份材料,一份为主任学科(详查),一份为兼任学科(备查,仅做参考)。

四、检查人员:以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为主,抽调教研组长、一线教师协助检查。

五、检查方式

1、前三次分散到各办公室检查,第四次集中检查。

2、整体与抽样结合,点面结合。

3、当堂量分,汇总后任何人不得修改分数,并及时公布。教师如有疑问可查阅本人的评分表。周前会议上汇报检查情况,查漏补缺。

4、期末合计得出总分,作为评定“教学常规优秀奖”的凭据。

六、检查细则

(一)教学计划(7分)

1、各科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所任学科教学计划,迟交一份扣1分,要点不全面扣0.5分,2、教学计划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学生情况分析;②教材分析;③教学目标及重难点;④教学措施或方法;⑤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教师应从学生基本情况、学习兴趣、习惯能力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客观、全面地分析班级情况。就教材特点、内容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确定学期教学目标。教学措施灵活多样,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教学进度安排合理。要点缺一扣1分;学生情况分析与教学措施严禁雷同,发现雷同(相同率超过30%),雷同者各扣1分;各要点阐述视内容得0.5-1分。各项分数扣完为止。

(二)备课(23分)

电子稿与手写稿不作统一要求,电子稿格式要求全校基本统一、全册统一。每个教案应包括下列几项内容:①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②重点和难点;③课前准备;④教学过程;⑤作业设计;⑥板书设计。按要求按时间高质量完成,不得下载、抄袭照搬,如有类似情况,一经查实须重新完成,并扣除相应分数。

1、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合理分课时备课,课时量足,一般提前3-5课时备课,不提倡超前备课。课时量不足、未提前备课,一课时扣1分)

2、教案书写格式正确、一致,字迹端正,态度认真,卷面整洁。格式不

一、书写潦草、难以辨认酌情扣0.5-1分。

3、以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2分)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恰当地选择和创造地使用教学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体现教师个性的教学风格和创造性。照搬教案及全盘下载,信息技术、音乐课适当放宽,体育课可无板书。板书与教学过程不对应,数量不足,不完整,酌情扣0.5-2分。

6、课后有反思(每月至少4篇),字数不限,有针对性,真实地来自课堂,对今后教学有实质性帮助。鼓励有主题性地反思。电子稿记录课堂随笔(设计意图、环节修改、课堂生成等),不少于课时数的60%。套话、空话扣2-4分;反思不够深刻,针对性不强,(三)上课(25分)

1、实际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进度基本吻合。过快或过慢超过一周,扣0.5分。(2分)

2、对照教案,课前有充分准备,鼓励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期间出现材料缺乏或课件制作不当,3、课堂上精神饱满,教态大方,语言、书写、示范规范,遵守课堂常规。教学过程清晰有序,方法恰当合理,反馈及时有效;讲练结合,符合学情;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课堂气氛积极活跃。

4、认真执行课堂制度,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随意脱离课堂,尊重学生。体罚学生、随意脱离课堂、“放羊式”教学发现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3分)

5、要善于调整和控制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讲求效益,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做到按时上、下课。迟到、提前下课、拖堂发现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3分)

6、严格执行课程表,不擅自调课;如有需要,事先须做好调课安排,并填写请假条,交教导处存档。不按照课程表上课、私自调课发现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3分)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15分)

1、注重过程评价,有评价方案和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2分)

2、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都要精选,有针对性,作业量适中,杜绝机械、重复或惩罚性作业。不歧视后进生,全批全改。发现漏交、未批一本作业扣0.5分,扣完为止。(2分)

3、学生作业书写认真、规范,作业本整洁。三至六年级原则上要求用蓝黑圆珠笔或钢笔书写。(1分)

4、及时认真批改作业,符号规范,标明日期,合理评定等级。语文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评语不少于30%。批改不及时、未标日期、等级评定不合理、作文评语不足扣0.5-1分。(2分)

5、作业批改细心、工整,不错改、不漏改,对学生订正过的作业认真复批。错改、漏改、复批错误发现一次扣0.5分,作文错别字未标出或未订正酌情扣0.5-1分,扣完为止(5分)

6、及时记录作业中存在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及时讲评,认真辅导,效果显著。(3分)

品德教师记录学生活动布置与落实、反馈情况,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教师,检查特长生档案及相关的过程材料,以档案袋形式呈现。

(五)质量测评(10分)

1、合理安排检测次数和检测时间,每单元检测一次综合组可以每月组织一次。及时批改并反馈、点评。

2、每次检测后及时做出成绩统计(包括参考人数、总分、达标人数、达标率、及格人数、及格率、后20%平均分),做好记录。有针对性地进行卷面分析,真实有效。综合组可对不同班级进行登记。发现统计不实、分析无效一项扣0.5-1分,扣完为止。(3分)

3、每学期至少一次根据要求命制学科试卷,并组织检测,统计成绩,反思、分析命题情况。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命制简单的理论知识检测。(3分)

4、期末检测后及时针对学生实际分析卷面,形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内容至少应包试卷分析、成绩分析、得失分详细情况、改进措施(综合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分析不实、内容不详酌情扣

(六)教研活动(20分)

1、自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参与率不低于90%。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迟到、早退一次扣0.5分,参与率缺5个百分点期末总分扣0.5分,扣完为止。(2分)

2、每学期阅读教育教学著作至少1本,撰写读后感至少1篇。读后感字数不限,文体不限,结合实际,有真情实感,对自己的教学有切实提高。网络下载此项0分。(2分)

3、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摘录认真、详细,书写工整、清楚。不补抄笔记。

4、听课有点评,对优、缺点及研究问题有简要、中肯的评判意见。点评过简、浮于表面扣0.5-2分。(4分)

5、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业务水平;每学期至少写一份教学论文、案例或至少参加一次课题研究、技能比赛。

6、每学期上一节有教研意义的随堂课,向全校教师公开教学。以通知为准,不包括校教研课。(2分)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整个学期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必须在开学初制订本学期各科的教学计划。(1)制订计划,要求三个熟悉:①熟悉教学大纲,明确本学科学期的教学任务,了解教学内容的编排,弄清本学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②熟悉教材,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③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学风,学法情况等,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困难。

(2)学科教学计划的内容:①对教材和简要分析:②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③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④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⑤各单元教学时间的分配及进度。⑤其他如研究大纲、教材、作业批改、单元检测等方面。

二、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备课不准上课。

(1)备大纲。《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命题测试的依据的标准,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指南。教师对所任学科的教学要在熟悉大纲总体要求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深刻体会、熟练掌握各章节的要求,准确地把握各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备教材。坚持提前一周备课,备课以个人为主,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特别是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具体细则:(1)教案封面:科目、单元、任教年级、教师、终页码、初备教案时间。(2)科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序号、课时分配、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和教学手段、教学主要方法,教学过程、综合练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参考资料、课后分析。(3)课时教学计划,单元序号,课时分配、课型、教学重难点、教具和教学手段、教学主要方法,教学过程,综合练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参考书、课后分析。(4)教学过程。不能是骨架式,主科至少是两页,副科至少1页。(5)备习题。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作业。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适当的广度和深度,要有层次性,对不同程度和学生要有不同要求并注意差生的提高;要提高练习题的质量,有利于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认真写好教案。教案是在充分把握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经过周密思考而形成的教学方案。

教案要有实用性,操作性,不搞形式主义。要根据教材的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形成教师教学的思路。编写教案要做到内容充实,工整仔细,认真清楚,项目齐全、实用,不断创新。不上无教案课,不用旧教案上新课。

具体细则:(1)教案封面:科目、单元、任教年级、教师、终页码、初备教案时间。(2)科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序号、课时分配、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题、课时教材分析、测试题、教后感。(3)课时教学计划:课题、教学目标、课时分配、课型、教学重难点、教具和教学手段、教学主要方法、教学过程、综合练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参考资料、课后分析。(4)教学过程:不能是骨架式,主科至少两页,三、作业

(1)布置作业要符合大纲和教材内容要求,要精心编造练习题目,内容要典型,有序列、有层次,练习总量要适当。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有指导意义。作业不要只是书面一种形式,根据教材特点可取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以及制作、实验、调查实践等各种综合能力。

(2)作业要严格要求,讲求规范。书面作业的书写和格式要合乎规范,必要时课堂上可做示范性指导,要教育学生养成先复习,先审题后解答,做完要检查,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要鼓励学生刻苦钻研,发挥创造精神,自尊自重、决不抄袭他人作业。

(3)作业检查、评改。教师的作业批改是学生完成作业的继续,是检查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加强师生交流取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①批改作业的方式有全批全改、集体批改、学生相互批改,当面批改等。几是按照规定设置的课堂作业,都要全批全改,并做到及时、认真。批语要字体工整,格式规范,无语病,无错别字,评价客观,批语具有激励和指导作用。如作文批改要有眉批、尾批、中间批等,主科批改至少每周六次,副科批改至少每课时一次,时间要与批改手册相符。

②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要认真写好批改记录,搞好正误统计,然后进行分析,评估,一定写好讲评教案。讲评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对知识缺陷进行补偿,对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篇6:4、教案、作业检查常规要求

2012——2013学年教案、作业检查标准

教案检查

一、优秀教案(A级 10分)

1、教学目标明确,要求恰当,具体清晰。

2、教案节次足,环节齐全,能把握重点,突出难点。

3、教学过程备写认真翔实,体现操作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理化生教师的实验教学设计合理得当。

4、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备教法也备学法,尤其注重重点难点知识的教学方法措施。

5、作文教案目标明确,指导科学细致,讲评环节落得实,有典型作文的记录记载。初中语文必须有综合实践课教案。

6、注重教学的细节,书写工整,问题设计指向性明确,板书设计系统、概括性强,小结内容具体有归纳和巩固拓展的意义,经常写教后小记,教后小记注重反思并且具有借鉴的意义。

7、在符合教学规律和教案基本规范的前提下,有创新、有特色、有个性,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二、合格教案(B级 8分)

1、教学目标明确,要求恰当,具体清晰。

2、教案节次足,环节齐全,能把握重点,突出难点。

3、教学过程备写认真翔实,体现操作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理化生教师的实验教学设计有所体现。

4、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备教法的同时,学法有所体现。

5、有板书设计,有小结,写教后记。

三、较差教案(C级 4分)

1、按照教学内容要求,节次不全。

2、教学过程只是知识提纲,既不体现教法也不体现学法。

3、小结无内容,无板书设计,经常不写教后记。

符合其中一条则为较差教案。

四、不按时上交教案的。无教案,使用旧教案或者他人代写的教案(D级 0分)

五、节次标准(全学期按15周)

六、特殊情况

1、带双科以上的的教师可以只写1科教案。

2、同一年级同一科目连续带3年以上,并且在教材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免写教案。

3、老教师和有严重疾病的教师,可向学校申请,经校委会

研究决定后可以免写教案。

4、有公休假和临时放假,或者因病因事请假时按标准下

调。

5、提倡使用电脑备课,积极推进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但检

查室以纸质为依据。

作业检查

一、优秀(A级 10分)

1、作业批阅和教辅查阅次数符合标准。

2、有选择的布置作业与练习,作业的形式多样充分体现新课程特点。

3、批阅及时细致,注重细节,理科批阅能划出出错的位置,还注意思路的指导,文科注重眉批。

4、批阅时注意对作业的规范化的要求,注意纠错习惯的养成。

5、批语贴切,注重激励原则,作业必须定等级并且切合实际,批阅日期明了。

二、合格(B级 8分)

1、作业批阅和教辅查阅次数符合标准。

2、适量布置作业与练习。

3、能按时批阅。

4、注意纠错习惯的养成。

5、作业评定等级切合实际,批阅日期明了。

三、较差(C级 4分)

1、作业布置和批阅次数不够,教辅查阅次数不够。

2、大量布置机械重复性作业。

3、不能按时批阅,有漏批、错批现象。

4、作业不定等或者定等不切合实际,无批阅日期。

有上述一条者,定为较差等次。

四、不按时上交作业接受检查的。作业布置和批阅次数严重不够的,教辅查阅次数严重不够的。批阅不认真,中间插入批阅日期的,划大对号的。(D级0分)

教务处

上一篇: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下一篇:江门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