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叙事作文之打雪仗

2024-04-11

四年级叙事作文之打雪仗(精选7篇)

篇1:四年级叙事作文之打雪仗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窗外窗外下起了鹅毛大雪。大地铺上了洁白的地毯,树换上了银色的新装,就连小麦也盖了一层暖和的棉被。我趴在阳台上,心想:“好无聊啊,这么大的雪不打雪仗就白费了。”

对了,今天家里不是要来客人吗,这下可以好好玩了。不一会儿,表哥和表弟都来了。我说出了我的提议,他们都说好。我的提议被两个“贪玩叔叔“给听见了,也要加入。最后,我们决定:分三队。表哥和表弟一队,两个“贪玩叔叔”一队,我和表妹一队。随后,我们就朝院子奔去。

由于表妹还没有来,我暂时被他们小看了。哼,我虽然是女生,但是也是不能被轻易小看的。我快速搓了两个雪球朝他们扔去。哈哈,刚好砸中。正好这时表妹来了,她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就加入了游戏。我对她说:“你负责堆雪墙,我负责用雪球扔他们。“表妹答应了。

他们四个一看我们在堆雪墙,也堆起来了。可这时我们的雪墙已经堆好了。哈哈,这下可以好好的攻击他们了。随后,我抓起一个雪球就扔过去了。耶,又刚好砸中了目标。

等他们的雪墙堆好后,他们已经被我们的雪球打得落花流水了,满身都是白色。我和表妹看着他们,哈哈大笑起来。接着又抓起雪球朝他们扔过去。可谁知遭到了表哥的反击、也被打了。我们不服气,于是就继续反击。然后就是无数次的反击,反击,在反击……

”几位,玩够了吗?该吃饭去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的离开院子,回到屋里吃饭去了。但是,我们仍然意犹未尽,说:“真好玩呀,我还没玩够呢。”

篇2:四年级叙事作文之打雪仗

下午,我和弟弟撑着雨伞,在雪中打雪仗。

我双手撑着雨伞,头伸在外面,像哨兵一样观察敌情.弟弟捏着一团雪球重重地向我砸来,雪球正好砸到了雨伞上,听见“啪”的一声,于是我也捏起雪球,迅速反击.但是,到了最后,我们还是不分胜负。我们满头、满背、满腿大汗地回到家里休息去了。

真希望雪越积越厚,因为这样我们就能每天打雪仗了……

篇3:四年级叙事作文之打雪仗

一、优化预习理念, 引领自主预习

让小学生进行预习, 不仅是为了让他们预习课本内容, 掌握一些知识点或单词, 更是为了让他们通过预习, 获得某些体验和感受, 对课堂充满期待。图文并茂的小学英语课本, 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之前主动地去思考、质疑。例如在学习译林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2 After school有关课外活动这一内容前, 布置的预习内容为:首先,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经常参加的课外活动有哪些, 会用英语表达的又有哪些, 并记录下来;其次, 小组内共同研究Story time, 用线画出有关课外活动的内容, 借助文本、网络、英语词典等工具, 预测相关新的课外活动。在这节课上, 有很多学生拿着自己写的课外活动名称, 与我交流英汉的表达方式, 当得到肯定后, 那种自信的喜悦之情自然流露出来, 显得信心满满。这样的预习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期待, 也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在质疑的引领下促进学生有效预习。

二、明确预习要求, 促进有效预习

1.明确预习要求, 紧扣文本主线

预习要求的提出, 应做到“循序渐进”, 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千万不能给学生笼统、模糊不清的预习要求。因为中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相对较弱, “面面俱到”只会使他们更加无从下手。所以, 在预习中要把“参与解决下一课时的重难点”作为预习的主线。为此, 我用自己任教的班级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学习译林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之前, 布置了两种预习作业:一是让1班的学生泛泛地预习这个单元, 无具体要求;二是让2 班的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学习活动单的预习要求, 再结合《伴你学》做了较细致的预习。在新课学习过后, 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发现, 前者泛泛的预习要求, 让1 班学生感觉无从入手, 多数学生只是翻着课本大体浏览一下, 就认为预习完成了, 这样的预习无迹可寻, 根本不能反馈出学生到底预习到了何种程度, 预习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后者明确的预习要求, 让2 班学生觉得有法可依, 有标可达, 预习起来得心应手, 预习效果自然得到提高, 学生的英语预习习惯自然也得以优化。因此, 要求明确、目标合理, 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前提。同时, 英语教学中千万不能要求学生一次性预习过多、过繁、过难的内容, 这些预习只会让学生“蜻蜓点水, 浅尝辄止”, 甚至会因为内容过于复杂, 而磨灭他们预习的兴趣, 是不可取的。

2.活用预习模式, 尊重个体差异

英语的预习, 通常伴随着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嘴试读、用眼观察等“做中学”的预习方式。在布置预习作业时, 教师不仅要强调预习作业的明确性, 还要关注学生的预习能力差异, 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师的预习模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新版译林英语教科书的设计, 更是对学生的英语预习能力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如在预习四年级下册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 Story time板块, 布置预习作业时, 明确规定:必做题1, 听对话录音, 圈出并制作对话中出现的boat、tree、flower等景物卡片;必做题2, 听对话录音, 圈出Mike的问题, 初步思考他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选做题3, 尝试用老师教授的单词拼读法拼读这些单词。这样,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个体学习能力的不同, 选择基础题或拔高题, 了解对话内容, 并试着理解其主要意思。这样的预习要求, 便于学生操作, 便于教师检查, 让预习真正落得实处, 促进各层次学生有效预习, 各有所得。

三、区分预习内容, 完善预习方法

预习的过程应因学生年级而异, 更因预习内容而异, 所以在预习过程中, 教师要对英语教材中不同板块内容, 先进行不同方式方法的预习, 以此完善学生的预习方法。

四年级英语预习的内容与三年级相似, 大致可分为:Story time预习、Fun time预习、Cartoon time预习、Sound time预习、Rhyme & Song time预习、Check out time& Ticking time预习。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结合《伴你学》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预习方法。其中几个板块的具体做法如下:

(1) Story time预习:预习的过程中, 结合《伴你学》中“我尝试”环节, 采用读一读, 画一画, 说一说等预习方法。即在预习时, 通过听录音, 模仿跟读语篇内容, 跟读之后, 用笔画出语篇中的难读、难理解的单词、短语或句子, 并和同伴们一起说一说语篇的人物、情节、背景等。例如译林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 Story time, 预习中, 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听录音反复跟读, 感受英文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音语调, 并让学生在文本中画出表示带有季节特色的活动, 尝试拓展几个自己喜欢的季节特色活动, 同桌间相互说一说对这首诗歌的感想, 让学生在预习中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异与同。

(2) Fun time预习:预习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找一找, 归一归, 比一比的方法。即在预习时, 通过文本中呈现的图片信息, 找出主要的句型是什么, 并将这一句型的特点初步归纳出来, 上课的时候和老师对比一下, 看预习的是否妥当。例如四年级下册Unit 3 My day. Fun time板块, 预习中, 让学生通过找一找和比一比, 得出表达在几点的时候通常用at来连接, 最后在课上和老师的总结归纳进行比较, 完善自己的课前预习。

(3) Cartoon time预习:预习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画一画, 查一查, 写一写的方法。即在预习时, 要区别于语篇教学的预习, 采用泛读的方式浏览阅读内容, 快速理解划出难点的单词、短语或句子, 通过查阅资料扫除阅读障碍, 并能模仿范例练习相关的写作, 或是根据卡通的内容进行续写等, 以此提升他们的整体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以及英语的书写能力。

(4) Sound time预习:预习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读一读、找一找、练一练的方法。即在预习时, 对语音板块的内容要反复练和读, 通过练读, 找一找字母的发音规律, 之后适当扩充含有相同发音规律的单词, 为课上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尝试将所整理扩充的例词进行组句说话训练, 做到词不离句, 亦可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组织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

(5) Rhyme & Song time预习:预习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听听、读读、练练的方式, 有节奏的跟读歌谣, 有旋律的哼唱歌曲, 借助预测等多种学习方式, 在预习过程中体验英语无穷的乐趣。

四、注重预习评价, 提升预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 “预习原很通行, 但要收到实效, 方法必须切实”。新课标中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评价目标的多维化。”“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 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 在预习的过程中, 教师更要及时、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英语预习成果, 同时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家长评等方式, 以优化评价的效果, 实现学生有效预习, 提升预习能力。

篇4: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之探究

一、在数学教学中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就需要老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多组织讨论,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间交流,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协作的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先让学生准备好若干个三角形,事先量好每个角度,然后老师有意让学生任意报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快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几次表演之后,学生就奇怪了。教师就抓住学生想知道个究竟的时机,展开教学,组织学生小组探究其中的规律,一下子把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为顺序完成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体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和关键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指标是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落实素质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力是核心,也成了课堂教学自主化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设计合理的过程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维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方感知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思维方法与策略;第三要提供创设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问题的意识;第四要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力的情境,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方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教师可这样安排:出示例题3/5÷3,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作适当的提示。经过小组讨论、探究,学生想出好多方法:

1/5÷3=3/15÷3=1/15

1/5÷3=(1/5×5)÷(3×5)=1÷15=1/15

1/5÷3=(1/5×1/3)÷(3×1/3)=1/15÷1=1/5

1/5÷3=0. 2÷3=2÷30=1/15

然后老师再让学生观察并研究每种方法有着哪些局限性?哪种方法最方便?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弄清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得到很好的思维训练。

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高台镇金盆完小564100)

四、紧扣课标与教材,深入浅出

教师的讲授必须依标扣本,讲解的目的就是要扫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并转化为智力和能力。转化的关键点就是要求教师做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较难。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教师能够吃透课标与教材,驾驭教材,就一定能在讲授时做到灵活运用、深入浅出。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学生来讲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史实的变化自然地引出。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等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不能自主了,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成份,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成份,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也是浅化教材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初中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或历史人物的活动学起来很感兴趣,而对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等理性内容比较乏味,不愿听,不愿思考。从具体内容分析入手,逐渐上升到理论,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五、环环相扣,系统严密

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直到结束的历史过程,都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运动着、发展着,各个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时,不仅要生动形象、具体,而且要系统、准确地提示出各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切忌把本来有内在联系的历史现象割裂开来,变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历史事件。例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一课,表面上看,各子目之间似乎无多大联系,其实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密切。1935年,日本向华北发动了新的进攻,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为了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在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影响下,西安事变发生了;在中共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教师在讲授时,就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这种内在联系,并上升到辩证唯物主義的理论高度,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各历史现象间的联系,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

总之,要上好历史课,提高历史课的有效性,就必须讲究授课艺术,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但必须抓住以上几个环节。

篇5:打雪仗四年级作文

一路上,我看见地上铺着厚厚的白地毯,路边到处是琼枝玉树,一座座“蛋糕房”让我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

到达约定的地点,我刚一下车,申申就给我来了个“飞雪球”,不偏不斜正打中我的右手。我随即也给他来了份“见面礼”——一块岩石大小的雪球。这雪球虽然没打中他,但是却吓破了他的胆。你瞧瞧他那副小样儿,不管三七二十一,逃命似的跑。我哈哈大笑,穷追不舍。谁知半路上他猛一转身,一个雪球向我扔来,可惜他用力太大,角度偏了。

虽然没中弹,可我也不是吃素的,决定给他点颜色瞧瞧。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想出一条妙计。我弓着腰蹑手蹑脚地跑上二楼,准备空中袭击。可我探出头,往楼下看,怎么也找不着申申了,就在我纳闷之时,一个雪球打中了我的后背,我转头一看,竟然是申申。好家伙,他发现我跑上了二楼,便悄悄跟踪我,看我准备空袭,便先发制人,打中了我。哎,看来这家伙够狡猾,想想自己体力没他好,再这样耗下去,形势对我极为不利,于是只好认输。

篇6:打雪仗四年级作文

我们来到街心公园,开始了第一步——找基地。只见李祥祺像一阵风似的跑到了最占优势的一座桥上,害的我只好找一个鸟不拉屎的,不好瞄准的地方。

战斗开始,我们马上制造雪球,因为桥上的雪很松,所以李祥祺一下子就造出许多雪球,但我就惨了,因为我这边的雪都被人踩过了,所以只好带着手套在我的基地挖雪。突然一个巨大的白影子飞了过来,“咚”的一声,我被李祥祺打了一个“爆头”;我也不甘示弱,捧起李祥祺刚打来的雪,趁着他哈哈大笑的时候,让他吃了一大口爽心“冰淇淋”。李祥祺急了,他捧着一大捧雪从桥上冲了下来,气急败坏的朝我走来,暴跳如雷的将雪扣到我的头上,我一下子就长了一个雪人头,李祥祺哈哈大笑起来,我手忙脚乱的把头上的雪往下打,雪花落在我的脖子里,哎呀那真叫一个凉啊!

篇7:打雪仗四年级作文

那年冬天,雪下的特别大。我望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叹了口气:“唉,这么大的雪,出行不便,我怎么出去玩啊。”这时,几个小伙伴在楼下呼唤着:“快出来打雪仗啦!”我听后,一下子活跃起来,飞奔出去,投入“战斗”。

我们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分成两组,对方人高马大,而我方瘦瘦小小,伙伴们不免有些恐惧。我带着“士兵”们躲在一棵树后,一边做雪球,一边为“士兵”们打气:“不要害怕‘敌人’,我们有大树做屏障,有积雪为资源,有雪球当武器,胜利之神会光顾我们!”“士兵”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如何进行战略部署?我思索甚久,灵光闪现:“敌军”强大,不可盲目正面进攻。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提高战斗灵活性,同时也补了短。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就隐藏到附近的灌木丛中,派几人诱敌深入,“羊”入“虎”口,必然消灭!于是,我按兵不动,孤身勘察离我们最近的灌木丛。“回营”后,我派人宣战,战斗正式开始。

“你,你,你们守住阵地,不让对方有可乘之机!”“是,长官!”“其余人,准备好“武器”,跟我来!”在我的指挥下,我们顺利袭击了“敌方营地”,而狡猾的“敌人”却虚晃一枪,原来那只是他们的诱饵,“大部队”在后面。“嗖嗖嗖!”“不好,有埋伏!大家快撤!”我大声呼喊着,率领全军返回“大本营”。然而,“大本营”已失守,“敌军”已突破了阵地,我们只好躲进灌木丛隐蔽起来,待对方靠近时,我方雪弹齐飞,啪!啪!啪!“敌人”被我们打的落荒而逃。“胜利了!胜利了!”我们大声欢呼着。

上一篇:学年论文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述评下一篇:少工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