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2024-05-17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通用11篇)

篇1: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本节课由于组织测量的活动比较多,所以在组织教学方面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影响了后面作业量的时间;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还要加强对测量方法准确性的指导。

本节课我由一组填适合的长度单位引入新课:

1、一棵大树高14。

2、粉笔长约7()。

3、有地区上个月一次降雨量达18()。

4、课桌长6()。

前三题学生很容易就填出了适当的长度单位,但在第四小题时,学生就很快发现选用前三个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有个别学生说:“用分米”,在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时,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的教学中。这一导入的设计充分向学生渗透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既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数学运用生活”这一理念,又为学生直观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我首先通过比一比——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初步建立1分米长度的概念和感受1分米=10厘米;再通过量一量——量课桌面的长和宽等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最后通过找一找——找身边大约是1分米长度的物体,进一步巩固所建立的概念。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我设计了许多的`实践操作活动,整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多数学生已经建立了1分米长度单位的概念。

在本节课的巩固练习中,除了完成书中的基本练习后,我还增加了思维拓展题:一根绳子长4米,剪下同样长的3断后还剩下190厘米,剪下的每段长多少厘米?学生由于有了书中练习一第6题的基础后,有近1/4的学生解答出来了。

当然,本节课由于组织测量的活动比较多,所以在组织教学方面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影响了后面作业量的时间;另外,还有少数学生还要加强对测量方法准确性的指导。

篇2: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计算专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总复习》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为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处理。其中,计算作为整个学期学习的重点,我安排了一节计算专题复习课。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通过总复习,应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稳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有关知识,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计算能力与估算能力都得到提高。

2.通过专题复习,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改错题、挑战题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计算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计算认真、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错题集、练习题。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要点。

同学们:在我们的计算王国里有四大家族,你知道是哪四大家族吗?(出示“+、—、×、÷”)。我们都知道,计算是我们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数学技能。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计算占了大半壁江山,本节课我们将对计算进行一次总复习。(板书课题:计算总复习)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谁能来帮我们介绍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计算知识?

【设计意图】课前已经给学生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梳理知识的方法,给学生以引导和示范。以课前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提前整理知识点,让学生整理知识点的时间更充分,课上也能进行充分的交流。这样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会更清晰。此设计不会让整理知识点环节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匆忙开始,匆忙结束,让整理环节流于形式。

二、实际应用。、师:哇,原来我们这个学期学了这么多的计算知识啊!下面请大家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文具店里,张明买了6支钢笔,每支20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2)超市里,妈妈买了238元食品和184元生活用品,带500元够不够?

(3)公园里,2位老师和33名学生乘观光缆车上山顶游玩,每辆缆车限乘4人,至少需要多少辆缆车?

(4)菜市场里,晓兰买了124元的海鲜,付给售货员阿姨150元,应找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所采用的方法也较为单一,就是让学生记住运算顺序和方法,然后进行反复练习,导致学生对学习计算内容兴趣不高,影响计算的正确率和合理性。其实计算和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可以使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轻松掌握算理,合理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看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计算。有位小迷糊经常要帮妈妈买东西,可是他的计算经常会出错,今天他带来了他的作业本,你能帮他改一改作业,找出错题并说出错误原因吗?

3、批改作业之前,先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检查他的作业是否正确?(1、重新算一次。

2、验算。

3、估算)

4、通过批改小迷糊的作业,你有什么想对小迷糊说的?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计,出示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情况,让学生在分析中得到反省和进步。

三、计算挑战赛:、你们的发言真是让小迷糊受益匪浅,小迷糊说:“我一定会多加练习,细心计算,认真检查。相信我这个小迷糊很快就不迷糊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迷糊想验证自己努力的成果,想与大家进行一次计算挑战赛,接受挑战吗?

(攀登高峰、计时赛)

2、更高一级的挑战赛竖式谜

□□□

+

-□□7

×

□)□□

□9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体差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挑战赛,第一层次是通过挑战赛,检查与自我检查学生对计算方法能否熟练运用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计算习惯。第二层次,安排了四道拓展题。依据新课程理念“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了这一层次的练习,让这部分学生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能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并通过这部分学生带动另一部分学生。让全班同学在体验加减法、乘除法之间联系的同时,更熟练的掌握计算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认为计算时要怎样做才能算得又快又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0页第2题,第121页第4、6题,第124页练习二十六第3、4、6、8题

教材简析:

有关加减法以及乘法的解决问题,学生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在题型上还是以前所学过的那些题型,不同的只是计算由原来的百以内变成万以内的计算,乘法由原来的一位数乘一位数,变成多位数乘一位数,因此学生掌握的情况还是比较好,基本能掌握它们的解题方法;我把复习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题型,在有余数的除法题型中很多要结合生活实际,而现在的学生就是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整个复习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情景学习,让学生结合情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解题分析能力,并能正确选择方法,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黑板和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背景:每年我们学校寒假都要开展冬令营,冬令营主要以开展活动为主,开展活动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我以上个学期的冬令营为背景来导入本节课。

一、情景导入(出示)

谈话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以前冬令营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冬令营的一些精彩瞬间,冬令营开展了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有出外爬山锻炼身体,传递爱心游戏、精彩的舞狮表扬、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欣赏精彩的节目表演、为自己亲人送上亲手做的钥匙扣等等,每一次活动的成功组织,都需要精心的策划安排,其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来保证活动能够成功完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组织策划一次去儿童游乐场游玩活动,又会出现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出示课题)计划这次活动经费1200元,包括来回车费、门票、两项游玩项目(坐船、旋转咖啡),其它的游玩项目小组承担费用,每个小组的活动经费200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喜欢的一些生活情景导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班共有42人,、解决车费问题

收费项目

单价

总价

车费(每人)

4元

门票(每人)

5元

租船(条)

5元

旋转咖啡(每人)

7元

合计(元)

——

师:小组讨论,来回车费一共需要多少钱?(注意:来回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4=168(元)

师问:这步求到的是什么?

68×2=336(元)

师问:为什么要乘以2

2、解决门票问题

师:游乐场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5=210(元)

师问:车费和门票一共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10+336=546(元)

3、解决租船问题

师:每条船坐5人,需要租几条船?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5=8(条)……2(人)

8+1=9(条)

师问:其中8加1,这里的1条是指哪里的?

师:每条船的租金是1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5×9=135(元)

师:现在一共用去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46+135=681(元)

4、解决浪漫咖啡问题

师:坐完了船,我们来到浪漫咖啡杯,又会出现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考虑?

生自由发言

师问:场上只有6个咖啡杯,每个咖啡杯坐6人,够不够?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6=7

6<7

不够

师:不够,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问:一共需要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7=294(元)

师问:现在一共用去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94+681=975(元)

师:计划这次活动的经费是1200元,现在我们实际用去975元,比计划节约了多少钱?

师:“节约”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

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0-975=225(元)

师:节约下来的经费,我们就留到做为下次活动的经费支出,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各组自己安排游玩项目。

(设计意图:整个复习过程,我以学生组织的一次活动为主线,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明白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三、实践操作

出示:泉林山庄的其它娱乐项目及其收费标准

收费项目

单价

八爪鱼(每人)

5元

摩天轮(每人)

6元

滑草(每人)

5元

碰碰车(每人)

8元

激流勇进(每人)

0元

3D电影(每人)

5元

师:每组活动经费200元,小组可以自由支配选择游玩项目,请各组把本小组 的经费支出情况填入下表。不能超出你们小组的活动经费200元。(出示)

小组活动

各小组分别汇报本组的经费支出表

设计意图: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老师完全放手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平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组织策划活动,如何合理支配经费,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总结

师: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我们这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我们这次活动的成功完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班上同学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并能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收费项目

单价

总价

车费(每人)

4元

42×4=168(元)

68×2=336(元)

门票(每人)

5元

42×5=210(元)

租船(条)

5元

5×9=135(元)

旋转咖啡(每人)

7元

42×7=294(元)

合计(元)

——

975元

210+336=546(元)

546+135=681(元)

294+681=975(元)

1200-975=225(元)

42÷5=8(条)……2

42÷6=7

(人)

8+1=9(条)

6<7

www.5y

kj.co

篇3: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1.学习描写白鹅“步态 ”和“吃相 ”的段落 , 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左顾右盼、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空空如也、扬长而去、供养不周、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四字词语,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对比学习相关段落 ,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 ,发现反语的妙用并尝试运用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指导采用不同语气朗读课文 , 抄写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句子。

课前准备:预习《白公鹅》这篇课文,学生课前完成复习单(附后 ),观察熟悉的小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顾“高傲”

(一)出示复习单,回顾检查上节课内容

(二)生根据复习单汇报,师生共同 评价

(三)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对比阅读导学,体悟步态“傲慢”和吃相的“架子十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鹅的“叫声”真高傲,丰子恺爷爷又是怎么写鹅的“步态”和“吃相”特点的呢? 你发现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快速浏览4~7自然段, 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浏览批注,汇报发现。

预设1:

生:我觉得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写鹅的高傲,让我们读了更形象生动。

(一)对比互读,发现“步态傲慢 ”的表达特点

1.理解“更”的表达作用

1出示句子:我会读: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2师:这两个“更”字都有什么作用呢? 你从哪里读出来鹅的“步态”比“叫声”更傲慢呢?

句1的“更”字是指“高傲”的三个方面体现,也指明了写作的顺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读出句2中“更”字的强调作用,把鹅的“厉声呵斥”“引吭大叫”与步态的“从容”与“傲然”“竟伸颈咬人”相对比,从而显得更傲慢。

3指导读句: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4按照句式说一说:抓“傲然”理解“步调从容”。

2. 组内自我阅读《白鹅 》和《白公鹅》描 写步态的 方法异同,填写表格。 (出示《白公鹅》第二自然段)。

学生根据表格,读相关句子,汇报谈发现。

(二)读悟“吃相”的“有趣、架子十足”, 想象画面,感悟对比写法

1.自读5~7自然段 ,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 在小组内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在组内交流交流。

2.读文章想画面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 选择你脑海中浮现的最有趣的画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预设2:

画面一:一日三餐

师:鹅吃饭的场面可相当讲究啊! 究竟是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可笑、有趣呢?

画面二:堂倌侍候

画面三:与狗争食

1读了第六自然段,你能说说画面里的狗是什么样吗?

根据“窥伺 ——偷食——静候 ——再偷食——扬 长而去——其他狗窥伺”复述画面。

2男女生对读描写“狗偷食”和“鹅生气”的句子。

画面四:责备主人

它是怎么责备主人的? 采访一下白鹅:你昂首大叫想说些什么呢?

(三)引导学生质疑,体会对比方法的妙用

明明是写鹅的吃相, 为什么又要重点写狗是怎么抢食的呢?

预设3:

1.生:我觉得丰爷爷用词非常准确 生动,他非常善于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读起来很有趣,我还积累了好多四字词语呢!

2.生自由汇报积累的词语。

三、整体观照,体味反语的妙用

(一)引导画出总起句,整体回归,引发质疑

1.师 :你发现了这些词语的特点吗 ? 它们叫做贬义词 ,那你觉得丰子恺爷爷会讨厌这只鹅吗? 说说理由。

预设:我觉得虽然丰爷爷把鹅写得很高傲,架子十足,又很可笑,却不让人觉得讨厌,反而让人觉得丰爷爷很喜欢这只鹅。这只鹅是只雪白的大鸟,姿态一定很美,尽职又尽责,还经常被狗抢饭吃,真可怜!

2.师 :你能从哪里词句中读出他把白鹅当成了朋友 ?

预设:丰爷爷把它比作鹅老爷,对它很细心地照顾,还心甘情愿地侍候它,不是朋友是什么呢?

(二)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例子,体会明贬实褒、正话反说的妙用

四、拓展练笔,写法迁移

(一)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师:妈妈称自己的宝贝“小淘气”,丰子恺爷爷称大白鹅为高傲的“鹅老爷”……看似批评实为喜爱,我们也来学习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小动物呢? 也许它是个“可怜虫”,也许它是个“小霸王”,也许它是个“大吃货”,也许它是个“糊涂蛋”,也许它是个“臭美精”……请选择一两个,写出它的特点和你对它的喜爱。

(二)师生共享

篇4: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说说我自己》这一节口语交际课,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受颇深:

首先,这节课,我让学生介绍最喜欢动画片中的人物,调动了学生生活积累,又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接着以一个自然的话题介绍老师自己为例,进行口语互动,然后向学生说明这就是在口语交际。

其次,我让学生介绍我们身边的同学,介绍时力求把这个人的特点说出来,让大家猜一猜说的是那个同学。这样,增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趣味性和目的性,使学生想说自己的.欲望再次升华。

最后,我让学生在介绍别人的基础上想一想怎么把自己介绍给同学,激起了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欲望,同时出示了说和听的要求,这样学生在说的时候有一个目标,不会出现胡说、乱说的现象,听的同学也回根据提示给予说的同学以补充和点评,既训练了学生的说,有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

篇5: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教课标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设计理念]: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方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伴有一定的直觉动作思维。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本节课,注重学生在脑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这一表象的过程是让学生不断的感知、思考、测量、判断、验证的活动过程。通过先估计再测量,强化练习、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此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侧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数学书第3页例2和练习1的1-3题。

教学目标:、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教具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课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课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课本短边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5把小刀那么长……。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设计意图]: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一)、认识厘米、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

师: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演示,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1)、在尺子上有很多数。(在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师:有数。你们按顺序自由地读一读。

(2)、尺子最左端的数是几?(是0)。

师:0咱们以前已经认识了,那你们猜猜看,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生思考回答)。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闪烁0刻度并板书)

(3)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尺子上还有很多线,有的长有的短。尺子上还有字母“cm”)。

师:“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

(板书课题)

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感受1厘米的长度。

师:(出示一厘米的正方形)你们看,正方形的边是多长?

学生们交流

师引: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知道小正方形的边多长。(学生说方法)

师: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同桌可以相互验证。

师: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呢?学生汇报验证。

师引导学生发现尺子上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长。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2)身边的1厘米。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1厘米是多长,下面我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学生自主探索发现:

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厘米。

图钉的长是1厘米。

小方块每边条的长是1厘米(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不是1厘米长)。

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3、巩固1厘米的表象。

师: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是多长呢?

(学生比画出1厘米的长度)

师:互相看一看。记住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呀?(生闭眼想像)

4、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出示2厘米纸条)你们看,这一段是几厘米长?

学生说长度,并说认得方法。

师:(出示4个1厘米小正方形)那4个1厘米是多长?

学生说方法。

师:你们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长的一段吗?

(生指出后汇报是怎么指的)

(二)、用厘米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先估计再测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估测能力。、估几厘米

师: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

(二)量几厘米

师:究竟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

(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师:请大家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在括号内填数字。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4、深化练习。

⑴你们还想测量什么?

⑵让学生把没有测量的物体拿出来。

⑶小组讨论,根据本组要测量的对象,怎样测量?

⑷小组讨论后动手测量。

⑸汇报。

5、开放练习。

出示一张学生成绩通知单,提出问题,要印50张成绩通知单,请你去购买白纸。怎么办,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⑴用估计方法,估计要买的白纸的长和宽。

⑵用测量工具量出白纸的长和宽。

①用手指比一比。②用眼估计。

四、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课堂结束之际,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对知识起到概括的效果,再一次让学生清晰地对知识进行再现。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总结了测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在生活中,见到较短物体时,我们应先估测它的长度,再用刻度尺实际量一量,比一比,看谁估测的准。

《认识长度单位—米》

——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对于二年级小朋友的认知能力来说,学习起来会感到有点抽象。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1厘米和1米、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但是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3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估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米用m表示,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认识米的长度单位,知道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1米长的纸条八条、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找出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度。

2、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度。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3、教师过渡语:小朋友真棒,对厘米的认识真好,那谁能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帮老师一个忙呢?

二、量一量讲台的长度,看谁量得又快有准确。

、请一名学生上来并用自己的学生尺跟老师(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讲台的长度。

2、提问:谁快点?(老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吗?(可能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老师用的尺子长或老师用了米尺)

3、引出米尺并认识米尺:请学生观察米尺是怎样的?与学生尺有什么不同?

4、小结:米尺与学生尺一样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上面都有数字和刻度线,都是从0开始(0是起点),量物体时都是把尺子的起点(0)对准物体的一端,并与物体平衡,然后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米。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进行比赛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求知欲望,对于米尺更感兴趣,渴望认识学习的情感。

三、学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并感知1米=100厘米。

3、汇报交流学习结果:请各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得出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在建立“米”的观念时,由于长度较大,个体不易完成操作,就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在小组里利用自己的学生尺,合作测量1米长的纸条有多少厘米。(学生利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1米长的纸条进行测量,纸条上有10个大格,要求学生测量出每个大格之间有几厘米长,然后再数数一共有几个格,是几厘米。

四、练习巩固:

、请出一名学生,教师用长纸条测量该学生的身高,并估一估该生大约多高?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测量各自的身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利用自己刚才测量出来的长纸条为组里其他同伴测量身高,让每个学生动手测一测,量一量,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脑想一想,估一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始终。

五、知识运用:

、出示练习:

(1)

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要求学生用手比划)

【设计意图】在将物体从直观表象抽象成文字表述后再让其选择合适的单位时,一部分孩子就不能正确的对长度单位进行选择,这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长度单位的选择需要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有所经验积累。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出厘米和米的长度,切身感受实际的长度,对区分厘米和米单位的机会,注重学生个体参与的过程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有效参与,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

完成练习纸上的练习: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②1米=()厘米

00厘米=()米

5米=()厘米

200厘米=()米

③测量较长的物体是,我们一般用()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用()作单位。

【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六、卷尺(简单介绍)

七、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要测量物体时可以用学生尺或米尺,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我们就用()尺方便些,如果测量较大物体时我们就用()尺比较方便。

《认识长度单位—米》

——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尺、米尺

【设计理念】

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回顾梳理、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3、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练习。

、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

3、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表象。

三、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米尺从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吗?

2、做一做

(1)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2)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3)细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厘米

30厘米+6厘米=()厘米

00厘米–40厘米=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知识运用:

(1)抢答题:(出示练习)填写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黑板长约4()

我们的身高约130()

旗杆高15()

橡皮擦长3()

小红的手臂长约40()

床长2()

爸爸的鞋子长25()

我们的房子高3()

4、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设计意图】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篇6: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六神中学升华提供

巨龙腾空去,灵蛇蛰伏来。新的一年的教学工作随着新春佳节的度过又开始了。在新的一学期里,应该有一个新的打算、新的目标、新的起色、新的气象,并取得新的成绩。三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年级,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的变化,正确地诱导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数学教学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潜心教学,与时俱进。

特订出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政治工作报告》提出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要求为指针,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学要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感受能力,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她)们将来成为具有适应当今社会、科技、文化、经济发展、工作生活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社会竞争力的公民。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通过上学期的教育与学习,1

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初步养成了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正确学习习惯,对待学习的态度良好。但是有一少部分学生过于活泼好动,纪律观念还不够强,无集体意识,缺乏合作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9.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双管齐下,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持续、平衡、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

六、教学进度

单元内容课时周别

篇7: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2。教材分析:

本例采用天平的原理,让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从①图看出1个西瓜4千克,从②图看出4个苹果1千克,思考:一个西瓜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运用等量代换,即16个苹果天平才能平衡。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排列、组合、推理、统计、概率等数学思想方法,但本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学生想像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课件、学具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想、分析等过程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

3、让学生初步体验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并能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西瓜图、砝码、苹果卡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探究。

(课前播放幻灯片2,大风车儿童游乐园五一期间特举行开心欢乐送优惠活动。)

师:大风车儿童游乐园五一期间特举行开心欢乐送优惠活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在五一假期里想到大风车儿童游乐园去玩吗?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师:小明和小红也准备在五一假期里想到大风车儿童游乐园去玩,看看他们在做哪些准备呢?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

1、课件播放与主题图相关的视频短片(幻灯片3、5)

师:从短片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向学生说明:在本例中,我们假设每个西瓜同样重,每个苹果同样重。】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写出信息:(幻灯片4、6)

1、1、2、从以上信息中,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那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呢?也就是说这个西瓜可换回多少个这样的苹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互相说一说。

小组汇报:怎么想的?(教师板书,课件演示:西瓜换苹果的思考过程。)

生1: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幻灯片8)

生2:因为1千克(1个砝码)和4个苹果的重量相等,4个砝码就和16个苹果一样重,把4个砝码换成16个苹果,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的重量相等。(幻灯片9)

师小结:根据重量相,我们借助砝码作为中间量,从而得出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16个苹果的重量。在生活中借助中间量进行等量代换的思想一直应用到现在。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立体例题,让学生根据水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推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放手让他们自己观察,充分地与小伙伴交流,并让学生说一说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探究等量代换的具体策略。从而初步感受简单的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尝试运用,解决问题。

师: 小明和小红来到儿童游乐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游乐园的小动物正准备分组玩跷跷板游戏,组。)

我们先看一看

这一组家畜是按什么方法进行跷跷板游戏的?

为一组,为一(课件出示,完成教材等109页“做一做”。)

(幻灯片12)

师: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2头羊的重量=1头猪的重量)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翘翘板是平衡的。

师:图示“做一做”图2,并问:这幅图又告诉我们什么呢?(4头猪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

师:牛儿有一个问题请大家帮忙,有信心帮它解决吗?2头牛的重量=()头羊的重量?(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两种不同情况的代换过程)生1: 1头猪的重量=2头羊的重量,4头猪的重量=8头羊的重量,8头羊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16头羊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幻灯片13)

生2: 4头猪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8头猪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1头猪的重量=2头羊的重量,二八十六,所以16头羊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幻灯片14)

师小结: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往下走,一种是从问题入手,一步一步往回走,同学们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你们在做题的时候可以选择你认为简捷的方法来算。

[设计意图:这个题比上一题多了一步,学生会出现多种思维过程,老师都给予简单的介绍,但我没有作出评价,让学生有不定势中产生定势。从学生的心理年龄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初步体会的等量

代换的数学思想,帮助小动物解决体重大比拼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辨析交流,深化提高。

师:小明在跷跷板乐园还看到了一些家禽课件出示,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

也在玩跷跷板,多媒体(幻灯片15)

师:出示量=1只鹅的重量)

并问从这幅图上知道了什么信息?(2只鸭的重师:出示并问从这幅图上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4只鸡的重量比2只鹅的重量轻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翘翘板倾斜了重的一边会更低)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

师:谁先来说一说讨论的结果?(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出现相应幻灯片演示推理过程)

生1:2只鸭=1只鹅,4只鸭=2只鹅,4只鸡 < 2只鹅,所以4只鸡 < 4只鹅,因此1只鸭比1只鸡重。(幻灯片16)

生2:1只鹅=2只鸭,2只鹅=4只鸭,所以4只鸡 < 4只鸭,因此1只鸭比1只鸡重。(幻灯片17)

生3:4只鸡 < 2只鹅,2只鸡 < 1只鹅,2只鸭=1只鹅,所以2只鸡 < 2只鸭,因此1只鸭比1只鸡重。(幻灯片18)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师: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第111页第4题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灵活应用的解题能力。]

五、应用新知,自主练习

1、换一换,你真行。(幻灯片19)

△+□=240 △=□+□+□ △=()□=()

2、古代的等量代换。

课件出示,“远古时候的物品交换”,提问:老爷爷:我今天带了一只鸡,可以换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汇报。

(幻灯片20)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他们真正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通过上面的一些活动,我们发现,在生活中,经常用这种找中间相等的量的方法来进行互相代换的。我们可以用这种代换的方法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2、课后练习:完成P111页第3题、第5题。

篇8: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一、我会拼,也会写(10分)

shēn zhǎn jiàn lìjié shěnɡ nénɡ ɡòuēn qínɡ

jìnɡ àixiān hónɡɡōu huàxiónɡ wěihuīhuánɡ

二、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9分)

水分(fēnfèn ) 钉着(dīnɡdìnɡ) 空 (kōnɡkònɡ) 地

应该(yīnɡyìnɡ) 答应(yīnɡyìnɡ) 好 ( hǎohào) 客

盛(shènɡ chénɡ)装 兴( xīnɡxìnɡ)起 葡萄干(ɡān ɡàn)

三、 我会选字填空(8分)

密 蜜

甜( ) ( )切 茂( ) ( )林

沙 纱

( )发 ( )土 ( )巾 泥( )

末 未

( )来 周( )( )尾 ( )必

结 洁

( )白 清( )( )网 ( )实

四、 照样子,我也会写。(3分)

照相 照相机 火车

五、 识字加减法。(9分)

1、宁(泞)(泥泞) 急( )( )发( )( )

2、胜(生)(学生) 省( )( )季( )( )

3、浇(烧)(烧火) 兴( )( )搭( )( )

六、我会填。(15分)

1、一( )灯光 一( )葡萄 一( )掌声

一( )笑脸 一( )彩虹 一( )立交桥

2、群山( )( )树木( )( )点点( )( )

华灯( )( )光彩( )( )银光( )( )

3、明亮的( ) 难忘的( ) 川流不息的( )

动人的( ) 火红的( ) 风光秀丽的( )

七、 词语接龙。(4分)

国家——( )——( )——( )——( )

保留——( )——( )——( )——( )

八、 我会连。(8分)

1、碉 夜 繁 绚 清 朦 环 橱

华 晰 堡 胧 幕 窗 丽 绕

2、宽 穷 贵 恶 强 胜 内 加

贱 弱 窄 富 善 减 负 外

九、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符号。(9分)

1、妈妈从市场买菜回来,她一手提着 ,一

2、 四面八方 ()

3、 笑容满面地 ()

十、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

1、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 )( )像( )( )( )( )( ),叫日潭;( )( )像( )( )( )( )( ),叫月潭。

2、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 )( )( )( )。整个北京城变成了( )( )( )( ),( )( )( )( )。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这段话共有 句。(1分)

2、葡萄种在 。(1分)

3、短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把 比作 。(1分)

4、用 划出写葡萄颜色的词。(3分)

5、写葡萄长得好的词: 。(2分)

篇9: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庄”、“严”、“阔”、“碑”、“周”、“似”、“拼”、“案”、“坛”、“迹”、“厦”十三个字。会写“央”、“交”、“市”、“旁”、“优”、“阴”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一、五两段,整体感知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4、初读第二、三、四三段,明确文章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北京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一、五两段,整体感知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并初读2——4段,说说分别是从哪些地方体现这份美丽的。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北京的美丽,理解什么是“首都”,并指出从哪几方面体现这份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是在哪儿举行的吗?(北京)昨天,让小朋友们找找、问问与北京相关的信息资料。现在的你们,对北京有一定的了解了吗?谁能来说说?

(师补充:ppt展示地图,明确北京的地理位置。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看看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一个怎样的城市,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46页(齐读课题“北京”)

板书课题“北京”

二、初读文本,扫除生字障碍。

1、小朋友们,能不能来说说,当你预习课文碰到生字时,你是怎么办的?

(预设:查书本下方树叶或果子里的拼音;查字典;问同学、老师、家长。)

2、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3、玩“摘白云”游戏,认读生字。

央 瓦 庄 严 阔 碑 周 似 拼 案 坛 迹 厦

强调多音字:“似”、“厦”。

4、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朋友的?说说你的方法。

熟字加偏旁:如“厦”、“坛”、“案”、“拼”等

在日常生活中识字:如“央”中央电视台、“周”姓周

强调易错字“瓦”、“迹”、“严”

5、在词语中认读,先读字,再读词语(开火车赛读,小老师教读)

词语解释:中央:中心、中间 你能用“中央”说一句话吗?如:广场中央是一个大喷水池。

矗立:高高地直立着。“矗”字的字形分析,三个直。

问:除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什么可以说是矗立在那儿的?(如:大厦)

名胜古迹:有古迹(古代留下来的建筑物或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或风景优美的地方。

大厦:高大的房子。

似的:像 绿毯似的草坪()似的月亮()似的()

6、再读课文,自由朗读,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抽读第2、3、4自然段

三、精读第一、五两个自然段,整体感知。

1、(ppt展示1、5两段)请两位小朋友读一读,其他小朋友点评,自由读。

2、读了这两句话,你知道北京是个怎样的城市吗?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说一说?(美丽)

四、初略解读2、3、4段

1、北京这么美丽,那它的美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或事物上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2——4段,用横线划出这些地方。

天安门 人民英雄纪念碑 柏油马路 立交桥 名胜古迹 公园 高楼大厦

2、这些地方究竟有多美,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五、生字书写

央 交 市 旁 优 阴

1、观察字形和字的占格位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或者有什么发现要和大家说一说?

2、组词

3、范写、生临写、反馈、纠正。

重点“旁”字底下的“方”不要误写成“力”。

六、板书设计

北京

首都

天安门 人民英雄纪念碑

美丽 柏油马路 立交桥

名胜古迹 公园 高楼大厦

七、作业设计

篇10: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文本解读]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它通过奇特的想象,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假想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去与妈妈“捉迷藏”,但又不是真的捉迷藏,而是隐蔽自己身形,暗中为妈妈做事,不让妈妈知道。诗人的目的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爱,去反映妈妈对孩子的爱,从而表现世界上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母爱。

[教学设想及依据]

1、《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有自己的评价,能有自己的见解;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感悟。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本单元教学指出,学习诗歌,要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还要学习朗读技巧,学习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去分析理解。

3、在教学中,尽可能开放课堂,给学生较为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教学目的]

1、学习并积累“匿笑”、“祷告”、“沐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策略]

采用板块式、对话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朗读显情

1、介绍相关资料

2、整体感悟

3、自读,揣摩,交流。

4、听读,比较,提高。

5、朗读展示(或齐读)

三、解读形象

1、提要求。

2、学生读课文,作圈点批注。

3、交流与小结。

四、问题探讨

五、自由写话。

六、总结。

篇11: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一、识字与写字。

在识字写字方面,仍然是“认少写多”的格局。本册教材共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但从累计数上分析,还是“认多写少”,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教师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学习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已经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要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教材所列词语须加强识记,务求人人过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加强范写和指导,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阅读。

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一)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安排一些词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要体现朗读要求的层次性,朗读形式的多样化。教师在指导读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自悟、自得,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重视范读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3、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一是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要求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读完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二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练习复述课文。

4、重视引导合作与交流。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多给学生质疑问难和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惑,展开合作学习。

(二)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面向全体,训练到位;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四、习作。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八次。分别是:家乡的景物;关于保护环境;自我介绍,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学会一项本领中的趣事和体会;父母的爱;未来的……;自由习作;假如我会变。在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兴趣培养,倡导自由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习作在编排上尽量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是提出内容、范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

2、以写实为主,兼顾想象作文。本年段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时兼顾想象作文。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的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在讲评时,可以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

4、勤动笔,能修改。逐步引导学生经常动笔,把平时的练笔和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养成整理习作、保存习作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

综合性学习不是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还体现了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开展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确定具体内容,选择学习伙伴,自己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展示活动的成果,如,办小报,办展览,交流课外阅读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很有用,体验成功的快乐。

上一篇: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体会下一篇:爱情名人名言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