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卑贱——《女心理师》读后感

2024-05-10

卑微≠卑贱——《女心理师》读后感(通用3篇)

篇1:卑微≠卑贱——《女心理师》读后感

卑微≠卑贱

毕淑敏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作家。小孩子心中总会有一两个特别的偶像,她的经历大概就是吸引我的地方吧。小时候觉得她巾帼不让须眉:17岁入伍,并且在人烟寂寥的藏区做医务人员一做十余年。那时的我想,她该有何等的人生阅历,又该有如何精彩的故事可以留给自己回顾。那时的我也想要做这样的女子,独立自主、坚强耐苦、简单又独特。

我与《女心理师》是一见钟情型的,当然这肯定是我钟的The Female Psychologist了。初遇源自一句话,“卑微照样可以活出尊严,每一个生命,都可能成为另一个生命的天使。”自认为渺小卑微的人,被这句话触动了。也许,是这句话给了渺小的人想要改变的想法吧。“假装得久了,就变成真的了”,我想这是说到自己心窝里去了。都说喜欢是没有理由的,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可我认为某些情况下,还是有理可查的。“生活有一个怪异之处——你假装的久了,就变成真的了。即使蒙蔽不了自己,自己也为蒙蔽了别人而沾沾自喜。真相潜伏在那里,半夜如跳蚤般钻出来叮你,留下无数抓痕,让你长久遭殃。”每个人的生活里,总会有些不想告人的事情,或者不是不想告人,只是难以启齿而已,这些东西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秘密”的一种东西。

就像女主人公贺顿一样,她也有自己尘封多年的秘密。她已经把这些沉痛的、不忍直视的回忆隔绝在密闭的潘多拉盒子里,并把它丢弃在了不毛之地。贺顿巧妙地给自己的生活和这个潘多拉盒子掘出了一条防火带,以此保持自己的安宁。她从不去主动提及这些秘密,甚至当别人不小心触碰到她讳莫如深的心事时,她会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然后用自己的刺深深刺伤那些试图了解她的人。读到这些情节时,感觉就是一句话“同是天涯沦落人”,几乎还有点儿怆然而涕下的冲动。喜欢一个人,要么是因为那人跟自己太像,要么就是因为那人可以给自己异样的感受。我是喜欢贺顿的,而喜欢的原因两个都有。

朋友说,他不喜欢贺顿这个人,我可以理解。和很多小说的女主人公不一样,贺顿不漂亮。她其貌不扬,往狠里说就是说她长相一般也算是夸她了吧。身材矮小,面色黧黑,五官淡而无奇,穿着假冒的名牌衣服,一切都在循规蹈矩里,没有任何出众之处。也许她的独特之处就是有一副好嗓子——妖媚中透着宁静,华丽中掺杂着朴素,流利而不粘滑,有力而不强硬。它十分年轻,是带着露水和霜粉的紫葡萄,浆汁饱满吹弹可破。这是钱开逸——那个可以称其为贺顿soul mate的人对贺顿的初印象。

朋友说他不喜欢贺顿,是因为故事里出现的每个人,几乎都跟她有利益关系。对呀,那些各色各样的来访者,不管是闹追悼会的,还是给爸爸情人下药的,还是T,还是婚床上躺了是个人的,亦或是要101个洋娃娃陪葬的老太太,再或者是精神分裂一样的大芳和老松,这些是她的来访者,有着最正当的利益关系——他们是来访者,而贺顿是他们的心理医生。我想,如果只是有这些人,读者应该都不至于不喜欢贺顿,替人看病收人钱财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总有些人的出现,让我们对主人公的喜欢打折扣。更确切地说,是贺顿自己的行为让读者不太喜欢她了。比如她为了给自己开心理诊所,明知道化妆品对人的皮肤不好,明知道已经有人因为这些美白膏吃了官司,她还到处推销;即将身为没有学位、没有资格证的心理医生,为了凑钱,亲自给嫖客送货上门,出卖自己的身体;因为觊觎房东的房子,甘愿给有小儿麻痹的房东儿子柏万福当妻子,还签订不离婚的“条约”;为了从钱开逸那里拿到费心已久的十万块钱,又一次出卖自己的身体,为了维持钱开逸对自己的支持,她一直脚踏两只船,一直欺骗真心对待自己的丈夫„„

累加起来,贺顿显得似乎有点儿不择手段。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摆脱卑微的身份,为了所谓的“救人救己”,她可以做种种事情,伤害别人,伤害自己相濡以沫的丈夫,甚至包括伤害自己。她给人一种很冰冷的感觉,似乎这人就是冷血动物,除了自己的目的以外,她不再有任何其他的属于正常人类的东西——比如感情。朋友说,他不知道贺顿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我想,贺顿正是凭借这种冷谟、冷酷、残忍才能忍受一切活下来吧。

鲁迅先生说“哀悲所以哀其不争,疾视所以怒其不争”,可贺顿不是这样的。虽然我也哀其不幸,但是她却从不让人笑其不争。当贺顿还是绛香时,幼时的自己和母亲就被生父遗弃,这是其作为无辜的孩子的一大不幸;母亲为了生计出卖自己的身体,她们过着备件的生活,于是她们遭到村里人的嘲笑,这是其二;母亲无法再出卖自己时,又迫于生计改嫁她人,年仅十二岁的她被继父凶残强奸,从此她有了自己的“秘密”——也就是自己的心理疾病吧,如同到了荒寒原野,孤身一人面对喧嚣世界„„她的不幸也是其做出某些事情的原因吧。如果没有这些折磨,她也许只是父母身边的娇娇女吧。可,不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磨难,绛香才有了自己到贺顿的蜕变么?

我心疼贺顿,因为她的不幸,因为她的坚强,因为她的不为人理解,因为她的努力„„她知道孤苦无助的凄凉,知道一双手对另一双手的宝贵。她投入到这个事业里,既是为了救赎别人,也是为了自赎。那些真切的痛苦就像涡轮的叶子,轮番割着她的神经。她用悲怆的方式完成了命运苦难到精神营养的发酵,中间也有令人作呕的腐败气味,但是那些气味散去以后,剩下的不也就是营养么?也许她确实是看起来像没有感情的贩卖机,谁给她钱她就给谁货,但是如果她不这样的话,她该如何彻底改变、彻底救赎自己?难道就真的遵循旧路么?“媒人说亲彼此相看,结婚生子刷碗洗锅侍奉男人孝敬公婆”,过着和许多女人一样平淡琐碎的日子。虽然这样的生活未必不会幸福,可只有超越了琐碎,本就显得卑微的生命才会有更深的意义吧。

我心疼贺顿,这个坚强到有些残忍的女子„„她是不完美的,甚至是有瑕疵的,可是她是活生生的人,真真正正有血有肉的人。为了生活,为了自赎,为了证明给人看,卑微的自己并不是那么卑贱,她的付出让我心疼。

篇2:卑微≠卑贱——《女心理师》读后感

贺顿以前不叫贺顿, 叫柴绛香。

“柴绛香”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是贺顿给周团团再次做咨询的时候。周团团的表现勾出了贺顿记忆中的童年——那个没有娃娃, 只有关于“柴绛香”的记忆的生活。

绛香自小就面临着生存与尊严之间的不和谐。为了活着, 绛香妈妈出卖肉体换取食物。绛香敏感, 从小就从别人嫌恶的目光中猜出了一切。但所有的目光都比不过饥饿的力量, 那时的绛香就明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继父变态的性侵更是导致了绛香莫名的下半身冰冷。带着身心的伤痛, 绛香进了城。她需要一个忘记自己的机会, “柴绛香”的名字从此就成了一种符号标签, 横置在贺顿的心中, 封住了对过往不幸童年的记忆。

二、在对人生的摸索中自助坚强

在贺顿的心灵成长中, 笔者认为分别有三次精神突破。

第一次是要求改名的时候。绛香人生中第一位心灵导师是贺奶奶。贺奶奶是一名教师, 绛香的出现给了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光还能教书育人的机会, 而她也给绛香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成长的空间。博览群书是绛香向“贺顿”迈出的第一步, 而“改名字”则是她“告别过去”的第一个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名字是一个象征家庭血缘、具有伦理意义的符号, 绛香要求改名换姓的做法表达了她重生的愿望。虽然名字只是一个形式符号, 但对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农村姑娘来说, 这样的意识传递了她走向精神独立的决心。

成为心理师是贺顿精神上的第二次转折。在此之前, 她做过护工, 当过保姆, 当她选择做心理师的时候, 她又向前迈了一步。求人不如求己, 骨子里的倔强还是曾经那个尝尽人间冷暖的柴绛香, 但不同的是, 此时的贺顿在精神上已有了一个质的跨越。为了筹钱上心理课, 贺顿牺牲自己的脸作样品来推销有毒的化妆品, 走投无路的时候出卖过自己的肉体。为了筹划自己的心理所, 她以身体为代价对钱开逸设计敲诈;为了房子她嫁给了房东的残疾儿子;为了得到钱开逸的支持, 婚后依然与其保持着暧昧的肉体关系。这时候的贺顿无视道德、践踏情感, 内心深处还是那个为了活着而无视尊严的柴绛香。身体成了她交易的工具, 固执泯灭了她对身体的意识。弗洛伊德说, 自我首要地是一种躯体的自我, 自我最终来源于身体的感觉。此时的贺顿是没有“自我”, 她的灵与肉是矛盾的。在后来的心理师工作中, 贺顿在为来访者治疗精神病症的同时, 也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身患心理重疾的心理师”。虽然外人看她沉着冷静, 其实她的内心深处依然驻留着一个担惊受怕的孩子。贺顿知道“恐惧这个东西, 根深蒂固。如果不是你主动地拔除, 年龄的增长只会使它们以更多的化身隐藏下来, 而不会自动消解”。于是她开始内省和反思, 在来访者的故事与她痛苦记忆的碰撞中, 她渐渐地深入内心去直面惨痛的过去。心理师的工作让贺顿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拯救着自己。

贺顿成长中的第三次转变是在作品最后她对心理权威姬铭骢提出的控告。成为心理师后的贺顿, 虽然在与各种各样的来访者的交流沟通中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内心存在的问题, 但是她对自己的身体问题依然无法释怀。在走投无路的时候, 贺顿找到了心理权威姬铭骢并开始接受他的治疗。经过多次的催眠疗法和最后一次的特殊 (性) 治疗, 贺顿内心深处那块沉痛的伤疤被揭起, 她终于明白了所有问题的原因正是幼年时期遭遇了继父变态的性侵。这一次暴力的治疗让贺顿真正地摆脱了作为柴绛香的阴影, 在旧有的名字中羽化成蝶。因为对过去有了清醒的认识, 贺顿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于是关闭了心理诊所, 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新的学习让她意识到姬铭骢对自己的治疗是非法而残忍的, 贺顿没有屈服于姬铭骢心理学权威的地位, 而是向其发出了控诉, 指出他的不法和暴力。她对姬铭骢说:“因为心理师中有你这样的人, 所以, 我会战斗不已。”不畏强权、自爱博爱, 是贺顿形象的一个新的升华。在精神尊严的完整上, 她比心理权威更值得人敬畏。

历久弥坚, 从柴绛香到身心分裂的贺顿, 再到一个完整的贺顿, 女心理师贺顿的每一步都走得艰辛曲折。在她的身上, 悲剧性体现在自我选择的悖论上。为了生存, 她在绝境中出卖过身体;为了给心理诊所找一处合适的位置, 她甘愿牺牲自己唾手可得的美好婚姻;为了得到钱开逸的资金支持和继续帮助, 她制造“处女假象”来设计对其敲诈, 并在婚后与其维持着暧昧的肉体关系;为了找出自己毫无性觉的身体秘密, 贺顿自愿接受了姬铭骢特殊的性治疗。在贺顿的成长中, 这些不堪都出于自愿的选择, 贺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从过去的生活中走出来, 而她走出的每一步又是为了找回那些被她遗忘的过去。关于贺顿, 作者在其身上注入的善与恶的交锋, 很难去断定她就是某一种人, 或者应该说不能用善与恶来评判, 只能说, 她是复杂的、多面的。她的曾经虽然充满了卑贱,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柴绛香的勇敢和勤奋, 看到她从污泥浊水中挣扎而出, 变成一个帮助他人解决心理危困惑的心理师, 这是值得惊讶和敬重的。她在苦难中维持着自尊, 淡化着皮肉以致灵魂的痛苦。在她的身上, 读者可以得到的精神力量就是——人不仅要向着光明, 也要为他人带来光明。贺顿的成长故事告诉读者, 卑微照样可以活出尊严, 每一个生命, 都可能成为另一个生命的天使。正如此书 (《女心理师》 (完整版) 的封面所示:拿着玫瑰的手。设计者的意图很明确——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参考文献

[1] (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 林尘、张唤民、陈伟琦译.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年6月, 第174页

篇3:女心理师不好当

就在心理师受到追捧的这种时候,《GRACE》专门采访了国家职业一级(高级)心理咨询师、卫生部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成员马艺月,问问她女心理师在风光背后的真相。

一纸证书不好拿

必须承认,女性对这个专业的喜爱多数源自于它能够助人自助的技术原因。然而,在听到身边许多有意愿学习心理学,并希望成为女心理师朋友们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后,我开始反思。或许许多朋友对这个职业还不够了解,在你们做决定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职业的几点认识。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一纸证书不好拿。

国家每年都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培训及考试。而随着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考试的规范,对于这个职业的认证也日趋规范。2006年开始,将采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新标准进行资格考试。新标准规定心理咨询师职业分三个等级,分别为: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一级。其中,心理咨询师三级为心理咨询师的入门级别。至少要拿到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资格证,才可以说是跨入了心理咨询师行业的门槛。

心理咨询师三级的报考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如果真的想在心理咨询师行业有一定的发展,而且真正成为被大家认可的心理咨询师,那么拿到心理咨询师三级的资格证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要坚持学习,努力培养咨询经验,争取考取更高的二级甚至一级证书。

就算成功考取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也并不代表说就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由于心理咨询师行业所服务的对象几乎涵盖整个正常人群,而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社会角色和生活背景。要想很好的为每一位咨客提供合格的咨询服务,就需要咨询师在心理学知识外还拥有更多更丰富的其它行业知识。尽管你可能在其它行业不是专家,但起码的了解肯定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快的与你的咨客之间建立其良好的沟通关系。

证书之外,还要什么才够?

和其他任何职业一样,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有能从事这个行业的能力才行。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样的特殊能力呢?

1,作为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有时会遇到咨客的问题,同样也发生在自己身上,如何能够职业、理性地处理好自己的角色问题,就需要咨询师拥有极强的心理调控能力。有时,工作中还会遇到有强烈心理抗阻的咨客,如何和他们消除抗阻,建立良好沟通,也需要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知识。工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失败案例,每个心理咨询师都并非所有个案都适合。遇到困难,心理咨询师就需要本着对咨客负责的态度,诚恳地告知咨客,并为其介绍适合的咨询师。这一点,需要心理咨询师拥有极其优秀的职业态度,诚实面对资格和自己的心理素质。

2,我们不是说心理咨询师就永远不能感伤、哭泣,当然可以,但不是在工作时。工作的时候,无论你是在灾区还是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你都是在工作,没有地域之分;工作的时候无论你是男女,你都是心理咨询师,没有性别之分,不能因为你是女性心理咨询师,你就理所当然的可以比其他人更有理由放声大哭。这就是职业需求,也就需要更强的心理素质。

3,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以其相对感性的生物本能而获得大众地爱护。女性心理咨询师,也似乎更容易给咨客以亲切感,在咨询沟通中更容易被咨客所接受。但作为心理咨询师,不论男女,在职业上是没有性别之分的。面对问题,客观冷静地态度,理性的判断是必须的。而在这一点上,往往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就太难了。

3,在日常工作中,心理咨询师往往需要聆听许多的个案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汇集到心理咨询师一个人的心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树洞问题”。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如何处理心理垃圾,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就需要利用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理性的判断标准来进行处理。那么是不是说,敏感、善良、心软的人就不能做心理咨询师呢?不是的。心理咨询课程中,除了有培养你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一课之外,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会有一位自己信任的同行做督导,当你自己已经感觉无力自救的时候,可以让督导来帮助你走出心理沉重,因此,心理咨询师自己的压力和情绪,也是有办法,有方式可以顺利排解的。

所以,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否能够用客观理性,职业化的态度来面对问题,建议想做心理医生的女性,可以先将这些作为你是否具有做心理咨询师素质的自我考察。

链接:

作为女性心理咨询师在职业上除了要具备和男性心理咨询师同样的职业素养之外,还需要面对更多其它的风险和压力。

1.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能有一个心理咨询师做自己的朋友,因为希望自己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更便利一些。但部分男性在选择自己的伴侣时,却排斥心理咨询师,原因可能只是因为担心你将他看得太透,而使他没有安全感。不能不说这种想法带有某些误解,但社会种很多现象往往却不由得你解释,只能由我们自己面对。

2.作为女性心理咨询师,有时需要面对的风险往往是隐形的,却需要格外留意的。目前国内能够消费心理咨询的大部分属于高收入人群。他们往往对于出入心理咨询中心有明显的心理芥蒂,所以也有许多人选择自己确定咨询地点,由咨询师“上门”服务。但这样一来,对女性心理咨询师的出入增加了风险,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大问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卑微≠卑贱——《女心理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卑微的父爱》读后感04-17

敬重卑微作文04-20

卑微的爱05-10

高贵与卑微-高一05-25

《敬重卑微》读书笔记05-26

敬重卑微优秀日记04-27

敬重卑微初中作文05-02

卑微生命灵魂管理论文04-17

卑微求职故事的启示04-13

读敬重卑微有感400字04-28

上一篇: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201下一篇:基层农村锻炼工作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