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2024-05-10

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精选18篇)

篇1: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严蕊《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

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鉴赏

对这首小令,先且不谈背景,直单微欣赏之,别有逸趣。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发端二句飘然而至,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味,须细加玩味。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之为红、白二色。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极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一树花分二色,确非常见,此花实在别致啊!

“别是东风情味”上句才略从正面点明花色,此句词笔却又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面著笔,而从唱叹之音赞美此花之风韵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实在少此一笔不得。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花呢?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结笔仍是空际著笔,不过,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已作了不管之答。“曾记。曾记”,二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呼唤起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句中“醉”之一字,写出此花之为人所迷恋的感受。词境以桃花源结穴,馀味颇为深长。它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习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处),也可能有取于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词所咏为红白桃花,这是桃花的一种,“桃品甚多……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红白桃花,就是同树花分二色的桃花。北宋邵雍有《二色桃》诗:“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城倾国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诗虽不及严蕊此词含蕴,但可借作为此词的一个极好注脚。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曾记严蕊其人及此词:“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唐与正守台日,酒边尝命赋红白桃花,即成《如梦令》。与正赏之双缣。”依据这段记载来体味此词,不难体会到这位女词人作这首咏物词的一番蕴意。词显然体现了作者的情感。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不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女性自己的写照吗?而含蓄地点明此花乃属桃源之花,不正是她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吗?她的《卜算子》词,有“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之句,正可诠释此意。孙麟趾《词迳》云:“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此词有清气,有新意,正是词人品格的自然流露。尤其这首咏物词中,能巧妙地借助于典故的文化意义,表现词人自己的高洁怀抱,似无寄托,而有寄托,就境界言,可以说是词中的上品。

此词绝不同于一般滞于物象的咏物词,它纯然从空际著笔,空灵荡漾,不即不离,写出红白桃花之高标逸韵,境界愈推愈高远,令人玩味无极而神为之一旺。就艺术而言,可以说是词中之逸品。

篇2: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

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鉴赏

对这首小令,先且不谈背景,直单微欣赏之,别有逸趣。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发端二句飘然而至,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味,须细加玩味。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之为红、白二色。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极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一树花分二色,确非常见,此花实在别致啊!

“别是东风情味”上句才略从正面点明花色,此句词笔却又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面著笔,而从唱叹之音赞美此花之风韵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实在少此一笔不得。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花呢?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结笔仍是空际著笔,不过,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已作了不管之答。“曾记。曾记”,二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呼唤起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句中“醉”之一字,写出此花之为人所迷恋的感受。词境以桃花源结穴,馀味颇为深长。它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习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处),也可能有取于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词所咏为红白桃花,这是桃花的一种,“桃品甚多……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红白桃花,就是同树花分二色的桃花。北宋邵雍有《二色桃》诗:“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城倾国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诗虽不及严蕊此词含蕴,但可借作为此词的一个极好注脚。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曾记严蕊其人及此词:“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唐与正守台日,酒边尝命赋红白桃花,即成《如梦令》。与正赏之双缣。”依据这段记载来体味此词,不难体会到这位女词人作这首咏物词的一番蕴意。词显然体现了作者的情感。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不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女性自己的写照吗?而含蓄地点明此花乃属桃源之花,不正是她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吗?她的《卜算子》词,有“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之句,正可诠释此意。孙麟趾《词迳》云:“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此词有清气,有新意,正是词人品格的自然流露。尤其这首咏物词中,能巧妙地借助于典故的文化意义,表现词人自己的高洁怀抱,似无寄托,而有寄托,就境界言,可以说是词中的上品。

篇3: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 系“词中女皇”李清照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宋词佳作。全词以“醉”为眼, 因日暮溪亭边的“酒醉”而“沉醉”误入藕花深处, 因身处藕花丛拍桨激浪惊起鸥鹭而“迷醉”。一幅幅静态画面似因这力拨千钧的“醉”字而活跃起来, 成为了流动的画。

作为李清照早期的作品, 这首词词风清新、内容浅显, 但其间的语言却是鲜活而又跳跃, 极富画面感。如何让文字产生画面, 让画面流转出情感, 让情感升华为共鸣, 这是品词、赏句时需要教师努力发掘的。

达成目标发掘

达成目标是教学目标的转化形式, 反映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掌握学习材料的维度和程度。它能有效引领在家面对微视频和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的孩子, 起到目标管理的作用。

这首词的内容浅显易懂,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自学微视频能很好地理解词意。因此, 我充分利用文本, 创设各种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知词、读词、解词、想词、悟词, 使其得到文体意识和语用意识的双重培养。

达成目标设计的作用:首先, 这与新课标中的“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等要求保持一致。其次, 强化语用意识的培养。传统的诗词教学更多的是“字字必较”深入分析, “句句翻译”满堂“灌情”, 虽关注了诗人要表达的意与情, 却忽视了应由学生自主品读出的意与情。学生看似理解了一首词, 但是不会举一反三, 进行迁移性学习。采用加停顿、标平仄、想画面等语言运用活动, 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自己品读古典诗词的方法, 能有效弥补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的欠缺。最后, 破解写作难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怕的就是写作, 究其原因是课堂训练少, 课后写作缺乏系统性的反馈与分析。而在翻转课堂中, 用“读词、想画、造境、说景”的方式设计课程, 有效解决了学法的迁移与语言的运用。学生在想、写、说的过程中, 走进了词人的内心, 感受到词人想表达的意境, 为有感情地读词、背词奠定了基础。同时, 课堂上的练笔也有效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

课前准备

1.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形式。在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时, 我始终秉持“任务驱动, 问题导向”的原则, 让学生明白在自主学习中要做什么, 该怎么做。我从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建议、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四个方面作如下设计:

达成目标:通过观看微视频、朗读词, 写出词的作者、词牌名、题目这些相关知识;会写生字、读准多音字、读通词;根据提示写出词意, 借助停顿符号读出词的节奏, 并试着用“平仄法”读出韵律;充分想象画面, 积累四字词语、短语和诗句, 有条理地描绘词中的画面, 感悟词人之“醉”。

学习任务:写出词的作者、词牌名、题目及其与诗的区别;正确书写“藕”字并组词, 正确读词;初写词意, 尝试节奏读词;给词标平仄, 尝试“平长仄短”读词;积累与词景有关的成语和诗句。

学习方法建议:加停顿法和标平仄法。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1) 课堂检测。检查对词的概念性知识的掌握及是否能将词读正确。 (2) 进阶作业。有条理地说出整首词意, 根据停顿读出节奏。 (3) 协作探究。小组合作, 想象画面并写出来。 (4) 展示质疑。小组展示, 读出词境, 并根据不同时期的词人感受, 读出词“醉”。学生只有认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才能成为第二天课堂的主人, 有效地衔接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同时,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采取流程图的形式, 清晰明了, 能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2.微视频设计

微视频是支持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脚手架”。在自主学习中, 它的引路必不可少。本课微视频有如下四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词的作者、题目、词牌名及其与诗的区别。微视频通过清晰的画面和教师有条理的讲解, 引导学生动笔, 记录下这首词的相关知识, 同时也形成了对宋词的一般性知识积累。在认真 (反复) 观看微视频的第一部分后, 学生便可以轻松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第一题, 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更有兴趣地投入接下来的自学。

第二部分:了解词的内容, 用加停顿法尝试读出词的节奏。学生继续跟着微视频自学, 在解决生字词的基础上, 初步了解并写下词的大意 (任务单第二题) , 以便第二天的课堂交流。同时, 结合词的内容, 用加停顿法尝试读出词的节奏。加停顿法是指学生在初步理解词意后可以对词自行完成断句。因此, 教师可以在视频中进行节奏朗读的示范, 让学生反复聆听、模仿, 使其读出词的节奏。从实际情况来看, 学生对自学过程中的朗读非常感兴趣。

第三部分:想象词的画面, 用标平仄法尝试读出词的韵律, 并积累好词佳句。学生已经能有感情地读课文, 但对如何读出词的韵律还不太明了。微视频中便尝试教给学生标平仄的方法, 通过示范指导学生练习“平长仄短”。当然, 标平仄只是读出韵律的手段, 要想真正读好词, 入情入境的体悟不可少。学生通过反复地读词, 逐渐看到了词中流动的画面, 感悟也逐渐加深。此时, 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画面的四字词语、诗句等便也顺理成章, 能为第二天的课堂“入境写话”作铺垫。

第四部分:说课堂预告, 为翻转课堂作铺垫。在微视频的结尾, 我通过预告课堂上的话题, 引发学生思考与质疑:区区33个字的词能不能再读短点?足足六行的词能不能变更长?提前预告话题,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其带着思考走入课堂, 让学习更有深度。

课堂教学

1.设计思路

在翻转课堂中, 根据“四步法”, 首先, 一上课就检测自主学习成果;其次, 全班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一起读出节奏;再次, 小组合作, 想象画面, 描绘画面;最后, 小组展示读出画面意境, 并了解词人跌宕起伏的生平与词风转变, 入情诵词。

2.教学过程

(1) 自学检测:了解词、通读词

课堂伊始, 就进入快节奏的自学检测环节, 了解学生观看微视频的自学情况。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完成选择题, 同时随意指名学生进行朗读汇报, 检测其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读词。

《如梦令》是学生在课本上接触的第二首宋词, 更是学生了解、学习更多宋词的载体。因此, 对该词一些概念性知识的检测, 能帮助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宋词。作者、词牌名、题目这些内容, 看似是“授之以鱼”, 实则是通过一首词,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的“授之以渔”, 有效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

事实证明, 有了微视频的引领, 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都掌握得很好, 不仅能正确完成任务单上的相关题目, 而且通过平板电脑实时反馈统计, 在课始检测中只有一名学生因粗心错了一题。可见, 这一类文体知识完全可以放在课前, 让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同时, 由于微视频中有易错字音的提醒和教师的范读, 学生均能将词读正确、读流利, 这能节省更多的时间,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2) 进阶作业:理解词、巧读词

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中, 微视频已经通过对难词的释义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词意, 学生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上进行了初步了解。因此在课堂上, 组内交流、代表发言以及全班补充的方式, 能轻松地达成有条理说词意这一目标。

学生理解了词的大意, 便能根据词的内容进行停顿, 再配以微视频中学习的加停顿法, 读出词的节奏就不再困难。到了高年级,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环节较以往变少, 教师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单个字词的品读上。殊不知, 文本是一个整体, 纯粹割裂的讲解不利于学生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尤其是诗词, 要体会那年、那人、那情、那事, 非得投入到整个文本中。因此, 学生不仅要正确读词, 还要根据停顿读出节奏, 这样才能更深一层地认识词的内容、大意。在这一环节, 理解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

(3) 协作探究:想画面、“长”读词

(1) 第一步:想。《如梦令》之所以能流传千古, 是因为其源于“意”, 更源于“境”。意境由画面而生, 画面则藏在词中。学生通过前一天的自主学习, 很快就能找到词中带有画面感的词语, 如“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等。在这些浓缩的词语背后, 是流动的画面。要想让学生有抽象的输出与表达, 就要先给他们具象的输入与体悟。在这里, 我播放了一系列与这三个词语有关的优美图片, 让学生在啧啧赞叹中情不自禁地产生想表达的欲望。此时, 巧妙的铺垫开始了。

我并没有让学生先说, 因为从冲动的表达欲到流畅的表达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看着“溪亭日暮”图, 我告诉学生:当我想发出赞叹时, 一般会采用四字词语短语以及经典诗句来表达。然后, 轻声地给学生示范, 醉翁之意并不在于让学生记住我所说的词句, 而是让他们运用规范的表达方式, 使刚才的表达欲在脑海中慢慢发酵……待到时机成熟时, 源源不断的思维火花就会迸发。在公开教学中, 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发言, 妙语连珠, 甚至已不满足于我给出的表达方式, 还用上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 第二步:写。对于小学生来说, 这可谓一桩难事。如果教师在学生写之前不加以指导, 那最后形成的文字很可能是简单的词语拼凑, 干巴巴的, 缺少情感, 更别说表现出画面的流动之美了。因此前一步的“想”必不可少, 这在传统课堂上也是很难实现的。

如果说“想”是碎片的生产与堆积, 那么“写”则是碎片的归类与整理。学生在充分表达的时候, 其实已经在脑海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与句式。因此, 他们现在写的时候, 已不再眉头紧锁, 而是行云流水。他们会根据自己课堂学习任务书上所分配到的画面, 加上教师的引导, 尝试把脑海中流动的画面变成笔下唯美的文字。当然, 对于小学生来说, 写景容易, 写好景却不易。因此, 在写之前, 学生可以先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讨论怎样把景写美, 然后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把一个个思维火花串联成有条理的“写景小贴士” (如图1) , 使他们知道, 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心中的美景, 让读者产生同理心。

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 写下自己心中最美的画面, 再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组内交流, 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班细说美景。

(3) 第三步:说。歌德曾说过:“心灵最深切关注的一切, 只能经由嘴唇吐出的言词讨论。”因此, 学生在心中品味出的画面, 需通过交流获得认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只有“言”吾之所想, 才能体现“语”之魅力。同时, 写作的进步也在于有效的反馈与点评。翻转课堂给语文提供了这样的表达与点评的时间, 让学生能倾注情感地说、专注仔细地听、关注切实地评、神注适切地改, 从而有效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育。

学生在台前说美景的同时, 其他学生可以关注教师实时发布的文字。每组代表讲完了, 还主动征求其他同学的建议。

(4) 课堂展示:悟“醉”意、美读词

学生说着说着, 慢慢地与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共情”了, 能体会着她的快乐, 焦急着她的焦急, 惊喜着她的惊喜, 最终沉醉着她的沉醉。至此, 课堂展示便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了。

对于小学生而言, 由词想象、表达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 回到词的本身, 通过诵读将自己的感悟与沉醉表达出来。因此, 要想真正地读懂《如梦令》, 还是要回到李清照的“原稿”。这样的展示, 不再是课堂初始的“小和尚念经”, 而是萃取出的灵魂的共鸣。

这里的展示读, 看似不经意, 实则是有层次、有梯度的。

(1) 与此人共情, 读出平仄。

在将词读“长”后, 教师稍作引导, 学生就读出了词眼——“醉”。在此, 学生便可拿出在微视频中学到的“法宝”——标平仄法, 将学到的平长仄短用到诵读中 (如图2) , 想象画面, 读出词的意境与韵律。学生对古人的音律美很感兴趣, 读得兴致盎然。

(2) 小组合作展示, 读出个性。

学生在学会“平仄”读之后, 会以小组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 个性化地展示朗读。齐读、分句读、男女读、轮读、跟读等形式纷纷出现, 学生展示得兴致盎然, 也把课堂气氛又一次推向高潮。同时, 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之中, 这首词更是深深地刻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自然而然地形成背诵。

(3) 了解词人生平, 读出变化。

众所周知, 李清照一生经历的跌宕起伏带来了她词风的变化。因此, 我紧紧抓住“常记”二字, 带领学生了解李清照一生情感的变化, 用不同时代的心境读出《如梦令》的美, 读出词人的“乐愁”对比。至此, 就不仅仅是读词, 而是出示各种时期的词, 来激发学生了解李清照更多的词的愿望, 引领他们走进“婉约派”词人, 走进宋词。

教学体会

从2014年“试水”翻转课堂至今, 我对翻转课堂带给小学语文的“颠覆性革命”已深有体会。课堂上, 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主客”关系, 而是借助文本形成了“主体—客体—主体”的行为范式。教师依然是主体, 却退居到了“幕后”, 把课堂这一“舞台”还给了学生, 只做一个穿针引线者, 点化学生于无形之中。事实证明, 只要教师敢于尝试, 学生就会还你惊喜:课堂上的他们不再沉默是金, 而是跃跃欲试、渴望表现自己。“乐于学习、有效合作、大胆表达”的良好氛围在翻转课堂中已然呈现。可以说, 翻转课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中“交往实践与主体间”的“课堂式出场”。

1.教师主体

必须强调的是, 无论传统抑或翻转, 教师永远都是课堂的主体。一旦丧失了主体的“调控”, 另一个主体 (学生) 便会“失控”。然而“翻转课堂”的精妙在于, 作为学生, 没有在传统课堂上的“被调控感”, 而是满满的“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主人翁体验。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作为“主演”, 常常带着“了然于胸”的教学预设进行讲授, 尽显个人风采。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似乎更多地取决于教学过程是否流畅, 教师的语言是否优美。而翻转课堂对教师这一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对教材的研究变成自觉行为, 在教学设计时根据重难点进行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加关注有生命的、开放的、个性的、充满灵动的教学过程, 使研究范围越来越大、研究内容越来越多。

在《如梦令》这一堂翻转课的准备中, 为了更合理地分配“课前”与“课中”的内容, 我深入地研读了教材, 提取了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自行摘到的“苹果”——字形词意, 并将其放入前置性学习中;而将更重要的“想象与表达”“感悟与诵读”放在课堂上进行内化与拓展。

在课堂上, 我不再是有着厚厚“台词”的演员, 摇身一变成为“导演”, 以“四步法”中的四大模块为指引, 组织、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对《如梦令》的探究与学习。课堂上, 我以从容的心态把时间还给学生,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想象与表达。

2.学生主体

实践翻转课堂, 学生的课堂任务从传统的“听讲”变成了如今的“主讲”。他们先自主学习教材, 然后通过视频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主动合作交流,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 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而是主动地探索, 通过想象、交流等方式描绘《如梦令》的美好意境, 并通过小组合作将这一意境以诵读的方式呈现。他们在合作中提升了能力,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越来越高。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始终处于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 思维活跃, 认识深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语文学习能力也得以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 许多扰乱课堂的行为不再发生, 课堂管理的重点也不再是维持课堂秩序, 因为每个人都有了“课堂任务”:一次“想”的合作、一次“写”的合作、一次“说”的合作、一次“读”的合作。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获得了平等参与的机会, 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当然也让教师关注到了学生个体差异。课堂上没有一位学生“开小差”, 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这得益于“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它把个体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结合起来, 让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地给予肯定和奖励。教师的关注点在于怎样更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参与学习, 由此课堂管理方向和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

3.学科 (文本) 客体

有效串联起教师与学生的客体便是每门学科的教学文本, 抑或说这是翻转课堂得以拓展与延伸的载体。在《如梦令》的教学中, 这33个字的词承载起了40分钟的师“导”生“演”。学习语文、学习经典的目的在于感受祖国流光溢彩的传统文化, 在于让经典一代又一代地传承, 在于让每一代不仅知经典, 也会用经典。因此, 我在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和合理地研制教学内容上下足了功夫。如果仅仅把这首词定位在“理解词意与词人情感”上, 会让词沦落为学生厌恶的知识记忆。而思维发散、下笔成文与口头表达的多样化训练, 让词的意、情、境深深地扎根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多年后, 当学生再次读起这首词, 或许会模糊了某个字的解释, 却永远不会忘记这首词曾经带给他的美妙感受。无论任何经典, 说起来, 让人觉得美丽;读起来, 让人觉得美好;想起来, 让人觉得美妙;如此,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便是真正得到了发展。我想, 这才是语文教学上真正的“道”吧。

此次翻转课堂的公开教学, 我采用了与时俱进的“双板”技术, 不仅能实时地通过大屏幕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 还能同时呈现不同样的幻灯片, 使学生有一个“前后勾连”的过程。先进的技术手段使检测更高效、教学更便捷。当然, 偶尔出现的设备问题也让人感叹:人脑终究胜过电脑, 许多技术, 若有, 最佳;若无, 粉笔与黑板也能呈现出最精彩的翻转课堂!

篇4: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关键词:诗词;翻译;形式;表意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10-02

诗词是一种语言高度浓缩、形神兼备的艺术,唐诗宋词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灿烂明珠。自宋以后,诗词发展日益没落,唯有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如鹤立鸡群,无人能出其右。纳兰性德尤其擅长悼亡词,不过他的边塞词也不乏豪迈之风,个中掺杂着自身的愁闷,情绪复杂。所以在将这首小令翻译成英文的时候,表意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形式与表意上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英汉转换就是一件难事,要想将诗词翻译成英文则更是难上加难。许多人在这个工作上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宣扬我们的璀璨文化。本文选择了杨宪益、戴乃迭与翁显良先生对纳兰这首如梦令的两个翻译版本,试图从诗词翻译的形合与意合方面着手,对这两个英译本进行试探性分析,看他们如何做到形神具备。

一、纳兰其人与边塞词

近年来,“满洲第一大词人”纳兰性德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与词风的清新隽永赢得了广泛的青睐,吸引了大众研究的目光。王国维《人间词话》更推崇他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关于纳兰与他所写词的研究此起彼伏,风起云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纳兰热”。除此之外,小说、电视剧中也不乏出现了这位满清贵公子的身影,足以显见纳兰容若略显神秘的一生对大众无以抗拒的吸引力。

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其外祖父为英亲王阿济格,战功卓著,名贵一时。父亲明珠胆识过人,是清朝康熙前期著名的权相,权倾一时。容若自己也深得康熙帝眷爱,但可惜英年早逝,不然前途如何光明也未为可知。难能可贵的是,容若出生贵胄,但却从无骄矜倨傲,不尚奢华。

纳兰的词作中,论其成就,当属他的爱情词,悼亡之作又为其中翘楚,这与他的坎坷情路经历不无关系。

纳兰的边塞词则更多展现了黄河草莽、秋水冬山,以情衬物,以景托情,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创造一种幽旷、郁结的深远词风。纵观其词,苍凉盖过慷慨,抒怨多于豪迈,自有一番别有情致的艺术感染力。

由于身为康熙的随身侍卫,他常常伴君出行塞外,既无满人一统江山之骄矜,又无征夫戍卒含泪泣血的哀叹,有的只是伤情叹景的泣叹,依稀可见这位翩翩公子的细腻情感。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娓娓道来,言之亲切,正因其亲身经历,绝非闭门造车,为词生情。为情作词,依情摹景,正是纳兰性德作品具有深切感染力的关键所在。

二、对《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的解读

如梦令为词牌名,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制曲,其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因改此名。李清照、苏轼等人都作过这个词牌的诗词,其中以婉约派的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和《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最为脍炙人口。

纳兰容若一介贵公子,边塞词却并非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而正正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这首词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初春,容若扈从康熙帝出山海关巡游。皇帝出巡,声势浩大,开篇“万丈”一词气势磅礴,出言豪迈。然而马大勇(2011)认为,词末“‘还睡’三句,竟如小儿女语。虽为实写思乡之情,毕竟头重脚轻,全篇不称。”其实词中景象也可以想象,周遭的环境越是繁华热闹,则更能凸显容若内心的万般愁闷与无聊。星影飘摇,容若内心孤寂,却不能得返爱人身边,即使梦境中欲归竟被狼河汹涌波涛所阻隔。忧闷之余,只能趁酒余欲睡,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众人皆睡我独醒,思愁凭添,词人落寞萧然的心境,跃然于纸上。

三、译文赏析

1.原文与两种英译本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纳兰性德·

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

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

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To the Tune of Ru Meng Ling

Nalan Xingde

The vast encampment is locked in drunken slumber.

The stars whirl and whirl, as if to crash to earth.

Dreams of return blocked and crashed by the Bailang River.

Sleep on! Sleep on!

To wake would be too doleful and too drear.

(杨宪益、戴乃迭 译)

Better Sleep

Nalan Xingde

Silence settles over this wilderness of tents. Many a cup have I drained.

Ah! the stars are flickering, perilously reeling.

I am off, headed for home. But that Wolf River bars my way.

It howls—my dream is shattered!

Sleep, better go back to sleep, for the waking hours are dreary.

(翁显良 译)

2.译文赏析

杨宪益、戴乃迭(以下简称杨译)采用音译的方式,将词牌名如梦令翻译为To the Tune of Ru Meng Ling,采取音译的方式,虽然意义没有得到很好地传递,但其形式比较符合一个词牌名;翁显良所译(以下简称翁译)Better Sleep用词少、简洁,比较符合原文的用词量与节奏,但是却未能翻译出“令”字的含义,会让读者产生误解,认为Better Sleep是这首词的题目。

关于词中地名狼河的翻译,杨译本为Bailang River,这是经过对地名的考证,也是采用音译的方法。翁译本则为Wolf River。类比长江黄河的译法,Yangtze River和Yellow River,二者只不过译法不同,但是译本都是可取的。

开篇“万帐穹庐人醉”,气势恢宏,边塞词的豪迈气概一览无余。“万帐”是虚指,两个英译本都没有用具体的数字直译,而分别用“vast”和“wilderness”表意。杨译“The vast encampment is locked in drunken slumber.”用被动语态来译第一句话,虽然意义也能传达出来,但词的气势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稍显不足。翁译“Silence settles over this wilderness of tents. Many a cup have I drained.”用silence作主语,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旷野夜深的图画,第二个分句的倒装语序加强了语气,在表达纳兰的豪气上显得比杨译本略高一筹。

词中第二句话--“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纳兰容若描写了自己酒醉入梦,梦里归家,却遇狼河阻隔,梦碎狼河边,醒来之后倍觉孤寂,凄冷。杨译“Dreams of return blocked and crashed by the Bailang River.”仍旧用被动语态,再现纳兰容若的原词情境。翁译“I am off, headed for home. But that Wolf River bars my way. It howls—my dream is shattered!”一共用了三个句子。前两句完整地描绘了归家路途被狼河阻断的无奈,第三句“It howls”河声咆哮,波涛汹涌,破折号后的“my dream is shattered!”引出之前的一切原是梦境,可惜途中遇狼河,梦已碎,心不能静,再也无法入眠的凄寂说与谁人知。

词末的“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表现了梦醒后,开篇的气势已经荡然无存,剩下如同喃喃自语,更显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无奈与寂寥。杨译“还睡,还睡”为“sleep on! Sleep on!”两个单词对应两个汉字词量对等、节奏明快,但是却与原词透露出来的无奈的气息不太相符合,给读者一种过于欢快的感觉。翁译“sleep, better go back to sleep,”与杨译本刚好相反,颇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意味,形式上与原词的“还睡,还睡,”相差甚远,但是用一种淡淡的语气表达了无奈醒来,百无聊赖,不如睡去的心情。最后一句“for the waking hours are dreary.”与之前的sleep互成因果,逻辑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符合英语这种语言更重形合的特点。

四、结语

总的来说,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如梦令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将原词完整呈现,在词语组合的形式上面,有着与汉语诗词、小令相似的结构,更加契合纳兰原词。相比而言,翁显良先生的译本则更加有画面感,与纳兰容若作词的心境更加吻合,汉语重在表意,尤其是词语非常简练的诗词更是如此,只字片言之间,包含情意无限,因此对意境表达更胜一筹。因此,在做诗词的对外翻译时,尽可能地通过形式来表达意义,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时候,意义的传达比固守诗词的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大勇编著. 纳兰性德. 北京:中华书局,2010.3:215-216.

[2]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 北京:商务出版社,1991.

[3]刘姝虹. 从德莱顿的“诗歌翻译三分法”看英译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文学界·语言研究. 2011.

[4]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5]杜颖. 从许渊冲先生“三美”原则看诗歌翻译——《水调歌头》两译本的对比研究.

篇5: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如梦令蒋捷,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诗词大全

如梦令

作者:蒋捷  朝代:宋  体裁:词   夜月溪篁鸾影。晓露岩花鹤顶。半世踏红尘,到底输他村景。村景。村景。樵斧耕蓑渔艇。

篇6: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如梦令秦观,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诗词大全

如梦令

作者:秦观  朝代:宋  体裁:词   门外鸦啼杨柳。春色著人如酒。睡起熨沈香,玉腕不胜金斗。消瘦。消瘦。还是褪花时候。

篇7: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如梦令李石,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诗词大全

如梦令

作者:李石朝代:宋体裁:词 忆被金尊劝倒。灯下红香围绕。别後有谁怜,一任春残莺老。烦恼。烦恼。肠断绿杨芳草。

篇8: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且看我们今天古诗词教学的目标, 一般都定位于培养学生品读鉴赏古诗词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上。所以, 一直以来, 我们对古典诗词的教学重在赏悟,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感悟意境, 体悟文本,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的做法有逐字串讲、品词悟意、赏画入情, 充分挖掘古典诗词丰富的艺术内涵, 整合多种艺术手段, 兼顾多种学习模式,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使他们有形可观, 有声可听, 有情可诉。把凝练精髓的古诗词讲具体、道明白、想丰满, 这是一种古诗词的“增肥”教学。

文以载道, 诗以言志。每一首诗词的意境、语言、风格等用简简短短的二三十个字内蕴着情节性、音乐性、画面感等综合艺术特质。诗词中的每个字词都是浓缩的精华, 感情色彩强烈凝练, 思维跳跃, 是诗人情感的迸发。诗词“炼意”的特点有别于现代文的“具体”。古文今教, 学生们对古今文化比较难融通一体, 难准确把握古诗词广袤的背景、深邃的哲理、深远的意境。把古诗词增肥成现代通俗易懂的现代文, 才易于被学生理解感悟。“增肥”是古诗词教学的必然, 盛老师设计的第一板块——读胖, 也就是增肥教学。

但我们往往见肥就收, 读懂了诗句, 读胖了诗意, 读美了诗文, 就算达成了目标, 给学生留下的也仅此而已。但我们教学古诗词只为理解、赏悦、背诵就足够了吗?有位教师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现在的人都不会作诗了, 诗词都要失传了。学生背了80首古诗, 借助书中的注释简介都能理解大意、朗朗背诵。“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诵。”诚然有理, 故我们教师在教学完诗文后, 就会布置背诵、默写诗文, 理解诗意、带点字意思的课后作业, 少有去仿写创作一首诗。要吟诗赋词, 学古人用简简单单的几个文字作文,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的一件易事。

古诗词的“瘦身”教学, 是现代文作“具体化”向古诗词“炼意性”的一次回归, 就是把具体有形的语言提炼推敲为含蓄精深的文字, 化具为简, 化长为短, 化琐为精。从人体美学的角度来评论, 古诗词以“瘦”为美, 现代文以“肥”为美。古诗词的“瘦身”教学, 还古诗词一个本位原形的“瘦”韵美。如盛老师让学生体悟从哪个字听出了船桨拨水、鸥鹭惊飞、诗人笑语等热闹的声音;从哪个字看出了鸥鹭之多; 整首词可用哪个字来概括。这个回合是对诗文的一次回应、回击, 对古诗词的一次高度提炼, 对古今文化的一次融合。教学古诗词, 不应是单纯地了解诗人、理解诗意、品析欣赏, 而是让学生知晓这一古文化的灿烂并传承之, 学会吟点诗作点词。现在我们的习作都有字数规定, 三、四年级必须达到300字以上, 五、六年级则必须是四五百字, 否则就属不具体, 甚至贴上态度不端的标签。所以学生写文章追求长文, 没了开门见山, 说话作文啰唆累赘, 概括性不强, 凝练度不够, 真需要学习古诗词的“精练”。

篇9:商花如梦令

夜如无风的海面,纹丝不动。我就那么在阳台站着,沉浸在一片无头无尾的怅惘里。

他的影子

十八岁那年秋天的一个午后,有温婉的阳光,柔软的秋风,我在图书馆邂逅了一个“贼”。他眉角的笑意,轻轻勾起的嘴角,拉我手的样子,都让我迷恋,年轻的时候都单纯得厉害,为了他,我放弃了上海的著名高校,留在哈尔滨读一所普通大学。

那天傍晚,他去为我买爱吃的水饺,被一辆大车挂倒。他躺在雪白的病床上,像睡着了一样,一动不动。医院里安静极了,除了自己“咚咚”的心跳和一遍一遍的自责外,什么都听不到。

他是个孤儿,昂贵的医药费是留住他温暖身体的唯一希望,我不顾众人的反对,背上了所有的医疗债务,期盼着有一天他会醒过来。

大学的日子几乎在没日没夜的打工中度过,就在我快要毕业的那一年,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留给我的只有天文数字的债务和满心的伤痕。

还好,毕业后找工作没有想象中艰难,之前疯狂的打工经验,让我很快在一家经营监控器材的公司面试中脱颖而出。

上班第一天,带新员工的老工程师就给我们出了难题,他要求我们爬上高高的楼顶或者线杆,进行实物安装,看着别人恐惧的眼神,我突然产生了勇气,一口气爬上去,竟然都没有听见他们叫我系安全带的喊叫。我明白,在陌生的哈尔滨,这是让师傅信任你,倾尽全力教你的唯一机会。果然,我开始被默许参与设备安装完成后的调试工作,并逐渐掌握了整个系统的安装过程,而那些娇气的丫头还在做打下手的活儿。

没多久,老板把我调到了销售部。

以后的日子里,老板只要会见重要的客户,都会带着我。电就从那时起,酒量和胆量都练出来了,面对客户惊奇的目光,我只是淡然一笑,乘机把公司代理的产品和最节约成本的设计理念一起介绍给客户。

单 干

然而,正当我在这家公司干得有点超色的时候,公司资金开始周转不开。没多久,老板宣布破产,要拿产品抵员工的工资。我期盼已久的三万多元工资和提成在瞬间就变成了一堆机器。

憋了一天,晚上心里实在难受,就去找大学同学董洁波喝酒。

临江的小酒馆里,我对着董浩波自斟自饮,说一声“干”,看都不看他一眼就把一杯杯酒倒进肚子里。就在我快把自己灌趴下的时候,一直默默地看我拼酒的他才说了一句话:“崔丽,干脆我们合伙把你老板的公司盘下来,自己干!靠给别人打工,猴年马月才能翻身啊?”

用报纸裹着董浩波东挪西凑的五万多现金,我单枪匹马去找老板,保证在一年之内把二十万元的积压产品销售出去给他还清余款。出乎我的意料,老板竟然点头答应了。

董浩波辞去了工作,两个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见面连说话都顾不上。然而,任凭嘴皮子说破,得到的都是不信任的眼光。

哈尔滨一天比一天冷,把我的信心也一点一点的凝固了。除夕很快未了,外面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一个人守在寒风飕飕的办公室兼仓库里,望着一堆堆的纸箱子发呆。

董浩波出现的时候是深夜。看着他带来了热气腾腾的饺子,我的泪突然就掉了下来。坐在肮脏冰冷的地板上,我哭得声嘶力竭,撕扯着旁边的纸箱子,仿佛用尽了毕生的力气,才把所有的委屈和无奈哭了出来。董浩波坐在旁边也不说话,等着我哭完。当我的嚎叫终于渐渐变成了哽咽的时候,他过来揽住我,抱了我一会,再找毛巾给我擦了把脸:“吃饺子吧,快凉了!”

新鲜与迷惑

春节过后有一个大型的招标会,带着一点渺茫的希望,我们报名参加了。花了十来天的工夫选定了几家公司,并制定了一套符合目标公司使用的产品方案和最低的价格策略。没想到还真奏效,一个中年男人看了几眼标书之后,对我们表示了很大的兴趣。我明白这是一个机会,必须紧紧抓住。当天下午,我换上一套浅色套裙,化了精致的妆,出现在他的办公室。他和我手接触的瞬间,我抬头看见了他笑盈盈的眼。那一刻,我知道应该问题不大了。果然,他不顾手下提出再比较几家的意见,决定采用我们提供的产品和设计方案。

那二十多万的产品终于销售一空。工厂的负责人主动提出,只要是我们预定的产品,都可以先发货后结款。

初战告捷,我们的公司也正式在一个临街的地段开张了。在道贺声中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终于是属于自己的了。

这一年异乎寻常地顺利,渐渐地,我们的小公司竟然也在哈尔滨的监控器行业里占了一席之地。

那年秋天,我和董浩波走到了一起,没有宴请亲朋好友,双方家长也没有见面。

我不知道这是感动还是爱情,总之,我记住了那碗饺子的热气和自己的眼泪。看惯了人情世故的我,觉得这些比一个男人的甜言蜜语和海誓山盟要珍贵得多。

在很多人的眼里我们是珠联璧合的一对。我的商业智慧和经营策略,确定了我在公司的主导地位。丈夫在监控器安装调试方面高水平的技术实力,是公司技术信誉的保障。

也在那一年,我拿到了一个电子监控器的知名品牌在哈尔滨的总代理权,同时被评为东三省最年轻的十佳优秀销售经理。

那一年我二十六岁。

也就在这时,同行之间的流言蜚语也蔓延开来,说崔丽凭着自己的漂亮用各种手段进行暗箱操作,才有了今天的成果。对于这些流言,我百口莫辩,只想让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遇 见

哈尔滨市场实在太小,公司的发展出现了意料之中的停滞。而另一个男人日益频繁的出现更让我心烦意乱。

他叫伍国强,就是那个在春天的招标会上,给过我们惊喜的男人。这时我才知道,同行的传言是无风不起浪,那时伍国强的确是看我漂亮才把订单给了我。他当初的好意就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我脸上。伍国强并不回避有帮我的意思,他说商场就是一张人情关系网,这很正常。他就是心疼我,不愿意一个小丫头吃那么多苦,才会陆续把他来往的客户介绍给我。

说这话时,他的手在我头发上轻轻的滑动。结婚3年来,我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董浩波之外的男人。“放弃你那小破公司,跟我去新加坡吧”,他望着我突然说:“我会让你衣食无忧的。”

在伍国强身上,我找到了一种类似亲情的坚实温暖。除了初恋的男朋友给过我之外,我再也没有在男人身上找到过这种温暖,包括我丈夫。但是,我不确定伍国强给我的温暖是不是昙花一现。也许,明天,温暖就杳然无踪了?这些没有结果的问题缠绕着我,折磨着我。

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找了个借口瞒着董浩波去杭州散心了。

没想到,这样的逃避在董浩波眼里成了离弃的先兆。

从杭州回来,我已经下定决心整理心情,丢掉对伍国强的幻想。谁知,我还没来得及清理带给董浩波的礼物,他就摔门进来:“你问问自己,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你怎么了?说什么没头没脑的话?”我的惊讶不是装出来的。结婚以来,他从没这样和我说过话。

“崔丽,你开始叫我不放心了。”

“你说什么啊?没事多管管生意,不要整天疑神疑鬼的。什么时候我心里装的都是你和咱们的家!”我竭力压抑着。

董浩波没再说话,转身出了门。

我靠在墙上,慢慢地蹲下身,眼泪无声地滑落下来。几分钟之前,我还在盘算着如何给他一个惊喜……

再也回不去

哈尔滨再也无心呆下去了,我决定去北京开拓市场,无论是为了公司的拓展还是为了理清感情的纷扰。清算了一下公司的剩余资金,董浩波留守哈尔滨的公司,我开始了北漂。

北京市场的挑战在我意料之中。签第一笔单子就遇到一个江湖老手,单子签完了,我却迟迟见不到货款。那个老男人不怀好意的目光毫不遮掩的逼视我,我陪笑到最后,终于还是请他吃了一顿饭,可他压根不提货款的事。看着他那张油光光的老脸,我实在憋不住了,在他又要拍拍屁股走人的时候,我提起桌上的啤酒瓶朝那张讨厌的脸抡了过去。

看着鲜血冒出的瞬间,我心里充斥着前所未有的无助和悲凉。

或许是他怕把事情闹大,亦或是他麻木已久的心的确需要暴力来践踏一下,反正北京市场就这样以一场流血事件奇迹般地打开了。再后来,北京的监控器行业也渐渐接受了一个不仅产品好,而且还敢拿酒瓶子砸人的崔丽。

而自从那次算不上争吵的争吵后,我和董浩波就再也没有太多温暖的话可以说,每次打电话都是围绕着生意上的事情,仿佛多说一句都是尴尬。伍国强也在一个电话后,匆匆去了新加坡。

时光消磨女人的生命,比摧残任何东西都无情。

一个人的夜里,我为自己点燃了30根蜡烛,一根一根。看着它们慢慢燃尽、熄掉。泪,终于不能忍住,一滴一滴,落在了自己的手上。黑暗里,我枕在自己的眼泪里慢慢地睡着了。或者,明天会好的……

篇10: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如梦令张炎,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诗词大全

如梦令

作者:张炎  朝代:宋  体裁:词   不是潇湘风雨。不是洞庭烟树。醉倒古乾坤,人在孤篷来处。休去。休去。见说桃源无路。

篇11: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

作者:朱雍  朝代:宋  体裁:词   池上数枝开遍。临水幽香清浅。楼上欲黄昏,吹彻一声晴管。零乱。零乱。衣上残英都满。

★ 雍陶简介

★ 少年行,少年行雍陶,少年行的意思,少年行赏析

★ 关于《彼得潘》读后感精选

★ 《彼得·潘》读书笔记

★ 早秋月夜,早秋月夜雍陶,早秋月夜的意思,早秋月夜赏析

篇12: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如梦令姚云文,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诗词大全

如梦令

作者:姚云文朝代:宋体裁:词 昨夜佳人凭酒。隔著罗衾厮守。听彻五更钟,陡觉霜飞寒逗。却又。却又。陪笑倩人温手。

篇13: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一、异文的定义及其成因

凡记载同一事物的各种文字资料, 字句互异, 都叫异文。古代文献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异文材料, 这也使异文成为文字学和校勘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其中校勘学上的异文, 是指同一书的不同版本之间, 在本应相同的字句上出现差异这样的一种现象。中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中异文主要是版本异文。严格地说, 异文本应是指偏离著作原貌的一方, 而保留著作原貌的一方应称作“正文”。但在实际运用中, 没有出现“正文”的说法, 相异的各方都叫异文, 甲是乙的异文;同时, 乙是甲的异文。

探究各类异文的形成, 除了避讳等故意为之外, 异文的形成更多是由于听错、记错、抄错、刻错。在印刷术还没有或者不发达的年代, 诗词靠吟诵, 书籍靠手抄, 各类古文会因为听错、记错、抄错造成异文。而在印刷术发明之后, 印刷的书籍增多, 出现了刻错的现象, 有的被发现了, 于是在注释中说明原作“某某”误, 有的没有发现, 流传至今, 无从考证, 成为异文的又一来源。

二、课文中的异文现象举例

在中职语文通用的教材中, 出现的异文多是因版本不同而造成的。以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 (以下简称苏教版) 为例, 出现的古文异文就有多处。比如苏教版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句为“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常见版本作“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苏教版必修二《六国论》中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句子, 又有版本作“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苏教版必修二《阿房宫赋》中“高低冥迷, 不知东西”, 人教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1版) 为“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 》在“渑池之会”中有一段话“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请奏盆缻秦王, 以相娱乐”, 另有版本为“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请奉盆缻秦王, 以相娱乐”等等。

这些出现异文的古文可以说都是古代散文或者是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他们之所以出现的异文主要是版本异文,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人间如梦”的版本有唐圭璋编《全宋词》、毛晋刻《宋六十名家词》、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等, 作“人生如梦”的有《宋词鉴赏辞典》、《宋词三百首》等。

一般来说, 异文中有一个相对比较流行、读者比较熟知的版本, 因此对异文进行比较优劣评判高下时, 也就存在一个先入为主的认同感, 觉得家喻户晓的版本更合理更优秀;同样, 在求新求异的思想下, 会觉得不为人知的版本更新颖更别致。其实,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同的人会欣赏解释异文所描绘的不同的美。现在见不到原始手稿, 见不到作者本人, 已经无从考察推断, 对于异文我们只有承认这一现象的客观存在, 同时又欣然发现这竟成新的审美天地。

三、异文现象的教学对策

作为古典文学的传承者,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异文并且将异文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没有确凿证据确认某一版本是古文的本来面目之前, 绝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取舍异文, 随意肯定某个版本或者否定某个版本。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既可以遵照教材开展教学, 帮助学生普及文学知识即可;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讨论比较教学, 拓宽学生发散性思维。

1.按照教材开展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具有初步的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 大体理解内容”。根据这一目标, 无论教材是采用哪个版本的异文, 教师教学时应该以教材为本, 在明确相关文学知识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该版本所阐述的内容, 没有必要在个别古文异文字词上大费周章。更何况作为职业学校的基础课, 中职语文中的个别词句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六国论》的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习文中例证、对比、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 领略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而对于文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异文, 只要让学生明白翻译这句话意思是“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便可, 无须学生考究异文之间的区别。

2.开展异文比较教学

除了按照教材开展教学外, 如果教学时间允许, 学生的古文基础较好学习兴趣较浓, 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讨论式的异文比较教学。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古汉语学习中的许多疑难问题, 同时还能给以方法上的启迪, 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在比较教学中, 教师要大胆地“放”, 变“灌”为“引”, 放弃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给学生创设情境, 介绍异文的情况后, 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 相互切磋, 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充满民主气氛的课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体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无疑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积极作用。

篇14:如梦令聚念师恩

岁月任蹉跎,忆师暖若桑梓。

孔子,孔子,吾师亦荫弟子。

Reunion for Gratitude to Our Teachers

Hills do not change, nor does the water.

Reunited are the students ever.

Time passed, leaving nothing remembered,

But our teachers warm the mind, with home town together.

An ancient man named Confucius

Has been said to love, as do our teachers.

乌夜啼 花开廿年

盛夏相约桂林,喜满襟。挥袖相别廿年,断愈亲。

青涩逝,不惑至,忆留痕。

酒醇情浓言欢,心无尘。

Ode to the 20 years

In Guilin this summer well meet,

Happily is the mind filled indeed.

Twenty years ago we parted, sadly waving sleeves.

The longer we didnt answer, the more we missed.

Young are we not now,

And few do we not know about,

While wed like to go back there,

For best wine, pure love, and happy words

Fill the mind without air.

长相思 围观“花开二十年”同学会有感

桂林城,母校腾,台风无力挡师生。思念潮如澎。

容颜萌,意气升,师者矍铄学子亨。执手恩永庚。

Ode to the “Miss You 20 Years” reunion

Guilin, where our school is located,

Steered the typhoon away and embraced us dated.

For we missed you more as the ages added.

You all look unchanged and high-spirited,

The teachers young and the students contented.

Hand-in-hand is love forever transmitted!

菩萨蛮 观昭中87同学小凉河聚会强烈有感

山林郁郁涧流中,绿男红女聚忆葱。球场现丰姿,酒桌真汉子。

配对舒旧怀,成双抚今爱。欢乐忘时辰,不舍至情深。

Ode to the Reunion at Xiao Liang He

In the green woods along the stream,

Leaves were the men and flowers the women,

Reuniting to play the old days.

The ball flew up to tell the slim,

And the table was the game for man,

But girls drinking no less today.

Coupling made true the young dream,

And smiling was not to wives and men,

But to the one at home who stayed.

Happiness and time never make a team,

So the day passed like a moment,

Extending laughter as long as it may.

卜算子 群静如斯

盛夏渐入秋,群喧已无复。世间风云更飞幻,缘何群染蠹?

爱情业已荒,事业大势定。养生修性悟人生,真言应无罄。

Quiet As Such

With summer followed by fall,

The hot talks have no more.

While the world is changing all,

Why have the chats decayed ashore?

Its been the time without romance,

And the career shouldve been framed.

Its been the time to make life further advance,

篇15: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如梦令张雨,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诗词大全

如梦令

作者:张雨朝代:元体裁:词 绿锦峰峦似绣。曲折一渠冰溜。中有养疴人,欹枕北窗清昼。清昼。清昼。胡蝶还知梦否。

篇16: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如梦令吴潜,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诗词大全

如梦令

作者:吴潜朝代:宋体裁:词 插遍门前杨柳。又是清明时候。岁月不饶人,鬓影星星知否。知否。知否。且尽一杯春酒。

篇17:如梦令,如梦令严蕊,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如梦令,如梦令无名氏,如梦令的意思,如梦令赏析 -诗词大全

如梦令

作者:无名氏  朝代:宋  体裁:词   韵似江梅标致。美似江梅多丽。清似腊梅香,白似雪梅香腻,非是。非是。我道梅花似你。

篇18:如梦画语——《山水散记》评读

纵观《山水散记》, 书中没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 乃是飞鹏十余年生活的片断实录, 带着明显的自在自为色彩, 具有审美的、启迪的、倾谈的特质,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命运的祈祷, 对人生的慨叹, 对未来的憧憬, 当然也闪烁哲理的辉光。全书共十万余字, 作者发散辑之, 各具风采。中国的劝世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这良言, 应有益于人生, 无论它顺耳还是逆耳。飞鹏深悟此道, 不看眼色为文, 也不以存在合理, 而是以文学的真实反观人类前途的玄览之路。因此, 他笔下的风云天地鸟木虫鱼总是亦真亦幻, 是耶非耶, 读者自读, 写者自写, 各执一词才识妙处哩。飞鹏的良言, 就是他独有的如梦画语。

《山水散记》的内容, 有苦涩而翔实的。以《迷惑的城市夏日夜色》《满庭芳》 (词) 为例, 从中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作者, “在一个叫高山背的地方, 我住了十年。三十年前那里属于这座城市的边缘。住在单位一间单身职工房子, 房子里没有水, 没有洗漱间”, 早早就承受了“夜静孤灯, 唯寒气袭人, 情埋深处谁知”的生活历炼。作者自嘲曰“我表情朩讷, 言语极少, 不善与人沟通交流”, 正是这种催人生长的寞落独处, 最终成就了作者, 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也为他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 “文学即人学”的说法, 乃是屡试不爽之至理, 大凡欲写成一两部好书给人瞧者, 当引为同慨罢。

有雄荡且柔静的。这集中体现在《仰天杜鹃别样红》、《草原秋色》、《天路纪行》等篇什。《春至岳阳》尤见作者笔力, 一揆短章, 足以代表作者内敛俊逸的文风, 请看这段话:

步履洞庭边岸, 晚唱难觅舟帆。

孤灯只影游弋, 梦呓声声呼唤。

这究是在为古人叹惋呢?还是在为当下叫板?抑或是作者自裁?正是基于“三月烟雨过洞庭, 相思成灾泪两行”的忧思, 作者才能摆脱积年苦况以及动辄得咎等等不如意的影响, 而把眼光投注于火热的旅途、伟岸的山峦、碧澄的湖水, 写出一系列讴歌人民和建设者、赞颂新亊物的艺术品来。一篇《人在旅途》之自语, 真实而细致地反映了作者寓动于静, 苛责于自己的不足与缺陷, 时时自新的勇气。若没有“垢去明存”“心有定固”的休养, 没有摆脱个人阴影的觉悟, 作者面对纷繁乱目的大千人生, 实难求出真知灼见, 更不用说获取心灵与岁月的纵横拓展和无限延伸了。

有怀故而知新的。作者写《战友情深》, 写《找不回来记忆》、《胡杨纠结我心》, 其创作冲动与立意终始如一, 这就是绝不忘记过去, 更要着眼将来, 兢兢业业为现实生活服务。通过人情事故, 山青水秀的摹写, 跳出自我樊笼, 将美好与不美好、真实与不真实、善良与不善良作了形象化的对照。写来写去, 最终用《冬日暖阳》做了一个文眼。这不是醉心过去, “感性男人总是喜欢伤感, 总是喜欢铭记, 总是喜欢纠缠;总是喜欢把莫须有的罪孽加在身上”, 便是答案。

有纯游记的, 当然是质朴的山水散文。故土情谊, 跃然纸上;边塞风物, 毕显笔端。飞鹏写这类题材不同于郦道元的《水经注》或者《山海经》, 或者《徐霞客游记》, 他写景首先关注的是人, 人的生活人的喜怒哀乐, 因此, 他的山水卷子里总有一伙子热爱祖国山河、关心天下大事的人物在走动, 人走山动, 山静水流, 好看得很, 也潇洒得很。从创作手法上来说, 动画般地抒写生活, 与大自然倾谈, 总是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功效的。从这一点说, 飞鹏做到了 (与其爱好摄影不无关系) , 可做我们大家的参考。飞鹏压卷的《初夏莽山宛若诗》, 一篇短文, 抒说了一个安祥平和、热望却并不虚妄的故事。这是多么美的梦哪, 短文大块抒写了一幅伊甸园图景, 那风光旖旎的演播亦真亦幻, 冷凝的现实反退隐如梦;我倒是觉得这是梦幻颠倒、真假莫辨的一个时代;这是酣畅的回首, 是对当代人生活的小结!我是完全掉换位置来读这篇短文的。许多的铺垫与交代, 作者已为我们免除, 空间跳跃, 时光回逆, 我们不可能只为历史和它的壮阔心仪……。飞鹏的梦, 梦为实, 实为虚, 与其说主人公遭遇的美景攘人, 不如说语言的胜利——让我们获取咄咄逼人的深省。抒情散文式的追寻, 狂飚突进式的指认, 已为我们指出了人生应有的归宿。飞鹏仰视维纳斯女神, 天长日久, 自己也断一臂!

飞鹏还擅长古典诗词, 这在当今创作中稀见。一首《蝶恋花》抒说两地相思之苦, 道是“思君总在深闺处, 难割赤峰坝上路”, 很亲切感人的, 又是借了女子的口吻, 很有点杜工部“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的笔法。

瑰丽是存在的, 但语言永远不应臣服于过往。飞鹏认为文学即是说话的学问, 又需一字一词的写在纸上, 是艰难而高尚的事业, 只可一生不懈努力。

飞鹏去过旳名胜我也去过许多, 我去了就累, 就睡, 他也累, 少睡, 写了一晚又一宿, 他是勤奋的。

飞鹏出身寒微, 靠勤奋自学成才, 是一个始终关注国计民生的农家子弟, 对家乡兴衰, 山水膻变, 须臾未能忘, 也总是把笔触指向重中之重。写之当下, 如今网上讲时髦, 甚至“昨天我又摔酒瓶了”也可评为最牛气的诗。飞鹏不趋潮, 只为当下的道德人心捏一把热汗, 这也是他出文集的动机罢。哲人说“性格即命运”, 飞鹏不爱酒色财气爱礼义仁智信的性格, 已经穷究了他的一生, 他本身就是一个梦。这梦于广大民众有益, 诚可贺, 亦诚可思也。作为朋辈, 我读其文仰慕其人, 多多少少去却一些低级趣味, 幸甚至哉。

以纯粹的人的资格来到这世上是偶然的。人的情感世界通常并不阔绰, 所能容下的事物有限, 能够被珍藏不灭的回忆就更少了。活着, 想着春草的颜色, 太阳的颜色, 心的颜色, 这样的活, 已经很好了。能够活得野草一样健实, 翠竹一样滋润, 碧波一样潇洒, 白云一样洁净, 那就是飞鹏。我仿佛又看见飞鹏从雪地上掘出了蓝卵石, 是镶嵌文句的眼;在枫树根扫拢了红叶, 是点染文句的唇;歌谣也唱起来了, 对天下儿女不知有多少祝福!

上一篇:个人对面子的看法下一篇:作文 鹰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