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法律制度

2024-05-10

信托法律制度(通用6篇)

篇1:信托法律制度

论我国房地产信托法律制度 发布日期:2012-07-08 作者:李国蓓律师

房地产信托是信托的一种,从广义上讲,与房地产有关的信托都可以称之为房地产信托,其又可以分为财产信托和资金信托两种方式。财产信托,指房地产物业的所有人作为委托人将其所有的物业委托给专门的信托机构经营管理,由信托机构将信托收益交付给受益人的行为。资金信托是指受托人(信托投资公司)遵循信托的基本原则,将委托人委托的资金以贷款或入股的方式投向房地产业以获取收益,并将收益支付给受益人的行为。

相对于目前股市震荡、楼市低迷、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不畅等因素,开展房地产信托,特别是资金信托这种方式,已成为房地产企业经营运作中一条重要融资渠道。2010年11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中提到: “个别信托公司开展这项业务不够审慎。”随着监管层持续加大对于房地产信托产品的管理力度,房地产信托产品增速呈减缓态势,加之政策的收紧也使得投资者对于房地产信托产品的热度降温。此外,由于《净资本管理办法》要求各信托公司的融资类房地产信托的风险资本计提比例高达3%,很多净资本接近红线的信托公司也必须要减少房地产信托的发行。房地产信托在产品开发、运作和经营等诸多方面遭遇尴尬。

2010年房地产市场骤冷,房地产公司纷纷在信托产品中寻求资金出路,多家媒体报道称房地产信托是刀尖上的舞蹈,即意指房地产信托产品不断推新而立法相对滞后,其结果有可能直接导致委托人设立信托目的落空和受益人利益受损。

回顾我国现行规范房地产信托业的法律法规,在立法上呈现出“一法、二规、三文件“的框架型格局:

“一法”指的是2001年颁布的《信托法》,这也是我国信托领域的基本法。“二规”指的是银监会于2007年颁布的两部规章——《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三文件”指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先后发布的三个通知,分别是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121号文)、2005年银监会发布的《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简 1 称212号文)、以及2006年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简称54号文)。这三个文件在内容上渐次严格,使得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渠道逐步缩窄,融资难度逐步提高。

此外,银监会还于2004年发布了《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该办法界定了房地产信托业务,规定了经营规则、监督管理、风险条款,业界和学者普遍希望其能对规范房地产投资信托业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现行的信托法律制度设计对房地产信托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2007年颁布实行的新“二规”对原有的旧“二规”虽有重大修订,例如旧《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接受委托人的资金信托合同不得超过200份(含200份),每份合同金额不得低于人民币5万元(含5万元)”。这意味着信托投资计划只能以私募的方式来开展。而在新《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中,这条为学者广为诟病的规定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这使得信托计划的规模得到了扩张,但是相对于房地产信托业的发展来说,《管理办法》的改进仍然不够彻底,这表现在:

1、规定“合格投资者”包括:(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如此高的投资门槛使得大部分中小投资者对信托计划望而却步。

2、规定“参与信托计划的委托人为惟一受益人”。这种规定与信托最基本理念背道而驰,也与其上位法《信托法》的规定相左:“受益人是在信托中享有信托受益权的人。受益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委托人可以是受益人,也可以是同一信托的唯一受益人。受托人可以是受益人,但不得是同一信托的唯一受益人。”

3、规定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有以下行为:“(一)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二)进行公开营销宣传”。这就始终将信托公司推行信托计划限制在非公开发行的范围内。同时,与房地产信托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在立法上也存在互不衔接的问题: 例如房地产法律制度。虽然《物权法》第10条规定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但是具体制度至今并未出台;《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仍然并存,登记制度并未统一。这造成房产和地产的登记机关不统一,登记程序不统一,登记效力不统一,以及登记权属证书不统一。这些不统一导致“信托财产”不确定。信托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信托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其载体是信托财产。我国《信托法》第七条规定,设立信托必须有确定的信托财产。信托财产必须是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包括委托人拥有的合法财产权利。凡是具有金钱价值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信托财产,比如动产和不动产,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财产权利是一种无形财产,包括股票、债券、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等。信托财产必须是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财产或者财产权利。信托是委托人将财产或者财产权利委托给受托人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因此,委托人对该财产或者财产权利必须具有合法的所有权,只有这样,委托人才有权对该财产或者财产权利设定信托。同时,信托财产必须具有合法性,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不得作为信托财产;法律、行政法规限制流通的财产,依法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才可以作为信托财产。房地产信托在发展过程中有依赖于完善的不动产登记制度,统一登记制度对于什么是合法的信托财产有重要的意义。

房地产信托财产是委托人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并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财产。从信托的成立看,委托人不将信托财产委托给受托人,信托就无法成立;从信托的运作看,受托人的活动是围绕着信托财产的管理或者处分而展开的,没有信托财产,受托人的活动和受益人的利益将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从信托的存续看,如果信托财产不复存在,信托关系就会消灭。因此,信托是以信托财产为基础的法律关系,没有确定的信托财产,就没有信托。所以,设立房地产信托必须具有确定的房地产信托财产。

再例如证券法律制度。我国2003年颁布《证券投资基金法》,而现行《证券法》定义的证券只包括股票、公司债权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以及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和债券衍生品种,这其中不包括信托受益凭证,房地产信托被局限于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范围较窄。此外,依照我国现行《信托法》,可以取得受托人资格的法人主要是指信托投资公司。这就意味着,信托只能由信托机构发行,使得信托机构成为法定垄断的中间机构。开展房地产信托产品不仅对于房地产企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居民家庭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托产品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包括家庭中的财产,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私人信托。使用私人信托能够使很多家庭成员从中获益,而不用把家庭财产权进行分割。作为房产,可能整个家庭只有这一项财产,信托是一种很有效的机制,它可以使家庭成员或者单独的、或者集体的,以委托人认为合适的方式来享用这个房屋。还有可能这些受益人是一些老年人,他们可能由于制度上的因素不能获得一个很好的养老待遇,而使用了房产信托,相对减少国家的、集体的或个人的有限的资金支出,从而使这些受益人在年老体弱时有足够的资金以安渡晚年。房产信托也可以使一些目前还没有生出来的人进行获益,比如说委托人目前可能没有任何子女,但是他可以设立一项房产信托,使他未来的子女或者说孙子女来获益。

总之,房地产信托业的良性发展无论是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还是公民个人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我国信托制度起步晚,在这些方面发展还不是很完善,需要立法机构不断充实相关法律规范内容,保障房地产信托业稳健发展。

作者: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 李国蓓 2011年11月

篇2:信托法律制度

【摘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问题一直是我国改革进程中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因为它事关改革的成败,所以无法回避也值得研究。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遵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后经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搞好配套改革,重点是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这一补充和发展,确立了十六大召开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多方进行监督,投资主体营运,企业自主经营。然而,这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设计,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性问题。一是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管理幅度过宽、管理面太大,对有些国有资产鞭长莫及;二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层次过多,降低了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国有资产由多个部门分别行使所有权,造成一方面多部门的低效率而限制了企业的活力,另一方面是部门有权无责为企业“内部人控制”留下了空间;四是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财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此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初始代理人的国有资产二元管理模式,从而在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中,最终选择了委托代理制。从国有资产管理体

制改革的历程来看,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决国有资产所有人缺位的问题,政企不分问题和政资不分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即使在建立了国资委以后仍未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就是因为我们长期囿于所有权国家所有的窠臼中,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体制性障碍没有真正解决,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没有真正分开。本文的主要观点就是用信托制度构建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至今最大也是最初希望解决的问题:政企不分问题,政资不分问题和所有人缺位问题。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通过对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和对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变革的介绍,简要叙述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路程和主要问题,并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三个最主要的问题——国有资产所有人缺位的问题、政企不分问题和政资不分问题。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指出我国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虽然选择了委托代理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完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的,而且有些问题就是委托代理制度本身带来的;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信托化的可行性分析,介绍了信托制度的特点,并详细叙述了用信托制度构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及其法律价值;第四章是国有资产信托化法律模式的具体构想,通过用信托制度重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关系,建立以信托制度为基础的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关键词】: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

信托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2.291;D922.282;F123.7;F832.49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3前言13-14第一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概述14-19第一节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14第二节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变革14-19第二章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19-27第一节国有资产所有人缺位问题19-

21一、国有资产所有人缺位问题的引出19

二、立法缺位是国有资产所有人缺位的原因19-20

三、国有资产所有者代理人的身份定位问题20-21第二节政企不分问题21-2

4一、“一物一权”观念的桎梏是导致政企不分的思想根源21-2

3二、委托代理制的特点是导致政企不分的制度根源23-2

4三、国有产权边界规定缺乏内在的逻辑性是政企不分的现实根源24第三节政资不分及其所导致的问题24-27

一、所有权对企业经营的软约束及其后果24-2

5二、所有权对投资行为的软约束及其后果25-27第三章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信托化的可行性分析27-33第一节信托制度及其特点27-29

一、信托制度综述27

二、信托制度的特点27-29第二节国有资产管理信托化的优越性及其法律价值29-3

3一、国有资产管理信托化的优越性29-

31二、国有资产信托化运营模式的法律价值31-33第四章国有资产管理信托化法律模式33-42第一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关

系性质分析33-39

一、分析国资委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关系性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

3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身份定位分析33-3

5三、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定位分析35-39第二节国有资产管理信托化法律模式39-

42一、国有资产管理信托化法律模式的制度体系39-40

二、国有资产管理信托化法律模式的操作安排40

三、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的运作40-42结论42-43参考文献43-45致谢45-4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6-47

篇3:我国遗嘱信托法律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信托,遗嘱信托,受托人

一、遗嘱信托的概念

遗嘱信托制度起源于十三世纪的英国封建社会时期, 自其产生以来, 制度的优越性愈来愈被各个国家的法律所吸纳。对于遗嘱信托的定义, 在法学界没有统一地界定, 通过对我国现有的《信托法》的学习, 对遗嘱信托定义为:遗嘱信托是指立遗嘱人生前订立遗嘱, 将财产的管理规划规定于遗嘱中, 并于遗嘱生效后, 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 由受托人根据遗嘱的内容以自己的名义, 为遗嘱指定的受益人的利益, 管理处分财产的制度。

二、我国遗嘱信托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信托制度是从20世纪由美国传入我国, 2001年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从信托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信托业一般以商事信托为主, 民事信托很少见。说明一点的是, 我国目前尚不存在完整的遗嘱信托法律制度, 只是在《信托法》中简单规定, 《信托法》第8条规定:“设立信托, 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包括信托合同、遗嘱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书面文件等。”

在经济发达国家, 伴随着个人财富的迅速积累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 我国遗产纠纷不断增多, 充斥着人们的视野。因此对遗产的具体合理管理和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身后财产的处理往往都是通过遗嘱的形式, 但由于一些实力家族所遗留的财产金额巨大, 继承人出于自身的理财能力低下或受限于本人的行为能力, 无法妥善管理资产并获得收益。遗产纠纷的后果往往比较严重, 亲人反目家庭破裂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谐, 这种情形下就需要引入遗嘱信托制度。与普通遗嘱相比较, 遗嘱信托不是将遗产本生分配给继承人, 而是将信托管理的收益分配给受益人。被继承人生前的财产就可以按照他生前的意愿由受托人继续运营下去, 继承人在信托期间只能依据信托遗嘱获得收益, 遗产的所有权并不直接归属于继承人名下。

三、我国遗嘱信托法律制度的不足和完善

(一) 法律制度方面的不足与完善

1.遗嘱信托设立形式的法律冲突与完善

我国《继承法》第17条规定了口头遗嘱、录音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和公正遗嘱五种遗嘱的形式, 但我国《信托法》规定, 设立信托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信托法》的这一规定不仅带来了法律上的冲突, 还限制了遗嘱的自由, 英美法系国家对于信托也并没有这样的规定。所以在《继承法》和《信托法》之间, 法律制度并不能很好的衔接, 这样民事信托在我国的发展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要完善这一问题, 多数法学界的学者认为《信托法》应当参照《继承法》的规定, 承认五种遗嘱形式均有合法设立信托的效力。这样规定不仅可以解决法律之间的冲突, 又为遗嘱人提供了充分的选择空间, 使遗嘱自由原则得以全面贯彻。

2.遗嘱信托成立形式的法律冲突与完善

我国《信托法》第8条第2款规定:“采取信托合同形式设立信托的, 信托合同签订时, 信托成立。采取其他书面形式设立信托的, 受托人承诺信托时, 信托成立。”从上述法律规定可知遗嘱信托只有在受托人承诺时才能够成立。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 无需对方的承诺, 《民法通则》也有这样的规定。而从《信托法》中可知遗嘱信托是双方法律行为, 需要对方的承诺才能成立。这不仅与我国《民法通则》及《继承法》的规定相冲突, 也与各国的立法无法衔接。

(二) 社会层面上的障碍与完善

信托作为舶来品, 是源自于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 由于观念和环境的差异, 其内涵和中国传统观念会发生冲突。我国目前民事信托的普及并不广阔, 而人们用信托方式来管理财产更加罕见,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遗嘱信托的发展。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传统, 家族观念和子承父业的观念非常强烈, 这种传统的保守思想使得家族财产不会交由外人进行管理。且信托建立的基础是信任关系, 尤其在遗嘱信托中这种信任关系尤为重要。但我国目前的社会诚信状况不容乐观, 诚信缺失现象在当今社会日益严重, 这些都对国内的信托发展尤其是民事信托提出不小挑战。因此, 想要逐步完善这些社会问题, 在我国普及和发展遗嘱信托, 最重要的是要构建完善的遗嘱信托法律制度, 并逐步培养完善的信用体系, 重视信托思想的宣传和理财观念的转变。此外, 可以经常开展遗嘱信托的宣传活动, 以城镇和农村为主要宣传地, 从而为信托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领域。

四、结语

由于我国现有法律鲜见遗嘱信托的专门规定, 且《信托法》大量集中于商事领域, 法律的救济措施尚显不足。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促使着个人财富的日益增加。如何构建遗嘱信托法律制度, 尊重遗嘱人的遗愿, 避免遗产继承纠纷, 增加财产的效用做到保值增值, 则亟需对遗嘱信托进行专门立法。

参考文献

[1]徐孟洲.信托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2]周玉华.信托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信托法律制度

关键词:土地;信托;受益权;经济;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2.019

Legal Issues of Right to Benefit in Trust System of Rural Land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

GAO Qingyan

(Tianjin Commercial University,Tianjin 300192,China)

Abstract: For our country, the land is not only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the people's life, but also the lifeblood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degree. The rural land system as a involves arrangements, has unusual signific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ust system, so that the rural economy has a new look, its application scope is constantly widening. But a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will inevitably show some problems, in the system, because of the right to benefit for its ultimate goal, so this article discussed on the issue of the right to benefit, hop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 China.

Keywords: land;trust;benefit right;economic;system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信托制度已经逐步在全国各地农村进行实践,该制度的运用使农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受益权作为该制度实施的最终落脚点,备受关注。由于信托制度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而我国又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予以规定,将其嫁接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中,出现了一些适用上的问题。笔者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中的受益权问题进行探讨,抛砖引玉以促进农村经济与信托业的发展。

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中受益权概述

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概念。许多学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归纳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的内涵,其中此种观点笔者认为较为全面: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是指农村土地的承包者作为委托人,基于对特定的人或服务机构(即受托人)的信任而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于受托人,受托人得以自己名义依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其项下的土地实施占有、使用、管理和处分,并将因此而获得的收益归属于特定的受益人(通常为委托人自己)[1]。受益权即为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下凭借信托制度而获得最终信托收益的权利。在受益权中,对于其性质问题、主体问题存在颇多疑惑。

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中受益权性质问题研究

对于信托制度下的受益权性质,不同国家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持物权说理论,其认为受益人才是信托财产的真正所有权人,大陆法系的物权理论完全可以解决信托财产的归属问题,应当把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赋予受益人[2]。持同样观点的学者从信托受益权具有物性、对世性、支配性、追及性、知晓性等方面得出结论:信托受益人是具有物权属性的[3]。外国学者也有对此种观点较为支持的,认为受益人追踪信托财产的规则对追索权的规定(中国信托法规定)虽然这两种制度不完全相同,但从这种意义上说受益人在行使的是一种对物权利,而非单纯对人权利[4]。当然也有学者主张债权说,认为受益权是一种复合型权利,包含了请求权、对信托事务的监督权和向第三人追索信托财产的撤销权。受益权是一种债权,而对信托事务的监督权是一种从债权,而被认为是对物权利的向第三人追索信托财产撤销权是对债权的保全[5]。还有学者主张混合说,认为受益权既是受益人向受托人主张的债权,又是受益人在信托财产上享有的物权,其兼有债权与物权双重特性[6]。但此种既属物权又属债权的中间性权利在大陆法系的国家并不能获得承认[7]。除此之外还有学者主张独立权利说,他们把受益权看做一种特殊权利,其性质、内容及产生和行使适用信托法特别规定,以免过分强调受益权的债权性或物权性[8]。

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中的受益权该归属于何种性质产生较多不同争议。笔者认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中的受益权性质应界定为准物权。首先,该受益权并不具有完全物权性质,在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法律关系中,信托财产为特殊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其所有权归属于村集体,委托人拥有的仅仅为该所有权中的用益物权,而该用益物权所产生的后续的受益权是在信托合同的范围内产生的,具有相对性,所以其并不具有对世性的物权特征。其次,对于独立权利,必须依托于我国现有立法基础上再创造一部专门应用的法律为其做支撑,这无论在物质资源消耗上还是在新法成立通过的时间问题上都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受益权的性质问题。至于债权说,受益权却有针对性特征,具有请求权性质,但其除具有债权性之外,还具有登记对抗的特殊物权性质。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中的受益权性质为准物权。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中的受益权主体研究

1.2.1 受益人范围的限缩 受益人虽不是信托法律关系设立的当事人,但却是信托法律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当事人。纵观信托法制度的始终,其主要是以规定如何保护受益人的权利和如何规范受托人的职责义务而设立[9]。在这种较为特殊的制度下,是否应对受益人主体资格范围加以限制?在一般的信托法律关系中,受益人的身份并没有太多的限制,但笔者认为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法律关系中,对受益人身份进行限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受益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本质目的是为农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并且这种保障应伴有长期性和持续性[10]。因此如果允许委托人随意将受益权指定于其他人,农民就有可能面临基本生活无保障的困境,从而违背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应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中的受益权设为自益信托,特殊情况下也可设立他益信托,但他益信托设立时,其受益人主体范围要限定在法律性质相同的主体中,如将其主体限定在本村农民或邻村农民等,虽这样的限定较为苛刻,但其符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的初衷,也更有利于其发展。

1.2.2 受益人权利及义务 受益人所指的是由信托人制定有资格享有信托受益权的第三人,其作为信托关系中的当事人,必然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的义务。

1.2.2.1 受益人享有的权利 第一,受益人享有给付请求权及选择请求权。这是受益人作为整个制度最终得益者的基本权利。在委托人与受托人约定条件成就之初,受托人有将信托财产所得利益交于受益人,受益人享有请求给付的权利。问题的关键在于受托人是请求委托人给付信托利益还是请求受托人给付?抑或两者皆可?一般的信托关系中,受托人与受益人之间形成债权关系,委托人与受益人之间形成类似赠与关系,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形成合同关系,因此在这种关系的推定下,受益人应当找受托人请求受益权给付。但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法律关系中,笔者认为应当赋予受益人给付请求选择权。因为根据信托成立的规定,如果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指定受益人不是法律实体,或受益人的范围不能确定,则信托行为不成立[11]。因此受益人在信托成立时就已经存在于信托法律关系中,并且往往由农民充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法律关系中的受益人角色。其为委托人指定,客体为特殊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若按照一般信托法规定,只允许受益人请求具有一定组织体系的受托人给付受益权,不能较好地保障受益农民的合法权利,因此应赋予其选择权,即受益人可以找受托人请求支付信托利益,也可以找委托人请求支付信托利益。但在此基础上应考虑到手续简洁等实践问题,应设立优先请求顺序,即受益人享有第一顺序请求受托人支付信托利益的权利,在受托人不履行其义务时,受益人可以第二顺序请求委托人支付信托利益。

第二,利益任意放弃权。受益人在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利益权利的同时,也享有放弃该利益的权利,其放弃获得该利益不需要经委托人或受托人同意。这点与受托人有很大不同,受托人在信托期间,非经委托人和其他受益人同意,不得辞任。

第三,知情权。虽然信托合同的订立为委托人与受托人交易中产生,受益人只负责收纳信托利益,但对信托整个过程及各方主体的情况受益人是享有知情权的,这是基于该制度最终目的,即受益人享有受益权利为宗旨。

第四,监督权。此项权利虽然未在我国相关法律中出现过,但其应赋予信托受益人。在信托制度开展的过程中,信托财产在一段时间中处于封闭状态,即当委托人将信托财产权利交于受托人后,虽然委托人为真正财产权利享有者,但在信托期间其不再具有支配权利,而受托人虽名义上为此项权利的管理权人,但其并不为该权利真实的所有权人,因此在这个阶段,信托制度的开展急需监督人来纵览全局,而此时的监督权人笔者认为由受益人来担当最为合适。

除此之外受益人还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管理方法调整强求权,对违反信托目的、不当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行为的撤销申请权及赔偿权等。

1.2.2.2 受益人的义务 我国信托法并没有对受益人的义务给予一定规定,其认为在信托行为中,受益人是纯获利益的利害关系人,因此不宜为其设立义务,但笔者并不那么认为。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受益人在享有相关权利的同时,必然存在相应的义务。故应当依据该法律关系的特殊性,为受益人设定容忍义务。在委托人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时,受托人有了一定意义上的自主管理权,部分处理信托财产的权利,此时受益人应对受托人处理信托财产的方式承担一定的容忍义务,尤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法律关系中,委托人往往为受益人,让其承担一定容忍义务有助于整个信托制度顺利完成。

1.3 受益财产及其受益权归属法律问题研究

1.3.1 受益财产必留份问题 信托法律关系中,受益财产形式多样。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法律关系中,其受益财产一般以货币形式表现。对于受益的财产是否应按照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约定全数给予受益人?笔者在此持否定观点。将信托制度运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中,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农地资源的同时保证农村人口从土地中获取足额收益[12]。因此如果该信托为自益信托,那么受益财产全部按约定分配给受益人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该信托为他益信托,并且受益人并不为农民,此时如果对该受益财产没有任何限制,会对委托人农民造成基本生活难以支撑的困境,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的受益财产设定必留份范围,即无论委托人与受托人在签订信托合同时如何规定的受益人及如何处置受益财产,法律应保留委托人基本生活的受益财产必留份,避免该制度留下隐患。

1.3.2 受益权归属问题 受益权最终归属于受益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信托法对受益人未做过多限制,不管其主体为自然人还是法人,不管是公司还是其他组织,无论其有无行为能力,都可以成为受益人。其可以为一人,也可以为多人,其可以为委托人,也可以为受托人。但是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受托人不可以单独作为受益人而存在于完整的信托法律关系中。至于受益人产生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受益人自信托生效之日起享有受益权,或由信托文件规定受益权的起止日期,若信托文件中没有明确禁止,受益人的受益权可以依法转让或继承[13]。在信托法律关系终止时,信托财产首先应归于受益人,如果受益人不接受则归属于委托人或其继承人。很多学者认为信托财产应首先归属于受益人或其继承人,笔者不赞同此观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之法律关系是伴随具有人身属性的法律关系而产生,如果受益人不愿意接受或因天灾人祸去世,那么该受益权应归属委托人,如果委托人认同受托人的继承人未改受益权人,其可以再签订一份信托合同,将受益权改为原受益权人之继承人,而不应自然由受益人的继承人继承。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中受益权再利用

将信托制度引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中的目的是让农民作为受益人,拥有可携带信托资本,参与土地收益分配,得到法律认可与保护[14],而这也与党的未来发展路线相契合。在《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按集体所有权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的原则,慎重稳妥推进,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集体所有权,引导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赋予承包地经营抵押、担保权能。在2015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因此如果能在承包经营权信托的基础上产生其他融资功能,将更能保障此项制度的长久应用。

2.1 受益权的债务清偿问题

我国《信托法》第47条规定:“受益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其信托受益权可以用于清偿债务。但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信托文件有限制规定的除外”。因此我国法律上不禁止信托得利用于清偿债务,学理上将此清偿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信托受益权上取得利益清偿债务,一种则是以信托收益权本身清偿债务[15]。这两种清偿在一般信托中均无适用问题,只是后一种将会带来受益人的变更。因此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这种特殊的有特定目的的法律制度下,可以将受益权受益人再利用,进行受益人债务的清偿,但其只能以信托受益权上取得的利益清偿债务,而不能使用变更受益人方式的,以信托受益权本身进行清偿。在保证信托制度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丰富信托受益权的功能。

2.2 受益权的最高额质权担保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法律关系中,受益权是否可以用来设定担保功能,理论上评论不一。笔者认为既然受益权为受益人合法享有的权利,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禁止的条件下,其自然可以用来设定担保权,但值得商榷的是受益人在受益权上设定担保其性质应界定为抵押还是质押,学术界暂无定论[16-17]。笔者观点倾向于后者,认为受益权担保应为权利质权,并且应为其设定最高额权利质权。在国外有将其视为权利质权的先例,在《美国统一商法典》第9编中,将土地信托受益权视为一种动产,并同时规定该权利上担保权设定的合法性[18]。并且虽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具有较多的特殊性存在,但该受益权仍是由一种用益物权交换而来的财产权利,是一种特殊准物权,其登记并不为生效要件,因此与土地用益物权抵押有所不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中的受益权有质权担保功能是不可磨灭的,但由于其还具有一定人身性,以一类较为特殊的主体(农民)为该制度的发起者,因此在实践中运行此项制度时还应依据其主体特殊性,为该项信托受益权权利质权在开始前设立最高额。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该受益权的同时,保证为信托发起者(农民)留有保障基本生活的物质基础。

2.3 受益权与应收账款问题

应收账款是指在企业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其性质为债权。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中的受益权可否作为应收账款质权的问题?对此观点不一,有的学者认为不可以作为应收账款或不动产受益权特例,应纳入到应收账款质权或不动产受益权质权的范围内。因为土地信托收益包括浮动收益,即受益内容的取值范围是区间值,而并非像应收账款、不动产受益权一样为固定值,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合信托,一方面为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也以促进信托的发展作为目标。因此,增加其金融履行功能同时促进了二者的发展。虽然土地信托收益较为浮动,但信托后的集约化农业产生的收益性一定高于原农地利用所产生的价值,其虽取值不定,但并非无法预估其最低收益底线。笔者认为可以以预估底线作为应收账款最高额,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适时调整,增添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的金融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赵志毅.农村土地信托制度初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7-45.

[2] 温世扬,冯兴俊.论信托财产所有权——兼论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2):203-209.

[3] 陈雪萍.信托受益人权利的性质:对人权抑或对物权[J].法商研究,2011(6):73-81.

[4] 何宝玉.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5-46.

[5] 于海涌.英美信托财产双重所有权在中国本土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10-12.

[6] 谢哲胜.信托法总论[M].元照出版公司, 2003:14.

[7] 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33.

[8] 何宝玉.信托法原理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169.

[9] 中野正俊,张军建.信托法[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110.

[10] 于霄.中国农村土地信托法律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40.

[11] BOGENT G T. Law of trusts[M].5th ed.USA: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73:120.

[12] 杨明国.信托视野下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2.

[13] 于霄.中国农村土地信托法律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39.

[14] 蒲坚.解放土地——新一轮土地信托化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14.

[15] 周小明.信托制度:法律与实务[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264-265.

[16] 李珮.有人认为是抵押:加快发展土地流转信托项目[N].金融时报,2014-04-10(03).

[17] 冀欣.有人认为是质押:中信信托搭建土地流转平台[N].中国建设报,2014-04-09(03).

篇5:信托法律法规练习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自(D)起实施

A2000.4.28B2000.10.1C 2001.4.28D2001.10.1

2.信托行为设立的基础是(C)A.委托B 金钱C 信任D股权 3.公益信托的设立和确定其受托人,应当经(D)批准,未经批准的,17.信托计划实施过程中,如果召开受益人大会,召集人应当提前(C)工作日公告时间、会议形式等事项。A3B5C10D 3018.信托公司开展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信托产品期限均不得低于(A)。A1年B2年C3年D4年 19.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融资类银行理财合作业务余额占银行理财合作业务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C),不得以公益信托的名义进行活动。

A 国务院B 中国银监会C中国人民银行D有关公益事业的管理机构

4.受益人是由(D)指定的A 受托人 B 信托财产的保管人C 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D委托人

5.委托人将财产转移给受托人以后,委托人对转移的这一部分财产(C)处置权。A 绝对拥有 B相对拥有C不再拥有D以上均不对 6.信托业务中,在受托人无过失的情况下,信托财产的风险由(A)负责。A委托人和受益人B 委托人和受托人C受托人和受益人 D受托人和担保人

7.受益人自(C)起享有信托受益权。

A 自签订信托合同之日B 自委托人指定受益人之日C 自信托生效之日D自信托终止之日

8.在我国设立信托公司,应当经(C)批准,并领取金融许可证。A 改善管理局B 中国人民银行C 中国银监会D 国务院 9.在我国设立信托公司,其最低注册资金为(C)元人民币。A1亿元B2亿元C3亿元D5亿元 10.在我国信托公司净资本不低于(B)元人民币。A1亿元B2亿元C3亿元D5亿元 11.信托公司应当持续符合下列风险控制指标:(D)。

A净资产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40%,净资产不得低于净资本的100%;B净资产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净资产不得低于净资本的40%;C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40%,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100%;

D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净资本不得低于净资产的40%

12.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推介期限届满,未能满足信托文件约定的成立条件的,信托公司应当返还委托人已缴付的款项,并加付(A)。A 银行同期存款利息B银行同期贷款利息C同业拆借利息 D银行贷款罚息

13.信托公司设立一个集合资金计划,至少应当配置(A)信托经理。A 一名B 二名C 三名D 四名

14.信托公司管理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他人提供贷款不得超过其管理的所有信托计划实收余额的(C)元人民币。A 10%B 20%C 30%D 50%

15.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终止,信托公司应当于终止后(C)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信托事务的清算报告。A3B5C10 D 3016.信托公司应当妥善保存管理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全部资料,保存期自信托计划结束之日起不得少于(D)

A1年B3年C10年D15年

A 10%B 20%C 30%D 50%

20.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要求,各商业银行应当在2011年底前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表外资产转入表内,对商业银行未转入的银信理财合作信托贷款,各信托公司应当按照(D)的比例计提风险资本。A 1.5%B 3%C 9%D10.5%

二、不定项选择题1.信托当事人包括:(ABC)A委托人B 受托人C受益人D保管人 2.下列无效的信托是:(AC)

A 信托目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损害社会公共利益B 以自己合法享有的股权设立信托

C 专以讨债为目的设立的信托D 设立遗嘱信托。3.下面关于委托人描述正确的是(ABCD)

A 委托人必须是财产的合法拥有者B 委托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C 委托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D 委托人与受益人可以是同一人。

4.关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描述正确的是(AB)

A 都可以是一个人或多个人B 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 C 法律上对三个当事人的资格都无要求 D 受托人不能充当受益人 5.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表现为:(ABC)

A 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对信托财产不得强制执行 B 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应该分开,分别核算 C 信托财产应该与委托人的其他财产分开

D 受托人的信托财产应与受益人的固有财产分开。6.信托行为时设立信托的法律行为,通常的形式是(BC)A 口头形式B 书面形式C 个人遗嘱D 政府行政命令 7.以下能够充当信托财产的是(ABCD)

A 房屋B 国有土地使用权C 专利权D金钱 8.信托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经银监会批准(ABCD)A 变更名称B 变更公司地址C 更换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D增加注册资本

9.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开展投资业务,其投资业务限定为(ACD)A 金融类公司股权投资B 实业投资C 金融产品投资D 自用固定资产投资

10.下列信托公司开展信托业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D)A 信托公司可以信托财产提供担保

B 信托公司应当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 C 信托公司根据信托文件的规定,将其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以公平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

篇6:地产集合信托的法律意见书

有关事项之法律意见书

敬启者: 针对贵司拟实施的“***地产开放式集合信托项目”(以下简称“本信托项目”),本所律师就贵司提出的初步方案的合法合规性及交易结构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并出具如下法律意见,供参考。

一、本信托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贵司介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地产公司”)已于2010年6月28日与***信托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置业有限公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中关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签署《****股权信托受益权转让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约定由A地产公司按照《框架协议》的约定以8亿元的价格受让B公司享有的****公司股权信托(以下简称“股权信托”)项下100%的信托受益权,并在受让信托受益权后终止股权信托,通过获得信托利益分配的方式依法取得****公司(以下简称“C公司”)100%的股权。

C公司为“****机场路项目”与“****综合体项目”(以下统称“目标项目”)的建设开发主体,但目前“四证”尚不齐全。A地产公司为本次信托投资的直接交易对象,其注册资金为5000万元,“D公司”为A地产公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

贵司拟通过信托项目募集信托资金,募集信托资金规模为 亿元,以满足A地产公司支付前述信托受益权转让价款,及开发建设C公司项下目标项目的融资需求。

二、对本信托项目方案合法合规性之法律意见

根据贵司在《****开放式集合信托项目方案建议的法律备忘录》出具的初步项目方案,本所律师对该初步方案的合法合规性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一)项目初步方案

1、信托计划的设立

? 贵司设立非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下简称“本信托计划”),向合格投资者募集信托资金。? 本信托计划的信托期限将根据C公司提供的 “****项目”与“****项目”(以下统称“目标项目”)的开发建设及销售进度进行设置。

? 本信托计划存续期间贵司作为本信托计划受托人,仅以每个信托利益分配日本信托计划项下信托财产专户实际存续的现金类信托财产为限向信托受益人分配信托利益,本信托计划期间信托利益的分配不考虑预期收益率。(若贵司出于本信托项目销售方面的考虑,可以在本信托计划终止分配时对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予以综合考虑。)

2、信托资金的投资方式

? 贵司将本信托计划项下信托资金通过受让股权及增资的方式用于对A地产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并取得A地产公司的绝对控股权。(考虑本信托项目投资退出的后续安排,建议贵司为A地产公司的原控股股东D公司保留少部分股权,以便于其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 A地产公司应将贵司按照前述方式投入的信托资金专项用于支付“C公司股权信托”项下信托受益权转让价款,及目标项目的开发建设。

3、投资退出方式

贵司持有A地产公司股权期间,可选择通过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实现股权投资的退出,并以实际取得的现金收入向本信托计划项下信托受益人进行信托利益的分配:

? 利润分配:贵司作为A地产公司的控股股东,有权要求A地产公司按照贵司的持股比例对其账面上的可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 减资:贵司作为A地产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可通过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决定对A地产公司进行减资,并在依照法定程序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进行公告及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后收回部分出资。

? 股权转让:贵司有权通过转让A地产公司股权的方式取得股权转让价款,A地产公司其他股东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在同等条件下对贵司持有的股权享有优先购买权。(若本信托项目运行期间未发生风险,则可在相关法律文件中约定本信托计划期限届满时,贵司应以约定价格转让股权,则D公司可通过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方式,以确定的融资成本维持其对A地产公司的实际控制地位)。

? 解散清算:贵司作为A地产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可以通过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决定解散A地产公司,并对A地产公司清算并支付完毕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交纳所欠税款,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享有按照持股比例获得分配的权利。

4、保障措施

考虑到贵司风控部门的顾虑及监管部门“实质大于形式”的监管要求,若贵司不考虑在本信托项目项下为交易对手设置确定金额的债务或其他担保措施,则为防范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增强本信托计划项下信托财产的安全性,本所律师建议贵司在本信托项目项下选择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 安排对赌条款

贵司可在本信托项目项下股权投资的相关法律文件中,根据目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披露的测算数据,以目标项目销售收入或A地产公司净利润为基准,安排对赌条款,如:

若在约定的时点,目标项目销售收入或A地产公司当期实现的净利润达到约定的基准,则贵司应在获得利润分配后将持有的A地产公司股权转让给D公司;

若在约定的时点,目标销售收入或A地产公司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未达到约定的基准,则:

l C公司应将目标项目部分或全部销售收入及未来销售收入的收益权让渡给贵司;(可以作为贵司直接取得目标项目销售收入的名目)

l D公司应追加认购本信托计划项下次级信托受益权;

l A地产公司应按照贵司的要求分配全部可分配利润且D公司应给予贵司现金补偿;

l D公司、C公司应按照贵司的要求转让股权及/或目标项目并将转让取得的收入支付至贵司。出于降低谈判及销售难度的考虑,对上述对赌条款,贵司可以设置在基础标准上逐步递进式的安排,将投资者的预期信托收益和融资方能够接受的融资成本渗透其中。

? 设置监管措施 贵司可通过派驻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调整公司治理结构、保管A地产公司及C公司全部印鉴及证照、对目标项目销售收入及信托资金的使用进行封闭监管等方式对A地产公司、C公司及目标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本信托项目的投资安全。

(二)本所律师对项目方案的合法合规性判断

如前所述,由于C公司项下的目标项目“四证”不齐全,不符合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发放房地产信托贷款的要求,无法以信托贷款形式进行投资。根据《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信托项目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将信托资金运用于房地产企业,不存在法律障碍。

1、关于信托计划设立的合法合规性

根据项目初步方案,本信托计划的信托期限将根据目标项目的开发建设及销售进度进行设置,不设定固定的信托期限。根据《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五条:“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四)信托期限不少于一年”,据此可知,对于集合信托计划的信托期限并未强制性要求设定固定期限,但明确规定信托期限不能少于一年。

因此,本所律师认为:

本信托计划根据目标项目的的开发建设及销售进度进行设置,不违背相关法律规定,但最好在信托计划文件中注明该信托期限不少于一年。关于在信托计划期间信托利益的分配不考虑预期收益率的问题,未违反《信托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该信托计划的设立不存在法律障碍。

2、关于信托资金投资方式的合法合规性

贵司将本信托计划项下信托资金通过受让股权及增资的方式,合法持有A地产公司的决对控股权,对A地产公司享有股东决策权及利润分配权等股东权利,信托投资方式为股权投资,符合相关规定。本信托项目方案中也未设定投资附加回购承诺、商品房预售回购等方式,不属于以间接方式发放房地产贷款。

因此,本所律师认为:

本信托项目项下信托资金的投资方式为股权投资,不属于《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1]11号文,以下简称“11号文”)规定的融资类业务或需按照融资类业务计算风险资本的业务范围,更不属于监管部门禁止的房地产信托业务范围,未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3、关于投资退出方式的合法合规性

基于前述本信托项目投资退出方式的安排,本信托计划获得收益及投资退出的途径包括持有A地产公司股权获得利润分配、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股权转让价款、通过减资撤回投入资金、通过清算获得剩余财产的分配等方式。

本所律师认为:本信托项目投资退出途径并非唯一,没有设定投资附加回购承诺,能否获得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与信托贷款业务中债权金额确定、债权期限确定、风险确定等特征均不一致,不属于债务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存在合法合规性问题。

但是,结合实践中经常采用的退出方式,建议贵司优先采用以溢价转让股权和获取利润分配的方式实现信托退出。因为,减资或解散企业可以获得的投资收益无法预期和保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履行减资、解散程序不仅手续繁琐,还要支付评估、公告、清算等一系列费用,解散需成立清算组等,不可控的成本和风险大大增加,在股权信托投资实践中较少采用,不建议作为本信托项目退出方案的优先选择。

4、关于保障措施的合法合规性 关于对赌条款中第二点“D公司追加认购本信托计划项下次级信托受益权”。

本所律师认为:购买次级信托受益权仅发生在分层型集合信托计划中,且优先和劣后受益权配比比例不得高于3:1,因此该方案不适合运用在本信托项目非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之中。

对于其他对赌条款和保障措施,本所律师认为通过控制项目收益权、股权转让、管理监督目标项目及公司等方式能较好地保障信托财产的安全、实现信托投资利益,亦不存在合法合规性问题。

三、对本信托项目交易结构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针对本信托项目初步确定的交易结构和交易方案,本所律师综合考虑项目融资风险、信托利益实现机制及合法、合规性论证意见,对贵司提供的本信托项目的交易结构提出如下调整意见和建议:

首先,对于

(一)信托计划的设立及

(二)信托资金的投资方式,可以按照原来既定的方案不作调整; 其次,对于

(三)投资退出方式,四种方式均可以采用,但基于各种退出方式的优劣势存在明显差异,建议贵司优先采用股权转让和利润分配两种方式。

最后,对于

(四)保障措施,不建议采用D公司追加次级信托受益权的方案,其他对赌条款和监管措施方案可以不变。但是在本信托项目开始之前,如有目标公司或其股东之间达成一致,在信托计划设立前2-3个月另行约定差额补偿协议及签订抵押、保证合同,并提前完成抵押登记,则亦可实现保障权益之目的,并且不违反现行之合规要求。

对于上述第(四)点保障措施的调整意见,本所律师论证如下:

鉴于本信托项目只能采取股权投资方式,不能采用信托贷款或变相贷款等融资类模式,也即本信托项目文件中应避免出现类似保障股权收益、股权附加回购等承诺性条款,据此在信托项目文件中无法对股权收益设置任何抵押、质押、保证等担保措施,因此原项目方案仅能通过设计多项对赌条款的方式来保障信托资金的安全。虽然对赌条款很大程度地约束了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增强了信托资金的安全,但是在D公司未依约履行义务而目标项目又产生风险或资金亏损的情况下,对赌条款仍无法有效保障贵司通过本信托项目收回投资本金和获得收益,并且,对赌条款仍有可能因为带有收益的保障性特征而被趋向于认定为保障条款。

因此,本所律师建议,在考虑并安排本信托项目的保障措施时,如有A地产公司或C公司的股东愿意提供承诺保证,在本信托项目开始之前(最好提前2-3个月),互相之间约定差额补偿协议及签订抵押、保证合同,并提前完成抵押担保。这样既可以有效约束交易对手的履约责任,大大增强信托资金的安全,又可以避免触犯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具体方案如下:

1、在信托计划发起设立之前,目标公司或其股东签署协议,对D公司应承担的差额补足义务进行具体约定(仅用于办理抵押登记)

协议中可明确差额补足义务的生效条件、履行期限及债务金额的计算方式等。

2、对C公司或D公司提供抵押担保进行约定,并完成抵押登记

为确保D公司履行前述差额补足支付义务,建议由C公司以其名下目标项目所涉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如有)向贵司提供抵押担保。如果本信托计划存续期间任一约定时点发生未达到预期收益且D公司未依约履行补足资金支付义务,则贵司有权向C公司主张实现担保债权。也可考虑由D公司以其自己持有的土地使用权或建筑物、在建工程为贵司提供抵押担保,以此保障其切实履行差额补足义务。

3、可以考虑加入B公司的连带保证责任 B公司为C公司的原控股股东,其通过签署《框架协议》将其享有的C公司股权信托项下100%的信托受益权以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A地产公司,因此B公司为第一次信托转让的直接当事人,也是本次信托项目的利害关系人。如果可以通过沟通、协商将B公司加入到本次信托项目中为D公司履行前述差额补足义务提供连带保证责任,则可大大地减少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但是基于现实考虑,除非有其他对B公司的对赌条款约束,否则律师认为谈判的难度将无法把握。

以上方案合法合规性论证:上述补足义务、抵押、保证等措施均不在本信托项目文件中进行约定,也不针对信托项目的交易对手尚奇地产进行设置,而仅针对D公司的还款义务(实际上就是资金补足义务)进行约定,抵押权实现的前提在于D公司未履行前述差额补足义务,而并非针对被投资企业尚奇地产股权回购承诺进行担保,因此原则上不违反信托投资附回购承诺的禁止性规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投资政策特别是对房地产业投资政策日益收紧,监管机构对信托资金的监管也日趋严格,对于担保形式的审查及有效性的判断也更趋于实质大于形式,因此上述保障措施应如何制定和实施也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论证。

四、其他应关注的问题

基于本所律师对本信托项目初步方案的分析和理解,关于前述初步方案在订立和实施过程中,还有如下法律问题应予以充分关注:

(一)关于信托资金的投资方式

贵司拟通过受让股权及增资的方式对A地产公司进行投资,对于增资和股权受让在运用信托资金中的比例应当事先作出预期和分配,以及股权受让价格与受让比例如何确定也应事先予以考虑。建议贵司为A地产公司的原控股股东D公司保留少部分股权,以便于其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行使股东优先购买权。

(二)实现预期收益后股权退出机制

根据贵司提供的对赌条款方案“若在约定的时点,目标项目销售收入或A地产公司当期实现的净利润达到约定的基准,则贵司应在获得利润分配后将持有的A地产公司股权转让给D公司”

本所律师关注的问题是:首先,“约定的基准”是指什么?在什么有效法律文件中进行约定?如何来衡量是否达到约定的基准?建议最好在信托文件中予以明确。其次,贵司将持有的A地产公司股权转让给D公司之股权转让价格应当如何确定,也是本信托计划事先应考虑的关键问题。

(三)利润分配方式

由于贵司系通过A地产公司间接持股目标项目的建设主体C公司,贵司欲取得目标项目的销售收入需通过双重利润分配并缴纳双重企业所得税,将产生巨大的税收成本。

本所律师建议,在贵司受让本信托受益权并且A地产公司受让C公司100%信托股权之后,如无其他特殊考虑或安排,贵司可考虑将A地产公司持有的C公司的100%股权直接转让给贵司及D公司(按照贵司及D公司对A地产公司的持股比例进行受让),由此贵司可以直接控制项目公司C公司,并直接获得项目收入的利润分配,这样既有利于更快捷、更直接地实现信托利益,又可以减少税收成本的支出。如D公司仍坚持要保留A地产公司的公司人格,贵司可将持有的A地产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D公司,如D公司也不需要保留A地产公司的公司人格,双方可以清算注销尚奇地产。本信托期限界满后后,贵司可以通过获得股东利润、转让C公司股权给D公司或第三方等方式,实现信托投资的退出。由于以上方案将改变整个信托交易结构,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论证,仅供贵司参考。

上一篇:公共楼道温馨提示语下一篇:人社中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