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一中著名教师

2024-04-23

甘谷一中著名教师(精选4篇)

篇1:甘谷一中著名教师

甘谷一中体育教师外地观摩学习心得

2009年11月2日-----11月5日

在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和训练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学校领导研究决定由体育组5位教师组成观摩学习团去兰州三十三中、兰州六中、省体校、临洮一中学习,以下是观摩学习的心得:

11月2日我们来到兰州三十三中。三十三中是甘肃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兰州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是全省有名的体育强校。有体育特级教师一人,高级教师四人,中级教师一人。学校有300米6道田径全塑胶操场一块,中间套一块足球场、两个羽毛球场,一个沙坑一个投掷场地,田径场外边是四块塑胶钢化玻璃篮球场、一个排球场和十个乒乓球案,器材设备齐全,上球类课时保证两人能有一球。体育课比较规范、整齐,目的明确,教师上课认真负责,非常敬业,一丝不苟,讲练结合科学合理,教学目标和体育兴趣相结合,比如说:高一级开设篮球、排球课,高二级开设足球、排球课,高三级开设篮球、足球课,以三大球为主,别的项目作为辅项练习。在体育课的教学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的地方:(1)体育课的规范化和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2)体育课教学目的的明确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育课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4)体育教学的系统性方面。体育训练方面:早上适当减少训练时间和训练量,保证文化课的学习,达到文化课学习和训练成绩的双突破。我们采取的是分级训练,责任到人早期专业化训练,是比较科学的。和三十三中的差距在于学生的选材上。我们的学生是从高一开始训练,训练周期短。我们应该建立初中培养基地,为选高素质的学生打好基础。

11月3号我们来到位于西固区的兰州市六中,六中是甘肃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国家高水平中学生训练基地,是以体育为龙头的完全中学。学校有室内全塑胶200米跑道一个,300米全塑胶田径场一个,体育设施齐全,体育氛围非常好。学校各级体育生400多人,09年体育高考本科录取48人,每年向省内外各大高校输送高水平运动数人。但体育教学方面不及兰州三十三中。体育训练及管理很规范也很民主,教师采用竞争上岗,对学生纪律严明,训练方法先进,早期专项化明显。在体育训练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有:(1)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2)科学严格管理学生。(3)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多参加技能培训。

11月4日我们来到田径之乡的临洮,临洮是国家和省高原训练基地。临洮一中有能容纳3000多人的篮球馆一个,400米炉渣田径场一个,体育基础设施比较扎实。有各级各类训练学生160人,教练员6人,教练员的经验非常丰富,水平也很高。各级学生分专项训练,早期专项化。学生训练认真自觉,以吃苦耐劳著称。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的吃苦、奋力拼搏的精神和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在此深感责任的重大!在我们以后的训练上更加努力,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11月5号我们应甘肃省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的邀请,观摩了省体校的篮球、排球、田径、武术训练。省体校的训练方向和我们有所不同,他们以运动竞赛为主,方向是特招。学生训练时间长,基础扎

实,训练内容较多。但在文化课方面比较薄弱,因为学生的多半时间在训练,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不过由于学生就业的问题,他们现在也开始参加体育高考,09年高考录取人数达30人。教练员认真负责,训练水平高。老前辈们的敬业精神令我们深受教育,在爱岗敬业上向他们学习,训练的方法上向他们请教。我们要学习他们先进的训练水平,从训练水平到敬业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方向,也是我们完善自我的目标。

通过学习,我们收获了平日里难以得到的经验和教学方法,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体育与健康的乐趣,也对教好体育和带好体育高考训练充满了信心,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为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而努力奋斗!

篇2:甘谷一中著名教师

甘谷一中始建于1925年,1980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定为省级重点中学,1982年被省教育厅、省体委命名为“甘肃省中学篮球传统项目学校”,2002年12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6月评为省级“绿色学校”。

学校占地83亩,建筑总面积30404平方米。教职工186人,有教学班48个,学生3099人。

近年来,学校荣获各级各类奖50多项,如,获“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文明单位”、“甘肃省创绿先进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奖项。近5年,学生获历届全国奥林匹克竞赛奖项及省市县各类奖项273人次,如2005届高三学生李海龙名列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物理奥赛甘肃赛区第23名,荣获省级一等奖。学校男女篮球队除参加省市比赛均获奖外,还于93、95、98、2002年四次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中学生篮球赛,取得了较好成绩。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坚持走“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特色立校、教改兴校”之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着眼点,转变教育理念,理顺办学思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品格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制定了《甘谷一中德育工作总体规划》,完善了德育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了校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育人网络;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任课教师组成的教书育人网络;党总支??团委??学生会??班委会组成的组织育人网络;校长??总务主任??后勤人员组成的服务育人网络。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及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咨询以及营造青年林、新生入学军训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按照素质教育质量关的要求。在课堂教改上大做文章。一是开展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说、听、评、议课的教研活动和跨学科的观摩交流活动;二是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评选优质示范课,促进教学改革;三是成立教改教研室和高考研究指导室,研究教学方法、复习方法、负责各类各科考试命题,指导全校教改活动,并刊印交流性期刊《高中教学研讨》;四是鼓励教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和心得,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编辑刊印了三辑《甘谷一中教师论文集》;五是规范各类考试程序,严肃考风考纪。

学校在高考复习时,分阶段、分步骤,适时组织高考研讨会,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考复习方法,使高考升学率历年不断提高。99年高考大专上线214人,2000年318人,2001年459人,2002年525人。2003年本科上线391人,2004年397人,2005年475人,明年有把握突破600人大关。

95以来,为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先后投资两千多万元,完成大小硬件建设四十多项,修建了综合楼、教学楼、教工住宅楼,装配了10个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和1个标本

室等,在各教室和实验室安装了多媒体和双项控制系统,在教室、各办公点、处室、教研室安装了宽带网,为科任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教学手段和现代化办公设备初具规模。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的整洁,坚持周、月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在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生均绿化面积达2.5平方米,有近百年大树几百株,新栽小树千余株,各类花木几十种,有15块草坪,面积9千多平方米,14个花园,百花争艳,有百米绿色走廊一条,营造400多亩的青年林一块,植树两万多株。

我校打算在今后的五年内:

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校园再规划,计划在五年内扩征地50亩,再修建一座4000平方米的教学楼。计划扩招学生两千余人,全校达到90个教学班,高考上线人数超1000人大关。二是设备高水平,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人人配备笔记本电脑,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三是软件上档次,到2006年,学校藏书超过13万册,图书流通率学生人均每学期达到25册以上,报刊杂志达到150种以上。各学科教学用的投影片、幻灯片、光盘、U盘、软盘、录音带、计算机软件基本齐全。启动“校长办公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

进一步美化育人环境。一是绿化小品营造环境美,二是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三是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使校园环境优美,色调和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二是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外语和综合类课程的培训力度,三是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名师,努力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

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一是正确的管理思想: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即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在校内逐步允许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工资待遇视业绩浮动。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德育工作要增强时代感,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五年内,在教学方面要争取有三大改革和一个突破,即传统教学观念改革、传统课程设置的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成绩要有较大的突破。三是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将我校建设成一座名副其实的名牌示范高中。

篇3:甘谷一中著名教师

彭鸿远自幼喜爱美术和外语,又生活在“中苏友好”的年代,这仿佛注定了她与中苏(俄)美术交流结下不解之缘,用她自己的话说,真是“天从人愿”。彭鸿远1933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父亲彭基相,安徽和县人,20世纪20年代曾留学法国学习哲学,30年代任教于北京中法大学,不幸于抗日战争期间在贫病中早逝。当时彭鸿远仅有6岁,兄妹二人由保姆照顾;母亲俞大缜,浙江绍兴人,30年代留学英国,抗战期间任教于重庆中央大学外语系,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俞大缜即俞大维的胞妹,彭鸿远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名门望族的知识分子家庭。

彭鸿远青少年时代的求学经历颇有些戏剧性。她从贝满女中初中毕业后考入北平国立艺专,但因母亲更愿意她继续完成高中学业,故又改考入通县的潞河中学。读高二时,她以同等学力考上哈尔滨外语学院,还是因家中反对而没有去成。1951年,她高中毕业被北京大学俄文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同时录取,这次她选择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校方很快发现了她的外语天赋,当时文化部正在筹办苏联专家来华教学一事,不久丁井文(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找她谈话,希望她去学习俄语,要她和母亲商量,那一年她18岁。她的同学中,詹建俊、靳尚谊是绘画系二年级的学生;台湾籍的杨淑卿,是她同班最要好的同学。从50至70年代,詹建俊、靳尚谊都曾为彭鸿远画过多幅油画肖像作品,记录下同窗最纯真的友谊。彭先生告诉我,她与曾宪迪结婚时,靳尚谊送给她的一件礼品,就是为她画的一幅油画肖像,想一想,有什么样的礼品比这更珍贵呢?

彭鸿远考取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一年后被派到北京俄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前身)学习俄语,当1955年她从俄语学院毕业又重返美院工作时,只有22岁。从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派到我国的两位著名艺术家,都先后给她创作过油画或雕塑肖像。20世纪50年代,曾对中国现代绘画影响至深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1955—1957),人们都比较熟悉。但在其之后一年开办的同样由苏联专家执教的“克林杜霍夫雕塑训练班”(1956—1958),似乎就没那么广为人知了,其实它也集中了一批当时中国最有才华的年轻雕塑家,彭鸿远正是美院派到克林杜霍夫雕塑训练班的专职翻译,这也是彭先生翻译生涯的第一个里程。试想,新中国这些年轻的雕塑家当时是怎样在实践中接触到世界雕塑的?克林杜霍夫除了自己丰富的教学和创作经验外,也使我们的视野向西方拓展,对于苏联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及穆希娜、沙德尔这样的大师,都感到非常新鲜。

有几件事深深地刻在彭鸿远的记忆中:1956年夏天,由金维诺带队的专家考察队,在从云岗去太原的路上,马车受惊,专家与艺术家乘坐的汽车翻到田里,司机胸部受伤,大家都很狼狈。惟有克林杜霍夫无恙,他是参加过卫国战争的战士,体现出在严酷战斗中锻炼出的机敏。可以说,从一开始这位质朴而严格的苏联雕塑家就与他的中国同事结下生死与共的友谊。克林杜霍夫十分看重艺术的民族性,他鼓励学生认真钻研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在中国期间,他不仅到云岗、龙门石窟,也曾专程到苏、杭地区进行考察,他非常喜爱中国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并尝试做了许仙和白娘子的彩塑作品。他还请彭鸿远为他做模特,回到莫斯科后又将这件作品制成大理石雕像,并给彭鸿远寄来工作照。

最令人难忘的,是1987年彭鸿远访苏期间到克林杜霍夫家中作客的情景,这是近30年之后的老友重聚。在这次会见中,克林杜霍夫将他珍藏多年、对乌拉尔地区古俄罗斯雕塑的考察论文手稿和自制幻灯片赠送给彭鸿远,现在我们还可以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建系40周年的教师论文集中,读到彭鸿远提交的一份特别的论文译著,就是克林杜霍夫题为《艺术技能的传统——彼尔姆地方的木雕》的这篇学术论文。克林杜霍夫教授于1988年去世,由彭鸿远教授译成中文发表的这篇专著,也成为对这位曾为新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的永久纪念。

说到“外语教师”,正是彭鸿远在美术史系为我们这些刚考入美院的同学授课的年代(1960—1965),刚好是“文革”前一个短暂而美好的时期,苏联专家已经回国,“俄罗斯19世纪的群星”还在美术学院的上空回荡。艾中信曾在1962年发表过一篇《油画风采谈》,反映了当时美术界的活跃气氛,而在由詹建俊和靳尚谊合作的彭鸿远肖像作品中,这位清纯朴素、朝气蓬勃又流露几分贵族气质的年轻俄语教师,在同学的心中总带有一种传奇色彩。细心而了解彭鸿远资历的读者,会注意到詹建俊的《外语教师》在展览中曾题作“俄语教师”,这是因为彭鸿远在70年代后期还担任过恢复高考后新招一批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师。她的英语才华是在潞河中学读高中时打下的基础,当年她母亲坚持要她报考潞河中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的英语教学好,当时潞河学校的校长陈昌佑也曾因彭鸿远优异的成绩,请她留校任教。

但是,一个称职的“外语教师”,除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外,还必须在语用学的层面加以考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彭鸿远的第二个里程更为丰富。1987年,她以文化部派往苏联交流的“中国油画展”代表团成员和专职翻译的身份赴苏访问,七十多天历经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巡回展出,不仅让她见到了阔别多年的两位专家,还结识了苏联美术界的许多新朋友。在这期间,她也作为专家翻译,先后参与接待了不少来华访问的著名美术家,如雕刻家阿尼库申、画家梅尔尼柯夫及其助手别希科夫(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从事中国美术研究的史学家帕斯特列洛娃、雕塑家库巴索夫(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等等。自1958年苏联专家回国后,彭鸿远就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教师,任教三十余年,除了先后担任两个语种的教学外,她还承担着“苏联——俄罗斯美术史”课的教学,于1988年退休,后被院方返聘任教5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愿将她退休后的独特经历,称作她事业的第三个征程。1995年退休后,彭先生赴美国探亲半年。从1997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俄罗斯之行,创下了她个人、也可以说是中俄艺术家和文化界之间密切交流的新纪录。比起往日的中苏关系,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已是另一番景色。2008年6、7月,我有幸与彭鸿远教授一道参观、访问俄罗斯,这使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中俄美术交流的历史,并因此感受到彭先生的工作所具有的非同寻常的意义。

现任列宾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油画家别希科夫已是彭先生的老朋友了,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他不仅接待我们参观画室和他乡间的别墅,并陪同我们参观列宾的故居和墓地。在彭鸿远的翻译下,我从别希科夫那里了解到目前列宾美术学院有二百多名中国留学生(不包括圣彼德堡赫尔岑师范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当我赞扬别希科夫是“当今俄国美术界的大人物”时,他却说“大人物?有的人显得很伟大,实际微不足道!列宾、苏里柯夫、列维坦、谢洛夫、巴列诺夫、萨甫拉索夫、穆希娜、沙德尔才真正是大人物”。比起许多成名的画家,别希科夫的平易朴素实在令我惊奇。

特列恰柯夫是俄罗斯的大收藏家,他正是通过彭先生所译的《1871年的巡回展览会》为中国人所知。当我们参观特列恰柯夫画廊时,我认真地拍了一张特列恰柯夫的塑像,并想起《1871年的巡回展览会》中批评家斯塔索夫的话:“特列恰柯夫先生是彼得堡最凶狠的敌人”(因为,当彼得堡大师们的创作“油彩还没干时”,这位莫斯科的大收藏家已将作品订购在手了)。

我已经没有更多篇幅介绍这位被俄国朋友幽默地称作“我们的少数民族”的“俄语老师”了,依照她的天赋和才干,是可以为我们国家的艺术交流事业做更多事情的。这里,我还要对一张照片和一封信补充几句。文中的这幅照片是2002年在上海艺术博览会上,靳尚谊及夫人杨淑卿、詹建俊及夫人王樯、上海艺术家周长江等在彭鸿远的俄罗斯当代油画展上的合影。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位俄国著名画家的三四百幅作品,都是通过彭鸿远的有力推介而在中国得到交流和传播。在她70岁生日时,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的4位权威艺术家——现任院长、雕塑家查尔金,前院长、油画家叶列梅耶夫,最负盛名的油画家梅尔尼柯夫和现任副院长、油画家别希科夫,联名给她发来一封贺信,内容如下(原文为俄文):

亲爱的彭鸿远!

圣彼得堡美学术学院领导衷心祝贺您的生日。

我们认为您是知名的艺术研究家,您是艺术院校之间友好交往的组织者。我们高度评价您为巩固我们的友谊所做的努力。

祝您健康、幸福和创作上的成就。

篇4:非著名教师的非著名语录

1. 我对待睡觉的同学,通常只用一招,就是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就悄悄地换教室,等那些睡觉的同学醒来就会发现,眼睛一闭一睁,老师没了……

2.今天心情不错,点个名……你們发信息告诉你们的同学来上课了吗?发完了,好。一会再给他发一条说,老师今天没带点名册。

3.你们毕业以后都是什么?可能是:CEO、CFO、UFO……什么的。

4.你们又不理我了是不是?我上的不是课,是寂寞……

5. 不要拿弱点跟别人的优点做比较,那样你会很自卑,就比如说不要跟门口的老大爷比蹬三轮车,你肯定比不过人家。要跟他们比数学……当然,有些同学可能连数学都比不过人家……

6. 以后在我课上睡觉,你们要到辅导员那儿给我开张特困证明,还要院长签字。

7. 燕郊的房地产开发商都特别精明,同学们可以借鉴一下。当你发现这块空地上有个坑怎么办呢?买下来,把里面注上水,变人工湖,然后在周围盖几座小楼,四周围上墙,再起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东方夏威夷。

8. 同学们要是觉得自己智商太高,我可以推荐给你一个很好的降低智商的方法——看电视,尤其是连续剧。

9. 我说过了,以后上课不要男孩和男孩坐一起,女孩和女孩坐一起,男孩子们要主动一点,不知道现在的男女比例不协调?总是那几个人在一起说一个话题,不利于开阔你们的思维。

10. 什么叫人走茶凉?就是你现在在学校里看见我还能客气地和我说一句:任老师啊!10年后你再回来,看见我就会说:哎呀,死胖子还在这儿啊?

11. 我一般不去佩服什么人,但是这次考试让我发现我的目光太狭隘了,有那么多同学值得我去佩服。一个没有学过物流的老师都能把卷子答及格,你们竟然还有人停留在个位数。最令我眼前一亮的是一位同学,他一张卷子除了简答和名词解释,在单选、多选和判断的答题过程中竟然成功地避开了所有的正确答案……

12.不想当官的公务员不是好公务员,就像不想变形的金不是好钢……

13. 坐好不要说话,一会我们玩个游戏——点名。

14. 咱们学校够好的啦,我去几个同类院校听课的时候,有老师问我,你们平时都怎么设计板书啊?我十分蔑视地告诉他们:我们平时都用多媒体。

15.强烈谴责那些上课睡觉的同学……你们使打扫卫生的大妈们增加了工作量——每天除了扫地还要擦掉你们流在桌子上的口水。

16. 你们不要总去网吧,网吧恶心啊,有人在里面光着脚,还有人在里面吃方便面……

17.以前以为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上了大学以后才发现,谁喝完酒谁都了不起……

18. 莫谈国事,你们现在的嘴只有一个功能——吃饭。

19.政治这种科目是可以速成的,贝多芬(背多分)嘛……

20. 上课禁止看报纸,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份报纸看着看着就分成了很多份!曾经有学校书报亭的老板跟我谈过,他强烈要求我把课讲得无聊点,这样买报纸杂志的同学就多了。一个讲课无聊的老师,可以救活两个书报亭!

21.你们应该感谢上课不来的同学,因为正是有了这些同学的存在,你们及格的几率大大增加了。

22. 现在你们要努力啊,要考研,硕士读完念博士,博士读完念博士后,然后再努力一把,争取跑到博士前。

23. 有同学说我有性别歧视,可是我不歧视男性,不歧视女性,我歧视中性,你可以说我不够包容……

24.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的期末考试没有达到90分的,来找我,我给你90分;不认真听讲的过了80分也过来找我,我给你们500人民币。

上一篇:悔作文800字_小学四年级作文下一篇:温热环境与奶牛的生理调节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