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的经历

2024-05-17

苏轼被贬的经历(共3篇)

篇1:苏轼被贬的经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与其父苏洵的大器晚成相比,苏轼属于少年得志。二十几岁入京就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当时,比他年长30岁的欧阳修就对他作出了如下断言:“此人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事实正如欧阳修所预言的那样,苏轼确实是古今文人中声誉最隆的一个艺术天才。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诗,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他是豪放派词的开山鼻祖;论书法他是“宋四家”之一。真个算得上是“三千宠爱集一身”了。

然而,和他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比较起来,苏轼在仕途上就显得不是那么顺畅了,甚至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九死一生。事实上,苏轼的出仕之路只能算是一条屡遭贬谪之路。这官,苏轼当得太不痛快了。

二十一岁,苏轼就考中进士,如果能够谨小慎微,前途是不得了的。但问题是要那样,苏轼就不再是苏轼了,而应该是一个当官当得非常不错的我们所不知道的什么人。

首先是反对变法。要说苏轼与王安石同为文人,应该是很容易走到一起的。王安石变法的本意也是想富国强兵。可是文人办事总有一种浪漫的想法,有些问题欠考虑,变法太急,就产生了一些弊端,事情朝相反的方向发展了。这时苏轼站出来了,反对新法。于是就遭到多次贬谪。两次被贬杭州,他也不以为意,而是认真地做起了小官,领人在西湖筑堤,这就是有名的“苏堤”。从杭州他又到过密州、徐州、湖州。就在湖州,苏堤被捉拿到御史台审问。原来,一些反对苏轼的人在他的诗文里断章取义地摘取一些句子对其设计陷害。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以为自己这次必死无疑。于是告诉为他送饭的弟弟说,平时不要送鱼,若听说我要被判处死罪再送鱼。有一次,他弟弟病了,托人送饭,那人不知情,送了鱼,害得他虚惊了一场。后来还是王安石一句话:“哪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苏轼才得以出狱。

出狱之后,苏轼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表面上,虽然是个小官,实际上处于地方官的监管之下。言论行为都受到束缚。他的散文代表作前后《赤璧赋》都是在偷偷摸摸的情况下写成的,“必深藏之不出也”,一般人是难以见到的。

后来,哲宗即位,太后听政,司马光掌权,苏轼被召回朝廷。司马光全盘否定变法内容,这时,苏轼又站出来了,认为变法中有些内容还是值得参考的。结果是,他又被下放。七年后,太后死,哲宗亲政。宰相是从前主张变法的章敦,于是,又打击司马光那一派的人。苏轼因为在司马光时代被召回朝廷做过翰林,因是又被当作了打击的对象,被贬到惠州。因为看到苏轼字子瞻,紧接着又被贬到了儋州(现海南)。一直到六十六岁才遇到大赦天下才被调回。但是还没有走到朝廷就死在江苏常州。

在死前两个月,北归途中,途经镇江,看到李龙眠为他画的像,即席写了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以被贬的三个主要地方的地名来作为自己平生功业的总结,其中的悲苦是难以言传的,同时也显得是那么的潇洒、从容、寡淡、旷达、幽默。这就是苏轼,历经艰难而始终不失真率之心,始终向权贵高昂不屈的头颅。我想这可能就是苏轼以及作品千古不朽的原因。在苏轼的作品始终存在着一种永恒的东西。他总是能让人们从个体与时代的局限中跳出来,从而沉入广袤无垠的宇宙和历史大背景之中。从而在真的、善的、美的诗意中痛快地活着。

篇2:“为什么被贬的人会写诗”

突然, 几个学生捧着语文书跑到我面前, 神秘地对我说:“老师, 我发现这本书里的诗人大多是被贬的人, 为什么被贬的人都会写诗呢?”我翻开课本一看, 可不是吗?不由心里惊叹:好细心的学生啊!

细细品味这些被贬的诗人, 我心中竟有一种久违的激动。

飘逸多才的李白若不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哪有“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悲怆与豪气。虽然当时高力士权倾朝野, 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可在正史中, 只是一个奸佞的臣子和一个惑君的妃子。而李白, 则是一个正直、才华横溢的天才, 他从史册中翩翩走来, 越发充满迷人的魅力。

范仲淹若不是苦苦坚持庆历革新, 被皇帝一贬再贬, 哪来“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的吐露。“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范仲淹一生爱国忧民的写照。他那个时代得势的权臣, 恐怕为历史留下的只是一捧粪土, 而在历史长河中范仲淹永远是一粒璀璨的珍珠, 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诗圣”杜甫的后半生是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的, 没有亲生经历人生的种种贫苦困顿, 哪来的“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佳句。只有杜甫在浣花溪畔的茅草屋里, 才会发出这样沉郁顿挫的呼声, 才会有这般悯人的济世情怀。

曹雪芹在穷困潦倒时, 创作了惊天巨著《红楼梦》。欧阳修在被贬之际, 仍心系百姓, 醉同百姓乐, 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陶渊明回归田园后, 动情描述“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悠游自在。刘禹锡被弃置多年后, 迸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豪迈之语。

不仅我的思绪澎湃着, 学生们也在下面谈论不休, 他们为自己惊人的发现兴奋不已。我灵机一动, 何不趁这个机会, 给他们讲一些人生的道理呢, 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或许有些启发。我素来被学生称为会讲道理的老师, 这正是讲道理的最好契机, 在他们最感兴趣的时候。

我走到讲台前, 笑着说:“同学们做得非常好, 很善于发现问题, 那么, 我们想一想, 为什么那么多被贬的人都会写出动人的诗篇呢?”

钟雪站起来说:“一个人只有在苦难时, 在困境中, 才会对人生有很深的感慨, 才能写出动人的有思想的诗句。”

安郭健撇着嘴说:“没有听说哪个锦衣玉食、安逸享受的纨绔子弟能写出忧国忧民的诗句来。”

方海宇忙说:“我不认同你们的看法, 我觉得也不完全是被贬的人会写诗。李煜、李清照都是生活很优裕的著名词人。”

孙智超说:“我觉得被贬的人大多是正直、有才华、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因为他们都有坎坷的遭遇, 所以对生活有更深的感受, 能写出好诗来。”

我看到他们争论不休, 绯红的脸上满是激动, 就笑着说:“同学们说得好, 书中这些被贬的人, 如李白、范仲淹、欧阳修, 他们都是正直、有才华的人, 他们有很高的社会理想, 并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却不幸生活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他们被贬的原因, 大多也是由于他们太有才华遭人嫉恨, 或敢于直言进谏触犯权贵。他们可能是当时社会中最落魄的文人, 实在比不上那些当权得势的权贵, 但他们却是当时社会的良心, 在困境中维护着正义和善良, 写下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篇。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高贵的品质在史册中闪耀着咄人的光芒。”

学生们认真地听着, 一张张小脸涨得红红的, 我不失时机地提问:“如果你们能穿越时空, 回到唐朝, 你是愿做一贫如洗的李白, 还是愿做权高富贵的高力士呢?”

学生们齐答:“当然做李白了!”

我真的被他们稚气的话打动了。

轮到我总结了, 我动情地说:“孩子们, 人生是充满苦难和挫折的, 希望我们无论什么时候, 都保持自己正直的品性, 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因为历史是最公正的,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人生谱下最动人的诗歌。”

篇3:“为什么被贬的人会写诗”

突然,几个学生捧着语文书跑到我面前,神秘地对我说:“老师,我发现这本书里的诗人大多是被贬的人,为什么被贬的人都会写诗呢?”我翻开课本一看,可不是吗?不由心里惊叹:好细心的学生啊!

细细品味这些被贬的诗人,我心中竟有一种久违的激动。

飘逸多才的李白若不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哪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悲怆与豪气。虽然当时高力士权倾朝野,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在正史中,只是一个奸佞的臣子和一个惑君的妃子。而李白,则是一个正直、才华横溢的天才,他从史册中翩翩走来,越发充满迷人的魅力。

范仲淹若不是苦苦坚持庆历革新,被皇帝一贬再贬,哪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的吐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范仲淹一生爱国忧民的写照。他那个时代得势的权臣,恐怕为历史留下的只是一捧粪土,而在历史长河中范仲淹永远是一粒璀璨的珍珠,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诗圣”杜甫的后半生是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的,没有亲生经历人生的种种贫苦困顿,哪来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佳句。只有杜甫在浣花溪畔的茅草屋里,才会发出这样沉郁顿挫的呼声,才会有这般悯人的济世情怀。

曹雪芹在穷困潦倒时,创作了惊天巨著《红楼梦》。欧阳修在被贬之际,仍心系百姓,醉同百姓乐,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陶渊明回归田园后,动情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游自在。刘禹锡被弃置多年后,迸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豪迈之语。

不仅我的思绪澎湃着,学生们也在下面谈论不休,他们为自己惊人的发现兴奋不已。我灵机一动,何不趁这个机会,给他们讲一些人生的道理呢,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或许有些启发。我素来被学生称为会讲道理的老师,这正是讲道理的最好契机,在他们最感兴趣的时候。

我走到讲台前,笑着说:“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很善于发现问题,那么,我们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被贬的人都会写出动人的诗篇呢?”

钟雪站起来说:“一个人只有在苦难时,在困境中,才会对人生有很深的感慨,才能写出动人的有思想的诗句。”

安郭健撇着嘴说:“没有听说哪个锦衣玉食、安逸享受的纨绔子弟能写出忧国忧民的诗句来。”

方海宇忙说:“我不认同你们的看法,我觉得也不完全是被贬的人会写诗。李煜、李清照都是生活很优裕的著名词人。”

孙智超说:“我觉得被贬的人大多是正直、有才华、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因为他们都有坎坷的遭遇,所以对生活有更深的感受,能写出好诗来。”

我看到他们争论不休,绯红的脸上满是激动,就笑着说:“同学们说得好,书中这些被贬的人,如李白、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正直、有才华的人,他们有很高的社会理想,并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却不幸生活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他们被贬的原因,大多也是由于他们太有才华遭人嫉恨,或敢于直言进谏触犯权贵。他们可能是当时社会中最落魄的文人,实在比不上那些当权得势的权贵,但他们却是当时社会的良心,在困境中维护着正义和善良,写下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篇。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高贵的品质在史册中闪耀着咄人的光芒。”

学生们认真地听着,一张张小脸涨得红红的,我不失时机地提问:“如果你们能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你是愿做一贫如洗的李白,还是愿做权高富贵的高力士呢?”

学生们齐答:“当然做李白了!”

我真的被他们稚气的话打动了。

轮到我总结了,我动情地说:“孩子们,人生是充满苦难和挫折的,希望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自己正直的品性,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因为历史是最公正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人生谱下最动人的诗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苏轼被贬的经历】相关文章:

苏轼被贬海南写的诗词04-28

苏轼被贬黄州时的诗词05-01

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诗有哪些?05-21

花影苏轼04-15

苏轼思想05-05

苏轼定05-05

苏轼趣闻05-08

苏轼简介05-20

苏轼作品05-05

洞仙歌 苏轼05-26

上一篇:人口普查试点工作会议表态发言一下一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