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4-05-04

XX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精选7篇)

篇1:XX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XX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行政村、镇直部门: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平安XX”建设,根据中办、国办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意见》和省、市、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划及建设“平安XX”的工作意见,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保障和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和决定,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全面落实治安防范措施,促进全镇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为我镇全面创建和谐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总体目标

在全镇构筑起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委组织协调,边防派出所为骨干,各部门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组织为基础,村、单位内部及周边和公路沿线以及案件多发的人群、区域、行业为重点,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配套,指挥高效,信息畅通,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管理到位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实现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逐步下降,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群体性事件处置能力明显加强,区域性突出的治安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公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群众治安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防控网络建设

(一)建立健全以边防民警为主力,群防群治力量为辅助,巡逻防为基本形式,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社会治安法人责任制为重点,保卫力量为骨干,安全技术防范为手段,自防自控合同制与周边村联防联动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三)建立健全居(村)为单位,镇中心区为重点,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为骨干,治保会、调解会、治安巡防队(护村队)为主要力量,治安防范责任制落实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四、防控工作重点

(一)加强特殊群体教育管理。落实对刑释解教、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力、吸毒等人员以及有劣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措施。

(二)加强流动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站建设,落实流动人口的登记、发证、注销、统计、协查通报、查验等管理制度。

(三)加强租赁房屋治安管理服务工作。建立边防派出所协同村建、土管、计生等部门管理租赁房屋的工作制度,落实租赁房屋合同备案,出租人治安管理责任制等管理措施。出租人与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签订率达95%以上,积极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租赁房屋治安管理方式。

(四)加强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企业生产、压力容器、配电设施等各工种车间操作以及机械作业等各个环节,认真落实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

(五)加强特种行业、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和防范。积极推行行业自律管理,建立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组织。建立健全工商、文化、企业、卫生、劳动、学校等部门配合公 安机关协同管理工作制度。

(六)加强枪支弹药、民用爆炸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治安管理。建立健全治

安管理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健全和落实民爆物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的安全责任制度。

(七)加强区域性突出治安问题整治工作。重点加大对两抢两盗、诈骗、游戏机赌博、吸毒等突出治安问题的专项打击力度。

(八)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部门联动,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实行重大矛盾纠纷挂牌督办,领导包案调处制度。加强人民信访工作,落实党政领导信访接待及督办制度,认真对待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效减少和防止群体性事件。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预案,加强预案演练,及时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五、防控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及时准确的治安形势分析评估机制,科学的工作决策部署机制,正确的运用刑事政策机制,协调的政法部门配合制约机制,规范的“严打”工作督查考评和激励机制,有力的“严打”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形势分析会议,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区域性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制度,增强“严打”整治斗争的实效性。

(二)完善齐抓共管机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凝聚合力,齐抓共管,主动参与全社会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综治办要加强组织协调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制度。

派出所要充分发挥社会公共防控体系建设主力军的作用,负责公共防控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检查评比,总结表彰,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司法所要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深化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活动;抓好安全稳定和教育改造工作,加强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建设;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充分发挥法律服务网络的功能作用。

民政办要加强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的指导工作;抓好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工作;协助有关部门组织有能力的低保人员参加义务治安巡防工作;做好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

各中小学校要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加强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意识和法制教育。

文化站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查处反动、淫秽和宣扬暴力、封建迷信的违法经营和演出活动;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严禁利用电子游戏机从事赌博和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镇团委要认真抓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做好对有劣迹青少年的帮教和服务工作;大力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计划”;开展“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

其他有关部门的要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三)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加强基层治保组织建设,全面开展创建规范化治保会活动。治保主任由村两委担任,调整充实治保成员。建立和完善开展工作记录完整、绩效考评认真总结、群众评议及时反馈的工作制度。强化治保会成员教育培训,落实治保会办公活动经费。

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按照组织结构健全,工作设施良好,规章制度完善,经费保障落实,队伍素质过硬,工作成效明显的要求,建好镇、村调委会,健全镇、村、组和学法中心户的“四级”调解工作网络。

加强社会治安巡逻队,护村队等形式各样的治安联防组织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治安联防活动,开展治安巡逻和防盗、防火、防破坏、防灾害事故“四防检查活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完善协管员队伍的管理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

(四)完善经费保障制度

要把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纳入我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特别要重视和加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

六、防控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委会和镇直有关单位的领导要从全局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强化稳定意识、治安意识,切实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推动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确保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健全考核考评与激励机制。按照综治工作“属地管理”的原则,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由镇综治委进行相应的考核考评以及制定奖惩办法,同时与综治领导责任制和“平安建设”工作检查共同进行。

XX镇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二日

篇2:XX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

意见

各村、各站所党支部、社区党总支:

为进一步加强全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根据****委、县政府有关精神,结合我镇创建“平安****”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总体要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及自治区、地区、县《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为依据,坚

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群防群治”的方针,以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为目标,以推进社会治安防范工作规范化、社会化为重点,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长效机制,落实社会治安防范措施,为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总体目标: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镇综治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和综治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以边防派出所为主体,以群防群治为依托,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构筑起多层面、多形式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全面覆盖、多层次、全时空、全方面的治安防控体系。

通过努力,力争使我镇达到“四个明显增强”、“四个有效遏制”、“四个明显提高”。“四个明显增强”即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明显增强;化解矛盾纠纷、消除矛盾隐患的能力明显加强;全社会有效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能力明显增强;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四个有效遏制”即偷牛盗马、入室盗窃和治安案件得到有效遏制;校园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因矛盾纠纷而引发的破坏农业生产秩序等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矿山、交通、消防安全事故得到有效的遏制。“四个明显提高”即“平安****”创建的群众参与率明显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明显提高;群众对治安满意率明显提高;群众对政法队伍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工作措施

(一)建立维稳、综治工作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镇党委书记任主任,综治办、边防派出所、司法所、土管、林业、团委、妇联、人武部等部门负责人为中心成员。按“主体不变、分工负责、整体联动、充分结合、方便群众、讲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工作。中心统一领导和部署辖区综治、维稳工作;统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矛盾纠纷;统一协调处理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统一归档综治、维稳工作资料和案卷。中心建立每月一次的议事和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通报会,实行考评、记实制度。

(二)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要求商场有护场队,校有护校队,集镇村有巡逻队,并充分发挥作用。

1、护场队、护校队要做到看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人。

2、以政法干部为主,并抽调镇机关、民兵和各站所干部组成集镇夜间巡逻队,定期不定期对街面、主要交通主干线进行巡逻和喊夜。凡抽到的单位无条件服从安排,不服从安排的单位,取消其年终评优资格,对单位负责人不予考核,已安排参加巡逻的干部,无故缺旷一次扣工资50元,连续缺旷三次者,年终考核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3、每村抽调10名热心为群众服务的、正派的自己又有摩托车的年轻人组成村治安应急小分队。

4、以行政村为单位,继续巩固和完善“户户联防”,坚持轮流巡逻、值班守夜制度。因“户户联防”工作抓不积极导致辖区内发生偷牛盗马、入室盗窃案件的村,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三)各村根据本村实际,制订治安防范方案,制作村治安防范草图,特别要制定预防偷牛盗马行动预案,控制偷牛盗马案件的发生。一旦发生偷牛盗马案件,村与村之间要互通信息,在主要交通要道、主要地段设卡堵截,绝不让犯罪分子逃逸。

(四)建立镇、村纵向和村与村之间信息网络。同时,派出所在治安乱点安插线人,形成信息明暗两条线,并对信息员进行培训。

(五)建立镇综治办、司法所和派出所查访工作制度。每月至少深入各村委会一次,检查指导工作,了解村情民意,掌 握治安情况,解决处理问题,为民排忧解难,防患未然,维护稳定。

(六)以派出所、司法所为依托,建立村级人口管理联络站,掌握常住、暂住及流动人口和“四类”人口情况。调整充实完善村委会的调解、治保、帮教组织,进一步规范各种规章制度,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方面的工作。

(七)搞好摸底调查,加强对两劳人员及有劣迹青少年的管理监控。组织发动群众举报线索,实行举报有奖制度;对积极提供破案线索,并积极协助破案的,视其贡献程度奖励200-2000元。

(八)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监控。

(九)截源堵流,加强阵地控制,截断销赃渠道,加强对金银首饰加工点、农贸市场、废品收购站等场所和行业的控制,堵死销赃渠道。

(十)加强对中小学校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学校治安管理。

(十一)建立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责任制,实行党政领导包村制度。

并将工作实际与年终考核挂起钩来。

(十二)积极开展进村入户“访民情、问党风、听民意”活动,倾听群众对治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群众宣传创建“平安****”、“平安村”、“平安家庭”的目的和意义、目标和要求、方法与步骤。同时,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发放《告知书》,让群众进一步了解防火、防盗、防骗知识,以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十三)加强与周边的协作,积极与周边乡镇建立周边联防,共同构建强有力的边界联防组织,建立边界联防治安值班哨卡和治安信息员,互通信息。加强指导,抓好防范巡逻,建立边界治安防范长效工作机制,充分整合边界联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抓共管。对治安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要密切配合,共同拦截和打击罪犯。成立边界联合调解委员会,加强对周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监控力度,消除不稳定因素。同时,加强边界群众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搞好团结,共谋和谐发展。

中共****委员会

二○一二年四月五日

主题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意见

篇3:XX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构建有效的防控体系是必要的。整体防控理论注重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全面考虑, 在实践工作中重视巡逻防控、社区防控、单位内部安全防控、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防控, 对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本文从整体防控理论出发, 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相应策略, 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启示。

二、整体防控理论指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概述

整体防控理论的出发点是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实现对各种治安事件的及时预防和控制, 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同时, 该理论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并在实践工作中逐渐得到应用。

(一) 概念

整体防控是公安机关对人、地、物、事和组织实施整体性控制的体制、结构、功能等各项措施的总称, 它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 具有系统性和全方位的特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注重公安机关各部门的配合, 同时调动全社会的参与积极性, 形成以公安机关为主, 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治安的局面, 对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作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改进和完善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内容, 包括巡逻防控、社区防控、单位内部安全防控、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防控体系。同时为增进各部门联系, 有效协调不同人员和部门的各项工作, 合理配置工作人员, 构建高效、协调的多功能指挥系统是必要的。

(二) 目标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也是紧迫的战略任务, 对推进公安系统各项工作制度化和系统化,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体防控理论指导下,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目标包括以下内容:由单一的人员防控转变为立体的时空防控、由封闭式防控转变为开放式防控、由运动式防控转变为规范性防控、由被动防控转变为主动防控、由静态防控转变为动态防控。从而有利于提高防控的预见性, 提前采取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进而提升社会治安工作水平, 有效保障社会治安防控效果。

三、整体防控理论指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

为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实现对各项情况的及时监控和预防, 从整体防控理论视角出发, 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建设策略。

(一) 情报信息研判会商

情报信息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 也是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的前提, 只有在掌握准确的情报信息的前提下, 才能尽早发现问题并迅速反应, 立即处理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高社会治安工作水平。因此, 要建立情报信息研判会商机制, 准确和全面收集情报, 对情报信息进行研判并做好分析工作。然后得出正确结论, 制定相应等级的预警机制, 明确治安要求和治安重点区域, 并发出预警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

(二) 联勤联动机制建设

主要是增进部门和工作人员联系, 相互协调与配合, 提高工作效率。重视外向和内向联勤联动, 公安机关应该增进与城管、税务、工商、民政等部门的联合, 形成综合治理, 各单位齐抓共管局面, 相互配合与支持, 提高工作效率。内部也要加强联系, 听从指挥, 形成合力, 提高指挥准确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研究违法犯罪特点, 采取预控措施, 增进相互联系与互动, 共同配合完成各项任务。

(三) 弹性工作机制建设

包括弹性的作息时间、警力部署、执勤模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工作时间和民警数量不变的前提下,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增强对社会治安的驾驭能力。减少盲动, 增加人们的安全感, 促进用警效益最大发挥。

(四) 奖惩考核机制建设

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考核体系, 明确各项指标, 包括防控出勤制度、工作措施规范化水平、信息化建设水平、情报信息工作等。并落实量化考核评价指标, 做好记录工作, 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措施, 提高工作效率。

(五) 物质装备保障建设

加大个人防护装备、通信装备、交通装备、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并保证物资供应充足, 增加资金投入, 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之,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 应该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全面考虑, 坚持整体防控理论的指导作用。健全和完善各种机制的建设工作, 并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促进各种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从而更好适应社会治安防控工作需要, 及时处理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事情, 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从整体防控理论的视角出发, 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概念和目标进行研讨。并提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 主要包括情报信息研判会商、联勤联动机制建设、弹性工作机制建设、奖惩考核机制建设、物质装备保障建设等内容。

关键词:整体防控理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刘金龙.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论要[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6 (4) :40-50.

[2]杨玉海.整体防控理论指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41-46.

篇4:XX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

为有效应对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着力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以确保公共安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引领,以基础建设为支撑,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二)目标任务。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格局,健全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编织社会治安防控网,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法治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努力使影响公共安全的暴力恐怖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1—

二、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

(三)加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建设。根据人口密度、治安状况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科学划分巡逻区域,优化防控力量布局,加强公安与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建立健全指挥和保障机制,完善早晚高峰等节点人员密集场所重点勤务工作机制,减少死角和盲区,提升社会面动态控制能力。加强公共交通安保工作,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和日常管理,完善和落实安检制度,加强对公交车站、地铁站、机场、火车站、码头、口岸、高铁沿线等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严防针对公共交通工具的暴力恐怖袭击和个人极端案(事)件。完善幼儿园、学校、金融机构、商业场所、医院等重点场所安全防范机制,强化重点场所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秩序良好。加强对偏远农村、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以及各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总结推广零命案县(市、区、旗)和刑事案件零发案社区的经验,加强规律性研究,及时发现和处置引发命案和极端事件的苗头性问题,预防和减少重特大案(事)件特别是命案的发生。

(四)加强重点行业治安防控网建设。切实加强旅馆业、旧货业、公章刻制业、机动车改装业、废品收购业、娱乐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治安管理工作,落实法人责任,推动实名制登记,推进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邮件、快件寄递和物流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完善禁寄物品名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有效预防利用寄递、物流渠道实施违法犯罪。持续开展治爆缉枪、管制刀具治理等整治行动,对危爆物品采取源头控制、定点销售、流向管控、实名登记等全过程管理措施,严防危爆物品非法流散社会。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扬言报复社会人员、易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等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加大政府经费支持力度,加强相关专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等建设,落实教育、矫治、管理以及综合干预措施。

(五)加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治安防控网建设。以网格化管

—2—

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把网格化管理列入城乡规划,将人、地、物、事、组织等基本治安要素纳入网格管理范畴,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治安防控到位、便民服务到位。因地制宜确定网格管理职责,纳入社区服务工作或群防群治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网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国各县(市、区、旗)的中心城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整合各种资源力量,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在乡镇(街道)推进建设综治中心,村(社区)以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依托建立实体化运行机制,强化实战功能,做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到2020年实现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前完成。深化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驻村)警务室建设。将治安联防矛盾化解和纠纷调解纳入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任务。

(六)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防控网建设。按照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严格落实单位主要负责人治安保卫责任制,完善巡逻检查、守卫防护、要害保卫、治安隐患和问题排查处理等各项治安保卫制度。加强单位内部技防设施建设,普及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实行重要部位、易发案部位全覆盖。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供油、交通、信息通信网络等关系国计民生基础设施的安全防范工作,全面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确保安全稳定。

(七)加强信息网络防控网建设。建设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保护,落实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落实手机和网络用户实名制。健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整治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暴力色情等违法信息及低俗信息。

三、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科技水平

—3—

(八)加强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和深度应用。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平安建设信息化综合平台。在确保信息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前提下,提高系统互联、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程度。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应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主动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将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运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传感、遥感、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创新社会治安防控手段,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打造一批有机融合的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基础设施、信息和应用等资源的立体化、自动化安全监测,对终端用户和应用系统的全方位、智能化安全防护。

(九)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高起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和应用工作,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加大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完善技术标准,强化系统联网,分级有效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逐步拓宽应用领域。加强企事业单位安防技术系统建设,实施“技防入户”工程和物联网安防小区试点,推进技防新装备向农村地区延伸。

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运行机制

(十)健全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政法综治机构要加强组织协调,会同政法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开展对社会治安形势的整体研判、动态监测,并提出督办建议。公安机关要坚持情报主导警务的理念,建立健全社会治安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对社会治安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加强对社会舆情、治安动态和热点、敏感问题的分析预测,加强对社会治安重点领域的研判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升有效应对能力。建立健全治安形势播报预警机制,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十一)健全实战指挥机制。公安机关要按照人员权威、信息权威、职责权威的要求,加强实战型指挥中心建设,集110接处警、社会治安突

—4—

发事件应急指挥处置、紧急警务活动统筹协调等功能于一体,及时有效地调整用警方向和强度。推行扁平化勤务指挥模式,减少指挥层级,畅通指挥关系,紧急状态下实行“点对点”指挥,确保就近调度、快速反应、及时妥善处置。

(十二)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协调会议和月报制度等,进一步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强化工作联动,增强打击违法犯罪、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合力。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黑拐枪、黄赌毒以及电信诈骗、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传销、非法集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涉邪教活动等突出治安问题,要加强部门执法合作,开展专项打击整治,形成整体合力。对打防管控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政法综治机构要牵头组织、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整改,堵塞防范漏洞。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案(事)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责任务和措施要求,定期开展应急处突实战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社会治安突发案(事)件能够快速有效处置。创新报警服务运行模式,提高紧急警情快速处置能力,提高非紧急求助社会联动服务效率。

(十三)健全区域协作机制。按照常态、共享、联动、共赢原则,积极搭建治安防控跨区域协作平台,共同应对跨区域治安突出问题,在预警预防、维稳处突、矛盾化解、打击犯罪等方面互援互助、协调联动,以区域平安保全国平安。总结推广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建设经验,推动建立多地区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治安防控区域协作机制,增强防控整体实效。

五、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十四)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预防打击犯罪、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紧紧围绕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需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完善工作。各地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针对社会治安治理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适时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促进从法治层面予以解决。完善维

—5—

护公民、法人等合法权益的途径,从源头上预防侵权案件发生。坚持依法行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化市场和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提高办案质量。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依法严厉打击极少数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加强和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促进全民尊法、守法,引导干部群众把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基本准则,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十五)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统一共享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相关方面的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强社会信用管理,促进信息共享,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探索建立公民所有信息的一卡通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切实做到应评尽评,着力完善决策前风险评估、实施中风险管控和实施后效果评价、反馈纠偏、决策过错责任追究等操作性程序规范。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纪要月报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着力防止因决策不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及时等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推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规范在调整成员关系、约束成员行为、保障成员利益等方面的作用,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

(十六)严格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纳入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坚持采用评估、督导、考核、激励、惩

—6—

诫等措施,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对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通过定期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引导其分析发生重特大案(事)件的主要原因,找准症结,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对因重视不够、社会治安防范措施不落实而导致违法犯罪现象严重、治安秩序严重混乱或者发生重特大案(事)件的地区,依法实行一票否决权制,并追究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六、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格局

(十七)加强党委和政府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警力配置、经费投入、警察等职业保障、基础设施和技防设施建设、考核奖惩等重要问题。要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基础设施、技防设备、装备建设的立项规划,做到与城乡规划、旧城改造、社区建设、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加大投入力度,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顺利实施。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平安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也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研究部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担负起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特别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切实保障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走完“最后一公里”。

(十八)充分发挥综治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各级综治组织要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认真组织各有关单位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分析社会治安形势,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统筹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各级综治组织自身建设,细化工作职责,健全组织机构,配齐配强力量。乡镇(街道)综治委主任可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综治办主任应由党(工)委副书记担任;村(社区)综治机构主要负责人由党组织书记担任,并明确1名负责人主管综治工作,确保这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7—

(十九)充分发挥政法各机关和其他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任务,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增强整体合力。各级政法机关要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骨干作用,根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需要调整工作重点、警力部署、警务保障和勤务制度,改进工作方法,投入更多人力和精力加强基层治安基础工作,及时掌握影响社会治安的情况,依法查处危害社会治安行为。法院、检察院要结合批捕、起诉和审判工作,善于发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漏洞,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督促有关单位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监狱和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管理工作,做好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自身职能,主动承担好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认真抓好本部门、本系统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任务,与部门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二十)充分发挥社会协同作用。坚持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发挥市场、社会等多方主体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协同协作、互动互补、相辅相成作用。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要加大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任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通过竞争性选择等方式,交给相关社会组织承担,发挥好他们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明确其聘用条件和程序、职责任务、保障待遇等,发挥好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规范发展保安服务市场,积极引导保安行业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加强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搭建群众参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新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问题进行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增进共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管自律作用,引导

—8—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履行治安防控责任。转变职能、创新机制,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等方式,积极提供公益岗位,鼓励发展责任保险以及治安保险、社区综合保险等新兴业务,支持保险机构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参与保安服务产业链整合,激发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十一)积极扩大公众参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继承和发扬专群结合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等的重要作用,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群防群治队伍等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力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新机制、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社区志愿者注册人数占居民人口的比例大幅增加。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对于提供重大线索、帮助破获重大案件或者有效制止违法犯罪活动、协助抓获犯罪分子的,给予重奖。完善见义勇为人员认定机制、补偿救济机制,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工作,扩大见义勇为基金规模,加大对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彰力度,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抚恤待遇。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方式,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组织动员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

各地区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级分类研究制定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

(来源:中国政府网)

篇5:XX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的实施方案》(邮发【2012】20号),为进一步完善全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对动态社会治安的管控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现特就“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坚持以社会管理创新引领平安建设,以平安建设承载社会管理创新重任,按照“防范技术融合应用、防控时空无缝衔接、防控目标全网追踪、防控区域城乡覆盖”的原则,以技防城区、技防乡镇、防控队伍建设为载体,全力打造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人防、技防、物防、意识防“四位一体”综合防控体系,为深化平安高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目标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构建现代治安防控体系的要求,突出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和科学应用,紧紧围绕对人、车活动轨迹的控制,切实建立起城乡一体、全面覆盖、技术兼容、管控结合、资源共享、高效实用的新型社会

道路治安监控网和车载移动监控网,达到“

3、20”工程建设要求,真正实现“来能发现、走明去向、全程跟踪、精确防控”的目标。利用治安监控系统,对城区90%以上的主要道路、农村主要道路交叉口交通事故提供应急处置、固定证据等有效支撑,为打击犯罪、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依据。同时,在协助城市管理、帮助查找失物、查找失踪人员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主要任务如下:

1、完善建设两道电子防控圈。

市域外围防控圈:升级改造1个省际、2个市际和3个区际治安卡口高清双向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形成市域外围防控圈。责任单位:公安局。

市区核心防控圈:升级改造4个出入城查报站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新增约24台摄像机,建成高清双向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和车辆号牌抓拍、识别、比对报警系统,形成市区核心防控圈。责任单位:公安局、供电公司、城建局。

2、建设道路治安监控网,在城区“五纵五横”主要道路和省干道交叉路口新建高清双向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43套,达到全省道路监控网“

3、20”工程建设要求,实现车辆在城区行驶3公里、农村行驶20公里被拍录一次,约新增192台摄像机。责任单位:公安局、交通局、城建局、供电公司。

3、所有巡逻警车安装移动监控系统。责任单位:公安局。

4、建设机动车辆轨迹网,掌控车辆。责任单位:公安局。

任单位:公安局。

8、经文保类和治安类单位、部位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联网报警等技防设施。责任单位:公安局。

9、涉危、涉爆单位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联网报警等技防设施。责任单位:公安局、安监局。

10、歌舞娱乐场所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联网报警等技防设施。责任单位:文广新局、公安局。

11、洗浴娱乐场所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联网报警等技防设施。责任单位:商贸局、公安局。

12、宾馆饭店、招待所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联网报警等技防设施。责任单位:公安局。

13、电子游戏室、网吧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联网报警等技防设施。责任单位:文广新局。

14、城市公交车、农公班车、出租车和公交站台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联网报警等技防设施。责任单位:交通局、城建局。

15、运河大桥、船闸、渡口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设施。责任单位:交通局。

三、织密社区技防网络。按照“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社区防范工作目标,深入推进技防乡镇(园区)、技防小区、技防村建设,全面建设社区技防网。辖区可防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可防性案件绝对数或占发案数比例明显下

按钮、CK等技防设施,安装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综治办、公安局、电信公司、各乡镇(园区)。

5、大力推进技防进家庭活动,在城乡居民家庭广泛推广选用经济适用的“电话保安”、“十户联防”、“警铃入户”、紧急报警按钮、门禁对讲、CK报警、红外报警等各类技防设施,同时配备防盗门窗、楼房外管道防爬刺等必要的物防设施,确保城镇和农村家庭技防入户率分别达75%和70%以上。责任单位:综治办、公安局、电信公司、各乡镇(园区)。

四、织密治安巡防队伍网络。主动应对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按照“专群结合、打防并举”的原则,突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治安巡防队伍网络,力争使治安防范队伍成为一支管理规范、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的治安防范力量,并在治安防范、突发事件处置和各个重要时期的安全保卫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从而使全市防控网络更加完善,治安防范能力切实提高,刑事发案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主要任务如下:

1、市级建立120人以上的专职巡防大队,并逐步向职业化、正规化过渡,不断提升治安防范队伍驾驭处置各种复杂治安局面的能力和水平,使之成为全市社会治安巡防的重要力量。责任单位:公安局。

2、乡镇(园区)建立30人以上的专职巡防中队,严格落实规范招录、规范装备、规范管理、规范考评、规范待遇

用。二是开展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实现监指对接。公安指挥中心及各基层派出所要进一步强化与110接报警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的关联对接,坚持“四室合一”的监控中心运作模式,根据案(事)件性质、规模等,对应用监控系统处置进行流程化定制,提高决策指挥和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开展网上视频巡逻,实现监巡对接。要依托视频监控实战应用平台和派出所标准化治安监控室,开展全天候网上视频巡逻,确保监控图像有人看,警情有人处置。要将视频监控与大巡防机制有机结合,合理整合和安排网上与地面巡逻资源,加强监控值守人员与路面巡逻警力有机互动,实现人技互补,使网上巡逻和路面巡逻相互策应。四是开展图像侦查应用,实现监侦对接。把图像侦查作为破案的一项新技术和基本手段,在积极组建专兼职技防值守队伍的基础上,注重培养、选拔图侦“高精尖”力量,成立图侦中队,不断提高侦查人员利用监控图像开展侦破工作的意识和技能,加强视频监控的直接应用、深度应用和综合应用,为锁定犯罪分子、认定犯罪事实、描画活动轨迹、明确侦查方向等提供可靠证据,为侦查破案打开新的通道。五是开展小区视频应用,实现监防对接。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要积极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加强重点要害部位,特别是城中村等治安难点、乱点的治安防范。要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系统隐蔽、直观、实时、高效的特点,加强对重点人员和特殊群体的有效管控。要与社区救助、社

和市各有关部门既要围绕、服从全市大局,又要着眼、立足自身平安,将其作为保平安、促发展的重要工作全面推进。

加大领导力度。扬州市已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为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项目,我市要积极响应,切实加强领导。市将成立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园区)、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专人和职能科室负责此项工作。要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综治和平安建设的重要攻坚项目,作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实施内容,纳入本地、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予以统盘考虑,统筹作出安排。

加大投入力度。各乡镇(园区)要按照“政府推动,多元投入,专业管理,整体推进”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模式,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将技防设施建设、后续运行维护、巡防队伍保障等经费统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予以保障。同时,要努力探索技防建设的新路子,大力推行合作、租赁、承包、受益者出资等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在技防入户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乡镇(园区)要引导广大商铺业主和城乡居民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积极参与、配合技防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园区)可采取发放经济补贴、“以奖代补”等形式,积极支持和鼓励基层开展技防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园区)、各有关部门和市内主流媒体要切实加大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特别

112

结推广经验。要积极组织辖区群众代表对技防设施应用、巡防队伍作用等情况开展绩效测评活动,并将结果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切实做到责任明确、考核到位、追究有力。公安机关要发挥主力军作用,担当主抓责任,围绕实用规划,强化业务指导、技术保障和监督管理,特别要对面广量大的城乡沿街商铺和居民家庭技防建设,采取以辖区派出所为责任区、以商铺和居民家庭户为责任点,分工民警实行责任包干,通过包宣传动员、包产品推介、包设施安装、包正常使用,确保建设率达标。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事”的要求,认真督促所属行业和单位落实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园区)和市有关部门,将严格追究责任。

高邮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二O一二年 月 日

篇6:XX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因利益调整而引发的矛盾逐年增多,随之带来的治安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水平,为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前不久,笔者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利用了一定的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了解,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全区社会治安工作的基本现状。近年来近年来,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专门机关与群众组织相结合的优势,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全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维护全区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初步形成了专群结合、齐抓共管,集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管理格局。具体措施是:以创安活动为载体,从加强组织体系、管理体系、防范体系入手,把人口管理和居民区防撬防盗和拎包绺窃作为工作重点,突出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两条主线,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二是社会治安的防范控制能力得到增强。近年来社会矛盾激增导致治安问题的增多,全市刑事案件总量也呈上升趋势。区通过强化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大力开展群防群治活动,治安形势有较大好转,刑事发案稳中有降,发案率同比下降19.4%,破案率上升27%,群众安全感有所增强。

(2)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目前我区的综治整体工作水平有所提高,但还相应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治观念淡薄。一方面是有的单位的主要领导,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工作中表现为一手软、一手硬,重视经济工作,忽视综治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表现为综治责任追究制执行的不够好,影响了领导干部抓综治工作的责任意识。二是工作思路陈旧。没有体现与时俱进精神,仍然沿袭过去的老办法、老套路,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群防群治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造成基层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出现漏洞,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群众对此有意见。三是保障体系不健全。全区大部分乡街没有单独设立综治机构,影响了基层创安工作的开展。乡街综治力量普遍薄弱,原有综治专职副职年龄老化,人员配置不足,增配外部力量难度较大。乡街综治机构业务经费难以得到保障。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直接影响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综治促进稳定应采取的对策

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克服过去单纯地就治安抓治安,努力实现工作思路上的转变,既实现由以打为主向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转变,以集中整治为主向强化日常管理转变,以警为主向警民结合以民为本转变。要以建立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努力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不断提高全社会整体防控能力,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

(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维护稳定工作的认识问题,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新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已从过去单纯解决治安问题,延伸和发展为巩固基层政权组织、排查调处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有效措施。要特别重视加强基层政权组织的执政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依靠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建立起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层层抓落实。党委组织部门要把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绩,列为对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升降奖惩的重要依据,与晋职晋级、奖惩直接挂钩。要严格执行责任查究制度。对责任不落实,官僚主义严重,工作不力而导致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坚决实施一票否决,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进一步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综治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一方面,要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防范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和政法、综治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转变“重打轻防”的观念,改变工作方式,在防范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防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达到有效遏制犯罪的目的。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协调配合,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党委、政府许多部门的工作,需要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各方面的工作衔接好、协调好,才能显示出综合治理的特殊优势,从根本上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问题。综治委各成员单位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主动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本部门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职责任务,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密切配合,把政治、经济、行政、文化、教育和法律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工作措施,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篇7:XX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1.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是适应当前社会治安新形势和新挑战的客观要求

(1)当前社会治安的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呈多极化,经济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科技革命孕育的新突破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产生错综复杂的矛盾,如严峻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形势、日益增多的跨国犯罪、不断涌现的高科技犯罪等,很多犯罪呈现出国内犯罪与国外犯罪的关联性,网络犯罪与现实犯罪的互动性,传统犯罪与新型犯罪的交织性等特点,给我国当前的社会治安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在社会治安日益复杂的新态势下,信息情报的重要性愈发体现,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基础。

(2)当前社会治安的国内形势。首先,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的经济结构、分配体系等重大调整使社会矛盾突出,极易引发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其次,随着互联网及相关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利用网络、手机等违法犯罪的案件,因其数量多、发展快、危害大等特点,已经引起各地公安机关的重视,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安防控的难点。我国公安部门在新形势、新挑战下,开始重视公安信息化建设,提出了“科技强警”和“三项建设”战略规划。在相关战略规划的指导下,“金盾工程”、“天网工程”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成效,公安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战略资源。再次,传统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主要是被动型防御,由于其工作盲目性大、主观性强、科技含量低等特点导致社会治安防控的指挥决策缺乏科学性、无法精准打击犯罪等后果,无法适应当前发展变化的社会治安形势。因此,构建信息主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为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工作的必需。

2. 信息化背景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是创新警务模式的必然要求

警务工作信息化已经成为国际警务发展的趋势,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信息为主导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经成为重要的警务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信息是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导,公安机关要重视社会治安的早期预防和预警,在采集、汇集、整合情报的前提下,分析研判情报信息,以科学规范的警务管理为核心、务实高效的战略决策为目标,从而实现精确的指挥、打击、管理、防控和保障的主动警务工作模式。

3. 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第一,传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着防控手段孤立、单一,各警种之间缺乏交流和打击合力等问题,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可以在网络化防控体系的基础上集中各种防控力量,实现社会治安防控的多警种联动、协同作战,极大地提高警务效能。第二,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积极扩展和丰富信息采集的渠道和来源,并通过云计算机、物联网、移动通讯及互联网和软件等技术的科学和广泛运用对信息情报进行有效的研判,充分依靠情报信息的预警和主导功能,实现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精确打击。第三,信息化背景下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信息”为主导,积极采集、整合、研判各类情报信息资源,在不断创新的管理方式下,大大减少了中间指挥环节,形成了快速反应的高效指挥机制,使情报信息、指挥决策和打防管控等实现了动态化、实时性,极大地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

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及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战略与范畴。近些年来,我国公安理论界和实务界从多个视角和层面对我国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著书立说,并从不同的侧重点对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和内涵予以阐述,如有的观点认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是指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公安机关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于现有警力和各种社会资源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整合,使防范、控制、管理、服务等多种措施能够有机结合,对人、地、物、事实行全方位、整体性控制,形成指挥统一、信息共享、灵活反应、协调有序的“打防管控一体化”的工作系统和运行机制。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虽然概念涉及到了防控主体、防控客体、防控手段和防控目标等防控要素,但是依然存在着防控主体界定模糊、防控范围过窄以及防控要素之间的互动缺乏等问题。为了明确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的内涵与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1)防控主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社会性工程,为了契合社会治安防控开展综合治理的内在要求,在新形势下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就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各种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开展社会治安的防控体系。①公安机关是防控主体的主导力量。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法定的秩序维护者,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核心和骨干力量,因此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公安机关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和特殊优势,对体系的建设进行指导、监督、检查,从而确保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②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以及司法机关和其他行业机关都是治安防控的主体。各级政府要发挥领导、统筹兼顾、组织协调的作用,通过对各种治安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使治安防控形成合力,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成为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指挥平台。③各职能组织、社团群体以及基层单位。社会组织主要指在公安机关指导下,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治安联防队、治安保卫委员会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内保组织等专业安保组织。这些组织不仅协助警方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的发生,也在很大程度上显著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的效果。④公众个体。美国学者科菲指出:“公众参与犯罪预防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刑事司法系统能否成功的对付大量违法犯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的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组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使其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主体,是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必然要求。

社会治安防控的实践经验表明,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的多元主体不是各种防控主体力量的简单机械迭加,而是要将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各种资源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关系整合、重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深触角、无空隙的治安防控有机整体和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

(2)防控客体。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防控客体不仅是防控和打击犯罪、突发事件以及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各种因素,还包括以下客体:①矫正和教育公民的越轨行为;②提高公民个人自我防范意识;③对网络等虚拟世界的防控;④注重社会和公民的心理层面的防控。

(3)防控方式。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防控方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动员的政治方式,也不能重打击而轻防范,重处罚而轻教育,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行政、经济、教育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实现对社会的全面管控。而这些方式中有一种防控方式是有的学者提出的“情境预防”,即通过管理、设计、调整与犯罪人相关的自然环境、人际交往环境以及事物环境来预防和控制犯罪。

(4)防控层次。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防控层次可以分为:①纵向层次,根据纵向级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由中央级子系统、省级子系统、市级子系统和县级子系统四个层面组成。②横向层次,划分为决策指挥、信息调度、公安处置、警务保障(由人防、物防、技防构成)等子系统。③宏观层次,分为城市和农村,网路和现实两种体制。

2.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特征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具有复杂性的特征,而对于这些特征的研究和透视,可以探寻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路径和方法。

(1)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层次性、整体性的特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多层次性复杂系统。多层次性的子系统之间结构上紧密相关,缺少任何一个层面都不能构建整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因此,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整合多方力量和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及时对各种社会治安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环节、全方位的防治,从而实现从源头上进行防范和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长期稳定。

(2)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多节点、多线条、多面向相结合的交叉互动式立体网络。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而防控体系整体表现出来的性质与功能并不是各子系统或防控力量的简单机械叠加。因此,我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在警务现代化、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防控立体化的基础上构建的依靠各级政府、公安机关以及群众等各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科学配置社会管理资源,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个工作环节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环环紧扣,相辅相成的全方位社会防控体系。

(3)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的特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动态性主要是公安机关根据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来调整其状态和行为,将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力量调动、凝聚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动态巡防工作。静态性主要是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就是将社会单位的视频监控与公安机关的监控体系结合起来,形成部门联动,进一步消除视频监控盲点,及时防范、发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4)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具有开放性和自适应性的特征。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调公安机关的社会治安工作具有极强的社会性,要随时与社会环境保持情报、信息的交流,在社会环境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保证防控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面对我国社会治安防控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能够实现自我调整和完善。

三、当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现状

1. 国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与经验

国外一些成熟的社会治安防控理论和经验模式对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如美国的环境预防论,主要强调通过切断利用环境漏洞进行犯罪的条件来减少犯罪的机会,从而实现犯罪预防的目的。美籍奥地利科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强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整个社会控制系统的子系统,自身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而将若干功能各异的防控子系统通过一定的要素联络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少内耗、高效率、功能强大的新系统,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之目的。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休斯顿警察局提出的社区警务理论,强调警察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社区公众和团体参与警务活动,共同交流信息,研究社情,寻求解决社区隐患问题的途径,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犯罪。英国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信息主导警务理念,已成为当前国际警务发展的战略趋势,强调情报信息工作是警务活动的基础和主导,各项警务活动都要以信息的采集、分析、研判和应用为基础,从而形成合力的资源配置和打击合力。

2. 国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相关理论与经验

(1)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经验。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是我国社治安综合治理政策的提出阶段,199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作为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其作用并不明显。第二阶段,2000年初到2010年末,初步形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这个阶段先后提出了:在全国构建起一个以派出所民警和巡警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补充,以社会社区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以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危险物品管理为重点,人、物、时、空控制相结合,点线面结合,动静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警民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全面加强“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虚拟社会防控网”六张网建设,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努力实现对动态社会的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立体化覆盖。第三个阶段,2011年以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发展完善。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公安机关要在全国省、市、县建立健全以指挥中心,以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为支撑,以“六张网”为骨架,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当前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特点。一方面,主要研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内涵、构建的规模和组成要素。另一方面,侧重于从理论上探讨科学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是以防控力量为主,还是以防控对象为主。

3. 我国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关键要素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规制。如各种防控主体的社会治安防控责任制度尚不健全,相关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相关工作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关系,导致部门职责落实不到位,无法整合形成合力。法律对于互联网是否属于“公共空间”需要明确,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网络法制建设,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维护公共安全与和谐。

(2)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础数据平台薄弱。基层社区的防控基础设施欠缺,防控的技术手段不高,警力不足,社区管理不到位以及政府部门的数据开放不够等问题使公安机关无法掌握准确的数据资源,数据共享程度低,数据挖掘应用水平不高,使数据资源的整合、挖掘利用出现障碍,无法实现数据资源效果最大化。

(3)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防控主体力量缺乏协调性和配合。首先,公安机关作为主导地位的防控主体,其工作协调性不足。公安机关内部警种间没有建立高效的联系机制,情报的共享、分析和研判工作无法默契配合。其次,社会防控力量薄弱,综合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作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防控力量对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对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工作的配合,难以形成打击合力,无法有效落实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相关措施。再次,综合协调部门和平台的核心职责和关键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在综治平台建设中,各方多将综治办看成是政府职能部门,承担很多政府管理工作,弱化了社会综合治理组织协调的工作。

(4)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仍需加强。在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上,尤其是在改革创新的重点项目、技术标准、推进要求等方面存在不足。社会治安防控在资源配置和平台建设方面,存在重控轻防、防控过于依赖处置体系的问题,对防范和化解社会问题的体制机制建设力度不够。

(5)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不足,导致防控的科技效能不高。①采集信息的质量不高。公安机关在信息采集方面存在着采集不规范、录入不及时、采集主体单一和范围有限的问题。②视频监控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严重。视频监控建设缺少总体规划,管理维护不到位,标准和规范不统一。③由于各地方开发的信息系统具有地域性、公安机关缺乏信息共享意识以及交流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信息共享程度偏低,造成资源浪费。④信息采集制度和情报研判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信息工作机制不健全。

四、信息化背景下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案研究

1. 以“情报信息平台、治安防控平台、社会综治平台”为依托构建立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平台建设,适时、客观、准确地把握社会治安动向和发展趋势,及时准确作出决策,确保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有针对性地开展。首先,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确立情报信息在防控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坚持一切警务决策、指挥、调度必须从情报分析研判出发,实行情报导防、导巡、导打和导控,切实提升决策和指挥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加强信息采集研判平台建设。各级公安机关只有不断加强信息处理系统的更新和改造,特别是对复合性的集信息采集、研判系统的防控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公安机关在信息化背景下的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再次,完善预警平台建设。各级公安机关要建立信息主导的决策指挥系统,将治安预警信息通过对内发布平台(主要是公安内网)和对外发布平台(主要是门户网站)两种形式发布,治安预警发出后,要建立完善反馈机制,通过实践检验和群众评判来评价治安预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效果。最后,加强和完善接处警系统建设。公安机关要整合各类紧急电话报警系统,将紧急电话处理系统进行并网处理,构建一个“四台合一”的综合处理系统,由公安机关指挥中心负责集中处理。

(2)促进治安防控平台的不断完善。要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充分依靠群众,将治安防控由街面向居民区、由主城区向乡镇、由公共场所向单位内部、由“地面”向“空中”推进,不断完善社会面、社区、农村、单位内部、行业场所和区域间等方面的防控网络建设,促进防控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

(3)完善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建设。要将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目标按部门职能、辖区范围、前后时段分解成多个层次,使治安防控在部门间紧密配合,在辖区间整体联动,在时间上紧凑连贯。要从指挥决策机构、各专业职能部门,到社区群防群治组织,建立指挥系统、信息预测系统、控制系统、打击系统等子系统,既有序分层,又紧密联系,以实现总体高效运转的目的。要坚持走全方位、社会性之路,牢固树立整体防控意识,坚持“情报预警、源头管控、动态布防、精确打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为主导,综治部门为龙头,公安机关为主力,职能部门为主体,群防群治辅助力量为补充,社区、社会面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的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参战的整体防控局面。

2. 以“研判预警机制、防控协作机制、督导考评机制”为保障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运用信息技术,健全社会治安防控风险的研判预警机制。信息研判是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①研判组织机构建设。在各级公安机关成立专门的信息研判机构,建立一套自上而下、横向扩展的管理体系。②明确信息研判的内容和研判人员的职责。③构建程序化信息研判平台。依托现有的信息研判平台,分析研究侦防措施,及时向各单位通报情况,针对突出问题,调整警力部署,堵塞防范工作中的漏洞。紧密结合调查访问、守候、跟踪等其他侦查措施,及时向一线通报研判信息,再依据基层反馈的情报信息,进一步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搜集—通报—再搜集—再通报”的工作流程。

(2)健全社会治安防控协作机制。第一,加强各警种之间的合作。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必须打破壁垒,加强合作。要在不同省市之间构建区域警务协作平台,要在同一辖区内,打造一支集刑侦、网侦、技侦、治安、特警等合成作战的专业队伍。第二,要健全指挥联动机制。建立一个专门的、高层次的指挥中心,连接各个协作单位,各协作单位要制定指挥联动预案,根据警情统计,做定期分析研判,在此基础上,区域间、各警钟部门间共同构成相互联动、运行流畅、决策有效的指挥系统,确保其在治安防控中发挥协调联动的作用。第三,建立警务交流机制。要加强区域内公安机关各警种之间的交流,定期开展联合演练、召开联席会议等交流活动,增强民警协作意识,提高协作作战能力。

(3)建立和完善监督考评机制。依托信息系统,通过推行网上考核,规范相关机制,落实考核奖惩,有效实现警力资源内涵式增长,破解基层警力不足的难题。在完善治安管控责任倒查系统、服务对象信息系统、社区民警考核平台等系统基础上,建立健全考核方案和指标体系,完善奖惩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民警参与积极性,为社会治安防控提供坚实保障。

3. 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精细化的“服、防、打、督、奖、宣”一体作战格局

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将国外的精细化理念引入,就是将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按照“精细”的思路分解细化和落实,分阶段进行,每一个阶段性完成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最终整合全部体系。为了进一步完善“六张网”和“四项机制”建设,需要把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分解为“服、防、打、督、奖、宣”五个阶段。“服”是指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始终坚持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服务百姓的宗旨意识,这是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防”是指不发案,少发案,包括“人防”、“技防”和“内防”。“打”是指通过逻盘查打预防犯罪,主要查管制刀具,可疑人员、可疑车辆,打击预备犯罪,情报导航打现行犯罪,深度经营打团伙犯罪。“督”即加强绩效考评和督导检查。“奖”即通过设立有奖举报犯罪基金、民警破案奖励基金、见义勇为基金,调动百姓、民警、社会三方的积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都敢于、乐于、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形成让犯罪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人人敢打的局面。“宣”是指宣传,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建设社会面宣传力度,让全社会知晓社会治安防控的做法,达到弘扬正气、震慑犯罪,增强公安机关的服务能力和打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庆功.信息主导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5).

[2]王旭,肖洪伟.试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5(9).

[3]宫志刚,李小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4(2).

[4]刘振华.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J].广西社会科学,2008(11).

上一篇:给儿童的邀请函下一篇:公共英语等级考 孩子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