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要求与培养 论文

2024-04-20

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要求与培养 论文(精选6篇)

篇1: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要求与培养 论文

初中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和要求

南盛中学——曾志就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深感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英语学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习惯不好,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负面影响。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的监督指导和学生的持之以恒。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具体要求。

每一个人都有许多习惯,习惯是人的重要的心理素质。它并非先天具备而是慢慢培养的。而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如同一笔财富,使你终身受益。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英语老师的首要任务也应该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可以保证、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际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要有大量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英语习惯的培养过程。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初一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俗话说,“三年看初一,初一看入门”,或者说“三年成败,在于入门”都是强调初一入门阶段的重要。

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靠老师的示范,监督,另一方面要靠学生自己的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严格要求和经过长期的训练,要重视开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⑴ 分析学生心理特点,从英语的第一节课开始抓起

初一的学生的听觉敏锐,模仿能力强,而且他们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必须趁热打铁尽最大的努力,下大力气,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学生的书写关、发音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好的开端。同时,教师要尽量运用直观教具以及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教学、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乐意主动的去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⑵ 以身作则,发挥指导示范作用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初中学生向师感强。老师在平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严于律己、提升自我专业素质,给学生树立榜样。例如,教师在课堂和生活中要尽量多用英语与学生交流、板书整洁规范。如果老师自己做不到的事而要要求学生去做,那就难以让他们信服。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帮助指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正确方法去学习英语。可以想象,一旦学生学会和掌握了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正确方法去学习英语,他们不但能够促进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听、说、读、写四会能力。

⑶加强课后对学生的辅导

课堂教学主要是提供学生一个学习环境,但并无充裕的时间来纠正不良习惯、给予正确指导等。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课后时间通过师生交谈、考试、测验及平时作业等途径,反馈教学信息,从中发现、分析和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达到预期效果。

⑷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对习惯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每个学生的水平、性格、特点等都存在差异,若向他们提出相同的要求,必定有些学生不能完成,而对于本身基础好的孩子来说要求则过低。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为每个孩子计划出适合他们自己的习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习惯的主要要求

⑴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事实证明,先预习再学习、先复习再练习,非常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

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时,可以先借助磁带、音标、工具书等初步读懂新课文和回答有关课文的表层问题。课前预习能激发求知欲的认知兴趣,能更好地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课后及时复习可以战胜遗忘。要经常反复朗读所学的课文,记忆所学的单词,看笔记和以前做错的题目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⑵ 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发言的习惯

课堂是教学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因此要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此外,一定要积极发言,这不仅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一种训练,而且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防止“开小差”。

⑶ 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听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只有听懂了才会学着说出来。因此听是第一步。学生要多听示范发音(原声磁带,光盘,教师等),听清再模仿;每天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做听力练习;充分利用现代资源,看英语影视节目,上网学习英语等渠道感受规范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

⑷ 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

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交流,学生要多多动口。不仅在课堂上要与老师同学用英语对话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量多用英语表达。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养成大胆大声、清楚流畅地说英语的习惯,做到敢讲、争讲、爱讲英语。⑸ 养成良好的“读”的习惯

语言是一门有声的艺术,“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读的重要性。养成每天坚持朗读或听读英语二十分钟,坚持早晚大声朗读背诵英语句子、对话、课文的好习惯。此外,学生还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报纸、杂志等读物供课后阅读。这样既能扩大词汇量,又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⑹ 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可以说是英语教学中最难且最易出错的一个环节。首先,学生要保证书写的规范,整洁和美观。正确拼写字母单词,使用标点符号等。其次,就是写作方面,平时要加强训练,养成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在写作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确定体裁。然后要巧妙的构思,设计好框架。此外要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和标点

符号的正确使用。最后,要认真检查,看要点是否齐全,词数是否与要求符合等。

总之,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是培养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开端。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教学的成败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我们有责任去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会逐步提高。老师在教学中也会轻松许多。因此,让我们老师一起努力,正确地引导,约束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篇2: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要求与培养 论文

大家好!

我和大家一样,为人父母,重任在肩,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我想每位家长肯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哪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家教的经验?)今天我就借此机会,抛砖引玉,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这个问题和各位共同探讨、学习。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不仅我们教师,还有我们家长,都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形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和家长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与家长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与家长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而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应如此,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从小开始培养。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和家长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和家长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要改变他,那就难了。举个例子,有个孩子五个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点多钟就要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时间,不带她到幼儿园,她就又哭又闹,无论你怎样哄她,她都不买你的帐,但你把她带到幼儿园,她就立即转哭为笑。显而易见,小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要从小落实。

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如: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在课间,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举止文明,不说脏话等等。教师要注重在这些细节上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需要不断地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内外相轨并行。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外,还需要与家长密切联

系,学生在家庭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在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中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

五、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孔子就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是的,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为此,我们学校把责任感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并把这项工作作为追求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一、责任感培养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义务,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是个人以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情境评价、移性共鸣和内在体验。一个人在认识到了履行责任的重要性时,会在履行责任后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在没有履行责任时,会引起羞愧、内疚和自责等情感体验,从而会促使自己不断去认识和完成新的职责。

责任感以认知为前提。没有是非标准,责任感就无从谈起。同时,责任感有很强的价值取向。如果人的价值取向以奉献为乐,那么他对人对事就会有很强的责任心;反之如果—味只讲索取,那么他就会对事漠然置之。

责任感以情感为基础。一个孝顺父母、热爱子女的人,对家庭就会有强烈的责任心;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切情怀的人,当外族入侵、祖国受难之时,就会舍生取义、鞠躬尽瘁。但是一个对老人、子女冷漠,对祖国没有感情的人,绝不能指望他对家庭负责、为祖国奉献。

责任感靠意志维持。尽责尽心是一个艰苦的意志过程并反映在人的行为举止上。只有坚强意志的支撑,才能在履行责任过程中抵制各种诱惑,恪守职责。责任感通过责任行为反映并得到加强。有责任感的人在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环境等出现的情况要作某种决定时,会将责任心化为符合伦理的行为,必要时甚至会牺牲个人的利益。

可以看出,青少年责任感是在家庭生活中,在参与集体和社会活动中,在人际交往的基础上,在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在这个发展系列中,各部分之间还存在着广泛联系并不断迁移。影响孩子责任感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在家庭、班级、学校、社区里,父母、师长、同学和友人的身教言传以及大众媒体所传播的观念上;主观因素主要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认知结构以及他们的实践活动的性质和范围。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一项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从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等诸方面齐抓共管的育人系统工程。

二、责任感教育的策略探索

情感的形成机制与过程不同于知识的传授,不能用知识教育的方法代替责任感教

育。在知识的传授都在探索教育艺术的今天,对于责任感,这个孩子情感世界中最神圣的领域,更需要我们运用伦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各种成果,探索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策略。近年来,围绕责任感培养,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自我感受。有些家长曾感慨,为什么爱心愈给愈多,而孝心愈来愈少?其中一个原因是,父母的爱心没有在孩子内心产生深刻感受,离开感受,无从产生情感,即使反复叮咛、责怪也没有用处。我校六年级有个学生在过年时得了200元的压岁钱,家长让孩子把钱交给父母作学费用,但孩子认为这是自己的压岁钱,应该属于自己,不答应给家长。他根本不理解,收压岁钱的人情还得父母去敢。就在父母的强迫中200元交公了。但是他不服,后来找机会悄悄偷了妈妈的100元钱。在他把钱花去10多元时,被家长发现了,回家遭到一顿暴打,并让他“滚”。孩子根本意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放学后就故意不回家,到处玩。害得父母、亲朋好友到处寻找,直到深夜,造成这种后果的责任在哪里呢?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反思?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自我感受列为形成情感的主要渠道。这个观点使我们体会到责任感培养不能停留在学生单纯的看,不能停留在单纯的听,必须利用各种机会丰富学生感受能力,使学生对家庭、祖国的希望产生共鸣,使学生能关注周围的人的需求。

2.情境体验。艺术作品流芳百世,其重要原因是动人心弦。它们抨击黑暗、鞭挞邪恶、歌颂正义、弘扬道德,借用艺术力量震撼人心。为了实现教育拨动学生心灵之弦的目的,我们也完全可以从艺术规律中悟出责任感教育策略,这就是创设责任情境,让学生经历感情的加工、深化、扩展和升华的过程。

3.走出依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为孩子做好所有的选择,这就使学生处于很少有责任可背负的情境。包办产生依赖,依赖导致推卸责任。培育学生责任感,必须使学生走出依赖,自尊自立。让学生走出依赖就是创设自己负责的情境。

4.工作设计。责任感培养靠惩罚、靠奖励,从情感激励机制来说是浅层次的。现代情感理论认为工作设计是形成高层次情感的激励机制,它是创设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情境。学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可以作为工作设计的内容。我校是全县花园单位,校园保洁工作非常重要。学校坚持安排学生值日,打扫教室、校园的制度,每周一次全校卫生扫除的制度。劳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通过劳动为花园般的校园尽责,谁都会赞美我们的校园,每一个学生自己也体验到为校园洒过汗水的喜悦,会对破坏花草、乱拐废纸的现象产生厌恶感。不能说每一个学生都做得非常出色,但是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有关集体荣誉、学校形象的事自己都有责任。当他们走上社会,必将形成对环境的责任意识。在责任感培养方面我们向家长提出如下策略:

(l)要给孩子尽责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过程是创设责任环境,并促使孩子反复学习、反复实践负责行为的过程,也是其亲身体验、感受自己行为及其结果所带来的喜怒哀乐的体验过程。我看到报上的一则小故事:年轻的妈妈手里拿着两个苹果,问五岁的孩子:“你吃哪个?”儿子毫不犹豫地说:“每个都咬一口。”妈妈愕然,又不甘心:“为什么?”儿子仰起苹果般的笑脸,说:“我要把甜一点的那个给妈妈呀!”孩子的行为开始使母亲不解,接着为之感动,一个五岁的孩子能做出这种让人意外之举,不能排除家人平时行为的影响。所以,有句话说:“孩子是大人的镜子。”现在许多家长已意识到应将生活中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提供给孩子,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设计工作岗位,创造责任情境,激发责任愿望,促进责任行为的发生。使孩子一方面在行为和交往中学习和掌握

社会道德的评价尺度,另一方面使情感体验留在记忆之中,成为情感经验,并逐渐使孩子形成较稳定的情感经验和表象,在遇到新的责任情境时,唤起他的责任情感。

(2)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孩子责任感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在人际交往中观察、模仿他人责任行为的一个学习过程。父母是孩子经常接触、观察、模仿的对象。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深,父母的责任感会通过生活小事点点滴滴传送给学生。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一则广告:妈妈端来一盆水给奶奶洗脚,孩子也学着端来一盆水给妈妈洗脚。这则广告足也说明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之大,现在许多家长开始体会到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都是在家庭生活中和与社会的接触中吸取有价值的、宝贵的营养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3)要注意激发孩子的责任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经验是可以记忆储存、加工整理、提取、迁移内化的。在对孩子的情感教育过程中,有部分家长已注意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进行家庭教育,他们开始积极利用亲子活动所激起的情感传递情绪,感染、影响孩子在感情上对责任观念的认同,引发他处于情动感受状态,并使其在原来责任情境中积累的责任感经验迁移内化到新的情境中。

人的教育是一生的事,学校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更不容忽视。我们的目标是在理论上努力攀登,实践上积极探索,为使学生在未来有高尚的情操,应该努力把功夫花在教育实效上,把今天学生形成的责任感,迁移到明天的报效祖国中去。

篇3: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要求与培养 论文

1.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做好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预习可以分为整体预习和课前预习。在新的一学期开始之前, 如果有空闲时间, 可以把教材通读一遍。比如语文、英语、数学等课程。假期里布置作业, 教师既可以布置复习的作业, 也可以布置预习的作业。预习的作业就是通读新一学期的新教材。通读教材是极其重要和高效的学习方法。

3.通读教材的时候, 比如语文和英语, 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 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学习手段——网络搜索到的课文朗读音频视频资料等, 背诵重点课文或段落, 如果学生和家长不明白哪些是重点段落, 那么就可以背诵课文中要求背诵的段落或者内容。

4.认真阅读课本, 反复学习, 能懂多少算多少, 暂且弄不懂, 也要硬着头皮来学习, 总会有收获。特点是语文英语类的课程, 很多东西弄懂并不难, 难的是熟练, 课文有要求要背诵的段落, 如果有时间, 可以提前反复朗读直到背会为止。

5.勾画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预习本课学习的内容, 试着找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在课本上勾画出来。比如语文中不懂的词语和句子等。对于数学例题, 可以自己试着做一遍, 看到题目, 把书本合上, 做一遍, 再与课本答案进行核对。做得一致, 就是大体会了, 不一致, 找出错在哪里, 勾画出来, 作为听课的重点。

二、培养上课的习惯

1.上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渠道, 学生必须注意力集中, 养成专门听讲的好习惯。

2.上课预备铃响后, 学生必须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摆放好课本和学具, 安静地等候老师来上课。

3.上课铃声响后, 老师进入教室, 班长喊“起立”, 学生脱帽立正, 行鞠躬礼, 待老师还礼后方可坐下。

4.上课专心听讲, 积极思维, 不说闲话, 不做小动作, 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

5.发言要举手, 得到教师的允许后, 起立发言, 声音洪亮, 回答清楚, 在得到老师允许后再坐下。

6.对于预习中勾画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老师讲到了要认真听, 如果老师没有讲到或者没有听明白, 根据情况, 在课堂答疑环节举手向老师提问。集中注意力听课, 对学习内容, 能够当堂听懂、当堂掌握、当堂消化。

7.做好课堂笔记。对于课堂笔记, 老师有要求按老师的要求做, 老师没有要求的, 可以记在书本上, 用红笔做记号勾画批注。课本上的勾画批注, 既是学习的过程, 也是今后复习的资料, 非常重要。

8.下课时全体起立, 待到老师宣布下课, 学生才能自由活动。

三、培养自习的习惯

1.自习是学生进行自学、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的自由时间。

2.早读课、自习课要自觉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样认真, 由班长或学习委员安排学习内容, 重点是朗读背诵语文和英语的课文、单词, 背诵数学公式概念, 抄写词语等。自习课要与正式上课一样同等对待, 培养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3.教师指导早读时, 要认真阅读。课代表领读时要认真读。

4.有问题询问时应先举手后发问。自习时不随意出教室, 不在教室内乱串, 不说闲话, 不吵闹, 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四、培养复习的习惯

1.学习包括学和习, 学是理解的过程、弄懂的过程;习是复习的过程、熟练的过程。“习”和“学”同等重要, 甚至更为重要。在课堂学习中, 因为有了老师的讲解, 弄懂一般并不难, 特别是小学初中的低年级阶段, 难的其实就是弄会的过程, 所以说课后复习是消化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也是加深认识的过程。

2.对讲课的主要内容应全面复习, 抓住重点和难点, 认真解决听课时的疑难问题。

3.复习时要对重点内容熟读记牢, 对基本概念和公式进行掌握, 能正确阐述。语文、英语等文科类课程的复习, 要反复地读和背重点的课文内容。数学等课程的复习, 可以把课本的习题内容在书上批注做出来。书本上有很多空白的地方, 可以把列版式及解题重点环节写上去,

4.学习完一个单元或章节, 要进行系统复习和总结,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以便加深理解和记忆。

五、培养作业的习惯

1.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环。

2.认真刻苦, 独立或合作完成作业, 不抄袭, 不马虎, 按时上交, 及时订正和改错, 书写工整、字体端正、作业格式合乎规范要求。

3.家庭作业, 应先复习, 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

4.作业时要认真思考, 理清思路, 找出解题的路子, 不要乱套公式, 硬凑答案, 不认真负责。

5.作业完成后, 要总结思路、方法, 力求逐步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6.作业本要干净整齐, 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 一般要求填写“语文笔记、数学本、英语本、周记本、作文本”等作业种类;“六 (1) 班、五 (3) 班”等班级信息和“张三、李四”等姓名信息。作业本封皮书写要全班统一格式要求, 字体工整规范, 大小一致。不能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

六、培养考试的习惯

1.考前认真复习功课, 不能猜题和押题, 投机取巧。

2.考试时积极思考, 细心答卷, 书写工整, 字迹清楚, 除小学一二年级外其他年级学生不得用铅笔或红笔。

3.考试答题前应将自己的姓名和班级名称填写在试卷左边的装订线内, 试卷上不得做任何特殊标记。

4.考试中不得左顾右盼, 交头接耳, 凡有作弊现象, 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教育甚至学校的纪律处分。

5.试卷答完后仔细检查, 不到规定的时间, 不经监考老师的允许, 不得离开教室, 交卷后不得在教室过道里大声喧哗, 影响其他同学的考试。

篇4: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要求与培养 论文

一、良好的听的习惯

要求: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 ”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 至关重要的。

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学科三年级第一册课本没有出现英语文字,只有五彩缤纷的图片,使学生初学英语时 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听录音,理解录音内容,进而正确模仿。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 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其景生动、逼真,学生听来饶有兴趣。这十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 ,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 ,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 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 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 ,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 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 ,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外,在教学上要 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要避免枯燥操练,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 叫”、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 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教师问某生: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Is yourmoth er a teacher?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How old is he?Where ishis from?Is his mother a teacher? 又如,請个学生用英语自述,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 纠正等等。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二、良好的说的习惯

要求: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 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学生人小,较之高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 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 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 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 好的话的习惯。

首先,教师应十分注意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 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 面。

同时,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 、录音、指套、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 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组织语言游戏、竞赛,开辟英语角, 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 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小红星”奖励等等。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

三、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要求:正确拼读单词,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 等基本正确。拼读单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 。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小学英语课文句短简单,读来朗朗上口。有些学生觉得这些句都已能讲能背了,在朗读时漫不经心,不是 看着一句句朗读,而是滑句,一古脑儿读完,存在“假读”现象。有的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过慢、拖 沓,一字字顿着读,或是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混着读。特在集体朗读时,伴有拖音明显,节奏较差, 语速偏慢等现象。为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变换教法,随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良倾向,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 的习惯。

四、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要求:书写姿势、方法正确,斜体行书规范书写,大小写、笔 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

小学生在学英文书写前,已学会汉字及汉语拼音的书写,且已养成一定的书写习惯,这对学习英文书写有 利也有弊。就书写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点。对于书写的坐姿,握笔方法,两者要求相同。而 汉字与英文在书写上差异很大。即使汉语拼音与英文斜体行书在书写上也风格各异。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利用 学习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对学生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训练。时至三年级,仍有部分学生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英书写时及时纠正,不能 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明白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书写质量与速度,对今后学习不利 。启发学生加强自我督促意识,保持正确坐姿,握笔方法。特别要向学生指出,书写英文时,纸稍向左斜放,纸的下边与桌面边缘成10°角,不要正放。

总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会自然生成的,而是经有意识培养形成的。小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通过课堂 教学形式。所以,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教师。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在 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计划地、有步骤、严格地训练学生。

篇5: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要求与培养 论文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学的习惯、思的习惯、写的习惯。学的习惯主要指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阅读习惯、说完整话习惯;思的习惯指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写的习惯指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的习惯。经过课题组教师(幼儿园大班教师、小学一年级教师)历经两年的实践研

究,初步探索出了一些方法与策略。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分析比较:

1、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学习的欲望比较强烈,有一定的倾听能力,会思考简单的问题。但倾听的持续时间较短,说的话不完整,思考的问题不全面,书写和握笔的姿势不正确,同伴间不会合作,往往我行我素。

2、目前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说的话不完整,难以让人明白;不会阅读;不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与人合作时要么自己一个人做,要么坐在旁边“袖手旁观”,往往好同学包办了一切,弱势学生只能充当听众与观众。

3、综观两个对象的学习习惯的现状,我们发现他们在学、思、写、做几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而这些学习习惯恰恰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这些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具体的实施方法与策略

学的习惯虽然有很多,但我们觉得如果都面面俱到的话,反而没有针对性,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选取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说完整话的习惯作为突破口。

1、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在幼儿园我们的做法如下:

①教师的语言组织力求清楚明了。我们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简明扼要的语言组织,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倾听。因此我们在语言组织时力求做到简洁明了,易被学生理解。因而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完成学习任务。

②让幼儿带着任务去倾听。在开展讲故事活动中,一个幼儿将自己在家准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老师提出适合的问题,其余幼儿就会倾听得特别专注,对故事的理解就更深入,复述时也更完整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个办法相当有效,不仅能帮助学生保持较长一段时间的注意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

③让幼儿在鼓励中认真倾听。幼儿对鼓励很敏感。老师的鼓励能使幼儿感受成功,充满自信,老师的鼓励也是幼儿自主活动成功的动力。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总以欣赏的态度,适时、巧妙地进行称赞,对倾听习惯好的幼儿加以肯定,并在评比栏中增设“红星”为认真倾听奖。从每天评一次到现在的每周评一次。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中逐渐养成了耐心倾听的好习惯,评比栏上的“红星”也越来越多了。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课题实施中,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做的:

①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当学生发言时,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老师都会专心地去听,偶尔作提示,但决不打断。教师那专注的神情、倾听的姿势会像底片一样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并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中显现。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听老师的讲课,去听同伴的发言。

②用肢体语言来激励学生。姿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教师首先作出表率,我们老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用面部表情或各种手势来表示自己对学生发言的判断。有时,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点头就如同说:“你说对了”“你做对了”。有时竖起大拇指或OK的手势或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鼓励的信息,学生在得到这种信息后会继续保持住较好的学习习惯。

③教给学生倾听的姿势。在倾听同伴发言时,我们发现学生经常出现两手东摸摸,西摸摸,不能集中注意力,或是把头转到别处,影响到自己和别人的倾听。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在倾听的时候,两手放在桌上,眼睛尽量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如果发言的同学讲的题目在黑板上,那么其他小朋友也看黑板,如果发言的同学讲的题目在书上,那就让学生看书上。这样实践下来,学生的倾听效果确实提高了不少。除此以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听了别人的观点后要摆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赞同,则面带微笑,轻轻点两下头,如果不同意,就举手补充或纠正。

④结合雏鹰争章,设计倾听章,帮助学生强化倾听行为。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结合雏鹰争章,设计了一枚倾听章,分为“争章目标、达标要求、争章指南、争章足迹、考章记载”等几个栏目,很受学生喜欢,通过训练与实践,多数同学得到了这枚自选章。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应在幼儿园就开始培养,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幼儿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①加强幼儿的阅读活动,提供交流平台,促使幼儿获得更多发现。同时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使之能按顺序观察画面,理解画面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并能有条理地表述。还注意培养幼儿一定的读书技能,如:按页码翻书,横排版与竖排版的阅读顺序,翻页的注意事项等等。我们幼儿园为此配备了一定数量适合幼儿看的图书,合理设置了图书角,并由幼儿讨论制定图书角的读书规则等等。

②加强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升入大班我们坚持开展了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

实践下来,我们都有了这样的体会:幼儿能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肯定会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处理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

在小学低年级,我们的老师着重进行了阅读兴趣的培养,同时提供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并教给一定的方法。

①多渠道培养一年级新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尤其是刚从幼儿园入校的一年级新生,只有当他们充满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因此,我们坚持从一年级新生的“需求出发”。首先漫画阅读,激发兴趣。借助他们手中的《好儿童画报》等刊物,利用他们爱看彩图漫画的心理,每周用一到两个中午的时间,让他们在精彩的漫画故事中提高阅读的兴趣。其次,我们先行一步拼音教学,为学生扫除阅读障碍,为了让学生真正领略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利用下午放学前的一段时间,集中拼音教学。现在大多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通拼音读物上的精彩故事。第三,经常采取师生各半阅读法,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好儿童画报》等刊物上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先给他们讲故事,讲到精彩处,嘎然而止,学生为了了解故事的精彩结局,势必如饥似渴地读下去。有了兴趣,读书不再是一种负担,而会变成一种自觉行动。

②多方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第一,当学生注意分散显出疲惫之态时,教师马上停下,通过一些动作、提示要求学生重新注意集中。第二,提出明确要求。一年级新生注意力不集中,读书时有口无心,拖拖拉拉,一字一顿。教师就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口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但就这样干巴巴地要求他们这到、那到,等于白搭,必须动手训练,请他们拍拍自己的小脑袋,摸摸自己的小胸口,调动学生的情绪。第三,培养学生爱看书的习惯。良好的看书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身,首先,要求每个新生至少买两本拼音读物,然后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在校阅读时间,坚持每天读15-20分钟的书。时间一般放在下午16:00—16:30。其次,充分利用好《读书乐》及课文、课件中的拓展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指导。还有,要求家长在家里营造看书的氛围,每天晚上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看20分钟左右的书。第四,培养学生在圈划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很值得我们借鉴:在《狐狸和乌鸦》的一个教学片段中,她安排了三次自由轻声读4—8节,每次读前,都提出具体的圈划要求,第一次读时,要求学生用“ ”划出狐狸说的话,第二次读时,请学生在第一次的基础上用“··”圈出最能体现狐狸狡猾的词。第三次则要求学生用“ ”划出乌鸦作何反应的词,这三次的读读、圈圈、划划,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意思,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圈划,在圈划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这种动笔阅读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静心阅读,边读边思的习惯,学生在一边思考,一边圈划的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留下了很深的印迹。

3、培养说完整话的习惯。

把话说完整,表达清楚是我们幼儿园的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幼儿园是这样做的:

①群体层面: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通过对某些儿童文学作品的听、看、讲述、讨论等增强儿童的理解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相关话题、看图讲述、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使幼儿之间、师生之间有交往、讨论、合作的机会,激发说话的勇气、兴趣,增强幼儿口语表达的自信心,提高其表达能力。

②个体层面:林海英老师针对班级中男生吴奇奇的特点,进行了个案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吴奇奇是一位留守孩子,平时少语,词汇贫乏,基本不能说完整话。林老师通过个案语言发展状况以及造成的原因分析,找到了相应的策略,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入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吴奇奇终于能说出了一段完整的话,而且表达的意思较清楚。(详见个案追踪)

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是小学低年级的说话要求,为了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习惯,在小学低年级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有针对性地解决方言对学习普通话的干扰。根据当地方言中对学拼音的干扰因素,如n、l不分,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等,编一些针对性强的绕口令、儿歌,使儿童能辨别其发音的差别。同时,教师强化听普通话的环境,如播放普通话故事、诗歌的录音带,收听普通话广播,收看电视等。另一方面取得家长配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

②明确说话要求,强化训练。现在的孩子一般都得到了来自父母、祖辈的百般宠爱,自以为是惯了。他们常常为了急于表现自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出的话常常是东一句,西一句,没有思路,没有头绪,说话也是缺乏自信,声音轻,说话不流畅。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就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1态度落落大方,说话时,人站正,抬头挺胸,精神饱满。

2、说话声音响亮,完整。虽然只有两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第一点还好,但第二说响亮话、完整话,需要化很长的一段时间强化训练。

③训练形式多样。第一,配制各种比赛:例:哪组说响亮话的同学最多就加一颗星,哪组说完整话的同学最多就得一面小红旗。第二,结合“今天行动计划”普通话口语训练,利用每周二中午半个小时让学生人人参与说话活动,提高说话能力。第三,结合课本教学中的内容和一些生活实际,让学生抓住一切训练说话的机会,如课后的说话题、口头作文等,让学生回家说给家长听,并听取家长的评价。通过多种途径的训练,一部分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也确有明显提高,另一些学生也会时刻注意到尽量把话说完整。

④利用表扬激励扶持学生讲完整话。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话,都能给学生带来动力,带来自信,很多学生在老师的有意激励下,逐渐从说话断断续续不完整走向了能说完整话,因此教师不可吝啬激励与表扬。

4、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习惯。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看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因而,问的问题只是“是什么”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在幼儿园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先扶后放。教师先提问,给学生提问的句型,然后请学生学着提问,这样多数学生能模仿老师去提问。

②鼓励学生提不同方面的问题。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引导学生提“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逐步向纵深发展。

③呵护幼儿提问的积极性,不轻易否定他们的问题,多从幼儿的角度去思考和回答问题。

在小学阶段,我们除了运用上述三个方法以外,还比较重视提问方法的指导:

①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可以对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进行提问,也可以是对一幅图进行提问,还可以是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提问。

②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再去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发现的问题也多了,学习的兴趣也浓了。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陶行知认为善于思考是学生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做法比较一致:

首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减少人云亦云的惰性思想。要求学生思考问题时先自己想,然后听别人的交流,再想想和自己的想法有何异同,进行补充与评价,教师给足时间与空间,确保学生的独立思考。其次培养学生逐步养成把思考过程交流出来,这样既能了解学生思维正确与否,又能锻炼有序思维。

5、培养学生良好书写的习惯。

(1)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姿势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姿势尤为重要。我们两校的教师明确了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编写了儿歌,加强训练。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是这样一步步做的:

①示范写字姿势,明确要求: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坐姿。

②教给正确的执笔姿势: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③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纠正自己的行为。

④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确保每一个学生的掌握。⑤训练和指导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

在小学阶段我们培养的途径是这样的:

①了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习惯及其原因

经过观察发现很多小孩握笔姿势不正确,有的五个手指握笔,有的三个手指握笔,手指握在笔尖上,看不到写的字了。在观察中,发现书写姿势同样很不正确,有趴着的,有歪着脑袋的,低着头的等等,这样的写字姿势使学生易患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毛病,写出来的字不漂亮、不规范。

归结其原因:一个是学生在幼儿园时先学习画画,这样就先学会了画画的握笔姿势,再教他们正确的写字姿势,有的孩子就很难掌握了,虽然幼儿园进行了强化训练,但到了小学书写时把要求忘了。另一个原因是有些家长自己在孩子入学之前先教他们写字,可没有教给他们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或者他们本身也没掌握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所以及时纠正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握笔姿势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②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握笔的姿势

编写儿歌。《握笔歌》:“小朋友,写字啦,花杆铅笔手中拿,拇指食指捏住它,笔直靠在指骨上。”《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握笔歌》如:“写字姿势很重要,一拳一尺一寸要记牢。”“‘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肩手背直头放正,两脚平放有精神,写字时候身坐直,眼离书本要一尺,手离笔尖要一寸,胸离桌面要一拳。”。还有“身子要正,肩要平,腿不动”等。让学生熟记成诵,并印发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做写字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做到每次写字前先做“写字操”,(闭眼、吸气、头正、肩平、身直、臂开、睁眼、握笔、写字、足安)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

不断纠正。写字姿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纠正的。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有些学生把“认真写字”理解成了“紧张写字”。听到老师要求认真写字的要求时,有的把肩膀高高耸起,手部肌肉异常紧张,有的大拇指食指紧紧握住笔杆,食指弯曲成了“90”度,让人十分心疼。有些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老师巡视过去看到,马上吐吐舌头,立马改正,一会儿又忘了。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反复强调,注重平时,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家长配合。让家长把自己孩子的正确姿势拍照放大,贴在孩子的书桌前,时时提醒自己。这样老师、家长、齐抓共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③培养学生写好规范字的好习惯

要掌握千变万化的书写线条,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学好规矩,循序渐进”。写字技巧的学习离不开这条基本原则。如果把一个字看成是一部组合巧妙的“机器”的话,那么,八个基本笔画则是组成“机器”的“零件”。“零件”是否精确,直接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为此,写字课中,对规范、漂亮的基本笔画、笔画的变化及汉字部首进行教学是重中之重。在课堂上,我们把八种基本笔画、部首写法结合范字教给学生,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笔笔到位,各个象样。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就能学以致用,逐步写成规范的正楷字。

④培养学生欣赏,相互学习的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用勉励的口气给学生以鼓励,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作业星级制度。每次作业批改时,我们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发现写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表扬,并通过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及时展示佳作,使学生体验到写字的乐趣。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表扬作业认真的学生。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

(2)小组竞赛。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获胜的小组可得到一颗“☆”。学期结束时进行小组奖励。

(3)个人竞赛。每个月进行一次写字比赛,前三名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个“☆”。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4)定期举办作业展览。将写得好的学生作品放进学习园地。并在班上对那些被选中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同时适时地激励其他的同学不要气馁,只要有进步也同样能得到写字章。这样,学生们的好胜心驱使他们慢慢地产生强烈的写字欲望,调动起他们写字的积极性。

⑤培养学生认真读“帖”的习惯。

每篇课文后面的田字格就是学生的字帖,田字格里的字规范秀美,是标准的正楷字,是学生写字的最好字帖。指导学生认真看田字格里的例字,培养学生认真读贴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编写朗朗上口的《田字格歌》,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田字格。清楚认识田字格里的各个部分,对于指导学生读贴,培养学生读贴的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

示范演示,指导学生认真读贴。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大字,随着老师的手起笔落之间,请学生观察每个笔画的起笔、止笔,每一格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胖瘦„„然后让学生一起交流,接着老师予以纠正,再边讲解边板书示范。而后让学生在描红本上先描后临,发现问题,再作指导。

篇6: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要求与培养 论文

一、指导思想

小学阶段正处在学生学习启蒙时期,既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走向稳定的最佳时期。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学习动机、兴趣、自我修养都处在萌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培养内容

(一)课前

1.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低年级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预习;中年级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主动预习;高年级要学会制定目标,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要了解教材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或记入预习笔记。

2.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二分钟前,应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课本、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安静坐好,小憩收心,准备上课。

(二)课中

1.良好的“三姿”习惯

(1)听课姿势: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听讲时应该挺胸直腰坐好,两眼平视前方。

(2)读写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读书眼睛离书本一尺左右;写字时上身坐正,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1寸左右处,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

2.课堂常规学习习惯

(1)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教师对学生课堂纪律、怎样回答问题、怎样站立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展示出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规范答题的习惯。口头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表达清楚;在学生课堂板演以及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教师要规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细节,加强讲评,及时纠正。学生要认真审题、思考,语言表达力求规范、严密,运算要仔细。

(3)认真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坚持正确的写

字姿势,书写要认真仔细,规范整洁,字迹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号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4)听课记笔记的习惯。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做课堂笔记,笔记的内容主要记录重难点、知识要点、老师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点、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并把自己在课堂上没听懂、没理解的内容用着重号标明,以便课后有重点地复习。

(5)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勤于使用各种工具书,根据需要搜集有关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6)有条理、快节奏的习惯。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做事无紧迫感、拖拖拉拉、动作缓慢的现象。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3.课堂思维习惯

在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之后,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应将培养重心调整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问、多向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勇于建议、相互合作等品质习惯上来。

(1)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要从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2)与人合作的习惯。课堂上,必须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3)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新课程的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三)课后

1.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1)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书写工整规范,并请家长配合检查督促。

(2)作业独立完成。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要求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3)要有“钻研精神”。碰到难题时,不能退缩,要积极动脑思考,在确实做不出来时,再请教他人或者家长。

(4)做作业时,应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自查自改的习惯。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要让学生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作业、做练习,都要“回头看”,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

3、及时复习的习惯。要让学生学会每天晚上把当天的功课进行回顾,周六、周日把本周学习内容进行小结,一段时间集中搞一下复习等。要善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前后联系,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

4、课外阅读的习惯。学校应该认真落实好“经典诵读”活动,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阅读评价,使学生从小喜欢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进一步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批注、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5、爱惜和及时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学习用品用完后,要及时整理,摆放到原来的位置。学习用品应该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要爱惜学习用品,不毁坏、浪费学习用品,不喜新厌旧。

(四)课下

1、良好行为习惯是有意识、有目的培养的,由于重复而巩固下来并变成人类社会需要的,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个人行为方式。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

根据我校学生现状,提出了从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生活卫生习惯、自觉学习习惯、安全自理习惯四方面研究良好习惯养成问题。

2、.培养良好习惯目标

创优秀班集体(净、静、竞、进),做文明好少年(听、看、想、悟、记、问、用等学习能力的培养)。

3、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习惯》为依据,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4、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如走进教室,课桌整齐,个人卫生习惯中,饭前便后要洗手,坚持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随身带手巾或者卫生纸,勤洗澡,勤换衣服,经常剪指甲,勤理发,不随便喝生水,不吃零食和不干净的实物,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倒垃圾和污水。

5、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体态用语。

6、遵守公共秩序。

三、实施措施

1、抓住关键期,加强启蒙教育。从学生一年级入学第一天抓起,进行系统规范,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标准“三姿”,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情况,教师要定期进行评价或组织学生自我评价。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要以训练为主,然后配合言教法、身教法、名人故事启迪法等其他多种方法。小学生自制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形成,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不能只讲要求,要加强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比学赶帮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5、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要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整体提高。

6、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所有的任课老师、家长、同学都有责任。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要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各种教育力量要协调一致,不同的阶段要前后一致,绝对不能左右矛盾、前后矛盾。在学校内班级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必须一致,在班级内班主任的要求和任课教师的要求必须一致,低年级和高年级的要求必须一致,家庭的要求要与学校的要求相一致。

7、设立行为习惯学生文明岗

少年儿童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行为的反复性,多变性。他们缺乏自制力,往往此时明白,能约束自身的行为,但过一会儿便什么都忘记了。想干什么,只凭自己的一时兴趣,一股热情。所以我们通过文明岗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监督。有了他们的监督,同学们的不良行为会受到了极大的约束,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矫正自己的言行。有效地锻炼培育孩子们的自制、自理、自管能力。

8、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从活动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好动、好思、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是小学生突出的特点。各种行为习惯也是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娱乐中逐渐渗透,渐渐养成。

在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中,可以开展“走出校外,清除白色垃圾”活动;开展“每天一分钟家务”,“整理小房间”,“养出最美的花”等活动;开展“每人一个口袋,随时弯弯腰”活动;开展(自理)“爸、妈做我们的裁判”,“我不甘落后”活动。种种实践活动,可以使“小皇帝”,“小公主”们不再娇气,个个成了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劳动的好儿童。

在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开展 “每天一分钟集中注意”活动;开展“每天两句最想喊出的话”,“记录我的语言”,“一帮一,共同进步”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9、学生除大部分时间在校学习活动外,还有一部分时间接触家庭、社会。要巩固所养成的良好习惯,不但是学校的责任,还需社会与家庭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10、大力表彰校级、班级行为习惯标兵

上一篇:简单新颖女生自我介绍下一篇:说真话 抒真情 作文指导(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