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教学反思

2024-04-22

《敦煌莫高窟》教学反思(通用14篇)

篇1:《敦煌莫高窟》教学反思

敦煌莫高窟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主要内容是敦煌莫高窟艺术作品及各时期艺术特征。

在学习中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于课前布置的资料,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对待,所查资料详细。还有一些同学对此不够重视,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影响教学效果。

在课上同学们研讨评述的活动中,大多数同学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利用资料谈自己的感受显得很呆板,照本宣科,还不熟练,更不用提对作品能否深刻理解了。

在今后教学中,一定侧重研究如何改进此方面问题。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本课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学习。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要有探究的课题。.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还应强调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直接的感受和体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效果,甚至能够看出不同的材质。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按工具材料分类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篇2:《敦煌莫高窟》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敦煌莫高窟》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赞美了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由于这篇课文对壁画所作的描绘都是比较优美的。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由欣赏这美丽的壁画时所产生的感叹升华到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现在我就来谈谈我在本堂课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这篇课文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对于塑像的介绍是:“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手掌大。”对于后者,学生的理解还比较容易,因为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手掌想像到佛像小到底是小到什么程度。但是对于“九层楼那么高”这个概念要学生一下子去想像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我就用三层楼高的教学楼作例子,“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教学楼是一尊佛像,你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很快反应说“很高”、“很大”、“雄伟”于是我又引导说:“我们的教学楼只有三层楼,那么请你想像一下,站在一尊比我们教学楼再高二倍的佛像面前,那时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接下来,我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当同学睁开双眼时,我又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呢?”学生的想像力让我佩服,有同学说:“我刚才爬上了塑像,站在了佛像的顶上,向下眺望,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十分渺小。”“嗯,那种心境一定比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远眺更开阔吧!”“我站在那个佛脚下,很努力地向上看,却好像都看不到佛顶!”“哦?是吗?当时你有什么感受呢?”“我感觉佛像十分雄伟,而且我在想,古代人是怎么把这尊佛像造出来的?”“嗯!是啊,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如此的伟大和充满智慧!那就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次的朗读由于学生的感情得到的激发,所以在朗读时也加入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情感更为丰富。虽然这一段并非本文的重点段落,但是我认为如果在此时能够事先激发学生的感情,为后文做好铺垫,对于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这节课明显的缺陷:(并分析原因)

篇3: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坐西朝东, 面临宕泉河, 遥对三危山, 南北长1680米, 洞窟分布高低错落, 鳞次栉比, 壮观异常, 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据唐代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 前秦建元二年 (366年) , 一个叫乐僔的僧人云游到此, 看见夕阳照耀下的三危山金光闪耀, 状如千佛, 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修行坐禅。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 称为“漠高窟”, 后世因“漠”与“莫”通用, 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 统治者崇信佛教, 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 发展较快。隋唐时期, 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 莫高窟更是兴盛, 洞窟最多时达千余个。北宋、西夏和元代, 莫高窟渐趋衰落, 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 新建极少。元朝以后, 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 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 直到清康熙四十年 (1701年) 才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上世纪初藏经洞被发现后, 莫高窟迅即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 由此衍生出专门研究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高窟从第一个洞窟开凿到元代的千余年间, 经过世代相承, 不断开窟镌造塑绘和修复, 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石窟艺术群。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 但至今仍保留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各代的洞窟735个, 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有洞窟487个, 是莫高窟的主体部分, 为僧侣和信徒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 洞窟内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洞窟248个, 主要为僧侣们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的场所, 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 许多洞窟中保留有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 有壁画4.5万多平方米, 彩塑2415尊, 唐宋木结构建筑五座, 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集建筑、雕塑、绘画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的建筑主要是洞窟建筑, 按功能作用分为中心塔柱窟 (支提窟) 、殿堂窟 (中央佛坛窟) 、覆斗顶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和瘗窟等形制, 还有一些佛塔。窟型大小相差甚远, 最大的第16窟高达40余米、宽30米见方, 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 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 加以消化、吸收, 使它成为我国的民族形式, 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在多个洞窟外存有较为完整的唐代、宋代木质结构窟檐, 是不可多得的木结构古建筑实物资料, 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清末民初第96窟外所建的九层楼, 是特殊形态的窟檐, 它高耸在莫高窟南区中部, 巍峨壮观, 是石窟群中标志性建筑。

由于敦煌地处沙砾岩地带, 山石石质比较疏松, 不宜雕刻, 因此莫高窟的雕塑主要是泥质彩塑。莫高窟的彩塑形式多样, 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主要造像为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 其中最高的“北大像”高达34.5米, 塑于唐武则天时代, 气势非凡;最小的高仅十多厘米, 精致细腻。这些塑像千姿百态, 服饰、人物动作、表情各具特点, 表现手法多种多样, 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 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篇4:《敦煌莫高窟》教学反思

首先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致辞。王院长回顾了敦煌学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敦煌研究》提出“尊重学术,敬畏学术,与学术泡沫划清界限”的要求和期望。与会专家和学者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介绍当今敦煌学研究动态和热点,为《敦煌研究》期刊的发展献计献策。总的来说,《敦煌研究》要继续保持自己的办刊特色,立足于敦煌石窟、敦煌文献、简牍三条生命线,在加强对石窟资料重视的同时,《敦煌研究》要扩大论文研究范畴,论文研究要贯穿于西域、河西、中原、朝鲜半岛等地。

采稿、用稿、编校方面,与会专家主为,征集相关课题,优先发表,重视定向约稿,主要是向新近博士毕业的年轻人和学术界大专家约稿,加强学术会议与学术期刊的良性互动;保持《敦煌研究》的学术性,把握好内外稿的比例、时隔问题,严格把握稿源质量;完善编辑制度,选优汰劣;扶用新人,不拘一格选文章;等等。加强期刊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实现研究成果双语的转化和发布,择优进行外语翻译,推荐论文全文网上发布;加强新媒体的宣传,如利用微信、微博加大对期刊的宣传等;继续保持《敦煌研究》的彩色印刷特色等。最后,《敦煌研究》编辑部领导和职工进行了工作汇报。

总之,此次会议是《敦煌研究》期刊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盛会。《敦煌研究》经历了30余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敦煌研究》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宝贵而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必将助力于《敦煌研究》今后的發展。

篇5:《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

1、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一和第五小节,通过学习,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相机板书: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艺术宝库智慧结晶

3、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第二~四自然段)

3、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自由读第二~四自然段,画出令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结合你所搜集的资料,交流喜欢它的原因,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请各小组的学习小组长组织安排好学习过程。

4、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交流

(一)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交流喜欢的句子。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你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3、师生评价: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资料说)

4、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

5、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电脑媒体播放:莫高窟彩塑图片

6、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不同个性:年轻持重的阿难、凶猛的天王、身段婀娜的菩萨、沉稳沧桑的迦叶……)

7、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8、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交流。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9、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10、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二)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学习情况。

1、你最喜欢这部分的哪些句子?请你有感情地读给我们听。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2、你为什么喜欢?请你结合资料说说,并评议朗读。

3、听了他的朗读你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带着喜欢之情来读句子。(配乐朗读)

4、从这里的省略号上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飞天)

5、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样的飞天呢?交流。

6、电脑播放:敦煌壁画飞天的录象和图片,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段话。

7、你喜欢这些飞天吗?让我们把它们深深地刻画在脑海里。配乐齐读。

8、这一节中你还喜欢哪一句?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9、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把你的喜欢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10、学到这儿,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板书:宏伟瑰丽

11、过渡: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还有什么让你喜欢的?(藏经洞)

(三)交流汇报第四自然段学习情况。

1、哪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有关藏经洞的学习情况。板书:文物珍贵

2、有谁知道藏经洞怎么被发现的?还有那些与藏经洞有关的资料?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到这儿,你有了怎样的感想?

4、引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惋惜的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

1、这藏经洞、壁画、彩塑无一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2、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他也是全国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生接)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五、布置作业。

篇6:《敦煌莫高窟》教学反思

一、激趣揭题

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奇迹,巍峨屹立的长城、规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佣、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名窟。

(板书:四大名窟)

出示课件:观察这些石窟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开凿在陡峭的山壁上)

师:这四大名窟分别是被誉为“东方塑像馆”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的罗马石雕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其中又数敦煌莫高窟最有名气。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了解课文,首先就要把文章读通、读顺。请同学们找开课文,自由读课文。

检查:初读情况,抽几名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听出来了,你们已经被敦煌莫高窟的雄伟壮丽吸引了。可敦煌莫高窟又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多的称赞,如此多的荣誉呢?请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检查:说说你从哪些句子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获得这么称赞、荣誉的原因

小结:是呀,正是因为敦煌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的塑像,还有艳丽的壁画,所以获得了这么多的殊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段话

1、师感情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

2、让生说说我是怎么读的,并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45000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3、在这段话中给“余”找个近义词(多)。

3000余尊:我们城中小学共有师生1900多,还不到2000,它比我们的总人数还多出一千,多不多?(多)45000多平方米:大家再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足足可以画 个大教室呀!同学们,古代的劳动人民足足花了160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样一幅巨作!这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把你此时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4、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a、抽生读

b、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男女生接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敦煌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占着主要的位置,它除了多之外,还有什么特点?(精美)

1、指导朗读第一句话:一共有3000余尊,每一尊都很精美,每一尊都各不相同,你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2、塑像的精美还可以从哪句话看出来?

指导朗读第二句话:最大的 九层楼 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读出这样的气势。

3、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

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 播放录像。

看了这一尊尊造型逼真、神态各异的彩色塑像,老师相信同学们此时一定有许多心理话想说,把你要说的写在纸条上。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

篇7:敦煌莫高窟诗歌

你是十几个朝代,数以万计的艺术家的心血汇集;

你是中国佛教文化最伟大的宝库,

你是古丝绸之路的昔日辉煌与传奇,

你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

你是“敦煌学”的`发源地;

你是古建筑的活标本,

篇8:敦煌莫高窟诗歌

你无愧为世界最长的画廊的赞誉,

你无愧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

你是世界古文明的奇迹。

★ 《敦煌莫高窟》教案设计

★ 敦煌莫高窟文明游导游词

★ 莫高窟教学设计

★ 《莫高窟》优秀教学设计

★ 小学莫高窟教学设计

★ 莫高窟教案

★ 《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方案

★ 《莫高窟》说课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敦煌漫记美文

篇9:敦煌莫高窟作文

莫高窟分为南区和北区,一共有七百五十多个洞窟,每一个洞窟都有形态各异的佛像和五彩缤纷的壁画。最早的洞窟开凿于前秦时代,可见莫高窟的历史非常的悠久。

可是这资料都是在文字上了解的,我想知道莫高窟有多么伟大和神奇,恰巧今年夏天我和老爸有去莫高窟的机会,可以一睹莫高窟的风采。

我第一眼看到莫高窟的时候,我无比惊讶。莫高窟里有大大小小的石窟,佛像的样子也是不同的:有的是庄严肃目,有的是微笑、开心的,有的是难过伤心的,还有的是躺着的,仿佛睡着了一样,真是千姿百态。

莫高窟里还有精美绝伦的壁画,我们通过壁画可以看到古代人是怎样生活的。有的人是在交谈的,有的是在打仗的,还有的人是在载歌载舞的。他们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而且他们的服装也是多式多样的,令人眼花缭乱。

这么伟大的奇迹,除了要感谢莫高窟的建设者,还要感谢默默守护莫高窟的人们,它才能完整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篇10:敦煌莫高窟作文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篇11:敦煌莫高窟的课件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敦煌莫高窟,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悠久的历史孕育出敦煌灿烂的文化。那精美的石窟艺术,那遍地的文物遗迹,那浩瀚的典籍文献,那神秘的高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敦煌莫高窟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西北的大漠上。

今天,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去触摸莫高窟,去欣赏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分节指读课文?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精读“彩塑”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段内容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2)哪些词语写出了彩塑的特点?围绕这个特点描写了哪些彩塑?

(3)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彩塑。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壁画”一段。

(1)总结学习“彩塑”的方法:①朗读课文,画出该段中的中心句,说说壁画的特点。②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壁画,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壁画。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合作学习“壁画”一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3、略读“藏经洞”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

(2)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指导提升

1、出示莫高窟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导学生观察。

(1)谈谈观看“五台山图”的总体感受。

(2)说说“五台山图”上画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3)说说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2、将自己观察到的、体会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注意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方法去写。

3、组织学生交流。

五、总结谈话,学习评价

篇12:敦煌莫高窟游览心得初中

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735个洞窟像蜂窝似的分布在悬崖峭壁之上。其中92个洞窟内现存有唐、宋、元、明时期流传下来的塑像,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有了损坏。

在那么多佛像中,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尊卧佛。它是佛祖释迦摩尼六七十岁时的样子。从他嘴角那“似笑非笑,似不笑却笑”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雕刻技术是多么的炉火纯青。看着这尊佛像,我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工匠们是多么的精工细作,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虔诚。

壁画也是莫高窟的一绝。壁画的内容很丰富,其中最有名、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飞天。他们有的迎风而舞,有的双手合十,有的面向后倒着飞行,姿态各不相同。遗憾的是,这些壁画上面的人物面部大多都已经被氧化,甚至脱落,看不清楚了。

篇13:七年级美术《敦煌莫高窟》

人美版

七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了解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宝库,了解石窟艺术的特色和发展概况,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学习过程:

a.欣赏《九色鹿》片段

问题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b.导入新课

从《九色鹿》的传说到《九色鹿》的壁画,我们回到敦煌莫高窟。

1、敦煌的简介,敦煌石窟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宗教的产物。雕像、壁画表现的是宗教中的人物。

2、请同学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敦煌艺术。

三、思考与讨论

1、敦煌石窟指古敦煌郡内的所有石窟,包括莫高窟(千佛洞)、榆林峡(万佛峡)、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及一些寺庙等石窟群。

2、雕塑 :莫高窟第285窟 西魏(535-557)菩萨 第45窟西龛内北侧

唐 阿难陀

第45窟西龛内南侧

3、壁画: 西方净土变中之舞乐(局部)112窟

三兔飞天藻井

第407窟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局部)第130窟

盛唐

四、敦煌石窟艺术形象的特点:

彩塑:

十六国及北魏前期

内容简单,造型朴拙,色彩淳厚,线条苍劲,人物比例适当,面相丰圆。

北魏晚期(西魏)

人物形象面貌清瘦,眉目开朗,嫣然含笑,衣裙飞扬,形成了潇洒飘逸的风格。

北周产生了面短而艳,温婉娴静,富有生命力的形象。

壁画:佛像画、故事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图案装饰画

五、评价与小结

篇14:敦煌莫高窟的人文价值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491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财富。

自从19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06月01日]

上一篇:小班教养工作总结(11—12下)下一篇:高集乡中心小学优秀少先队集体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