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日记

2024-05-05

关于个人日记(精选6篇)

篇1:关于个人日记

日记拾零

下雪了,开业的这天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在窗前站了好久,天地一片洁白,安静的紧,其实好像我,或者我好像他,我本性里不爱说话,选择的行业一直一直都在讲话。无论是两年前的商店,刚刚结束的服务员,还是现在的服装店,都是不断和人打交道的事情。

如果有选择,我想一直读书,被子里,阳台上,旷野中,漫天雪花下也未尝不可。

生活不容呀,终究要让我做很多选择。

落了雪,心就安静了。刮了风,心更干净许多。

都刮走吧,所有的烦恼。日后就低头读书,抬头赚钱。

一直微笑,努力的去生活,在红尘中豢养我自己以及我的日子。

望了落雪,我有微笑在心头。

亲爱的自己,你的日子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模式,无论如何,过得开心就好。

我默念了很多遍,投入人群,做个喋喋不休的小女子。

这会儿,夜阑珊,外面灯火点点,狂风还未休息,做冬来状,让寒意更浓。

我检阅满屋子的衣服,脱了穿,穿了脱,来回镜子前顾盼生辉。

夜一直是独奏曲,从不和鸣,我不顾影自怜,我是一个一直会微笑的女子。

很好,这尘世给我的一切,感恩,我能走过一程又一程,心仍然不憔悴。

如果说有什么幸福的事?那么就是在这个冬日在暖暖的火炕上睡个懒觉就很幸福了。

现如今我做到了,不用再逞强的挺着伤腰起床,我可以睡一会,再睡一会儿,再睡一会了。

舍了一百多平的大房子,住进了十几平的的小店里,

突然觉得狭促起来,所有的空间都被塞满,于是跟随我一直成长的花儿,终于扛不起忽冷忽热的折腾出现的萎靡,

终是不忍这样美好的生命香消玉殒,赠了爱花的人。

朋友捧着花说,千寻,你多像这花,烁烁其华。

不,从来都不是花,不是那赏心的两三只,不是横枝春风里的俏和妙,只是一株狗尾巴草,放逐到天际,我都依然会活很好的野草。

如果偏要是花呢?她问,

是那雪花吧,

为爱,就融了自己,不问去路。

一霎落入掌心的温暖就换取了我一世的泪。

这一生是冰,遇爱即成水。

翻看从前的照片,忽的就想起少年时,少年时同座的他怎么会是那么好的男孩子。

刚刚从乡上转来村里,穿戴的和我们这些野孩子不一样,我们是大自然散乱的瓦砾,唯独他是精致的瓷器。我们是喧闹的秋风,唯独他是安静的细雨。恰恰又多了一份幸福家庭中孕育出来的温暖感,比我多了这么重的砝码,我穷及一生都无法超越的东西。

我就多了小女生的那么多用心,第一名的卷子,写的最好的那篇小楷,获奖的奖状,统统都要放在他的那边。他和我楚河为界了,偷偷擦他的凳子,怕脏了衣服,因为好友说了他坏话我替他争辩后哭的委屈,他依旧不理我,那年轻的炫耀,只是想让他看见我的优秀。少年的心不知呀不知。

到后来对我淡漠在他的眼里,犹如透明的物体,无视我而过。躲在角落里卑微的心狠狠的难过过。

那日和女友煲电话粥,她说,还会那么拙劣的傻傻的去喜欢一个人吗?我说,不会了,那样的事适合少年时候去做,多心疼。如果曾经有人那么的在乎我,愿意做这一切,做一点点,哪怕一点点,我一定能看得到。然后我会哭,蹲在地上狠狠的哭,原来也有人会为我傻傻的做这些。那样,我还会如少年般痴傻吧。

少年良人呀,终是不托,中年白发,恍然如梦。爱曾经那么拙劣,却那么用力,直到力道太大有了疼痛。

或许,我只想要他那份家庭幸福的感觉,因为我没有,而他偏偏有,偏偏有。

多年后这么想。

也是旧日时,我和父亲划地为界,用我年轻的羽翎和他干戈四起,用自己的年轻气盛撑起势不两立。

伤害彼此的事,不知疲倦,两人的征战,满地狼烟,我们明明是爱对方的呀。

等有一天自己累了倦了,跟外人再也逞不起志气来,想起家中那盏温暖的灯而回去叩门的时候,敞开的大门之内早已空无一人,他,早早的离开了,生命果真像那蜡烛一样吗,不堪久等,不堪风吹。

轻轻的一个错节,所有的故事都更改了。

回头的浪子,有的,只是一世的遗憾。

如此,我再没敢任性过,他已是我要不起的东西,

爱好我们身边的人吧,下一世,他不一定来。

你看过王朔的书,有没有看过他写的这样一个故事。

优秀的保罗是那样好的一个人,谦谦的君子,真诚的待人,良好的素养,及其富裕的家境和美好的婚姻,低调的为人处世,渊博的学识,永远为别人而想的胸怀,通晓人文哲理,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拥有一切优秀的品质,被人们羡慕着,仰望着,

保罗如此的完美,保罗的生活也是如此的完美,注定我们这样粗劣的人一生羡慕他,羡慕他一辈子吧,我也会这么想,他是上天的宠儿,他是何其幸运,直到那一天。

那一天,保罗在家里用手枪打爆了自己的头。

王朔没有再往下写,留下了留白,让我们自己去想。

我想,即便把自己弄得那么优秀和完美,如果不快乐,这些都是华丽的覆盖,都是负累呀。

灵魂的快乐,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东西。自己快不快乐,别人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呀。

当我们羡慕别人时,其实,我们也被羡慕着。所以不要去轻易羡慕谁谁谁,你自己的或许是最好的。

认知对了,高贵就来了,素养也就高了。

人这一生错就错在认知上,

女友在对话框里抱怨被自己分手的男友依然每日等在她家楼下,痴痴而立,祈望修好在一起,

她说,很烦,烦的不行,一脸的厌恶,虽隔屏却嗅得到她嫌恶的气息。

可是,曾几何时,她是因为他的执着,他傻傻的立中宵,只为伊人,而感动的与他好呀。

她曾那么幸福满满地说,世上再也没有这么痴情的男人可以为我站立在风雨中,只为见那一面。

到如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到如今千般不是了呢?

原来真如王小贱所说,爱到尽头时,总有一日,他不在爱你,那么你这个人,楚楚可怜也是错,生气勃发也是错,你和他一个地球上同呼吸共命运都是错,或许你为他死,那也是他午夜梦回时破口大骂的一个错,不爱了,怎样都是错。

真是残酷。这来去匆匆无法捉摸的爱。原来爱散了,所有的都是错。

薄心、薄性,这个世界,薄情呀。

所以我对女友说,下次不要和我说你要和谁好一辈子的言论,一辈子太长,长得足够改变一个人,忘掉一个人,甚至,再爱上另外一个人。

这个世界能承诺起一辈子的有两种,一种激情所致氛围所染爱冲昏了头脑,就那么轻许了一辈子,还有一种积淀了生命所有的杂质,拿着纯粹的心命定的重去爱的人,用心用力去爱,真是伟大的人,可以这样说吗?我想是可以的。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

篇2:关于个人日记

今天是20xx年4月4日星期一,我们去了湖南长沙最好的公园——世界之窗.

在行车中,也许是我们男生太激动了吧,使得我们车中到处都是噪音.过了几十分钟,咱们终于来到了世界之窗.我们在里面走了很久,因为当时很热,大家的嘴巴肯定都非常的不舒服.终于,咱们班的许多有钱人把自己的“凶恶面目”给露出来了,全部都冲到世界之窗里面那些卖东西的地方,掏出自己钱包里的钱,开始了自己那“疯狂的计划”.“咦?宾泽诚,他们怎么带了钱来啊?谭老师不是说了不准带的吗?”我问宾泽诚.“是啊,他们胆子真大!”宾泽诚回答道.下午三点,我们总算回来了,回到了学校,洗了个澡.躺在床上一下子就睡着了.一醒来,我才明白,谭老师还规定了不能带钱,可是他们还是带了,我觉得这样子不遵守老师规定的条件的,应该严厉批评.对了,还有啊,咱们班的张璐莎同学因为就是不听老师规定的条件而把钱包都弄丢了啊!真可怜!

篇3:关于个人日记

诗人的眼睛

也许当我们第一次睁开眼睛时, 每个人所看到的便是不同的世界,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 我们的眼睛渐渐趋同了, 这对于艺术家来说并不亚于一场灾难, 个性的丧失导致了我们后期用一生的时间去探寻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 我们的观察方式改变了。如果我们及早的认识了这点, 也许是另一种状况, 正如克利, 正如他眼中的世界:“此时今年第一场雷雨在外面咆哮, 西方来的鲜风轻触着我, 散发百里香的芬芳和火车的汽笛声, 舞弄我的湿发。大自然真正爱顾我, 她安慰我, 对我许下诺言。”“太阳酝酿出挣扎着要脱离它而上升的水蒸气。”“桦树振奋了我。”我们可以看到:在克利的眼中这个世界是鲜活而充满生命力的。现实世界的嘈杂和繁琐在经由眼睛的过滤之后显得格外明净, 这就是诗人的眼睛, 诗人的观察方式。这也是克利绘画当中充满诗性化语言的原因。观察方式决定了思维方式, 我们不得不去反思, 作为艺术家, 是否该从源头上来改变自己。克利是极聪明的, 他用诗人的眼睛看世界, 这使得他与其它画家迅速区别开来, 拥有鲜明的个性, 而且贯穿其一生, 他都有意识的保护着这种观察方式:“我本该写下许多描述我新获创造力的诗。当然这计划并未实现。然而, 我一直珍惜那股活力和稳静, 我不打算去嘲弄它。”也正是这双诗人的眼睛, 让他的作品一直充满活力, 即使老年时期的作品也依然保持了孩童般的天真。

音乐家的耳朵

克利不仅仅是一个画家, 他是一个艺术家。当我好奇的“打开”克利这架“时光机器”时, 我发觉还有一个零部件是不一样的——耳朵, 这是一双音乐家的耳朵。克利是一个音乐家, 他酷爱小提琴, 而他的妻子是钢琴家, 因此他的耳边充斥的往往是音乐而不是嘈杂的“时间机器”所发出的声响。他有更多面对自我的机会, 接触到更多美妙而富有想象力的声音, 所受到的干扰也会更少, 这对于画家的克利来说是一个隐形的优势。我们在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愈来愈多的音乐与版画之间的相似性强烈地映入我脑海。但是我无法提出精辟的解析。无疑两种艺术都是变化无常的。”克利在音乐与诗人的世界里无限生长, 这种滋养是绘画最喜爱的肥料, 好的作品不仅是画出来的, 更是养出来, 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线条与色彩。克利说过:“一个画家, 应当也是一位哲学家, 诗人, 音乐家。”

克利狂热的喜爱戏剧, 我们可以看克利钟爱一切富有想象力的东西, 在戏剧中, 他也吸收了不少营养, 例:“除了体验闹酒狂歌的调调之外, 艺术家于此能学到不少东西。如果你不仅要感受更要了解动作的法则, 那当然还需要另一个舞者。论点唯在于如何掌握肢体休息期间犹然存续的线条关系。这个问题成为我

——读克利日记选

目前的研究课题。”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 克利成功的另一个原因:艺术就是联系, 而不是孤立。

哲学家的思想

当我们进一步深究这架“时光机器”时, 我发现了克利独特的思想, 当然这不是画家的思想, 而是哲学家的思想。哲学意味着偏激和否定。克利在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显示了这点,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不相信上帝, 别的小男孩经常像鹦鹉般地说:上帝无时无刻不注视着我们。我认为这是一种差尽的信仰。”克利从来不盲目相信任何事物, 他始终有自己的主见, 并小心的保护其不受世俗的干扰。在绘画中也是, 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的创新, 又不断的否定自我, 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造就了不一样的克里。“我拟好草稿, 要求毁掉现存的一切艺术演练痕迹。我明白它们跟我体会到的潜力比较起来, 何其贫弱何其不足道。”克里始终遵守自己的内心世界, 外面世界很少能够阻碍其内心的成长, 对于学校教育, 他有这样的句子“彼时我怎么也看不出来艺术如何能源自勤勉的研画模特儿, 此番见识是出乎无意识的。我懂的甚微的生命, 比任何东西都更吸引我, 我认为这是我身上的浪荡素质所使然。”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独特的品质, 然而, 能够保有这种品质并把他注入作品中的人, 实在是少之又少, 是什么原因?很多人注重保护自己的肉体而忽略思想, 这是一种悲哀, 浪荡汉身上反而有他自己的品质, 教化把我们变成文明人, 但这其中有失掉自我的巨大代价, 如果你不够坚定, 很容易在自我中迷失。克里并不是天生的大师, 只不过在他更懂得怎样保持自己的独立个性。

此外, 文学也给予这位艺术家带来了充足的营养, 泰戈尔的诗集和契科夫的讽刺小说是构成他那带有讽刺意味的画作的一部分, 在此我们可以更明确的看到:画家应该首先是一位哲学家。

稳静的内心

当我们拥有了火热的激情和非常明确的自我的时候, 冷静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任激情蔓延往往会被这股热情冲昏头脑。稳静和克己是激情型艺术家最应该拥有的品质。激情很难长久, 克己可以让我们更冷静, 更好的自省。在克利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每次遇到困难, 克利总会运用这一品质去度过难关。不管在创作还是在爱情中, 他始终保持冷静克己的心态, 面对爱情的痛苦, 他是这样做的:“我已经打定主意宁可逃避自我, 也不完全放弃对她的思念。我认为这是重获活力的便捷方法。我要用克己功夫来打赢这场混战。”纵观克里的一生, 我们可以看到, 每年都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位艺术家用来沉淀自我和静思, 他这样说:“我未曾切断与伯恩间的联系, 每年夏天我总回到父母的家渡假二、三个月。” (伯恩是克利的故乡) 回归故乡即是回归自我。孤独无非是沉思的最佳途径, 克利在日记中写到“我孤独在荒野上成长, 谁曾经帮助我?暴风雨来来去去, 扫尽脆弱的东西, 我依然留在荒野上。而后你来到我身边寻求庇护, 而命运严令我们停止, 命运说:你应该借寂寞长的强壮。暂时就让思想来当我的避难所吧。”也许, 我们都应该借助寂寞长的强壮。

勤奋而勇于探索的双手

如果说以上是克利的成功秘诀那显然是不充分的, 作为艺

艺术美的探寻——何多苓艺术生命的河流

李蕾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1980年, 何多苓那幅《春风已经苏醒》用细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如今, 当伤痕早已成为尘封的往事, 城市日益侵入人们生活的时候, 我们的艺术家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本文通过对何多苓不同时期绘画作品进行分析, 来探讨人性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伤痕艺术;理想主义;写实主义

对于何多苓的作品, 我们很容易从画面中去识别它。初次在接触到何多苓作品的时候, 要回溯到孩童时代。依稀记得有那么一两幅, 但远不如罗中立的《父亲》那么强烈, 或许勤劳朴实的老父亲, 更能拉近人的距离吧!毕竟何多苓的作品, 对于年少不知愁的孩子来说, 是难能体会的……到后来面临升学的压力, 以及少男少女淡淡的情愫, 我们时常会感到莫名的伤感。于是, 我们又重新走近了何多苓的作品。在那个意气风发却颇有些叛逆的年代, 我们习惯用多愁善感, 浪漫诗意充斥自己。“何”的作品, 正好符合我们当时的“审美价值”取向。现在想想, 那时的有感而发, 似有无病呻吟之嫌, 那时的我们大抵只是肤浅的去认识画面所带给我们的感官愉悦。现在, 读“何”的作品, 于感性中, 更多了几分理性的因素。因为看何的作品要融入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

95×129cm中国美术馆藏

何多苓1948年5月出生于四川成都, 他是中国当代抒情现实

术家, 最终的落脚点即是你怎么样去表现你的思想, 这是艺术的最终归宿。在这一点上克里借助他那双勤奋的双手不断的探索创新, 摒弃循规蹈矩, 按部就班。他是这样做的:“我重新学习:我开始似乎完全不懂绘画这回事来处理形式。”“现在, 我那直接的同时也是最高的目标, 是要把建筑的与诗意的绘画融合在一起, 或者至少在两者之间建立和谐关系。”不断的探索, 不断的创造新形式, 又果断的变换, 此时的克里二十三岁, 年轻而充满活力, 拥有创造力的季节为什么不享受这一果实呢?没有天生的大师, 没有不可探知的成功秘诀, 前提在于我们有不断探知的心和敢于变换的勇气。聪明的画家善于用眼睛窃取最适合自己的果实,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别人给你递来的现成实物, 克利在建筑中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他曾经和罗中立是同班同学。若说罗中立早期的作品更注重写实, 那么何的作品则更倾向于对自由主义精神的追崇。他的《春风已经苏醒》 (如图一) 曾被评为新中国美术6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作品是根据一句诗“春风已经苏醒”命名的。从最初的草图来看, 何多苓原来是想画知青的题材, 几个知青坐在草地上, 看不出明确的含义, 后来作者选择了以农村小女孩为画面主人翁。一个小女孩, 腰间系着蓝色印花布围裙, 静静地坐在枯黄的草地上。她手指放在唇边, 眼睛斜视前方, 若有所思。画面的右下角的一只小狗仿佛也明白了小主人的心思, 默默仰望苍穹。而画面的背后, 一头黑色的老水牛则微微探出身体, 老水牛肃穆庄严, 宛若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按理说小女孩正处豆蔻年华, 理应是快乐活泼的, 而作者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却截然相反。整个画面采取三角式构图, 将时令定位在草木萧瑟的秋冬季节, 于朦朦胧胧里透露出冬的枯槁与寒冷, 但作者却取名为“春风已经苏醒”, 大概正如法国诗人雪莱所说的,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么?无论如何, 该作品以一种伤感的意象和抒情意味开启了中国乡土写实主义绘画的另一个途径——对人和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探讨。

多年以后, 在“士者如斯——何多苓展”美术展上, 我们又重新见到《春风已经苏醒》这幅油画。在展览中, 我们可以看到, 何多苓早期的作品受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怀斯的作品影响颇深。何多玲后期的作品明显有从早期淳朴青涩, 伤感迷茫的气氛里走出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 (如图二) 这两张他的早期经典作品出现在开头, 带给人一种此处与彼处之间的张力。在80年代的此处, 彼处可以是伤痛的昨天, 也可以是迷茫的明天。对比一下, 可以看到这些年来, 何多苓的画面发生了什么变化。模式没变, 调子变了。从困惑的真实, 到淡定的虚幻。旧作中, 人和背景色调一样, 但是图底分开得清楚。新作里, 人和背景混合在一起, 若即若离。在此次展览中, 五十余幅作品依时间序列, 较好地展示了年逾六十的画家近三十年的绘画实践, 同时也呈现了大量首次面世的新作如“兔子”系列。

发现构图的秘诀, 在音乐中体会线条的变幻, 在绘画中表现他的诗歌, 如鱼得水, 这是一个让人几乎产生嫉妒的自由境界, 我们可以拥有吗?

如今克利这架时间机器蕴含着他特有的零部件随时间而去, 他的日记像秋天的落叶化作标本放在人间这个巨大的博物馆里, 也许我们在观赏之余应该仔细查看这片标本中仍然流淌着鲜活的血液, 就像克利所做的一样, 我们也可以把它窃取进我们的思想之中, 既然他对我们有利。

篇4:一个人的“巴黎日记”(康康)

来到法国,爱上摄影

和许多人一样,康和摄影结缘,最早是因为喜欢旅行和户外。90年代末那会儿户外活动在北京刚刚兴起,康就很喜欢和一些朋友周末去爬山,后来随着他越走越远,去的地方越来越多,他觉得应该把途中风景记录下来,于是就购买了第一台相机:美能达的一款入门胶片单反。康还记得那时花了课余时间打工近两个月的工资。虽然这台相机伴随着康走过很多地方,并记录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画面,但那时候所拍的也只不过是普通的旅行记录。而真正开始并喜欢上摄影,还是他去法国之后。

刚到法国时,康依然是户外活动时拍照,但在法国用胶片成本较高,所以每次出去就找朋友借小DC来用。在法国的头一年,各式各样的傻瓜机用了不下8款,唯独单反一次也没用过。2004年底,康终于买了第一台数码单反:佳能EOS 300D套机。虽说是入门机,但已经非常满足了,每天当宝贝一样带在身边,有机会就拍,并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网上和朋友一起分享和交流。康也认为那个阶段的收获对自己影响最大。

就这样,康开始真正迷上摄影。除了用心拍照,还留心去看一些摄影展览,或去图书馆借一些喜欢的画册回来看。在他看来,喜欢摄影,并且想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和收获,光靠勤奋去拍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多看,并不停地琢磨和思考,这样的积累自然而然会给自己不断带来新的感悟。

着迷抓拍

自从康有了数码相机,便喜欢抓拍一个个生活瞬间。曾经有一段日子,他非常沉迷于那种超近距离的拍摄,总会有意无意地贴近,再贴近。而原因并不像卡帕的那句名言所说:“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说明你靠得不够近”,而是很多时候,他会异常渴望自己成为照片中的一部分,哪怕这仅仅是一种虚幻的想象。但康自己也坦言,直接对着人的近距离抓拍是一种很“不人道”的举止。他常常会这样反问自己,如果自己被突如其来的相机镜头“袭击”,会是什么感受呢?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改变了抓拍方式,更多采取先沟通再抓拍的原因。当然,近距离抓拍并不是康的唯一方式,有时候,面对一个场景,他会很主观地去想象一下秒会发生什么,因为无法预期,反而会经常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惊喜,对他来说,这种乐趣也许才是他着迷于抓拍的主要原因吧。

巴黎是本读不完的书

在巴黎居住久了,康就越发觉出这座城市的美,而这种美绝不仅仅是外表,而是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一处和每一个细节。因为美,所以爱,因为爱,所以会用心去拍。这就好比喜欢一个人,你就会想方设法去爱他,对他好一点,再好一点,你会毫无保留地对他(她)坦露一切,康认为爱一座城市亦是如此,他就像是这座城市的恋人,在热恋期,每天带着相机疯狂地去拍去感受,时刻被这座城市感动着,激情似火。而现在他却更加为巴黎的风情着迷,没有每天洋溢着的激情,却每时每刻品味着所得到的细腻感觉。在康看来,这里每秒每刻都在变化,而那份风情始终依旧。有时他会觉得巴黎就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总有很多精彩的细节,稍微不留神就会把它们错过。康的兴趣点也由最开始的旅途随拍转到城市抓拍,而且现在他则更喜欢观察同一个人群,同一个事物。同一处风景在经历时间所带来的转变后,那些不容易被人们觉察的变化,而这些却往往是本质的真实呈献,在他看来非常有意思。

摄影生活与“巴黎日记”

在巴黎的几年,康结识了不少摄影同好,有专业学摄影的,也有和他一样的业余爱好者,圈子虽不大,氛围却很好。康一直认为和其他兴趣爱好一样,对摄影的热情也是可以被带动的。如果身边有那么几个“臭气相投”的朋友,绝对是一种幸福!而事实上,摄影本身并不适合一窝蜂似的在起行动,独来独往可以让人很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容易做到随心随性。即使这样,康认为分享和交流依然很重要,且不管自己拍得好坏,能够与朋友们分享、交流,就会给自己带来进步,这也是他坚持把“巴黎日记”做下去的原因。

康的“巴黎日记”系列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四五年,最近他终于想把之前的作品以及一些个人感受整理—下,装订成册,希望把它当作一份小小的礼物送给他的亲人和朋友,同时也算是对自己这几年经历的一个总结,但这并不意味着“巴黎日记”系列的结束,他说,就算将来不一定长期生活在巴黎,他也会始终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去。

中国也有自己的味道

由于文化以及环境的差异,我们往往会认为在国外就很有的拍,而对中国的城市就没感觉。但康认为欧洲和国内的区别,显然不能简单地说哪里好拍哪里不好拍,文化和环境的不同人的思维和情感的不同以及对事物本身理解的差异等等,都影响着我们的拍摄。在他看来,这些差异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还是一个文化认同与价值观认同的问题。侧如,日本虽然经济比较发达,在历史文化方面却无法与中国和欧洲相比但去年的巴黎摄影年会,日本摄影师便是作为主推的代表,从这点上看,说明并非只有欧美的摄影才有被认可的可能。其实我们也能发现这些年来,有关中国题材的摄影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只不过这些关注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相对片面的中国。康觉得我们中国从来不缺少摄影题材,而是缺少真正有灵性的摄影师!而且他认为所谓的灵性,并不是天赋,而是简单纯粹的心灵。

由于留在法国工作,康到现在也未能有机会好好去拍一组中国题材的片子。很多人都认为因为太熟悉了,所以不容易出片,但他不这么认为,他说如果将来有机会,反而会把所谓的“熟悉”和“见惯不惯”作为自己的一种优势,而不是带着欧洲的味道去拍摄自己的祖国。

拥有三台相机就好

与许多喜欢研究器材的摄友不同,康认为相机只要适合自己就可以了。从2004年的佳能300D到现如今用的尼康D700,康只使过这两套数码单反。而换尼康D700也并不是因为他喜新厌旧或资金充裕,而是300D在经历过一次大修之后又勉强坚持了1年多,实在不行了才“光荣退休”的。如今鸟枪换炮用了尼康D700+24-70,也许对于他来说这样的器材配置本身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但实际上康觉得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认为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而言,拥有一套器材,就应尽最大限度去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否则就是浪费。

康觉得,如果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理想的就是同时拥有三台相机,一台数码单反,一台胶片旁轴,外加一台数码卡片机。平时随身带胶片旁轴或小数码,重要活动或长途旅行时带单反,这样的配置对他现在来说就很完美了。器材不一定要最好,但一定要适合自己,这就是康对相机使用的全部要求。

提起胶片,康始终认为,如果只是玩,而且要玩得纯粹那就只有胶片了。抛开对胶片那种所谓颗粒质感的怀旧情结不谈,光是胶片相机握在手里的感觉,哪怕只是很细微的差别,比如快门声,过片时掰一下那个小小的动作等,就足以令人着迷在他看来,相对于日益更新的数码相机所拥有的强大功能,他更看中的是某一部相机在手中的手感,这点上是目前任何一款数码相机都无法取代的。也正是因为胶片由内而外的那份纯粹,才使得康对它无法割舍,并会一直继续下去。而康选择的胶片相机正是莱卡。

康喜欢莱卡是因为它是纯粹最好的代表!他说一开始也是和大多数人一样,喜欢它简洁的外形以及相对小的体积,当然还有莱卡的精致和细节,用它对着陌生人拍摄时,起码不会像大多数单反那样让人觉得紧张而产生距离感。但是渐渐的,康对它的喜爱就不仅这些了,莱卡所吸引他的,是它那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功能,可以把拍摄者带到最原始的摄影状态中,而这种状态恰恰是康最享受的。

不做专业摄影师

许多喜欢康的人都觉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灵性,当然朋友们也觉得有如此摄影天赋的他只是业余玩玩颇为可惜。能被大家肯定,康觉得是份荣耀但他很清楚自己目前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他说也许将来有一天会转身去从事专业摄影,但绝对不会是现在,就目前看,康认为自己很难有机会能从众多的摄影师当中走出去,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把本职的工作做好,起码得到稳定,这样再去玩摄影便可以更加随心。况且康也非常热爱建筑,他希望将来自己的建筑作品样可以做得很棒,他觉得这种状态很适合现在的自己,摄影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一种调剂,而反过来工作和生活又可以调剂摄影,这样很好。

在他看来,喜欢摄影,并且想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和收获,光靠勤奋去拍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多看,并不停地琢磨和思考,这样的积累自然而然会给自己不断带来新的感悟。

康觉得我们中国从来不缺少摄影题材,而是缺少真正有灵性的摄影师!而且他认为所谓的灵性,并不是天赋,而是简单纯粹的心灵。

篇5:关于一个人孤单的日记作文

孤单的日记1

在这孤独的黄昏独自穿行在这冷冷的陌生人群,也算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身旁已没有你的身影。

挣扎着抬起疲惫的头颅,寻找着人群中回应的月光,没有你欣喜的眼神,只有陌生的恐惧。

到底是什么时候呢?什么时候?我再也闯不进你的视线,总是费尽心机的站在你面前,突然开口的愿望总会在一霎那间破灭,甚至默然的相视一笑已成了我们惟一的对话。再也握不紧你的手,再也看不透你的眼神,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默契。

是不是因为这繁忙的学习呢?每天都是匆匆的来,匆匆的去。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一点点的拉大我们的距离,可我们却并未觉察到,只知道这一切让人焦头烂额,不知西东。当我们偶尔小憩时,才发觉,在这一天天的流逝之后似乎再也看不懂对方的眼神,而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迷茫的一望,然后继续低下头,仿佛又把对方放在深深的记忆之中,用那数不尽的题掩盖着那心中的空白。

可是现在,夕阳已完全落下,你看得见那些孤独的星吗?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初三了还每天都跑去看星星的我呢?当时你一直都在我身边的啊!你还告诉我,天上有轮你的月亮。

可是真的很怪,今夜只有孤独的几颗星在天边闪烁,那么渺小,那么孤独,显得脆弱不堪一击,散发着冷冷清清的 几点星光,照不清这世界。

或许,星星在等待……

等待天的那一边同样孤独的月。

孤单的日记2

星期三那天,是我开学以来最孤单的一天,因为佳炜生病了!

原来我还是很讨厌她的,因为她总是惹我生气,总是在那傻笑(根本不知道在笑什么,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都可以笑得出来,真是佩服她!),总是动我的东西(我不让她动的),总是……总之做了很多我很不喜欢的,我一直忍呀忍…最后还是爆发出来了,别人还说我不该爆发,毕竟她是你妹(我反驳:是表妹!),要忍!可是我不可能一直这样,因为我不能溺爱她!所以我一直不想她出现在我的视线里。

而那天她生病了。(感冒,咳嗽,发烧)所以我就一个人去上学了,我爱走多快就走多快!结果就早到了好久,原来还是比较晚的,没办法,佳炜拖的。我也不知道她干嘛走那么慢!在我看来比蜗牛还慢(太夸张了,反正很慢),我只好和她一起进行“蜗牛慢跑”,好费力气!

到学校,我便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学习),到了中午我才发现佳炜没来(有点健忘)。下午放学后,苏苏又要帮老师,我只好帮佳炜抄作业后自己一个人回家,好无聊!

真是又孤独又无聊的一天!

孤单的日记3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约定好了,我们要有一个人在家卖馒头,其他人去姥姥家,因为姥姥和弟弟今天从青岛回来了。我们抽纸条决定谁留在家里,结果我抽到了在家的纸条。

愿赌服输,我装出无所谓的样子。妈妈叮嘱了几句就走了,我的心也随着妈妈飞走了。

从十点开始,买馒头的人就接连不断,十一点半以后人渐渐地少了,筐里的馒头也没有了。爸爸妈妈不在,家里空荡荡的,很冷清,干什么都觉得没劲。忽然,听到有人进来了,我还以为是爸爸妈妈呢,飞跑出去迎接他们,没想到是我的几个好朋友来找我玩,还没等她们开口,我就没精打采地说:“今天没心情跟你们玩,你们走吧。”说完,扭过头来进了我的房间。她们走了以后,拿起我最爱吃的薯片,心里不舒服,薯片也不如以前香了。

天气闷热得很,下午我一直守在电话旁边,耐心地等待着妈妈的电话。听钟表发出的“嘀答嘀答”声,觉得今天的分针像坏了一样简直看不出走动,时间过得真慢啊!突然一阵狂风,下起了倾盆大雨,再加上电闪雷鸣,一下子,把正在发呆的我惊醒了。

这时,电话铃响了,我扑上去接起了电话,是妈妈!她说雨太大,今天晚上不回家了。我又伤心又难过,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想妈妈,连晚饭也吃不下了,就躺在床上哭着进入了梦乡。

孤单的日记4

天也有了忧愁,少了那份躺在操场上的逸致。

挨着冰冷的杆子,越发的迷蒙,那天,蓝的那么忧郁,却又那样令人疼惜,这一次,我注定会孤单下去,昔日,总是我去追赶远离我的她们,今朝,她们不会唤回远离她们的我。这样越走越远,去到一个她们看不到我的地方,偷偷望着她们,充满快乐的脸,像天一样,蓝蓝的;像云一样,纯纯的;像风一样,轻扬着。阳光那么美好,映照在她们身上,像发着光的精灵,无时不在欢乐。

轻昂,阳光刺痛眼睛,泪水在空中划过,滴在我脸颊上,热热的,却又冰冰的,无数个瞬间,告诉我,那是孤单泪水。而我不信,赶走了那些叫瞬间的时间,然后与孤单共舞,哪怕只是我一个,起码还有一个叫孤单的惆怅,一起陪着我,看太阳,看月亮,看星星。

孤单说,我的眼里似乎总有一些亮晶晶的东西。我回答说,那是钻石,最脆弱的钻石……孤单说,他得到过太多的钻石,但没有一颗是他想要的。我说,那是害怕的钻石,没有光泽,只有感激的钻石才是最耀眼的……

孤单真的很好,他让我懂得,哪些是可以放弃的,哪些是不能放弃的……

与孤单一起的日子,感觉很奇妙,周围安静时,他出来陪着我,陪我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在远处看这她们的幸福,孤单陪着我一起高兴,我说,孤单,我有一个愿望可以满足我吗?孤单问,什么?我回答说,答应我,不要让她们感受到你的存在。

“孤单,我不许你认识我的朋友,不要让她们需要你……”

孤单说:……

孤单的日记5

没几天的功夫,眨眼又到了星期6,别人吧!这时候都有父母陪着,有说有笑的,不像我,正好跟他们相反,每次放假都是一个人在家呆着,每当星期6来临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会感到害怕,又是一个人在家,没人陪我,恨不得不放假,天天读书,不过换个角度来想,也是一件好是,因为毕竟没人,很自由,想干嘛就干嘛。但星期6是档不住的,这不,星期6又来了:

早晨,被一阵烟花声惊醒的我迷迷糊糊地起了床,穿好衣服洗好脸便走下了楼,看见楼下没人,看来爸妈都出去了,有时我一人在家,我自己烧了饺子,吃完便开始写作业,做着做着便看见窗外的小鸟,在父母的怀中咂着嘴,乐着呢!它们有父母陪着,我却没有。岸上的小鸭子么,在父母的鼓励下慢慢下水学游泳,它们有父母陪着,而我却没有。邻居家的小妹妹,做在门口摆弄着布娃娃,旁边有父母在检查作业,她有父母陪着,而我却没有,我真希望爸妈回来陪我,陪我说话,那怕是短短的几分钟也好啊,不过,我这种想法,也只是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是只能在脑子里想的,哎,谁叫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不努力竞争就会落后,哎!

真希望爸妈能回来陪我一天!

孤单的日记6

在我的生活中,大部分的我是阳光的,可是我也有灰色的一面,那就是——孤独。

每当我一个人独自在家时,总是会有一种恐惧感,不知不觉的我就打了一个冷颤,而且冷不丁听见猫叫,真叫人毛骨悚然。

有一次,我爸爸出差,妈妈加班,只有我自己在家,于是最令我讨厌的“孤单”又来了,我真想妈妈快些回来,可是妈妈就是不回来,我就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了床。。。“喵”突然来了一声猫叫,下的我一下子叫了起来,我马上就把耳朵捂上,把眼闭上,腿还不停的发抖,心里想:为什么每次“受伤”的都是我,为什么每次孤单的都是我?我心里一遍一遍的想着,最后妈妈回来了,心中的孤独也就走了。

第二天,我会想起这件事,让我恨透了孤独,我再也不想一个人在家,在也不想爸爸妈妈在我一个人的时候离开,我不希望我的生活中一辈子是孤独的!

篇6:关于一个人孤单的日记作文

愿赌服输,我装出无所谓的样子。妈妈叮嘱了几句就走了,我的心也随着妈妈飞走了。

从十点开始,买馒头的人就接连不断,十一点半以后人渐渐地少了,筐里的馒头也没有了。爸爸妈妈不在,家里空荡荡的,很冷清,干什么都觉得没劲。忽然,听到有人进来了,我还以为是爸爸妈妈呢,飞跑出去迎接他们,没想到是我的几个好朋友来找我玩,还没等她们开口,我就没精打采地说:“今天没心情跟你们玩,你们走吧。”说完,扭过头来进了我的房间。她们走了以后,拿起我最爱吃的薯片,心里不舒服,薯片也不如以前香了。

天气闷热得很,下午我一直守在电话旁边,耐心地等待着妈妈的电话。听钟表发出的“嘀答嘀答”声,觉得今天的分针像坏了一样简直看不出走动,时间过得真慢啊!突然一阵狂风,下起了倾盆大雨,再加上电闪雷鸣,一下子,把正在发呆的我惊醒了。

上一篇:燃气管线保护专项方案下一篇:金秋,让我陶醉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