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体验式教学

2024-04-27

小学语文作文体验式教学(共11篇)

篇1:小学语文作文体验式教学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的体验式教学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首位。纵观小学作文现状,学生的体验并没有在作文中得以很好体现,情况不容乐观。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本文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探讨,力求为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验式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首位。纵观小学作文现状,学生的体验并没有在作文中得以很好体现,情况不容乐观。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本文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探讨,力求为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思路。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

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创造现实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写作要点,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积蓄体验

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学,学生往往是在毫无思想、材料准备或体验零碎肤浅的情况下进行的。课堂上经常是优等生唱主角,中下学生一片茫然,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识,没有个性。体验性作文教学第一步就是课前提前数周告知学生作文的内容、范围、主题等,然后根据作文的要求,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动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层次有计划地认真观察、阅读相关书籍汲取知识。在实践中教师要适时、适机、适当地指导学生注意记录每一个实践环节,特别是一些细节,为习作积累具体的材料,要积累材料的同时,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积蓄充分的情感。这是作文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2.激活体验

学生要写出生动具体、情真意切的作文,激活已积蓄的体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音乐、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激活学生已积蓄的体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分享体验的愿望。3.表达体验

表达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实践中看到的、做过的、听到的、想到的有关内容以及由此萌发的情感有条理地与同伴分享并记叙下来。这个过程伴随着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深化认识,过滤、筛选实践中获得的有益成分并使之积淀下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单纯地累积材料,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体验,彰显自己的独特性。4.升华体验

任何一个人哪怕是最小的孩子在完成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总会伴随一定的情绪反映,或喜或忧,或豪情满怀或抑郁伤感等,但这只是个体情感的表面体现,教师要引导他们将这种体现逐层深化,纳入到健康运行的轨道上来,使其经历一个“情绪——情感——情操”的演变,催生出无穷的力量,真正起到作文育人的效果。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富有个性,有效地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1.生活观察策略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必要的情感体验是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前提。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仓库。我们根据学生接触生活的特点,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无论是喜怒哀乐甜酸苦辣,还是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都要求学生及时记录,随时积累。这种积累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米”下锅,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与体验的累积。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情”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2.阅读贮存策略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结晶,知识的宝库。阅读是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精读,还是粗看都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陶冶情趣。因此,边读、边悟、边记,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所需的信息,而且有助于启发思维,同时这种阅读也是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淀。3.真情批注策略

有句教育名言:“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作文完成了,老师批阅时融入真情,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强成功的体验,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情批注特别强调的是要真心赏识抒写发自肺腑的真话。宽容,接纳和赏识每个孩子的习作,让孩子敢于写真。教师的宽容,将给孩子的习作带来无穷的希望。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说出来时,无论他们的想法是多么可笑,他们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不定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此外,当学生不愿教师把自己说的话公开出去时,教师应向学生保证:绝不会把学生的习作中倾吐的真言公开,以消除学生写真的畏惧心理和后顾之忧。当学生在写真作文中暴露出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时,作为老师,不能坐视不管,而应该做好调和工作,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写真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

“文章千古事”。作文和作文教学一直是个大难题,作文教学研究是颇有争议的大实验。但我坚信体验式作文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一定能得到迸发,真知灼见一定会在笔尖流露。参考文献:

[1]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主编:《语文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6月

[2]钟为永著.《语文教学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6月

篇2:小学语文作文体验式教学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从个体积累的语言习得经验出发,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和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本文从“指导入情朗读”“创设语言情境”“引导人文对话”三个方面阐述体验式阅读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体验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人文对话中体验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一、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读书中体验

1.默读中融入情感体验。对一些感情比较含蓄、寓意较为深刻的文章应把重点放在默读训练的指导上。如苏教版《生命桥》的第三段:“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后再让学生默读静思:从这段文字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之后课堂出现了几分钟的沉默,但可以断定的是学生在潜心与文本对话,学生的纯真和善良的思绪奔涌不息,他们已经体察到了这段文字的悲剧美:“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是生命的希望,却又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为代价的。“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也“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此时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学生在静静地体味,“此时无声胜有声”。

2.朗读中融入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对那些感情饱满、朗朗上口的文章,老师常常让学生齐声朗读。由于朗读人数多,气势强,极易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让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轻声读课文,先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因为学生自由读,快慢不定,遇到障碍,还可以停一停,想一想,有利于准确地把握朗读的语感。在自由谈的基础上过渡到有感情地轻声读,这是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教师要适当指点。再由轻声读转向齐声朗读,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充分的表演和纵情倾吐。

3.诵读中积累情感体验。诵读是表现文本之声,是诵读者语感与文本言语之声的碰撞、交流、融合,是诵读者与文本言语的对话。对古诗词、现代歌谣和精美散文的片段理解,学生通过诵读达到与文本对话的心灵沟通,是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如《可爱的草塘》第五段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启发学生头脑中浮现出草塘那满眼的葱绿、静中有动的画面,和作者一起步入这美丽可爱的草塘,然后进行诵读。在欣赏性的诵读中,学生如临其境,被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所感染,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在诵读中,他们倾吐了热爱大自然之情,把无情的书面语言化为了声情并茂的口头语言,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提高了情感的体验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体验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叶圣陶是这样表述生活体验对语感生成的重要性的:不了解一个字和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翻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语文老师要善于将学生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到前台,这样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激发学生生活体验的方法很多,教师利用语言,联系生活,帮助联想,展现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如一位教师教学《游园不值》时提出问题:同学们,诗人没能进入朋友的园子里,没能观赏到满园的春色,多么可惜啊。但你能猜出园里是什么样的吗?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我想里面一定是绿草茵茵、百花争艳,蝴蝶在翩翩起舞,蜜蜂在花间采蜜。”“我想里面有一条小石子路,两边都是垂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着身姿。”学生的描述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融入了对春天的切身体会。

2.通过表演体会情境。表演是体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根据文本提供的情境、情节,让学生入境表演,求得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它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完整演绎,也可以是对文中“空白”处创造想象表演。于永正老师教学《狐假虎威》后半部分时,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读了解狐狸如何借老虎的威风在百兽面前神气活现的样子,他抓住“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这个很不起眼但极富启发性的问题,借助模拟表演这一形式,引导学生研读。学生如临其境,抽象的语言文字顿时“活”起来了,思维也“活”起来了,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在人文和谐的对话中体验

学生阅读课文,其实是学生与文本的一种对话过程。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从接触课文开始,学生就在与课文进行对话。于是,《丰碑》中的军需处长走出了大雪山,来到学生的心中;白居易笔下的《忆江南》的花草江水化作灵动的生活经历,感动着学生的心灵……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活跃在学生的心间;一处处独具特色的景观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一种种感人至深的情感浸润着学生的灵魂,作品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

篇3: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方法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方法

一、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

文学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就是用语言和文字塑造一种表现生活的形象。故而,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又有说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还仅限于让自己的作文来源于生活。传统的作文教学多数投机取巧,利用生硬的朗读、背诵、模仿、套用把小学生的作文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板里。

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只有空泛的、模糊的概念,完全无从下手。他们人生伊始的文学创作并不是来源于生活而是来源于前人的“优秀作文”。甚至这些优秀作文并不是来源于小学生中的优秀学生,更多的是教育者站在大人的立场、评判者的观点上创造出来的模板。

二、体验式作文的含义

体验式作文是教育者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升华体验进而完成文学描述的一种新型写作模式。在新课改环境下,体验式作文转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中以老师为权威的状态,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和生活为主要创作来源,把学生作文与学校、家庭、人文和自然充分结合起来,教导学生创作出贴合生活实际的、真情流露的作文篇章。

体验式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并提高自身的创造和表达能力。体验式写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写作这一个环节,它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自身形成一整套教学体系,包括体验式作文的命题、体验式写作的过程以及体验式写作的评价。我们教育者必须从整个体系的各个环节出发,为学生创建一种完善的“体验式作文”的教学环境,如此才能使体验式作文的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方法

1. 基于体验式作文的教学环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保证学生的认真参与。

教育者必须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如何提高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自觉性,以及如何把生活中的琐碎体验转换成文字表述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有参与的兴趣,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教育者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谨慎以待,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2. 需要创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环境。

在命题方面多费心思,尽量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联系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引导和保护。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是不能忽视的,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和实践,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环境”一词涵盖了一篇作文形成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学校、家庭、社会等都需要积极配合。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能够更顺利地体验生活、观察自然,打下丰富的写作基础。

3. 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他们,让他们自由支配时间、眼耳口舌、头脑及双手。

让他们自由地去户外、去山间、去丛林、去街道上、去游乐场,让他们脱离课本、脱离范文、脱离空洞贫乏的想象,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触碰、去实践、去分析、去描述,这样形成的作文和文字才会真实、动人。否则,按照传统作文教学及训练的方法,学生整天埋头书本,依靠前人余泽,陷入别人的思想里没有自己的想法,整个社会都不会有真正发展,文学也必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此,教育改革终将是一句空话,解放思想也必会化为一纸空谈。

4. 教育者需要摆正自身的心态,改变作文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量化已经不再是衡量作文好坏的唯一标准,新的体验式作文应该更注重质的体现、情感的表达。评价不再拘泥于文章的华丽和规整与否,而在于整个体验的过程和体验的加工效果。我们着眼的点不再是学生的作文是否符合考试的评价标准,什么等级对应多少分,而是整篇文章反映出来的学生在其体验环节所得到的领悟。评价体系的建立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共同参与,同时教师的最终评价必然要符合体验式的特点,同样要融入自身的感情,认真对待,这样,学生才更有动力参与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活动。

体验式作文的教学符合新课改教学的模式,是新生的事物,必然会取代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成为广大师生都喜欢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者应该主动推行和适应这样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进行生活和学习体验,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把写作当成一件有乐趣的事,而不是抓耳挠腮无所适从的任务。学生的经验和感情在写作的过程中厚积薄发,顺势而成,自身的审美鉴赏等各种能力也能同时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M].高等教学出版社,1999.

篇4:试论小学语文作文的体验式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验式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摆在首位。纵观小学作文现状,学生的体验并没有在作文中得以很好体现,情况不容乐观。极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对学生体验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领,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和活力。本文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探讨,力求为语文教学提供一種思路。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

体验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积极创造现实的情境,使学生真切体验教学的内容,根据实际的写作要求把握写作要点,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积蓄体验

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学,学生往往是在毫无思想、材料准备或体验零碎肤浅的情况下进行的。课堂上经常是优等生唱主角,中下学生一片茫然,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识,没有个性。体验性作文教学第一步就是课前提前数周告知学生作文的内容、范围、主题等,然后根据作文的要求,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动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层次有计划地认真观察、阅读相关书籍汲取知识。在实践中教师要适时、适机、适当地指导学生注意记录每一个实践环节,特别是一些细节,为习作积累具体的材料,要积累材料的同时,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积蓄充分的情感。这是作文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

2.激活体验

学生要写出生动具体、情真意切的作文,激活已积蓄的体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音乐、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作文教学的情境,激活学生已积蓄的体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分享体验的愿望。

3.表达体验

表达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实践中看到的、做过的、听到的、想到的有关内容以及由此萌发的情感有条理地与同伴分享并记叙下来。这个过程伴随着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深化认识,过滤、筛选实践中获得的有益成分并使之积淀下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单纯地累积材料,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体验,彰显自己的独特性。

4.升华体验

任何一个人哪怕是最小的孩子在完成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总会伴随一定的情绪反映,或喜或忧,或豪情满怀或抑郁伤感等,但这只是个体情感的表面体现,教师要引导他们将这种体现逐层深化,纳入到健康运行的轨道上来,使其经历一个“情绪——情感——情操”的演变,催生出无穷的力量,真正起到作文育人的效果。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为主,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富有个性,有效地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1.生活观察策略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必要的情感体验是体验性作文教学的前提。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仓库。我们根据学生接触生活的特点,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无论是喜怒哀乐甜酸苦辣,还是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都要求学生及时记录,随时积累。这种积累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米”下锅,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与体验的累积。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情”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

2.阅读贮存策略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结晶,知识的宝库。阅读是人们了解世界,掌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精读,还是粗看都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陶冶情趣。因此,边读、边悟、边记,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所需的信息,而且有助于启发思维,同时这种阅读也是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淀。

3.真情批注策略

有句教育名言:“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作文完成了,老师批阅时融入真情,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强成功的体验,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真情批注特别强调的是要真心赏识抒写发自肺腑的真话。宽容,接纳和赏识每个孩子的习作,让孩子敢于写真。教师的宽容,将给孩子的习作带来无穷的希望。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说出来时,无论他们的想法是多么可笑,他们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不定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此外,当学生不愿教师把自己说的话公开出去时,教师应向学生保证:绝不会把学生的习作中倾吐的真言公开,以消除学生写真的畏惧心理和后顾之忧。当学生在写真作文中暴露出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时,作为老师,不能坐视不管,而应该做好调和工作,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写真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

“文章千古事”。作文和作文教学一直是个大难题,作文教学研究是颇有争议的大实验。但我坚信体验式作文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一定能得到迸发,真知灼见一定会在笔尖流露。

参考文献:

[1]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主编:《语文教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6月

篇5: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研究

2009-08-25 12:33:54

姜堰市娄庄中心小学 王皓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改变原来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内容浅显,学生容易理解,即使学生面对一篇新的阅读材料,仍然有着充分的迁移基础。教师根本无须每篇都逐句串讲,也无须过多地启发学生,而应当积极营造开放的课堂,充分发动主体思维和情感的参与作用,以读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从以个人社会实践为参照的经验起点出发,反复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篇章内容,并逐步从感知语言发展到语言的积累、迁移、运用,体验语文学科的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美育教育,培养其阅读兴趣、能力、习惯。这与《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相一致的。

二、课题的界定

“体验”在《辞海》中,解释为“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成:“体验、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在心理学中作为重要概念,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领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阅读者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切的感悟,获得真切鲜明的感受,从而深刻理解阅读内容、培养体验能力的教学。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广泛的自主阅读实践为主线,按学生不同年龄段的阅读经验和心理需要,从读书内化、实践外化这两个基本点切入,以语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读的能力培养为开端,以读写结合、悟行结合为主要教学手段,把读看成写的迁移,写又是读的再迁移。悟是将读写的对象内化、建构为自己的经验世界,行是将内化的个人经验外化、解构为行动,参与社会实践,从而达到一方面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读悟写行”四肢同时发展的体验式阅读教学体系。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优化、体系开放的阅读教学结构,形成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样式及其策略。

2.通过研究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通过研究,提高进行阅读教学的能力,丰富策略,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四、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学生真正是阅读主体,不同年龄段的阅读活动都应以学生为本位,充分考虑主体个性差异,从学生以个人社会实践为参照的经验起点出发,千方百计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阅读实践活动的主人。

2.实践性原则

鲜活的语言来源于实践,鲜活的阅读对象来源于实践,因此,一定要充实学生的生活实践,把阅读和作文从封闭的课堂解脱出来,使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向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向生活开放。

3.开放性原则

体验式阅读教学应具备一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机制,在观念上呈现出较大的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学校课堂上,还指向自然的开放、社会的开放、生活的开放,以最终构建大语文教学观。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营造开放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思维和情感体验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交流,在交互合作中学习,允许学生把问题带到课堂之外,以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思维、去体验、去解决,允许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方法及流程。

(四)创新性原则

体验式阅读教学强调读写悟行四肢全面发展,其中读写结合要创新,悟行结合要创新,由读写到悟行也要创新,这创新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教育创新。当然,在培养学生读悟写行四种能力时,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迁移性,逐步发展,培养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健全人格。

五、研究的内容及操作要点

(一)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构建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1.课前预习任务

学生预习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预习成功与否,关系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的任务,做好预习的方法指导,明确预习的目标和要求,并根据学生实际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使学生逐步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同时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预习笔记,应相应地减少其他课外作业。2.课堂教学任务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笔记,以学生为主体,调整备课方案,设计以学生个人实践和经验为起点的情境活动,激发其求知欲、好奇心,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优化阅读教学序列和内容,构建体验式阅读教学训练结构和阅读材料结构。

1、以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主线,构建体验式阅读教学“读写悟行”训练结构。

根据我国现有的学制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生语言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活动心理学表明,每一个阶段由于主导活动不同,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具有较明显的年龄特征,语言表达形式的训练应各有所侧重。

2、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构建以教材为主体的“基础—实用—鲜活”的可变化的阅读材料结构。

把一些报纸、电视、身边的鲜活的素材构建到这个体系中。如结合作文讲评,在学生自己的习作中,选择写得较好的,可用于范文阅读;选择修改后可能明显有改进的,可用于诊断性阅读;选择改也未必改出来的,可用于挫折性阅读。把地方课程纳入这个体系中,以地方历史文化、地方人文景观、地方经济特点、乡土风俗所呈现的社会心理和所营造的社会活动为迁移起点,构建学生知识、经验、能力、情感的最近发展区。以活动心理学为原理开发相关活动课程,使活动成为读与写、悟与行的桥梁。

六、研究过程(2009年8月—2010年8月)

(一)准备阶段

1、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2、确定研究班级。

3、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

4、撰写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

(二)实施阶段

1、制订研究课题计划,学期研究计划。

2、进行学习与研讨。

3、撰写阶段性总结、论文。

4、完善实施方案,构建“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

5、总结阶段研究报告。

篇6:小学语文作文体验式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是指小学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自始而终的情感体验。本文概述了小学语文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建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103-01

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小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来和作者达到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逐渐明确了作者的立?觯?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而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语文教材为基本载体,主动参与、主动体验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它让学生从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无尽的乐趣,领会到中华民族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可以全面引发小学生的主动求知欲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想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其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学习。但由于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天性爱玩,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所以让他们主动学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体验式阅读教学法,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把小学生推到了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授课目标等不再由教师决定,而是学生主导课堂走向,小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发挥,自主探索、主动学习。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小学生的主动求知欲,点燃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1]。

2、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达到共鸣,领会作者的写作立场、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主动求知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活跃思维创新能力,持续丰富情感体验能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打破思想壁垒,活跃思维,深入思考,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创新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力。

3、加强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小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小学生自主确定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并就小学生自己目前已具备的认识能力与认识范围,去理解作者的思想、体验作者的情感,发现文章的主旨内涵。在这种主动求知,深入探究,反复思索的过程中,小学生掌握了不同的写作方法,收获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累积了一定的创作素材,从而切实加强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建构途径

1、教材语言,引发情感体验

教材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是我国小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情感体验的源泉。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文章大多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教师要对语文教材科学有效利用。在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依据教材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具体的文章内容,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情形,营造课堂氛围基调,唤醒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进一步指点学生从文章内容深入到文章环境,最终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2、情感氛围,诱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学生、文章三者的对话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就文章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文章包涵的思想感情,再运用一定的情感手段,将这种感情输送给学生,把学生推进强烈的文文章情感氛围,从而渲染学生的文章情感,诱发学生的文章情感体验,实现教师、学生、作者三方的情感共鸣[2]。

3、情境再现,生发情感体验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有时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认识经验与认识范围,再现文章内容所表达的情境,综合利用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整体感受文章中的人物、风景、物件、事情,从多个方面唤醒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使学生爆发全方位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材文章《虎门销烟》一文中,文中描绘的就是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时刻,人民群众群情激沸的场景。通过描绘销烟时,人民群众的各种反应,表现人民群众对鸦片的极大厌恶,显示出中华民族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教师在此文的教学中,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媒体播放《虎门销烟》的记录片,再现当时的销烟情景,让学生由景生情,引发学生的真实的情感体验。

4、不同情感相互对比,激起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中,不同情感相互对比,也能激起学生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很多都具有一定的情感表达性,有些情感含蓄内敛,有些情感张扬豪放;有些情感浓烈炽热,有些情感清淡寡欢。这些不同的情感,如果让学生单一体会其中的一种,对于年龄尚小,心智发育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如果把两种乃至更多情感鲜明的文章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小学生是很容易从比较中发现不同的。此时教师再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点拔,必能激发小学生的悲、喜、欢聚、离别、思念等情感体验[3]。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语文教学方式。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语文教师运用合理的手段,对小学生适当指点、引导,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7: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

【摘 要】

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一般是教师对作文内容和题材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创作,待学生完成作文后,一方面课堂上进行批阅,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优秀作文进行赏阅,这样看似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实则只能使学生不断模仿,导致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为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最好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即指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回归生活,从自身真实的生活场景出发,表达最真实的情感,这样能够实现对学生真正的培养,帮助他们正确摆脱作文难的困惑,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体验式作文 教学研究

一、鼓励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

首先为使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手段和方法,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积累开始,毕竟小学生对生活思考的越多,创作的也就越多,在面对各种作文题材时,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记日记的习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掌握的词汇也较少,该时期的作文主要是看图说话,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多搜集一些简单的图画,鼓励学生用语言进行描绘,对他们发散性的思维进行引导;而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每天写日记,虽然每天都是食堂、家、上课、下课等的简单生活,但是每天上下学路上的风景,友好的同学情谊,浓浓的父母爱等,都值得学生好好描绘,记录下来;当然,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应该布置他们写日记的同时,还要坚持写读书笔记了,不仅要坚持自身的写作风格,深刻感受自己的生活,还应该通过阅读来更深层次地感受别人的生活,丰富自身阅历的同时,也实现作文水平的飞跃式发展。

此外是教学情景的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情感,例如在重阳节前夕,为了培养小学生尊敬老人的良好品德,教师就可使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所在小区的老人聊天,或者帮助他们做简单的家务等,这都可以培养他们对老人的独特情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也使他们有更多的话要说要写,毕竟每个学生看到的场景都不一样,心灵的触动点也不同,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有看点。

二、引导学生关注内在的情感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是还没有良好的判断是非能力,同时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关注内在的情感,当然必要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

首先是鼓励小学生自己去对对情绪进行感知,例如在学习完《沙漠中的绿洲》一课后,为了使学生更加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体验一天一升水的活动,小学生平时都比较喜欢玩水,而且也大多缺乏节水意识,而当他们意识到这一升水不仅要洗脸刷牙,还要洗衣做饭,甚至日常喝水时,很多情感自然而然的也就触发了。

其次是使小学生学会倾听,虽然在体验式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多地占据了主体地位,有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表达的机会,但是他们还应该多听听同伴的声音,毕竟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两个人相互交换就有了两种思想。

最后是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例如在学完《海伦?凯勒》一课后,小学生不仅应该被海伦?凯勒的精神所打动,还应该思考假如自己和故事中的主人公有同样的遭遇,自己会选择怎么做呢?鼓励他们多换位思考,多养成一些良好的品质,这样小学生在面对事情时,思路和视野就会开阔很多。

三、鼓励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改进

首先体验活动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发展,还应该考虑到他们的个性发展,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体验活动中来,尤其是一些性格比较孤僻、不喜欢与别人交流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这就要求体验活动的主题涉及自然山水、节日文化、人生感悟、世间真情等,以便全面调动学生的热情。

其次是体验式写作技巧的训练。例如小学三年级有一篇作文是关于家乡美食的,而到了六年级该类作文题型又出现了,如何才能体现出不同年级的特色呢,这就要求教师从三年级小学生色香味的描述,逐步扩展到六年级小学生对情感的描写,一方面可以让小学生对身边的美食进行挖掘,鼓励他们回忆,在对美食品尝的时候,想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对各地的美食进行赏析,拓展他们体验式写作的思路。

最后是教师应该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小学生普遍都喜欢出风头,愿意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例如,有些小学生标点符合的使用特别到位,有些小学生句子的描绘特别形象生动等,这都可以成为教师表扬的切入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也促进他们的共同进步等,以便真正实现体验式教学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保持足够的耐心,积极探寻小学生的兴趣所在,以便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实现他们的健康成长。当然,小学生自身也应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真正实现对写作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徐幼瑜.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小学高段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4(16)

篇8:小学语文情感体验式教学谈

一、以读为本, 在反复阅读中体验文中的情感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摈弃以往的“以讲代读”的弊端的同时, 越来越呼唤“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提倡“以读代讲”、“以读为本”。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的确, 反复地读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体验文中的情感, 培养良好的语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在浓浓的情感世界里体验、品味, 从而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展现富有情感的生命个体, 积淀人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反复阅读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种是个性美读, 即学生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 针对喜好, 选择性阅读, 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在学习文章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进行反复的阅读, 从中进行体会和感受。美读可以使儿童的心灵得到滋润, 美读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激发。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欣赏性的一遍接着一遍地读, 让学生通过读, 跟着语感和作者一起, 再把所体会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 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 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 诱发他们去想象, 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在语文教材中, 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 品味诗句, 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另一种是有层次地读, 即教师根据教学进程设计的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读。如通读往往是放在初读课文理解全文内容时用, 精读往往是放在理解重点句、分析人物性格等时用, 而活读往往是放在课文结束时, 为了延伸课文情节, 丰富想象而设计的练笔。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的课堂应该是挥洒情感的课堂, 放飞灵性的课堂。课堂教学中应以“读”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反复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反复阅读中放飞学生的激情。

二、以情为线, 在情景交融中体验文中的情感

情感体验式教学应当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情”字, 应当以“情”为主线, 把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层次地连接起来。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 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 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 去亲近人物, 去“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 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创设一定的情境, 以教师之情、文中之情、媒体之情来激发学生之情, 使学生入情入境, 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加深理解和体验,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三、以想为翅, 在放飞想像中体验文中的情感

情感体验式教学更需要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只有让学生放飞想像, 文中的内容才会更加充实, 作者的情感才会跃然纸上, 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文中的情感。一般来说, 常用的想像有以下几种:

1. 课文的平淡部分深入化

课文中有些句子似乎很平淡, 但仔细琢磨起来, 却言语浅近而意义深远, 操持简单而意义广大。如果教师能因势利导, 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 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认识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一位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鸬鹚》一课中渔人命令鸬鹚下水捕鱼的句子时向学生质疑:“这一抹, 还抹出了什么?”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下子被打开, 有的说这“一抹”抹出了财富, 有的说这“一抹”抹出了明天, 还有的说这“一抹”抹出了希望……灵感在学生脑中闪现, 妙语在学生口中蹦现。渔夫一个小小的动作, 在学生的眼里变得那么意义深远。

2. 课文中略写部分补叙化

课文中有些语句是比较精练或概括的, 教师如果能善于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 去拓展想像, 无疑对学生深入理解句子, 入情入境地品赏句子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在教学《燕子专列》时可尝试启发学生想像, 让学生进入小贝蒂的情感世界。文中有一段话:“一天下来, 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但她一点也不在乎。”我就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小贝蒂不在乎的是什么, 在乎的又是什么?她当时是怎么做的?”在师生间的一次次对话中, 学生们感受到, 小贝蒂一点儿也不在乎自己有多寒冷, 在乎的是燕子的安危, 在乎的是能否多救几只燕子。在学生的眼前, 出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想像的过程中, 学生们深深地体会了小贝蒂为小燕子付出的真挚的爱。想像活动既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又大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文本内容, 便于学生入文入情。

3. 文中之情设身处地化, 即移情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情感体验, 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这个问题, 我多处引“移情”进课堂, 注重体验。不断地角色体验的过程, 是学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 是对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四、以写为辅, 在说写结合中体验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安排学生进行小练笔来辅助学习, 或是延伸情节、丰富想像, 或是学文明理、抒发感情, 或是超越教材、比较学习……如果在拓展阅读中,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那无疑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到新的高度, 作者深含在课文中的情感也将跃然纸上。

语文学习是综合性学习, 它应该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走出来, 走向生活, 走向自然……在《在秋姑娘的信》的教学片断中, 我根据课文内容, 运用多媒体演示, 引导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和观察积累进行说话训练, 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秋天的特征。多媒体所显示的绚丽多姿的秋天美景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增强了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教师在安排拓展阅读和练笔时应以教材为主要凭借, 但绝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 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 应适当地扩展延伸, 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使学生在课文与例文的相互比较中, 发现相同或不同之处, 更好地体会文中的主旨或写作特点。

篇9: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方法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方法

一、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

文学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就是用语言和文字塑造一种表现生活的形象。故而,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又有说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还仅限于让自己的作文来源于生活。传统的作文教学多数投机取巧,利用生硬的朗读、背诵、模仿、套用把小学生的作文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模板里。

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只有空泛的、模糊的概念,完全无从下手。他们人生伊始的文学创作并不是来源于生活而是来源于前人的“优秀作文”。甚至这些优秀作文并不是来源于小学生中的优秀学生,更多的是教育者站在大人的立场、评判者的观点上创造出来的模板。

二、体验式作文的含义

体验式作文是教育者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升华体验进而完成文学描述的一种新型写作模式。在新课改环境下,体验式作文转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中以老师为权威的状态,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和生活为主要创作来源,把学生作文与学校、家庭、人文和自然充分结合起来,教导学生创作出贴合生活实际的、真情流露的作文篇章。

体验式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并提高自身的创造和表达能力。体验式写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写作这一个环节,它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自身形成一整套教学体系,包括体验式作文的命题、体验式写作的过程以及体验式写作的评价。我们教育者必须从整个体系的各个环节出发,为学生创建一种完善的“体验式作文”的教学环境,如此才能使体验式作文的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小学语文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方法

1.基于体验式作文的教学环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保证学生的认真参与。教育者必须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如何提高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自觉性,以及如何把生活中的琐碎体验转换成文字表述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有参与的兴趣,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教育者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谨慎以待,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2.需要创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环境。在命题方面多费心思,尽量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联系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引导和保护。同时,学生的创造力也是不能忽视的,教师要多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和实践,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环境”一词涵盖了一篇作文形成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学校、家庭、社会等都需要积极配合。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能够更顺利地体验生活、观察自然,打下丰富的写作基础。

3.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他们,让他们自由支配时间、眼耳口舌、头脑及双手。让他们自由地去户外、去山间、去丛林、去街道上、去游乐场,让他们脱离课本、脱离范文、脱离空洞贫乏的想象,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触碰、去实践、去分析、去描述,这样形成的作文和文字才会真实、动人。否则,按照传统作文教学及训练的方法,学生整天埋头书本,依靠前人余泽,陷入别人的思想里没有自己的想法,整个社会都不会有真正发展,文学也必将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此,教育改革终将是一句空话,解放思想也必会化为一纸空谈。

4.教育者需要摆正自身的心态,改变作文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量化已经不再是衡量作文好坏的唯一标准,新的体验式作文应该更注重质的体现、情感的表达。评价不再拘泥于文章的华丽和规整与否,而在于整个体验的过程和体验的加工效果。我们着眼的点不再是学生的作文是否符合考试的评价标准,什么等级对应多少分,而是整篇文章反映出来的学生在其体验环节所得到的领悟。评价体系的建立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共同参与,同时教师的最终评价必然要符合体验式的特点,同样要融入自身的感情,认真对待,这样,学生才更有动力参与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活动。

体验式作文的教学符合新课改教学的模式,是新生的事物,必然会取代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成为广大师生都喜欢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者应该主动推行和适应这样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进行生活和学习体验,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把写作当成一件有乐趣的事,而不是抓耳挠腮无所适从的任务。学生的经验和感情在写作的过程中厚积薄发,顺势而成,自身的审美鉴赏等各种能力也能同时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M].高等教学出版社,1999.

篇10:农村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论文

一、体验家庭亲情生活

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成长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感情最直接的场所。在家庭中,每一个学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生活的时间最长,如果引导的好,学生一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比如:有一次作文课上,我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爸爸妈妈为自己过生日的事,学生们争着、抢着,都说出了自己生日那天吃了什么、大人为自己送了什么礼物、大人领着自己在哪儿游览等等,紧接着,我话锋一转,问学生:“那么,你们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全班只有三、四个同学慢慢地举起了手,我又顺势引导学生:“那么,我们就把今天当成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今天回家,每个同学要为自己的爸爸妈妈过一次生日,或者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小事,并且写下来。”第二天,每个学生交来了自己的作文,《我为妈妈过生日》《我帮妈妈洗脚》《我帮妈妈洗头发》等作文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体验美妙的大自然

春天来了,蓝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翠绿的山林中,小鸟在叽叽地叫着;清澈的小溪中,小鱼在游泳。美丽的公园中,可爱的小动物在轻轻地歌唱。美丽的春天景色,给小学生带来了非常好的写作文的素材,这时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引导学生去观察春天的校园、美丽的公园,观察春天的树叶,发现昆虫的秘密……在大自然中,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让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也飞到学生的笔上、纸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大自然中的美丽的景色,用自己学过的最好的词语和句子,呈现在一篇文章中。比如:今年的春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年一度的“和春天同行”的春季野炊活动,我们六年级和五年级的所有学生和老师,带上自己家的挂面、蔬菜、饺子、面条、酒精炊具,和饭盒、筷子等,来到我们学校不远处的著名风景名胜景点———游龙山下,进行野炊活动。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学校出发,用一个小时游玩了整个游龙山,然后,我们选择了一处比较平坦、宽阔的草地,进行野炊活动。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出了可口的面条、香喷喷的饺子,学生们玩得太高兴了。回到学校,学生们用文字记录下了这次春季野炊活动,《快乐的春游》《一次难忘的春游活动》《我和春天做朋友》《和春天同行》等一篇篇有声有色的文章在学生们的笔下诞生了。

三、体验校园学习生活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一天生活中最丰富的`部分,他们对同学、老师、班级的感情,对学习的过程,对学习的成功与失败等都有深刻的体验,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写出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

(一)在游戏活动中学写作。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跳皮筋编儿歌、添鼻子、缠足三人行、掰手腕、吹气球、吹泡泡、系红领巾、摸人、孤岛生存等等。在游戏过程中,每个人体验是不一样的。在游戏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事件,许多学生写出了不错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合作。比如学生根据游戏写出的《我给小猴添鼻子》《我和小明掰手腕》等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在课间生活中学写作。每节课的课间,就是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同学们开展什么游戏,讨论什么话题,读些什么课外书籍等等,这些细节,通过老师的引导,都走进了学生的作文。而且,同学们也学会了留意身边的生活,写出了源于生活的更真实感人的作文。比如,学生写出的《跳跳唱唱真快乐》《我和大家做游戏》等,利用课间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在课外活动中学写作。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学生们大显身手,书法、绘画、独唱、小品、舞蹈等节目应有尽有,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经历,学生们写出了《我最喜爱的节目》《我们班的节目得奖了》《我最喜爱的运动员》等真实的作文。在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上,小运动员在体育赛场上奋勇拼搏,拉拉队摇旗呐喊;还有古诗文竞赛、冬季拔河比赛、各类征文活动、诗歌朗诵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比赛,学生的视野、活动空间开阔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丰富了。在这些活动中,由于学生从不同角色投入,体验也不一样,教师让学生留心观察每一次活动,并把活动的过程及感受随时记下来,从而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

四、体验纷繁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一个“大课堂”。教师让学生抓住每一次亲身经历的机会、细心观察、体验现实生活,从中写出好文章来。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各种情况、成功与失败、与同伴的合作、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心理、活动的收获等都是他们一吐为快的内容。比如:六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带着礼物和卫生工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并且帮助老爷爷、老奶奶打扫一次卫生,之后教师引导他们,把自己做的好事写下来,学生们写出了《我帮老爷爷擦玻璃》《尊老爱幼好风尚》等一篇篇好文章。总之,要想写出比较完美的反映生活的文章,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让学生先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必须以生活为教师,细致地观察,设身处地地体验,这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参考文献:

[1]陈寿宗.体验式作文教学实践研究与策略思考[J].教育评论,(10).

篇11:小学语文作文体验式教学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体验式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在教学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要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作文评改,如何以鼓励和学生为主体参与为原则,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命体验,情感唤醒,主体参与,审美能力

体验式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体验式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话的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不吐不快,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唤醒他们的写作激情,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呢?

我觉得,可以从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四个方面着手。

一、作文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生命体验,帮助学生摄取写作的美好图景。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但学生却常常对自己周边的人、事、景、物熟视无堵、视而不见。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合理引导学生去读好生活这本无字书,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体验。从习以为常中发掘有价值的东西,感悟真情,从司空见惯里获得珍贵的事物,发现美好。

作文与生活是什么关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全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就是生活的本身。”也就是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也是生活。作文指导如果能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发掘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使同学们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事情,而不是按一般套路去刻意虚构故事,这样的作文自然是有个性的,独特的,能打动人的。

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有强烈的表达动机,才有可能写好作文。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作文自然有话可写。例如:我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了感动中国2011人物颁奖典礼后,要求同学写一篇观后感,每一位同学都有写得很好。因为他们的确被感动了:刘伟、阿里木、孟佩杰、杨善洲......他们的感人事迹和身上闪耀的人性的光辉,使学生得到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和洗礼。观看完,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记录下自己观影的感动。40个孩子的每一篇作品也都让我感动,这是2年来学生所写作文总体水平最好的一次。其实,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有表达的欲望,等着老师去唤醒。这种欲望一旦被唤醒,他就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了。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能激发学生的生命体验的热情,让学生能真正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帮助学生用作文记录自己的真实的生命历程。这应该成为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作文教学,要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例如:史玉君老师发表于《江苏教育》(2003年第20期)的《情到真时自动人》的作文教学案例中,教师抓住“三八节儿子给自己写信”的话题源,营造氛围,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感动,并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经教师相机点拨、唤醒——“你们想不想也用写信的方式对妈 妈说说自己的心理话呢?”学生急于倾泻心绪的写作冲动就呼之欲出。而教师传递的真事、真情也引导学生的表达应立足于一个“真”字。随后,教师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亲自送信、读信,并观察妈 妈的反应,将这一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随后由妈 妈写评语,与孩子进行书面的情感交流。

这一写作过程,把学生的情感往更深处牵引与释放,这种牵引与释放,实际上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美好情感与心灵的平台。一封封真挚的信,流露的是儿女的感激,一段段热忱的评语,表达的是妈 妈的感动。通过这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要打动妈 妈的心,一定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发现了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笔下流淌出的是个性的生活、个性的语言,流露出的是“童真”、“童心”、“童趣”。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真真切切,才能打动人心。

我在一堂“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作文教学课中,先引导学生去阅读,增加积累,让学生在对名人和母亲的故事、名家散文诗歌的揣摩品味,认真思考钻研中,激发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悟、生命的独特体验。学生认识到母爱的无私、宽容、包容,自己对母爱由不理解到理解,由认为母爱理所当然到学会感恩母亲,每个学生因为写出真正属于自己和母亲的独特的故事,这样的作文才是有个性的、感人的。

三、作文评改,以鼓励和学生为主体参与为原则,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

教师的热情鼓励能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作文评改要坚持以鼓励和学生为主体两大原则。教师不要一个人独自评改作文,这样的评改往往是低效益的。

以鼓励为原则就是——多肯定,多表扬,少批评,不嘲讽。在作文讲评时,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并可以在全班当范文读;而对较差的文章则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对于作文中欠缺的地方,一定要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改的方法。不能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

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评改作文,可以采取分小组的办法。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首先做几次训练,教会学生如何来评改作文,让每个同学对评改原则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首先自评,写初自己这篇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再由本小组评出本组的优秀习作,让学生来说好在哪,为什么说它好;不好的作品,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不好。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老师要引导学生讲评不必面面俱到,但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写完作文后,既可以及时讲评,让讲评作文的效益最大化。最后老师再来评,并总结此次作文的优缺点,请学生来读全班评出的优秀习作,自己找找差距,学习一下别人文章中的亮点。老师在这个作文评改中,不再是唯一的评委,而是第三评委了。因为,这篇文章已经经过学生本人自评,小组互评两个环节,老师只需看看前两评是否公正、客观,再提出一些意见。经过多次反复训列,学生评委就能做到公正、客观。因为每一个都是评委,所以在评价别人的文章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评价过程也能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激情。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文以载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具有正确审美观和高尚审美情趣的人。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同埋在地下的金子,只有执着挖掘的人才能采掘到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深入生活,挖掘出美来。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美,让他们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感受美,到纯真可爱的孩童中寻找美,到充满温情的家庭中品味美,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深切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捕捉自然之美:巍峨高大的岳麓山,碧波荡漾的湘江,色彩斑斓的野花,......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的感触,得到愉悦,发现美、感受美,披美入文。

写作教学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巧妙点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文章中的优美的语言片段,使他们沉浸在美的艺术境界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抓住阅读这个环节,恰当地进行点拨,审美感受便会自然流向学生心田。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读、精读一些好书,就能从作品内容和形式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审美情感,领会写作要诀,提高作文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善于引导启发,让学生在想像中创造美。学生有了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还要启发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从而获得美的感受。在作文教学中,创造美的活动很多,如续写、改编故事等。如在教完《我的叔叔于勒》,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续写一个片段,力求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假若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个发了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我们全家在船上没能避开于勒,大家都明明白白认出了对方,又会怎样?于勒没有穷困潦倒,而是衣锦还乡,我们在栈桥边等到了他,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学生很感兴趣,大胆展开想象,写出了很多优秀片段。这种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再创造能力。

上一篇:英语作文:秋下一篇:杨珺诉东台市东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