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恼的解释及造句

2024-05-02

懊恼的解释及造句(共15篇)

篇1:懊恼的解释及造句

1、他因失败而懊恼。

2、使他懊恼的是,这个女孩逃走了。所以他就到前台来投诉了。

3、普罗赛克嘶嘶冒气而不起泡,所以它被当成免税的汽酒,而不是香槟酒,这让德国的香槟酒制造商感到懊恼。

4、顺便说一句,这件事永远不可能成真,这使我懊恼不已!

5、有一条忠告真是吸引住了我,但我也不得不说,这条忠告让我很懊恼。

6、出于对其世俗父母的懊恼,她皈依了犹太正统派。

7、我懊恼的意识到我已经进入穷人的圈子,更不用提我一以前是否富裕了。

8、我为浪费了精力而感到懊恼。

9、令私有企业懊恼的是,它竟允许国有公司在大量明显非战略性的行业——从纺织到造纸再到餐饮服务继续开展业务。

10、在英国,撇号曾一度从路牌上消失,让成立的撇号保护社团很是懊恼。

11、这份工作是把口述历史录音带用文字记录下来,而这倒是有一种对我很相宜的苦修味道,尽管过了一阵子,我不无懊恼地发现,我正乐在其中。

12、如果你工作的时间比你周围的`人都少,我敢保证他们都很懊恼。

13、第二天就都说出来了,使我懊恼之至;可我还不十分难过:我以为指导和警戒的担子由他担负比由我担负会有效多了。

14、换句话说,我们对一个特定的模式开处方,但是令我们感到懊恼的是,这个病人(在我们的例子中是一个软件开发组织)的病情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可能死去。

15、直到我用托盘给她端去咖啡、橙汗和麦片粥,我才意识到母亲实际上为我这些举动感到懊恼。

16、也许你没有跑出一个好的成绩,你为你的成绩感到懊恼,不知道为何没有跑出预计的时间。

篇2:懊恼的解释及造句

悔恨:懊悔:~不已。悔恨

烦恼:烦闷苦恼:自寻~ㄧ不必为区区小事而~。烦恼

懊丧:1.懊恼沮丧。懊丧

后悔:事后懊悔:~莫及丨事前要三思,免得将来~。后悔

怨恨:1.仇恨;强烈不满。 2.感伤不平。 3.悔怨恨

悔怨:1.怨恨。悔怨

★ 懊恼的反义词

★ 懊恼的近义词

★ 那一刻我真懊恼作文

★ 那一次,真让我懊恼

★ 想起那件事,我就懊恼作文

★ 95分的懊恼读后感800字

★ 小学作文大全

★ 小学 作文

★ 小学作文范文

篇3:懊恼的解释及造句

一、艺术理念的消解与艺术的生活化

在抽象绘画把回归绘画艺术本体价值的主张在实践和理论领域进行积极探索的20 世纪初期, 一种反艺术的主张和观念也在悄悄的潜滋暗长。1917 年2 月, 马塞尔·杜尚把一小便器署上“R·Mutt”, 送往纽约独立美术家协会美展厅, 取名为《泉》, 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解释说:“一件普通生活用具, 予以它新的标题, 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它, 这样, 它原有的实用意义就丧失殆尽, 却获得了一个新内容。” (1) 人们称此为“现成品艺术”。自杜尚以后, “现成品”成了创造的一种方式, 艺术与生活的界线开始消解。杜尚的启示和意义也就在于他通过自己的人生向世人证明:“艺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它不值得这样被我们推崇, 艺术应该成为非艺术, 我们应该无分别地对待人类的各种活动, 这样我们就能够从自造的牢笼中走出来。” (2) 作为艺术理念的革新者, 杜尚所“嘲笑的不只是艺术的陈旧和拘泥, 而是人类认识和对待世界的狭隘和刻板, 这狭隘和刻板够他拿来笑话一辈子了”。 (3) 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对于艺术既有价值的解构性批判之后, 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艺术品与生活现成品之间的界限消解了, 这一切, 都建立在对于艺术既成观念的意义解构性分析的层面上。艺术区别于其他存在的意义变得模糊和不确定, 艺术之所以作为艺术的意义在一系列的追问中失去了其神秘的原发性意义。于是艺术的观念消解了, 其后的艺术史也变成了“不是艺术的艺术史”。

二、由抽象艺术走向观念艺术

在抽象绘画的发展历程中, 对于艺术中精神性因素的强调是前所未有的, 艺术创作者精神成为了构成作品的重要部分, 通过纯粹的形式传达纯粹的思想成为了一个共有的指向。但是在20 世纪60 年代之后, 艺术演化成一种单纯体现艺术观念的行为。艺术从传统带有技艺性的艺术实践中剥离, 艺术成为了一种单纯的观念行为。“他们拒绝用身体的物理属性来进行艺术体验, 也拒绝用思维和情感进行艺术实践, 而试图用一种抽象的观念来推演不同的存在现象。” (4) 艺术的观念化不是一种突发奇想和艺术的规律特殊变异, 其有着比较清晰的时间脉络和发展线索, “现当代艺术从拥有时代文化强势的西方开始, 上世纪下半叶很大程度上离开手艺, 走向观念化, 它要求思想的技巧远甚于手艺上的技艺。艺术的疆域被开拓, 各种日常的行为、元素和形态被引入艺术工作。” (5) 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一种事件和对于事件的体验行为, 抽象绘画阶段和之前的艺术品中的精神和外在的形式变得不可协调, 在艺术创作中出现了许多精神大于形式或精神与形式分裂的文本。艺术的观念化超越了艺术原有的既定概念, 艺术的创作成为了一种缺乏艺术实际文本的纯粹观念行为, “观念艺术不仅取消了画面形象、色彩、结构等传统因素, 而且也取消了绘画本身。” (6) 绘画从反对主题、形象、叙事、图解性的历程中一直向前, 直到发展成为消解自身价值的结果, 于是在这种情形下, 艺术的终结问题被提上探讨的日程。

三、艺术走向终结

20世纪的绘画艺术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变化的历史。在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艺术变革中, 绘画艺术耗尽了其能够涉及的所有的探索, 穷尽了其发展创新的各种可能性, 打破了以前基本上所有的束缚, 艺术无限制地扩大了其表现的领域。

贯穿黑格尔艺术进化观念的一个核心的词汇是精神。在象征型艺术阶段即最原始艺术阶段, 人们的精神显现没有找到更为贴切的形式来表现, 于是将自然界中存在的或是人们推崇的对象加以艺术化处理, 这时创造的形象基本是具有崇高风格的艺术品。人们在社会早期不能确认本身的价值, 只能服从于自然、敬畏自然, 从自然的模仿中选取具有崇高性特征的对象来膜拜, 这时候的艺术显现的是形式的伟大和精神性的渺小, 此时的代表是金字塔。

在其后的发展中, 这种象征型的艺术在形式上难以满足传达精神的需要, 于是一种与精神相匹配的新的形式被引入艺术的形式之中, 那就是古典型艺术。古典型艺术相对完美地将形式与精神结合起来, 达到了相对和谐的境界。但是随着精神继续向无限、自由方向发展, 精神最终必然会彻底突破有限的感性形式的束缚, 浪漫艺术也要解体, 艺术最终整个要让位给哲学, 艺术的历史也就终结了。对于艺术, “黑格尔所设定的最高职能, 就是要把‘精神’从感性现象束缚里解脱出来。” (7)

丹托的艺术终结论的基础也是立足于历史的发展情境中进行考察。在《艺术的终结》中丹托写道:“最近的艺术产品的一个特征就是关于艺术作品的理论接近于无穷, 而作品的客体接近于零, 结果在终点存在着纯粹形态的理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 艺术快要终结了。”在理解这句话的层面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艺术在通过形式自律的自我批判的层面上使得艺术走向了纯粹的观念, 艺术成为了一种纯粹的观念, 这也和黑格尔说的艺术要让位于哲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其二是艺术自有明确的历史记录以来一直到20世纪后半期的艺术实践, 这个求新求变的路程的确穷尽了关于艺术所有的想象, 艺术在这种情形下只能是停留在原步, 不能再有任何创新的可能。艺术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以致于消失不见, 只是作为创新的艺术不会出现了而已。

结语

总之, 抽象表现主义之后的艺术理论随着艺术类型的革新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 既有的批评方式出现了话语失效的局面。在这种情形下, 新的艺术理论伴随着艺术的发展而出现, 以艺术的生活化、艺术的观念化以及艺术走向终结为标志的新的艺术理论在这时具有了一定的适用性, 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正如艺术批评家沃尔夫所说:“到了这样一个艺术理论代替艺术客体的阶段, 艺术进入了最后的航程, 它在一个精细的螺旋里一步步上升着, 它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字格的自由, 只剩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状凸, 最后便消失于它自己占有的微小的孔眼之中, 终于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艺术理论。” (8)

注释

1 (2) (3) 王瑞芸.通过杜尚--艺术史论笔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 (4) 杨旭.艺术被“观念”了[J].读书, 2008 (1) .

3 (5) 赵川.传为“流言”的艺术[J].读书, 2008 (1) .

4 (6) 常宁生.艺术何以会终结--关于视觉艺术本质主义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 2007 (3) .

5 (7) 刘悦笛.哲学如何剥夺艺术--当代“艺术终结论”的哲学反思[J].哲学研究, 2002 (2) .

篇4:懊恼的造句

【懊恼的意思】:懊悔烦劳。

【近义词】:懊丧、烦恼

篇5:枕头的解释及造句

枕头造句:

1、她把脸埋在枕头里。

2、我闻到家中她的枕头味儿。

3、她把枕头抖摇膨松后,躺在了床上。

4、如果你有一个支撑或者一些枕头,将你的下半身靠在这些支撑上。

5、在许多情况下,你可以躺下,然后用枕头支撑受伤的部位来做这个。

6、他看到猫在他脑袋边的枕头上,看到他明亮的金黄色的眼睛还有鼻子和耳朵上深褐色的毛发。

7、如果你想要增加一些明亮的色彩,就要把它用在附件上,如在枕头或小垫子上。

8、我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我在渴望她,我梦到过她,以为我能够触摸到她的身体,直到我意识到,我竟在紧紧抓住枕头或毯子。

9、对于喜欢毛茸茸的东西的人,这种枕头真的是难以抗拒。

10、上周我们在阳台上竖起了一个帐篷,将我们找到的毛绒绒的毯子、枕头和羽绒被带了进去。

11、她靠着医院的枕头对迈克尔说,要是没有他们,她会憎恨自己,她会发疯。

12、这些枕头能让你在自己家里再造出一条布鲁克林大街。

13、如果您在床上或座椅上,并且无法移动,请使用毯子和枕头保护自己,避免掉落物砸伤。

14、你可以去参加武术班,去海滩上或是对着一个枕头大声说话。

15、他不知道母亲是否听见他的话,但是当他帮母亲睡下时,她躺在枕头上看着他说,“你不该为那个女孩心烦意乱。”

16、除此之外,透过另一扇开着的门,可以看到像是饭店房间里的大床——铺着米黄色的被子,床头板上竖直靠着许多枕头。

17、即使没有银色刺绣和枕头状的发型,这也是一种新式的着装方式。

18、如果把一个苹果放到枕头下,你就会梦到未来的丈夫。

19、和2等舱一样,晚上列车员会分发枕头、床单及毛毯。

20、她的脸颊下方塞着一个枕头,一个钢制的支架安装在他的前额上来保证他的头完全的静止。

21、在露营用品部,搭一个帐篷;告诉其他人,除非他们床上用品部拿来枕头,否则不会邀请他们一起露营。

22、枕头和毯子的清洗周期也能达到如此之长。

23、晚间不要把手机放在身体附近,比如枕头下或者床头柜上,怀孕女性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24、用可循环利用的棉布袋或者枕头套来收集糖果,而不是塑料袋。

25、真实之中,有些人作声,可能叫唤或呻吟,其他某些人则可能用枕头把骚声闷住,还有一些人则可能不单是叽咕叽咕喃呢作声。

篇6:背包的解释及造句

背包解释

【意思】:行军或外出时背在背上的衣被包裹。

背包造句:

1、他飞快地跑了进去,拿回了我的背包。

2、背包沉重地压在他肩上。

3、老人收留迷路的背包客在家里过夜。

4、是去上大学还是去欧洲背包游?

5、所以即使把那些你藏在背包秘密处用来应急的香烟也要扔掉,还有你的烟灰缸和打灰机也要扔掉。

6、他对这个会发光的小球很痴迷,于是用刺刀把它割了下来,放进自己的背包,他觉得这样他就可以把光带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了。

7、我蹲在胡同的墙根,从背包里拿出一本最近出版的小开本的书。

8、我们再一次被命令倒空我们的背包并解释每一样物品,这似乎让他们平静了下来。

9、所以当他再次打开运货车的后面时我让步了,我把背包扔了进去。

10、你爬山的时候会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从背包里拿出来.11、我试图用背包来盖住我的光腿。

12、用户只需控制便携的无线遥控器就可以在背包的背面显示行驶方向和紧急信号。

13、得冠的团队说,背包不仅可以减少对不健康的煤油灯的需要,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尤其是在女学生中间。

14、如果要紧急疏散,将你所有的袋子、背包和财产留在机上。

15、我基本上放弃了搭便车背包旅行的日子,一方面原因是恋家,另一方面是我陷入了没有时间和金钱出游的沮丧。所以我愿意让这个世界走向我。

16、但东京的女孩们仍然坚持自己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在以拎纸质购物袋代替背包和手提袋的潮流中更加得到满足。

17、蓄电池中的电力不仅可以用来给电子设备充电,而且还可以点亮背包内部的光导纤维。

18、那里有近30人看我们划着船,放掉皮筏的气,将其捆在背包上。

19、也许在家里的时候你的背包看上去并不重,但是一旦在热带的太阳底下行走六个街区后,你就会非常痛苦。

20、我们都苦于决择,去上大学还是背包徒步到欧洲旅行?

21、如果我们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以背包客的方式去旅行,我们的钱希望足够维持约一年的开销。

22、在徒步途中,导游为我们指出各种树木和植物,还有可恶的猴子,它们会从树上拉下枝条向我们的背包发起攻击,偷出包中的瓶装水。

23、然后,他重新装好背包,在候机楼里踱着步子,直到他看到了他一直在寻找的人。

24、一天,我跑下楼越过他,想把我的背包扔进他的白色柴油梅赛德斯里,然后我看见:一个巨大,闪闪发光的彩旗贴纸。

篇7:懊恼的解释及造句

“斯密问题”的首次提出应该归功于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斯卡尔茨基,在其1878年出版的《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及其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这本书中,他认为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及的经济人是利己的,而《道德情操论》中论述的人性观是利他的。自此,人性在斯密的著作中被理解成了水火难容的对立———伦理学中的利他主义者和经济学中的利己主义者。由此引发了后世学者关于斯密两部著作持久不断的争论,这就是经济思想史上著名的“斯密问题”。

在这两本名著中,斯密企图对人的行为及其动机背后的人性基础进行深刻的剖析,并以此为基础构筑起一个庞大统一、兼容并包的思想体系。然而他的著作被后世学者人为地割裂与误读,造成学术界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出发,认为正义感、同情心等道德因素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斯密指出,“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1]接着斯密进一步说明,“这种情感同人性中所有其它的原始感情一样,决不只是品行高尚的人才具备”,即使“最大的恶棍,极其严重地违犯社会法律的人,也不会全然丧失同情心。”[1]显而易见,在这里斯密把道德人与生俱来的“同情心”看做是驱使其行为的基本动机。而在《国富论》中,“经济人”这个词汇全书只出现了两次,但斯密对经济人的描绘可以用淋漓尽致来形容。他说:“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的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2]继而斯密论证了个人利益的追求怎样导致社会利益的提高。他又曾说过,“每个个人都努力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达到最高程度……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只是盘算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2]斯密认为,人类天生就具有的互通有无、互相交易的人性基础是出自于利己主义的考虑,这不仅是社会分工的基础,也是推动自由经济进步的真正动力。

以上这两段精彩陈述分别出自《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被后世学者们广泛引用,用来证明“斯密问题”不是子虚乌有,而是真实存在。需要说明的是,对“经济人”普世信条的抨击之所以由德国历史学家首先发动,“斯密问题”,即两种互相割裂与对立的人性———《国富论》中的利己主义与《道德情操论》中的利他主义,也由他们首先提出。是因为他们反对理论经济学的演绎方法,提倡历史归纳的研究方法,强调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对人的经济行为的影响。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既要考虑制度的进化历史,还要考虑经济制度在其中运行的政治、法律、社会和文化背景。与之相对应的是边际学派积极提倡作为“精密科学”的理论经济学,认为斯密的两部著作是基于同一思想立场,并把“经济人”的假设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作为不可动摇的基石。

二、“斯密问题”争论的正反两方面

国内外学者围绕“斯密问题”的争论,主要可以归纳为正反两个方面。

一是斯密两本著作中所体现出的人性矛盾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观点是前苏联著名经济学说史专家卢森贝提出的,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说史》中,他认为“斯密问题”是确实存在的,斯密的经济学和伦理学的思想之间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斯密的这两本名著割裂了经济和道德世界的联系,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具有利他同情心的道德人,反之研究经济世界的出发点则是利己主义———具有工具理性的经济人所追求的完全是个人利益。同样,雅各·布瓦依纳也认为,《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对人行为的描述有本质的差别,两种人性的对立是无法调和的,否定“斯密问题”存在就是曲解作者的原意。

我国经济学家樊纲在“不道德的经济学”一文中明确表示,“斯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他认为,斯密写《道德情操论》的时候,已经跳出了经济学的圈子,不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在进行经济分析,而是作为一名伦理学家在讨论问题。梁小民在《读书》杂志发表了“亚当·斯密问题之解”一文,文中认为,哲学家大卫·休漠的人性论对斯密有深深的影响。斯密的人性观不是一元,而是二元。从动物的一面出发,人是利己的;而从天使的一面出发,人又是富有同情心的。复旦大学陈其人教授也持相同的观点,认为斯密的“道德人”实际上是自然人或氏族人的道德规范的人格化,而“经济人”脱胎于商品经济的大环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产物。斯密混淆这两者,离开人活动的环境孤立地谈人性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与此对立的观点则认为,斯密的两本著作之间、伦理学与经济学的思想体系之间、“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是内在统一的。这种观点最坚强的捍卫者是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他认为经济学本质上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力、最坚定地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这个动机是为一定数额的货币所引起的”[3]。可见,在马歇尔看来,人们对货币财富的渴望与追求是影响人类经济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虽然马歇尔同时也承认“经济动机不全是利己的,对金钱的欲望并不排斥金钱以外的影响,这种欲望本身也许出于高尚的动机,经济衡量的范围可以扩大到包括许多利人的活动在内”[3]。马歇尔的观点是道德人的利他也应该进入经济人效用函数,“经济人”的普世信条在社会科学中,至少经济研究中应该坚持。

我国已故的老一辈经济学大师陈岱孙先生也认为所谓的斯密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因为那个时代苏格兰大学里的学科划分,经济学和伦理学都是道德哲学的构成部分,斯密在两本书中对不同的方面给予强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能因之而认为二者之间就必然构成不可调和的矛盾。朱绍文老前辈2010年在《经济学动态》杂志上还专门发表了“亚当·斯密的《道德感情论》与所谓‘斯密问题’”,认为汉语翻译有误。《道德情操论》中的“情操”是指“感情”与“情感”,“亚当·斯密问题”是一个莫须有的伪命题。《道德情操论》的中文译者蒋自强教授也认为,虽然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二者是一致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从两部著作的交替创作、修订及斯密整个研究框架、写作计划安排来看,都不能断然下结论“斯密问题”是斯密有意安排,其学术思想体系在本质上存在着对立。二是《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都是从人的利己行为本质出发的。在蒋教授看来,各种利他都是“一种开明的自利”,人们的利他行为无非是“自爱”的拓展和延伸,也应该进入一个人效用函数。

上述的观点构成了“斯密问题”的争论双方,可以说莫衷一是,都很难相互说服。笔者认为,要深刻理解所谓的“斯密问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读。

三、“斯密问题”的重新解读

1. 写作背景决定的创作意图否定了斯密矛盾的存在

在斯密时代,思想家们开始重新构建对人类和社会关系的理解,这种努力是文艺复兴及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理性和科学,削弱了关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宗教学说。17—18世纪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强调了自然主义,形成了用自然力解释社会现象的观念。这一时期对自然科学进步的最大推动力来自牛顿,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揭示了宇宙万物在运动、引力、能量守恒的自然法则作用下达到均衡的机制。在牛顿哲学的影响下,寻找与自然秩序一致的社会秩序,建立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社会和谐成为当时思想家的任务。斯密将牛顿哲学看成是“人类曾经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体现了他对于道德和社会牛顿式秩序的理解。《道德情操论》阐明了道德世界的和谐与秩序的建立,而《国富论》则将世界是一个和谐而秩序的机械装置这一思想扩张到政治经济学领域。

2. 两部名著的交替创作与当时的学科划分否定了“斯密问题”的存在

斯密的两部著作充分地利用他在格拉斯哥大学讲授道德哲学和在爱丁堡大学讲授经济学的讲义。1759年4月,斯密在对道德哲学讲稿第二部分加工整理的基础上,以《道德情操论》为书名出版了对其一生影响深远的伦理学著作。这部杰出的著作不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且从法学、哲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多维度的角度,对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作出了探讨。从1759年到1774年,《道德情操论》共出了四个不同的版本(1759年第一版,1761年第二版,1767年第三版,1774年第四版)。在对《道德情操论》修订的过程中,斯密充分利用道德哲学讲稿的第四部分,以及他在格拉斯哥大学所作的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演讲稿,又酝酿创造了《国富论》。《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1778年,他又修订出版了《国富论》第二版。《国富论》出版之后,斯密也没有停止对《道德情操论》的修订工作,1781年他又出版了《道德情操论》第五版。1784年和1786年出版了《国富论》第三、第四版后,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即1790年,他终于完成了《道德情操论》第六版的重大修改和出版工作。从以上两部著作的交替创作、修订再版过程,可以发现这两部著作对于斯密来讲是密切联系的整体,绝不能任意割裂两者之间在创作计划上、内容衔接上的联系,把两者对立起来看待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国富论》所阐述的是经济学主题,而《道德情操论》所研究的是伦理道德问题。二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哲学中的伦理学,而后者属于经济学中的理论经济学。但在斯密任教的年代,根据苏格兰大学的学科分类法,两者都是“道德哲学”这一门大学科下的分支学科。按我们今天的话来讲,道德哲学是一级学科的话,伦理学是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只能是三级学科,它们也不是并列的关系。斯密的教职是格拉斯哥大学的“道德哲学”教授,其讲授的道德哲学内容宽广,包括神学、伦理学、法学和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分属于政治学门下。可见,道德哲学囊括了今天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

从斯密的创作初衷来看,他最初的计划并不仅仅是写出某一方面主题的著作,而是写出一部著作能涵盖道德哲学的全部内容,揭示人类行为的本质属性及其人类生活的终极目的,从而建立一个庞大精深的学术体系,实现社会科学的大综合。后来斯密显然没有完成这个宏大计划,只写出了伦理学的经典———《道德情操论》和政治经济学划时代著作———《国富论》。由于斯密临终前烧毁了他没有发表的全部手稿,今天我们也难以了解他这个庞大理论体系的框架。只要看一下斯密《道德感情论》的第六版,他在书中第一页就强调了“本书第一版的最后一段话”,《致读者》。大意是“我将在其他著述中,不仅进一步阐述关于法律和政治的一般原理,以及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阶段所发生的不同革命,不仅关于正义,还要涉及警察、税收和国防以及其他有关法学对象的事情。在《国富论》中我至少已部分地完成了我的诺言。……虽然我年事已高,很难指望如愿地完成这个巨大工作,但我并没有完全放弃这个计划。从我打算要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这种责任感出发,我仍希望能继续完成它。”可见,斯密是想把二者统一起来,并没有向后世留下“斯密问题”的主观意愿。

摘要:亚当·斯密是英国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横跨当代好几个学科。斯密的名著《国富论》有经济学“圣经”的美誉,而《道德情操论》则是伦理学中的经典。然而,正是这两部传世佳作带来的所谓“斯密问题”,引发了后世学者关于人的本质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的争论不休。基于此,通过梳理文献,考证“斯密问题”的由来,归纳国内外学者关于斯密问题的观点,最后诠释自己对此问题的解读。

关键词:斯密问题,道德情操论,国富论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篇8:枯黄的解释及造句

2、他现在只剩下了一副枯黄的骨架,因此他觉得他们的差别太大了,认为他的样子让苔丝讨厌了。

3、它越往深处去,就更源源地通向蛮荒野地,每走一步,人们就会越看不清它,直到再走不多久,枯黄的落叶上便不见白人的足迹了。

4、在生长缓慢的时期,草色变得灰暗,如果天气干燥,则会变得枯黄。

5、这是一个秋天,树叶正在枯黄。

6、但紫罗兰会凋谢,玫瑰会枯黄,糖碗空空如也,和你的脑袋一样。

7、寒风刺骨,长春藤的叶子被风吹得枯萎了、枯黄了,不停地互相拍打着,把她的神经刺激得烦躁不安。

8、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

9、原来有点枯黄的小草,也坚强的抬起头,固执的在秋天里留下最后一抹绿色。

10、秋天,别的树木大多都枯萎了,但是杉树的叶子并没有枯萎,只是个别有点枯黄了。

11、出于好奇,我也走了过去,捡起一片树叶细细端详:叶片略显枯黄,叶柄与叶片较长,有一层白白的绒毛覆盖在上面。

12、秋天悄无声息的来了,带着她冷艳的气质,某种萧瑟,某种枯黄,以及明亮和清澈的神情。

13、小草从那枯黄、死去的母亲身边钻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浅浅的、又短又细、像是几根很短的绿丝线簇成的。

14、我蜷缩在床上,眼睛却眺望窗外湛蓝的天空和枯黄的树干。

15、秋天更是残酷的,因为在醉人的喜庆祝酒会降幕后,剩下的.却是枯黄的枝桠和满地的落叶。

16、夹在书中的枫叶,已经枯黄;而友谊之花,却在我们心中长久地开放,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17、而在另一个地方,十公里长的海岸带受了明显的损害,草叶枯黄凋萎。

18、春天开始,出现了叶芽,抑郁的人早就开始害怕枯黄,然后从树上落下的叶子了。

19、“我担心这是由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斯威士兰国家灾害管理局局长BenNsibandze指着枯黄焦灼的四周说。

20、一片枯黄的世界,奄奄一息。

21、芦苇轻轻地扭动着腰身,让芦花随着轻风飘走,然后在冬寒中枯黄,在春风中再次苏醒、发芽。

22、紫花苜蓿缺硼:复叶一般是嫩桔黄色或粉红色(枯黄病),但是在幼枝和顶点更显著。

23、走到银杏树下,抬头望去,银杏的树叶像一把把嫩绿的小扇子,只不过边缘部分有些枯黄。

24、我要把最后一点枯黄的血液,回报给我的母亲。

25、蜥蜴,蝎子,秃鹫和掠食性的鸟类以及半人马帮并不罕见,还有一个地精的小分队在枯黄盆地里开采石油。

26、秋天树木枯黄,花朵凋零,恰逢绵绵秋雨,天空一片灰蒙蒙,让人不觉心生荒凉的意境。

篇9:全球的解释及造句

2、这个地址必须在全球都是唯一的。

3、我们的产品饮誉全球。

4、我们不对付全球变暖的斗争,因为以这样做是徒劳的。

5、他们想要他们全球的,销售办公室都安装我们的存储系统,并不是所有的办公室,而是一些比较大型的。

6、在他的模型中,这只会对全球的福利产生些许影响;但我们对之能够相信多少?

7、这些成就显示了决心和全球团结的力量,但它们还提醒我们关注种种挑战。

8、当你回顾全球最顶尖人物的一生之后,你会发现他们都曾经为世界创造过某些价值。

9、到那时,也只有到那时,中国或许可能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

10、您如何看待在全球发展中女性所扮演的角色?

11、总之,如果有选择的话那将是全球经济系统被毁,所以他们没有选择。

12、我们有机会让全球关注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每个母亲、每个儿童都是重要的。

13、一年当中的`每一天,大型的货船驶入全球各个港口,但几乎没机会被我们这些天天依赖其运送的货物的人注意到。

14、除了煤炭之外,一些当地人对别的机会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风也能产生能源,也没有渠道去了解他们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15、我们来到了一个时代的终结点,不仅对欧洲如此,对全球也是如此。

16、但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一个代表席位,无论是在村里还是在全球层面,在各国之间。

17、纵观全球,森林与它们脚下的土壤能吸收大约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

18、因此,全球力量将加快向巴西、俄国、印度和中国这些国家转移,如果有何不同的话。

篇10:液态的解释及造句

2、细菌把牛奶分解成固态和液态成分。

3、我们有高速中子反应堆,那使用一个液态金属,以钠或者铅的形式。

4、你如何避免夏季液态饮食增加体重呢?

5、在铁的铝热剂还原反应中,铁的氧化物与铝反应,从而生成液态铁。

6、在宽敞的环境中,这种植物每周会大量吸收液态肥料和钾来维持生命力。

7、然而,潮流已经转变,它远离了液态食物改向研究你的日常饮食,包括你吃什么以及你喝什么。

8、政府研究人员对在全国范围内采用这项技术保持谨慎,因为液态煤排放的气体比等量的石油多50%至100%。

9、它是气态还是液态的呢?

10、然而我的理解是,“混合动力”火箭引擎同时使用固体燃料和液态或气态推进剂。

11、如果这些发自即将衰亡的恒星的射线能够辐射至那些一度冰冻的卫星和系外行星,那些星体上的冰层将会融化成液态:这将为生命的形成提供流动的海洋。

12、液态电池:图为从中间切开的`这种电池早期的原型,可以看到它的两极和里面工作的电解液。

13、“共晶”是指一种元素或者化合物的组合,它可以在比任一成分单独时的凝固点更低的温度下保持液态。

14、这些云发生在龙卷云中,龙卷云往往是由低于冰点温度的冰晶和水滴,但仍然保持着液态所组成。

15、这些生物能完成但在实验室无法做到的步骤在于:它们能够精确控制合成丝类所需的化学物质,使之在生物体内保持液态,离开身体之后就变成固态。

16、种子包上一层液态玻璃就不大可能受到真菌孢子的攻击。

17、这可能意味着在核心内液态金属的搅动下有一些奇怪的、不平衡的动力出现。

18、在木星的三个卫星上,它发现了液态盐水存在的有力证据。

19、不管你怎么切,融化的奶酪都会渗出油腻粘滑的油脂,因为室温下呈固态的脂肪一旦受热就会变成液态。

20、水是一种好的液态饮品,因为它能让你的身体保持健康。

21、比如,在低温时,液态氦的性质产生剧烈变化,成为一种能克服摩擦“超流体”。

22、死亡后不久,在死亡成为可逆现象之前,参与者被存储在液态氮里的解决方案用来防止尸体腐烂。

23、举个例子,液态氨的冰点和沸点要比水低,因而在一颗离主星更远的行星上,液氨海洋也可以存在。

24、这就意味着这颗橙色星球上的液态烃含量是地球上已知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的几百倍之多。

25、这一过程的效率取决于吸收材料的表面积,我们可以通过将液态的吸收剂以细水雾的形式喷入空气中,就能轻松的扩大接触面积。

篇11:薄储层测井解释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1 薄储层解释精度影响因素

由于储层的厚度不同, 所以其对常规的自然电位以及电导率的相应程度也是不同的, 常规的探测仪器的分辨率相对较低, 当初层的厚度在一米以下时, 其受围岩的影响相对较大, 测井获取的相应值相对较低, 并容易出现偏差。

1.1 常规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是通过交变电磁场来对岩层导电性进行研究的常规方法, 但由于岩层的结构相对较为固定, 所以为了对深度进行探测, 就会忽视了纵向的探测, 这也就导致纵向探测率的数值相对而言缺乏一定的精准度。通过视电导率曲线与储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 储层的厚度越大, 视电导率曲线对称并接近地层的准确数值;反之, 储层的厚度越小时, 视电导率曲线受到围岩电导率的影响就越大, 与储层是电导率数值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

1.2 常规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层水与钻井液的矿化度不相同, 离子的扩散与岩石吸附离子而产生的扩散吸附电位。对于沙泥类的岩地层, 如果钻井的液化度比地层水的矿化度小的时候, 并且离子的扩散程度达到平衡的状态时, 砂岩层段的测井井眼与储层之间就会形成负扩散的电动势;而在泥岩层, 测井的井眼与泥岩层之间就会形成正扩散吸附电动势, 如果底层的厚度比井眼的直径大时, 砂岩层段的测井井眼与储层之间所形成负扩散的电动势就与测井的井眼与泥岩层之间所形成正扩散, 吸附电动势的和就是静自然电位。影响自然电位曲线的因素有很多, 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地层的厚度。

2 薄储层解释精度提高措施

通过对薄储层准确解释评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通过高分辨率测井技术对薄储层特征进行直接反应的对策, 以此, 来加强薄储层解释精度。

2.1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

(1) 高分辨率的阵列感应测井仪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作为理论基础的, 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以及补偿线圈各一个, 由三个线圈测量子阵列, 最终形成七个这样的阵列。将七个子阵列同时进行包含八种频率测量信号的接收, 对其进行分解, 分解成实部与虚部, 最终将会得到112个信号。对所获得的信号进行视电导率的计算以及相关的矫正, 在对其进行分辨率的匹配处理, 最终将获得三种不同的纵向分辨率以及六种不同的探测深度, 统计18种电阻率的曲线。

(2) 由于高分辨率阵列感应仪器的测量的精确度相对比较高, 所以其所获得的地层信息相对较为详细并相对较为真实, 可以对薄储层进行准确的划分, 对原状地层的真电阻率进行有效的计算, 同时, 也可以对流体的性质进行准确的判断, 为薄储层测井解释提供依据, 提高薄储层解释的精确度。

2.2 高分辨率经自然点位测井

根据静自然电位的形成, 高分辨率静自然电位分别在测量电机的两端进行监督电极与调整电极的设置, 当自然电流在境内进行流动的时候, 可依据监督电机之间的电位差, 对调整电极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电位差, 以达到监督电极间的电位差平衡, 也就是说监督电极间不会再有电流流过, 这也就使电极间钻井液的电阻相当于无穷大。通过对其进行精确的设计, 使静自然电位受到地层厚度与井眼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这也就可以明确的现实出薄储层的特征。

3 高分辨率测井应用的效果

高分辨率测井与常规的测井相比较, 在薄储层的分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薄层解释率以及含油性的判断。

3.1 准确的划分薄储层

以高分辨率测井的寂寥为基础, 在对储层进行解释的时候相对较为精确, 并可以进行分层解释。对区域地质的具体资料以及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 储层的厚度逐渐的减小, 物性就会变差, 静自然电位也显示0.5 m以下的储层渗透性相对较差。陈列的感应电阻率曲线在泥岩段的重合相对较好, 在水层有明显的增阻侵入, 有层段会表现出重合或者是低阻侵入的现象。这也就说明了, 高分辨率测井的储层划分相对较细致, 薄储层的特征较为明显;而常规测井则不然, 其划分相对较为粗, 而且薄储层的特征也不是特别明显。

3.2 细分厚层水淹层

高分辨率静自然电位的曲线可以较清楚的将薄储层的渗透性体现出来, 阵列感应应增阻侵入水淹的特征相对较为明显。例如连接的两层砂体, 高分辨率对储层下部的层体渗透性较好, 而常规的测井则不然, 其侵入特征并不明显, 阵列感应所显示的电阻率值也相对较低, 这也就说明下部的层体水淹较为严重。

3.3 细分非均质厚储层

对非均质厚储层进行细化分类, 所得到的解释结论相对更为准确合理。如果只有常规的电阻率测井资料, 在进行测井解释的时候就会对储层的含水量进行充分的考虑。相对常规测井解释而言, 高分辨率的阵列感应测井资料对非均质厚储层的解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薄储层的测井解释受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纵向分辨率以及围岩等等这也就造成测井对地质实际情况的响应出现偏差, 导致测井解释不准确。二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曲线则可以对测井中的数据进行良好的体现, 并有效地提高了薄储层或非均质薄互层的解释准确度与精度。

参考文献

[1]丁次乾.矿场地球物理[J].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3 (04)

篇12:风雅的解释及造句

2、也许婚姻的幸福就是庸俗的,但是,我想她现在也许宁愿少风雅一点儿。

3、布莱顿摄影双年展把他的作品介绍给附庸风雅的全新观众,也反过来刺激了格雷斯。

4、在这种场合,克莱格先生正好来表现他的风雅嗜好和炫示那些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花草。

5、这个城市有生气蓬勃的文化和艺术风雅的生活,有大量做学术和行社交的机会,以及不胜枚举的吃喝玩乐之处。

6、在显宦贵族们当中,这类风雅好客的事不足为奇。

7、例如,母亲也许和她那个敏感、喜欢附庸风雅的儿子特别亲近,而父亲则会十分关注自己爱好运动的女儿。

8、有两个大款附庸风雅,参加一个冷餐会,与会者自然不乏真正的名流学者。

9、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买了一套公寓,还开始收藏古董(主要是古老的国际名表和鼻烟壶),并在私密、风雅的小圈子里享受着生活。

10、讲法语和弹钢琴是社交界的两大风雅。

11、我本来以为她的穿着很风雅,可那次在音乐会上我真替她害臊。

12、用他一贯的风雅的言词,他正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13、黄鹤楼不仅要忍受将军与士兵杂乱无章的脚步,更要承受旅者与游客层层叠叠的踏访,而且,还要接纳诸多附庸风雅的所谓墨宝。

14、韩国城原本由喝酒带动的夜生活,因为卖咖啡带来一点附庸风雅的气息,已经成为这个地区实际上的乡村俱乐部。

15、体现了政治学院的严谨、中科院的民主精神、中央音乐学院的风雅和书香世家的古韵今风。

16、风雅这种东西和鉴识力比较相近,也许是艺术家天性的.一部分,可是一个人要有相当的学识,看见一部艺术作品时才能够感到最高的喜悦。

17、专门为此片创作的音乐吸收了中国古曲的元素,使得整片焕发着古朴而风雅的气质。

18、名茶的清香与人生的况味一起,在这座凭湖的风雅茶楼里迂回婉转。

19、当然大城市并不占尽建筑风采或名胜古迹之风雅。

20、红细胞是最风雅的运输兵。

21、该国中部的风雅喀班国家公园所保存的韩松洞,最深最广之处,可以停靠一架波音747客机。

22、他们只是附庸风雅地死抱着那本书,像崇拜明星似的将之视为圣品。

23、机智、自谦的牛津大学毕业生威克汉(39岁),当年创造女主角时,并未试图迎合附庸风雅的小说读者。

篇13:其中的解释及造句

2、孩子们在操场上打闹,其中一个受了伤。

3、我脑中浮现出很多不同的想法,但我却不能确定其中任何一个来付诸行动。

4、其中就包括加拿大和美国。

5、我只认识其中一个。

6、在本系列的第1部分我们与您共享其中的一些技巧和提示。

7、接下来是实际语句本身,其中包含一些信息,说明了您将收集哪些信息以及将如何处理这些信息。

8、稍后本文将对其中一些类进行讨论,其余的.类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讨论。

9、我知道在这世上几乎每个人都是矫饰做作的,但你不必成为他们其中之一。

10、这次恰好就是其中的一次。

11、设计基础事故,我们讲过了其中的一些。

12、因此,我必须问一下你们:这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13、他们会在每一类别的软件中选择其中一个,但是这在体验了所有的可能目标之后才会做出。

14、用其中一面墙壁旁边的白色书写板,如果有问题,你只要在那里写下你的名字。

15、她有点想知道窗沿上的那几只是不是也在其中。

16、您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进行测试。

17、您可以接受其中每个更改。

18、其中一些组件可能不是您负责的。

19、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参与其中。

20、其中的一些练习你独自一人就可以完成,而其它的你需要有一个搭档才能完成。

21、注意这同样意味着如果没有包含另外两个而使用其中的任意一个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22、那么其中的意义是什么呢?

23、否则其中一个脑袋极有可能被另一个吞下肚去。

24、从这个视图中,她能够选择打开其中一个日志。

25、当然还有无法回答的问题--其中有共济会金字塔和遗失的文字—可是他意识到这些答案,要是真的存在,不是他想要的。

篇14:僵局的解释及造句

【注音】: jiang ju

僵局解释

【意思】:僵持的局面:陷入~|打破~。

僵局造句:

1、谈判陷入僵局。

2、当新的工资要求提出后,会谈陷入了僵局。

3、我们只能做些较小的让步,但这就可能打破僵局。

4、这一次政府与电力工业之间的僵局并不仅仅是中国电力短缺的唯一原因。

5、谁该为这险恶的僵局负责?又能做些什么来克服现在的状况呢?

6、封锁下,其垄断地位是稳固的,同时,没有有效的机制协调来摆脱这一僵局。

7、但合作的信号可能打破在美国参议院和国际谈判中的僵局。

8、基辛格很久前就充分考虑到这种问题,当前,与伊朗在核问题上僵局,为其论著重新引起争论提供了新的理由。

9、我们的文化中的男性处在发展的僵局中。

10、如果误解、不团结和僵局模式持续下去,所有迫在眉睫的全球事务(能源、食品、环境、人权、安全)就不会取得什么进展。

11、然而在大部分文章中,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方法将导致一个僵局或表面的悖论。

12、这个非盟小组现在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决定这场僵局该如何结束。

13、杰克命令他们放下武器,他们反而却将迪沙佛置于枪口下,杰克在僵局中软了下来。

14、一个最近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最新的进展提供了化解僵局的出路。

15、中方在每一轮会谈中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设想或建议,尤其是在会谈出现困难或者僵局时更是如此。

篇15:懊恼的解释及造句

一、关于风险投资阶段后移问题成因的研究述评

关于风险投资阶段后移这一问题,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是由于各国国情和风险投资行业发展成熟度的不同, 各国学者大多基于本国视角分析本国情况, 各自提出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哈佛大学教授Gompers (1995) 研究指出, 代理和监督成本可以影响风险资本投向创业企业的哪个阶段。早期阶段的企业由于历史太短, 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风险资本家很难去衡量它的价值, 因此要求风险资本家付出更大的成本来仔细考察此企业。

关于信息不对称方面, Amit (1990) 认为, 创业者的能力对于企业最终和回报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投资者却无法精确衡量其能力, 所以, 产生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因此, 投资者只愿出到使企业净现值为零的价格去投资, 但是这个价格相对较低, 使得一些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还掌握在创业者手中, 不愿出售。这也解释了Bygrave (1988) 所说的风险投资业回报率低的问题。

Black和Gilson (1998) 认为,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间风险投资行业的几起几落, 基本与IPO市场的运动趋势相匹配, 因为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将企业包装上市迅速获得高收益。对此, 刘曼红 (2006) 也作出了解释, 就风险投资与金融市场之关联来说, 重要的也是最为忽视的一点即金融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预期, 而这种预期的大小直接影响风险投资的投资及融资规模。以美国为例, 80年代初, 由于IPO的低市盈率, 风险投资的规模剧减。90年代后, 高科技企业的IPO屡传捷报, 网景、思科、雅虎等科技公司上市后, 市值增长数十倍、数百倍。这种成功的预期使得90年代来美国的风险投资规模猛增。

对于美国等风险投资业发展较好的国家也出现投资阶段后移的现象, 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投资主体由天使投资者转变为机构投资者, 无论是风险资本总额还是单个基金规模均急剧膨胀, 太多的资本追逐太少的项目, 大量风险资本投向发展前景趋于稳定、风险相对较小的后期阶段。由表1可以清晰地看出, 无论是风险基金数还是风险基金规模, 无论是风险基金平均筹资额还是风险基金的最大规模, 都呈现快速膨胀的趋势。

Murray (1999) 1991年调查分析, 英国风险投资业开始的10年中最大的失败是风险投资家没有能力支持初创企业使之盈利, 尤其是科技背景的企业。小型高科技新兴企业本身风险就很大, 另外, 因为存在投资约束 (任何一笔投资不得超过整个基金的10%) , 所以, 任何一轮的投资都可能得要求大型基金进行联合投资才可以达到投资额。通过数据分析, 作者指出, 基金规模越大, 平均每笔投资额就越大, 越不可能投向种子或者初创阶段。近些年来英国和美国基金规模的迅速增长, 使得投资阶段越发向后移动。

Heger (2005) 认为, 其他欧洲国家如德国, 银行业和银行体系非常发达, 监管体制非常健全, 审慎性很高, 这样, 提供给中小企业的专项权益资本就有着浓重的银行担保、再融资贷款和麦则恩资本的特征和问题。并且在整个投资过程中, 政府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这样很可能排除地方性代理机构的参与并降低决策的速度并使决策变得刚性。这个联邦政府所主导的快速的过程使得德国不成熟的风险投资行业特别容易遭受国际市场风险投资行业崩溃的影响。所以, 德国本身的金融系统的结构、德国政府对于风险投资的态度和政策和德国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的气氛, 使得德国投向早期的风险投资不是那么成功。

Masanobu Tsukagoshi (2008) 描述了日本风险投资行业的基本情况:因为日本的风险投资基金大都是银行或公司附属的, 采用公司制, 并且在其特有的文化氛围下, 风险投资经理实行岗位轮换, 并且其薪酬不与业绩挂钩, 得不到很好的激励, 所以日本国内的风险投资家能力较低, 属消极投资者, 倾向于创业企业的后期阶段。国内学者马红军 (2002) 也认为, 西欧和日本的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后期的原因是, 风险资本的来源主要是银行, 银行投资偏重安全性原则, 因此普遍投向风险小的后期阶段。

二、从风险投资行业自身特点看“阶段后移”成因

从本源上来看, 在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的进程中, 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更主要的原因应该说是来自于自身方面的特点。这里, 我们主要从经济周期和技术创新两个风险投资特性的视角展开分析。

1. 风险投资阶段后移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风险投资是由投资方支持技术方, 共同创业的过程 (成思危, 2004) 。技术方所拥有的技术通常被称为知识资本, 因此风险投资也就是权益性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相结合的过程。但是, 知识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 其价值是不确定的, 而且要受到市场竞争、技术进步、产业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开始建立风险企业时, 知识资本的价值主要由投资方与技术方协商确定, 在风险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一直要等到风险资本蜕资成功后才能真正确定其真实价值。由此可知, 知识资本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信心, 在经济繁荣时期, 人们对未来的信心普遍增强, 其相互影响就使得风险投资得以蓬勃发展。而在经济衰退时, 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减弱, 风险投资的发展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风险投资的五个特性之一的“周期性”, 就是指风险投资系统的演化大体上呈现周期性特征, 在经济加速增长时, 货币与信用逐步膨胀, 各种资产价格普遍上扬, 乐观情绪四处洋溢, 股价与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 风险投资也随之升温, 而当经济衰退时, 各种金融指标急剧下降, 人们纷纷抛售实际资产及金融资产, 风险投资业会急剧降温。

自从1825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 资本主义经济就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上升。然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美国经济的高增长率、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率并存的现象却与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经典的菲利普斯曲线相悖。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明确提出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新经济”概念, 其含义主要是指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 新经济的运行表现为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除了经济学家, 技术专家和技术经济专家更多地从技术创新、高技术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待新经济, 他们认为推动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就是技术经济范式的变迁和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息业的快速增长和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的发展, 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和发掘正在改变以物质资源投入为主要支撑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 也是一种技术现象, 产生了信息技术创新和新的融资模式, 归结为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 是技术—经济的完美结合, 而风险投资的内涵恰好与其相一致, 所以风险投资是促进新经济的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经济的衰退会促使风险资本在推进创新企业初始上市时, 更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从而改变了新经济繁荣后期大量“创新模仿”企业上市的局面 (苏延华, 2002) 。这样, 风险资本更倾向于支持有重大创新及良好赢利前景的企业上市, 推动IPO制度的健康发展。如表2-1, 新经济衰退时, 追求短期收益的风险资本损失最大, 一年期的风险投资收益下降到了-32.4%, 其中种子期的损失最大, 收益率降到了-36.3%。而从中长期来看, 三年期的投资收益增长到53.9%。特别是初期或种子期的资本收益率增幅最大, 达到81.0%。在股市泡沫破灭之后, 原有的成功企业不再有很高的利润率及高回报率, 风险投资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可能会产生“范式革命”的创新上来。因此, 风险资本家会调整投资策略, 越来越多地注重中长期收益, 更多地投资于创新企业的初期, 投资结构进一步趋于平衡, 市场的创新机制将重新启动。新经济步入衰退, 市场竞争趋缓, 产品的生命周期又逐渐延长, 企业可以更多地从事下一代技术的研究开发。同时, 流向众多网络公司的人力资本又流回或流向基础研究开发的机构, 政府会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发的投资力度。那么, 同样地, 在新经济繁荣时期, 大量“创新模仿”企业的创建, 企业成长周期缩短, 更有利于风险资本快速蜕资, 从而推动了风险投资阶段向企业发展的后期移动。

结合上面的分析和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给出的各相关年度数据 (由表2到表5) 可知, 进入新千年是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 此时, 截至2001年9月30日的VC收益率全线下挫, 1年期的风险投资收益损失最大,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之前风险投资家对网络产业创业企业投资的盲目性, 很多网站没有特别突出的创意或者可行性不是很大, 也能招来大笔风险投资, 充分体现了风险资本投向没有真正创新基础而只有局部改善的企业的风险有多大。截至2003年12月31日, 纵向的1年短期收益率和横向的初期或种子期的资本收益率情况都有极大的好转, NVCA主席马克·黑森说1年期的收益率波动会很大, 短期收益率的表现良好说明当前被投资企业被寄予厚望, 长期收益率表明风险投资行业将会继续给予投资者预期的回报。从整个时间序列上来看, 2001年到2008年间的10年期收益率, 大体可以代表20世纪90年代投向企业发展后期的风险资本的收益率, 由图2-1可以看出, 从2003年开始, 无论是投向各个阶段还是全行业的收益率都呈下降趋势, 再次印证了风险投资投向后期的增多, 收益被摊薄的现象。

因此,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风险投资受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风险资本市场作为整个资本市场中的一部分, 资本市场波动受制于经济环境变化, 风险投资的阶段后移也是在整个经济景气程度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理性反应。

2. 风险投资阶段后移与创新浪潮的关系。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他明确指出了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创新”不等于技术发明, 只有当技术发明被应用到经济活动中才成为“创新”。经济增长的过程就是由创新引起竞争的过程:“创新—模仿—适应”。

由于在新经济中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定律, 即在当今信息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功能的增加与完善、信息共享程度的深入、信息共享速度的加快和要素流动速度的加快、要素流动障碍的减少, 新技术和新产品不仅不会比旧技术和旧产品的价格高, 而且还可能降低。摩尔定律即是一个证明。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的市场不相容性决定了谁掌握了为市场所接受的先进技术, 谁就占据了“赢家通吃”的市场垄断地位。

正反馈机制 (1) 、闭锁机制 (2) 和路径依赖现象 (3) 会阻止技术的创新, 原因在于传统市场机制刺激大量技术创新出现, 这些新技术随即进行激烈的竞争, 在一些特殊因素的作用下某种技术逐渐成为主流。这时主流技术在占领市场的过程中形成了正反馈机制, 并在高速扩展中演化为新经济, 规模收益在巨大的需求弹性的作用下将转化为持续的经济增长, 比如,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的持续高涨。但是, 当主流技术及其生产方式在“闭锁”机制的作用下成为垄断技术, 别的任何方案都无法取代它时, 正反馈机制就转变为扼杀竞争和阻止其他技术创新的直接原因, 这时, 经济的整体创新能力就会下降 (4) 。

风险资本在成功企业的扩张期的过度投资, 进一步奠定了新经济的“赢家通吃”的市场垄断模式。新经济市场中所能存在的就是某种主流技术以及与主流技术存在互补相容的技术和生产方式, 其他任何与主流技术相冲突或相竞争的创新很难投入市场, 因为他们获得的种子资本很少, 因而创新受到了遏制。同时, 市场竞争的压力也要求缩短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所以, 由于较大的技术革新比小范围的改善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风险也大, 结果导致基础或长期研究开发强度不够, 投资不足, 影响了下一代技术的深入研究, 抑制了私营企业对新一代技术投资的积极性。风险资本的投资阶段后移可以看作市场进入熊波特的“创新模仿”阶段的外在表现, 表现为技术的局部改善而非原创性创新导致普遍的资本收益率开始下降, 投资者信心受挫。

因此可以说, 风险投资行业是伴随着资本和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而发展的, 探讨风险投资阶段后移的原因也需要从“创新”这个视角来分析。从现实情况来看, 与20世纪80年代创新模式不同是, 90年代的各种技术创新的速度虽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但这些创新80%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 并且各种创新与市场中的产品有强烈的替代关系 (Schreyer, 2000) 。这说明新经济的创新模式正在形成“闭锁”, 新的技术范式并没有出现的迹象。1999年—2001年三个高新技术的“焦点部门”, 即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电子和通信服务利润下滑了40%, 而这三个产业也是风险投资在那段时间的“焦点行业”, 但其盈利或发展空间已很小, 新千年风险投资泡沫破裂或许可以由此解释。时至今日, 根据NVCA给出的数据显示, 在新千年IT产业泡沫破灭以后, 虽然投向IT服务的风险资本数和交易数在经历了剧烈下跌后有所回升, 但回升幅度不大, IT行业无重大创新的现状与风险投资的精神相悖, 所以风险投资家多投向创业企业后期去进行虚拟化的资本运作, 使得风投行业集聚了大量泡沫并破裂, 并且泡沫破裂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使得越来越少的风险资本去支持处于早期的创业企业。但是投向生物科技的风险资本数和交易数却稳步上升, 使得生物科技产业在2008年已成为继软件业之后集聚风险资本数最多的产业。从图2可以看出, 从总体风险资金规模上来看, 软件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但同时, 风险投资行业在2000年达到顶峰并泡沫破裂以后, 软件行业遭受损失最大, 其次是IT行业, 而生物科技总体上保持了上升趋势, 基本未受到风险投资业泡沫破裂的影响。从图3投资案例数来看, 投向生物科技的交易数量更是稳步上升, 大有超越软件行业的势头。

从风险投资的内在增值需求角度分析, 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如果科学技术出现新的重大突破, 经济增长再度显现出强劲的势头, 技术创新项目的增长空间再度出现时, 风险投资行业的投资行为, 必然会重新得到回归, 其固有的功能也自然会再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现今美国风险投资目标行业发生的悄然变化, 可能预示着下一个风险投资的增长点。

从上述对经济周期和技术创新两个风险投资特性的分析来看,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和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的兴起, 全球范围内的风险投资阶段后移问题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这从欧美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发展与风险投资目标的耦合度上得到印证。当然, 在发展中国家中, 由于资金紧缺以及待振兴发展或者说供风险投资选择的行业较多, 风险投资阶段后移问题的矫正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期。

摘要:经过60多年的发展, 风险投资给科技创新所带来的促进作用逐渐被人们熟知。但是, 近年来, 几乎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风险投资日趋转向企业生命周期后段的倾向。投资阶段越向后移, 风险投资就越接近产业投资, 愈发失去了它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功能。为此, 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很多探索, 文章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从经济周期与技术创新两个本源性视角解释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原因。

上一篇:六城同创工作总结下一篇:在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