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报告

2024-04-09

小学生研究报告(通用9篇)

篇1:小学生研究报告

研究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

二、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有:

1看电视距离太近

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不合理饮食

9看激光

10在车厢里看书

11遗传因素

12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三、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四、研究结果: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时常佩带一些滴眼液,如:珍视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近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面对21世纪视觉危机的挑战,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战胜敌人!

篇2:小学生研究报告

小亮是本学期新转入的学生,第一次见他是在报到那一天,机灵的小眼睛悄悄地打量着教室四周。他没有说话,但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的喜悦,他是多么渴望融入这个新环境啊!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这个孩子学习基础非常差,好胜心强,喜欢推卸责任、甚至用撒谎的方式瞒骗老师和同学。

开学第一天,我向全班介绍了这位新同学,大家都表示欢迎。起初,我担心他毕竟是刚加入这个班集体,面对大家可能会感到害羞,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出来。第一节课上,我却发现他不仅坐得端端正正,回答问题也特别自信声音响亮,看到这种情况,我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可是几天下来,我才明白,小亮的问题不是对新环境的畏惧,而是学习基础差,对拼音、简单的加减法都非常陌生。第一次默写词语,他错了很多,放学以后让他留在了办公室,他急地哭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妈妈来接他了,通过了解,发现小亮的妈妈对孩子学习上的督促和关心不够,对他的要求也很低。沟通之后,他的妈妈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并且表示以后回家会督促小亮的学习。第一次语文测试结束,他的成绩是全班最低的,我看到他的眉头紧紧地皱着。我知道这不能怪他,我看得出他是个很爱学、很想学的孩子,只要帮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他一定能赶上其他小朋友。

为了鼓励他,无论他在哪个方面有了进步,我都会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扬他,并以小苹果作为奖励。学校的奖励机制是,集满10个小苹果可以换取一面小红旗贴在班级的星星榜中,集满10面小红旗可以换取一个五角星。开学几个星期,他突然跟我说:“老师,我已经有10面小红旗,我要换五角星。”我很诧异,班里其他表现好的孩子也不一定有资格换取五角星,小亮的表现再好,也不可能那么短的时间集满10面小红旗。由于快要上课了,我没有揭穿他,因为这件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处理好的。午休的时候,我把他叫到身边坐下来,希望他能说出实情,他却怎么也不肯说。我又急又气,也没办法心平气和地和他说话了,可能是我的语气过重,他有些害怕,眼睛已经有些红了。我压住自己的火气,告诉他小苹果是作为好孩子的象征,每个小苹果都有它的意义,又问他:“你得来的这些小苹果有意义吗?别的小朋友辛辛苦苦去争取,你又是怎么做的?我知道你心里也很着急,希望赶上其他小朋友,但是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投机取巧骗得了别人,骗得了你自己吗?只要你今天说实话,老师就原谅你,你还是说谎,老师和其他同学以后就很难再相信你了,你想做《狼来了》里面的放牛娃吗?”说完这些话,小亮的眼泪早已掉了下来,我看出了他的悔意,就没有再追问这件事,而是让他用行动表示自己是值得老师信任的。谈话结束,他悄悄地将自己多拿的小红旗剥了下来。

二、案例分析

1.孩子自身错误的学习习惯、消极的学习态度

习惯是孩子从小养成的,养成了一种习惯就很难改变。小亮从小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一下子又要他适应另一种学习环境,对他来说转变过程肯定非常艰难。他又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努力了却还是感觉自己差别人一大截,因此采用了说谎的方式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2.父母教育时缺乏耐心

通过与小亮妈妈的多次沟通,发现孩子的爸爸对小亮的学习不管不顾,知道小亮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还采用打骂的态度,妈妈对老师则是应付了事。第一次谈话时任课老师就要求小亮的妈妈在家多督促小亮学习,每天默写词语等等。第二天小亮确实有了进步,过了几天却从小亮口中得知,他的妈妈不帮他默写词语。

篇3:小学生研究报告

关键词:课程标准,成绩评价,方法研究

一、课题的背景:

体育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的判断与等级评定, 在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时采用绝对性评价标准与相对性评价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体能成绩评定定量中参照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在运动技能成绩的评定, 我们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二、新课程价值的取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 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同时新课程还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三、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

我们通过主课题的研究, 要从旧的考查模式中解放出来。注重学生发展角度, 衡量学生体育成绩标准要多样性、综合性考虑, 使之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成绩评价更加完善, 为了课题的科学性, 合理性, 对部份领导, 教师、家长、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形式, 通过调查后发现如下情况汇总:

1、实施调查问卷的过程:

小样本对照, 共发100份调查问卷, 收回率100%, 其中分管领导6份, 教师6份, 家长30份, 学生58份。

2、调查问卷主要有下列内容:

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水平段来划分:

一、二年级为低年级组, 进行定性评价研究。

三、四年级为中年级组, 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

五、六年级为高年级组, 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

根据课程目标群的领域目标来评价学生的体育认知, 知识, 智力, 锻炼方法等因素进行研究, 提高学生对体育终身喜欢的兴趣, 热爱体育, 参与体育, 自觉锻炼的习惯。

建立了一套家长参与评价的体系, 让家长同时参与学生体育活动的评价, 让家长了解学生体育活动后的感觉, 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了解学生体育活动的情况。

建立了一套小组评价的体系, 学生与小组的的关系, 正确理解学生参与, 集体活动的热情, 关心集体, 热爱集体。

五、研究的方法、对象:

(一)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及国内外学者的论文、学术报告。苏州大学学报等。

2、调查研究法:在二、四、六级各班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对新课程的评价认识。

3、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情况和每学期全校学生评价结果进行统计。

4、经验总结法:对新的评价办法和考查方法进行对比, 找出存在差异和不足, 不断改进评价办法, 促进评价方法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 研究对象:

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教师东山实验小学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吴中区小学部份体育教师。

六、成果形式:

[1]中期报告

[2]教学教育论文集

[3]小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实施细则方案

七、中期小结报告:

1、本课题实验经过一年的准备, 近一年半的操作, 现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经苏州市教研室领导与专家论证可操作性强, 评价体系的建立有价值性, 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与推广价值。

2、本课题的实施得到了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苏州市教研室、吴中区教研室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3、本课题实验方向是向软件开发方向努力, 减少体育教师的操作负担, 向高质量, 容易操作的方向努力, 不断提高软件开发水平。

4、本课题实施目标争取全苏州市推广的基础上向省、全国进军, 争取申报省级课题, 将在吴中区小学体育教师中进一步推广, 提高课题的使用价值。

5、请专家来校进一步探讨课题的研究, 课题的推广, 课题的效果, 课题的评价与价值等问题研究, 不断完善课题的实验方案。

6、本课题研究是为配合新课程全面实施打好基础, 为全面推广体育评价标准进行研究与实施, 课题的实用价值充分体现, 合理科学地成绩评价, 使我们的学生不断喜好上体育课, 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附件: 水平一 东山实验小学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表

水平二 东山实验小学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表

水平三 东山实验小学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表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标准。

[2]走进新课程。

[3]新课程的价值与方法。

[4]中国学校体育

篇4:小学生研究报告

小学生良好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因此,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就担负起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

“十一五”期间,我校申报了省教育厅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生‘好学’‘会学’养成教育研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着力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一)研究成果

1.初步探索出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1)构建“生本课堂”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激发学习兴趣。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因此有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预习。教师改变了以往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探索出“预习—展示—交流—指导——反馈”,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是:

课前预习:利用新课前一天晚自习,让学生按预习导航的问题自学课本、合作交流,也可多方搜集资料。此时,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尤其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课上展示:

第一步:利用1—2分钟进行预习检测,由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第二步:课堂展示。通过课堂讨论、问答、学生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展示预习中的收获、体会和困惑,学生尝试讲道理、理思路。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的关键处重点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反馈:目的在于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结果,对学生掌握知识进行反馈、检查。通过反馈,检测当堂巩固程度,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辅导。

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先导,以展示交流为核心,以教师引导为辅线的教学流程。

(2)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学年假期,我们通过深入各村屯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活动,并写下心得,开学评选“读书模范家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朗读、速算等竞赛活动,评价展示学习成果。

2.总结出适合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之“会学”。

教师在“农村小学生‘好学’‘会学’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的带动下不断探索,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五画预习法。一年级实验教师结合孩子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注重了低起点和细节的要求,整理出适合低段学生使用的“五画”阅读法。“一画,用数字标出文中的自然段;二画,用“○”画出需要写的生字;三画,用“▲”画出需要认识的字;四画,画出喜欢的词句;五画,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五画”阅读法浅显易懂,便于操作,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

(2)阅读感悟随笔法。年级实验教师根据高段学生已有一定阅读能力的状况,侧重指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并将阅读、摘抄、写作相结合,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悟、生活随笔,使学生养成了“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学生在阅读、写作能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3)数学预习方法。把第二天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先从头到尾地看一遍;在新出现的概念下作记号,看教科书是怎样解释这些概念的;认真看新公式、定理是怎样证明出来的,在证明的过程中,有没有用到过去学过的知识,有哪些;多看几遍书上是怎样解答例题的;把课本合上,看看自己能否将公式、定理证明出来,能否把例题做出来,将自己的解答过程和教科书对照一下,看看是否一樣?不一样的话,区别在哪里,错在哪里;预习的内容里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应该仔细思考,经过独立思考仍无法弄清楚时,把这个问题记在教科书或笔记本里,上课时看看老师讲到没有,如没有直接向老师请教。

(二)研究成效

1.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研究,教师对于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普遍增强,涌现出一批科研骨干,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2.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课题实验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习方法更科学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学”“会学”的养成教育使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3.提高了整体办学水平。

“农村小学生‘好学’‘会学’养成教育研究”使我校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师们具备了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控能力差,好习惯不能长久,反复现象严重。

2.受不良家庭因素的影响,家校不能很好的形成长久合力。

四、努力方向

1.深化课题成果,推进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凸显办学理念,形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特色。

2.通过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入,继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科研能力,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

3.学生性格、家庭环境各异,接受能力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寻求更好的方法。

篇5:小学生上网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上网已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热潮,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他们上网主要目的是打游戏聊天交友查资料于是我们小组进行了小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上网了解小学生上网的目的2、报刊了解小学生上网的经济来源

3、访问父母儿女上网的时间

4、访问父母是否同意儿女上网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平均每星期上网时间为2-3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度;但有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上网时间至少7小时,几乎是天天想去。

2、上网的经济来源,的是来自于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的是向同学借的,还有选择其它。

3、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阅读或查资料,高年级一部分学生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过黄色网站。

4、父母懂得网络知识的不算多;对于孩子上网,持支持、理解态度的不多,大多家长是见网色变,禁止孩子上网。四,结论

对于上网,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都会上网,熟练上网的比率也越来越高,且男生多于女生。

把电脑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工具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以活动训练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人物采访、辩论会、资料查询等活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他们在活动中说、看、查、写,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由于活动中学生是以主体活动者的角色出现,而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参与活动进程。因此,学生有了独特的亲身感受,才会不知不觉中明白了网络所带给他们的精彩,也清楚了上网应有所选择与控制,进而达到自我克制的目的。建议

1、小学生远离网吧

2、小学生上网查资料最好有父母监督

3、小学生倡议大家远离网吧

篇6:小学生简单研究报告

我最喜欢的花不是妖艳的桃花,素雅的百合,文静的丁香……而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人们都说荷花象征着清白,纯洁,高贵的品格。有许多的诗句都有关于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

荷花的色彩特别美,有洁白的,有白中透着粉的,还有粉中透着淡淡的绿色的。荷花有着迷人的清香,高贵的外表,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一阵微风轻轻地吹来,满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荷花还有许多姿态,有的含苞欲放,似乎有些害羞;有的撑着一把绿伞,遮着自己的面颊;有的英姿飒爽,朝气蓬勃。

日出时的荷花是一天中最美的,粉嫩的荷花上有许多露珠,犹如一颗颗闪耀的珍珠。

荷花不仅外表美丽,而且用处很多。荷花盛开之后,白色的花瓣中露出了黄色的芯,嫩黄的莲蓬仰头微笑。莲蓬里的莲子可以药用。虽苦,但能清火降暑……

我喜欢荷花,是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是当之无愧的“水中芙蓉”。

关于350字简单的研究报告作文:仙人掌

我们家有许多花,比如迎春花,橡皮树,龙骨,竹子,月季,石榴,仙客来欧迎春花每年春天都能开花,月季长得枝叶繁茂,朱子长的绿油油的,仙客来一年四季都开花。而最美的算是仙人掌,因为仙人掌一年四季都是全身披绿。

仙人掌不仅形态奇特,宛如手掌,而且有旺盛的生命力。从身上随便掰一块,察金花棚,不久就长成了一个圆圆的“手掌”。就这样,掌上生掌,掌又生掌,像一把把圆形碧绿的小扇子,罗列在一起,格外好看。

仙人掌的花呈白色,开花时间短暂,这是仙人掌和其他鲜花不同的地方。人们很少能见仙人掌开花,因为它从栽培开始,要经过两三年精心培育才能开花。这可能就是“仙人”之一吧。

妈妈告诉我,仙人掌还可以药用,可以消毒、消肿。那它身上为什么长刺呢?这是因为它原来生长在炎热的沙漠,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所以叶子就变成了刺。

仙人掌就是这样一种特点鲜明的植物。

篇7:小学生暑假调查研究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众所周知,人类居住的地球,被称之为“水星球”。地球表面虽然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其中海洋咸水占了97.5%。除去地球两极冰山,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只是地球总水量的0、2%。水如此重要,但是咱们却不懂得水得重要性,常常浪费了许许多多的有用的水。水滋养了人类,但咱们却没有好好地去利用水,让水白白地浪费了。这天,咱们要让生存在这个鱼米之乡的人,让这个从不缺少水的家乡,让他们,让咱们身边的人都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二、参加调查的人员: 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表哥、表姐

三、研究方法:

实验法、比较法、调查法

三、调查实验过程: 爸爸妈妈,负责到落塘河去提取水质;爷爷奶奶,简单一点,提取自来水;哥哥姐姐提取一点矿泉水和纯净水,我嘛,就负责测试了。爷爷奶奶先拿来了自来水,我拿出ph检测卡,测试开始了:我把自来水放入纸杯,再放入ph测试卡,没过了多久,杯中的水已经变成了淡淡的绿色,咱们知道了,原来自来水是弱碱性的水啊!但是为什么自来水不能喝呢?之后,爸爸告诉我自来水有许许多多的细菌,因此不能喝,就算要喝也要把水烧开了,把细菌烧死了,才能喝;此刻哥哥姐姐拿来了矿泉水和纯净水,为了更加明确,咱们又换了纸杯。此刻咱们把两样不一样的水水,分别倒在两个杯子里,过了1分钟左右,两杯水都又变成了淡淡的绿色,矿泉水和纯净水也是弱碱性的,但是纯净水和矿泉水里基本上没有细菌,但是最好还是烧开了再喝;前三样测的水质都是一样的,那河水又会是什么样呢?爸爸妈妈急急忙忙地跑了回来,咱们连忙把水倒入杯子里,放入ph测试卡,这次和以前的不一样了。水质慢慢地变成了黄色的水。“呀,河水是碱性的啊!”爸爸妈妈不可思议地说:“此刻的河水,水质怎样已经变地这么差了呀!想咱们小的时候,我的父亲带我来这儿,那时候的水是清澈见底的呀,看着水里的小鱼儿游来游去,别提有多快活了!

四、分析水被污染的原因: 此刻,从河水身上咱们再也看不见爸爸妈妈那个时候,清澈见底,一点点的杂质都没有的河水了。此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污染却越来越大,尤其是对水的。我冷静地想了想为什么咱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而环境却越来越差呢?我沉思了好久,觉得此刻的环境,此刻的水变成这样罪魁祸首是咱们,是人类!

1、随手把垃圾扔进了小河,就再也不会去关它,任它在河中漂浮,做漂浮垃圾。

2、此刻,咱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污水也越来越多,一些工厂就把工业废水排放在河里。

3、工业废水排放在河里,有好多的小区居民把生活废水也排放在小河里,唉,这对小河的污染该有多大啊?!

4、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到位。

五、结论与建议

(一)让咱们大家都来保护水资源: 手里有张餐巾纸,你不把它扔进小河,这也表现得你爱这条河;各个工厂的工业废水,请不好排在这个无辜的小河里;居民们啊,请不好把生活废水排放在小河里;也能够做一名环保者,帮着一些环保工人做一些环保工作。

水乃性命之源,发展之本。以前看过这样一则社会公益广告: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我的眼泪。让咱们做一位环保者,让咱们去保护咱们的地球,让咱们去保护咱们的环境,让咱们去保护咱们的水资源!

(二)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广泛开展全民环境教育,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

篇8:小学生研究报告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一、课题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人才的竞争十分关键, 所谓人才的竞争就是创造力的竞争。对于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化的大工程, 不仅要求学校的教育必须要适应时代发展, 创新教育手段, 改革教学内容, 提高科研水平, 构建教学新环境。教师夜也是任重道远, 必须要重视基础教学, 激励民族创新, 全面开创出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创新, 在小学的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思考, 主动参与, 开拓思路, 创新方法, 进而掌握新型知识, 发现新鲜事物, 能够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 富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要求小学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敏锐洞察力、主动创新意识和实际创新能力的优质少年。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以课堂为阵地, 以创新为突破, 以全体为目标, 实现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角度探究出有效策略。

二、课题界定

所谓创新, 其实是人类主观能动性最高的表现。创新意识指的是“想创造”, 也就是小学生有强烈的创新欲望, 富有自信, 勤于动脑, 乐于思考;创新能力指的是“能创造”, 也就是小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敏锐的洞察力, 追新的实践能力, 富有创见, 善于假设。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以本体教育和素质教育为理论指导, 以课堂为阵地, 以创新素质培养为突破口, 坚持全方位激励学生主动创造和探索, 推动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目标

创新培养的课题研究主要目标如下:

1、构建创新型的教育模式;

2、组建创新型的教育队伍;

3、促进小学生全面综合地发展, 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 开发;

4、提高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

四、研究过程及策略

1、学校的管理策略

(1) 全面部署, 协同攻关

在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校方承担了十分重要的任务。应该以校长为课题组长进行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和研究进程等宏观上的总体设计和管理。以教学科研组和的德育科研组为基本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展各自的课题研究和实验。 具体的实验过程按照以下流程图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

(2) 优化教师队伍, 促进全面转型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高级的形态, 理应贯穿校内外的各种教育活动当中。相关教育部门应构建出“一主两辅”的教学网络, 以学科教育为主, 以环境课和活动课为辅;以校内教学为主, 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为辅, 共同形成班级与学校的结合、家庭与学校的结合、课内和课外的结合等创新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学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十分重要。为了促进教师队伍的全面转型, 校方必须要重视教师的定期培训, 坚持校内与相结合、自学与他学相结合、行政与专家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更新教师观念, 拓宽队伍事业, 完善知识构建,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教师的教学策略

(1) 结合实际, 创设情景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背景, 学生们接受知识的速度越快, 程度越高, 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导入课程内容, 让学生们感受到所学知识的无所不在,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们的学习印象。

比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在阅读教学环节, 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入手, 引出课文, 运用多媒体教学, 使同学们有身临其境之感。鼓励同学们分角色阅读, 体会文章的人物心理, 主动分析文章的内涵, 并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 使同学们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 教材为主, 开掘潜能

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以教材为阵地, 从以下角度捕捉创造点:首先, 引用教材中人类发明成果的相关内容,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然后, 结合司马光砸缸等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引发学生创新联想的习惯。最后, 以教材的提示和结论展开更广泛的教学, 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调动学生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具体如下:一、民主氛围的营造, 学堂代替讲堂, 主导代替主讲, 协调代替控制, 激励取代惩罚, 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采取谜语、游戏、比赛、儿歌等形式, 运用激励的语言, 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手势和多媒体, 激发学生求知灵感和欲望, 培养学习热情。

3、学生的自我突破

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各类学校为小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创新型学习环境, 小学教师也在逐渐深入研究, 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但教育的主体始终是学生, 要真正实现目标, 最需要的是学生们能够主动学习, 积极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只有经过独立思考, 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尤其是独立自主的思考, 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前提, 学生们应该主动思考课内课外的各类知识点, 联系生活实际, 发挥想象力, 创造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 从课本延伸到生活实际, 习惯能够改变命运, 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才有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

(2) 积极参与, 交流学习

合作与交流是现代化经济时代在发展中的需要,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们应该主动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围绕争议点进行合理化的探讨。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们要敢想敢说, 善于倾听, 主动分析比较,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交流, 开放思维。

在很多教学活动中, 同学们应该积极参与, 通过动手实验获得的知识要比理论水平的知识深刻很多, 有利于学生通过形象的思维过渡到抽象的思维, 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 学生们一定要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活动, 学会自主学习, 学会积极参与, 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五、研究成果

1、课题的研究推动了学校课程的改革。学校始终坚持的综合教学和创新理念为学校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并将课题研究推广到各科教学, 提高了教学水平。

2、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增强了教师队伍的 科研意识, 增进了师生互动, 革新了教师的思想观念。

3、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新型的教学模式,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位置, 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研究反思

篇9:小学生课外活动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摘 要】本文立足于教育强省中的强市——A市,对小学生课外活动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总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同时也在课外活动内容、形式、目的、评价方面存在问题。因此,转变全民教育观念、加大课外活动专项经费投入、提升教师素质、健全课外活动评价机制实属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活动 现状 问题 策略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A市的11所小学作为代表。之所以选择A市的这11所小学,是因为:首先,A是教育强省中的教育强市;其次,这11所小学包含了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这些类别。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由于没有现成的问卷可供使用,问卷是在查阅文献和导师的指导下编制而成,从而保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学生卷、教师卷、家长卷。其中,学生卷总共22题,全部都是封闭式的选择题。教师卷总共18题,其中,前面17道题是封闭式的选择题,最后1道是开放式的问答题。学生卷和教师卷主要是从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目的、制度、设施设备条件、师资水平、与学科学习的关系、评价主体、评价方式、满意度这10个维度来设计的。家长卷总共11题,包括10道封闭式的选择题和1道开放式的问答题。家长卷主要是从家庭文化环境、家庭经济环境、家长在学生课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情况这4个维度来设计的。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卷1800份,回收1280份,回收率77.19%,有效样本1175个,有效率91.79%;发放教师卷15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80%,有效样本110个,有效率91.66%;发放家长卷100份,回收94份,回收率94%,有效样本85个,有效率90.42%。本研究的数据是用SPSS19.0分析处理的。

二、小学生课外活动的现状

(一)课外活动得以普遍开展

调研数据显示,99.83%的学生表示,学校已经开展课外活动,只有0.17%的学生表示学校还没有开展课外活动。另外,在学校类型的独立样本T检验中,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课外活动的开展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二)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调研数据显示,小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内容上两类或两类以上所占的比例为28.68%,小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在形式上两类或两类以上所占的比例为14.55%。另外,学生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中,学生在课外活动内容、形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教师中参加“文化类”课外活动的比例为29.1%,参加“艺体类”课外活动的比例为40.9%,参加“娱乐类”课外活动的比例为20.9%;参加两类或两类以上课外活动的比例为9.1%。另外,教师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中,教师在参加课外活动的内容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三)课外活动的趣味性突出

調研数据显示,小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文艺体育类,有49.4%的学生表示自己参与的课外活动是“文体类”的;小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兴趣小组活动,有47%的学生表示自己参与的课外活动是“兴趣小组活动”。

(四)不同年级学生对于自己每次所参加的课外活动目的明确

调研数据显示,对于课外活动目标的明确程度,有48.3%的学生回答“非常清楚”,有38.6%的学生回答“比较清楚”,只有2%的学生回答“完全不清楚”。另外,学生年级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在课外活动目的的明确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教师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中,教师关于课外活动的目的的理解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教师所任教科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教师关于课外活动的目的的理解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学生年级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在参加课外活动的动机上,不同年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五)课外活动开展配套条件明显不足且存在城乡差异

配套条件主要是指开展课外活动的场地条件和设施设备条件。首先,课外活动开展配套条件明显不足。调研数据显示,当学生被问及课外活动是否总是在规定的课时安排下开展时,34.9%的学生回答“否”。再追问不能在规定课时安排内开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时,有37.5%的学生回答的是“天气不好”;45.6%的学生回答的是“缺乏必要的设备设施”。另外,教师被问及开展课外活动的场所有哪些时,一般回答是在“教室”或“操场”,但有16.1%的城市小学教师回答在“体育馆”,4.8%的城市小学教师回答在“图书馆”;但与此相对的农村小学教师却只有17.5%回答在“体育馆”,回答在“图书馆”的甚至为0。其次,教师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城乡差异明显。当问及学生教师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时,有36.3%的农村小学学生回答“总是”,而有52%的城市学生回答“总是”。最后,开展课外活动的专项经费支持薄弱且城乡差异明显。当教师被问及学校在课外活动上是否有专项经费投入时,有28.18%的教师回答“否”,还有45.45%的教师回答“不清楚”,只有26.36%的教师明确回答“是”。另外,城市小学有40.9%的教师回答“是”,而有32.5%的农村小学教师回答“否”。

(六)对课外活动的认同感普遍不高

首先,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制度的规定,也没有固定的课时安排。比如,当学生被问及在自己的学校,课外活动是否总在规定的课时安排内开展,有34.9%的学生回答的是“否”。另外,在学生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课外活动的认同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次,家长对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十分满意。比如,当家长被问及对孩子们参加课外活动后是否满意时(或是否有明显的效果时),只有10%的家长表示“非常满意”,36.5%的家长表示“一般”。而且,教师对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不满意。比如,当教师被问及对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是否满意时,有49.6%的教师回答的是“否”。另外,在教师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中,不同性别的教师对课外活动的认同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教师所任教科目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科目教师对课外活动的认同感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七)家长对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当家长被问及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如何时,调研数据显示,只有7.1%的家长表示“每次”都参加,还有7.1%的家长表示“不参与”孩子的课外活动,高达54.1%的家长表示只是“偶尔”参与孩子的课外活动。另外,在家长文化程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孩子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家庭孩子个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家庭的家长在孩子课外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三、小学生课外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课外活动娱乐化倾向明显

首先,小学生课外活动内容的设置上有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比如,当学生被问及自己参加的课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什么时,有49.4%的学生回答的是“文艺体育类”,有18.1%的学生回答的是“游戏娱乐类”。其次,小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也存在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比如,当学生被问及自己参加的课外活动的最主要形式是什么时,有47%学生回答的是“兴趣小组活动”,有37.4%的学生回答的是“班团活动”。另外,在学生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中,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学生年级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小学生课外活动之所以会向娱乐化的方向发展,首先,是因为开展课外活动的人自己对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其次,是因为教育实践者对于课外活动的开展都还只是处在探索阶段,并没有现成的方案可以模仿借鉴,于是,就都抱着试一试、玩一玩的态度对待课外活动。最后,还因为当时课外活动被提出来就是针对应试教育的,这就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即认为课外活动的存在,必须是与应试教育截然不同的。于是,应试教育越是逼着孩子们去学习学科知识,课外活动就要朝着它的反面,即向着让孩子们拼命地放松、娱乐的极端方向发展。

(二)课外活动形式化倾向明显

课外活动原本是针对应试教育对学生“生吞活剥”式的强行灌输提出的,希望学生能通过课外活动,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形式还是很多样的,但是这种形式却并不能真正鼓励学生自己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在小学生参与的课外活动小组中,“科技创新类”只占3.7%,“社区活动”只占1%。之所以如此,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长期处在应试教育中“被”的环境下,陡然在课外活动中获得解放的时候,自主的能力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自主探究水平,显得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人均资源的不足,整个社会的生存竞争压力还是很大,人们把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当成评判其将来能否在社会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筹码。因此,学校、教师、家长并不敢真正放开孩子,让他们自由地发展,当然,也就无法让学生获得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了。

(三)课外活动应试化倾向明显

课外活动应试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外活动的内容设置上。比如,当学生被问及自己参加的课外活动的内容最主要的是什么时,4.9%的学生回答的是“学科类”。其次,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上。当学生被问及自己觉得为什么要开展课外活动时,23.5%学生的回答是“获得知识与技能”。又比如,当学生被问及认为参加课外活动对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有多大帮助时,有32.8%的回答是“非常有帮助”,有39%的学生回答“比较有帮助”;当教师被问及学生的课外活动与其学科学习的密切程度是怎样时,有37.7%的教师认为“非常密切”,有56.4%的教师认为“比较密切”。

课外活动呈现应试化倾向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考个好大学,自己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存竞争压力大,更需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加自己的竞争筹码;对于学校来说,只有保证了学生的升学率,才能保障学校的持续发展;对于家长来说,只有通过逼孩子学好科目知识,考个好大学,家庭才有希望。

(四)课外活动评价机制不完善

其一,评价主体单一。比如,当学生被问及对于自己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哪些人可以给予评价时,39.3%的学生回答的是“老师”,有23.4%的学生回答的是“学生”。其二,注重总结性评价,而相对忽视过程性评价。比如,当学生被问及课外活动后,老师与大家一起做总结的情况是怎样的,只有36.3%的学生回答的是“总是”,有29.3%的学生回答的是“经常”。但是,当学生被问及通常课外活动的成绩是否会显示在自己的期末成绩单上时,却有42%的学生回答“是”。课外活动的评价机制之所以不完善,首先,是由于它是一个新兴事物,我们都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做好它,就更别说来评价好它了;其次,对课外活动的评价不同于对学科知识成绩的评价,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收获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内在的成长。所以,对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操作起来会更难一些。

四、提升小学生课外活动成效的策略

(一)转变全民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之所以还可以如此横行,而素质教育却步履蹒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很多人的教育观念还没转变过来。所以,我们要想真正地提高课外活动的成效,就必须更新全民的教育理念。首先,我们要利用社会的网络、媒体制造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大家逐步形成对开展课外活动的认可。然后,我们还要组织相关社会培训机构对家长进行教育,用正确的教育观来影响家长,使家长更加支持孩子的课外活动。最后,我们要加强高校与小学教师的联系,使小学教师也多多受到启发,为孩子们课外活动的开展想更多的办法、做更多的努力。

(二)提升师资水平

教师作为教育的三大要素之一,其素质对于课外活动能否取得成效有重要影响。要提升师资的整体水平,首先,要完善并贯彻教师选拔制度。教师资格证原本是从事教师职业应该取得的最基本的资格证明,可是,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不少在职教师甚至连教师资格证都还未取得就直接上岗。要整体提升教师素养,必须贯彻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上岗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其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可以是有经验的教师对新手进行,也可以是有关课改政策推行的行政人员进行课改精神的宣讲的培训。只有当教师明白课外活动推行的重要作用时,教师才会真正从内心深处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课外活动成效。另外,要加强对教师在课外活动开展成效方面的考核。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对教师进行考核,做得好的,进行奖励,做得不好的,也算进绩效考核。如此,教师自然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想办法开展好学生的课外活动。最后,要提高小学教师的待遇水平。只有当教师在基本生活要求方面有了保障之后,才能真正一心一意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

(三)加大课外活动专项经费投入

课外活动开展困难重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础设施设备不健全,而究其根源,还是由于教育专项经费在课外活动的投入上不足造成的。“又想马儿长得好,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样的好事是不可能存在的,我们既然想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而要完善课外活动的相关设施设备,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发动社会力量,加大在公共基础设施设备上的建设,使学生享受到课业学习之余的自觉参与的课外活动有机会实施;其次,每个学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应根据自己学校所开展的课外活动的特点,兴建或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设备,给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供支持。

(四)完善课外活动评价机制

首先,从学校这方面来看,要改变对学生课外活动评价的方式方法。其一,要扩充评价主体。學校要吸引家长、社区管理人员加入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之余,也让他们参与评价。其二,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应该把学生课外活动的成绩反映在学生期末成绩单上,而且,还要贯彻落实课外活动开展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开展课外活动的教师和学生的考核,及时检查课外活动成效。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一整套的奖励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促使课外活动效益最大化;还要加强对学校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考核,通过考核所施加的压力,促使学校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胡姗姗.G小学校内课外活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2]李新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活动探微[D].苏州:苏州大学,2009.

[3]王栋.内蒙古农牧区寄宿制学校课外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乌兰察布市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颜静.城市小学生课外活动现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5]马淑华.小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4(04):31.

[6]吴霓,程秀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梁山县韩岗镇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7(03):133-138.

[7]马红玉.小学教育中课外活动的特点及教育作用[J].新一代(理论版),2011(01):59.

[8]何世峡.小学课外活动的分类与指导[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1(08):72-74.

[9]曹彩丽.浅议小学课外活动[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01):40.

上一篇:旅游管理介绍下一篇:莫莉的假期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