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院感染暴发反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2024-04-29

从医院感染暴发反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共15篇)

篇1:从医院感染暴发反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从医院感染暴发反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一、我国近期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一)深圳市妇儿医院手术切口感染事件

1、事件情况:

1998年4月至5月,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了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该院1998年4月3日至5月27日,共计手术292例,至8月20日止,发生感染166例,切口感染率为56.85%。

事件发生后,深圳市妇儿医院未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在自行控制措施未果、感染人数多达30余人的情况下,才于5月25日报告深圳市卫生局。

2、事件原因:此次感染是以龟型分枝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感染原因是浸泡刀片和剪刀的戊二醛因配制错误未达到灭菌效果.3、处理结果:院长陈一臻被免去院长职务,直接责任人主管药师何莹被开除公职,其他有关人员由医院进行处理,赔偿患者损失。

4、反思:

(1)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责任不落实。

(2)没有及时报告,减少损失。

(3)对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执行不力。

(4)有关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戊二醛用于手术器械灭菌浓度应为2%,浸泡4小时,而该院制剂员将新购进未标明有效浓度的戊二醛(浓度为1%)当作20%的稀释200倍供有关科室使用,致使浸泡手术器械的戊二醛浓度仅为0.005%。

(5)部分医护人员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6月份现场调查发现,手术室浸泡手术刀片、剪刀的消毒液近两周尚未更换,明显违背有关规定。(6)没有感控专职人员,对消毒剂购进没有监督管理。没有对消毒药剂的购入、配制、使用和效果进行监测。

(7)深圳市惠泽公司JL—强化戊二醛的使用说明书没标有效浓度、消毒与灭菌概念不清等问题,也是导致深圳市妇儿医院制剂员错配消毒剂引发严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重要因素。

(二)安徽宿州医院白内障手术感染事件

1、事件情况:

2005年,安徽宿州医院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病人发生绿脓杆菌感染,其中9名患者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2、处理结果:(1)取消宿州市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称号.(2)主刀医生被吊销执业证书.(3)宿州市立医院院长被免职.(4)重罚宿州眼球事件当事医院,没收非法所得318601.86元,罚款3万元。对相关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

3、反思:

(1)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基本条件,手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均不符合要求。

(2)手术器械清洗灭菌不合要求。(3)对手术室感染管理缺乏。

(三)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感染死亡事件

今年8月28日至9月16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患者94名,9月5日至15日,先后有8名新生儿患者连续死亡,8名早产新生儿死亡系院内感染所致,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故。

(四)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1、事件情况:

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该事件后果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2、发生原因: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1)漠视工作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2)责任意识淡化,管理工作松懈(该院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对临床诊疗、安全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等制度执行不力,存在医疗安全隐患,新生儿科的部分病室收治儿童和成人脑瘫康复患者,部分病室空床租给家属留宿,患儿家属自由出入病区,人员混杂)(3)建筑布局不合理,基本条件不完善

(该院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基本设备、设施配备不全,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不能保证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的落实到位。新生儿科未设新生儿专用的洗澡和配奶区域,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

(4)忽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缺乏医院感染事件报告意识

(未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履行相应的职责,仅有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兼职负责医院感染工作,不能有效监督、检查和指导新生儿科、手术室、供应室、产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多起新生儿感染病例的聚集性发生,相关医务人员反应迟钝,缺乏报告意识,没有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5)消毒及诊疗措施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新生儿吸氧所用湿化瓶不更换。对收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在入院诊断、抗菌药物使用、给氧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当,存在严重医疗缺陷)

处理:

3、免去蓟县卫生局局长、党委书记职务;撤销蓟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党支部书记和副院长职务;免去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护士长的职务。

4、反思:(1)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执行力

(2)加强医院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3)强化院感防控意识,提高工作应对能力

(4)规范行政审批,加大管理力度

(五)山西两医院发生患者因血液透析感染丙肝事件 :

1、事件情况:47名患者在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进行血液透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医院对47名患者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20名患者丙肝抗体阳性。20名丙肝阳性患者中有14名患者曾在山西 煤炭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

2、原因:(1)缺失有关规章制度(没有针对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十分混乱)(2)我国近期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3)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甚至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

(4)存在诸多交叉感染的隐患(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不进行测漏试验和质量监测,消毒方法不正确)

3、反思:

依法执业、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应增强,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措施应加大执行度力;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企业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监管。

(六)其它暴发事件

1、事件情况:

----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流行,55人发病,23名死亡。

----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暴发,26人感染,10名死亡。----1993年3月,某市医院14名新生儿苛萨奇B型病毒感染,10名死亡。----1993年,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苛萨奇B型病毒感染,15名死亡。

一、我国近期若干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液感染。----2005年,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

----2008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综合病房8名患者陆续发生鲍蔓氏不动杆菌感染。

2、暴发事件分析:(1)引起感染的病源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苛萨奇病毒----结核分支杆菌----绿脓杆菌----鲍蔓氏不动杆菌(2)感染的科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手术室(3)感染的途径 接触传播为主 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

(4)以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最高

⊕感染来源广(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源体普遍易感)⊕易感因素多

内在:免疫功能,生物屏障,胎龄,出生体重,病情严重程度。外在:静脉内置管,全胃肠外营养,机械通气,药物,病房环境。⊕病情变化快

⊕易聚集或流行(与共用医疗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多)⊕医院配备工作人员少,工作忙,未进行前瞻性监测。⊕流水线护理操作,忽视手卫生

⊕病房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病人密度大 ⊕医护/患儿比例

3、医院感染是难免的 关键是:----早防范----早发现----早控制

(二)从感染暴发看监测、预防和控制 监测:是防控医院感染的“眼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系统----病区医生,护士报告----临床微生物室报告----其他

(一)监测的目的:

1.发现危险因素,通过针对性干预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建立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基线。

3.发现暴发,一旦确定散发基线,可以据此判断暴发。4.评价控制效果。

5.利用调查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制度。6.调整和修改感染控制制度。7.为措施的有效性提供证据。8.进行不同医院间控制效果比较。

(二)预防和控制

1、制定规则,全员参与(1)与器械相关的感染 1)血流感染 2)尿路感染 3)呼吸机相关肺炎(2)与操作过程相关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

(3)与环境污染相关感染

----针对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控制感染经诊疗器械、器具的传播----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确保诊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 ※控制感染经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传播----实施标准预防----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实施额外预防----规范各种与感染相关的诊疗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2、控制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建筑(分区、流程、材料)----通风、空气流向、红旗净化----医院环境卫生----医疗废弃物

3、预防和控制要求

应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通过有效的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应当严格执行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隔离工作技术规范。

----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手卫生、诊疗环境卫生、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防护降低感染危险因素。

----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职业安全。

----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按照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加强耐药菌的监测。

----制定感染暴发的报告、控制、处理流程。

4、注重人员培训

----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学科建设,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应当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专业知识并能承担医院感染管理和业务技术工作。

----制定并实施对各级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人员培训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医务人员必须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落实感染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工勤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部门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在工作中正确应用。

篇2:从医院感染暴发反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李妙芳

张淑卿

王 彬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洛阳 471OO2)

笔者从事消毒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T作十多年,对医院感染T作有较深体会。就近几年所见所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笔者认为,要搞好医院感染控制,领导重视是根本,充足的经费投入是保证,合理的人员配置是基础,健全法律法规是前提,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是关键,提高医院全员防控意识是巨大的推动力。这些环节缺一不可,就像最短的木板决定了木桶的容量一样,最薄弱的环节往往限制了医院感染的防控水平。

1.领导重视是根本

由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从表面上看,只有投入没有收益,加之各级医院领导工作繁忙,事务繁多,经济创收压力大。因此,多数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医疗技术、提高经济效益上,无暇顾及医院感染控制,二级以下医院尤其如此。有的医院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忽视;制定规划时雷声大,实际工作中雨点小;布置工作和总结汇报时叫得响,上级检查时抓得紧,日常T作中放得松。一般都设有相关机构,人员也都有编制,规章制度一应俱全,但大多监管乏力,奖罚不明,致使T作效率低,防范力度小。虽然各级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控制付 了不少心血,但仍有纰漏,如西交大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就为我们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医院管理者应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T作是小投入避免大付,小投资堵塞大漏洞,正如铲除蚁穴免溃长堤。医院感染防控,近期投资长远获益,是利国利民利院利患者的事业。说领导重视是搞好防控的根本,是因为领导重视,才能产生强大的执行力,经费、机构、人员配置才有保证,全员意识才能逐渐提高。各级医院领导要真正转变观念,改变“不出大事、不惹官司即可”的被动思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要真正履行职责,加大考核力度,赏罚分明,尽职尽责;有关机构部门照章办事;专兼职工作人员遵规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把关,才能有效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充足的经费投入是保证

随着医院感染防控的规范化,随着院内感染防控技术的进步,检测手段不断更新,医院感染控制所需的设施不断增多,明显提高了防控水平。如今,各级医院都在花巨资引进检查、治疗设备,但在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设备投资却明显滞后,且投资额相对较小。有的医院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上级要求的投入一些,面上的投入一些,检查过后,后续投资跟不上。其原因在于检查、治疗设备投资能收回成本,能创效益,而医院感染防控设施表面看是有投入无回报。殊不知,医院感染少投入1元钱造成的损失或许需要1O元来弥补。有统计表明,在预防上每投资1元钱,可以节省以后治疗费用8元钱,“放大效应”在预防T作中最显著。只有合理投入,搭建T作的现代化平台,加上高标准严要求,才能避免差错,杜绝事故,支撑起医院感染防控的大厦。当然,医院感染控制T作者需要勤奋丁作,但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有先进的监测统计分析设备,才能提高监测水平,提高分析研究速度,及早发现医院感染隐患,将感染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所以,经费投入上不仅要下“及时雨”,更要下“透雨”,彻底解除设备投入上的旱情,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取得医院感染控制大丰收。在医院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时,要舍得投资使其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卫生学要求,减少感染隐患。3.合理的人员配置是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医院感染控制的观念已深人人心,各级医院都成立了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设置了相应的部门,配备有专兼职人员。但机构、人员开展工作仍不规范,甚至有的部门只是把丁作制度贴在墙上,印在文件上,上级检查时应付一阵子,平时却不能认真履行职责。在人员配备上,医院感染控制人员中,护理医技等二三线人员偏多,医务人员较少,学历层次较低,严重制约着防控水平的提高。因此,在领导重视和经费保证的前提下,一定要健全组织机构,组建合理、合格的医、护、技各种人才俱备的院感防控队伍。医院感染委员会及相关机构部门、专兼职人员应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才能提高监测预防水平,提升科研能力,更好地查找隐患、堵塞漏洞,使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健全法律法规是前提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是关键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有关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已比较健全,但落实不到位一直是制约防控二r作发展的瓶颈。国外有关事故学的研究证实,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有7个事故隐患存在,医院感染的发生也符合这一规律。比如:深圳妇儿医院事件,由于戊二醛灭菌剂配置方法错误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原因是厂家产品说明书未标明浓度,致使制剂师错误配置,手术器械灭菌方法错误(应首选高压灭菌),更换消毒剂未更换容器或者未对容器进行灭菌,未按规定每月对使用中的灭菌剂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未及时发现感染暴发趋势,当出现切口感染暴发后不及时上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等,最终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由此可见每一起感染暴发事件都有一个关键环节出错,而其它环节均有把关不严的通病。生命和健康的代价警示我们: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贯彻不能搞“雨过地皮湿”,说说算一遍,不能挂在墙上,记在本上,而要刻在心上,落实在工作中。技术规范决不能只是领导念念,员丁听听,而要落实到行动上。每一个节点都执行到位了,防控措施才能织就一张大网,不漏过一个隐患和差错。.提高全员防控意识是推动力

部分医院存在重医疗技术轻医院感染的倾向,多数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像“雾里看花”,知道是美好的事物,但模糊朦胧,看不清真面目。误认为,医院感染防控是专业人员的事,与己无关,对医院感染防控缺乏理解配合,这种防控意识的欠缺,严重阻碍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发展。殊不知,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医院感染隐患,医疗护理工作的每一个节点都需要防控医院感染,每一个人都有防控责任。齐心协力,共同防范,等于为医院感染防控加上了多保险,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医院要想方设法提高全员防控意识,利用板报、简报、讲座、会议等方法加强培训,搞好医院感染继续教育,使医护人员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如此才能推动医院感染防控的快速发展。.结语

篇3:从医院感染暴发反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据介绍,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 短时间出现3例或以上的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是医院感染危害的集中体现, 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此次发布的《通知》对医疗机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报告程序进行了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准确掌握信息报告标准, 对当医疗机构无法确诊, 怀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 应当主动联系当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在当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调查, 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通知》要求对各省 (区、市) 报告例数进行横向比较, 在考虑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发现异常值, 进行原因分析并改进;对每年报告数据进行纵向分析, 发现趋势性问题, 找出异常因素。

据介绍, 卫计委将委托相关机构通过报告系统运行数据的大样本统计分析, 定期对医院感染暴发的人群特点、季节分布趋势、易发感染部位和常见病原体等规律性信息和应对原则等进行发布。

篇4:从医院感染暴发反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方法:分析2010年4月~7月我市手足口病暴发后我院实施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措施的效果。

结果:我市手足口病暴发期间,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37例,实施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措施后,痊愈102例、好转25例、转往上级医院救治10例,未发生患儿死亡。治疗期间未发生一例院内感染。

结论:手足口病暴发后实施系统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可有效防止院内感染,对患儿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9-02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多由肠道病毒柯萨奇A16病毒和EV71病毒等引起。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发生流行。少数患儿病情危重,可引起死亡等严重后果,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恐慌和关注。2010年我市也暴发手足口病,我院及时成立手足口病防控管理小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防控措施,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4月~7月我市手足口病暴发后,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37例,男85例、女52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为(3.26±0.75)岁;体重7.5~26kg,平均体重为(12.05±2.68)kg;其中城镇儿童18例,农村儿童119例。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咽痛、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易惊、颤抖、头痛、抽搐、嗜睡等临床表现,患儿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皮肤和黏膜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样损害。对患儿咽拭子和粪便进行检验分析后确诊。

1.2防控方法。手足口病暴发后,我院立即启动重大疫情应急预案,抽调各科骨干成立手足口病防控管理小組,并召开全院动员会,及时传达疫情的动态。在管理小组的领导下,全院上下认真执行疫情监控,及时报告。针对部分人员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足的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全院职工进行手足口病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强化培训,力争做到人人知晓,尤其对于临床医生、护理人员等进行重点培训[1]。

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在门诊部专门设置发热、出疹患儿就诊台。接诊后详细询问患儿病史,对手、足部位出疹、发热等高度疑似患儿做好保护性隔离,确保不发生交叉感染。保持诊疗环境清洁卫生,增加消毒频次。病区地面采用1g/L含氯消毒剂擦洗,2次/d;门把手、水龙头、护栏等采用0.5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d。室内空气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min/次,1次/d,并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病房的清洁用具分开使用,使用后先采用0.5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以上,再经清洗、晒干后备用[2]。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诊疗操作过程中佩戴口罩、手套等,接触患儿体液、血液或分泌物后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并进行手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进行妥善处理,杜绝医源性感染。非一次性用品专人专用,体温计使用后以0.5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以上,再以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病区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垃圾处理,放入专用医疗垃圾袋并密封,贴上特殊标签,由专人进行焚烧处理。患儿被服送洗前贴上特殊标签,以0.5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再洗涤。患儿餐具清洗后煮沸30min备用[3]。

对患儿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家长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抱宝宝前洗手,保持口腔卫生。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告知家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等知识,使其参与到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中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4]。

1.3判断标准。痊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消退,无其他伴随症状;好转: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干结,其他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恶化:患儿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短期内转为重症。

1.4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2结果

实施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措施后,全部患儿中痊愈102例,占74.45%;好转25例,占18.25%;转往上级医院救治10例,占7.30%。未发生患儿死亡,死亡率为0.00%。治疗期间未发生1例院内感染。

3讨论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在湿热环境易于增殖和传播,对高温、紫外线、氯化物、氧化剂、甲醛、碘伏等均较敏感。手足口病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强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其传播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范围流行和暴发,给疫情的控制增加了难度。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农村患儿卫生习惯不良;治疗早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多次侵袭性诊疗操作等因素决定了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低下,临床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在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应从就诊前、就诊时、住院后和出院前等阶段进行防控管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促进患儿康复。

本研究发现:手足口病暴发后实施系统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措施,可有效防止院内感染,对患儿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钱丽敏.基层医院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676

[2]孙德宏,徐书珍,车芬芳,等.手足口病病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3):273~274

[3]孙丽红,黄丽群.暴发手足口病疫情的医院感染防控与管理[J].右江医学,2010,38(6):771~772

篇5:医院感染暴发培训总结

通过此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医护人员熟悉掌握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和控制措施,提高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今后我们还将组织科室、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演练,使全院医务人员重视医院感染暴发,尽量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一旦发生能够得到及时正确处置。

2014感控科

篇6:医院感染暴发演练脚本

一、目的

为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院感防 控意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组织本次演练。

二、成立演练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1、演职人员:院感管理委员会成员,神经内科ICU医生1名,感染科医生1名,检验科检验师1名,神经内科ICU护士1名,护工1名,院感科科员2名。

2、协勤人员:演练筹备人员2名,负责道具准备,场地规 划、人员联系以及脚本制作和脚本讲解。现场协调人员1名,负责演练现场控制、人员联系。

三、时间安排

演练日期拟定于2014年5月3日进行,下午3点开始,4:30结束。

附件:医院感染暴发演练脚本

附件:

医院感染暴发演练脚本

人物列表: 分管院长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 院感科科长(院感科)院感科职员(院感科)神经内科ICU医师甲(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护士A(神经内科)神经内科ICU病人甲(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ICU病人乙(神经内科)神经内科ICU病人丙(神经内科)检验科医师甲(检验科)场景一:时间:第一天(10分钟)

地点:神经内科ICU 人物:医生甲(科室院感管理组成员之一)

事件:神经内科ICU医生甲致电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2369)

医生甲:院感科吗?这里是神经内科ICUXXX,我们发现4月28~

5月2日相继发生3例肺部感染,痰培养均为鲍曼不动杆菌。经我科院感管理小组讨论,怀疑医院感染暴发,特向你们报 告。

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好的,请填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

院感染疑似/暴发登记表》,我们马上来调查。

医生甲:好的。

(医生甲填写《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感染疑似/暴发登记 表》)

场景二:时间:第一天(20分钟)

地点:神经内科ICU病房

人物:医院感染管理科调查人员、神内科医生甲、患者甲、乙、丙。

事件:院感科流调人员在神外ICU流行病学调查和上报。

院感科职员:调查结果:3个病人分别于4月28日、4月29日、5月2日出现肺部感染。均为使用呼吸机后发生的医院感染。3个病人两次以上痰培养均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基本一致。3个病人均为护士A和护工A护理,护士A在此期间同时对其他2人(病人丁、病人戊)进行护理。其他病人暂无肺部感染(医院感染)。

院感科科长:3个病人医院感染(肺部)明确,且在一周内相继发生,痰培养均为鲍曼不动杆菌,应高度怀疑医院感染暴发。请科室高度重视,将3个病人隔离到单间病房,专人护理,积极治疗。另外,患者感染途径可能有:呼吸机管道、呼吸机湿化瓶、医护人员手、空气、病人自身定植菌。对病人甲、乙、丙、丁、戊口咽部,所有病人呼吸机管道,空气、护工A、护士A、医生甲手消毒前后,病人甲、乙、丙病床,地面采集标本做病原菌鉴定,并做同源性分析。(检验科医师指导护士A采样。)

院感科科长:吕院长你好,我是院感科XXX,现向你报告一起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神经内科近1周内发生3例呼吸机相关肺炎,均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我们已到科室核实,请指示!吕院长:请通知医务处、院感管理委员会专家会诊,明确是否为院感暴发。院感科科长:好的。

(院感科科长通知院感管理委员会专家会诊。)

场景三:时间:第三天(20分钟)

地点:神经内科医师办公室

事件: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会诊 神经内科ICU医生甲汇报病史。

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汇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上。

检验科:同源性分析结果:3个病人感染菌为同种同源,且3个病人

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采样培养的结果相同,在护工A手消毒前采样培养出了同源的鲍曼不动杆菌。

其他委员展开讨论。

委员会组长总结发言:综合大家的意见,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神

经内科ICU这3例病人在短期内出现了相同症状,细菌培养为同种同源的鲍曼不动杆菌,根据医院感染暴发的诊断标准,应该诊断为一起院感暴发事件。感染源可能来自病人甲的呼吸机管道或,其他两个病人由于护工A接触传染。请神经内科ICU病房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彻底做好防控措施,防止其他病人的再次感染。

场景四:时间:第三天(8分钟)

地点:院长办公室

事件:院感委员会向院长报告暴发事件

院感委员会组长:神经内科ICU有3例病人在短期内出现了相同症状,细菌培养为同种同源的鲍曼不动杆菌,根据医院感染暴发的诊断标准,院感委员会会诊讨论结论诊断为一起院感暴发。请指示!

任院长:请医院感染管理科按《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流程》上报上级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并督导神经内科ICU病房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后续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整改,同时要对整个事件写出书面材料,通报各临床科室,引以为戒,加强自查。场景五:时间:第三天(2分钟)

地点:医院感染管理科

事件:医院感染管理科将这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渝中区 疾控中心。

篇7:预防医院感染暴发的措施

一、预防院感暴发的措施

1、科室认真开展院感病例的监测,及早发现院感流行暴发的隐患,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临床医生应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

3、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4、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认真做好消毒灭菌与隔离。

5、加强重点环节、高危人群的院感管理。

6、感染管理科在院感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院感病原体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基础上,定期分析监测资料;当发现有院感暴发迹象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组织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研究。

7、感染管理科根据分析论证结果,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及总务科通报,以利于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8、强化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

二、院感暴发报告

(一)院内报告程序

1、各科室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时,主管医师应立即通知本科室院感质控小组负责人,并在医院办公系统院内感染管理栏内上报,于1 小时内通知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并立即向分管院长汇报;再由分管院长上报院长。

2、遇到特殊情况,可直接上报院长。

3、院长接到报告后,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做出初步评价,由院长决定上报市卫生局。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科室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科室应立即通知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在向主管院长报告同时组织人员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及处理,并指导科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2、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于12 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除感染管理办按感染暴发程序报告外,防保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三、院感暴发的控制措施

1、院感暴发流行时,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应急预案的启动。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相关科室及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感染管理科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配合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查找和控制感染源:对医院感染的病人、可疑传染源(包括密切 接触者、环境、物品等)进行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积极做好防控和诊治工作。

3、切断感染途径:确定感染途径(如接触物品、水、空气、飞沫、食物、血液、血制品、药品、药液、诊疗器械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保护易感人群: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保护易感人群,控制感染和再次传播,必要时暂停收治新病人。

5、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在加强消毒隔离同时,主动采取自身职业防护措施。

四、责任追究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1、领导小组对院感暴发应及时调查核实,及时部署防控措施,按要求上报市区卫生局和市区疾控中心。院长为院感暴发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院长为直接责任人,感染管理科为报告院感暴发的责任人,为报告传染病的责任人。

2、各科室上报院感病例,科主任为报告本科感染暴发和防控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医生为直接责任人。

3、科室和个人对医院感染不得瞒报、缓报和谎报。若因为瞒报、缓报及漏报而导致院感暴发,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六章《罚则》规定,承担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4、各临床科室要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相关科室要认真落实院感暴发应急处置措施。如发生阻碍、推诿处置的现象,除在院内通报批评外,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五、预案修订、启动与终止

1、预案由院感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制定,并根据有关法规适时修订、补充。

篇8:从医院感染暴发反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5~8日新生儿室5例患儿出现了发热现象, 发热均发生于入院后的第5天, 体温在38.3~39.5℃之间。血常规检查正常, 咽拭子阴性。其中4例男婴, 1例女婴, 出生时间在1~3d, 4例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期脑病, 一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合并败血症。

1.2 方法

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后, 坚持“边抢救、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原则, 立即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组织专家会诊, 以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 要求新生儿室暂停收治新病人并暂停家属探视; (2) 对新生儿室现有患儿实行分类隔离管理, 将发热患儿与普通患儿隔离, 做到专人专室护理; (3) 科室积极开展对疑似医院感染患儿的诊治工作, 对危重病例积极救治或根据病情及时请院外会诊或转诊; (4) 加强各项消毒工作:做好奶瓶及奶嘴的消毒;做好患儿衣服的消毒;疑似患儿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垃圾处理;保洁工具做到专床专用;科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加强个人防护; (5) 要求科室密切观察其他患儿, 如果发生相同症状, 及时汇报感染管理科及医务科; (6) 要求对发热患儿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7)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空气、暖箱内外表面、湿化液、暖箱水、奶嘴、奶瓶、门把手、治疗车桌面、医护人员及护工的手等有关诊疗器械现场采样。培养结果所有标本符合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具体要求。

2 结果

2.1 排除医院感染

上呼吸道诊断依据不足: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发热 (≥38℃超过2d) , 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体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2]。这5例患儿仅仅体温的升高, 一般状况良好、吃奶好、二便正常且无鼻塞、流涕、咳嗽、咽红等症状与体征。此5例患儿的发热不符合上呼吸感染的诊断。

2.2 经过流行病学的调查, 确诊为药物热。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后, 发现此5例患儿的发热均发生在入院后第5天, 呈不规则热, 一般状况良好, 吃奶好, 二便正常。此次发热是在10月1日以后, 科室为贯彻我院的抗生素使用规范, 降低抗生素使用级别, 由原来使用的头孢哌酮舒巴坦改为头孢他啶的情况下发生。为了确定是否由于药物引起, 建议新生儿室停用头孢他定。在改用其他抗生素后, 患儿的体温在24~48h内降至正常。根据用药史、临床表现、替代药物及体温变化等综合判断, 本次5例患儿的发热的原因是药物热。

3 讨论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 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3]。而对于药物热的诊断尚缺乏特异的诊断标准, 目前多根据用药史、临床表现、停用或替代可疑致热药物、激发试验等综合判断[4]。本次新生儿室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通过及时开展环境卫生学检测及流行病原学调查, 排除了医院感染暴发, 确诊为药物热, 保障了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嘉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9, 26 (4) .

[2]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S].2001.

[3]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S].2009年颁布.

篇9:从医院感染暴发反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1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8-02

随着医学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的控制、预防和管理研究工作亦越来越引起重视。对于妇产科这一特殊科室,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及预防工作尤为重要。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收治的病例病种多,合并症复杂,病情严重。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院妇产科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出院病人1000例,年龄20-76岁,平均(37.5±11.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部(2001)2号文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依照医师,护士的记录和病人的各种化验结果。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内容,获得医院感染病例共81例,按不同年龄,感染部位,住院天数,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分析。

诊断标准

2 结 果

2.1 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出院病人1000例,发生院内感染共81例,感染率为0.81%。产科1000例出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为4.82d,81例医院感染病例的平均住院天数为7.6d(5-13d),所有感染病例均大于平均住院天数。

2.2 产科感染部位分布 产科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其次为切口和胃肠道。

2.3 医院感染与危险因素 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合并并发症的患者17例,占21%,留置导尿的患者64,占79%,住院天数大于平均住院天数的患者81例,占100%。

3 讨 论

3.1 感染因素

3.1.1 产妇生理因素 产程延长,产前、产后出血过多等因素使产妇抵抗力下降;产妇胎膜早膜、多次肛诊或阴道检查、助产手术、宫腔探查等操作增加感染机会;产道损伤、会阴侧切、子宫胎盘附着面更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易造成感染[1]。

3.1.2 环境因素 产房室内空气中细菌数大于正常范围,易使产妇受到感染。

3.1.3 交叉感染 部分产房医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差,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无菌操作不严格,物品消毒灭菌不彻底,双手不洁等导致交叉感染。

3.2 防控措施

3.2.1 加强产房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增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建立健全与产房医院感染有关的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认真执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规范,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3.2.2 加强手卫生管理 产科人员不可避免地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及排泄物,手易被大量细菌污染,极易引起交叉感染。有效清洗后可清除手上99%以上的各种暂住菌,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2]。因此,产房工作人员在进入或离开产房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护理特殊感染产妇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并且加强监督检查产房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情况,防止医护人员的手作为传播媒介造成交叉感染。

3.2.3 加强产房室内环境管理 ①产房采取湿式清扫,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及擦拭物体表面,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用紫外线照射60min消毒,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月做1次产房空气细菌培养,定期进行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②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医护人员进入产房更换工作服、鞋、帽并戴口罩;产妇进入产房换鞋,更换清洁干净的患者服。拖鞋每次使用后要用含氯液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冲洗、晾干备用。

3.2.4 产房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密观察产程,减少不必要的肛诊次数,肛诊检查前用消毒纸覆盖阴道口,避免粪便污染阴道;尽量减少阴道检查,必须行阴道检查时应严格消毒外阴后进行;接生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面在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重新更换,产包打开≥2h仍未分娩时应重新更换并再次消毒外阴。会阴裂伤侧切缝合时应重新消毒,并尽快完成,避免缝合时间过长、增加感染机会[3]。

3.2.5 产房消毒物品的管理 ①产房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要分开放置,并做明显标记,所有消毒物品和器械应固定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消毒。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时间,及时更换消毒。无菌持物钳采用干筒盛放,每4h更换1次,并注明时间。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4]。②用后的一次物品及胎盘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物品进行初步消毒后送供应室集中销毁处理。

参考文献

[1] 李梅花.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0):928-929.

[2] 糜琛蓉,李和姐,等.妇产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2):16-17.

[3] 刘兵,王嘉.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预防对策及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8.

篇10:医院感染暴发问题与整改

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够,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和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问题,医院感染暴发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给医院带来信誉危机。医务人员认为病患单纯,不会造成大的医院感染病例暴发。所以各部门协调配合差,指挥不当,不能快速响应处置能力。改进措施:定期检查应急队伍、设备设施、抢救药品、器材、防护用品的准备情况。通过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认识及应急处置能力。

医院感染科

篇11: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我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

二、临床科室对感染病例要及时上报感染监测科,感染监测科每天掌握感染病例动态,进行汇总。

三、发现短时间内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时,要立即向院领导及相关科室报告,同时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我院发生以上情形时,英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四、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采取措施。

塔河县中医院

篇1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一、医院应将感染监测信息报告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确保医院感染监测信息报告及时、有效。

二、医院应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率。

三、医院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配备数量适宜的感染专职人员,确保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有序开展。

四、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结合医院实际开展有效的感染监测工作,并定期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信息。

五、医院内部报告系统。

(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短期内(视疾病潜伏期而定)发现某部门2名及以上患者分离出药敏结果相似的同一种病原体,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临床部门短期内发现临床症状相似并怀疑有共用感染源,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2名及以上患者时,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3)消毒供应中心或手术室短期内发现2例及以上使用消毒或灭菌器械的患者发生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电话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经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立即向主管院长汇报。

篇13:从医院感染暴发反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实施护理管理后的17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实施护理管理后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87例, 女性患者83例, 年龄12~75岁, 平均年龄 (45.7±1.6) 岁, 住院时间为5~23d, 平均 (11.3±1.4) d。对照组男性患者89例, 女性患者81例, 年龄7~81岁, 平均年龄 (47.2±1.8) 岁, 住院时间为6~25d, 平均 (11.6±1.4)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以及所患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两组患者均根据原发病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 采用如下护理管理措施: (1) 加强制度管理:对现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 同时规范各项无菌诊疗操作规程, 明确消毒隔离的制度, 同时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制度与医院感染其管理的责任制度, 量化考核的细则, 使各项感染防控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章可循, 使护理人员执行更加切合实际[2]。同时各项制度应责任到人, 目标明确, 层层落实, 护理部负责统一监管, 科主任及护士长层层监督, 形成三级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工作模式。 (2) 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对全院范围内的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感染知识培训, 并进行考核, 强化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 尤其应加强对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 医院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讲座, 在医院内开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栏, 制作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手册, 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面, 提高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认识, 科室内部定期组织讨论, 提高科室医院感染防控能力。派出护士长及年轻的护理人员外出进修, 学习先进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方法以及实用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 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医院感染防控队伍。 (3) 加强对院感重点环节的控制:对手术室、供应室及ICU病房等重点科室, 从布局及洁、污流程均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 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 病房应定期打扫, 保持清洁干净, 每日使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诊疗器械, 并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防止交叉感染。消毒灭菌关必须严格把关, 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的各环节必须加强管理监督, 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为100%[3]。对医疗废物要进行分类收集, 损伤性废物必须置入锐器盒, 存放医疗废物的专用桶器皿务必张贴警示标志, 同时科室及医疗废物处理部门应做好登记工作, 以便利于管理。 (4) 加强对院感防控工作的监测:要求每个临床科室都要制定出定期、定时的院感防控工作监测制度, 每月进行1次空气细菌培养, 检测室内空气菌落数, 消毒液浓度每周检测1次,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监测1次/月, 紫外线灯的监测每季度1次[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后我院2011~2012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5% (4/170) , 显著低于2010~2011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12.94% (22/17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其直接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服务及护理水平。在整个医疗护理工作中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基础, 因此加强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护理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这与文献[5]报道结果一致。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实际中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全院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对院感重点环节进行控制, 并做好院感防控工作, 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保证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服务整体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护理管理后的17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实施护理管理后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实施护理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后我院2011~2012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5% (4/170) , 显著低于2010~2011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12.94% (22/17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提高医疗服务整体质量。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雪萍.护理安全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27) :337-339.

[2]满玉玲.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9) :359.

[3]盖秀花.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7) :137-138.

[4]谢艳群.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18) :2279-2280.

篇14:从医院感染暴发反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演练

演练科室

ICU

演练时间

2015.10.23,8:30 演练地点

ICU

演练 领导小组

组长:刘志宏副组长:聂志强张绍良曾洪伟梅勇范春生 成员:邓跃平刘先凤龚秋明李小波王艳

参加人员

ICU病房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暴发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医院感染暴发防治专家技术小组成员

演练过程

事件报告

2015.10.23,8:30,医院感染管理处接到重症医学科电话,ICU从2015.10.16-10.22,发生5例医院感染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9岁。原发病: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脑出血,1例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1例肾脏衰竭、肺炎,1例颅外伤。5例都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痰培养均为鲍曼不动杆菌阳性,其中一例合并肺炎克雷伯菌阳性。

初步调查

8:40,感染管理处专职人员到达ICU 病房,从环境、物表、人员、无菌操作等环节进行初步调查。于此同时,病房采取初步措施:查看患者,拟定诊疗计划,区域隔离,专人护理,严格执行标准隔离的预防措施,加强手卫生,所有废物均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启动预案

9:00,感染管理处初步判断为一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立即上报分管院长刘志宏。刘志宏院长宣布启动应急预案,将此次事件上报属地卫生局和疾控中心。

医院感染暴发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位,组织、协调本次院感暴发的处置行动;院感暴发救治专家组小组成员到位,负责对医院感染暴发的患者制定诊疗方案,院内救治等。防护组成员到位,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控制等工作;医务处、护理部调配医生护士协助专家组工作。

调查判断

9:20,院感暴发防治专家技术小组对本起事件开展进一步调查,研究治疗方案,积极救治病人。1)查找感染源:5例病人均接受相同操作,3例气管插管,2例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痰培养均为鲍曼不动杆菌阳性。初步设定感染源为5例患者。

2)危险因素调查: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呈外源性感染,首先我们考虑: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环境卫生消毒不严,物表清洁消毒不到位,医务人员没有做好手卫生等造成感染暴发的可能性大。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对使用中的器械器具、环境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采样,逐一排查感染危险因素。监测采样结果:

①呼吸机管道采用一次性,监测培养无细菌生长,排除了呼吸机管道污染,消毒不严格引起的感染;

②吸痰管采用一次性,操作时使用无菌手套,监测培养无细菌生长,排除此操作引起的感染; ③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符合标准要求,排除由空气传播引起的感染;

④心电监护仪表面采样,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标本送省疾控进行同源性分析,证实与痰标本同源。

4)分析: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证实感染源来自心电监护仪表面,物表清洁消毒不严格,医务人员未严格落实手卫生造成交叉感染。

控制措施

对环境物表手采样后,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加强环境物表消毒处理,加强病房通风,增加空气消毒次数,强化手卫生,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科室根据确定或初步确定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并对处理措施进行持续监测。

当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不明确时,可以针对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措施,在不停止调查的同时,采取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如消毒隔离、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等,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病人隔离治疗。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控制措施。

客观评估

本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物表清洁消毒不严格和手接触传播是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媒介。

院感暴发防治专家技术小组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的建议,医院感染暴发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宣布终止应急处置。

记录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处负责记录调查内容,对暴发事件的经过、调查步骤、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与效果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在医院感染暴发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置、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

演练小结

本次演练圆满成功,体现了我院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强化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这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熟悉和掌握,对我院各部门、科室如何协调、高效、科学地处置现实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环境的污染和手接触传播是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平时要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及环境监测工作,医务人员要严格落实手卫生。

篇15:从医院感染暴发反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为提高我科医院感染暴发组织指挥、快速响应、应急处置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加强医护之间协调配合,保障医疗安全,我科于2021年**月**日在科内举行了“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模拟演练。

一、演练时间

2021年**月**日

二、演练地点

**科室

三、演练形式

现场情景推演

四、演练工作组

**主任、**护士长、**院感医师、**院感护士,若干医护人员……(写详细姓名)

五、背景设置

本次演练模拟病房内先后报告3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向院感部报告。配合院感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环境卫生学采样工作,启动应急预案,隔离患者、专人护理。向医务处申请院内大会诊,做好会诊前病例信息整理。参加演练总结反馈会,听取各职能部门报告及感染控制效果评价,科室进行演练总价,改进不足及优化流程。

六、演练内容

场景一:医生办公室

某日上午9时,值班医师接到微生物室报告危急值:5床***患者痰液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值班医师进行记录,并发现该病例为本周内该科室第三例,立即下达“接触隔离”医嘱。报告院感医师,院感医师进行确认,查看三份病例信息了解基本情况,怀疑科内发生院感暴发,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科主任接到报告后,电话报告院感部及医务处,并安排院感医师整理3份病例基本信息。护士长督促医护人员在科室内诊治这3位患者时严格执行手卫生,做好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暂不挪动患者,等待院感部的调查。

场景二:电话分别报告院感部及医务部(报告当天上午)

科室主任电话报告主要内容为:1.科室内出现可疑医院感染暴发情况;2.三例感染病例基本情况,同一病室相邻的11床和12床及相邻病室的9床发生医院感染,病原学检查结果均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部位均为下呼吸道感染;3.科室已初步采取隔离处置措施及积极救治工作;4.科室申请院内专家大会诊。

院感部回复:保留目前病区现场情况,专室隔离患者、专人护理、物品专人专用,限制患者陪护及探视人员的出入。立即派专职人员前往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有针对性的环境卫生学采样。

医务部回复:立即根据你们的大会诊申请单安排相应科室专家到你科会诊,积极救治。

场景三:科室配合院感部进行现场指导及采样工作(报告当天)

科室安排院感医师配合院感部专职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调查了解感染病例患者在病区地点分布、感染时间、病原学送检结果、患者基本信息等。

科室安排院感护士配合院感部专职人员进行环境卫生学采样,以证实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病房高频接触表面,如设备带、床单元物体表面采样,病房门把手、水龙头,水池内表面;办公区的高频接触表面,如键盘、鼠标、工作台面、门把手,洗手池水龙头表面及水池表面等;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手及手机表面等。

场景四:科室大会诊(报告当天)

院感医师:介绍3例病例的基本信息;

科室主任:补充病例的诊疗信息及治疗情况;

呼吸内科专家:经过查看3位患者的病程记录、实验室检验信息、影像资料,现场查体,综合考虑后判断3位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明确,病原菌考虑为铜绿假单胞菌。建议按照药敏检查结果更换抗菌药物,配合止咳化痰等辅助药物对症治疗;

重症监护专家:其中9床患者高龄,痰较多,需要重点关注其治疗效果,必要时可考虑进行支气管灌洗治疗。

院感办主任:在对患者进行积极诊治的同时,建议病区将这两个病房中的未感染患者搬离至其他空病房,保护性隔离未感染患者。对感染患者进行标准预防及接触隔离,强调诊治过程的手卫生,尤其是无菌操作。强化病区所有病房的环境清洁消毒,这两个病房的清洁工具专用。固定医疗组及护理组对这3名患者进行诊治,诊疗操作应安排在最后开展。诊疗器械专用,不能专用的,用后立即消毒。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医务处主任:考虑目前病区感染情况,建议科室暂停收治新病人,只出不进。

场景五:科室会议室召开总结汇报会(报告3天后)

院感部汇报初步调查报告:3位患者由同一治疗组的医务人员诊治,其中2位居住于同一病房;感染时间在入院后7-14天,病原菌相同,耐药谱相同;感染部位相同,均为下呼吸道感染。环境卫生学采样报告,11床患者床单元的床栏杆及卫生间的洗手池下水口采样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根据以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如下:**科室发生了医院感染管理暴发,传播途径考虑可能为通过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的手传播,通过卫生间洗手池传播。追踪科室的防控措施,目前执行良好,根据环境卫生学的采样情况,建议再次对所有水池进行强化消毒,水池下水口如污渍较多,建议更换水池下水管。目前暂无新病例报告,还需继续观察。

医务处:目前3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考虑目前的诊治措施有效。1周内无新发病例,其他治疗组可以开始收治新患者。新患者不能安置在感染患者的病房,且不能由诊治感染患者的医师及护理人员进行诊治。

上一篇: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内容下一篇:关于中国古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