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放下的禅语

2024-04-21

佛家放下的禅语(通用14篇)

篇1:佛家放下的禅语

1. 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2.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3.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4.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5. 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6.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7.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8.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9.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10.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11.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12.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13.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4.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15.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16.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7. 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18. 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9.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0. 佛说: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篇2:佛家放下的禅语

2.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3.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5.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6.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7. 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8.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9.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10.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11.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12. 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13. 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

14.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篇3:佛家放下的禅语

一、佛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概述

(一) 万物一体的生态和谐观

佛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主张“万物一体”, 即人与自然之间是没有明显界限的, 生命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佛家认为, 生命主体和生存环境作为同一整体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一切现象都处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果联系中, 一切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离开自然界, 生命就不可能存在, 因此, “天地同根, 万物一体, 法界通融”。佛家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看成是心与世界的关系, 即“一心二门”。“一心”即宇宙之心, 天地之本, 是世间的物质和精神等一切现象的本质, 也是众生本来具有佛性的依据, 这一表述带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二门”即“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 前者是说心具有无量的本有的功德, 能产生入世和出世的善因果, 它显示出心本性的一面;后者是说入世和出世的一切现象是真如本体的相和用, 它显示心表象的一面, 这与儒家“天人合一”的观点是相通的。

(二) 众生平等的生态价值观

佛家认为, 生命对人类和一切动物及植物都是同样宝贵的, 人类因其具有思维和意识而成为生命界的主人, 但并不能因此而伤害他物, 小至尘埃, 大到整个宇宙, 同处于同一生命河流中。而且, 佛家是从佛的内在性承认众生平等, 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特别是禅宗, 不仅肯定有情的众生有佛性, 无情的草木也有佛性。“有情、无情、皆是佛子”, “青青翠竹, 尽是法身;郁郁黄花, 无非般若”。所有生命都潜藏着佛性, 都有可能达到“佛”这一生命的最高境界, 故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其差别都是虚无的、不真实的, 一切现象都具都共同的本质。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 即本性上的平等, 所以, 自然界一切生命都值得尊重。

(三) 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

佛家的慈悲在强调保护自身生命的同时, 更强调对其他生命体的关怀, 甚至放弃自己的利益, 保护其他生命体的权利。它从非人类中心和万物平等的立场出发, 主张善待万物。佛家对生命的关怀, 最为集中地体现在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上。在佛法上, “与乐”叫做慈, “拔苦”叫做悲。佛教教导人们要对所有生命大慈大悲,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佛家倡导的“慈悲”心怀以及“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就是要求人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以平等心对待众生。“诸恶当中, 杀罪最重;诸功德中, 不杀第一。”在佛教中首恶是杀生, 这里的杀生不仅意味着对人的生命的伤害, 而且也包含对所有生物的伤害, 不杀和不伤害的戒律规定着人与动植物的关系。珍惜生命是佛家的第一要求, 为此, 佛家要求佛徒素食、放生。

佛家把世界万事万物看成是一个统一整体, 人与自然万物相辅相成、和谐相处, 世界万事万物处于不断循环中。人对自然既要合理利用, 又要积极保护, 这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更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价值

近年来, 中国国内经济快速增长,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生态危机已成为当前乃至将来制约中国发展的阻碍。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促使中国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与此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生存环境恶化, 自然资源枯竭, 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无数事实表明,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就没有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 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

(二)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完善生态文化体系

生态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 在借鉴中创新。从发掘和整理文化遗产入手,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去粗取精和总结整理。在深入研究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并使之具有科学性、时代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 尽可能的创造出日益丰富的生态文学作品, 充分展示大自然的魅力, 激发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动员人们投入到保护地球家园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去。

(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理想, 又是一种战略。作为理想主要是指实现人自身的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作为一种战略则注重国家的政治民主, 经济繁荣, 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 他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和发展理论的真理性和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外部支持和环境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佛家生态伦理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佛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内核上是相通的, 都是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佛家中关于生态环境的智慧是值得借鉴的, 探讨佛家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时代性的意义。

(一)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

现代生物学和生态学证明:人与自然是同质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视角着眼, 从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角度出发, 合理利用自然界, 加强环境保护, 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更助于我们用整体的理念审视自然界, 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佛家追求“常、乐、我、静”的境界, 倡导“清心寡欲”的朴素生活方式, 强调“修行”的戒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使人类的要求和欲望得以净化和控制, 使人类不断适应环境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基础, 只有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 人们才能更好的实践。

(二) 要尊重生物的生存权利

每一种生命形式在生态系统中, 都有发挥其正常功能的权利, 都有生存和繁殖的权利。生存权是生命体最基本的权利, 这种生存权对于万事万物是平等的, 而且这种平等要求生物之间彼此尊重。佛家的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在爱护万物中追求解脱, 它启发人们通过参悟万物的本质来进行认知。万物统一于佛性, 众生平等, 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一切生命既是其自身, 又包含他物, 善待他物即是善待自身。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 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 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 生态实践成为觉悟成佛的具体手段, 这种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的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 客观上为人们去保护自然, 发展生态文明, 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界和睦相处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 要扩大对生态文化的宣传

佛教的发展之所以源远流长与其广泛流传密不可分, 同样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扩大对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态伦理思想的普及将使人们意识到人类、人类社会是自然整体系统的一员, 从而唤起人们对自然的“道德良知”和“生态良知”, 使人们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既有改造自然的权利和自由, 同样也有保护自然的义务和责任, 人与自然间应保持一种共生共荣, 相互依存的关系, 所以必须加强生态宣传教育。这种宣传教育首先必须是全民性的, 不能仅仅针对青少年, 应包括所有群体, 尤其是处于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成年人。其次, 生态伦理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校教育, 而必须是社会性范围的教育。另外, 生态伦理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所有公民的主动性,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最充分地发挥生态伦理的道德教育作用, 提高我国公民的整体道德素质, 从而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 佛家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宝贵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中国解决生态危机有重要研究价值, 佛家思想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 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启示, 通过合理借鉴佛家生态伦理思想, 必将使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辉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刘丽.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 006 (3)

[2]金岳霖.自然与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篇4:静心自悟:《茶经》的佛家本心

茶禅一味

茶与禅宗的结缘源于禅宗的坐、禅、定。

坐,指修行时“心注一境”,即脱离所有外物。禅,意为“静虑”、“修心”。定,是保持内心与精神高度统一與平和。坐禅要求僧人闭目静坐,参悟“苦、集、灭、道”的佛法四谛,其中“苦”为首;茶性苦,从茶苦而回甘的特性,可以帮助修行者在品茶时,品味佛法真谛,参破“苦”谛。

品茶讲究一个“静”字,讲究有序的品饮,追求外在与内心的平静统一;佛家的“静悟”“三思为戒”,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身、食、息、睡眠)以及“戒、定、慧”皆是追求“静”,二者在此不谋而合。

茶道本质是从简单、平凡的生活中品悟出人生哲理,参禅也是通过静思,从简单、平凡中领悟禅理。

茶之“三德”

禅宗认为茶是一味修身养性的饮品,并认为茶有“三德”:

不眠:坐禅,姿势要求身正背直,不动不摇,内心要清静敛心,达到“轻安”,内外—体。通常坐禅一坐就是数月,僧人难免疲劳倦怠,茶具有提神醒脑的特性,因此坐禅修行“唯许饮茶”。

助消化:僧人饭后坐禅,这样易得消化不良,饮茶可以生津化食,帮助消化。

篇5:佛家放下经典禅语

2. “我救你可以。但是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佛陀慈祥地说。

3. 此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入万丈深渊,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保得住性命?因此继续抓紧树枝不放。佛陀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离去。其实那人离地面仅仅有一米。

4. 有一次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到了深谷里。此人眼看生命危在旦夕,双手在空中攀抓,刚好抓住崖壁上枯树的老枝,总算保住了生命。忽然看到慈悲的佛陀站立在悬崖上,慈祥地看着自己。此人如见救星,赶紧求佛陀说:“佛陀!求求您发发慈悲,救救我吧!”

5. 他说:“这些事和人我就偏偏放不下。”

6. 如果我们放眼从累生历劫去看,那么一切的众生,谁不曾做过我的父母.兄弟姊妹.亲戚眷属?谁不曾做过我的仇敌冤家?如果说有恩,个个与我有恩;如果说有冤,个个与我有冤。这样子我们还有什么恩怨亲疏之别呢?再就智慧愚笨来说,人人有聪明的时候,也有愚痴的时候,聪明的人可能变愚痴,愚痴的人也可能变聪明。最坏的人,也曾做过许多好事,而且不会永远坏;好人也曾做过许多坏事,将来也不一定会好。如此我们反覆思索,所谓的冤亲.贤愚,这许多差别的概念,自然就会渐渐淡了。这绝对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坏,而是要将我们无始以来的偏私差别之见,以一视同仁的平等观念罢了!

7. 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8.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9.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10.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11.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2.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13.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14.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篇6:佛家关于缘分的禅语

2. 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3. 佛说:我只爱爱我的人,因为我不懂怎样去爱一个不爱我的人。他爱你,什么都容易,他会来感动你。他不爱你,你多么努力去感动他,也是徒劳的。我爱不起不爱我的人,我的青春也爱不起。我的微笑,我的眼泪,我的深情,我年轻的日子只为我爱也爱我的那个人挥掷。

4. 佛说: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5. 佛说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

6. 缘分是本书,翻得不经意会错过,读得太认真会流泪。

7. 佛说:沉默只因爱恨一朵朵,荡起的涟漪旋转爱情的执着;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转读三寸经纶,终究曲终人散,往事落魄。

8. 彼此都有意而不说出来是爱情的最高境界。因为这个时候人都在尽情的享受媚眼,尽情的享受目光相对时的火热心理,尽情的享受手指相碰时的惊心动魄。一旦说出来,味道会淡,因为两人同意以后,所有的行为都是已被许可,已有心理的了,到最后渐渐会变得麻木。

9. 佛说:烟火缭绕的梦境,只是因为爱情,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恋;四大皆空不过过眼云烟,就算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也只换回今生一次擦肩。

10. 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

11. 草率地结了婚已经是错了,再也不要草率地去离婚。先试试看,真的不行再离也不迟。

12. 佛说:爱情不是做买卖,失意了就要倾家荡产;爱情也不是下赌注,输掉了就变成穷光蛋。爱情是两颗心的碰橦和相许,如同和谐的乐谱的音符,谱写人间的圣洁,相随一生。

13. 不要随便和别人上床,否则将来遇到一个真爱但他洁身自好有原则的男人,你会后悔当年的所做所为。

14.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缘。牵手是有一种缘,回眸是一种缘;生命是有一种缘,爱情是一种缘;假如还有来生,来生也是一种缘。组成人生的,就是那无数个缘;让你去结,去解。惜缘,随缘,才能以佛心看缘起缘落。

15. 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的怨,总有抱憾的恨。

16. 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也许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还是逃脱不了上帝的安排,那就是命运!缘起,缘灭,一切皆是定数!

17. 初恋的人大多都不懂爱,所以初恋失败的多。成功的少。结婚应该找个未婚的,因为谁都喜欢原装。

18. 佛说:当爱情离开请别在留恋当爱情走近请你珍惜我说爱与不爱还不都一样,匆忙一生闭上眼,无所谓谁还未眠。

19. 佛说: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20. 有人说,在要求对方必须是处女的时候,想想自己是不是处男,如果是,你可以,如果不是,你凭什么?佛说,顺其自然。

21. 天地一份情,浓缩在自身修佛发掘一种本性,励志成佛折射一种超凡,出世修佛隐喻一种逍遥,自己谓佛浸润一颗善心。只要心释然,佛心常相伴,只要释善意,佛理皆可期,只要花-还开,佛法皆可待.只要心常在,你我皆为佛。

22. 初恋都让人难忘,觉得美好。为什么?不是因为他(她)很漂亮或很帅,也不是因为得不到的就是好的,而是因为人初涉爱河时心里异常纯真,绝无私心杂念,只知道倾己所有去爱对方。而以后的爱情都没有这么纯洁无瑕了。纯真是人世间最为可贵的东西。我们渴求的就是她。

23. 世人皆有烦恼,世人皆有佛性,世人皆有善心,世人皆有佛根。

24. 佛说:承诺只怕锦书难托,一念执着,换三生迷离烟火;一生多情愁,来回多紧锁,燃烧的福祸,忘记你我。

25. 只会读书的女人是一本字典,再好人们也只会在需要的时候去翻看一下,只会扮靓的女人只是一具花瓶,看久了也就那样。服饰美容是做好一个女人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你还需要多看书。这样你会发现生活更加美好。

26. 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心中。

27. 佛说:感情的事基本上没有谁对谁错,他(她)要离开你,总是你有什么地方不能令他满足,回头想想过去在一起的日子,总是美好的。当然,卑劣的感情骗子也有,他们的花言巧语完全是为了骗取对方和自己上床,这样的人还是极少数。

28.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遇,都是缘分,没有好与坏,没有对与错。缘分来了,好好相待;缘分尽了,自会分离。

29. 前世,你是我亲手种下的一株碗莲,别的莲都开了,只有你,直到枯萎,也没能把你清丽的容颜展现在我眼前。

篇7:佛家的心灵经典禅语

2. 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荆棘丛中下足易,明月帘下转身难、

3.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4.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6. 公牛顶死小狮子,母狮痛哭流涕。豹子:有多少人为孩子被你们咬死而落泪!禅师:只有自己遭到不幸,才会反省对别人的伤害。

7.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8. 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9. 聪明的人从积聚小善开始,春夏秋冬,持之以恒,最终因功德圆满而整个人充满福德。

10.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如果一个人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为乌有。

11.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2.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13.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14.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1、生命犹如一片绿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的枯黄,但他的叶脉,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15.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16. 譬如种子别,生果各殊异,业力差别故,众生刹不同。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众生心净故,得见清净刹。——《华严经》

17.平常心是道。《传灯录》释义:平常心没有造作,没有是非,没有取舍,没有断常,也没有凡盛,是道之所在。

18. 问大珠禅师:多么大算大?答:无边际。又问:多么小算小,答:看不见。问:大无边际,小至不见,究竟何处是?禅师反问:何处不是呢?

19. 欲杜绝奸佞之徒的跋扈,须为其留条去路,若其无逃遁之处,便如堵塞鼠穴,老鼠无去路会将所有重要器物咬碎,灾害更大。

20.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21. 聪明与智慧是不同的,否则何以有“大智若愚”之说呢!智慧能使人了脱生死、解除烦恼。

22.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3. 佛经是佛的言论,禅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执著于文字,寻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终究不能悟道。

24.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枝繁叶茂,正是来自于深扎大地的根与干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所以,根死树必枯。

25. 培养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养来的才是真的。争只能与时日争,争善、争美,不可去争本不该拥有的人或物。

26.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27. 问:是否佛教一切人都出家?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是教一切众生明白本有佛性,不受生死回的痛苦,不是教一切人都出家。

28. 禅师讲经:大鸟怕小鸟从窝里掉下来,每天都把窝移低一点,灾难也因此发生,人们把小鸟都捉走了。过度的溺爱是害不是爱

29. 食物是用来吃的;东西是用来用的;音乐是用来听的;经典是用来实践的。凡是错用经典,便是辱没了经典神圣。

30. 一教授向禅师问禅,禅师将茶水注入其杯,溢出后继续。教授:漫出来了。南隐:你不先把你的杯子空掉,我如何对你说禅?

31.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憨山大师醒世歌》

32.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恬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33. 老僧调了敲钟小僧的职位,让他去劈柴。小僧辩解:我敲得很准时啊。老僧:敲钟是要唤醒众生,你敲的钟声乏力,做的只是表面文章。

34. 抱怨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于事无补。

35. 禅师同弟子外出,见一犬嫌骡子拉车慢,在旁吠叫,被骡子一脚踢开。禅师:不要自以为是,做超越自己范围的事,会招人厌。

36.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37.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38. 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39.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宽容大度,才能庄严菩提;惟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

40. 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每日读句佛家心灵禅语

2.佛家禅语前世今生

3.终身受用的佛家经典禅语

4.佛言禅语大全

5.佛家经典佛心禅语

6.佛家经典感悟人生禅语

7.佛家静心经典禅语

8.佛教经典静心禅语语录

9.佛教智慧禅语

篇8:佛家精彩的经典禅语

2.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3.放下过去的烦恼,不耽忧未来,不执着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4.一切法各各为因,各各为果,是各因果相。——源自:《大智度论》

5.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6.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8.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9.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10.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11.下一世的情歌、把词交由你填、看看你仍旧是谁高高在上的王。

12.不懂装懂是聪明,懂装不懂是智慧。

13.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14.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15.秋凉成好梦,陌上。经册展平台。

16.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7.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篇9:佛家禅语感悟人生的短语

2.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3. 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4.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5.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6. 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7.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8.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9.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10.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11.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si在你刀下的众生 又有多少?

12. 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

13.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4. 坏孩子,父母总是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重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怜愍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15. 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16. 一般人在遇到对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的力量对付他,而你却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在恶劣的环境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17.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8. 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19.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0.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1.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22.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23.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4. 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25.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26.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7.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28.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9. 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篇10:佛家关于善的禅语

2. 心善,乐善好施是大爱无疆的蔓延;心宽,宽大为怀是足智多谋的恬静;心正,正大光明是憨厚耿直的凸现;心静,静心如水是博大精深的境界;心怡,怡然自得是达观开朗的淡泊;心安,安常处顺是知足常乐的欣慰;心诚,诚心诚意是高风亮节的镜子。

3. 能控制自己怒意的人,已经打倒了最大的敌人。

4. 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5. 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

6. 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

7. 我想许多人一定听过,格林童话中有一则关于一位老人和儿子住在一起的故事。 老人的耳力已经不行了,眼睛也看不见,

8. 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的人,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同理,当你给予他人,当你为别人付出,那个真正获利的也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给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

9. 不懂装懂是聪明,懂装不懂是智慧。

篇11:关于净化心灵的佛家禅语

2.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3.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4.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5.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6.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7.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8.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9.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0. 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11.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篇12:佛家静心禅语箴言

2. 布施,不是说你布施的钱愈多,你将来得到的愈多,不是这样的。布施是看你的心跟力,你的心真诚,你的心恭敬,布施钱财虽然很少,得的福报很大,不可思议!如果你布施的钱财很多,你的心并不恭敬,并不真诚,你得的福报反而很小。

3.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4.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5. 守一座空城,等一位旧人。

6. 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7. 儒家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讲「广结法缘」,都是提醒我们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过头。

8.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9. 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10.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 愿三宝保佑您及家人吉祥如意,快乐多多。

12.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13. 敞开心扉,宽容的对待别人你就会拥有全世界,记住,千万别为利来,为利往,笑看人生,你就是最幸福的人。

14. 所求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15. 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6.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7.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篇13:佛家励志禅语

佛家禅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佛家禅语: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佛家禅语:《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佛家禅语: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经》释义:贪婪淫乱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谛

佛家禅语: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佛家禅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篇14:关于佛家禅语因缘

2. 自性就落入有法,因缘生就是毕竟空。

3. 饿鬼罪毕转生畜生身,以身力偿还主人供养的因缘。

4. 诸法要是有自性在因缘中,那是他性,不是法自性。

5. 佛法对世间万象的解释,皆包含于“因缘因果”四个字内。

6. 真正的因缘成熟,实际上对于正法来讲,时时刻刻因缘都在成熟,只不过是你做和不做的问题。

7. 信心坚固自然会精进修行,不造一切恶业因缘。

8. 在佛法里面,我们相信因缘果报是环环相衔的,是相生相成的,一切事情都是“有因有缘”。

9. 为度众生,虽遭无量苦逼而不以为苦,由于持戒积德,虽获无量福报而不以为乐,因为不论苦事或乐事,皆由因缘所生的假相,而非实相。

10. 法是因缘生,空的,那么因缘不空啊!

11. 有善有恶,白因缘就是善的因缘,黑因缘是恶的因缘。

上一篇:不听劝的经典语录下一篇:企业经营模拟实验报告(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