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案

2024-05-16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案(精选7篇)

篇1: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案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和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上课班级

九(1)、(2)、(3)、(4)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三大文明的相关历史知识与标志性事件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习过相关历史知识,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而学生对人类文明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神话故事十分感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故事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坏境。学习目标

1.了解金字塔的建造,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2.理解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教学重点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处理方法:运用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处理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目标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板书课题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1.自学指导:5分钟,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 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3.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表格。

二、当堂训练 同步训练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大河流域 统一时间

古埃及:尼罗河 约公元前3500年 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 公元前3500年

底格里斯河

古印度:印度河 约公元前2500年 教后反思

篇2: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案

本课以“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为主题,讲述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的文明历史。由于课时的限制,因此本课实际上只讲了四个问题:即大河流域文明的产生、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古埃及的国王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这便是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的宗教方面的原因。

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说建筑胡夫的金字塔,就有十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整个工程历时三十年。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公元前十九世纪初期,阿摩利人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中央集权政权。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制定了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分为序言、本文、结语等三部分。本文二百八十二条,内容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家庭和继承、伤害和赔偿、奴隶关系等方面。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尽力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这是目前所知道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消除了原来各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因此,它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法典比较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篇3: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案

看到一个故事:一位老人留着足有一尺长的大胡子。一天, 邻居家5岁的孩子问他:“老爷爷, 我有个问题想不明白, 您这么长的胡子, 晚上睡觉的时候, 是把它放在被子里面呢, 还是放在被子外面?”原本十分简单的问题, 老人竟一时答不上来。当天晚上睡觉时, 为了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 过了一会儿感觉不舒服;他又把胡子拿到被子里面, 仍然觉得不舒服。就这样, 老人一会儿把胡子拿出来, 一会儿又把胡子放进去, 整整折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天刚亮, 老人就急匆匆地去敲邻居家的门。老人不悦地对孩子说:“都怪你问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让我一晚上没睡好觉!”故事很诙谐, 但却能折射出当前的事实。其实胡子放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有必要考虑那么多吗?但是人们往往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庸人自扰。这也很明显的体现在我们初中历史教学中:课改后, 有些教师对要使用哪些教学方法, 如何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经常纠结、苦恼。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去粗取精, 化繁为简, 追求简单自然的历史课堂。

以下本人就九年级上册历史 (人教版)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的教学设计与思考作引玉之述, 以期引起同行们对此类课题的课堂教学作进一步探究。

二、课堂实录

新课导入: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和四个人类早期文明的介绍, 并回答教师相关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点评:从已知的熟悉的内容入手, 学生更易建构新的知识框架;从课本导言入手, 充分开发教材资源, 自然流畅, 简单直接, 而且突出本课主题。

学程一:依据表格, 自主学习

点评:通过列表格的传统方法, 重要知识简单明了。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快速高效的获取有效信息。让学生在简单的教学过程中享受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快乐。

学程二:合作探究

本环节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问题:1.为什么称“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你对金字塔的修建有何认识?2.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是为了谁的利益?有何历史地位?3.印度种姓制度有何影响?4.古代亚非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点评:以上探究问题的设计都是紧扣课标要求、教学重难点, 同时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的, 朴实自然的问法, 学生容易理解。但是要回答好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困难, 而解决好这几个问题, 本课的三维目标也就成功达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 鼓励学生思考, 锻炼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

对于问题1中“你对金字塔的修建有何认识?”做了如下处理:

师:读一读书P7小字, 胡夫金字塔规模有多大?技艺如何? (生读课文。)

师:单胡夫金字塔就规模如此之大, 技艺如此精巧, 而现在发现尼罗河下游有八十多座金字塔遗迹。而这些都建造于五千年前, 我们看书P8“动脑筋”中写道:一百年前, 我国的一份报纸在介绍金字塔时, 就提出这样的疑问:“夫五千年以前, 人户稀微, 制作未备, 何以能成此大工?”你有什么看法?说明了什么? (生自然而然的感叹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师:看一看书P8页的图片以及旁边希罗多德的记述, 你有何看法呢? (生从课文中看出统治者对人民的奴役。)

再比如对问题4的解决:

师:大家回忆, 今天上课讲的亚非文明古国有哪些?他们发祥地是哪里? (生及时复习本课基础知识, 为形成历史结论打下基础。)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好, 大家有没发现这些亚非文明古国的发祥地有什么相同呢? (生答大河流域) 大家来看一看书P12页的地图, 都集中在大河流域, 是不是巧合呢?为什么呢? (生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 合作探究)

点评:我们将这课的完成比作菜肴制作的话, 需要历史教师不仅要布置任务, 还要提供给学生制作“材料”。在本课, 这个“材料”简便易得, 只需要的是课文中提供的小字阅读材料和图片, 还有课文后“活动与探究”中的地图。然后通过师生之间亲切自然的谈话, 引导学生思考, 进行简单“加工”。以上问题, 如果单个学生仍难以回答, 可以加点“火候”, 将学生编成历史小组, 共同探究, 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事实证明, 这样一堂原生态的历史课实施下来课堂讨论气氛热烈, 学生参与积极, 学习效果良好。简单自然的原料和加工方法制作出来的是更能适合学生口味的“家常菜”。

学程三:课堂小结并布置习题, 当堂反馈

点评:当堂检测, 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及时反馈, 查漏补缺, 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但是高效。

三、课堂感悟

要处理好自然简单的历史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立足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本课就是针对九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历史分析能力的情况, 在简单自然的教学方式中引导学生查看地图、阅读史料, 完成图表, 合作探究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历史问题,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在解决具体历史问题中引导学生得出历史的规律性认识, 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成长。2.要立足教材, 充分开发课本资源。课文中已有的导言、楷体小字、图片、地图、“动脑筋”、“活动与探究”, 可以设计成探究问题、课堂活动。

篇4: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案

一、视频播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四大文明古国,对文明古国有一定的了解。

二、走进文明古国,对照提纲自主学习

1、人类最早的文明曙光都出现在___、___的大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诞生于____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____河、____河,古印度文明诞生在_____。

2、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____,古巴比伦王国的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___、___、___和___构成了古代印度的____制度。公元前6世纪,在____出现了佛教,其创始人______原是释迦部落的一位王子,佛教后来成为_____的宗教,主要分布于____地区,在____时传入中国。

点名回答,师生共同完成自学提纲。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三、体验探究

1、走进金字塔

多媒体展示,利用《历史学习手册》八下活动探究题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金字塔,明白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认识古埃及。体会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以及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2、我看《汉谟拉比法典》

投影《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以及教材《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节选 问:法典内容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状况?维护谁的利益? 你是怎样看《汉谟拉比法典》的?

设计意图:了解《汉谟拉比法典》,增强学生对古巴比伦的认识体会和理解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探究“种姓”的国度

分角色表演:婆罗门教与佛教

旁白: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

婆罗门:啊,万能的创造之神梵天,你才是真实的存在和万物的最高主宰,你创造了我们高贵的婆罗门种姓,让我们以自己的智慧掌管人间,解释经典,支配刹帝利的统治,使他们有效地管辖忙碌的吠舍和低贱的首陀罗,指引他们按神的旨意摆脱来世的磨难。

刹帝利:这可恶的婆罗门祭司,我们刹帝利南征北战,历尽艰辛,开疆拓土,他们却坐享其成,还一天到晚唠唠叨叨,自命高贵。

吠舍商人:谁说不是呢?我们长途贩运,使得国家物品云集,财富日增,可他们四体不勤,成天捧着经典享清福,反而高高在上,真是不公平。

首陀罗:天哪,这黑暗的世界何日是个尽头!我们成天忙碌,辛勤劳动却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不是刹帝利的鞭打,就是婆罗门的训斥,供养着他们却被他们压榨得一无所有,难道我们真的是前世作孽,永世不得解脱?

乔达摩悉达多:唉!我虽贵为王子,却总也感觉不到幸福的存在,那空洞的婆罗门说教叫人生厌,他们执掌教权,却对众生的苦难视而不见。可怜的人们啊,苦海无边,何处是岸?有生老病死无穷的苦痛,活着究竟有何意义?不行,我得超脱这污浊的世界,寻求人生的真谛。

旁白:悉达多王子离家出走,云游四海,寻求人生解脱之路

乔达摩悉达多:哦,我终于顿悟了,人生之所以有苦痛,是因为自己的欲念,有欲望必有行动,其后果必然是造业,由此难逃轮回之苦。只有消灭欲望才能根绝苦因,摆脱苦果,才能达到不生不灭,圆满寂静,永远超脱因果轮回的境界。

旁白:乔达摩悉达多继续云游天下,宣讲教义,信徒众多,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

学生观看的同时思考问题:

(1)种姓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这种制度人为的制造了不平等的等级,会带来什么后果?

(2)佛教有什么主张?佛教的教义有那些进步意义?有那些局限性?

(3)如果你是古印度的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佛教?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对古印度的了解,培养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思维拓展、情感升华

1、(投影地图)根据地图将四大文明古国填到相应的位置。

观察其地理位置有什么共同之处?你能说出它们的文明影响至今的实例吗?(如佛教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2、《汉谟拉比法典》对社会秩序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对我们今天建立法治社会有什么启示?

五、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做为古代人类文明代表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在大河流域产生的。可以说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水是分不开的。可是今天的地球却到处是“黑龙江”,水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神奇的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篇5: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和亚洲西部是古埃及、新月沃地以及印度河流域的有关国家,了解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加深对世界古代奴隶制文明的理解很有帮助。

教学重点 金字塔:它是古代埃及最著名的建筑,耗时长,建造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有关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到现在仍然有争论。一方面它是古埃及的骄傲,是埃及人民的智慧的高度体现,另一方面,它又是奴隶主残酷压榨奴隶的见证。《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是迄今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堪称世界之最。而所以法典的内容都充分反映了它是奴隶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学难点 为什么古代文明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而大河流域两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有利于人类生存繁衍。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种姓制度是为了加强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的社会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并对日后印度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教法建议 关于世界古代史者一部分,建议以自学为主。世界文明的起源等,同学们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了。

关于金字塔:“金字塔”是世界闻名的建筑,是古代埃及的骄傲。教师在讲述时,可结合有关图片,解释为什么称之为金字塔。说明在70多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而哈佛拉的金字塔旁矗立着狮身人面像。之后,留出专门的时间请部分同学根据他从各种途径了解的相关资料,向大家介绍有关金字塔的故事。关于《汉谟拉比法典》:要强调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它是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通过对该法典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它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是奴隶主贵族统治奴隶的工具。初步培养学生根据材料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篇6: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案

--依法治国

【教学目标】

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党带领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⒉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熟练运用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其关系。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

⒊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景设置来培养学生体能参与的能力与方法。【教学重难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重要性。【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以两会关于法律的相关知识讲解来导入课文

二、展示学习目标,生自主学习阅读框题“依法治国”,并思考完成: 1.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含义)2.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3.怎么样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三、合作探究 ㈠依法治国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㈡依法治国的意义

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⒊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 有法可依(前提) 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关键) 违法必究(有力保障)

相互联系 有机统一

四、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温馨回顾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相互前提有法可依联系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统一违法必究有力保障的 依法治国意义基本要求

五、当堂检测

⒈.2007年3月17日,广东省安监局原副局长胡某因收受贿赂,违规发证,间接造成兴宁特大矿难,被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这说明在我国()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违法必究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 ③法律是全体公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④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⒉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关键环节。下列对“违法必究”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A.任何组织、机关、部门、单位在执行法律时,必须严格、严肃 B.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如果不履行法定职责,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任何组织、机关、部门、单位的行为若超越法律权限,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D.任何人,不管他官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只要违法,同样要受到法律追究

⒊经过中方长期斡旋,“赖”在加拿大12年的赖昌星(厦门特大走私案首要犯罪嫌疑人)被遣返回国,接受法律的制裁。2012年5月18日,赖昌星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赖昌星被遣返并受到法律制裁说明。

①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②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③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⒋现实生活中怎样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案例一:阜阳伪劣奶粉案牵涉者中已有1人被逮捕,5人被刑事拘留。有关部门对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及的11个省区市劣质奶粉案件查处工作进行了督查。共查处劣质奶粉生产企业49家、窝点1家、不合格奶粉生产企业3家。其中,阜阳劣质婴儿奶粉事件涉案企业12家。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对有关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97名责任人员做出了处理。案例二:2004年5月29日下午,某市扫黄打非办在市影剧院门前举办集中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现场会,共销毁非法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万多张

问题:上述案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方面内容?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重难点解决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古代埃及与金字塔

2.古代巴比伦与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与种姓制度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金字塔建筑历史的思考与探索,从而形成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内容的分析,提高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亚非文明的了解,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教学重点】

1.金字塔的建造

2.汉谟拉比法典 3.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

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

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教法设计】

1.导入:

利用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如果不游览一下金字塔,就不能说是到过了埃及。从开罗西行数公里,来到吉萨村,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东侧,便是狮身人面像,它以诱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胡夫的圣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来这里巡视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胡夫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于完成了它。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脸长五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长。“怪物”--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头像,真的是以胡夫作模特儿的吗? 2.“金字塔的国度”:

在学生发言(讲解“我所了解到的金字塔”)的基础上作最后总结:(1)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

(2)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体现古代埃及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3.“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由此使学生认识大河流域人类文明产生长的共同规律。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要向学生强调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关于种姓制度,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其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5.最后,利用教材上的亚非文明地图,对全课进行总结。【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本节课有较强的地理概念,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想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板书设计】

古代埃及(金字塔是奴隶主阶级残酷剥削奴隶的历史见证)

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公开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严格维护了奴隶主阶级利益)【随堂练习】

1.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A《圣经》 B《古兰经》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化法典》

2.世界上最早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是()

A古代中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巴比伦

3.用高超的防腐技术把人和动物的尸体制成“木乃伊”的是()

A古代埃及人

B古代中国人

C古代西亚人 D古代希腊人 答案 1.C 2.B 3.A 【教学反思】

列表总结大河流域文明(包括黄河长江流域)名称、文明成果、文明产生的共同原因。

篇7: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教案

时间:2013-01-10 16:14:16 第 17 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2.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3.了解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和个人感兴趣的问题。2.师生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古代埃及金字塔,感受人类文明的伟大。2.通过分析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其体现的阶级本质。3.通过了解佛教的产生及教义,体会古代印度的哲学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4.体验远古文明蕴含着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都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难点:佛教是如何在种姓的印度社会兴起,学生理解有难度。实现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教学内容分析: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土地肥沃、水力资源充沛的大河流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孕育了人类社会的早起文明。四五千年前,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印度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形成。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神奇的金字塔

(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

(二)神奇的金字塔

二、《汉默拉比法典》

(一)两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二)《汉默拉比法典》

三、“种姓”的国度

(一)印度河流域与哈拉巴文化

(二)种姓制度

(三)佛教的产生

四、巩固练人类文明最早产生是以四大区域为中心产生的,习惯上我们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提问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古国? 大屏幕打出“四大文明古国示意图”,进入新课学习。

看《金字塔》图片,提问:这种建筑物是什么?因这种建筑物而文明的国家是哪个国家? 1.看古埃及地图,分析埃及的地理特点。2.分析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过这样的话“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提问:尼罗河赐给了埃及什么? 3.埃及统一的时间:公元前 3100 年。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古埃及留给世界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什么? 为什么称其为金字塔?

金字塔有何作用?

法老指的是什么?

埃及金字塔中最著名的是哪个? 5.展示胡夫金字塔的相关介绍,引导学生从中分析金字塔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1.观看地图思考,古巴比伦王国是在那两条河流而兴起的? 2.介绍苏美尔文化的出现。3.结合地图介绍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4.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汉默拉比法典》有什么重要地位? 由几部分组成? 主要内容是什么? 阅读教材 93 页“材料阅读”,思考:《汉默拉比法典》维护的谁的利益?

1.观看古印度地图。

2.介绍哈拉巴文化

3.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种姓制度由哪个等级构成? 结合表格,完成表格。种姓制度维护谁的利益? 4.和罪恶的种姓制度在印度流传的几千年,印度人民为彻底铲除它的黑暗影响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其实早在公元前6世纪,有位古印度的思想者已经在思考当时印度社会众生平等的问题了。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5.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佛教的产生时间是在? 创始人是谁?

佛教的主要教义有哪些?

6.观看佛教的传播路线图,思考佛教的传播路线有那几支? 7.佛教何时传入中国?

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个古中国。

是金字塔 古埃及

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埃及的地形、气候等。

尼罗河丰富的水利、定期泛滥留下的淤泥,给埃及带来肥沃的土地,使尼罗河河谷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粮仓。

金字塔

非常像中国汉字的“金”字,故得名。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古埃及最高统治者。胡夫金字塔。

1.体现了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2.成为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

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序言、正文、结语。略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了解古印度文化起源于印度河流域。

由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构成维护奴隶主利益 乔达摩·悉达多

公元前 6 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众生平等、一切皆苦、消灭一切欲望 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汉代

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从材料中得出结论,论从史出、试论结合。

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了解佛教产生的背景

五、板书设计: 第 17 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一、金字塔的国度

(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赐

(二)金字塔

二、古巴比伦王国

(一)两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二)《汉默拉比法典》

三、“种姓”的国度

(一)印度河流域与哈拉巴文化

(二)种姓制度

(三)佛教的产生

六、课后反思:

上一篇:浅析海上钢琴师下一篇:英语音标教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