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2024-05-14

天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通用6篇)

篇1:天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天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日制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

第三条对违纪学生的处分应当体现教育为主、处分为辅的原则。

第二章处分种类和运用

第四条对违纪学生的处分分为五个等级: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学生有违纪行为,情节轻微,尚不足以给予处分的,应当由学生所在学院(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督促其改正错误。批评教育和通报批评不属于对学生的处分。

第五条 留校察看处分的察看期为一年。一年期满,察看期自动解除。察看期到学生毕业时不满一年的,察看期到毕业时为止。察看期内有突出表现的,可提前解除察看期。

察看期内又有违纪行为,根据本规定应当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从轻或减轻处分:

一、情节及后果轻微的;

二、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的;

三、由于他人胁迫或诱骗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重或加重处分:

一、有较严重后果的;

二、对检举人、证人进行威胁、打击报复或订立攻守同盟的;

三、胁迫、诱骗或教唆他人违纪的;

四、屡犯不改的。

第八条 违纪行为一年内未被发现,且在此期间未违纪的,不再处分。期限从违纪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三章 违纪行为和处分

第九条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受到司法机关追究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条触犯国家法律法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相应处分:

一、故意犯罪,受刑事处罚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过失犯罪,受刑事处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三、被公安机关劳动教养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四、被公安机关给予行政拘留及以上行政处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五、被行政管理机关给予其他行政处罚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第十一条打架斗殴或殴打他人,未被司法机关追究责任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一、未造成后果的,给予警告处分;

二、造成轻微后果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三、参加群殴的,给予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四、使用工具、器械者,预谋、策划、召集者加重处分。

第十二条 有偷窃、骗取、抢夺等行为,未被司法机关追究责任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一、涉及金额不满200元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二、涉及金额达到200元及以上的,给予记过、留校查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三、屡教不改或多次作案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四、经公安机关确认为撬窃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五、对团伙作案为首的,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学籍;

盗窃自行车(累计价值不满200元),盗窃一辆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盗窃二辆的,给予记过处分;盗窃三辆及以上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以无主自行车为名,拆卸、组装自行车的,参照上款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损坏公共或他人财物,未被司法机关追究责任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一、故意损坏教学科研、生活服务、消防安全等校内公共设施或他人财物价值在200元以下的,除赔偿外,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价值在200元及以上的,除赔偿外,给予记过、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二、破坏公共环境,在教室、图书馆、宿舍、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上乱涂乱刻乱画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第十四条 在网络和通讯方面有以下行为,未被司法机关追究责任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一、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机短信或其它通讯手段制作传播法律法规和规章禁止的有害信息的;

二、故意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危害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并造成后果的;

三、盗取他人IP地址;

四、侵入或攻击网络系统,造成后果的;

五、其它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造成后果的。

第十五条 违反学校宿舍管理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一、宿舍内私拉乱接电线、使用学校禁止使用的各种电器设备,经批评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二、擅自在宿舍留宿他人,经批评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处分;

三、宿舍内留宿异性的,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

四、出租宿舍床位的,给予警告处分;经批评教育不改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后果严重的,给予记过处分;

五、擅自在外租房住宿,经劝阻不改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六、从宿舍楼向外投掷杂物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损失的,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

七、违反学校住宿管理其它规定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未被司法机关追究责任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一、组织、煽动闹事,干扰校园秩序,给予严重警告、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二、侮辱他人或散布谣言造成他人名誉损害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三、酗酒寻衅滋事,破坏学校正常秩序,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经劝阻无效的,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四、参与赌博数额较小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数额较大的,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多次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的,给予留校察看或开除学籍处分;

五、散布淫秽言论、乱写乱画淫秽书画,观看、传播淫秽录像和光盘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

六、隐匿、毁弃或私拆他人信件或邮件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

七、违反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酿成火险事故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第十七条学生旷课、违反考场纪律、考试作弊、剽窃或抄袭他人成果等,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违纪处理程序

第十八条对违纪学生的处分为警告和严重警告的,由违纪学生所在学院(单位)研究决定;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处分的,由学院(单位)提出处分建议,再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第十九条对违纪学生的处分,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违纪学生所在学院(单位)建立学生违纪行为情况档案;

二、违纪学生本人写出书面检查或情况说明;

三、学院(单位)指定专人进行调查和取证;

四、根据调查和取证的情况与学生谈话、核实,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说明学校对违纪学生处分的有关规定,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认识错误;

五、根据违纪学生的违纪事实,依据本规定,经学院(单位)行政办公会议或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研究并做出处分决定或处分建议,上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

第二十条 对违纪学生的处分一般应当具备下列材料:

一、学生本人的情况说明或检查;

二、调查取证材料或司法机关出具的材料;

三、学院(单位)对学生违纪事实的说明和做出的处分决定或提出的处分建议。

第二十一条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收到学院(单位)上报的处分决定或处分建议后,应当按下列步骤进行:

一、审查学院(单位)提供的处分决定或处分建议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违纪处分规

定;

二、召开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部门会议,审查学院(单位)上报的处分决定或处分建议;不符合违纪处分规定的,通知学院(单位)重新研究做出处分决定或处分建议;符合违纪处分规定的,处分决定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备案,处分建议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上报校长会议;

三、校长会议根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议,讨论研究并做出处分决定;

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校长会议的决定,拟定处分决定,经授权副校长签字后,由校长办公室制定处分决定书。

第二十二条不论何种违纪处分的决定,应当制定处分决定书,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处分的违纪学生。

处分决定书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处分决定书一式五份,由学生签字后,一份由本人保存,一份交教务处或研究生院备案,一份由学院(单位)备案,一份由学生处备案,一份装入违纪学生的档案。被处分的违纪学生拒绝在处分决定上签字或无法送达的,由送达人记录该情况,予以公告送达,不影响处分决定的生效。公告期为15天。

第二十三条违纪处分决定的内容只涉及违纪行为的事实和做出处分决定的依据。不得涉及违纪学生及他人的隐私。

第二十四条处分决定自送达本人或公告期满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五条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在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向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二十六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做出复查结论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学生本人。

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第二十七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一般在发现违纪行为的学期内处理;涉及司法机关办理的案件,在接到司法机关结案意见后及时处理。

第二十八条学生如对复查决定有异议,在接到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天津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诉。

第二十九条被开除学籍的,按学校相关规定办理离校手续。

第三十条开除学籍处分决定书,报天津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对接受专业学位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留学生的管理参照本规定实施。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2005年9月1日起生效。原《天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试行)》同时废止。

天津大学

2005年6月

篇2:天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西南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学生(以下简称学生)。

第三条 本规定中的违纪行为,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行为。

第四条 学生在校内有违纪行为的,依照本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学生在校外参加教学实习、实训、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有违纪行为的,参照本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第五条 对学生的处分,应遵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处分适当的原则。

第二章 处分种类和适用

第六条 纪律处分的种类: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第七条 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情节轻微不予纪律处分的,由学生所在学院(部、所、中心)给予通报批评。

第八条 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国家司法行政机关处理,同时分别给予下列纪律处分:

(一)违法事实清楚、情节轻微、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不予处罚的,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

(二)被处以行政拘留以下处罚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三)被行政拘留,或者涉嫌犯罪情节轻微被免于起诉的,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上处 1

分;

(四)被刑事处罚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九条 由于身体、精神等疾病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纪的,不予处分,但是应当按照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在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时候违纪的,应当给予处分,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饮酒后违纪的,应当给予处分。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处分:

(一)违纪后,主动承认错误,有悔改表现的;

(二)主动检举同案人或者他人违纪行为等立功表现的;

(三)主动挽回损失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四)其他可从轻处分的情形。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

(一)违纪后,对有关人员无理纠缠、侮辱、威胁或者打击报复的;

(二)违纪后,蓄意隐瞒事实或者为调查设置障碍的;

(三)多次违纪,或者受处分后再次违纪的;

(四)伙同校外人员违纪的;

(五)群体性违纪为首的;

(六)其他应从重处分的情形。

第十二条 受处分者,同时给予以下限制:

(一)该学年不得评定奖学金、助学金和各种荣誉称号;

(二)该学年已获得奖学金、助学金和荣誉称号的,停发或追回该学年奖学金、助学金和取消荣誉称号;

(三)取消公派留学、交换学习、保送研究生等资格。

第三章 违纪行为和处分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的行为和处分

第十三条 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或校园稳定的,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颠覆国家政权、故意破坏国家安定团结局面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故意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破坏国家统一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三)故意煽动或传播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

(四)组织、参与、煽动罢课、聚众闹事,经劝阻不听或造成后果的,给予留校察

看及以上处分;

(五)组织、参与、煽动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经劝阻不听或造成后果的,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

(六)非法书写张贴标语、图案、大字报等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七)故意散布谣言,破坏社会和校园稳定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八)其他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视情况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十四条 组织、参与、传播邪教活动的,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

第十五条 在校园传播宗教思想或从事宗教活动,经教育不改的,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有极端宗教思想、与境外宗教组织勾结或聚众从事宗教活动的,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

第十六条 在校园传播封建迷信或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十七条 参与非法传销活动,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处分;组织、诱骗他人参与非法传销活动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第十八条 故意制作、复制、传播、贩卖含淫秽、暴力、恐怖等内容的文章、书刊、图片、音像或者其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十九条 故意破坏国家和学校正在发生效力的公告、通告、封印等文书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二十条 报假案或者作伪证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二节 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和处分

第二十一条 打架斗殴、故意伤害他人身体或者寻衅滋事的,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未致伤或者致轻微伤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二)致轻伤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三)致重伤的,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

(四)持械或者多次殴打、伤害的,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

(五)教唆或者故意提供器械,造成后果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六)其他寻衅滋事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二十二条 侮辱、诽谤、恐吓他人,情节恶劣或者造成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二十三条 窥探或故意侵犯他人隐私,情节恶劣或造成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二十四条 酗酒肇事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二十五条 偷盗、敲诈、骗取国家、集体、他人财物的,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一次作案总价值500元以下的,给予警告处分;

(二)一次作案总价值500元以上的,或多次作案的,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

(三)协助他人偷盗、敲诈、骗取,或者包庇、故意窝藏赃物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二十六条 故意毁坏、非法占有或处理国家、集体、他人财物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二十七条 故意违反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等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给国家、集体财产或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二十八条 损害学校名誉的,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擅自在商务用品、商务活动、大众媒介等方面使用学校或学校所属单位、学生组织等名称或标识,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

(二)擅自以学校或学校所属单位、学生组织等名义,组织、参加活动,发布公告、新闻,或者作出承诺,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三)其他损害学校名誉的,视情况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二十九条 伪造、变造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公文、印章、证件、证明文书等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第三十条 伪造、变造、借用、冒名办理他人证件,或者故意转借本人证件,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三十一条 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或者其他侵犯知识产权造成后果的,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三节 违反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和处分

第三十二条 违反课堂纪律,扰乱教育教学秩序,经教育不改的,视情况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三十三条 违反课程考核纪律,视情况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三十四条 未请假或请假未经批准而缺席教育教学活动的,视为旷课,分别给予以下处分:

(一)旷课10~29学时,给予警告处分;

(二)旷课30~39学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三)旷课40~49学时,给予记过处分;

(四)旷课50~59学时,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五)旷课60学时及以上,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旷课时数计算办法:以学期为处分区间统计时数;在规定的教育教学时间内,行课日旷课一天按实际授课时数计;教学实习、实训、考察、社会实践等,旷课一天按6学时计。

第三十五条 未请假或请假未经批准而离开学校的,视为不假离校,分别给予以下处分:

(一)不假离校3~5天,给予警告处分;

(二)不假离校5~10天,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三)不假离校10~15天,给予记过处分;

(四)不假离校15~20天,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五)不假离校20天及以上,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不假离校天数计算办法:以学期为处分区间统计天数;按规定的教育教学时间内的自然天数计,包括未按时返校、国家法定节假日未请假离校天数和教学实习、实训、考察、社会实践等未请假离开天数。

第四节 违反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管理的行为和处分

第三十六条 违反学生社团管理和课外活动规定的,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创建、参与非法社团,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二)未经批准创建社团,经教育不改或造成后果的,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

(三)利用社团从事非法活动的,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四)组织、开展社团活动违反有关规定,经教育不改或造成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五)未经批准组织募捐、商业展演等活动,经劝阻不听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六)其他违反学生社团管理和课外活动规定,经教育不改的,视情况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三十七条 违反学生住宿管理规定的,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擅自在学校指定宿舍以外住宿,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二)出租、转让床位给他人住宿,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三)留宿非本寝室人员,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四)留宿异性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五)在宿舍大声喧哗、打闹、吹拉弹唱等影响他人正常休息,经劝阻不听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六)在宿舍楼内存放、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七)在宿舍楼内私拉乱接电线、插座和使用违规电器、液化气炉等,经教育不改或造成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八)在宿舍楼内燃点物品、乱扔烟头,向楼道或窗外抛扔物品、垃圾等,经劝阻不听或造成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九)在宿舍楼内饲养宠物,经教育不改或造成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十)其他违反住宿管理规定的,视情况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三十八条 聚众喧哗哄闹、故意敲打摔砸物品或者擅自使用高分贝音响设备等严重干扰正常办公、学习、生活秩序,经劝阻不听或造成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三十九条 在交通要道、危险地段或者会演现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不遵守规定,打闹嬉戏、拥挤起哄、危言耸听,或者拒绝、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经劝阻不听或造成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四十条 擅自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带入学校,或者带出实验室、仓库等特定场所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四十一条 违反国家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经教育不改或造成后果的,视情况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四十二条 违反国家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无证驾驶、违章驾驶、驾驶无牌无照机动车等,经教育不改或造成后果的,视情况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四十三条 攀爬、翻越围墙、阳台、窗户、护栏等设施,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四十四条 私自下江、河、池塘等游泳,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第四十五条 乱涂画、张贴、悬挂、摆放物品等破坏环境容貌,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四十六条 未经批准在校园从事销售、租赁或中介服务等商务经营活动,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四十七条 赌博或为赌博提供条件,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第四十八条 卖淫、嫖娼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第四十九条 吸毒、贩毒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五节 违反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行为和处分

第五十条 利用网络、通讯媒介编造、散播虚假、有害信息,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五十一条 利用网络、通讯媒介从事侮辱、诽谤、敲诈勒索、色情服务等非法活动,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五十二条 故意窃取、泄露、传播单位涉密信息或他人隐私,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五十三条 创建、参与非法网站,或者故意浏览、下载非法网站内容,经教育不改的,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五十四条 其他违反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经教育不改或造成后果的,视情况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第四章 处分权限和程序

第五十五条 本科生违纪处分主管部门是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研究生违纪处分主管部门是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

第五十六条 学生违纪的,由学生所在学院(部、所、中心)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查清违纪事实,收集证据材料,提出书面处理意见连同相关材料报送学校主管部门。

第五十七条 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处分,由学校主管领导审批;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提交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决定。

第五十八条 留校察看期限原则为1年;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由学生所在学院(部、所、中心)负责考察;根据学生表现情况和学院(部、所、中心)考察意见,学校作出提前、按期或延后解除留校察看的决定;考察期间违纪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五十九条 开除学籍处分,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备案;学校发给学生学习证明;学生应在处分决定作出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离校手续,逾期不办的,由学生所在学院(部、所、中心)指定人员给予办理并记录在案。

第六十条 对学生作出处分的,学校出具处分决定书,送达学生本人;学生应当在处分决定书签收单上签字;拒绝签字或因特殊情况不能签字的,由学生所在学院(部、所、中心)记录在案;处分决定书无法送达的,学生所在学院(部、所、中心)可在一定范围内对该处分决定进行公示。

第六十一条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六十二条 学生的违纪处分材料,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学生本人档案。

第五章 附则

第六十三条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留学生等的管理,参照本规定实施。

第六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西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西校〔2007〕246号)同时废止。

篇3:大学生违纪处分适度的量度

一、处分是否依据合理的规则

处分规则是实施违纪处分的直接依据和具体尺度,如果规则本身存在问题,那么,严格依规则办事必然带来处分“无度”的后果。因此,处分规则的适度是违纪处分适度的前提。

当前,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直接涉及高校学生违纪处分的主要有两部规章,即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但由于相关规定多为原则性的条款,不具直接操作性,从而在违纪处分上为高校留出践活动机会和经验,不得不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各种“屏幕”与外界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

现在的社会处于“第二媒介时代”,普通个人可以成为各种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可以对任何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互动交流,加之媒体个人化对信息的把关的降低,各种不良信息在媒体上呈现,缺少认知辨析能力的大学生,难免会被误导和诱惑。

1. 大学生

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作为“网络原住民”,大学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也是最重要的参与方,只有大学生认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才能快速达到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

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们日常所接触的媒体主要是互联网、报刊、手机、校园广播等,这些媒体具有自身的特性,大学生应该充分了解和使用。不论在认知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应该提高自身的技能。如何清楚认知自己和媒介、媒介和社会的关系,搞清楚媒介在自身生活中的角色扮演,是媒介素养教育最重要的。

2. 学校

许多大学开设有媒介素养相关课程,以期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深化学生对于媒介功能、媒体内容生产方式的认知,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媒介,利用媒介,能自觉抵制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迎接信息时代特有的挑战。

学校应该创建一种良好的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3. 家庭

家庭是人生第一课堂,对人的影响也是最基础的。大学生在家里可以接触到电视媒体,电视庞大的传播范围和视听特性,传播信息速度快,信息量也大。现在电视媒体呈现“泛娱乐化”现象,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尤为必要和紧迫。

家长应该及时作为大学生信息接触的“把关人”,指导他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因此,我国各高校在以上两部规章的基础上均制定了适用于本校的《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虽然高校在处分规则的制定上拥有自主权,制定的规则内容也彼此差异,但并不意味着处分规则的适度性无法量度。处分规则的适度与否,有其具体的判断标准。

第一,规则的制定必须合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背相应的法律要求,不能超越法定的权限范围。高校制定的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虽是学校内部的管理规则,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游离于法治原则之外,它必须服从于作为其法律渊源的宪法、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否则,规则本身就是无效的。

第二,规则应合乎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规则应体现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和保障。

第三,规则必须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不应模糊不清或过于宽泛,“其措辞应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何种行为是许可的,何中行为是禁止的;用语应有较一致的解释,不应导致任何理解上的歧义和困难”(1)。即规则应保证学生能明确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要求及行为的后果,以免导致高校违纪处分权的滥用。

第四,规则必须公之于众,获得学生的认同。公开规则一们选择和使用媒体信息。

4. 社会

社会作为一个“大容器”,承载着各种信息,也承载着游弋于信息中的各类受众,社会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各种传媒和社区都肩负着“环境再构成作业”的任务,在信息繁冗的时代,更应该为大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 政府

政府单位由于拥有特殊的权力,可以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也可以通过立法等行政手段确保媒介素养教育的正常进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颁布和签署了一系列的法规条文,深入阐述和部署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值得我国相关单位学习借鉴。

另外政府需要对媒介素养教育活动进行资助,采取各种措施,直接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组织和协调。媒介素养教育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和组织合力进行,参与的多方力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者,政府的强制力和权威性使得其成为倡导媒介素养教育活动的不二人选。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但需要针对大学生,各个年龄层的人群都有提高媒介素养的必要。加强传媒素养教育,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水平,应该引起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宫淑红,张洁.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2]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蔡帼芬.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在有限课时内增强《遗传学》教学效果

高明波

(大连民族学院,辽宁大连

摘要:《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时被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如何增强教学效果是一个重要课题。作者总结了多年教学的经验,提出了增强教学效果的多种方法:强化遗传学史教学;视频辅助教学;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等等。

关键词:遗传学有限课时遗传学史视频辅助人文素养

遗传学是多门生命科学课程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遗传学教材中每一章都是遗传学的一个分支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规则,预防违纪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学生的反馈促成规则更趋于合理化。

二、处分是否能保障学校管理有序化的实现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以良好的学校秩序为保障,违纪处分对消除个别学生违纪行为给学校秩序的建立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应看到这一作用的发挥取决于处分的适度性的把握。违纪处分如果不适度,不仅不能有效地维护秩序,反而会造成管理秩序的混乱,成为秩序本身的破坏者。因此,实现管理的有序化是保障处分适度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处分适度与否的判断标准。

在高校管理秩序的构建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忽视管理对象的个性发展和利益要求,依靠强制和权威建立的秩序。我国高校的管理多倾向于该种模式。学生违纪处分的施行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将受教育者作为教育者的对立面,作为简单的教育权利的承受者的前提下进行的,对教育秩序的认识和维持更倾向于一种强制性的服从和制裁”。另一种意义上的秩序是通过沟通协调建立起来的秩序,较为尊重管理对象的意愿和应有权益,是自由与秩序统一于一体的真正意义上的秩序。这正是现代高校管理应追求的秩序目标,也是适度的违纪处分中应建立的秩序模式。要保障这种秩序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学生在违纪处分中是否被赋予了以下权利:

第一,学生是否有参与权。学生是构建学校秩序的主体要素,是被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直接参与者。违纪处分以违纪学生为承受者并会给其带来直接的影响,不应该将学生排除在处分各个环节之外。学生通过参与处分活动,包括处分规则的制定和处分结论形成的全过程,一方面能促成违纪处分趋向于公正合理,减少不当处分引发的争议和纠纷,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形成对违纪处分的认同和尊重,进而自觉遵守纪律或自觉校正违纪行为,实现管理的有序化,而不是依靠学校强制和学生“惧罚”心理来保证的秩序。

第二,学生是否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的权利和自由。违纪学生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准对学校实施违纪处分的依据和结论予以审视,并对处分的适度与否作出判断。当学生的判断与学校的处分结论不一致的情况下而又没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时,极易导致管理秩序的破坏,即便能够维持表面的稳定秩序,也只能是以牺牲学生的权利和自由,依靠学校的强制力和学生的绝对服从建立起来的非真正意义上的秩序。因此,学校必须保障违纪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对违纪处分进行全面审查,从而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否定违纪处分实施的判断依据和结论。

第三,学生是否享有权利救济的权利。违纪处分如果过度行使,容易造成对学生基本权利的侵害,学校应保障学生的权

学科,内容丰富,发展非常快。但是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遗传学理论课的教学时数被不断压缩,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遗传学教学质量是一个普遍的难题。通过多年的《遗传学》教学体会,我总结出在《遗传学》教学中注重以下几方面可以显著增强教学效果。

1. 把遗传学理论的来龙去脉、历史沿革以故事的方式讲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门学科的发展史都是教科书里轻描淡写的部分,但这部分其实最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1]—[3]。经典遗利有得到救济的渠道,学生通过这些渠道维护自己受损的权利,有助于学校纠错的同时,更能避免因处分不当造成学校管理秩序混乱。

三、处分是否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走出传统教育忽视、压抑人的个性发展,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的认知误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这一教育理念也向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即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如何协调学校的纪律要求与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之间的关系。学校纪律及违纪处分制度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之间并非互不相容,相反,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度的违纪处分为保障。

一方面,适度的处分应当为学生群体的个性发展提供保障。从人的社会性看,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体孤立的存在和发展,因此,作为个体的学生也就必然不能避开学校组织去实现其个性发展。学生个性能否得到充分发展与学校组织环境紧密相关。学生的个性发展依赖协调运转的、稳定的组织环境作为平台,当学生的违纪行为破坏这种协调和稳定时,需要由学校的纪律约束予以化解和平衡,包括采取必要的纪律处分。故此,适度的违纪处分的量度首先体现在该处分是否实现了学校组织环境的良性运转的修复,从而为组织中的每一个体的个性发展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适度的处分应当促成违纪学生个性品质的完善。人的个性品质有良莠之分,有积极消极之别。纪律处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惩戒违纪行为,引导学生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弘扬其个性的积极方面,矫正其消极方面,使其良好的个性品质日臻丰富和完善。因此,适度的处分“不应通过广泛地窒息个人基本自由的方式来达到只需狭窄限定就能达到的结果”(2),处分适度与否还应当看它是否为违纪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了最大的空间。

注释:

(1)劳凯声主编.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二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7.

(2)劳凯声主编.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二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7.

参考文献

[1]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3)[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

[2]吴克禄,詹晖.论高校学生处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J].江苏高教,2004.No.4.

①劳凯声主编.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二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7.

篇4:天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关键词:档案管理;违法违纪;处分规定;依法治档;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以下简称《处分规定》),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处分规定》是我国档案工作领域第一部系统规范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规章,它完善了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构建了一个更加健全、更加合理的档案行政责任体系。”[1]对于推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职、依法治档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处分规定》是专门就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如何处分作出的规定,所以表述全面而清晰,不仅与《档案法》第二十四条所列8种违法行为一一对应,还为《档案法》有关条文中已经明确的和新出现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尤其重要的是《处分规定》以档案所有权为依据,原则明确了法定(特指本《处分规定》)档案的范围,这对于强化依法治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学习就此谈些粗浅的体会,以供大家探讨。

1 原则划定法定档案范围,利于明确依法治档目标

与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相对应的就是法定档案的范围,即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有其特定的侵害对象,只有在对法定档案实施违法违纪行为时,才需要受到相应的行政处分或处罚。

1.1 明确法定档案的范围是依法治档无法绕过的一个坎儿。“每部法律都有自己特定的调整范围和对象,这种调整范围和对象界定得越是明确,该法律的实施就越是可行。这也可以说是立法的起点和终点,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2]在立法中明确规定法律法规的调整对象和范围的意义,就在于其可以使该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要规范的社会关系成为明确的有限的目标,防止范围无限扩大或不确定而无法解决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定档案范围,《档案法》的实施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特定的对象,于是《档案法》也就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执行。

1.2 《档案法》对法定档案的表述。《档案法》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从本条可以看出,列入我国法定档案范围,即凡对这部分档案造成损害就必须受到《档案法》制裁的是我国档案中“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这个部分。除此而外的档案,即只要不是“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的档案,就并非属于法定档案的范畴,也就不列入《档案法》调整的范围。

另外,《档案法》第二十四条又指出:“在利用档案馆的档案中,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这就明确了只有损毁、丢失;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涂改、伪造保存在档案馆中的档案时,才属于《档案法》的调整范围。

由此看来,《档案法》对于法定档案范围的规定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法定档案的范围过小。各级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都是按照国家档案局9号令《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收进馆的,也就是说凡馆藏档案在进馆之前均是由各立档单位档案室保管的。而且其保管年限按照《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属于中央级和省级、设区的市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10年即向有关的县级国家档案馆移交。”在这么一个颇长的保管时期里,如不对这些档案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对以后进馆档案的质量必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国家档案馆档案来源的齐全、完整、优质,就应当将法律监控前移,但非常遗憾的是在《处分规定》实施之前还没有做到。

二是对于法定档案的具体范围,还只明确了有权确定的责任主体,而无实际的确定范围。目前只是在《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条明确了“《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确定具体范围;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即对档案是否属于“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问题,还只明确了确认的主体:即一般档案的价值和范围由档案的形成者自行确定;而法定档案范围必须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级别来确定相应的对象。由于确定法定档案的范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按照目前常规的管理思路确实难以做到。所以,事实上,法定档案的范围还无法先于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出现之前确定。而法定档案的范围始终不够明确,这无疑给依法治档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3 《处分规定》对法定档案的表述。《处分规定》第二十条明确,“本规定所称的档案,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不属于国家所有但保存在各级国家档案馆的档案”。从本条可以看出,列入我国法定档案的范围有两大部分:一是从档案的所有制性质来看,凡“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均属于法定档案的范畴;二是从保管地点来看,只要是保管在“各级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均属于法定档案的范畴。这就使得确定“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个原本非常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而可行了。

现在《档案法》对法定档案范围的论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日后需要接收而目前尚未接收进国家档案馆保存的那部分档案还无法得到有效监控。这个问题在《档案法》施行了25年后仍然找不到更为细化的方法之前,以所有权来明确法定档案的范围不能不说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因为这是一种相对原则、简便、可行的方法。凡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其办事机构,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其本身属于国家所有,所以,他们的档案实际也就具有了“国家所有”的属性,将其从所有制性质入手,纳入法定档案的范围操作也比较方便。

2 全面列出违法违纪行为,使依法治档更具针对性

《处分规定》自第三至第十六条共列出20种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其中属于档案资源管理方面的有“利用职务之便,将所保管的档案据为己有的”等10种;属于档案资源利用方面的有“出卖或者违反国家规定转让或交换以及赠送档案的”等8种;属于档案资源组织方面的有“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资料据为己有,拒绝交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归档的”等2种。

2.1 所列违法违纪行为与《档案法》所列的8种违法行为一一对应。《档案法》第二十四条所列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共有:损毁、丢失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擅自提供、抄录、公布、销毁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的等8项。现在《处分规定》中将这8项全部列为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

2.2 将《档案法》规定必须做到和不得作为的违法行为列入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在论述“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时,还将《档案法》第十至第十八条等条文中规定必须做到和不得作为的违法行为列入其中:如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各级各类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便于对档案的利用;配置必要的设施,确保档案的安全;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禁止擅自销毁档案;禁止出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档案以及这些档案的复制件,禁止私自携运出境等。《处分规定》在将文字论述稍作变动后,都将其列入了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

2.3 将执法实践中出现的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行为列入违法违纪行为。我国25年多档案行政执法实践证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的形式逐渐增多,已经超出了《档案法》第二十四条和其他条文中提到的依法必须做到和不得作为的行为。要想使依法治档得以深入、顺利进行,就有必要对各种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整合和细化,将档案行政执法实践中发现的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纳入调整范围,构成更加健全合理的档案行政责任体系,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等执法、执纪机关对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利用职务之便,将所保管的档案据为己有的(《档案法》里讲的是归档材料,这里讲的是档案);未配备安全保管档案的必要设施、设备的;档案安全事故发生后,不及时组织抢救的;档案安全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虚假报告或者不及时报告的;档案安全事故发生后,干扰阻挠有关部门调查的;违反国家规定扩大或者缩小档案接收范围的;在档案利用工作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拒不按照国家规定开放档案的等行为。现在都已经列入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

3 增强档案行政执行能力,利于依法治档落到实处

3.1 法律、法规的实施需要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执行力。“行政执行力”是指各级政府及其公共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政策、规章、命令等的执行能力。强有力的行政执行力是保证法律法规和行政决策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和手段,提高行政执行力是提高政府效能的迫切要求。

档案行政执行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对违法责任人所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即根据档案法律法规或规章,对档案管理中已经构成违法违纪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没有强有力的行政执行力,依法治档就难以落到实处。

3.2 行政执行需要强有力的措施

3.2.1 原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中缺乏有力的措施。《档案法》在第二十四条中明确了8种违法行为,需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问题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既没有直接对责任人给予处分的管辖权,又缺乏对“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监督权,所以实际执行力不强。“不能不”网友曾在《档案界》论坛发帖:当在培训班上针对有些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讲建议处分”后,他们局长就对他说:“以后少讲建议之类的话,档案就是我档案局说了算,你还建议什么?”[3]是啊,这位局长的话讲得一点儿也没错,在档案行政执法中,档案局是主要的执法机关,是应当由我们档案局说了算。但问题是没有切实有效的依据和措施,我们实在是想说了算也算不了。

3.2.2 《处分规定》的施行为依法治档提供了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措施。自《档案法》实施以来,在25年多的档案行政执法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对档案管理违法行为的查处中,绝大部分行为只是违法行为,还不构成犯罪。所以,对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的行政惩处是依法治档实践中的主要形式。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于这种行政惩处的实施,却又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措施。随着《处分规定》的施行,将会为依法治档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执法措施。

一是对《档案法》提出的8项违法行为提供了行政处分的依据。从实践来看,《档案法》所列的8项违法行为中大部分只是一般违法行为,还够不上刑事犯罪,即使有少量的档案违法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对其进行的罪罚也往往是从属于其他犯罪行为而受到制裁的。如纵火案中烧毁了档案,以纵火罪论处;盗窃案中涉及了档案以盗窃罪论处;侵犯知识产权案所指向的是档案,以侵犯知识产权罪论处等。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所以《档案法》实施25年多来,真正依据《档案法》受到惩处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是少之又少,以至于不少区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这方面的月度统计上往往是零报告。

面对这些违法行为,以往我们在档案行政执法实践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所能作出的直接行为往往只是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改正。但如果改正不到位,或出现根本就不当一回事的情况时,就基本上是处于无奈的状态。随着《处分规定》的施行,在行政惩处方面就有了强有力的抓手,可以在法罚之前先用行政处分来实施有力的监督。

二是对《档案法》有关条文中提出的应当作为和不得作为的违法行为提供了行政惩处的依据。在《档案法》第十至第十八条中列出了像“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等多种人们必须做到和不得作为的法律行为,而当此类违法行为出现时,由于没有惩处的相关规定,故而就无法真正得到应有的行政处分。尤其是对尚处于档案的前身——文书处理阶段的归档材料的违法行为,尽管《档案法》第十条明确,“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在表述中还用了“必须”、“不得”的字眼儿,但由于没有列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终难落到实处。

现在《处分规定》将此类行为也列为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尤其是对档案资源的组织方面共列出了“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资料据为己有,拒绝交档案机构、档案工作人员归档的”和“拒不按照国家规定向指定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的”两种违法违纪行为,这给归档文件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查处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尽管这种行为损害的对象是档案的前身,似乎还不属于档案的范畴,但由于归档文件材料的形成质量是否符合归档要求、应当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是否齐全完整,都从根本上会对档案的质量产生根本性影响,所以很有必要对其依法加强监督管理。

三是为原先没有列入法律、法规的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违法行为提供了行政处分的依据。如未配备安全保管档案的必要设施设备的、未建立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档案安全事故发生后,不及时组织抢救的等8项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原来在《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中找不到直接对应的条款,因此,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当发现此类行为时要想对其进行行政惩处,往往是“上不够天、下不挨地、悬在中间还隔着皮”。而现在在执法检查中再发现此类行为的话,就可先对其提出责令限期改正的要求,如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很好改正或是根本就没有改正行为的话,就可以依据《处分规定》的相关规定和处分级别,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3.3 《处分规定》强化了行政执行力

3.3.1 《处分规定》由三家联合发布,形成了合力。《处分规定》按照“部门联合规章由联合制定的部门首长共同署名公布,使用主办机关的命令序号”的规定,[4]采用的是监察部令的序号,主办机关是监察部,又有移送制度的明确规定,在具体办理的实践中就比较可行。

各级监察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按照《处分规定》要求,在查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案件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案件查处协作配合机制,各司其职,加强协作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工作合力,更好更有效地惩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

还可以把查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案件与建立健全预防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工作机制结合起来,认真研究深入查找当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容易发生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的薄弱环节,建立涵盖档案管理全过程的基本规范和责任追究制度,努力形成一道有效的预防和制止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制度和屏障,以更加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推进依法治档进程,促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3.3.2 明确规定了各种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的行政处分的形式和种类。《处分规定》第二条明确规定,对于“有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的单位,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及有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的个人,应当承担纪律责任”,并“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处分的等级为: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开除处分。这就使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直接或建议有关部门对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给予必要的处理有了明确的依据和强有力的措施。

3.3.3 建立移送制度,有利于形成行政执法的合力。《处分规定》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任免机关、监察机关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具体为,“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查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案件,认为应当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任免机关、监察机关”;第十九条还规定“有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移送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立案件互为移交制度有助于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有效地整合了各方执法力量,理顺了档案执法工作秩序,排除了过去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执法工作实践中遭遇到的管辖权制约,形成了一个既分头执行、又环环相扣的整体,对于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置形成了一张难以冲破的法网。

《处分规定》的实施,在明确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明确法定档案范围、提高档案行政执行力等三个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相信随着《处分规定》的贯彻落实,我国的档案依法行政工作必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档案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通知[J].上海档案,2013(7).35.

[2]严永官.法定档案的范围亟待明确[J].浙江档案.2007(8).32.

[3]《档案界》论坛.“县区交流”. “新郑市档案局集中开展全市档案行政执法检查”.

http://www.danganj.net/bbs/viewthread.php?tid=49803&extra=page%3D.

[4]《规章制定程序条例》.2001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2号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条.

篇5:天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新农大发﹝2005﹞159号

第一条

为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处分违纪学生,要坚持以教育为主的原则,做到处分与教育相结合。第三条

学生违反校纪校规,视其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给予批评教育或下列之一处分: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第四条

违纪行为造成的损失或伤害,由违纪者赔偿损失或承担医疗费。违纪所得财物退回原主或者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第五条

违纪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从轻或免予处分:

(一)情节轻微者;

(二)主动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者;

(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者。第六条 纪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加重处分:

(一)违纪后,不承认错误,态度恶劣的;

(二)屡犯不改者;

(三)对检举人、证人打击报复者。

第七条

留校察看以一年为期。学生在留校察看期间,有突出先进事迹或学习成绩符合“三好”学生标准者,经学院审定后报学生处批准,可提前解除对其留校察看期;在留校察看期间再次违纪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对毕业班的违纪学生不给予留校察看处分,但其错误达到此处分规定时,给予记过处分,并不准其毕业,作结业处理或缓发毕业证一年处理。

第八条

对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分裂祖国、组织和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秩序者,从严从重处理。

(一)凡成立各类旨在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完整等非法组织的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均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对其它参与者,视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含记过,下同)。

(二)对从事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分裂祖国和破坏民族团结的集会、游行、示威、静坐、绝食、罢课、串联等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均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三)参与境内外敌对势力或非法组织的违法活动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四)凡参与编写、印制、散发、张贴、传播、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五)对造谣惑众,制造事端,煽动罢工、罢课、罢餐,影响正常的社会和学校秩序的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六)对在教室、宿舍或集体场合起哄、乱砸物品等不文明行为,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七)对参加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佩戴宗教标志、穿戴宗教服饰,经学校教育不改者,处以严重警告以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九条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条例,受到政法部门处罚者,学校视情况给予下列处分:

(一)被判处管制、拘役、劳动教养或判处徒刑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被处以警告或罚款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三)被行政拘留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四)凡以各种方式进行赌博或者提供赌具、赌场者,初犯给予记过处分,屡犯给予留校察看、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五)凡吸食毒品(含麻烟)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经公安机关认定并被强行戒毒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给吸毒(含麻烟)者提供场地或替他人收藏毒品(含麻烟)、介绍他人吸毒(含麻烟)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凡贩卖毒品(含麻烟)者一律开除学籍。

(六)对参与非法传销活动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直至开除学籍。

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条例,政法部门免予处罚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直至开除学籍。

第十条

打架斗殴者,视情节给予以下处分:

(一)策划者

1.策划他人打架并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直至开除学籍。2.策划纠集校外人员参与打架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肇事者(不守秩序、不听劝阻、用语言挑逗,引起事端,造成打架后果者)1.虽未动手打人,但造成打架后果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2.动手打人而未伤人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记过处分;动手打人致使他人轻微伤者,给予记过或留校察看处分;

3.动手打人致使他人轻伤以上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三)参与者

1.凡参与打架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2.以劝架为名,偏袒一方,致使事态恶化造成不良后果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四)故意为他人作假证,给调查工作造成困难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五)持械打人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六)打架时持管制刀具等凶器或为打架者提供管制刀具等凶器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七)打人致伤者,除按上述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外,均需赔偿受害者的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和其它损失,并接受治安罚款,如不按期交纳赔偿费和罚款,将加重一级处分。

第十一条

对品行不端者,视其情节给予以下处分:

(一)公共场所男女交往举止不文明,情节严重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二)宿舍内留宿异性,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三)威逼、恐吓、侮辱、诽谤他人等,尚未造成后果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造成后果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四)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五)其他有损大学生形象和社会公德者,一经查实,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二条

偷窃、诈骗公私财物者,除缴回赃款、赃物外,分别给予以下处分:

(一)初次作案,价值50元以下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价值50元至500元者,给予记过处分以上处分;价值500元以上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二)第二次作案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三)为偷窃者提供消息、工具或进行掩护、窝赃、销赃、分赃者,比照上述条款作相应处理。

(四)盗用他人证件冒领他人钱物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第十三条 故意损坏公私财物者除赔偿外,给予以下处分:

(一)价值100元以下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价值1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给予记过处分;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1000元以上者给予开除学学籍处分;

(二)私用电炉、违章拉线或损坏公共场所电灯、电线、通讯线等,视造成损坏程度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十四条

对旷课的学生,按以下规定进行处分。

学生旷课时间,一般按课程表规定的上课学时计算;无故不参加生产劳动、军事训练、社会调查、早操等,按每天四学时计算,无故迟到或早退三次作旷课二学时计算。

对一学期内旷课累计达到或超过10学时的,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旷课10-19学时,给予警告处分;

(二)旷课20-29学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三)旷课30-39学时,给予记过处分;

(四)旷课40-49学时,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五)旷课50学时以上(含50学时),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五条 对违反考场纪律和考试作弊的学生,按《新疆农业大学学生考试纪律与考试违规处理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弄虚作假者,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七条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喝酒,给予记过以上处分;酗酒肇事者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

第十八条 违反国家、地方和学校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规定,利用电脑、网络或其他通信工具进行非法活动,侵害他人权益,发表或散布反动言论和不良信息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影响恶劣、危害严重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九条 违反学生团体、社会活动、勤工助学等管理规定的,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第二十条 侵犯、损害他人正当权益及人身安全,损害国家、集体利益者,视其情节,给予下列处分:

(一)盗用、冒用组织或他人名义为己谋私利者,除赔偿损失外,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因此引发事端或造成后果者,加重处分;

(二)弄虚作假,骗取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国家助学贷款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三)恶意骚扰、恐吓、威胁他人或组织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四)侮辱、诽谤、陷害、诬告他人或组织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五)隐匿、毁弃或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电报者,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六)伪造、贩卖各类证件、印章和证明文件、材料,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方法来达到个人目的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二十一条 损害校园文明建设,扰乱正常的校园秩序,并造成恶劣影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以下处分:

(一)在校内从事或者参与未经批准的销售、租赁与中介服务经营性活动,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乱贴经商广告屡犯者给予警告处分。

(二)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同意,私自在宿舍内留宿外人,不听劝告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

(三)未经批准,夜不归宿,经教育不改者,给予警告处分;

(四)侮辱、漫骂、阻碍学校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或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五)携带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物品进入校园或违反规定将校内物品携带出校者,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六)故意损坏校、院(部、处)尚在发生效力的公告、通知、通报者,给予警告处分。第二十二条

上述条例没有列举的违纪行为,可比照上述条理给予相应处理。第二十三条

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同时给予下列处理:

(一)取消本内所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

(二)自作出处分决定之日起停止已享受的各种奖学金和生活困难补助;自作出处分决定之日起一年内,不准参加任何荣誉称号的评选;不能享受任何形式的资助和补助,包括生活困难补助,政府、学校、社会团体及个人的各种资助;受记过(含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不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已申请并获得批准的,自作出处分决定之日起通知银行停止发放尚未发放的贷款。

(三)担任学生干部者,免去其所任职务;

(四)凡有群体性违纪行为,不得参加当年任何集体荣誉称号的评选活动,团支部或班委成员不得参加任何个人荣誉称号评选。

第二十四条 给予学生各级处分的权限:

(一)对学生做出警告和严重警告处分,由学院提出处理意见,报学生处审批。

(二)对学生做出记过以上处分,由学院提出处理意见,经学生处或教务处调查审核并提出具体意见后,报校主管领导批准。

(三)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第二十五条

对违纪学生的处分,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材料齐全。处分材料主要包括:

(一)违纪者对所犯错误事实的交待材料及检讨,或证人、组织对事实经过的旁证材料或调查材料;

(二)若属打架致伤须附医院诊断证明或法医签定;

(三)其他与违纪事件有关的材料。

第二十六条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二十七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应送交学生本人,无法送交学生本人的,应在学校内公告。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

第二十八条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自治区教育厅提出书面申诉。第二十九条

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学校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三十条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离校手续并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三十一条 对学生的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学生本人档案。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试行,凡此前有关规定与本条例有冲突的,以本条例为准。

篇6:天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2013年7月10日第十九次校长办公会通过)

首体校字[2013]76号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2005]第21号)、《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教育部 教学[2005]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凡本校学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视其情节,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一)违反国家相关法令、法规,受到警告、罚款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二)违反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被处以行政拘留者,视其情节,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三)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或者被处以劳动教养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四)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五)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六)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者,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二条盗窃、诈骗国家、集体和他人财物未达到刑事处罚者,除如数偿还财物外,分别给予下列处分:

(一)涉案金额在500元以下(不含500元)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二)涉案金额在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不含1000元)者,给予记过或者留校察看处分;

(三)涉案金额在1000元以上者,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四)多次作案累计价值1000元以下(不含1000元)者,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1000元以上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五)偷窃公章、保密文件、档案等物品者,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六)作案行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者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七)为作案者放哨、提供信息、作案工具或者进行掩盖、窝赃者,以作案共犯论;

(八)对结伙作案者,均以所涉总价值计算,按以上款项处分,为首者从重处分。

第三条违反国家和学校网络管理有关规定,登录非法网站,制造、传播各种有害信息者,给予警告至记过处分;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第四条在校园内复制、传播、制作、出售含有反动、迷信、淫秽内容的印刷品或者非法音像制品者,除没收相关印刷品和音像制品外,给予严重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者,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第五条在校园内进行宗教活动,经劝阻不改者,给予警告至记过处分;情节严重者,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第六条组织或者参加国家明令禁止的非法传销,或者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者,视其情节,给予严重警告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七条有调戏、侮辱妇女等行为者,在浴室、厕所等场所行为不轨者,给予严重警告至开除学籍处分。

第八条在校内酗酒滋事者,给予警告至记过处分;情节严重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第九条在教学区、图书馆、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吸烟者,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者,给予记过处分。

第十条以各种形式进行赌博或者提供赌博条件者,视其情节给予下列处分:

(一)凡参加赌博或者提供赌博条件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二)凡组织赌博或者聚众赌博者,给予记过处分;

(三)对以牟利为目的的赌博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四)赌博被发现后订立攻守同盟、对告发人进行威胁或者打击报复,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一条对违反学生公寓管理有关规定者,视其情节给予下列处分:

(一)对私自调换、占用或者出租学生宿舍、床位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二)擅自留宿外来人员,给予警告处分;造成不良后果者,视其情节,给予记过或者留校察看处分;

(三)在学生寝室内留宿异性者,给予留校察看或者开除学籍处分;

(四)私接电源或者违章使用电器设备,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造成不良后果者,给予记过或者留校察看处分;

(五)在学生公寓楼内焚烧物品,视其情节,给予警告至记过处分;

(六)无故夜不归宿者,给予警告至记过处分;

(七)对其他违反学生公寓管理有关规定,经批评教育不改者,视其情节,给予警告至留校察看处分;

(八)因违规行为造成经济损失,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第十二条学生打架斗殴,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一)凡动手打架或者虽未动手,但挑起事端导致打架后果者,给予警告处分;

(二)凡策划打架、持器械打人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三)凡以“劝架”为名偏袒一方、为他人打架提供凶器或者作伪证者,给予记过处分;

(四)凡打架后以“私了”为名索要钱物或者对告发者进行威胁、打击报复者,给予记过处分;

(五)凡打人致伤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六)蛊惑、纵容他人打架者,视其情节,给予警告至留校察看处分。

第十三条损坏公私财物者,视其情节给予下列处理或者处分:

(一)过失损坏公私财物者,除赔偿损失外,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严重警告处分;

(二)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破坏公共设施及设备,除承担经济责任外,价值在500元以下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价值在500元以上者,给予严重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损坏财物价值数额较大,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第十四条违反学校管理规定,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五条对在一学期内累积旷课的处分:

(一)旷课达11-20学时者,给予警告处分;

(二)旷课达21-30学时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三)旷课达31-40学时者,给予记过处分;

(四)旷课达41-50学时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五)旷课达51学时及以上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六条如有两种以上违纪行为者,学校根据其违纪事实,按照本规定分别裁决,合并执行。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给予从重处分,直至开除学籍。

第十七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须由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第十八条留校察看处分适用于错误严重,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错误行为。留校察看处分期限一般为一年。留校察看期内有显著进步表现的,可按期解除留校察看;有突出表现和先进事迹的,可提前解除留校察看。经教育仍不悔改的或者在留校察看期内有新的违纪行为,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第十九条毕业班学生不给予留校察看处分,但其错误够上此处分时,给予记过处分。第二十条给予学生处分的审批权限及其程序:受记过及以下处分者,由院(系)提出处分决定并报学生工作处备案;受留校察看处分者,由所在院(系)提出学生违纪情况报告和处分建议,报学生工作处,由学生工作处上报主管校领导签批,决定由学校统一编号发文,由学生工作处向全校公布;受开除学籍处理的学生,由所在院(系)提出学生违纪情况报告和处分建议,报学生工作处,由学生工作处报校长办公会研究批准,决定由学校统一编号发文,由学生工作处向全校公布。对瞒报学生违纪情况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处分决定书应当在处分决定做出后10个工作日内由学生所在院(系)送达受处分学生本人,并由其在回执上签字。如学生本人拒绝签字,则由送达人在回执上说明拒绝签字的情况,并由在场的两名见证人签字证明。

第二十二条学校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申诉的部门是校办公室,成员有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校办公室、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纪监审办公室负责人,教师、学生代表。

第二十三条学生如对处分决定有异议,在接到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 可以按照《首都体育学院学生校内申诉管理规定》,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提出书面申诉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二十四条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凡被退学和开除学籍的学生,应在决定最终下达一周内办理离校手续并离校。办理离校手续由所在院(系)负责,学生工作处督导,保卫处、总务处及其他相关部门协助。

第二十五条对学生处分材料,学校相关单位(部门)要及时并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并视学生对所犯错误的认识态度及改正情况,酌情考虑是否装入个人档案。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首都体育学院本科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首体院字[2007]100号)同时废止。学校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首都体育学院

上一篇:描写水的词语段落摘抄下一篇:计算机仿真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