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的个人反思

2024-04-24

《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的个人反思(共15篇)

篇1:《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的个人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的主体思想是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交流的过程,感受和认识几个几分之一是几分之几。

教学中我基本上按照这一预设进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例题时,通过学生折一折,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份或几分涂上颜色,在交流自己的.作品,试着说说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认识几分之几,然后通过试一试的练习,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几分之几。在这些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使学生经历几分之几的认识过程。让学生明白分数是从平均分成的份数来考虑的,和具体的每份有几个以及总数无关。有利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发展数感,同桌之间的实际操作进一步感受几分之几的具体意义。 从上课的情形来看这方面做的是比较成功的,通过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写一写的活动使得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动手折纸,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分数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

本节课不足之出是对于几分之几是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的练习的较少,另外结尾的小结因时间的关系有些仓促,没能更进一步点明本课的主要内容。而且我说话语速较快,可能有些学生没听清就又开始下一环节了,很容易导致学生跟不上,以后要适当降低自己说话的语速,增加亲和力。再有部分学生面对有听课老师紧张,不是很愿意在课堂上发言,使得整个课堂好像有一点拘谨。

篇2:《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的个人反思

课堂教学中我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由折纸游戏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在课程导入时,从孩子熟悉的旧知识引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复习几分之一,然后引入折纸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接着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直观地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认识表象,有利于学生更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使学生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成功,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组织者.对练习题处理不面面俱到,重点辅导少数学生,总结留给学生说,我只是加以完整归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3:“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 学习几分之几是多少, 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 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具体运用, 尤其是通过操作实践, 建立几分之几的表象。

2.突出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从教师的教来看, 做到设情引趣, 为学生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的氛围, 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 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 小组研讨, 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分数王国里的新朋友几分之一, 现在看谁能把手中正方形的四分之一表示出来。 (学生折纸、涂色, 在正方形上表示出四分之一。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示的。)

师:谁能把手中正方形的四分之三表示出来。

师:其实在分数王国里, 除了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外, 还有表示几分之几的分数呢!现在我们就去认识分数王国里的另一位新朋友———“几分之几”。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探究新知作铺垫, 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1. 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师:同学们四人一组, 每人将手中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你喜欢涂几份就涂几份, 在小组内说说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动手操作, 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师:谁能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学生指图并写出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来看一看小精灵是怎样分的。

师: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2份是它的四分之二, 同学们, 你能说出3份、4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吗?这些分数与四分之一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 它与四分之一比较, 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折纸、涂色及合作交流, 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四分之几,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分享学习成果, 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2. 认识分数名称。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你能说出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画线段, 并汇报。)

师:请看屏幕,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答案吗? (学生看图填空。)

师: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分数。那么, 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 (教师在板书出来的分数中任选一个, 边说边板书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这条横线叫做分数线, 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横线的下面, 叫做分母。取出的份数写在横线的上面, 叫做分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不仅巩固了几分之几, 还学习了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进一步将知识融会贯通, 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丰富了学生关于分数的表象。)

3.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师:我们认识了分数, 知道了它各部分的名称, 那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这里有两组分数, 你能用学具和学过的知识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1) 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 同桌为一组, 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两组分数, 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然后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 联系分数的含义或动手涂色, 再进行比较, 降低了学习难度, 加深了对几分之几的认识, 也为后面学习同分母的简单计算作准备。)

三、多层次练习, 巩固深化

师:你能在相同大小的圆形卡片上表示出这些分数吗?

试着涂一涂, 比一比, 看哪个分数大。

2. 把下面每个图形中涂上颜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学生回答并说理由, 强调把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 涂了几份。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 让学生在思考、涂色的过程中理解分数, 加深对几分之几的认识, 借助直观图比较大小,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四、全课总结

篇4:《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认识分数,知道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2.让学生们在自己亲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几分之几”的概念。

3.让学生们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觉得数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教学重点

探索和发现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并认识几分之几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图图爱吃什么吗?知道他特别爱吃糖吗?你们看看他有好多蛀牙哦!但是他仍然舍不得这些糖果,瞧,他面前的盘子里都是什么呀?(课件显示:图图在家里的客厅,桌子上有一盘糖果,还有许多小朋友围在桌子旁边。)

2.师问学生们:图图不敢一个人把糖吃完,他想把糖分给四个小伙伴,他在想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块呢?(课件显示把糖果分成4份的图)你们怎么想到用1/4表示的呢?(学生们回答以后,教师在黑板上写:把糖果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所有糖果的1/4),如果我们随便分,不是平均分,那每一份能用1/4表示吗?(在这里要突出平均分的概念)

3.导入新课:1/4是什么数?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分数吧!(板书:认识几分之几)

二、探索新知,渐入佳境

分一盘4块糖。

师生谈话:第一盘糖分完了,图图的朋友觉得太少了,还没吃过瘾,图图就又拿出了第二盘糖果。

用课件演示图图分糖果。

教师提问:图图把一盘糖果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是总数的几分之几?当学生们回答以后,教师出示板书:把一盘糖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总数的1/4。然后让学生们齐读。之后再问学生们:每个小朋友得到了这盘糖果的几分之几?这盘糖果的1/4是几块糖?

分一盘8块糖。

师生谈话:第二盘糖分完了,小朋友还是要,图图没办法,就又去拿了第三盘糖(课件显示盘子里有8块糖)。

让学生们自己想想怎样平均分成4份?

问学生们:把这盘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几分之几呢?这盘糖的1/4又是多少块糖呢?

让学生们比较:刚才两次分糖,每个小朋友都得到了四分之一,但是这两个四分之一是一样多吗?糖的个数增加了,为什么每个小朋友得到的糖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

小结:教师在学生们想清楚以后,指导他们进行总结。(不管是多少块糖,只要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

三、实践应用,透彻理解

填空(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们自己在书上填一填。

指名说一说填的结果,并问学生为什么要用这个分数来表示?让他们在回答时,要充分考虑到语言表达的合理性,以及数学概念运用的灵活性。

说一说(想想做做第二题)

问学生们第一幅图中把这些小方块评价分成了几份?涂色的部分是这样的几份呢?涂色部分如果用分数来表示,应该是几分之几呢?

第二幅图中把小方块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用分数来表示是几分之几呢?

用相同的方法,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为什么第一个涂色部分用1/4来表示,而第二个却是用1/3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还能把这些小方块平均分成几份呢?每一份是小方块的几分之几呢?

涂一涂(想想做做第三题)

让学生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把这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然后自己在书上涂。

当学生们涂完以后,反馈结果,彼此交流一下自己思考的方法与过程。

做一做(想想做做第四题)

提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按照要求把小棒分一分,然后拿出其中的一份。

这里的一堆小棒是12根,你能拿出这堆小棒的1/2吗?学生们开始动手操作,他们很快就做到了。之后,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分的结果。让学生们看着核对。

仍然是12根小棒,你能从中拿出这堆小棒的1/3吗?给学生们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当他们完成以后,再让他们看着课件演示,他们会知道自己的分法是否有误。

再问学生们,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啊?学生们开始展示自己的想象力,他们在不断地变换,有许多孩子摆出了1/4,1/6,1/12……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理解分数的含义,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四、总结延伸,数学生活化

师问学生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啊?你们觉得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可以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拓展延伸

篇5:《认识几分之几》教学反思

首先在备课上,我没有做到充分的备课,对教材还没有完全研究透。在授课之前我们应该吃透教材,尤其是对于一名新教师来说,一节课要经过多次的试讲和磨课,才能面向学生去进行授课,所以今后我会认真对待每一堂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要围绕着学生去开展整堂课,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想象、去发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来进行施教。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严谨的课程。要想让学生做的规范、学得明白,我们教师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太过随意性,不得有一丝的粗心大意,要给学生做好模范带头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翁,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孩子多说多做,给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发挥自身的能力,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去学习。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阶段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想学习爱学习。而数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比较枯燥、乏味,容易让孩子们厌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与他们适时地鼓励与奖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积极快乐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篇6:有关《认识几分之几》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是检查前节课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涂色2/5和3/5的两张同大的圆形纸片)。学生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让学生说说自己染色后发现了什么问题。为学习新课分数大小比较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索:1。学习例10左图,①准备同大的两张圆纸片,分别折出它的1/4和3/4,涂上颜色。②投影反馈。③让学生观察比较涂色部分,小组交流─小组推算指名说说发现了什么。这样放手让学生折出分数,并涂是颜色,在直观中获得比较大小的感性认识,投影反馈,多媒体演示形象直观,有利于1/4和3/4表象的形成,通过直观━小组交流━指名说说组里的想法,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思想。明确了1/4<3/4。三。练习应用,质疑问难,全课总结:练习以独立为主,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因材施教。注重练习的针对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使“双基”教学目的落到实处。四。课外作业,开发题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综合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和多层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新课改中大力提倡的练习方式之一。

篇7:认识几分之几的案例及反思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兔哥哥从山坡上采了一箩筐蘑菇,打算把这些蘑菇分些给自己的小兔弟弟吃。

课件出示4只小兔分蘑菇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

师:从画面上看,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一共有4只小兔,箩筐里有12个蘑菇,小兔哥哥把这些蘑菇的3/4分给自己的小兔弟弟吃。

师将学生讲述的信息板书在黑板上。

师:大家觉得小兔哥哥分得公平吗?为什么?

生:因为有4只小兔,就要把这些蘑菇平均分成4份,小兔弟弟有3只,所以分得3份,也就是这些蘑菇的3/4。

师:那小兔弟弟们分到了这些蘑菇的3/4,一共是多少个蘑菇呢?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摆学具

师:下面请大家两人一组,用圆片来摆一摆,分一分, 12个蘑菇的3/4是多少个?

学生分组摆圆片,教师巡视。

师:有谁愿意到上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的分法。

请一生展示分蘑菇的过程。

2、列算式

学生演示分蘑菇的第一步: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师追问:用算式怎么来表示这一步?

请一生回答:12÷4=3(个)

学生演示分蘑菇的第二步:给兔弟弟3份,也就是9个。

师追问:这一步用算式又可以怎么来表示?

生:3×3=9(个)

师讲述:我们一边摆圆片,一边用算式表示出了小兔弟弟们一共分到了9个蘑菇,我们可以用2个算式表示分蘑菇的过程。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义。

指名复述算式意义。

师强调: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先算出每份是3个,再算出3份就是9个。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

(1)解决第一个问题:青椒的5/6是多少个?

师:6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6个青椒平均分成6份。

师:5表示什么?

生:表示有这样的5份。

师:怎样在图上分一分,表示青椒的5/6呢?

师边课件演示边讲述:把6个青椒平均分成6份(图上用虚线表示平均分6份),每份是1个,5份就是5个(这5个用另一种颜色表示)。

师:我们用算式怎样表示?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

生:6÷6=1(个) 1×5=5(个)

师边课件演示。

(2)其余3小题学生独立做,先分一分,列出算式,在全班交流,指名说说怎样算的。

师强调:做这些题目一定要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补充:求苹果的4/5是多少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摆8个圆片,拿出它的3/4,拿了多少个?

学生先自己动手摆一摆,再指名上来摆,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拿3份是6个。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指名说出算式)

提问:摆12个圆片,拿出它的3/4,拿了多少个?是怎样拿的?能列算式吗?

比较:两次都是拿3/4,为什么两次拿的个数不一样呢?

学生认识到:虽然两次都拿出3/4,但由于每次摆出的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结果也不同。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提问:做这道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一个知识点,是哪个知识点?1时=60分

一小时分针转几圈?从12转一圈再回到12,刚好一圈。

学生各自在书上画线分钟面、按要求涂色、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读一读你知道吗?你能解决其中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篇8:“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片段与评析

【片段一】

教师出示“认识几分之一”的练习导入新课。

师:每个图形都是平均分吗?

生(齐):是。

师:平均分成几份?(教师指图逐个提问)

生(齐):平均分成3份、5份、6份、4份。(学生根据教师引导一一回答)

师:每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师指图逐个提问)

生(齐):、、、。(学生根据教师引导一一回答)

师:阴影部分表示有几个几分之一?(教师指图逐个提问)

生:1个、1个、1个、1个。(学生根据教师引导一一回答)

师:平均分成几份,就有几个几分之一,是不是?

生(齐):是。

【评析】复习时问题解决要尽量少搭“脚手架”。

创设问题式复习情境导入新课,是我们常用的教学设计策略。在这个教学片段里,教师用“搭脚手架”的策略设计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复习“认识几分之一”导入新知。其实,“搭脚手架”的策略一般适用于学生遇到较难理解的问题之时。在复习情境中运用“搭脚手架”的策略,由于问题的封闭性以及思考难度小,会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此时,为了形成学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思维,教师要设计较为开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自己探求问题的结果。然后在学生反馈结果的同时,用追问让学生表达出思考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是真正地从源头上开始思考问题,自主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上节课学过的关于几分之一的有关知识。老师这里有一个正方形纸片,你能用折一折的办法平均分成4份吗?

生:能。(学生动手操作)

师:谁愿意在同学们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生 1:我是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

师:还有这样折的同学吗?是这样折的同学请举手。

生 2:我的折法和他不同,我对折的方向相同,是连续对折两次。

师:还有这样折的同学吗?

生 3:我的折法和他们俩都不同,我是这样折的。(沿两条对角线对折)

师:还有这样折的同学吗?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想出了3种不同的折法。你能用阴影部分表示其中的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出来吗?

生:能。

师:试一试。(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把涂的结果说出来让大家分享一样?

生 1:我是涂了1格,表示这个正方形的。(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了生 1的作品)

师:老师也像这位同学一样涂了一份。(教师将一张和生 1涂得一模一样的正方形图贴在黑板上)

师: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生 2:我是涂了两格,表示这个正方形的。(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了生 2的作品)

师:老师也像这位同学一样涂了两份。(教师将一张和生 2涂得一模一样的正方形图贴在黑板上)

生 3:我是涂了3格,表示这个正方形的。(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了生 3的作品)

师:老师也像这位同学一样涂了3份。(教师将一张和生 3涂得一模一样的正方形图贴在黑板上)

生 4:我把四个格子都涂满了,可以用来表示。

师:老师也像这位同学一样涂了4份。(教师将一张和生4涂得一模一样的正方形图贴在黑板上)

师: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可以用来表示,取其中的两份就可以用来表示,取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来表示,取其中的4份就可以用来表示。

【评析】回应反馈时要尊重学生的生成资源。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自主地探索出几分之几,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然而, 片段里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学生探索结果的回应反馈,集中反映在对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的处理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呈现探索过程和结果时,虽然有意识地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资源, 但在集中呈现时没有“尊重学生”的意识, 对于学生生成的正确的学习资源没有有效地利用,明明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所涂的阴影部分与教师的预设是一样的,教师还是呈现自己的正方形图。这样的回应反馈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 其本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没有很好地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中。(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周瑜芽

篇9:认识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郭楼镇阳坝小学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简单计算两部分。认识几分之几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块,是继学生学习了几分之一后的一节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而几分之几是对几分之一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以后小数的认识以及分数的进一步认识。认识几分之几不仅是学生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计算的基础。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5是认识十分之几,接着是教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在例6中安排了通过学生涂色来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

由于有了前面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作为学习的基础,所以学生对于认识几分之几的认识还是比较容易通过知识的正迁移而主动建构的,但是因为这一课之后马上要学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对于单位1和几分之几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课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认识几分之几,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明确分数各部分名称,而对于像4例题中出现的4/4这样的分数其实就是指整个图形这个含义的理解应该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体验。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着“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我将把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方法渗透、融合到本课的教学过程中。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的大小。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三、重点难点:

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几分之几,能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的大小。

四、教具准备: 课件、正方形纸和题卡若干张。

五、教学过程: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从以上教学方法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预设为“复习导入,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评价交流,总结全课——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四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谁能说一说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学生会说,主要认识了几分之一,并且能对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比较大小等。好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分之几。

2、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带来了几个小题,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几分之一的掌握情况。

3、课件出示题目

(1)请把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2)比一比下列分数的大小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4(1)拿出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部分,分别提问,当涂色部分占一份时,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当涂色部分占2份时、3份时,4份时,用分数表示又是多少?然后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进行交流”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新知识展开探究,这是本节课的探究起点,也是本节课的探究主线。

2)通过反馈交流,共同发现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份就是2/4,3份是3/4,4份是4/4。

3)完成了对分数含义的探究,接下去是对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关系探究。以2/4和1/4为起点,通过图形的帮助,让学生思考2/4和1/4有什么关系,使

学生明白2/4里有2个1/4,2个1/4就是2/4。接下去的3/4和4/4以学生说为主,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四分之几和四分之一比较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2、教学例5 新课程指出数学学习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的例5 把 1分米的彩纸条用图来表示,使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把1分米长的彩纸条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份是几分之几再反馈,紧接着再画出其中的3份和7份分别是这条彩纸的几分之几,并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在集体交流时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2)让学生说一说你还能从这条彩纸中找到10分之几,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取其中的10份是几分之几?

3)小结像2/

4、3/

4、3/

10、7/10也都是分数,它们表示几分之几,并让学生举例创造一个分数,以此来丰富学生对于分数的表象。(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板书)

4)以3/4为例教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3、出几道练习题,进行巩固提高。(1)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2)下面图形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得正确吗?为什么?这里可以指出错误的地方是因为没有平均分。

(3)涂一涂,填一填

在下面的图中图上3种不同的颜色,并且天空。学生可以随意涂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4、教学例6 1)让学生根据分数说出涂色部分占几份。

2)根据涂色部分的多少,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集体交流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3)引导比较: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有什么重要的发现,在交流对话中得出“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

4)学生独立操作:课件出示两个六边形,分别平均分成6分。其中一个分数是6/6,另一个分数是5/6,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评价交流,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由于前面学习探究的知识量比较重,在这里进行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引导反思不懂的地方为后面的练习扫清障碍。】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比一比下面分数的大小。

2、变式练习:智慧闯关,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应该怎样表示?并且比较3个分数的大小。

3、提高练习:分蛋糕,看一看小女孩,妈妈和爸爸分得的蛋糕分别占整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在练习的安排中注重层次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最后一个问题实现从生活中归纳出数学,又回归到生活中,真正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五)课堂小结,总结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几

篇10:认识几分之几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112~113页例7、例8、例9。

[教材简析]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学时,应先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行几分之几的教学,主要是采用数形结合的办法,使学生获得关于几分之几的感性认识,为系统地学习分数作准备,其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篇11:认识几分之几

引导讨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后,在图中的阴影上面写上“ ”。

(2)(教师在图上再画一份阴影)两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生:四分之二。)

教师示范“ ”的写法。

(3)你知道这个分数为什么分母写“4”,分子写“2”吗?

教师归纳,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二,写作 。

(4)从图上看, 里面有几个 呢?(生: 里面有2个 。)

篇12:认识几分之几教案

2011年4月14日 郭萍

教学内容:浙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7页。教学目标:

过程性目标:通过直观演示、图形、观察、操作等方法,初步认识几

分之几及分数的各个部分名称。

结果性目标:能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概括出分母、分数线、分

子所表示的意义,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体验性目标: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2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五边形,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上一节课学习的分数,谁能用这张长方形表示出1/2呢?(生上台用纸表示出1/2)然后师再请一个同学上台表示出1/4.最后师用粉笔涂满平均分成4份中的3份,引出3/4(几分之几)

二、探究新知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分数这个王国,去领略一下分数的魅力。(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1.教学例1:

出示一个水杯,把一个杯子的高度平均分成5格,1格占整个杯子的几分之几?2格呢?引出2个1/5是2/5.(板书:2/5表示2个1/5)那剩余的三格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呢?引出3/5表示3个1/5。如果是5格呢?引出5/5表示5个1/5,相当于是单位“1”,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整体,就是把这个杯子的高度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5份的数是5/5。(板书:5/5表示5个1/5 5/5=1)

2.教学案例2: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表示1个西瓜,把它平均分成8份,然后出示3幅图片,第一幅是引出1个1/8,第 2幅是引出2/8是2个1/8也就是2/8,第3幅引出5/8是5个1/8也就是5/8。(板书:5/8表示5个1/8)

两个教学案例后引出分数的含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板书:2

------分子 _____------分数线)5

------分母

然后引出像1/2,1/5,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单位。再让学生举出自己喜欢的分数,然后指出它的分数单位。

三、练习巩固

书本中的基础练习P87

四、小结归纳,得出结论

1.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样的数,也都叫分数.那么今天学的分数与前两节学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不同点:前两节我们学的是分子是1的分数,今天我们的是分子是几. 2.那么哪些数可以用分数表示?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呢?

篇13:《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的个人反思

本次课的教学,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1、从教学观念上,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实践了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例如:学习例题时,学生根据课前设计的学习材料完成先自学,分组讨论,然后汇报,答疑,小结等环节,从中获取初步知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教师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写出反思小结。整个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作用得到加强。

2、在教学中,把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这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结合习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行了一些实践。例如教学例1时:提出了‘你根据我国现有的国土资源人多地少的矛盾,给国家提一些好的建议?’的问题,目的是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现状,教育学生珍惜每一寸土地。又如:习题中有书包重量与人体重关系的研究,从探索中使学生认识到背负过重的东西会损害我们的身体,教育他们正确地处理人体负重问题,从而健康生活。这些问题的提出紧贴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起到了细雨润无声的作用。

3、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这节课的关键,即:关键句的处理。重点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即:关键句---单位1---线段图---求什么----就是求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本次课的教学,也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思:

1、在学法指导上缺少应变,问题的提出有些抽象化,师生间的配合欠默契。这些问题的出现,从学生方面讲是:基础较差,无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是教学手段单一,变化不足,调整不及时,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造成的。

2、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原则。这节课对差生关注不够,存在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完的情况。

3、要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本次课的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不够。

篇14:认识几分之几的评课稿

听完龙老师的课后,有些收获,但也有值得我们共同探讨之处。

亮点一:导入精简,干脆明了。

龙老师开课的第一句话:请你说说你知道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学生说出一些分数后,让学生比较在这些分数中,谁最大,谁最小。紧接着就提问:你还想认识其他的一些分数吗?

这样的新课导入虽然没有直观的情境,也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一下就扣入主题,很自然的过渡到了本节课题“认识几分之几”。

亮点二:利用现场,再掀高潮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有了一个质的转变。学数学不是为学而血,而是为用而学。龙老师充分发利用这一教学理念,把数学知识渗透到了生活中,用“几分之几”来描述当堂听课老师的人数情况。这样一个小小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不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信息中去观察,去思考。从而使课堂再次掀起一次高潮。

一堂有质量的.课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关键!往往都是“看事容易做事难”。因此,一堂课下来,我们还是有些需要反思的地方。

反思一:-抓重突难是关键。

本堂课的重点是“认识几分之几”,其实学生在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掌握本节内容应该不难。关键在于抓住学生能弄懂分子和分母的意义。理解分子和分母的意义,学生在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就会更清楚,更有条理。

反思二:鼓励评价要实在。

在课堂对于学生的答问给与鼓励性评价是极其重要。也有老师走入了一个误区,无论对错都是一句:“你真棒”。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难以确定学生回答到底是对还是错。龙老师虽然没有盲目的去鼓励学生,但如果能对学生的错误给与及时的纠正后再给与鼓励,我想效果应该会更佳。

篇15:《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的个人反思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无止境的追求,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怎样做才能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呢?我认为首先要准确的确定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然后围绕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在思考教学应采取的有效的活动方式。为了保证四十分钟的高效,数学教学中,尤其要善于选准重点和难点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一突破,对于后续的学习会有推波助澜的效果。

我在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3)一课时,我就确定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是正确分析关键句子,从中找出标准量,教学反思《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的准备题就是根据关键句找单位“ 1”的量,而在教学例题当学生读完题后,我让他们从中找出关键句子: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提出你是怎样分析理解这句话的?一开始,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反复多次的读这个句子,并引导他们把这句补充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种句式,最终让学生真正明白题目中的标准量(即:单位1)是青少年的心跳的次数,比较量是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的次数。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画出线段图,从而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后,通过观察线段图让学生沟通本课知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知识的沟通、联系与深刻理解。

上一篇:中茶协:2017中国白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优质美术教案《萝卜鱼》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