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四有”好教师

2024-04-11

做一名“四有”好教师(精选6篇)

篇1:做一名“四有”好教师

如何做一名好教师

如何做一名好教师

我从小就有一个愿望,就是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所以高考我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师范院校。如今,我已经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我很兴奋,也很激动,但同时我也深感惶恐,因为初入讲堂才发现自己身上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担。今天,虽然我离好老师的目标还很远很远,但我知道,只要心中的灯亮着,就有希望。

做个教师容易,做个好教师不易;坐而论道谈论好教师容易,真正放在身上手边去做就更不容易了。我想,要成为一个好教师,必须做到爱教善教,好学善学。任何工作都需要敬业,教师尤其如此。好教师须爱教,一个好教师一定是敬业的教师,教师教好书必须有热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胚芽,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作为老师应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我们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运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引导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教师能用自己的言行、情操影响学生,促使学生成为有优良德行的人。一个教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

教师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使者,是铸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好教师不止是传授知识,传播真理,还要带领学生探索新知,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的习惯与精神。好教师对教育的热爱表现在对学生的挚爱上。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具备对学生的爱心。一句冷语对教师来说,只是一时的不悦,对学生却可能是一生的阴影;一句鼓励或许只是教师一刻的欣喜,却会给学生带来长久的兴奋与欢喜。爱学生不等于无条件的赞赏鼓励,那是溺爱纵容。对学生真正的爱,是严格要求下的倾心爱护、衷心赞赏。

好教师对教育的热爱表现在对教学事业的孜孜探求上。在好教师眼里,教职决不仅仅是赖以谋生的“饭碗”,还是可以奋斗一生的“阵地”,可以奔跑一世的“征程”。好教师心目中最好的教案往往在酝酿中,最好的课往往是下一堂。好教师心中的最大骄傲必定是出色的学生。一个教师抱着传道授业的一腔热忱却不懂得传道之法、解惑之道,结果也只能是讲台上言者昏昏,课堂里听者茫茫。好教师在敬业爱教之余,还必须善教,懂得教育的道理、方法,并努力施行。

好教师的好学精神表现在他能与时俱进,跟着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当今时代发展迅速,思想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如不加强学习,积极自我更新,拿什么来教学生?好教师的好学精神还表现在他能随时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耻于下问,不耻于承认短处,纠正错误。信息时代的师生之间很难再严格区分谁为老师,谁是学生,很多领域,师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学生会超越老师。这是好事,不必介怀。对于偶尔在学生面前露出的“短”,好教师能坦然面对,与学生欣然交流——教师谁不希望“青胜于蓝”呢?

好教师的好学精神还在于他不仅致力于教育事业,而且热衷于探索其他广阔的领域。好教师往往有自己个人的一片兴趣天地——不必强求与职业相关。他们往往能全力工作,全面发展,精彩生活。

好教师该是善学的。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自身就先要善于学习。善学者才能善教。好教师的善学在于能广泛寻找学习的土壤。他们眼界是开阔的,可以向前人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甚至向失败过的自己学。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广泛汲取学习的养料。他们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在学习。站在高处的雄鹰必然能孕育翱翔天空的族群。好教师的善学又在于能从教育者的角度来探索学习的奥秘,能将自己的学习所得注入到教育事业中。他们无时无处不学,就必让学生明白生活即学习的道理;他们循序渐进,就必教学生如何由浅入深;他们厚积薄发,就必使学生领会积少成多的意义。好教师的善学自然会在学生中领出一股善学之风。

要想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绝不是一句空话,我得严格要求自己,拿出实际行动来。教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在“三尺讲台、一块黑板”的天地间用爱心点亮心灵,用精神塑造灵魂,用智慧铸就文明。做个好教师,将是我长久的目标。

篇2:做一名“四有”好教师

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总书记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的讲话,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静静地在电脑前听习主席这番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眸近三十多年来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我几乎都被老师所环绕着。儿时托儿所、幼儿园的阿姨、老师,他们搀扶着我的小手,一步步地伴我度过了那个懵懂的幼年,他们是我那时最知心的玩伴;迈入小学、初中,老师的形象不再是“玩伴”了,而是一位位博学多才的“高人”,我从心底由衷地敬佩他们,是他们让我从小立志长大后也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长大了,涉世不深的我又进入了师范学校的大门,在那里,我度过了最难忘的几年,老师的概念也越来越清晰了:“园丁”不是那么好当的,他所经历的辛劳是不能用时间和心血来涵盖的。是的,如今已为人师的我,已经深切地明白到其中的含义。

我闭上眼睛,细细地在脑海中想:我应该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呢? 还记得有这样一位小学老师,瘦瘦的、高高的。每次,他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早读。虽然他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可是他却坚持三年如此。有时候,我们班会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对他的“普通话” 实在忍无可忍了,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地指出他的发音错误,他也不发脾气,欣然接受,还笑盈盈地说:“谢谢你,你的小耳朵真灵。我就是要向你们学普通话。”质朴的语言,坦荡的胸襟,透露了这位男老师“教学相长”的品质。不光如此,他还饱读诗书。他最擅长的,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评书课。每次新课文的第一课时完了之后,他的结束语都会是:“要知故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课堂中都会传来“哈哈哈哈„„”的笑声。他严谨治学,对于补差也毫不含糊,总是把那几个“宝贝蛋”拉在身边,背课文、默词语,花了不少心思和时间。可是,他也有一个不好的毛病,就是抽烟很厉害。小学毕业,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回母校看望小学老师,从别的老师口中得知他因病住院了。我们心急火燎地赶到病房,看着病床上已经被病魔折磨得枯瘦如柴的他,回想起上他课时,他每次讲课讲到兴奋的时候,那猛烈的咳嗽和涨红的脸,心中隐隐作痛,如今他再也回不了讲台了。是的,老师的工作很辛苦,粉尘的污染,学生的捣蛋,无不摧残着为师人的身心,可是,我从恩师脸上感受到了他心中那份“累并快乐着”的无怨无悔。秉着这样的诚心,才会有那么多平凡的老师,耕耘在教育第一线,培育着幼苗。他们真正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记忆的画笔又为我描绘出了这样一位老师:胖胖的、黑黑的,可是说是其貌不扬的一位普通的初中化学老师。他是在我印象中最敦厚的一位老师了。每次临考前,他总是不慌不忙地给我们打气,帮我们减压。平时上课,也总是用他那特有的磁性声音,解说着繁琐的化学问题。这是因为如此,班上的几个调皮鬼就开始不听他的课了。一次测验,那几个人便挂起了“红灯笼”。老师急了,每次上课两眼都紧盯那几个人,还不时走到他们课桌前,对他们嘘寒问暖,仔细询问他们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马上提出来,帮他们解答。碰到他们有什么不会的题目,他都会拿本小本子,详细地写下来,等放学或午休的时候,就早早地来到教室,把问题一一给他们解答清楚,直到他们弄懂为止。老师知道他们底子差,所以难的题目他们就自然免做了,为此还特意给他们准备了其他的作业,给他们打基础。初中毕业考试的时候,那几个“红灯笼”常挂的同学,破天荒地及格了,不仅如此,他们还都超过了学校的平均分。毕业聚会的时候,那几个同学拿着酒杯,恭恭敬敬地向他敬酒致谢,我们都看到老师眼中噙满了泪水。是的,他用自己的信心和耐心抓住了每一个孩子,不让他们掉队。他明白,只要他们成绩上去了,“累并快乐着”。他也明白,教育不是放弃弱小,是一种诲人不倦,是一种迎难而上。

老师,被人们尊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是因为每一位老师都在用爱心来感染孩子,用诚心来更新观念,用信心来勉励学生,用耐心来耕耘事业。每一位老师都很平凡,他们知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理解学陶、师陶的真正用意,可每一位老师又不平凡,他们在辛酸和劳累中浅尝着胜利的甘甜,分享着收获的喜悦,他们都是“累并快乐着”。

篇3:做一名“四有”好教师

教师“四识”

常识:“爱、责任和智慧”是当好教师的常识。热爱学生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从内容上讲, 在较低层次上,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亲近感, 这是一种教师对学生以生活上的关怀体贴为起点而产生的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在较高层次上,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解感和尊重感, 这是教师对学生年龄的增长、自主和独立意识增强所产生的不同于成人的需要、愿望和情感的尊重与理解的感情。在更高层次上,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期待感, 它是教师期望学生获得较快进步和成长的情感, 是教师对学生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怀着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可惜有些教师忘了这个常识, 他们把教师职业当作了纯粹谋生的手段, 把学生当成了谋取利益和荣誉的工具, 而不是“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学识:作为教师, 我们应通晓学科教学的知识, 通晓教育科研内容, 通晓相关学科的知识, 通晓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如果你只有一把锤子, 你会把所有的问题当成钉子。教师不能只有一把锤子, 把所有的问题都看作钉子, 每天都在砸钉子、拔钉子;而要做到锛凿斧锯样样俱全, 做到长了可锯, 短了能接, 因人而异, 朽木雕新。我们不能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句句是真理, 字字是珠玑, 这样未免要求太高。作为教师, 我们虽然很难做到堂堂课“深入浅出”, 但总不应该堂堂课“浅入深出”吧, 我们最起码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学有所值。

胆识:教师最应该具备的两个胆识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和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正如任小艾曾提出“三言”:一言是针对班主任工作而言, 即“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只有不合格的教师”;二言是针对学科教学工作而言, 即“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三言是针对教育期望的结果而言, 即“教师最大的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们应该尽最大可能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 一个都不放弃。

见识:教学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授人以鱼, 即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第二阶段, 授人以渔, 即教会学生学习, 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第三阶段, 增其“鱼”识, 即增加学生的见识, 只有“会当凌绝顶”, 方能“一览众山小”。要想学生视野高远, 胸襟开阔, 老师当然应该见多识广, 而不应该是有的老师给人的那种感觉, 纯粹书呆子, 仅有学识, 既无常识, 也无见识。

教师“四有”

有品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善、爱、责任和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最重要的四维, 其中爱是核心。当然爱要讲究技巧, “童心母爱”就是爱的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与此同时, 作为教师不仅应该有责任感, 即让学生在校期间“学有所得, 学有所成”, 更应该有使命感, 即不仅对学生在校期间负责, 更应该对他今后的人生负责, 对国家的未来负责, 不仅教会学生谋生的手段, 也要把学生培养成“智慧”和“高尚”的人。

有学问:“嘴尖皮厚腹中空, 头重脚轻根底浅”这是部分不学无术的教师的真实写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要有真学问, 而不是假学问。我们要谦虚谨慎, 虚怀若谷, 我们要以“老牛自知夕阳晚, 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勉, 我们要向书本, 向他人, 向社会, 向学生学习, 我们还要学会反思, 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的人。

有方法:“忽然间, 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 我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真正有方法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尊重、宽容和赏识学生,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品行, 增长了智慧。而无方法的老师往往是责备、抱怨和辱骂学生, 让学生无地自容, 从而剥夺了学生的自尊, 而一个没有了自尊的孩子是很难教育好的。

篇4:做一名“四有”新思品教师

【关键词】思品 教师 师德 师才 师心 师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54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是说教师肩负着开启人类灵魂的重任。作为一科专门培养学生思想和品德的学科,作为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师,我们就应该对自己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自身的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职责就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那样简单。那么,我们教师又该怎样去开启学生的灵魂呢?又该用什么开启学生的心智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悟来具体的谈谈这个问题。

一、应具有高尚的师德

这就是说教师应注重自己的思想、品质、人格,应该以更高更严的标准去衡量自己,去要求自己,去加强自身的修养,去净化自己的灵魂,去塑造自我的形象,去打造自己的品牌,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品格,境界比常人更高、更优秀。

2000年,胡忠放弃在成都市区教书的优越条件,告别妻子和仅8个月大的女儿,远赴藏族山区支教,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3年后,谢晓君在丈夫的感召下也辞去公职,抱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了这里支教!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倾注满腔的热爱帮助山区孤儿。胡忠在高原上坚守了12年,仅仅回过5次家,他经常这样说:“如果学校需要我,我会继续呆下去。”为了这份坚守,他们无法好好照顾他们的女儿。刚刚6岁的女儿就要自己洗衣服,冬天手被冻得又红又肿也只能躲在被窝里一个人默默的哭。在学校,143个孤儿都叫胡忠“阿爸”。12年中,胡忠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给了他们一个家,还以自己的经历感染着这些孩子。毕业的学生中,44人考上了大学,10多个孩子已经跟胡忠约好,毕业后回到藏区工作!

“对这一重大决定,我至今没有任何遗憾和失落。相反,我的内心拥有了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幸福。我坚信我在履行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胡忠说。这就是一个平凡教师不平凡的奉献!只有抱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才能够如此坚守并以此为幸福!作为思品教师,我们难道不应该要求自己具有这样的奉献精神去教好自己的学生,去面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吗?

二、应具有精湛的师才

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具备当教师的才能,即就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正是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最根本、最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因为教师的职业就是要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教师的使命就是要为祖国为人民不断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虽说教师的阵地没有硝烟,只是三尺的讲台,但是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繁荣,人类的进步,靠的确实是科学技术。而科技的源泉则是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我们的教师的素质。由此可见,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文化知识,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地关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知识修为,用丰富而坚实的文化知识、社会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在教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也把社会知识、人生理念教给学生。让他们能够身在校园,心系他人,心系社会,心系世界,真正体会到“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深层含义。

三、应具备火热的师心

这里所说的师心是说教师必须有一颗爱心,一颗责任心,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教师,面对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更是祖国、人类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家长把子女送学校,是对我们教师的信任,学校把学生交给我们教师,更是对我们教师的高标准要求。学生离开父母,来到学校,他们所需要的除了书本知识以外,更渴求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爱心。因此,教师在交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把自己的爱交给学生,时时刻刻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身体,了解他们的思想,排解他们的疾苦,研究他们的心理,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取学生的一片真诚;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学生,去感化学生,去让学生们感到,虽身在学校,却就像在家里一样,充满着爱,充满着和谐,充满着温馨,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

张平宜,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台北有个温暖的家;她曾是一位不错的新闻记者,而且已打算辞职回家相夫教子。然而十多年前,这个中国台湾的女人却一脚踏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麻风康复村,义无反顾地在那个外界曾深感恐惧的“山乡孤岛”陪护着一群特殊的孩子一路成长。为了让健康的下一代走出麻风康复村,为了让教育成为唯一的机会去扭转他们的命运,为了有人替他们打开一扇希望的窗口,张平宜坚守了十年。

坚守十年,她把只有两间破败平房、木窗上没有玻璃的大营盘小学改造成了两层宿舍楼和三层教学楼的新学校。坚守十年,她把仅有一个老师的大营盘小学变成了有12位教师的新学校。坚守十年,她把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变成了这里的第一届中学生。为什么她能够如此坚守?那就是爱,那就是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对这类可敬教师的最确切的写照。

四、应具有规范的师表

俗話说“为人师表”这也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人生准则。它要求教师,应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为人表率。因为思品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面对的又是身心都正在发展、人生观正在形成的学生,所以说教师就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品行,去作学生的表率,去作社会的表率,让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个高尚的灵魂,接触到的也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就会树立起自己美好的人生信念,就会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理想。

篇5:做一名“四有”的好老师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总书记 2014年9月9日上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用‚四有‛标准定义‚好老师‛,即: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一、做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

习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段论述,把人的生命元素‚钙‛引入政治生活领域,高度概括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科学分析了信仰迷茫的严重危害。同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根植于教师岗位,教书育人,使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在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我们要以理想信念为基,让每一个教师都有远大的志向、纯粹的心灵、高尚的节操。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我们的教育才会灿烂,我们的学生才有希望。

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在中国教育史上,被人们所称道、为历史所铭记的好老师,无一例外都是把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孟子说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如果一位教师自觉选择了为他人、为社会做有益的事情,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并以此为人生大乐,那么他的人生就有了永恒价值,他所从事的这一职业就获得了伟大意义。今天,在亿万人民向着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迈进的征程中,教师既是筑梦人,也是追梦人、圆梦人,广大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和传播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从事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的教师,理所当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土壤之中。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自信。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有文化自觉,了解、欣赏乃至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去中国化‛保持高度警觉。教师亦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为莘莘学子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就能为党和国家事业造就大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合格人才,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二、做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好老师应该执着于教书育人。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如果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当不好老师的。

三、做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他的《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了终身教育,在当代这个科技知识迅速发展的社会,终身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无论你身在哪个行业,学习都不能停止,不进则退。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学习更加重要。

新形式下要求:一个称职的教师绝不能像‚教书匠‛那样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进步。

教师的学习是多当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积累。

1、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师职业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性体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对象特殊,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他们是家庭、社会、祖国的未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个更严格的要求。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应该掌握我们所必备的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入的去学习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儿童心理学。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同学生交流,更好地了解学生,拉近同他们的距离,这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能得心应手得运用所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处理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感,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对我们的崇拜感一直延续下去以此来激励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呢?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必备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去接触社会各方面的知识,通过书籍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对学生有用的知识,在教学之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也拉近了同学生的距离。

2、实践能力的积累

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拥有充足的学科知识,充满着献身教育工作的满腔热情,然而,我们最欠缺的就是实践能力。没有教学经验的我们,对教学的理解和掌握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如何让我们所掌握的充足的理论知识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学习。

在我们身边,每一位同事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有着处理学生各类问题的实际经历,他们的经验可以作为我们教师之路的铺路石,让我们更快的成长。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要多听听老教师的教诲,了解作为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什么、青年教师在遇到挫折时该如何面对等等。我们需要老教师来给我们指路,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

其次,在教学上,我们要学习他们如何备课,在课堂上如何组织语言、板书,怎样驾驭课堂,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多听课,吸取老教师的经验。但我们不能照搬他们的教学设计,应该合理的借鉴,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最后,在教育上,我们要多看看老班主任是如何做好学生工作的,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怎样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的等等。在工作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我们应该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虚心学习。

只有通过自己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积累,我们才能更快的适应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

四、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作为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充满爱,‚爱就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奉献‛,我们要做‚心中有爱,眼中有人‛的教师。那什么是爱,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种爱呢?在我看来,教师的爱包含两方面的爱。

1、热爱教师职业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句句的赞美充分说明了教师职业的伟大,但我们应该充分的思考,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做才能达到社会对我们的赞美。

无论当初我们因为什么选择了教师职业,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责任,选择了付出与奉献。步入教师行业,我们就应该对这份职业充满热情,只有热爱教师职业才能点燃我们内心对这份职业的挚爱,才能调动出我们的职业热情,才能激发我们为职业的无私奉献。

孔子曾经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我们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倍感幸福,因为我们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人的重任,将来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生能超越自己,那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工作最大的幸福就在于培养能够超越自己的学生‛。这既是教师的一种光荣,更是教师的一种职业幸福感,这是其他职业无法达到的幸福,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这份职业呢?

2、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老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学生是最单纯最可爱的孩子,当我们发自内心的爱他们,他们一定会感受到,并且会给予我们同样的爱,同时也会把这种爱转化成他们学习进步的动力。

爱学生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清晨,放慢你匆匆的脚步,停下来等等你的学生,轻轻拍拍他们的肩膀,跟他们说一句早上好,虽然只是一句简短的问候,却能带给孩子很大的鼓励。

爱学生从懂学生开始。‚教育之道,爱字当前,懂最为贵‛教育要做到爱很容易,但难的是懂。现在社会,家长和孩子的代沟是一个特别突出的现象,究其原因,归根到底其实没有做到‚懂‛。家长没有充分的懂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没有懂家长的爱。作为教师,‚懂‛字更为重要,这就指导我们在未来的教育中,不要仅仅站在我们成人的世界去看待孩子,我们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他们的思想同他们交流。真正做到‚懂‛,我们的教育也会事半功倍。

有人说‚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撒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播撒‚爱的阳光‛,不播撒‚激励的雨露‛,让孩子们健康、自信、快乐的成长呢?

篇6:做一名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

教师工作神圣而高尚,所以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也比较高。每个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有所发展,都希望干出一番事业,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做个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四有”教师。那么如何早日实现呢?我想以下四点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是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学生教育是教师核心性的工作,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孩子,他们的性格、品行、相貌、学习情况都不一样。对所谓的好学生,自不必多言。但在对学习或品行存在较多问题的学生教育上,教师就感到太难以产生情感共鸣,难以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欲生“亲”之情,必付“爱”之辛。爱,是走通师生心与心的桥梁。师爱,是大爱,不仅包括亲情样的爱,还有理智性的爱。只要教师能将这种爱,理智的坚守下去,那么他看到的学生,就不再是满身一无是处,他会为学生的每一次细微的进步而欣喜不已。学生,就会在这爱的涓涓细流中,不断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直到登上理想的彼岸。

老师是播种梦想的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把理想播种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梦中,用自己的梦想,点燃自己的教育激情,带领学生一起永远憧憬美好的明天。想不想当名师,想不想有所作为,有没有“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这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如果在我们的老师心中都有了“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信心,那么,我们已经踏上了名师之路了。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梦想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第二、是对待家长,要有耐心。首先要明确一个论断,家长与老师的心是一样的。家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也是望生成才。只是因为一个是家庭教育的长者,一个是学校教育的师者,所以,就有了不同的教育角度与关系,当然,教育方式方法也就自然有了较大的差别。作为教师,不要奢望着通过几句话,就能把一个家庭中的父母变成一个学校中的教师,让人家父母来做咱们教师的事。最大的、最现实的想法,只要让那些为人父母的,能理解咱教师的行为,就可以了。生意场上有句话,叫买卖不成话不到。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上,也是这个理。要耐下心来,与家长沟通,毕竟是两个领域的教育,哪能一下子就没一点隔阂。好好交流,耐心寻找共同点,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上一篇:微心愿主持词(安集海镇)下一篇:爱花的我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