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市政法工作总结

2024-04-30

2003年全市政法工作总结(共8篇)

篇1:2003年全市政法工作总结

昆阳镇2003年上半年政法综治工作小结

今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以维护昆阳社会政治稳定为目标,按照县政法与综治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禁毒重点整治和“严打”斗争,全面落实综治工作各项措施,进一步规范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围绕禁毒“摘帽”,抓好五个到位。

针对2002年7月市禁毒委检查考核后指出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今年以来我镇不断查漏补缺、完善提高禁毒各项基础工作,截止2003年6月全镇现有吸毒人员421人,占总人口数3.83‰。其中已经戒断脱毒9人,今年上半年新增对象17人,复吸对象12人,同比分别下降29.2%和65.7%。(2002年同期新增对象24人,复吸对象35人)可以说毒情形势已得到有效控制。工作中主要是做到“五个到位”,即措施责任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帮教尿检到位、打击力度到位、创建措施到位。

一是措施责任到位。

及时调整了禁毒领导小组,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大小会议上强调抓好禁毒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我镇实现禁毒“摘帽”的决心。

先后与村居、大型企业、市场签订《禁毒责任书》103份,落实禁毒工作责任制。制定禁毒工作奖惩暂行办法,明确禁毒打击、帮教和尿检各项工作奖惩规定。及时召开镇禁毒领导小组会议和全镇党员干部大会,传达市禁毒委检查考核反馈的意见和上级禁毒工作会议精神,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实施意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禁毒工作任务。落实禁毒办专兼职人员、办公地点和宣教基地,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全年安排预算50万元,全力保障禁毒工作需要。

二是宣传教育到位。

我镇始终坚持把青少年学生、外口、工商从业者和闲散人员作为宣传重点,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1.镇禁毒办印制了不干胶宣传画10000张张贴在公交车、三轮车和各居民区楼幢;制作分发凉扇5000把、禁毒宣传单 10000份;悬挂横幅26条,张贴禁毒宣传画15幅175张,在万全、石塘、水亭办事处的村头巷尾刷制永久性宣传标语130多条;在庙头、临区农村集市上开展禁毒法律咨询和有奖知识竟猜,提高广大村民自觉拒毒意识;宣传车连续30天在村头巷尾宣传播放禁毒法律法规;购买了禁毒VCD45个分发到村居、企业、学校,多管齐下进行宣传,扩大了宣传教育面;“6.26”国际禁毒日期间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宣传高潮。2.各单位、部门结合各自职能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昆阳学区将禁毒知识教育列入教学大纲;同时针对学生毕业后流入社会期间容易染毒的现象,在职高举办了第三期“曙光工程”培训,对这一部分人员进行技能和法律培训,重点突出禁毒教育内容,努力使他们免受毒品侵袭。镇妇联组织开展了“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号召全镇广大妇女同志们管好自己的亲人,不让毒品进家门。团委积极协同禁毒办在学生中开展了禁毒绘画、书法和征文比赛。3.村居、企业充分发挥了属地管理优势,前宕、临区等外口比较集中的村居,庄吉集团工业园区等大型企业先后多次组织员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禁毒知识讲座,播放禁毒VCD。4.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镇工作各项措施和工作成效,先后在禁毒简报、平阳报、电视台、调频广播电台报道16条反映我镇禁毒工作的信息。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了群众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有效控制了新增和复吸现象。

三是帮教尿检到位。

对出所的帮教对象,我们在落实“四位一体”帮教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帮教第一责任人,认真落实各项措施。1.充分发挥村居禁毒专管员作用,定期与帮教对象谈心,及时掌握帮教对象动态,随时反馈各种信息,起到了主力军和桥梁作用。2.发挥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对吸毒人员开展结对帮教,增强了帮教对象脱毒的决心和信心。3.发挥巡防队作用,弥补警力不足的问题,巡防队员人手一本帮教手册,结合巡防工作开展帮教并作好帮教记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大部分的帮教对象家属积极配合帮教,督促自己的子女按时参加尿检。

按照温州市禁毒尿检工作有关文件规定,结合公安派出所“五个一”的工作要求,我们通过发放通知单、电话联系、上门查找等多种方式督促尿检对象接受尿检,6月份参加尿检人数96人,到目前为止,参加尿检的帮教对象已达到189人,占全部应尿检人数(245人)的76.5%,在家的帮教对象全部接受了尿检。

四是打击力度到位。

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了禁毒主力军作用,严厉打击涉毒犯罪。一是实行公开查缉,经常组织开展以打击毒品违法犯罪为重点的治安清查,有的放矢地开展重点检查。二是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充分发挥耳目作用,举报涉毒犯罪线索。三是落实指标,自我加压,将各项指标分解到每个片区民警,形成人人有指标、人人有压力的激励机制。对抓获的吸贩毒对象,坚持“六个一律”的指导原则不动摇,从而有效地震慑了涉毒违法犯罪行为。2003年来破获贩毒案件4起4人,全部追究刑事责任,缴获毒品186.57克,查获吸毒人员24人,全部落实劳教和强戒措施。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禁种铲除工作,5月10日在蒙洋山上发现两处种植罂粟85株,当场予以铲除并销毁,涉案人员已被查处。与去年同期相比,禁毒打击工作尤其是缴获毒品数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五是创建措施到位。

在狠抓打击整治的同时,大力加强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创建中主要抓了三件事:1.深排细查摸清底数。每月按时与县禁毒办、缉毒大队核对新增和出所人员名单,准确的掌握了全镇毒情底数、人员分布、去向、家庭和联系电话等各项情况。对刚出所的戒毒人员在核对准确后马上反馈给片区民警、巡防队员和有关村居落实帮教人员和措施。2.齐抓共管合力帮教。对出所的戒毒对象全部建立了帮教网络,落实了帮教人员,除了部分外出对象和去向不明的人员无法开展正常帮教外,其余人员都能比较准确的掌握去向和近期动态。同时在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力所能及的为帮教对象联系工作,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走上了正常的生活渠道。目前全镇已有50多名帮教对象找到了比较固定的工作,其中有在啤酒厂、平氮厂和邮电上班的、有做印刷的、有做滴塑的、有做推销的、有开私人诊所的、有开托运部的、有做手机修理的、有做厨师的、有开出租车的、还有在温州做生意买了小车的。3.健全网络完善制度。形成了镇禁毒办、公安派出所、巡防大队、村居禁毒专管员共同参与的禁毒工作网络。镇禁毒办和公安派出所密切协作,互相沟通,巡防大队在搞好治安巡逻的同时,分片包干,开展帮教,重点村居设立了禁毒专管员,壮大了一线禁毒队伍的力量。同时明确了禁毒帮教和尿检等相关制度,规定了奖惩措施,使禁毒工作逐步走向规范,理顺了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到目前为止22个“保无毒”村居全部巩固了“无毒”成果;34个“创无毒”村居中有31个村居没有发现复吸和新增人员,基本实现了无毒目标,占91.2%;28个“创禁毒达标”村居中有21个村居复吸和新增人员显著下降,基本实现达标,占75%。

二、维护社会稳定,打击防范并举。

一是严打整治初见成效。

公安派出所、刑侦中队等认真落实严打精神,根据昆阳当前的社会治安情况,针对外来人口、禁毒、娱乐场所、旅馆客栈、安全小区创建等问题深入村居、企业、重点部位开展调查摸底,通过对辖区社会治安状况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打击重点和整治的部位。深入组织开展治安大排查和“破大案、防盗抢、禁黄毒”专项斗争。同时,全面推行了社区警务制度,在全镇设立雅河、康乐、城东、城南、城西、万全等六个警务室,将全所60%的警力投入到社区警务中,体现了公安派出所积极管理、主动防范、服务群众的职能转变,密切了警民关系,也促进了严打成效。半年来全镇发刑事案件464起,破187起,破案率40.3%。系列性抢劫出租车案件已经顺利告破。半年来受理治安案件209起,结案143起,结案率68.4%,接处警1200多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90多人,其中逃犯6人,刑拘56人,逮捕7人,起诉8人,取保候审16人,劳教47人,拘留70人,罚款111人,警告3人,强戒18人,劳教2人。

交警部门围绕“交通、畅通、有序、高效”的工作目标,加强规范化建设,切实抓好业务和队伍管理,深入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深化平安大道创建工作,积极开拓道路交通管理新局面,有效维护了辖区道路交通秩序和治安秩序的稳定。半年来查处纠正各类交通违章7141起,暂扣证件3745本,暂扣各类车辆550辆,治安处罚95起,完成交通警卫任务5次,巩固交通安全文明村居15个,交通文明学校3个。

二是努力消除各类矛盾。

昆阳人民法庭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加强审判工作、推进法院改革、狠抓队伍建设。为提高审判效益和审判质量,确保司法公正,该庭继续推进案件流程管理,成立了立案组、送达组、审判组、执行组,建立了从立案到结案全过程的案件流程管理机制,从而提高了法庭审判效率,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半年来新收各类民事案件435件,审结292件,其中陈贤锋一人办结案件110件。

今年3月建立了昆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发挥了全镇87个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每季度一次对不稳定因素和纠纷进行排查,在重大节庆日期还开展专项排查。半年来共调处纠纷186起,其中村居调解委员会调解127起,联合调解中心调解59起。

三是外口管理逐步理顺。昆阳派出所把外口和出租房管理作为基础工作的突破口,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加大管理力度,半年来外口登记发证11000多人,出租私房登记1600多户,遣送 “三无”人员15人。

四是安全防范深得人心。巡防大队专职巡逻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现,半年来巡逻抓获嫌疑人员67人,有效遏制了盗窃案件的发生。村居治安巡逻队也不定期的开展巡逻,与专职巡逻队互相配合,群防群治工作逐渐形成风尚。

三、完善基层基础,落实各项措施。

一是综治责任制得到强化。主要是做到以下四点:1.落实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分别与办事处、经济发展局、有关企业和市场签订了综治、禁毒和反走私等责任书135份,增强了各部门、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感。2.兑现奖惩。在考核的基础上,对200216个综治先进集体和22名先进个人通报表彰。3.保障经费。政法综治工作经费逐年增加,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4.增强合力。每季度定期召开政法综治例会,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布置任务。政法各部门之间紧密协作、齐抓共管的传统不断强化,增强了合力。

二是各类专项整治常抓不懈。1.禁划龙舟。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通过提前张贴通告、出动宣传车、召开会议等方式及时传达禁划龙舟的有关规定,有效控制了龙舟下水,端午节期间没有出现一次龙舟下水行为。2.校园周边环境和网吧整治。针对部分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情况,半年来先后3次开展整治,为广大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3.公共场所整治。针对辖区内发案多、秩序乱、治安不好以及隐患较大的地段、部位和场所,先后6次组织开展外来人口、暂住工棚、美容美发店和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使乱点不乱,进一步净化了社会风气。

三是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深入。以开展“曙光工程”和送法进社区为载体,对各重点普法对象进行法制宣传,先后举办各类法制培训7场、刊出宣传栏20期,分发宣传资料、书籍15000份。其中在前宕村举办的《外来务工人员须知》普法培训得到了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

四是安置帮教工作努力创新。今年归正人员释放归来69人,其中解除劳教9人,均能及时报到,比较准确的掌握了归正人员的第一手信息,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有刑满释放人员252人,解除劳教61人。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增强维护稳定意识。加强对重点人员和社会面的控制。加大对隐蔽战线斗争的领导。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妥善及时地解决各类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

二、坚持不懈抓好禁毒工作。继续以“无毒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控制新吸率,降体复吸率,确保现有无毒村居的无毒成果。坚持完善尿检和帮教制度,争取在2003年底使一批达到尿检规定,符合脱毒条件的吸毒帮教对象实现脱毒目标。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对发现的吸毒人员,严格落实强制和劳教戒毒措施,保证社会面上无吸毒行为。

三、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继续做好宣传工作,营造严打声势,增强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针对盗窃、抢劫等侵财型案件高发的现状,加大打击力度,努力提高破案总量和破案率,创造安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继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净化社会风气。

四、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组织治保、调解干部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全面发挥“综治六大员”作用,维护基层治安稳定。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治安巡逻,增强“安全防范、人人有责”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意识,努力控制盗窃、抢劫等案件的发生,共同维护安宁祥和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外来人员和出租私房的管理,建立良好的长效管理机制,消除治安隐患。

五、继续抓好四五普法教育。进一步完善曙光工程培训工作,作好归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送法进万家”和“法律进课堂”等活动,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树立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观念,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二OO三年七月五日

篇2:2003年全市政法工作总结

二、坚持不懈抓好禁毒工作。继续以“无毒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控制新吸率,降体复吸率,确保现有无毒村居的无毒成果。坚持完善尿检和帮教制度,争取在2003年底使一批达到尿检规定,符合脱毒条件的吸毒帮教对象实现脱毒目标。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对发现的吸毒人员,严格落实强制和~戒毒措施,保证社会面上无吸毒行为。

三、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继续做好宣传工作,营造严打声势,增强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针对盗窃、抢劫等侵财型案件高发的现状,加大打击力度,努力提高破案总量和破案率,创造安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继续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净化社会风气。

四、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组织治保、调解干部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全面发挥“综治六大员”作用,维护基层治安稳定。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治安巡逻,增强“安全防范、人人有责”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意识,努力控制盗窃、抢劫等案件的发生,共同维护安宁祥和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外来人员和出租私房的管理,建立良好的长效管理机制,消除治安隐患。

五、继续抓好四五普法教育。进一步完善曙光工程培训工作,作好归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送法进万家”和“法律进课堂”等活动,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树立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观念,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篇3:2003年全市政法工作总结

1 载文量分析

载文量是指某种期刊在一定时期内所刊载的论文数量, 是衡量一种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期刊载文量、期均载文量及平均每篇论文所占篇幅页数等指标可以反映期刊的信息量。《高校图书馆工作》为双月刊, 2003-2012年共发文2004篇 (见图1) , 期均发文33.4篇, 篇均页数为2.87页。数据显示, 《高校图书馆工作》载文量相对稳定, 表明《高校图书馆工作》收录标准一致, 保证了其所发论文的学术性;期均载文量与图书情报学类期刊期均载文量33.6篇基本持平[1], 说明其吸收和传递情报能力处于同类中等水平。

2 引文分析

引文即参考文献, 其实质是反映论文与参考文献之间的学术关系, 体现作者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是衡量专业期刊吸收和渗透能力、发文质量、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指标[2]。

注:2003年233篇、2004年230篇、2005年205篇、2006年191篇、2007年190篇;2008年192篇、2009年225篇、2010年186篇、2011年189篇、2012年163篇。

2.1 引文量分析

引文量是指参考文献的数量, 对整个期刊引文量分析, 可以考察期刊的学术规范性和学术水平[3]。从2003-2012年《高校图书馆工作》论文引文量和篇均引文量可以看出 (见表1) , 总引文量为7761篇, 引文频次逐年上升, 2011年引文量达到999篇, 2012年篇均引文量达到5.91篇, 表明《高校图书馆工作》期刊的作者注重吸收利用其他信息源, 保证了该刊所发论文的学术性和创造性。

2.2 引文文献类型分析

引文文献类型分布可反映出相关论文的文献来源和构成比例[4]。从2003-2012年《高校图书馆工作》引用文献类型来看 (见表2) , 其引文几乎涵盖了所有文献类型, 说明其信息来源广泛。其中, 期刊论文 (引用频次为6, 965次, 占89.74%) 是发文作者首选的引文类型, 其次图书 (引用频次为675次, 占8.70%) 也是作者的一个重要引文文献来源。期刊论文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而图书则是某一领域研究成果的科学总结, 具有系统性, 两者作为主要引文文献, 有效地保证了论文的学术性。

2.3 引文来源期刊分析

2003-2012年《高校图书馆工作》论文引用的期刊共936种。在前20种引文来源刊中, 核心期刊有16种 (见表3) 。说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发文作者注重参考和吸收核心期刊的信息, 保证了所发论文的学术性。

3 被引分析

文章被引频率是衡量学术论文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期刊而言, 高被引论文是期刊高质量高水平的主要贡献者, 构成高质量高水平期刊的核心内容[5]。2003-2012年《高校图书馆工作》共有1, 419篇论文被引用过, 论文年被引量逐年增长 (见图2) , 被引论文占总论文的70.81%, 总被引频次9, 842次, 被引论文篇均被引次数6.94次。说明该刊所发论文质量逐年提高, 论文被图书情报学界学者所广泛引用, 证明了该刊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4 作者分析

稳定的作者群是活跃刊物、学术研究的有生力量。期刊核心作者群及其单位信息, 反映了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前20位)

备注:*2012年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注:2003年70次、2004年336次、2005年676次、2006年955次、2007年1061、2008年1264、2009年1442次、2010年1409次、2011年1313次、2012年1316次。

4.1 高产作者分析

2003-2012年《高校图书馆工作》发文5篇以上的有31位作者 (见表4) , 说明该刊有作者群相对稳定。

4.2 作者单位分析

从2003-2012年《高校图书馆工作》发文量排名前十位的作者单位来看 (见表5) , 高等院校作者是该刊的主要作者群。其中, 7个作者单位来自湖南地区, 表明该刊湖南高校图书馆领域具有较好的影响力。

4.3 高频被引作者分析

2003-2012年《高校图书馆工作》被引文献量超过40频次的有33位作者 (见表6) , 说明该刊近十年, 发文质量得到保证, 期刊质量普遍提高, 整体发文质量控制较好。

(前31位)

(前33位)

5 基金论文分析

基金资助某领域的前沿研究, 基金论文量可反映刊物吸收基金论文能力的大小, 同时也反映出刊物报道本专业领域内最新研究能力的强弱。期刊刊载的基金论文率高, 说明期刊学术水平较高, 这是评价期刊和论文质量与学术水平的重要而客观的指标之一[6]。2003-2012年《高校图书馆工作》共发表各类基金资助论文76篇, 占总论文数的3.79%, 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22篇, 占基金论文总数的28.95% (见表7) 。总体上来看, 《高校图书馆工作》所发表的论文中列为国家或部委研究课题的论文占有比重较低, 其原因可能是早期发表的论文并未要求标注基金资助情况, 也可能是研究确实未得到相关资助。

6 结论

《高校图书馆工作》作为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会刊, 虽然仅在1992年被评为图书情报学类核心期刊, 但近十年来其所载论文具有一定深度和学术内涵, 论文数量与质量逐年提高, 各项引文指标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数据值更趋合理, 核心期刊、核心作者群及核心研究机构基本形成, 客观地反映了湖南和部分地区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情况。希望该刊今后发展过程中, 注重吸引更高水平作者, 刊载更高质量论文, 提高期刊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早日跻身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领域。

参考文献

[1]杨俊丽《.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2010年载文分析[J].图书馆, 2012 (4) :141-143.[2]王芳, 李薇.基于中国引文数据库的《情报探索》杂志综合评价[J].情报探索, 2012 (11) :45-47.

[3]白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学术规范量化分析——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 2009 (4) :36-39.

[4]彭强, 马家伟.从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分析《图书馆杂志》在我国核心期刊的地位[J].农业图书情报学, 2008 (12) :160-162.

[5]吴漂生《.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 (2002-2004) 全文转载情况分析[J].现代情报, 2005 (8) :137-140.

篇4:2003年全市政法工作总结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更健全、更落实。

福州市结合本市特点,在全市建立起安全指标控制体系。莆田市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综治考核、整顿与规范市场秩序、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三明市制定了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报告制度。南平市及时调整了安委会,由陈桦市长亲自担任安委会主任,各位副市长为副主任,切实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更深化、成效更明显。

在前两年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去年针对安生生产工作领域的重点、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各级各部门都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集中整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专项整治成果。

煤矿与非煤矿山整治方面,全省共关闭“死灰复燃”煤矿482个(次),关闭、取缔各类非煤小矿山696个。全省431个煤矿的安全程度评估工作全部结束,并对全省2137家非煤矿山进行安全现状评估,占总数的77%,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矿山安全评估任务。

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方面,对全省9505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换发了甲类经营许可证502分,乙类经营许可证597份,对2250家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进行了安全评价,对456家生产、储存性企业进行了安全评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安全评估任务。

道路与水上交通整治方面,去年在机动车辆大量增加的情况下,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都有明显下降。全省182处事故多发路段,已整治151处、整治率达82.96%。交通部门投入1200万元,解决渡口渡船安全隐患,并在重点县市开展了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福建海事局开展了水上交通安全10项整治,取得明显效果。省海洋渔业部门组织开展了四次全省性渔业生产安全督查,进一步落实渔船进出港证、编组队生产、值班了望等制度,强化渔业生产安全管理,使渔业生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遏制。

民爆器材与烟花爆竹整治方面,全省共取缔烟花爆竹储存、销售点741个,收缴各类爆竹28万多件、原材料4.4万多公斤和5000多公斤炸药等,查处涉爆案件1009起、违法人员705名,取得了较好成效。

公众集聚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方面,共查出违法投入使用建筑20855幢、发现火灾隐患14379处、有3257幢违法投入使用的建筑补办了消防验收手续,共取缔违法经营场所233家、吊销工商执照58本、责命停产停业109家、行政拘留18人,有效消除了一批火灾隐患。

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方面,全省共查封、拆毁土锅炉1102台,土制压力容器429台,液化气钢瓶28187只,使在用设备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学校专项整治方面,全省共查处校园及周边非法经营文化场所600多家,清理网吧500多家、饮食摊点5000多家,查处了无证经营店524家,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安全学习环境。

(三)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去年,省政府安委会先后组织了11次全省性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督察,李川副省长多次带领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开展明查暗访。各级、各部门也都加大了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整改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和安全问题,都建立了整改责任制,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明确整改期限,落实整改资金和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四)安全生产基础更扎实、更牢固。

制度建设方面,省里正在制定《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等四项规范性文件。厦门市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安全生产职责暂行规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办法》等五项制度。

队伍建设方面,去年福州、漳州等市都相应增加了安监局人员编制,厦门、漳州、莆田市安监局和泉州市、三明市等有关县(市、区)还成立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

基层建设方面,开展了创安全生产合格乡镇(街道)试点活动,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教育培训方面,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安康杯”竟赛活动,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安全意识。去年,省总工会与安监部门密切配合,在全省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全省有13189家企业参赛,所有参赛企业连续三年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连续五年没有发生特大伤亡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

(五)重特大责任事故的查处更严格、更到位。

省安监会同监察厅等有关部门直接组织调查的重、特大安全事故12起,有117名相关责任人被追究行政责任(其中行政处分90人、通报批评27人),有33名相关责任人被追究法律责任。

存在的问题:

一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特别是一些基层和企业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现象仍有不同程度存在。

二是:一些领域还存在安全监管方面的空白、空档,造成事故多发。

三是: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事故隐患还大量存在。

篇5:2003年全市政法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我市政法工作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以三级政法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平安、法治、诚信为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全面履行工作职责的同时突出抓好规范执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打击邪教等几项重点工作,为改善经济发展法治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年政法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围绕中心抓服务,优化执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

按照市委提出的“抢占制高点,提高竞争力,全面推进海林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政法各部门加大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今年我市已被牡市推荐为省级法治先进市。

⒈深入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围绕市委三届五次全会上提出的困绕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在全市政法机关深入地开展了创建优良经济发展法制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整治活动中,政法各部门通过采取自查、面向社会各届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入企调查等多种形式,共查出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五个方面十二条,对这些问题各部门实行逐条逐人进行整改,整改率达以上。

⒉突出部门特点,完善各项制度。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开展了“绿色通道”,为家企业专门制发了个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绿色通行证;各派出所推出了为经济建设服务“六登门”和“四式”服务制度,向辖区群众发放“服务质量评价卡”。市检察院完善了《为经济建设服务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细则》、《为工业立市服务的规范》;市法院将“优化”材料汇编成册,并将户牡市贵宾卡企业、户牡市首批挂牌服务企业、市户纳税万元以上重点企业、市户外来投资企业名单塑封成条,下发到每个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及每位执法监督员手中,要求从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谨慎行事,坚决杜绝上黑名单。

⒊贴近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市委政法委对过去政法部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核实,重新调整了部分领导干部的联系企业,政法委及各部门领导干部共联系企业家。市公安局经过多方运做,盘活了海南斯达纸业公司,创产值万元,安排工人余人。政法各部门积极完成市委下达的包扶企业任务,帮助企业完成税收达万元,完成年初目标的。

⒋重拳出击,打击经济犯罪。月份,市公安机关共立案查结经济案件件人,为企业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余万元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件人,渎职侵权局受理和初查渎职侵权案件件人市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件,结案件,结案率,执行标的额万元。法律援助工作发挥出应有作用,法援中心接待来访群众人次,申请法律援助件,办结件。司法部门办理各项公证件,律师事务所办理各种案件件,担当法律顾问家,并成立了法律顾问团,协助有关部门处理重大疑难案件件。

(二)提升素质抓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取得新成效。

按照上级要求,全市政法系统从月份开始认真开展了“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通过细致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篇6:2005年全市政法综治工作要点

各项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政法机关对敌斗争、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打击预防犯罪、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严格公正执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服务经济建、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七无六降五升”工作目标,即:无大规模集体赴市到省进京上访和极端访,无在省、市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无“法轮功”人员赴省进京滋事和聚集滋事,无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治安事故,无在敏感时期、重大活动、要害部位和对重要目标的安全保卫事故,无因执法错误被上级部门点名批评和被新闻媒体曝光,无政法队伍内部犯罪和严重违纪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杀人、伤害、爆炸等严重暴力性犯罪发案率下降,抢劫、伤害、盗窃等侵财型案件的发案率下降,刑释解教人重新犯罪下降,未成年人犯罪下降,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重大交通事故数下降;刑事案件破案率上升,各类案件办案质量上升,生效裁判文书执行率上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上升,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的满意率上升,为实施兴工富市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

一、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一是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尤其是公安政法机关要把情报信息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预警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发现能力,控制能力,处置能力。二是要深化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继续搞好防范邪教的警示教育,提高广大群众防范邪教的能力。进一步加大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的教育转化、深挖打击力度,遏制“反弹”势头。三是要大力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容易引发事端、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和重大矛盾纠纷,要整合基层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多方面力量,经常排查,及时掌握,及时报告,及时调处化解,全力把矛盾纠纷和各种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单位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群众上访问题,防止集体进京赴省上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凡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解决;凡要求合理,但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凡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坦诚面对群众,做好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凡要求不合理,或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不能乱开口子。要认真解决涉法上访问题,特别是涉法上访老户和“老大难”问题,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协调督办,努力实现“一高三降”,即结案率高,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下降的工作目标。四是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中办发〔2004〕33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若干意见》(鄂办发〔2004〕1号),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好群体性事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维稳领导包保责任制和领导责任查究制度,对发生重大群体性和越级上访造成不良社会政治影响的,要严肃处理,直至实行“一票否决”。

二、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

篇7:2003年全市政法工作总结

同志们: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法治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部署,开启点评各市区县委法治工作试点,动员全市上下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而奋斗。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组织推动下,我市法治建设有力保障了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值得肯定。刚才点评中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和差距,既有共性问题,也有特性问题,要正确认识、科学分析,在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下面,我讲4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总书记法治思想的丰富内涵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正式确立了总书记法治思想。这一思想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吃透精神实质,推动总书记法治思想在()大地落地生根。

一要领会思想精髓。中华民族具有重视法治建设的悠久历史,并且强调德法并重。()是中华法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商鞅变法、李斯定律令、刘邦约法等影响深远。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中央组建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法治思想,既要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出发,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要坚定政治信仰。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不存在唯我独尊的法治模式。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不同、法治基础不同,国情条件也有很大差异,照搬照抄西方法治模式在中国是断然行不通的。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坚决抵制“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要增强行动自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了新特征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了新矛盾新挑战,势必要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我们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确保各项事业行稳致远。

二、精心做好全面依法治市基础工作

贯彻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我们就要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我们要结合谋划“十四五”发展,科学制定全面依法治市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法治()建设的方向、原则、目标、路径等重大问题,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

一要落实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要坚持以总书记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从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实际出发,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以保障人民权益为根本目的,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要完善工作布局。法治()是目标,重点是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上协同发力,加快形成完备的地方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更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法治政府是关键,重点是用法治给行政权力来定规则、划界限,切实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法治社会是基础,重点是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十四五”时期,统筹谋划制定法治()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3个《实施方案》,形成以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的《实施意见》为统领、3个《实施方案》为支撑的法治实施体系。

三要服务中心大局。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司法保护,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重拳出击,持续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要围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重点,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围绕实现高效能治理,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全媒体”“全覆盖”“全天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切实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多层执法等问题,推进各项事务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三、扎实推进法治()建设改革创新

我们要立足()实际,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整体性、协同性,注重基础性、创新性,奋力开创法治()建设新局面。

一要用好地方立法权。要精心制定全市“十四五”时期立法规划,全面客观研判我市立法需求,心里装着群众,哪些地方最需要法规加以约束,就把着力点放在哪里,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人民性。比如,城乡建设与管理领域,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城乡规划、市场监管、城市建设、村镇建设等,谋划制定相关法规。比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推进矿山保护、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立法,构建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比如,历史文化保护领域,我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文物点5313处,要围绕汉唐帝陵保护等加快立法,切实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传承好。要敬畏老祖宗、敬畏老天爷、敬畏老百姓,把对历史负责与尊重科学规律、为民谋福利等相贯通。

二要总结推广好经验。实践证明,我市“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模式行之有效,得到了中央和省上、群众一致认可。要运用好、深化好这一模式,把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贯穿全过程,综合施策、协同发力,不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要坚持政治与法治相融合,一手抓基层党组织法治能力建设,一手抓法治领域行业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治市各方面。要坚持自治与法治相融合,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高标准编制“八五”普法规划,积极培育法律明白人,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融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实现法治()与文明城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坚持智治与法治相融合,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构建法务系统“三位一体”诉讼服务平台,提升法治工作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三要重视基层强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要持续推进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诉调对接中心与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合署办公,整合优化律师、公证、仲裁、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充分发挥镇(办)政法委员、司法所作用,推进镇(办)法律服务站、村法官工作室建设,打造司法为民的统一窗口。要探索推行“党建+法治+智慧”社区治理新模式,整合职能部门、执法力量、社会组织等专业力量资源,多方联动推进网格化管理,特别是要运用现有制度规定,创造性地解决好社区一线招进人、留住人、用好人的问题,吸引一批大中专学生投身社区服务事业,建立好鼓励激励、待遇保障、考核转岗等机制,加快补齐社区治理的短板。要推进宪法法律“七进”活动,促进全市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深入开展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工作,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大地蔚然成风。

四要确保试点出成效。开展市委书记点评法治工作,全省只有两个地市。这是省委、省委政法委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要按照试点《方案》要求,采取“条块结合、下点一级”的方式进行大胆探索,市委每年对各市区县和市级部门法治工作开展1次集中点评,各市区县委、市级部门党组(党委)也可每半年对本地、本系统开展1次集中点评,同时对临时性、阶段性工作开展随机点评,对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点评。各级各部门要周密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借鉴党委(党组)书记点评党建工作经验,聚焦重点内容真点实评,落实“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赛成绩、比进度、找差距、促落实,确保取得预期成效。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向上沟通汇报和对下指导督促,每次点评结束后及时梳理经验清单、整改清单,作为督察督办工作的重要依据和重点内容,逐条逐项督促落实,提炼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法治建设()模式。

四、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全面依法治市是一项系统工作。我们要勇立潮头、真抓实干,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作用,委员会办公室要履行好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职责。各市区县委要把法治建设纳入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尤其要深入研究、下势解决这次点评指出的问题。各市区县政府要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市区县委书记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全局性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

二要强化队伍建设。要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要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治工作者四支队伍建设为重点,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探索建立从律师、法学专家中选拔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支持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干部跨部门、跨区域交流,提升法治工作整体水平。

三要强化督查考核。要把法治建设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健全协调联动、情况通报、检查督办等工作机制,通过督查督促各级各部门把工作做细做实,不能流于形式、走了过场。纪检、政法、督查等部门要定期对各市区县、市级各部门法治建设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督促抓好整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篇8:2003年全市政法工作总结

关键词:太极拳发展,综述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是中华武术的一大瑰宝。它是一种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拳术。经多项研究证明:太极拳在防病治病、健身娱心、促进社会交往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着“世界第一健康品牌”的美誉, 更以其良好的健身养生功效备受人们的推崇。然而, 作为起源于我国明末清初时期的一大优秀拳种, 在历经历史的轮回之后依然得以延续至今, 其历史的发展如何及目前的发展现状等, 都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所关心的问题, 因此文章针对近十年来太极拳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以下梳理。

1 关于太极拳整体发展的研究

1.1 以太极拳的发展历程及脉络为主题的研究

一些学者从整体上对太极拳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康戈武在《全面梳理太极拳发展脉络》一文中把太极拳在若干个特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演进动态按时间顺序连缀起来, 将太极拳的发展总结为无形时期、成形时期、成熟时期、繁衍时期、从规范化向多样化发展时期;朱晓东在对太极拳发展研究进行综述后认为:“太极拳应脱离传统竞技武术, 充分发挥自身健身与修身的优势。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太极拳运动必须向多元化发展, 充分发挥其健身功能。只有系统深入地研究太极拳文化, 研究传统的太极拳与太极拳技击才能使太极拳运动健康发展。太极拳要以武养武, 走实体化和职业化道路、运动项目管理走协会实体化和职业化发展的路子”;李绍太极拳的发展历程概括为成、姜娟将由乡村走进城市、由北方传向南方、由传统步入现代、由中国走向世界四段历程;太极拳的发展特色在于其自身的本固枝荣、舍己从人、著盛研丰和益寿延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院长高小军在“太极文化高峰论坛”上从太极拳发展的机遇、发展太极拳存在的挑战、发展太极拳的思路三个方面论述了太极拳发展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及今后发展的举措;李秀等学者对当前中国太极拳的现状及发展思路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太极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且有针对性的对太极拳的组织机构、教学、宣传、青少年培训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赵龙则从太极拳的起源及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分析与未来发展策略的研究, 总结出太极拳的发展规律, 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特点总结建设太极拳的发源地, 打造太极拳的文化品牌等的发展策略;鹿兰锋的《论后奥运太极拳发展的理性思考》认为太极拳所追求的是一种身心并修, 内外统一, 高度和谐的境界, 外在形式表现为追求“更缓、更柔、更和”, 与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设立与奥林匹克对等的国际大赛才是发展太极拳的必由之路。作者指出太极拳技术发展是核心、竞赛发展是先导、科研发展是保证、普及、推广是基石、产业发展是支柱的观点;潘白云《论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物质生活、竞技体育等发展到极致时, 必将引起人们对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追求和渴望, 而太极拳正是一项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宗旨, 完全遵循人体生理及大自然运转规律的运动。太极拳全方位的功能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满足了新世纪人们对健康、对自然运动的要求, 也代表了下世纪由竞技体育, 向回归自然运动的转变;原艳玲、张震在《试析太极拳的多元化发展》中指出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 太极拳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特征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障碍, 特别是在青年人中缺乏传播和习练, 作者分析了影响当今太极拳发展的因素后提出应该加快太极拳的多元化发展, 使太极拳本身融入时代的主流, 应把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体育、技击技术、美学研究、哲学思想以及健身减肥和保健养生相结合, 使之走上具有多元化发展特色的产业化道路。

纵观近十几年从整体上对太极拳发展的研究, 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是太极拳的发展应多元化、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设立国际赛事实现与西方体育的对接。

1.2 中外太极拳对比为主题进行的研究

有不少学者将中外太极拳进行了对比研究, 如吕韵钧将中国太极拳练习者与日本太极拳练习者进行对比得出:两国参加太极拳练习的群体中主要是以离退休的中老年人为主体;两国太极拳练习者在太极拳练习的时空特征上有显著差异。为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略。还有学者将太极拳与其他运动项目对比, 通过借鉴其他项目传播与发展的优势进而反思太极拳的发展之路。如李旺华将太极拳与瑜伽进行比较来探讨太极拳的国际化发展对策;王葵、傅治华的《从瑜伽热反思我国太极拳发展道路》, 作者从两者的起源、文化背景、动作特点、建设机制、发展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旨在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太极拳及其文化, 进一步推动太极拳沿着国际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此类研究还包括李秀的《太极拳与瑜伽之比较研究》等。

以上学者立足于国际高度来审视太极拳的发展, 作为我国的国粹, 国人有责任、有义务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国封建社会的坎坷发展史警示我们:不能一味地闭关锁国, 只有用一个开放的、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来包容万物, 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更有利于太极拳的综合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栗胜夫等学者指出在武术多元化发展过程中若要提高太极拳的竞技性, 必然会改变太极拳的一些传统特色亦或加快竞技太极拳与健身太极拳的分离。规范太极拳锦标赛赛制, 保持太极拳的传统特色, 是武术多元化发展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1.3 太极拳的发展策略研究

邢树强在《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一文中认为, 推广太极拳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保护太极拳的知识产权、培养高水平太极拳人才、进行多层次产业化发展、加深理论研究、以联盟制为经营模式走职业化道路、打造太极拳品牌和培养太极拳明星, 作者在文中也提倡要把太极拳作为学校的必修课, 并在全国学校中推广;江建华、鹿兰锋在《太极运动的发展走向》一文中认为, 以健身为目的的太极拳运动, 一向是太极拳运动的主流。主张通过深入剖析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整理出太极拳的文化追求。在运用现代生物学的成果, 研究太极拳的养生原理, 再将太极拳的文化和追求和养生结合起来, 是太极拳成为科学的, 内外兼修的身心修养手段, 这就是太极拳发展的走向;付雯在《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的探索》一文中认为, 目前高校学生对学习太极拳兴趣不高的原因在于:学生觉得太极拳动作太缓慢, 没有什么健身价值, 以及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单一。如果要改变这一现状, 就必须从教育者,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这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并要求教育者首先要求太极文化有深入了解, 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动作的过程中, 得到文化修养上的提高。

2 关于太极拳分类的研究

2.1 对竞技太极拳发展的研究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 太极拳就作为主要竞赛项目出现在各种全国性的武术表演与比赛中, 如今竞技太极拳构成了太极拳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各类竞技太极拳比赛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因此对竞技太极拳进行研究变显得尤为重要。

杨静在《竞赛规则的演变对太极拳发展趋势的影响研究》中通过对竞技太极拳竞赛规则的演变过程及其对竞技太极拳发展趋势影响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竞技太极拳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对太极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太极拳的竞技比赛上, 还包括太极拳社会民间活动的普及, 太极拳国际化的推广。《全国武术比赛竞赛规则》和《全国太极拳剑竞赛规则》这两本规则在修订上还需完善, 要互有分工、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均衡发展;近几年来, 不少学者主要从竞技太极拳规则改变方面以及难度技术动作方面对太极拳项目进行了研究。梁锡华在竞赛规则的变化对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的研究中认为, 竞赛规则的修改有力推动了竞技太极拳运动的蓬勃发展, 难度动作的增加使竞技太极拳比赛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为年轻运动员在大赛中创造优异成绩提供了空间和条件, 同时规则的不断改进避免了武术比赛靠主观臆断进行打分的困窘, 使竞技武术比赛更加透明、公平, 太极拳评分规则的可操作性明显增强, 易于裁判客观公正的进行评分;温力分别从项目特点, 观众心理进行了分析, 认为太极拳动作过于缓慢, 其竞赛过程不温不火不能使观众因激烈竞争而产生激情, 大部分观众因看不懂其中的奥妙与美而对比赛失去耐心, 再加上太极拳评判标准缺乏必须的区分度, 简单的说就是评分标准无法精确量化, 规则可操作性太差, 因此温力认为太极拳不宜继续作为竞技武术比赛项目应该退出武术比赛舞台。但是, 我们在分析竞技太极拳存否的时候, 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而不应该仅仅从比赛的层面上去分析研究, 因为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经过数百年的“自然选择”而最终保存下来并得以发展, 直至今天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国际空间, 太极拳项目的比赛绝不像其他竞技体育项目那样具有很强的竞技成分, 太极拳项目除竞技外还具有其他项目所没有的内在文化价值, 通过竞技体育的大舞台, 增强东西方休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竞技太极拳项目存在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为了比赛而比赛, 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交流与发展;高丽对一竞技太极拳自选竞赛高难度323B+3动作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我国优秀人极拳运动员在完成该难度动作时每一个用力的过程, 对他们完成难度动作的用力特点给予了生物力学分析, 认为该难度动作的分值设置欠妥, 难度分值设置应该与生物力学原理相统一;邱建华通过对太极拳运动员关于腾空二起脚转体180度动作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该动作被扣分的原因主要有落地后移位、蹬地力量小、空中动作控制能力差等几个方面, 建议太极拳运动员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加强爆发力的训练、提高空中动作控制能力、调整重心落地平稳等。

2.2 对大众太极拳发展的研究

关于社区太极拳的现状研究主要有李蓬的《广州市社区太极拳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李之俊、沈勋章等的《上海市社区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现状调查与分析》、杨永惠的《临沂市社区太极拳活动的现状研究》等, 他们都探讨了社区太极拳活动的特征与存在的诸多问题。

还有众多研究是以高校太极拳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的研究、对太极拳的生物科学和运动心理学研究、太极拳的养生研究、文化研究等。

3 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关于太极拳发展的相关研究众多, 从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 研究多偏重于对太极拳整体发展历程及脉络和策略的研究、太极拳产业研究、关于太极拳起源和现状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竞技太极拳的研究与大众太极拳的研究较传统太极拳多, 对竞赛评分规则的研究也较广, 学者们虽然对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倍加推崇但对此类的研究相对较缺乏, 应加大对太极拳科学健身效果的实证研究、加强太极拳推广培训工作, 加强太极拳的国际推广研究。

上一篇:儿童故事童话下一篇:画堂春,画堂春郑域,画堂春的意思,画堂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