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的共同特征》教案

2024-05-14

《鸟类的共同特征》教案(共13篇)

篇1:《鸟类的共同特征》教案

第3课 鸟类动物的特征

北郭丹小学:李培俊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 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

能相近。

二、教学重点: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 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平时见过哪些鸟?

2、学习新课:

A、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鸟的名称。

2.能从不同的角度(主要是外在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设计不同的观

察项目。

3.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

类的特点。

4.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5.能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能飞翔和不能飞翔动物中哪些是鸟类。6.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了鸟类哪种特征制作的。活动过程:

1.上课前,出示一些图片、标本,一些鸟类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 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寻找机会自然引发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动物——这是什么?

鸟,关于鸟类,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3.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常见的鸟,学生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小组讨论

4、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特征。以

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其他内容。

5、引导学生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特征,最终形成共识,明确鸟的共同特征。

6、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动物不是鸟?

B、鸟喙与取食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2.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3.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4.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5.能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不同看法。活动过程:

1.本活动因为是趣味性活动,可不必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

(典型 的鸟喙不一定非选教材上的四种,当地典型的鸟应优先考虑。只要

能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鸟喙与其取食方式是相适应的即可。)

2.准备模拟食物时尽可能选取易找到的物品,还可以有别于教材提供的材料。如木棍洞可以用泡沫块打洞代替,钻孔留下的泡沫甥料粒刚好也要用到;橡皮虫可用细小的纸团代替;硬纸剪成的兔子要固定在木板上。

3.活动时可让学生分别观察鸟喙及几种工具的特点,然后再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在教材上可用直线将它们连接。

4.根据教材上的提示步骤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时争取让每个人都有一次体验的机会,为确保实验数据的可比性,要提醒学生注意计时的准确性,注意不能随意改变“食物”的摆放位置。记录时兔子以块为单位,其他以粒为单位。

5.把自己组的结论填写在表格下面,内容不强求统一。引导学生将取食的物品与实际环境中的食物对应起来。

6、说一说——要想又快又多地“吃”到某种食物要选取哪种工具最方便,为什么?

7.阅读科学在线,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问题的不同看法,意识到对鸟进化的问题还在继续研究。

8.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C、小结:

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蝙蝠、猫头鹰属于哺乳类,蜻蜓、蝴蝶属于昆虫。

2、不同鸟喙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 匙);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D、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

篇2:《鸟类的共同特征》教案

后白塔小学 冯津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各种鸟类特点的资料,并用科学的语言概括鸟类的共同特征。

2、能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3、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鸟喙对鸟类生活有什么好处。

4、能将常见鸟的名称以及其喙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说出来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

对于模拟鸟喙取食实验情况的分析。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见几种鸟:猫头鹰、鹦鹉、鸽子等。

实验材料:一个托盘、五个小碗(第一个小碗中盛有用泡沫打的洞,洞中有很多米粒,第二个小碗中盛有土和葵花子、第三个小碗中盛有纸屑和橡皮泥“橡皮虫”,第四个小碗中盛有塑料板,塑料板上订有各种“小动物”、第五个小碗中盛有水,水中有一些“浮游生物”;五张白纸;1把工具(或尖嘴钳子、或勺子、或起钉器、或镊子));一只秒表。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提出问题

今年鸟类动物运动会就要拉开序幕了,前来报名的鸟类动物可多了,让我们看一看都有谁呢?总裁判员对于前来报名的鸟类朋友一一进行了登统。突然间,报名处发生了争执声。“你们几个怎么也来凑热闹,你们不能报名。”“为什么呢。”“因为你们不是鸟类。” “什么样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动物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是啊,这节课就让咱们班的同学一起来研究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板书: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小组合作,探究鸟类的共同特征

1、观察、阅读获取信息(1)介绍研究方法

师:要研究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鸟的特征呢? 生:„„

师:对了,我们不仅要研究它们的体表都长有什么,还应该关注它们的运动方式、繁殖后代的方式、以及如何取食和他们所吃的食物是什么等这些方面的特征。为了帮助我们研究,老师特意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我相信咱们班的同学在它们的帮助下,肯定会大有收获的。在它们和我们见面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小的提示。小提示:

①它们的胆子很小,我们在观察时尽量要安静一些。②先整体观察每一种鸟的体表都长有什么,边观察边记录。

③结合你们的生活经验或阅读你们手中的资料,汇总这些鸟在其他方面的特征。④对比分析每一种鸟的特征,比较几种鸟有什么相同点,最后归纳总结出所有鸟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2)学生活动:通过观察,阅读去了解鸟类动物的特征。

2、汇报交流、讨论、归纳共同特征

师:哪个组来说一说你们组观察、分析了几种鸟,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得出了什么结论?你们组认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1)交流: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讨论:哪些特征是所有的鸟都有的,哪些不是?(3)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鸟类动物在体表方面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和哺乳动物身上的毛的区别;并指导学生认识鸟在取食和繁殖方面的共同特征。

(4)通过以上的观察、交流、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板书:体表有羽毛,靠喙取食,靠产卵繁殖后代。

(二)鸟喙与取食

1、激发兴趣,介绍方法

师:这些不同种类的鸟又是如何靠它们的喙进行取食的?想不想研究? 待会咱们就来做一个模拟鸟喙取食比赛的游戏!看看你们组的工具能取到什么样的食物,最适合拾取什么食物?

2、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师:在托盘中有五个小碗,五种食物分别放在了五个小碗中,用泡沫打的洞中有很多米粒,土壤中有瓜子,纸屑中有“橡皮虫”,纸板上订有各种“小动物”,水中有“浮游生物”;五张白纸;1把工具(或尖嘴钳子、或勺子、或起钉器、或镊子));一只秒表。

师:想一想:为了使我们的比赛更加的科学、合理、安全,应该注意什么? 生:„„

师:除了这些,我们还要注意游戏的方法及规则: 出示游戏的方法及规则

3、学生比赛,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发现新知

(1)你们组的工具能拾取什么食物,最适合拾取什么食物?(2)分析这些工具模拟的是哪种鸟的鸟喙?得出什么结论?(3)说一说这些环境模拟的是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什么环境?(4)回顾比赛游戏,分析工具、食物、鸟喙、环境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实践活动,运用新知

1、判断——我是总裁判员

一上课,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那现在你们想不想知道,总裁判员不让报名的小动物它们会是谁?你认为是谁,要说出你的理由。

2、解释——创设一个环境

鸡和鸭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它们迎着朝霞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家门,在田野中、在森林里、在山坡上、在池塘边,它们玩耍、嬉戏。小鸡找到虫子喂小鸭子吃,小鸭子捉到小鱼、小虾喂小鸡吃,他们吃饱了玩够了,太阳就要落山了,它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看到它们这么高兴我不知不觉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要是把鸡和鸭分别放到同一种环境中,你认为谁能更好地生存下来?为什么?

3、说说——生活中哪些常见的工具是模仿了鸟类哪些特征制作的?

4、设计——一种仿生工具

深入研究某一种鸟的鸟喙,想一想你能根据这种鸟的鸟喙制作什么工具?

四、知识拓展,课下延伸 作业:

1、阅读科学在线:了解鸟类的起源

2、课后继续收集更多种类动物的图片、标本及相关资料。教学总结:

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靠喙取食,靠(产蛋)产卵繁殖后代。教学反思:

篇3:浅谈有效英语教师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有效的,社会和情感技能,教学知识,学科知识

什么是一个有效教师?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

When it comes to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 English langauage teacher,it is natural for the teacher to posses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eld as well as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an effective teacher.———By Steinberg and Horvath,1995.

在本文中,大多是谈有效的英语老师应该具备的四个主要特点分别是:社会情感技能,教学知识,主题知识和个性特征。

一、社会情感技能

正如在其他所有方面,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有一些基本的社会和情感技能,与学生互动,有效地维护教育过程。这些技能范围广泛,如激励学生,不惜时间帮助学生,热心教学,对学生有积极态度,应对学生的需求,提供一个无压力的课堂气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成功最显着的特点之一。社会和情感技能,能使教师和他们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维护教育的有效性和成功。另一个关键点是学生体验,他们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感受,如何处理其相关问题。例如,感情,像焦虑和恐惧,以及其他负面情绪是影响教学有效性这一进程的自然和预期的部分。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自己的学生在认知和情感层面能专心学习的环境。此外,社会和情感技能,为教师提供机会处理他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觉和经验。换句话说,为了有效,教师应结合自己在思维和情绪方面的的行为。

二、教学知识

为了进行任何一种工作,应该有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知识。他应该有教育知识跟随这个过程的方法和策略的意识。在Ar•kan,Ta•er等人的研究中,定义的教学知识就是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科目是什么。如果没有教学知识,教师不能传达他们所知道的给自己的学生。由他们所进行的研究的结果显示,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有教学的能力和知识,更是为了处理有效教学领域出现的难题。为了提供最好的内容,一个有效的教师需要有如何呈现这种领域的专门知识的能力。教育学知识的重要性是因为知识是一种高级形式很难获得,而不是提供给大家寻求它。不同的研究指出教学知识有众多方面,如为学生提供使他们能够放松的学习环境,以便学习得好,指导学生,组织学生,培养解释和认证的能力,以及激发和维持兴趣,分配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和交付的能力,以及通过多媒体技术教有效的教学材料的能力。有效的教师应该基本上都应有管理课堂的技能,也可以定义为一个教师用以维持其教学和学习环境的做法。维持课堂管理的基本目标是通过降低情感过滤,提高动力,为学生和教师营造无压力的学习环境。没有压力的环境不仅提供给学生也给教师一个轻松的气氛并在这个过程中消除或减少犯错误的恐惧。

三、主题知识

吸引关注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应具备有关其特定领域的主题知识。为了清楚这一概念的定义,Ar•kan,Ta•er指出关于主题的知识就是教师了解他们教什么,即学科知识。另一项研究指出这种知识型的意义是建议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学科知识,如有效利用课堂的目标语言,根据学生的背景集成教学经验和准备有效的课程计划。除了这些项目,从目标语言知识出发还应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准确性,词汇和发音。从不同的角度,以博学目标文化。

主题知识能使教师利用资料时,引导学生获得一些学习策略,按照学生的能力水平教授课题,告知学生有关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进步。为了突出这些方面,除了使用足够的教学资源外,还应根据所有的教学内容准备适当的教案。教师的领域知识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供应商。成为一名有效的教师的要求之一是要在自己的特定领域中掌握有学科知识。更多的教师有主题的知识,他们教会更有效,更成功的结果将被获得。

四、个性特征

在任何行业工作的人在工作环境中不可缺少有他们的个人特点。这也适用于教师。因此,除了主题知识或教学的知识,教师也应该有一些基本的个人特征去有效教学,并在这个职业中获得成功。以下列出了最经常提到的有效的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个人素质和个性特征:具有挑战性,并具有相当高的期望,有幽默感,热情和创造性,宽容,耐心,善良,理智和豁达,灵活,乐观,热情,有对新的想法的积极态度,以及照顾学生。当教师结合本专业所有这些期望的特性,他们就可以建立与学生互相信任的关系。

参考文献

[1]Steinberg,R.J.,&Horvath,J.A.(1995).A prototype view of expert teaching.Educational Researcher,24(6),9-1。

篇4:金门,是人和鸟类共同的金门

对于梁皆得来说,金门很特别,在他拍鸟所到的世界各地中,金门是他最常到的一站。不仅因为金门离台湾本岛近,更重要的是因为金门得天独厚的环境和地理因素。这座仅有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小岛,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

梁皆得第一次到金门拍鸟是在1986年,当时的台湾尚未“解严”,金门也仍然是两岸关系中最紧张的前线战地。当时的梁皆得是台湾“中研院”鸟类观测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助理,在来金门之前,他也只是听人说金门有很多鸟,但具体有多少,没人能说得清。梁皆得回忆起第一次到金门的感触,“鸟很多,树很多,阿兵哥也很多,跟台湾很不一样。”

从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一直到1993年金门对台湾本岛居民正式开放观光,四十多年间金门几乎处在一个半封闭的状态。而正是因为这四十多年间一直处于战备状态,使得岛内各个地方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军事管制区,大部分人无法靠近,让自然生态得到了几乎不受限制的发展。茂密的植被、林灌以及拥有着宽阔潮间带的海滩,在军事“掩体”中成为了鸟类绝佳的栖息地。梁皆得回忆到,当时到金门来拍鸟还需要通过“特殊管道”审批,因为管制区域太多,很容易不小心就走到不该走的地方,动不动就被阿兵哥赶走。80年代的台湾,观鸟这个群体在台湾属于刚刚起步的状态,遑论金门,也正是因为像梁皆得这样的摄影师一次又一次地来到金门,用相机记录下栖息于此的各种鸟类,才真正让金门这个观鸟天堂被外人所知。迄今为止,金门有观测纪录在案的鸟类品种多达303种。在台湾“解严”之前,梁皆得就多次到金门拍鸟,而所留下的摄影作品也为金门当地学校观鸟课程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从1986年第一次来金门,三十年过去,梁皆得在金门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摄影作品和资料库,他也从一名生态摄影师,成为了屡次入围金马奖的著名纪录片导演,他所拍摄的《檐间戴胜飞》和《翡翠》纪录了金门最具代表性的戴胜和翡翠鸟,为金门“国家公园”所制作的《观鸟金门》一书,也成为了外地观鸟者了解金门观鸟的最佳读本。谈起现在金门的生态,梁皆得认为金门依然拥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但是这两年因为旅游观光而慢慢兴起的建设,让以往栖息于金门的鸟类慢慢开始有了减少的迹象。“我们观鸟界有一句著名的话,叫‘今日鸟类,明日人类’,所以我们更急需设立保护措施来保护鸟类家园。”梁皆得说。在他眼里,金门不仅是金门人的金门,更是千百年来,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来金门渡冬的鸟儿们共同的家。

篇5:《鸟类的共同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

(2)了解鸟喙的外形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3)理解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通过实验,学生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适合吃的食物。实验材料准备:

米粒,嗑开的葵花子,塑料泡沫颗粒,马铃薯块,碎纸团;镊子,尖嘴钳子,汤匙,起钉器;钻孔的塑料泡沫块,水槽,适量的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出示几幅鸟类的图片)学生辨别它们属于哪类动物?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观察图片,老师提问:鸟儿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3、着重强调鸟类的喙各不相同。(同时介绍鸟的嘴我们一般称为鸟喙)并让学生明白,鸟喙是鸟儿用来吃东西的。

4、学生提问:①图片中的鸟类会吃什么食物呢?

②鸟喙的形状不同,它们吃的食物会不会也不同呢?

5、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探究问题,提出本课的探究问题:鸟喙的形状与取食有什么关系?

二、学生猜想

当探究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图片中的鸟类可能会吃什么食物呢?让学生根据鸟喙的形状自由猜想。

三、模拟鸟喙取食的实验

1、观察图片,提问:图片中鸟儿的喙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长而细;短而尖;宽而大;锋利带钩。

2、学生观察实验工具,说出每种工具与哪种形状的鸟喙相似。(镊子——短而尖;尖嘴钳子——长而细;汤匙——宽而大;起钉器——锋利带钩)教师并指导工具的使用方法。

3、老师介绍实验食物:

塑料泡沫颗粒模拟是水中的鱼儿,或是漂浮在水面的浮游植物;马铃薯块模拟兔子肉;磕开的葵花籽模拟坚果,要取出里面的仁,塑料泡沫块洞中的碎纸团模拟树洞中的橡皮虫。

3、了解实验要求。

4、学生分组实验,填好实验报告单,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交流

(1)选取一组的实验报告单,请组长说明实验结论:镊子最适合拾取米粒和橡皮虫,尖嘴钳子最适合拾取果仁,汤匙最适合拾取水面上的浮游生物,起钉器最适合拾取兔子肉。

(2)教师提问:其他组的同学同意他们的结论吗?(3)当所有学生给出肯定答案后,再引导学生看实验报告单,提问:从实验报告单中,我们除了了解镊子最适合拾取树洞中的橡皮虫,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4)学生交流反馈:镊子还能拾取米粒,塑料泡沫颗粒。(5)教师继续提问:这说明什么?

(6)学生反馈:这说明像镊子形状的鸟喙取食种类多。(7)从实验报告单中还能知道什么?

(8)学生反馈:像汤匙和起钉器形状的鸟喙的鸟类吃的食物种类少些。

(9)教师提问:如果把鸡和鹈鹕同时放在一个环境里,谁更能很好的生存下来?

(10)学生讨论、交流:鸡更能很好生存。

(11)学生提问:既然鸡吃的食物种类多,更能很好的生存。那所有的鸟类的鸟喙都和鸡的喙一样,不都能很好的生存了吗?

(12)学生讨论、交流

(13)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从实验中我们知道:镊子最适合拾取树洞中的橡皮虫,也就说明长而细的喙适合拾取空间狭小地方的食物;尖嘴钳子最适合拾取米粒和葵花籽,也说明短而尖的喙适合吃地面上细小的食物及坚果;汤匙最适合拾取水面上的浮游生物,说明宽而大的喙适合吃浅水中的食物也能吃体积大的食物,比如水中的大鱼;起钉器最适合拾取兔子肉,同样说明锋利而带钩的喙适合捕食弱小的动物。(边总结边板书)而且我们还知道鸟喙的多样性使得鸟类适应不同的环境,鸟类之间更能和谐生存。

四、课堂拓展

1、(课件出示几幅鸟儿图片)学生观察其鸟喙的形状,根据实验结论说出它们会吃什么食物,并随之播放视频,看学生的答案与现实的情形是否一致。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及时表扬。

2、学生讨论,交流:

(1)为什么小燕子到了冬天就会飞向南方?

(2)学了《闰土》这课后,小红仿效闰土捕捉麻雀的方法,在地上放了一条鱼用棍子支起一个簸箕,可是他等了一下午,怎么一只麻雀都没捉到呢?

五、课外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鸟喙与取食的奥秘,在下课之前,老师留给大家两道课外作业题,请同学们查找有关资料课外进行交流,讨论。

(1)干旱时期,许多水塘和河流会干涸,一些开花结果的植物会死亡,这时对于具有哪种类型喙的鸟的生活产生影响?

(2)假设在干旱时期,一种鸟有较短的喙,能嗑开一些具有坚硬外壳的种子,这种喙有什么优点?

六、板书设计

鸟类动物的特征 鸟喙————取食 长而细 虫类,小鱼、花蜜

短而尖 谷物类、坚果

宽而大 浮游生物,大鱼

锋利带钩 肉类

教学体会与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学生为主题,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课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教学本课后,我有自己的教学反思:

一、从问题入手,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探求知识总是从问题开始。所以教学这课时时,我注重探究问题的提出。设计了几幅典型鸟喙的鸟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找出鸟喙形状的不同,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具有不同形状喙的鸟儿会吃哪些不同的食物?激发他们想探究的热情。

二、猜想是探究活动的前提

“猜想与假设”是学生探究前的一次对科学的预见性活动,也是探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当学生提出疑问后,我没做出回答,而是让全班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常识大胆的猜想,鸟儿可能会吃鱼,虾子,虫子,谷物等等不同的食物。我再适时说,到底谁的答案才正确呢?进而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究。

三、实验是探究活动的深化,突破重难点的桥梁 实验是辅助学生探究科学世界的一种手段,通过实验,满足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解答心中的疑问,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能体验到探究过程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在学生们分别用代表不同形状的鸟喙的工具模拟鸟喙取食时,通过实验,他们真切感受到各种形状的鸟喙最能拾取的食物是不同的,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也探寻到先前问题的答案。

四、实验材料要精选

材料是学生在科学试验中进行探究活动的载体,会直接对实验现象和学生的探究方向造成影响。实验前准备充足、合适的材料是实验获得成功的保证。本堂课鸟喙取食的模拟实验是一个趣味性的活动。在准备食物时,我有别于教材提供的材料,以容易找到和学生能接受的物品为准。如木棍洞难以找到所以用泡沫块打洞代替,而且取出的塑料泡沫颗粒也可以利用;怕女同学害怕虫子,所以实验中的橡皮虫用细小的纸团代替;兔子肉难以得到,而且为了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不能乱宰杀兔子,兔子肉用马铃薯块代替。

篇6:中班科学教案 我们的鸟类朋友

设计意图:

一次孩子在科学发现室里玩,我发现孩子们对小鸟的标本很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个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对小鸟的探索,发展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科学活动:我们的鸟类朋友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多种多样的鸟,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爱鸟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鸟的标本、图片、碟片、图书

2.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室环境

三、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 这几天,我们和小鸟交了朋友,老师和小朋友还收集了许多小鸟的图书、图片、标本、碟片,现在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讲一讲,你认识的小鸟叫什么?长得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讲述)

2.请小朋友坐下来,把你看见的小鸟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3.谁来告诉大家,你看见的是什么鸟?是什么样子的。

(二)了解鸟的异同点

1.小朋友认识的小鸟真多,这些小鸟长得都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我们再仔细去看看、找找,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讲述)

提问:你发现小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请个别幼儿回答)

2.小朋友看得真仔细,发现了小鸟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小鸟在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相互交流后,再个别回答)

(三)了解小鸟的本领

1.小朋友看得真仔细,发现小鸟有这么多相同的地方,小鸟真可爱。那么小鸟有些什么本领呢?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请个别幼儿回答)

2.一起学学做做动作

3.小鸟除了这些本领以外,还有很多的本领,现在就让小鸟表演给我们看(幼儿看碟片)

(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鸟类

小鸟有这么多的本领,那么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五)结束

今天我们和很多的小鸟做了朋友,还有很多的小鸟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呢,等会儿我们再一起来看XX小朋友带来的碟片,看看还有哪些我们不认识的小鸟。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篇7:爱护鸟类大班教案

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鸟类的意识。

2.引导幼儿用圆形制作小鸟。

准备:

1.在墙上画出大地和天空的背景图,用纸揉搓,拉出树干。

2.彩色圆片、彩色笔、小鸟图片、小鸟范例等。

过程:

1.出示小鸟图片,进行有关爱护鸟类的谈话。

2.引导幼儿学用圆形纸一次对折折出小鸟的身体、两次对折折出小鸟的头、三次对折折出小鸟的嘴巴,掌握小鸟的制作方法。

3.帮助幼儿将做好的小鸟粘贴在大树上和天空中。 请景表演:谁打了小鸟

提问:打小鸟的人对不对,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鸟?

教师小结:小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能伤害它,有了小鸟和其他动物,大自然才能和谐相处,生活才能生机勃勃。万物才有生气。

篇8:《鸟类的共同特征》教案

一、对边疆问题极为关注

1820 年新疆发生了张格尔叛乱, 西北边境防务紧张。随后沙俄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巴尔喀什湖和斋桑湖地区不断侵扰和占领。鸦片战争后, 沙俄除了继续侵略中国西北地区外还加紧了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在中国的东南海疆, 英国侵略者凭借着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紧接着, 英法等国也不断对东南海疆进行侵扰。在西南地区, 英国侵略者对西藏抱有野心, 不断挑衅。接踵而至的祸患, 致使中国的边疆形势异常严峻, 这对历史地理学研究者触动很深。因此, 在鸦片战争前后历史地理学研究呈现出一个鲜明的趋势就是历史地理学研究者对边疆问题极为关注, 边疆历史地理学研究蔚然成风。

祁韵士和徐松是这股学风的开创者。在徐松的的影响下, 有一大批学者如张穆、龚自珍、魏源、姚莹、程同文、李兆洛、何秋涛等成为西北边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者。对于这样一个研究群体, 梁启超曾有这样的评价: “此数君者, 时代略衔接, 相为师友, 而流风所被, 继声颇多。兹学遂成道光间显学。”[1]这说明了当时知识分子对边疆问题的重视程度。这一时期研究边疆历史地理的学者除了将目光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外, 对内外蒙古、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南地区也进行了研究。另外一部分学者鉴于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开始关注世界各国大势, 研究世界历史地理, 并把外国史地研究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结合起来。历史地理学研究者对边疆问题的关注反映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士林风气”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后, 有关研究边疆历史地理的著作颇多, 可谓成果累累。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著作有: 祁韵士的《西陲要略》; 徐松的《新疆识略》;张穆的《蒙古游牧记》; 何秋涛的《朔方备乘》; 龚自珍的《西域置行省议》; 魏源的《海国图志》; 李兆洛的《历代地理韵编》; 林则徐的《四洲志》; 沈垚的《新疆私议》; 姚莹的《康輶纪行》; 俞正燮的《蒙古》; 夏燮的《中西纪事》; 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梁廷枏的《海国四说》等。由此可见知识分子对边疆问题的关注程度。

二、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列强的侵扰和蚕食给中国带来严重的边患, 中国呈现出千年未有之变局, 抵御外侮、救亡图存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而当时国人仍然沉浸在天朝大国歌舞升平的梦幻中。严峻的时局使得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警觉起来。在强烈、自觉的忧患意识的驱使下, 以筹边谋防、抵御外侮为己任, 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研究边疆历史地理学作为手段来唤起人们的危机感, 并将大量精力倾注于有关边疆历史地理学的撰述之中。在这些历史地理学研究者的思想中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朔方备乘》是何秋涛边疆史地研究的力作。该书重点对一百多年来的中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说“俄患”由来已久, 俄国已成为中国北部边疆的最大威胁者。他编撰此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清政府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对俄国的侵略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何秋涛在该书中明确指出: 西北塞防, 乃国家之根本, “边防之事有备无患”。何秋涛的忧患、爱国之心不言而喻。边疆历史地理学著名学者张穆之所以编著《蒙古游牧记》就是要通过此书“缀古通今, 稽史籍, 明边防”。[2]在这部著作中, 他对蒙古同中国历代王朝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同清朝的关系特别重视, 对土尔扈特部出走与回归这一历史事件做了详尽的研究, 并对这一事件予以充分的肯定。这体现了张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统一的热切愿望。《康輶纪行》是姚莹的重要著作之一。姚莹亲身经历了鸦片战争, 他对清政府的失败痛心疾首, 认为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国人“暗于边情”、闭关自守、妄自尊大。他看到了中西方之间的差距, 对外国觊觎中国领土深表忧虑。他编写此书就是要向人们介绍“外蕃异域之事”, 让更多中国人“知彼虚实”, 以图制夷之策, “冀雪中国之耻”。魏源在其所著《海国图志》中更加旗帜鲜明地宣布他写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3]该书不仅向人们介绍了世界史地知识, 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如何抵御外侮、实现民富国强之路进行了探讨。徐继畬于1848 年完成了《瀛环志略》的编撰, 关于写作动机他曾这样说道: 当今“海外诸国鳞集仰流, 帆樯萃集, 其疆土之广狭, 道里之远近, 任边事者, 势难已于咨询。此说虽略, 聊以为嚆矢云尔。”[4]说明他密切关注边疆的安全和管理问题, 想通过此书为人们提供参考。还有一些历史地理学学者是在个人命运遇到坎坷、所处环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开展研究的。林则徐在谪戍新疆期间, 走遍天山南北, 最终辑成《荷戈纪程》这部历史地理学著作。林则徐预言: “终为中国患者, 其俄罗斯乎!吾老矣, 君等当见之! ”[5]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溢于言表。

三、注重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鸦片战争前后, 历史地理学研究者有意识地把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作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目标, 在他们的著述中有大量内容涉及到社会实际问题, 具有实用价值。这已成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共同特征。

在维护边疆的统一和巩固问题上, 有些人认为喀什噶尔四城“悬远难守”、耗资巨大而应放弃。对此荒谬之论沈垚在《新疆私议》中予以坚决回击, 称这种观点是“迂士之论”。另外还提出了加强和巩固对这些地区统治的具体措施, 如慎择边臣、屯田积谷等。在如何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统辖问题上, 龚自珍在《西域置行省议》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他主张在天山南北两路依行省之例设置各级官员。鉴于西北地区地广人稀, 土地开垦严重不足, 龚自珍主张通过移民西北来建设巩固边疆, 并为此制定了具体、详细的方案。针对天山南北两路民族情况的差异, 龚自珍主张“以边安边”。其办法就是“开垦则责成南路, 训练则责成北路”, 用南疆的经济支持北疆的军队, 用北疆的军队来保卫新疆的安全。龚自珍的这些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张穆在《蒙古游牧记》中把历史地理学研究同国防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内外蒙古是中国北部边防的屏藩, 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对这里的地理状况、历史沿革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他对内外蒙古的各处地形、边地卡伦、军事重镇、屯兵地点等都做了很详尽的记述并强调了这些地方对巩固边防的重要性。《朔方备乘》的作者何秋涛认为, 在中国北部边疆沙俄是中国最大的威胁者。该书不仅记载了中国历朝政府在北部边疆经营管理的经验以及用兵地形, 而且对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宗教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综合性的介绍, 对清朝前期的中俄关系进行了探讨。该书对国人抵御沙俄侵略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

处理好民族关系、搞好民族团结是历史地理学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边疆是少数民族集聚的地方, 民族关系十分复杂。能否有效地缓和民族矛盾、加强民族团结关乎到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鉴于此, 历史地理学研究者往往把民族关系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探讨, 为统治者提供依据和参考。龚自珍、魏源、沈垚、姚莹、何秋涛、林则徐等一大批历史地理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如何解决民族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表明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四、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的问题

更加可贵的是, 鸦片战争前后, 史地学研究者能够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来研究问题, 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和外国史地研究结合起来, 并成为一种趋势。

何秋涛所著的《朔方备乘》, 不仅对我国西北、东北和北方的历史地理等状况进行了考察, 而且对俄国的情况也做了系统、详细的介绍。该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对中俄关系的探讨以及对中俄边界形势的记载和考证。他把“夷情”作为“边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分析, 把边疆问题置于国际关系的背景中来进行考量, 这体现了他广阔的眼光。魏源在《海国图志》中, 能够从更加广阔的视角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进行研究, 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来“以夷制夷”, 最终达到筹边谋防、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目的。姚莹的《康輶纪行》除了记载西藏的历史、地理等情况外, 对英、法、俄等外国史地也进行了研究和介绍, 强调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书中大量介绍了西方国家如英、法、俄、普等国以及亚洲的日本、缅甸、安南、暹罗等国是如何了解外国情况的等方面的内容, 想以此改变国人“皆以侈谈异域为戒”的不良风气。他建议要“尽取外夷诸书与留心时事者, 日讲求之”,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了解世界情势以图制夷之策, 雪中国之耻。这体现了姚莹把中国边疆和国际情况结合研究的远见卓识。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对美洲、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遭受西方国家欺凌并沦为殖民地的情况作了介绍, 尤其对印度沦亡的历史记述更为详尽。其意图就在于通过这些被侵略国家的遭遇为国人提供教训。书中还对一些落后国家在强敌面前决不屈服、敢于斗争并最终使国家免于沦亡的历史作了记述, 意在为国人树立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榜样。《中西纪事》的作者夏燮在探讨中外关系时对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把中国的兴衰和世界局势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 指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争夺, 最终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意在为人们敲响警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 历史地理学研究者这种开眼看世界的广阔视野对启迪人们的思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6:388.

[2]张穆.蒙古游牧记·自序[M].盛康.皇朝经世文编续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85辑.台北:文海出版社, 1971.

[3]魏源.海国图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9.67.

[4]章永俊.鸦片战争前后研究边疆和域外史地的学者群[J].学术研究, 2007 (3) .

篇9:鸟类教案

第一节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家鸽,探究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2、掌握鸟类的主要特征。

3、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家鸽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特点。

2、鸟类适合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3、鸟类的特征。

难点:

1、鸟类的双重呼吸。

2、鸟类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三、教学准备

1、家鸽双重呼吸教学视频。

2、鸟类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学生总结鱼类的特征。总结:鱼是脊椎动物,今天我们来接着学习另一种脊椎动物——鸟类。鸟大家都很熟悉,那提到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鸟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回答飞行)然后让学生思考鸟为什么会飞,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动物的主要类群——鸟类

1、观察家鸽

课件展示家鸽图片,引导学生从家鸽的体形、体表、前肢方面思考家鸽这些特征对飞行生活的有什么意义。

总结:家鸽体形流线型,减少阻力;体表被覆羽毛,有保温和保护作用,翼和尾上有大型正羽,覆瓦状排列,用于飞行;前肢变成翼,飞行器。

2、自学课本P87,思考:

(1)家鸽的骨骼有什么特点?这样的骨骼有什么意义?

(2)双重呼吸是鸟类所特有的。那什么是双重呼吸?双重呼吸对于鸟类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3)通过刚刚的自学,同学们,你们总结除了家鸽的外部形态与它的飞行相适应外,还有哪些方面适于它的飞行了吗?

总结:家鸽的骨:长骨中空,短骨愈合,轻便牢固;有龙骨突,附着发达的胸肌;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这些特征都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

3、自学课本P88,思考:

家鸽的消化系统中各部分各有什么作用?对于家鸽的飞行生活有什么意义?

总结:口中有喙无齿,嗉囊贮存和软化食物,肌胃磨碎食物和初步消化,小肠彻底消化并吸收,直肠短。直肠极短,粪便很快排除体外,减轻家鸽体重。

4、总结:通过以上学习,你能总结家鸽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吗?

总结:外部形态:

1、体形:身体呈流线型,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起保温和保护作用;

3、前肢:变成翼,翼和尾生有若干排大型正羽,排列成扇形,适于飞行生活。内部结构:

1、骨骼;

2、双重呼吸;

3、消化系统

5、鸟类的主要特征

总结:有角质的喙;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

(三)回顾总结

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

篇10:鸟类 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家鸽的形态结构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2)概述鸟类的基本特征。

(3)说出鸟类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资源价值。技能性目标:

尝试观察、比较等方法探究家鸽的形态结构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情感性目标:

(1)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认同鸟是我们的朋友。确立环保意识。

2、新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提倡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学情分析

鸟类是学生学生日常接触比较多的一种动物,学生对鸟类的探究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比较了解。但对家鸽的肌肉分布特点和骨骼特点认识不足,对家鸽为什么能够飞翔缺少探究,而且缺乏保护鸟类及其生态环境的意识。

4、重难点

重点: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鸟类体温恒定和鸟类主要特征。难点:

(1)气囊及双重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2)鸟类的胸肌发达;

(3)羽毛是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之一。

5、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鸟类,大家生活中加过哪些鸟类呢? 学生回答:麻雀、鸡、鸭、乌鸦······ 提问:那么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学生回答:都能飞,都有羽毛······ 【实验活动】

PPT展示鸟类飞行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鸟类能展翅翱翔于天空中呢?我们以家鸽为例来探究鸟类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适应飞翔生活的特点。

展示家鸽标本,学生分组观察,互相讨论,交流家鸽有哪些特点适于飞行生活。由小组长进行总结汇报。【讲授】

通过PPT一步步的问题展示家鸽的一些特点,进行详细讲解。

1、家鸽的身体呈什么形态? 对家鸽的飞行有什么帮助?

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2、家鸽的体表被覆着什么?有何意义?

羽毛。防风保温、体形流畅、辅助飞行。(补充讲解羽毛的类型)

3、家鸽的前肢变成什么?

翼。(作为飞行器官)

4、家鸽最发达的肌肉在什么部位?(图片展示)它的作用是什么?

胸肌。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5、家鸽的胸骨有什么特点?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如胸肌)联系起来考虑,这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形成高大的龙骨突。附着发达的胸肌

6、骨骼的特点? 家鸽的骨骼特点与飞翔运动有什么关系?

骨质轻而坚硬;长骨中空,充满空气。使体重减轻,利于飞行。

7、家鸽的消化:家鸽有角质喙,利于啄食。口内无牙齿。

食量大,消化吸收能力很强。直肠短,排便迅速。(PPT资料证明)

(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减轻体重)

8、家鸽的呼吸

家鸽不仅有发达的肺,还有一些与肺相通气囊。

双重呼吸:呼吸一次、空气两次通过肺,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详细讲解,学生比较难以理解)

双重呼吸提高了家鸽的摄氧能力,供给充足的氧气,满足长时间飞翔对能量的需求。

9、体温高而恒定(42℃左右),恒温动物(与之前的变温动物进行对比讲解)

减少对环境的依赖,增强适应能力,扩大生活范围。

最后进行总结

篇11:《鸟类的共同特征》教案

1、了解几种检查食物变质的简单方法。

2、认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知道它们是检验食品卫生合格的标准之一。

活动准备:

变味的食品,食物包装袋,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变质的食品。

1、出示挂图:小朋友猜猜这些图上都是什么呢?

2、出示面包、橘子变质前的图片进行对照:这些橘子和面包有什么不同呢?

3、出示有怪味的变质食品:请你们闻一闻有什么味道?这些已经发霉、有怪味的食物还能不能吃了呢?

4、教师小结:有怪味或看起来和原先不一样的、发霉的食物都不能吃。

二、食物变坏的原因。

1、你见过哪些变坏的食物?为什么这些食物会变成这样?

2、小结:因为存放的时间长了,食物中的原料发生了变化。

三、了解食物变坏的几种方法。

1、怎样辨别食物是否变坏?引导幼儿从食物的颜色、气味、软硬等几方面来鉴别。

2、出示食品包装袋,引导幼儿观察上面的数字,介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含义。教育幼儿过了保持期的食物不能吃。(我们能在每个包装袋上看到一些数字和汉字,它是向人们介绍这个食品是什么时间生产的,这是生产日期。这有一行数字和文字是表示这个物品能放多长时间,叫保质期。

篇12:《鸟类的共同特征》教案

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是基于Web2.0衍生出来的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性网络服务, 它允许用户在个人关系网络里分享观念、活动、事件。由于SNS重视共享和互动、尊重用户的个性、允许用户无限扩展人际关系, 因此它在短期内风靡全球。佩尤研究中心“网络与美国生活项目 (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 ”的研究表明, 截至2008年, 美国成年人拥有SNS注册账号的人数从2005年的8%上升至2008年的35%。另一项研究表明:近55%的年轻人每天都会使用社会网络服务联络朋友, 结识新的朋友, 共享个人信息和资源。近几年国内也风靡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SNS网站。正是因为社会网络服务在年轻人中的广泛使用率, 及其重视用户之间的积极交互和合作的特征, 使得我们看到SNS应用于教育的广阔空间。深入研究SNS的教育应用, 是网络教育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本文以人人网为例, 使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基于SNS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网络密度、中心度等要素并总结了其交互特征,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SNS的教育应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SN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关注使用者个性特征为研究点, 试图寻找并解释哪几种个性特征影响人们积极参与交互 (Ohbyung & Yixing, 2010;Ross et al, 2009;Yair & Gideon, 2010) ;2.以社会文化背景作为研究重点, 观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技术服务时存在的差异特征 (Asimina et al, 2010;Hwang et al, 2004) ;3.以技术功能服务为研究重点, 探讨如何应用新技术更好服务于人际交互 (Rogers, 2003) 。

国内关于SNS教育应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笔者以“SNS”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杂志》、《开放教育研究》和《现代远距离教育》等6种核心期刊进行了检索, 截至2010年底, 共检索到4篇相关文献, 其中《现代教育技术》中有3篇、《中国电化教育》与《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各有1篇。5篇文献中, 关于研究模式构建的有3篇, 分别是学习共同体模式构建、终身学习模式构建、专业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构建;另2篇是对网络学习环境和协作学习的探讨。国内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价值, 但就总体而言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且偏向于定性研究, 缺乏定量研究。

3 研究方法和样本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简称SNA) 能够用于测量行动者个体以及他们所处社会网络成员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连接, 对群组成员之间的通讯模式等进行可视化建模。SNA 方法的有效性就在于, 它能够带领我们“透视”般地看到社会网络中行动者之间的互动, 并清晰地说明他们相互连接的图式和意义。

本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步骤如下:首先运用社群图总体描述基于SNS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其次, 运用已有数据分析共同体网络结构的密度、入度和出度、中心度等社会网络的关键要素;最后, 通过对样本一定时间域内的数据搜集, 总结其交互特征并对共同体进行定性描述。本研究所使用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为UCINET。

3.2 研究样本

本研究选取人人网为研究样本。人人网是目前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最流行的实名制注册的社会网络服务站点, 是中国现今发展最好的社交网络服务站点之一。由于人人网注册用户庞大且用户群复杂, 所以我们无法获得相对完整的整体名单信息, 故本文抽取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9级入学的研究生为样本, 选取2010年10月份为观察样本的时间域, 以人人网搜索工具所记录的关系数据为依据, 建立关系矩阵, 并将该数据集合命名为09community。通过搜索得出:在2010年10月份这一时间段, 该样本群在人人网的注册用户达到92人, 累积人际关系连接数为746个。

4 样本分析及结果

4.1 09community的整体社会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结构就是在行动者之间实际存在或者潜在的关系模式 (Scott, 2000) 。本文选取社群图法描述关系网络。因为社群图法能简洁、清晰地表示出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网络。社群图 (Sociogram) 最早由莫雷诺使用, 现已被广泛接受认可。在09community的社群图 (图1) 中, 点代表用户, 用户之间的连接关系用带有箭头的有向直线表示, 箭头指向关系接受者。

在图1中, 我们不难看出09community的整体网络结构特征:60、52、41、87号处在中心位置, 由于处于关系密集区域, 他们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 并且与其他成员互动密切, 所以他们具有快速获取新资源和高效普及新信息的潜能;其次, 09community社群图中还有一部分人员处于共同体的边缘地带, 如15、9、6号等, 他们缺乏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与沟通, 因此在分享交互资源时具有滞后性。

4.2 09community社会网络关键要素分析

(1) 密度 (Density) 。

密度是指在图形中实际存在的线与可能数量的线的比例。学者陈向东指出:密度是网络中人际关系总体分布的量化表示, 表示的是社群成员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当实际的关系数越接近于网络中的所有可能关系的总量, 网络的整体密度就越大, 反之越小。密度值介于0和1之间, 值越接近1代表彼此关系越亲密, 成员交流越积极。

经过UCINET计算, 09community的密度为0.32。Mayhew&Levinger (1976) 利用随机选择模型分析指出, 在实际的网络图中能发现的最大密度值是0.5。这一结果显示, 这个由92个成员组成的共同体连接密度较高, 网络凝聚力强, 不易分裂为多个成分。

(2) 点度。

点度包含点入度和点出度。点入度描述特定成员被其他成员的认可和欢迎程度;点出度表示特定成员阅读或引用其他成员观点的数目。其中, 点入度值越高, 表明该成员在共同体中影响力越大;点出度值越高表明该成员与其他成员交互越积极主动。通过UCINET软件分析。我们得出09community点度表, 如表1所示:

在表1中, 成员A (A∈1~92) , 点入度表示被其他成员的访问情况, 在人人网中, 用户页面自动记录来访人员名单和来访数量。点出度表示成员A在时间段内访问其他成员的个数。标准化点出 (入) 度是某一节点的点出度 (入度) 与该节点在网络中最大可能的关系数比值。从表1结果来看, 09community中92、41、75号等在该网络中的被关注度较高。例如成员92, 出度是20.000, 入度是40.000, 标准化点出度是21.978, 标准化点入度是43.956;这表明成员关注网络中21.978%的其他成员, 被网络中43.956%的成员关注。

(3) 中心性。

中心性用来表述个人在社会网络中居于怎样的中心地位。通常用于评价一个人的重要程度、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和特权性。中心性可以使用“点度中心度”“点度中心势”两种指标。其中, 中心度是用来描述任意节点在网络中的核心性, 而中心势是用来刻画网络图的整体中心性, 其中中心势越接近1, 说明网络越具有集中趋势。在本文中, 我们先选取中心度来具体分析最主要的中心人物。随后计算09community的整体中心势。如表2所示: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 在09community中92、41、88属于意见领袖, 这部分意见领袖在共同体中受到其他成员的尊敬和信赖, 互动参与度高, 对共同体的贡献也较大。

通过UCINET软件分析得出, 整个网络的点度中心势 (Network Centralization) 为0.2368, 数值较小, 表明09community不具有明显的网络向心性, 这从另一侧面验证了基于SNS的学习共同体以个人为中心, 而非以群体为中心的特点。由此说明, 以SNS为基础的09community虽然存在意见领袖, 但意见领袖还不具有垄断信息的可能性, 这表明了基于SNS的共同体的开放性。

4.3 基于SNS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其他特性

前面我们通过社会网络分析, 大致归总出基于SNS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一般社会网络特点。但除此之外, 社会网络服务 (SNS) 还具有区别于其它时讯工具的特点, 我们通过对样本在特定时间域内的记录观察得出一些结论。09community社会群体2010年10月份的共同体活动记录如表3所示:

注:由于在线聊天和邮件收发为私有活动, 故无法统计。

通过对09community的记录统计, 我们发现该网络共同体的一些交互特征:①混合多媒体资源进行成员之间互动和分享。如表中所示, 在10月份的统计中, 分享视频、日志和相册成为最热门的用户活动, 既包含文本图像资源、又包含声音动画资源的混合多种媒体资源进行交流与分享成为SNS网站共同体成员的主流交互手段;②浏览他人页面为主要活动。通过记录我们发现, 09community的大部分成员通过浏览共用体中其它用户的页面达到与其他成员交互的目的。其中, 意见领袖受关注程度较高, 页面浏览量较高, 互动参与度高, 对共同体的贡献也较大;③共同体成员活动分散。通过对09community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 在基于SNS的站点中, 大部分的应用工具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交互工具,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成员的自主性, 但同时也限制了集体交互讨论的可能性;④注重个性化表达和共享交互信息资源。通过上表的“活动作用及意义”我们可以发现, 基于SNS的站点不会强制用户进行某些活动, 注重用户的自主化选择, 并且大部分的活动涉及信息资源的分享与互动, 人人网还具有新鲜事提醒的功能, 可使所有活动在第一时间内分享给更多的关联用户。

总之, 研究发现, 09community的社群图结构为网状互动结构, 连接密度较高, 网络凝聚力较强, 点入中心度数值较小, 不存在明显的网络向心性, 即该共同体不存在信息被个别人垄断的可能性;且点入中心势与点出度中心势差距不大, 说明网络关系比较对称。09community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连接度较强, 共享方式多元丰富, 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持, 保证了信息高效及时地发布与共享。但同时09community也具有普通SNS站点的局限性:偏重用户的个性化发展, 影响共同体成员合作发展;由于SNS站点允许用户无限度扩展人际网络, 导致用户接收到的冗余信息量增多, 客观上造成用户“信息迷航”现象。

5 结束语

篇13:《鸟类的共同特征》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多种多样的鸟,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们的鸟类朋友

2、布置活动室环境

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这几天,我们和小鸟交了朋友,老师和小朋友还收集了许多小鸟的图书、图片、标本、碟片,

现在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讲一讲,你认识的小鸟叫什么?长得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讲述)

2、请小朋友坐下来,把你看见的小鸟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3、谁来告诉大家,你看见的是什么鸟?是什么样子的。

二、了解鸟的`异同点

1、小朋友认识的小鸟真多,这些小鸟长得都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

我们再仔细去看看、找找,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讲述)

2、提问:你发现小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

(请个别幼儿回答)

3、小朋友看得真仔细,发现了小鸟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小鸟在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

(相互交流后,再个别回答)

三、了解小鸟的本领

1、小朋友看得真仔细,发现小鸟有这么多相同的地方,小鸟真可爱。那么小鸟有些什么本领呢?

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请个别幼儿回答)

2、一起学学做做动作

3、小鸟除了这些本领以外,还有很多的本领,现在就让小鸟表演给我们看。

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鸟类

小鸟有这么多的本领,那么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五、结束

今天我们和很多的小鸟做了朋友,还有很多的小鸟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呢,

上一篇:常州梳篦文化艺术调研总结报告下一篇:两会上的专业术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