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05-10

南京鼓楼阅读练习及答案(共3篇)

篇1:南京鼓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京鼓楼》阅读答案

①位于南京市中心的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五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乃当年击鼓报时的场所,为全城百姓昼夜报时,有时也用作迎王、接诏书等大庆,堪称明代首都之象征。到了清代,鼓楼只遗留下城阙,直到康熙皇帝南巡时,在此登临四望,地方官才在鼓楼基座上树碑建楼,并更名为“碑楼”,故而鼓楼有“明鼓清碑”之称。

②鼓楼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高耸于鼓楼岗之上,北京东路、北京西路、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央路五条主干道在此交汇,历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鼓楼分上下两层,下层建成城阙样式,高达9米,红墙巍峙,飞檐迎风,中间有券门三道,贯通前后,上有“畅观阁”题额。上层建筑,分为中殿和东西两殿,滴水直落台座之外。

③早在1923年,鼓楼就被辟为城市公园,成为人们登高远眺,领略古城风貌的胜地。1983年鼓楼揽胜被定为“新金陵四十景”。鼓楼公园里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空气、花草幽香。徜徉在绿树成荫的环境里,脚下是平整的青石平台,以及青石平台和鹅卵石组成的冰纹石小径。不绝于耳的鸟儿鸣叫和假山瀑布的哗哗流水,在杜鹃、石楠、红枫、翠竹的.簇拥下,让公园的景观呈现四季如春的景象。夜晚五彩缤纷的灯光亮化,则把历史悠久的明建筑鼓楼装饰得更加雄伟壮观。

14. 选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南京鼓楼的?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建造时间, 、 、 、公园景观。

15.第②段中加点词“历来”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14.(3分)功能用途,建筑结构,地理位置。

15.(3分)“历来”强调了多年来鼓楼都是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突出了鼓楼在南京的重要地位。

篇2:南京鼓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27分)

1.请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4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1)喑哑

(2)拮据

(3)一代天jiāo

(4)kè尽职守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其中第(8)题还需填写作者名。(10分)

(1)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枫桥夜泊》)(2),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3),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4)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5)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7)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8)运用典故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两句中

(填作者名)自比魏尚,委婉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4.下列横线处填入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读书关乎心灵。一个人,①

没有把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生活就变得苍白了,②

读书能让自己的心灵修行,内心丰盈。也

③ 会读书的人,读书时

④能走出自己的心灵,倾听另一个人的心声,进而得到感染、慰藉和浸润。

A.①因为

②而且

③只有

④就B.①如果

②因为

③只有

④就 C.①因为

②而且

③只有

④才D.①如果

②因为

③只有

④才 5.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题目。(7分)材料一:

快乐的思想 何达 做每一件事情 都给它一个 快乐的思想 就像把一盏盏灯 点亮

砍柴的时候

想着的是火的诞生 锄草的时候

想着的是丰收在望 与你同行

想着我们有共同的理想 跟你分手

想着我们会师时候的狂欢。(《我的家园》,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二: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家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材料三:

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文明过去曾服从武力,文明以后将服从思想。

(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阅读材料一,以《快乐的思想》为诗题,仿照第二小节写四行小诗。(2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傅雷家书》说说傅雷期望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担当怎样的角色?(2分)

(3)三则材料都提及“思想”一词。综合三则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的重要性。(3分)二(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7题。(4分)踏莎行·江上送客(元)张翥

芳草平沙①,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②愁不去将人去。薄劣东风,夭斜③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注释】①平沙:旷野。②将:送。③夭斜:袅娜多姿貌。

6.请发挥想象描绘“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中的景象。(2分)7.“碧云红雨小楼空”一句中的“空”字体现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3 分)南梁之难

南梁之难①,韩氏请救于齐。田侯②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张丐对曰:“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不可。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韩而受魏之兵,顾反③听命于韩也。且夫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诉于齐。我因阴结④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国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田侯曰:“善。”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

韩自以专有齐国,五战五不胜,东诉于齐,齐因起兵击魏,大破之马陵。魏破韩弱,韩、魏之君皆朝⑤田侯。

(节选自《战国策·齐一》)

【注释】①南梁之难:指的是魏国进攻韩国的南梁一事。②田侯:齐威王。③顾反:反而。④阴结:秘密结盟。⑤朝:朝见,朝拜。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田侯召大臣而谋曰

(2)张丐对曰

(3)夫韩、魏之兵未弊

(4)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

9.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孰与晚救之便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B.乃阴告韩使者而遣之

凡三往,乃见(《隆中对》)C.韩自以专有齐国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D.齐因起兵击魏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10.根据要求答题。(4分)

(1)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1分)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且夫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诉于齐。

11.用自己的话概括齐威王能使韩魏两国都来朝拜齐国的原因。(3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5题。(11 分)挑灯闲看牡丹亭

王梓坤

人的禀赋不同,才能各异。或深于理解,或长于记忆;或富于直观形象,或精于逻辑推理;有些人抽象能力强,能从纷纭万象中抓住本质,另一些人则能攻坚破阵,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以上种种,都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在科学发现中,还需要一种才能,却不太为人所注意,这就是“猜”。

大自然往往把一些深刻的东西隐藏起来,只让人们见到表面或局部的现象,有时甚至只给一点暗示。总之,人们只能得到部分的、远非完全的消息。善于猜测的人,仅凭借于这部分的消息,加上他的经验、学识和想象,居然可以找出问题的正确或近于正确的答案,使人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才华的表现。

于是我们联想起猜谜来。这是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智力游戏。我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这种活动。有些谜语很文雅,例如有一个谜说:“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忧亦忧,像喜亦喜。”谜底是镜子。这个谜不仅符合镜子的实际,揭示了镜像对称,而且很有文采,富于形象。

猜谜的本领,随人不同;即使同一个人,他可能猜某一类谜很内行,猜另一类却无能。这种本领,主要来源于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一个从未照过镜子的人,怎能猜出上面那个谜呢?

猜谜不简单,出谜也不容易。制谜的人大都先有了谜底,然后从它抽出某些特点,或者打一些比喻,必要时再转一点弯,便制成一个谜。例如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中,有一谜是“挑灯闲看牡丹亭”,打一名句。谜底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句:“光照临川之笔。”这大概是读这句话时,联想起《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才制出这样文雅的谜来。由此可见,制谜和猜谜的思维程序,恰好是相反的。

公安人员侦破案件,在很大程度上也类似于猜谜;不过这谜是犯人出的。民警把犯人留下的蛛丝马迹连贯起来,提出一条线索,从而制定破案计划。

大自然更是一部巨大的谜书,人类为了读它,已经花了五千多年。结果发现,这些谜是永远猜不完的。猜出的越多,涌现的新谜也越多。科学家的任务,第一是要发现自然之谜(相当于制谜),第二是要猜出自然之谜。至少从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起,人类就在猜想一切物质是否都由原子组成,等到这个问题有了眉目,又出现了新谜:原子是怎样构造的?猜出这个谜的是卢瑟福。1910年他和同事们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系模型。接着,人们又猜想原子中蕴藏着巨大能量,从而提出了如何释放原子能问题。

和猜谜类似,研究自然科学需要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需要观察和实验,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正确的方法。这四者的有机结合,大大有助于识破自然之谜。(选自《科学发现纵横谈》,有删改)

12.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2分)A.人的禀赋不同,才能各异。B.在科学发现中,善于猜想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C.猜谜的本领,主要来源于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D.科学家对大自然发现的越多,出现的疑问也越多。13.文章第3段为什么要介绍夏朝猜谜的活动?(3分)14.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善于猜测的人,仅凭借于这部分的消息,加上他的经验、学识和想象,居然可以找出问题的正确或近于正确的答案,使人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才华的表现。(“居然”一词有何表达效果?)(2分)

(2)由此可见,制谜和猜谜的思维程序,恰好是相反的。(请概括“此”指代的内容。)(2分)

15.文章以“挑灯闲看牡丹亭”为标题有何妙处?(2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19题。(12分)关神①

余清平

村里要雕刻菩萨,大人的脸上都溢满笑意,说有了菩萨就能保平安,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果实丰硕,五谷丰登。

我们小孩也跟着乐。齐坤对我说:“这下好了,以后有饭吃有衣穿,娘一高兴,会给我几块钱,让我想买点什么就买什么。” 我使劲点头应和。齐坤说: “你不是叨了好久《红楼梦》《三国演义》吗?”我说: “不敢买,四太爷说,男不看三国,女不看红楼。这类书看了会让人学坏。”

四太爷是齐坤的太爷爷,排行第四,村里人喊他四太爷。四太爷德高望重,见识广博。我又想到雕刻菩萨的事,兴奋地问齐坤: “听说要雕刻菩萨了?如果真的能显灵,这下子好了,你的病可以求菩萨保佑。”齐坤得的是心肌炎。他想了一会问我: “你见过菩萨吗?” “没见过,但听说邻村已经雕刻了。” “什么模样?见过吗?” “没呢。”

如此,我两个合计,决定去看看邻村的菩萨是什么模样,正商量着,四太爷来了。他的脸比古树皮还黑,斥道: “看嘛看!自己的菩萨快有了,够你日后烧香磕头的,别人的菩萨又不保佑你!”

“我们又不是去烧香磕头,只想看看。”我嗫嚅着。四太爷脸即刻像一块放在水里浸了很久的硬木板,厉声说: “不能看就不能看!还顶撞,告诉你爷娘去,打烂你的屁股,让你长记性!”

四太爷发火,我很快蔫了,他是家族的权威。看看四太爷走远,齐坤说: “嘛事都管着。”我说:“算了,我们还是等村里的菩萨吧。”齐坤问我: “有了菩萨真的会保佑大家吗?”我想了一会说: “应该会吧,你看拜菩萨的人那么多,肯定有灵,我娘说,菩萨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

齐坤听了,看着远方,想了一会说: “如果菩萨雕刻了,你说说,你磕头时会许嘛愿?”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说: “我的愿望就是读大学,当作家。”齐坤举起拳头说:“噢,菩萨会保佑你的,一定能!”

“你会许嘛愿?”我问道。齐坤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还没想好。”

其实,我知道他想当科学家,但他不说。因为,他信奉闷心大发财,愿望不能说出口,说出口就不灵验。其实,我更希望他是求菩萨保佑他健康。几个月后,菩萨雕刻好了。四太爷挨家挨户叮嘱,管好孩子,不要乱说话,特别瞻仰菩萨时,眼光不能直勾勾的,要有敬意,不能亵渎。这些天,四太爷更亲自将我们小孩聚到一起,反反复复教。谁不去,他的拐杖可不认人。

请菩萨那天,热闹得很,鞭炮锣鼓齐鸣,菩萨安放在神位上时,大人小孩都跪在祖堂屋里。齐坤问我:“不是说雕刻的是祖先吗?怎么像周文王。”

《封神演义》的电影我们看过,这菩萨确实与周文王相似。我未回答,四太爷的拐杖敲在齐坤的背上:“乱说嘛?好好磕头,菩萨才会保佑你。” 菩萨安放后,还缺一项最重要的事,就是“关神”。四太爷提前三天就在村里交代管好你家的孩子,三天后子时“关神”,千万别让孩子说话,不然孩子的灵魂会被关住,做了菩萨的灵魂,没法解救。

原来菩萨是槐木雕刻的,没有灵魂,就得关一个动物做灵魂。被关了魂的动物就会死去。齐坤对我说:“这菩萨的灵魂得请到善良的动物就好了,不然请到的是猪,就笨死,若请到恶人,菩萨就不会行善,怎么能保佑我们有饭吃有衣穿,还有我们许的愿望?” 我也有些担忧,说:“是啊,大家的祈求不灵验了咋办?” 我暗暗决定,“关神”那晚不睡觉。虽然我很怕死,但我想,我被关了神,齐坤的病就会好,更让大家有求必应。可是那晚,我在娘的监督下上床睡觉,竟然睡得很香。齐坤也在四太爷的督促下睡着了。

关神后的第四十九天,四太爷离开人世,无灾无病,很安详地睡着。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关神那晚,听到了四太爷答应。”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注释】①关神:一作观神,是潮汕民间一种神化的催眠术。有“关猴神”、“关戏童”、“关七仙女”等十多种。作为一种民间活动,其中表达了劳动人民朴素的愿望。16.文章共叙写了跟四太爷有关的哪几件事?请概括。(3分)17.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是否多余?说说你的理由。(3分)18.阅读第10段,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四太爷脸即刻像一块放在水里浸了很久的硬木板,厉声说: “不能看就不能看!还顶撞,告诉你爷娘去,打烂你的屁股,让你长记性!”

19.文章结尾四太爷的去世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个结尾的合理性。(3分)三(53分)

20.刘新同学参加学校学生会宣传委一职的竞选。请你按要求修改他的竞选词。(3分)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①我是刘新,来自初三(1)班。②我很高兴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参加学生会干部的竞选。③今天我要竞选的是学生会宣传委一职。④当选学生会宣传委,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誉!⑤我性格活泼开朗,有许多好朋友。⑥我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绘画才能。⑦我相信以我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定能胜任这一职务。⑧请大家投我一票。⑨谢谢!(1)文中第句标点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1分)(2)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

_。(1分)(3)语段中第句与竞选目标不符,应该删去。(1分)

21.阅读下面材料,请以“行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50分)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北岛

答案

1.(4分)抄写及字体正确2分,整齐1分,美观1分。2.(4分)(1)yīn(2)jū(3)骄(4)恪 3.(10分)(1)江枫渔火对愁眠(2)鸡声茅店月(3)物是人非事事休(4)叶底黄鹂一两声(5)赢得生前身后名(6)零落成泥碾作尘(7)不求闻达于诸侯(8)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苏轼(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不得分)

4.(2分)D5.(7分)(1)(2分)示例:登山的时候,想着的是登顶后的酣畅;涉水的时候,想着的是彼岸的神往。(合诗题1分,有诗意1分)(2)(2分)是儿子成长中的伙伴;艺术上的对手;生活中的老师;心灵的导师等(任意两点即可)(3)(3分)好的思想能陶冶个人情操,促进个人的成长(催人奋进),还推动时代的进步(驾驭文明)。(每点1分)

二、(40分)(一)(4分)6.(2分)示例:旷野之上,芳草萋萋,远处树映斜阳,离别在桃叶渡口,倍感凄凉。(内容正确1分,有画面感1分。)7.(2分)“空”字抒发了词人对客人(情人)离去后人去楼空(1分)的寂寥落寞(1分)之感。8.(4分)(1)谋划,商量(2)回答(3)衰落,疲惫(4)送走,打发 9.(2分)D 10.(4分)(1)(1分)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2)(3分)况且魏国存心要灭掉韩国,韩国眼看自己将要被灭,一定会向齐国来求诉。11.(3分)齐威王听从了田臣思的建议;在韩国受到魏国攻击时,没有立即出兵救援,而是秘密和韩国结盟,等到魏国与韩国多次交战后再攻打魏国,最终魏国韩国的实力都被削弱,只得臣服于齐威王。(任意一点2分,两点3分)【参考译文】

魏国进攻韩国的南梁,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共同商议,他说:“早救韩与晚救韩,到底那种做法有利呢?”张丐回答说:“如果晚救韩,韩国必将转而投靠魏国,不如早救韩。”田臣思说:“不行,韩、魏之兵还未疲惫,我们出兵救韩,这等于我们代替韩军去遭受魏军的攻击,反会使我们受韩国的控制。况且魏国存心要灭掉韩国,韩国眼看自己将要被灭,一定会求诉于齐国。我们就秘密地和韩国结为友好,慢慢地等待魏军疲惫。这样,齐国就可以举足轻重,利可以得,名可以尊了。”威王说:“好。”就秘密和韩国使臣结为友好,让他返国。

韩国自恃有齐国援助,和魏国五战而五不胜,就求诉于齐国,齐国于是出兵进攻魏国,大败魏军于马陵。这时魏国损兵折将,而韩国因为与魏国多次激战,也被削弱,因此,韩、魏两国的君主都通过相国田婴来朝拜齐威王。12.(2分)B 13.(3分)用夏朝猜谜的例子,证明了猜想是一种能力(1分),并且由来已久(1分),同时还引出了“猜谜这种本领主要来源于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这一观点(1分)。14.(4分)(1)(2分)“居然”有出乎意料的意思(1分),这个词表现作者对猜想这种能力带来的结果感到惊讶、赞叹(1分)。(2)(2分)“挑灯闲看牡丹亭——打一名句”,这个谜语的制谜过程是先有谜底后有谜面的。(若只答“挑灯闲看牡丹亭——打一名句”这个谜语是怎么想出来的,得1分。摘抄原句不给分。)15.(2分)用谜面作标题,既文雅又别具一格,吸引读者(1分);用形象化的方式表明文章的观点,这个题目也是考验读者的猜想力,很有趣味性。(1分)。16.(3分)“我”和齐坤想去邻村看看雕刻好的菩萨,却被四太爷批评了一顿;菩萨雕刻好后,四太爷叮嘱孩子们瞻仰菩萨时不要乱说话;菩萨安放好后,行“关神”的仪式,仪式结束后的第四十九天四太爷平静地去世。(每点1分,意近即可)17.(3分)不多余。“我”见证了关神的前后过程,是整个事件的见证者,显得更有真实感;“我”的愿望本是当作家,但关神的那晚 “我”更希望自己被关,保佑齐坤的病早点好,“我”的善良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突出了这里的民风淳朴,使小说的主题更有表现力。(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18.(3分)神态和语言描写(1分)。把四太爷的脸比作在水里浸了很久的硬木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顶撞之后四太爷非常生气固执的神态(1分);“不能看”、“打烂你的屁股”等写出了四太爷作为家族权威的严厉、可怕(1分)。19.(3分)文章多处暗示了四太爷被关了神这个结局,如他反复叮嘱孩子们瞻仰菩萨和关神时都不要说话,不然会被菩萨关走,但“关神那晚,听到了四太爷答应”,所以这个结尾符合文章情节的发展;作者安排这个结局符合四太爷作为家族长辈德高望重见识广博甘愿为后辈祈福的形象特点;契合“关神”这样的民俗,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色。(答一点2分,两点3分)20.(3分)(1)(1分)⑥ 逗号改成顿号(2)(1分)当选学生会宣传委,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3)(1分)⑤

篇3:南京鼓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可追溯到1903年张之洞设立的湖北幼稚园, 1904年随着《奏定蒙养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在全国范围内的颁布, 学前教育才真正进入了政府和教育者的视野。到了20世纪20年代, 中国的教育暴露出很多弊端, 教育界纷纷表现出对于当时教育实际的不满, 反思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问题。此时的学前教育也面临着同样困境:一方面学前课程不适应中国国情, 另一方面学前课程不适应儿童身心发展。因此, 学前教育家们一致认为要改革中国旧教育, 则必须对学前课程进行科学实验研究, 从而探索出一条学前课程本土化的发展道路。而陈鹤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和所进行的学前教育实验研究, 特别是学前课程的实验研究便是此时期课程实验的典型代表, 并且引领了当时及其日后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近代南京鼓楼幼稚园课程实验及特点分析

南京鼓楼幼稚园是陈鹤琴于1923年在自家客厅创办的的第一所中国幼教实验中心, 之后逐渐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学前教育实验的代表和典型。鼓楼幼稚园进行的实验改革涉及很多方面, 其中的课程实验则是该园众多实验研究的核心和主线, 起着统领作用。此次课程实验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 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宗旨是适应国情民性

适应国情民性是陈鹤琴改革鼓楼幼稚园的宗旨, 也是陈鹤琴要建立的中国化新幼稚园的灵魂所在。这一宗旨在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中得以充分的体现。比如关于课程编制的问题, 鼓楼幼稚园规定要依据该地区的社会情形和季节变化而定, 教材的选择大部分也要来自于自然界和社会上所见所闻。至于教法和教具的选择, 该园主要采用游戏教学法, 并设计了木刻字、滚珠盘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具。

(二) 鼓楼幼稚园的课程目标是适应儿童身心发展, 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国民

学前教育的三大要素包括儿童、教材和教师。陈鹤琴从这三个要素出发, 提出了“儿童是主体”的思想, 并希望通过幼稚园的课程培养来达到“儿童主体”的教育目的。此时期鼓楼幼稚园的课程目标独具特色, 涵盖了儿童在身体、智力、情绪、做人各方面内容, 重视对于儿童德、智、体的全面培养。后来, 随着国内局势的变化, 陈鹤琴又将当初鼓楼幼稚园的课程目标进一步演化为“做人, 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的活教育目的论, 从幼稚园课程的最低标准“做人”出发, 逐步培养出具有爱国精神、符合现代中国发展需要的健全国民。

(三) 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内容是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学前教育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普遍认为学前课程本质上应来自于儿童的经验和活动。陈鹤琴对于学前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也表达了自已的观点, 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从这一思想出发, 鼓楼幼儿园的课程主要以社会风俗为依据, 并重视从儿童生活中来选择主题和素材, 以此形成了幼稚园课程的全部内容, 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和语文活动。通过这五类活动的进行, 使儿童具有健康的体魄, 能够认识自已, 关心生命与自然。

(四) 鼓楼幼稚园教材的编制原则是以儿童为主体

教材是实现课程内容的重要手段, 在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中, 教材的选择和编制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鼓楼幼稚园教材的编订主要遵循了三个原则:第一, 教材须是儿童能够学得东西。第二, 教材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第三, 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 就可取为教材。因此, 教师应当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 选取那些对于儿童发展有价值的材料作为教材。

(五) 鼓楼幼稚园的课程评价是以儿童习惯养成为重点

学前课程的评价问题一直是近代学前课程改革的突出问题。陈鹤琴在主持鼓楼幼稚园课程实验的最初阶段就指出了当时中国幼稚园的四大弊病之一就是缺乏具体的课程评价目标和标准。1925年, 陈鹤琴与张宗麟根据鼓楼幼稚园的实际教学情况编制了《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 将儿童的应有习惯机能作为学前课程评价标准, 并且要求幼稚园要结合儿童心理和认识上的特点, 运用形象、生动、直观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检查与监督。

三、近代南京鼓楼幼稚园课程实验的现实启示

我国的学前教育自清末产生至今, 已经走过了106年的征程, 这期间有过大的坎坷和曲折, 而如今中国的学前教育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但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近代陶行知先生所批判的中国学前教育的三大病症: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在当今又卷土重来, 严重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这可以说与当初陈鹤琴和南京鼓楼幼稚园所面临的境况十分相似。相比之下, 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不但很好的解决了当时中国学前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而且其中所蕴含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我国当前的学前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平衡学前课程外国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增强我国学前课程的自主性, 建立中国化学前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学前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种盲目西化和被动的特点, 国外的一些学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充斥在当今大部分幼儿园课程之中, 而很少有人去真正关注学前课程中国化的问题, 这使得我国的幼儿园几乎成为国外各种所谓先进的学前课程理念的试验品。在学前课程外国化和本土化的问题上, 我们一味的追求前者而忽略后者, 使得我国当今学前教育的发展整体上迷失了自已的方向。可以说, 陈鹤琴时代已经确立的中国学前教育本土性和自主性在当今又被丢失了。

陈鹤琴曾经对西学的问题阐述过自已的见解:“并不是说美国化的东西是不应当用的, 而是因为两者国情上的不同。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美国的小孩子, 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与美国均不同。”所以, 外国的理论和模式对于我国学前教育来说能发挥什么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 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如何选择、如何吸收也就是如何中国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我国学前课程乃至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 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儿童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 处理好外国化和本土化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自主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和模式, 从而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前课程体系, 这才是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

(二) 学前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始终应以儿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科学研究儿童与了解儿童的需要和特点, 从而正确的认识儿童, 这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近代南京鼓楼幼稚园的课程实验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和条件, 逐步确立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观和重视儿童自身需要的课程价值取向。可以说, 经过陈鹤琴等教育家们的努力, “以儿童为中心”的学前课程理念和“尊重儿童生活”的学前课程精神早已在中国学前教育界确立和形成, 并且应该成为我们今天学前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然而长期以来, 这笔宝贵的遗产只是停留在了理想层面, 在实际的幼儿园课程教学中却根本无法实现, 甚至出现了与理想的背离。在如今的学前课程中, 不顾儿童心理特点, 忽视儿童个性的小学化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蒙氏教学的大量存在, 都表明了当今学前教育的注意力早已不再集中于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成长上, 而是更多的集中在意欲向儿童灌输的种种“知识”、“技术”与“本领”上。陈鹤琴在创办鼓楼幼稚园时提出了“我们办幼稚园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 并用实际的办学和改革回答了这个问题, 办幼稚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儿童, 改革的成败最终也应落实到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教育。我们如今学前课程的改革也同样应以儿童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 同时积极探索能够实现形成真正适合儿童成长的学前课程, 使我们学前课程走出片面追求知识教育的误区。

(三) 学前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要保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进行

从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实验改革看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变革, 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当时的教育前辈们已经意识到要学习外国的教育经验, 变革中国的学前课程, 一味的生搬硬套, 必定无益于国家社会, 也对儿童发展不利。因此, 当时的学前教育界一致认为要把教育改造为适合中国国情的, 适合中国需要的, 中国化的教育并非易事, 并不是少数人用几年的功夫可以改造成功, 非有多数人长时间的研究和努力试验不可。陈鹤琴等教育先辈立足于实践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和“活教育”理论、“五指活动”理论的产生, 正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对于所有课程改革来说, 都需要经历从实践到理论, 在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这种在行动中研究, 在研究中总结提升理论的方法, 对于具体指导学前课程的进行有很大的价值, 对于我们今天学前课程的改革仍是一种主要的方法, 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陈鹤琴:《陈鹤琴全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 (下卷) , 北京出版社, 1985年。

[3]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

[4]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

上一篇:小学语文基础字词练习下一篇:聘书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