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答案作文

2024-05-05

标准与答案作文(精选10篇)

篇1:标准与答案作文

高考已经进行了二十分钟,我绞尽脑汁使自己的答卷接近那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时,我看见了这道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错!这个世界之所以美丽,就在于它每时每刻的不确定性,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一出已排好的戏剧,正是标准的多样性,答案的千变万化才构成了我们真实而不可预知的生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与我们最密切的莫过于二十余年前关于“改革”的决策了。那时,文革制造的混乱局面还未得以控制,人们又面对着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生活下去?”答案似乎显而易见:“像以前一样”。正是这种答案的唯一性使人们茫然。恰在这时,改革的风潮掀起了,这个正确决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多么迅速的发展了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它给予了封闭的国家换一个角度思考的机会,它还给了人民提出另一个答案的权利,从这个角度讲,答案的丰富就意味着思想的多样性,社会的开放性以及人们的自由与权利。

答案是丰富的,那么标准的存在还有价值吗?这样的疑问听上去蛮有道理,但细细推敲,漏洞便显而易见了,试问,失去了衡量行为的对错的标准――法律,秩序二字从何谈起?失去衡量人性善恶的标准――道德,我们的精神家园又该到何处寻觅?不可否认,这个社会的标准有着太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标准的保守与思想的开放、答案多样之间的矛盾压抑了太多创新的想法,甚至阻碍了社会前行的道路,然而解决这样的矛盾,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地完善标准,丰富标准,对标准在深度上广度上加以拓宽,使之与社会的开放相吻合,而决不是为了迎合答案的丰富便“砍”去标准,使每一种答案都成了正确答案,过分的自由对于社会而言,才是致命的伤害。

其实,改革“标准”,允许更多的“答案”出现对于未来中国的意义不亚于保持8%的经济增长速度。改革的步伐或许该从现在开始迈起,当我们正在经历的高考可以多一些宽容,不再用一份标准答案来限制所有思想的时候,那艰难的第一步便已迈出。

篇2:标准与答案作文

一、1.míjǔzhùxiè腻炽皎眷(每写对两处得1分,对一处不得分)

2.A 换—幻 B 噶—戛 C 众—重 D急--及

3.D错在望文生义。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4..C gēng5.略6..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鲁迅 讲昆虫生活

二、7、略8.略 9.略

为学阅读答案

三、10.(3分)C(A做/雕刻 B边远的地方/目光短浅 C距离 D反而/转头看、看见)

11.(3分)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每处1分)

12.(5分)(1)(2分)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关键词“之”1分),“何如”1分)

(2)(3分)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关键词“恃”“败”各1分,“句子通顺”1分)

13.描写斑羚飞渡山涧的情景。(1分)抒发了作者对斑羚自我牺牲精神的赞美。(1分)

14.C

15.好。使意思层层递进(1分),突出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的智慧和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精神的敬佩和赞美。(2分)

16.有关彩虹的描写:第一处:“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第二处:“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画出一处得1分)。作用:第一处烘托了斑羚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壮美(1分);第二处渲染了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1分)

17.示例一:一只藏羚羊为了保全腹中的小藏羚羊,面对老猎人的枪口,跪拜在地;事例二:一群长途跋涉、干渴疲惫的野骆驼,行至一水塘处,因水位过浅无法喝到水,年老的骆驼便跳进水中,使水位上升,年轻的骆驼饮到水;示例三:干旱缺水的西部,一头老牛为了让小牛喝上水,拦住路上的送水车,死活不走。

18.mèihèhuòcàn

19.要求句式正确,语句通顺、流畅、有文采。酌情给分。

20.示例:⑴感恩是生活的一种智慧。⑵感恩是生活的一种境界。

⑶感恩是生命的一种超越⑷感恩是生命的一种升华。

21.事例(2分),理解(2分),没有事例,只谈感悟的,不能得满分。

篇3:面试“标准”答案

为什么想进本公司?

这通常是面试官最先问到的问题。此时面试官就开始评断录用与否了, 建议大家先判断自己去应征的工作性质, 是专业能力导向呢, 或是需要沟通能力, 其实现在市场多以服务为方向, 所以口才被视为基本能力之一, 所以在此时就要好好表现自己的口才, 而口才较差者就务必表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即诚意, 弥补口才不足的部分。

回答这个问题时, 一定要积极正面, 如想要使自己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希望能在相关领域中有所发展, 希望能在公司多多学习等等。此时可以稍稍夸一下面试公司, 但切记一定要诚恳, 不然可是会画蛇添足, 得不偿失哦!对于社会新鲜人的建议则是, 由于之前没有工作经验, 所以建议你可以坦承的说出自己的动机, 不过用语还是要思考一下。

喜欢这份工作的哪一点?

相信其实大家心中一定都有答案了吧!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 自然评断的标准也会不同, 但是, 在回答面试官这个问题时可不能太直接就把自己心里的话说出来, 尤其是薪资方面的问题, 不过一些无伤大雅的回答是不错的考虑, 如交通方便、工作性质及内容颇能符合自己的兴趣等等都是不错的答案, 不过如果这时自己能仔细思考出这份工作的与众不同之处, 相信在面试上会大大加分。

自己的优缺点是什么?

有许多面试官都喜欢问这个问题, 目的是在于检视人才是否适当, 求职者的诚恳度等等, 在这之前应该好好分析自己, 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列张单子, 在其中挑选亦是缺点亦是优点的部分, 在回答问题时, 以优点作为主要诉求, 强调可以为公司带来利益的优点, 如积极, 肯学习是最普遍的回答, 而缺点部分则建议选择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 或是上述那些模棱两可的优缺点作为回答, 这样才不会使面试官太过针对缺点做发挥, 造成面试上的困难。

对公司的了解有多少?

这时准备的功夫就派上用场, 将你之前所吸收的信息发挥出来吧!至少也要知道公司的产品是哪些, 提供哪些服务等等, 不然面试官一问当场傻在那儿就糗大了, 所以一定要事前准备!

对工作的期望与目标何在?

篇4:标准答案的妙用

关键词:标准答案;科学使用;疏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184-01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教辅材料也接踵而来。课代表气喘吁吁地抱来了一摞练习册,问:“老师,发吗?”“发了吧,明天就要用了。”我说。课代表应了一声转身就走。我忽然想起“答案”还在里边夹着呢,急忙喊道:“等一下,把答案都拿出来放我这里。”于是课代表一本本地将答案挑拣了出来。

实在不是我不相信学生,上学期在学生的央求下把“答案”给了他们,尽管反复强调不要抄袭,但结果还是很糟糕,许多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和“标准答案”分毫不差,还堂而皇之地炫耀自己做得认真,准确率高。“掩耳盗铃”的功夫真是了得呀!这次我可不能轻易将答案给他们。

第一天,练习册收上来了,如我所料,学生每道题都看得出是自己做的,而且很认真,我窃喜。第二天、第三天依然如故,我暗叹“答案”真是留对了。第四天,判着判着我忽然发觉学生有道题的错误很集中,分析了半天原因才发现,他们的答案和练习册附带的“答案”一样一样的,而恰恰这个“答案”给错了。第五天,我又莫名地感觉到学生的阅读题答案既陌生又熟悉,翻看“答案”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份“答案”又被“参考”了。我愕然,怎么回事?明明答案已经收上来了,难道有哪个大胆毛贼偷拿了不成?数数吧,一本不差。调查!我拿出看家本领,明察暗访,连蒙带诈,终于水落石出。原来是有个小子到书店又买了一本相同的练习册,就为了那份薄薄的“答案”,而这份“答案”又被辗转复印了几份。真是煞费苦心呀!

怎么办?封杀!所有“答案”全部上缴,再经发现决不轻饶!此招一出,学生们都不敢轻举妄动了。我也确实逍遥地乐了几天。无奈好景不长,学生作业逐渐出现了新的问题,很多题目都空着交了上来,问之则曰:不理解,答不出。我于是再出高压政策:所有题目一律答全,不许空缺。学生真不愧是学生,看来对付老师是他们天生的本领,新政一出便纷纷作出了反应,所有题目确实都完成了,只是阅读题的答案相当精练——仅有三五个字,欲哭无泪呀!

看来对付我这些狡猾的弟子们还不那么容易呀,“封杀”的结果只能是失败。是呀,想起当年鲧治水用“堵”的方法,结果洪水更加肆虐,而鲧的儿子禹吸取了父亲的前车之鉴,用“疏导”的方法来治水,结果大获成功。我也应该学学大禹呀。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终于设计出了新的招数¬——为学生上一节“如何科学地使用‘标准答案’”的指导课。课上,我从四个方面对教辅材料附带的“标准答案”的用法做了分析和示范:第一、最基本的作用是用“标准答案”来判断自己答案的正误;第二、用“标准答案”衡量不足,对自己答案作出补充;第三、用“标准答案”来指引某些难题的解题思路,体会答题方法、要点(比如记叙文的句子品析题,说明文的链接材料题,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题等);第四、为“标准答案”纠错(教辅材料良莠不齐,某些答案的准确性令人质疑);第五、为“标准答案”进行补充,完善(教辅材料中某些阅读题答案并不是很全面);第六、为“标准答案”中略去的题目做“答案示例”(有些开放性题目只给了一些要点,有的则直接写“略”,可以鼓励学生认真做争取成为“标准答案”)。

前三条是告诫学生要发挥“标答”的标准化、示范性、引领性作用,对自己的答案作出客观地评判,又能从“标答”中受到启发,积累答题经验;

后三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他们认真做题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标答”找问题,做修改,作补充,做“答案示例”,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和使用“标答”,避免盲目迷信“标答”,一味地照搬“标答”的不良现象。

指导课上完后,我把练习册的答案发了下去,学生们都面露喜色。我说出我的希望:从今天开始,你们都是这份答案的主人,希望每个人都会科学地使用它,并且能用自己的智慧完善它,充实它,成为会学习的学生。接下来的情况真的变了,学生不再是答案的奴隶,不再想方设法的应付作业,应付老师。他们会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答案,更可喜的是他们经常为了一道题目的“标准答案”而争论不休,被略去的开放题的“答案示例”越做越标准,那份“标答”真的只成了学生的参考,而我也卸去了沉重的负担。

一份薄薄的“答案”演绎出了精彩的故事,在成就了学生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教育不能靠简单的“堵”,而应该靠智慧的“导”。面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习惯性的用压制的手段来约束学生,因为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敷衍了事,甚至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变被动为主动,因势利导地实施教育,才能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解放,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新的教辅材料又来了,课代表兴冲冲地跑来问道:“老师,发答案吗?”“你说呢?”我们相视而笑。

篇5:标准与答案作文

与内地尖子一样,本地尖子学生申请入读香港大学时,一般都要接受面试,昨天大学教务长韦永庚先生(Mr. Henry Wai)接受本地传媒访问,提到有关面试以小组形式进行,最重要的是他说「问题一般都没有答案……」。

申请人/求职者很害怕没有标准答案的面试,他们觉得:一。这类面试优劣评价比较主观;二。他们认为类似面试没有标准答案,无法准备……有这种想法的人,准是学校里的「好学生」,因为只有「好学生」,才会在意自己面试的成绩(一),只有「好学生」,才会在事前尽力做好准备(二);然而,正是这种「好学生」,常在面试失诸交臂,表现被其它人比下去。

面试前做好准备当然没错,但却要注意心理的问题;韦永庚先生在访问里提到:「平常心」!因为曾付出过时间和心力,比较在意得失,很想表现完美,背诵模拟答案,以为去年师兄、师姐回答同一题成功了,今年就依样划葫芦。

「平常心」并不代表不准备、不在乎,「平常心」的「常」字,代表平日的你;面试官最想见到的,是平日的你,真正的你,而不是扮演别人的你,背诵标准答案的你。

要说明这话题,我常拿做例子的是2003年微软本土招聘时的著名问题:「为何地面上的渠盖是圆形而不是方形」?有些人能说出标准及正确的答案,有些人不,但这里不是学校的`考试,不是你说出答案就可以取分,面试官要知道的是在答案背后,你是个怎样的人?

大学生活四年,就算多努力,到社会工作,「不懂」的仍是比「懂」的多(学习和研究就是发掘自己不知道的过程),面对你不懂的事,小至面试的渠盖,大至与公司政策有关的问题,你会一下子就轻率地说出答案?还是会有深思熟虑的过程?在思考过程里,你会不会不顾面前的面试官,垂头沉思?还是礼貌地要求思考时间?又或技巧地,利用幽默感,曲线地为自己争取思考时间?你的答案有没有反映计算过程和道理背后的实用价值?有没有例子?思考时有没有坐立不安?答对了有没有洋洋得意?面对你不知道的事,不管是鸡毛蒜皮的渠盖问题,还是社会大事,你会否表现焦燥?又还是做出诧异的神情,让面试官觉得自己的问题很没水平?道出答案时,你有没有分层次说出来,还是乱七八糟,东一句物理学,西一句数学,然后又回到物理学?……

面试官在面试过程里,除了提问和评价外,最常做的是Projection,即是投射:一个面对问题会做出诧异表情的申请人,看来不会看得起基础问题(今天的计算机、互联网、手提电话……,有哪一项发明,最初对当时的人来说不是天方夜谭?);一个没有深思就说出答案的申请人,性格应该比较轻率;一个想很久都无法想出答案,却又没有技巧地要求更长的思考时间,只懂沉默,像要把空间凝住的申请人,在沟通能力方面要学习的地方还多;没有分层次说出答案,左一句右一句的,应该不是个好教师……。

面试官与申请人素未谋面,申请人的说话,双方都知道比较偏向申请人,所以面试官会对申请人的评价,有时会侧重于说话时的反应与使用的沟通方法,多于说话内容,这就是我所说:我看你怎样说多于你说甚么!

篇6: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44分)

1、超市、农村集市、百货商场、便民店、专卖店、农村代销店 答:(1)无质量检验合格证的产品。

(2)无产品名称及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的产品。(3)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

2、超级市场自选商场 3、19944、春节中秋节元宵节

5、老人节

6、圣诞节

7、洛萨洛萨节

8、美 9、11910、11四

11、英国

12、大兴安岭特大森林

二、判断下面做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6分)

1、×

2、×

3、√

4、×

5、√

6、×

7、×

三、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12分)

1、B2、D

3、D4、B5、B6、ABCD

四、简答题。(共22分)

1、三无产品指的是什么?(答对一条得2分,共6分)

2、请你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很多人都喜欢去超市买东西,这是为什么?(至少写出3个原因)(答对一条得2分,共6分)

答:(1)物美价廉。(2)交通便利。(3)商品种类齐全。

3、近几年,我国发生过那些自然灾害?(至少3个)(答对一条得2分,共6分)

答、(1)1998年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2)广州遭遇台风袭击。(3)2003年新疆发生大地震。(4)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

4、春节有哪些习俗?(写出4条即可)(答对一条得1分,共4分)

答:(1)吃饺子。(2)贴窗花。(3)吃年糕。(4)拜年。(5)放鞭炮。(6)压岁钱。(7)穿新衣。(8)祭祀祖先。(9)贴对联。(10)、√ 挂灯笼。

五、帮一帮。(共6分)

答、(1)快速找到电话,拨打火警电话号码:119。(2)准确报出失火地点。

篇7:标准与答案作文

十八大精神与廉洁政治课程考试 考试结果

1.(3分)十八大报告强调了文化建设的作用,下列选项中对文化建设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引领风尚 B.教育人民 C.推动社会发展 D.提高国家硬实力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3分

2.(3分)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党的执政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为指导。

A.民族、民权、民生 B.科学发展观 C.中国传统文化 D.科学社会主义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3分

3.(3分)目前,民生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A.人民民主专政得到实现 B.人民地位得到加强 C.人民享受发展成果 D.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3分

4.(3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与以往相比,区别在于增加了

A.文化建设 B.政治建设 C.生态文明建设 D.社会建设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3分

5.(3分)十八大报告提出,治理腐败的核心方针是

A.核心价值观建设 B.社会民主建设 C.廉洁政治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3分

6.(3分)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其核心任务是

政治建设 B.文化建设 C.经济建设 D.社会建设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3分

7.(3分)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保证党的发展方向必须坚持的中心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C.如何实现富强、文明 D.坚定不移地学习西方民主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3分

8.(3分)以下不属于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民生建设提出的“三个平等”的是

A.平等分配经济利益 B.平等受到法律保护 C.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D.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3分

9.(3分)在廉洁制度改革过程中,着眼点应该是

A.权力制约 B.权力下放 C.权力集中 D.权力保障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3分

10.(3分)党在社会改革方面必须依靠的最坚实的基础是

A.历史发展的判断 B.西方模式的模仿 C.历史经验的总结 D.苏联模式的利用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3分

11.(4分)十八大的召开处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之下,具体表现在

A.黄岩岛事件 B.利比亚战争 C.钓鱼岛事件 D.叙利亚内战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4分

分)廉洁政治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是

A.政府清廉 B.政治清明 C.干部清正 D.百姓清楚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4分

13.(4分)民生建设是十八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下列选项描述的社会问题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有

A.房价上涨过快 B.劳动工人下岗 C.收入差距加大 D.工资待遇过低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4分

14.(4分)十八大强调在党的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有

A.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B.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 C.认真总结改革与建设的实践经验 D.从战略全局上对改革开放进行布置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4分

15.(4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需要创新以增加动力的领域有

A.党的建设 B.经济发展方式 C.社会管理 D.政治协商制度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4分

16.(4分)十八大报告精神的两个基本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为保障 B.民生建设为基础 C.政治体制改革为基础 D.廉洁政治建设为保障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4分

17.(4分)下列选项中,属于“右”的思想的有

A.在中国推行多党制 B.中国必须由共产党领导 C.在中国推行三权分立的政治模式

中国应回到建国时的平均主义时期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4分

18.(4分)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推进廉洁政治建设的有

A.廉洁政治制度建设 B.约束干部行为 C.廉洁政治环境建设 D.提高干部权力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4分

19.(4分)目前,解决我国腐败现象的主要方法有

A.以法律制约权力 B.用权力制约权力 C.用道德制约权力 D.以民主制约权力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4分

20.(4分)亚腐败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课题,下列属于亚腐败现象的有

A.公款娱乐 B.买官卖官 C.公款旅游 D.公款吃喝 你的答案: AB

C

D 得分: 4分

21.(3分)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对我党生死存亡的考验。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 得分: 3分

22.(3分)目前,严重的裸官现象极大地威胁着我党的安全。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 得分: 3分

23.(3分)十八大报告鲜明指出,反腐倡廉要加大力度,实现它的创新发展,党建必须创新。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 得分: 3分

24.(3分)十八大报告指出,目前,我们仍然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 得分: 3分

25.(3分)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加强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 得分: 3分

26.(3分)在建国初期,我国没有腐败现象,腐败在我国的滋生始于改革开放。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 得分: 3分

27.(3分)社会主义制度是廉洁的政治制度,不需要对制度进行改革。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 得分: 3分

28.(3分)群体性社会事件频发,表明了我国在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着严峻形势于生的原则是拖着笔走,而不能推着笔走。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 得分: 3分

29.(3分)目前,在党内及社会上不存在“左”的思想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 得分: 3分

30.(3分)地方政府以发展为名的借债行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应该得到鼓励。

篇8:“标准答案”审思

(3) 叙述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 不能用含糊的口语, 如“等量”不宜说成“一样多”, “振荡”不宜说成“摇动”等。

(4) 一般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 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实验设计中适时出现“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一段相同时间后”等都是很好的得分点。

(5) 题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一般应充分利用;除非题目条件允许, 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实验材料和试剂。

(6) 由于实验设计是一种开放性试题, 可能存在多种实验步骤, 但一般应遵循简便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精确性的要求。

4.记录实验现象, 收集实验数据

在实验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 除了用文字进行记录, 还可以用数据符号或表格进行记录。

5.准确预测实验结果, 得出科学结论

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 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期分析, 对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预测性判断。实验结果的预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验证性的实验, 其假设是既定的, 那么实验结果的预期一般是唯一的, 要么支持要么不支持, 两者都是对假设的证明。另一种是探究性实验, 预期结果有多种可能, 一般要注意这类实验预期的完整与准确, 必须将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都写下来, 结果当然也就有多种可能。结论与结果是不同的, 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 通过推理揭示出隐藏在事实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 结果和结论的书写方法一般为:如果出现…… (结果) , 则说明…… (结论)

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后, 具体到不同的题型还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实验方案补充题、实验方案评价题、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题、实验方案设计题、开放性实验设计题等。不同题型的具体分析处理方法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俗话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实验设计题虽然是学生感觉最难、最不易把握的一类题型, 但如果掌握好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再适当地做些练习, 相信一定能克服这一难题的。

(责任编辑杨子)

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韦冬余

筅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赵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急于问老师“这道题目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或者诸如“你做得不对, 我这个是跟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的, 我这个才是对的”等等;教师们也会说, “你这道题做得不对, 不符合标准答案”等等。也许有些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现象, 所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认为这样的现象很正常。但当我们仔细思考这些现象, 用一种更深层、理智的眼光与态度来审思, 用一种批判的精神进行对待时, 也许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一、标准答案的基本含义:意味着什么

第一, 标准答案意味着准确性、唯一性。标准意味着这个答案是事先规定好的、不变的, 是确定的, 是最正确的, 因为标准答案是具有权威的专家们给出的科学答案, 毋庸置疑是正确的。

第二, 标准答案意味着符合性。外在的回答只有符合这个“标准答案”, 和这个“标准答案”相一致时才是正确的, 否则就是错的。只要我们做的结果和这个标准答案相一致时就是准确无误的, 无须考虑其他答案。如果自己有了不同答案肯定是错误的, 那么应该去反思一下, 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到底哪个地方做错了?等到结果和标准答案一致时, 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我是错在这里。”由此看来, 标准答案的基本逻辑是:当学生的想法和已经预设的标准答案一致时, 就说明他们是对的, 否则就是错的。其实这里到底是对是错还很难定论, 因为这时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已经被这个“标准答案”所误导。

二、标准答案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1. 标准答案具有个人性

标准答案是他人 (尤其是权威人士) 事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经验做出的回答。这些所谓的标准答案也是人为设定的。这些标准答案是符合某一些人的规则, 是那些权威人士事先已经制定好的。如果符合他们的要求, 自然就是属于标准答案, 就算是做对了。他们是用他们的权威、权力进行了定论。那么也就意味着, 这个答案带有个人主观性。或许从他个人的角度, 从他自身的知识水平来讲是正确的, 但如果从别人的角度、立场来看, 可能就是不正确的。所谓“标准答案”, 也只是命题人对某一问题的个性化的解读。这样的解读, 明显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和认知特性, 只能说是就其自己对文章的解读而设计的题目, 做出的比较贴切的能自圆其说的理解与分析, 而不能说是唯一的“标准”。

2. 标准答案具有时代性

无论什么样的标准答案都是知识。知识也是时代的产物, 具有时代性。每个时代的知识是随着这个时代发展而产生的, 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时代在变化, 前人所制定出的知识也在变化。原来正确的答案, 到了另一个时代可能就不正确了。

3. 标准答案具有情境性

标准答案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在不同的情境下, 知识具有不同的含义与特点。因此, 随便就把前人所做出的一个决定或回答当成标准答案, 太带有信奉的色彩与刻板的味道。这可能也是我国教育导致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正所谓“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对一篇文章或某一句话的理解, 应该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即使同样的意思, 以我们汉语言丰富的词汇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表述。

三、标准答案的由来:怎么产生的

在我国的历史传统中, 都有希望找到某个问题的唯一确定的答案这样一个习惯, 因为人们相信只有这个唯一确定性的答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标准答案也是产生于社会效率运动, 为了更好地使社会发挥更大的效率, 所以每个人都在不断追求更有效率的事情, 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取得教学效率, 教师与学生们都在不断寻找更加准确、有效的解决方案、答案, 以利于更好地完成他们的教学与学习任务。经过长时间的习惯积累, 如今已经形成了寻找准确、唯一的“标准答案”的传统与习惯。

四、标准答案的弊端:可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1. 学生的创新知识难以显现

通过“符合”标准答案这样简单的做法, 会导致很多错误, 更会把学生很多新的想法限制于标准答案的大门之外, 给学生一些错误导向。久而久之, 学生不敢表达, 他们的新想法也无法显现。毋庸置疑, 几十年来标准答案对规范考试的标准化, 增强考试的客观性, 对选拔人才都是功不可没的。但在应试教育的“框子”里, 学习如同带着标准答案的“镣铐”跳舞, 无法自由敞开:老师受标准答案左右, 学生受标准答案困扰, 老师教学要强调的是标准答案, 学生学习注重的是标准答案, 考试更是唯标准答案是听, 不敢越雷池半步。

2. 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消退

正是在这种标准答案的观念下, 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能使其自由展开与释放。因为总有一种 (潜在的) 规则在制约着他们, 让他们向统一的标准答案靠拢。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禁锢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作品个性化、人性化的解读, 淡化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常常将教学参考资料奉若神明, 甚至照本宣科, 不敢也不愿越雷池半步。在课堂上, 教师的任务就是竭力将学生引诱到自己预设的“埋伏圈”, 然后把“标准答案”抛给学生, 鲜有教师乐于倾听并充分肯定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分析。自上而下的教学评价中, 教师往往被要求依据“标准答案”采点给分, 刻板地对照“标准答案”判分, 罔顾甚至于否定学生认知的个体差异性乃至很有主见颇有新意的解读。长此以往, 再聪慧的学生也被训练成机械答题的“能手”, 学生思想的个性被扼杀, 课堂教学可能沦为同一模式思维的批量生产的过程, 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便成了一句空话。

3. 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形成

创新能力与意识是在有了不同想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很多创新的东西是因为有了不同的想法才得以假设、验证并实现的。如果没有这种不同的想法, 在一定意义上说, 就不可能有创新。唯“标准答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压制, 他们的不同想法很难释放与生成, 也就很难有创新。唯“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使学到的知识僵化, 僵化的知识可以变成绳索, 这无形的绳索捆住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唯“标准答案”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应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考试制度。标准答案削弱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有了标准答案, 那么学生如果有别的想法就是错的。在这样一种假设之下, 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想法, 但考虑到这是和标准答案不一致的, 于是为了得到表扬而不是批评, 他们只好保留不一致的声音, 否则就会得到众人的否定, 从而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与挫败。由此, 他们原有的批判意识与能力就会逐渐消退与埋没, 他们的创新能力很难形成。

五、建议:如何对待标准答案

1. 教师与学生不能一味地信奉标准答案, 要尊重非标准答案

非标准答案中可能隐藏着比标准答案更有价值的东西。事实上, 对非标准答案的追求是学生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体现, 一味地强调“标准答案”, 恰恰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扼杀他们提出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临终时, 曾提出中国为什么不能培养出大师级人才的问题, 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也都深有感慨。实际上,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 很多未来的“大师”早已被所谓的“标准答案”扼杀在摇篮里了!因此, 应该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 即使不对也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思考、探究、考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他们的批判、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教师与学生们不要再一味地信奉“标准答案”, 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然后再小心、科学地去验证应重视发展学生独立的个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树立不畏权威、敢于怀疑并挑战权威的信心。对创新思想不应绑架扼杀, 而应大胆鼓励支持, 在创新中不断探索新答案, 而不是一味地遵循什么“标准答案”。对于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目, 那就要让学生真正地写“我”所想的、所做的、所认为的。这样, 就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束缚, 潜移默化地鼓励学生去思考多种答案,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2. 教师要更新观念, 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质疑氛围

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与教师、教材, 甚至与常规思维相悖, 教师也要尊重学生, 不轻易下否定结论, 要善于包容学生, 保护他们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与思考, 给他们一个思想的自由空间。只有在这样自由的空间进行思考, 真正的批判、创新能力与意识才可能得以生成与发展。试想, 总不给学生创造一种锻炼的环境, 怎能培养出有新思想、富有创造力的人来?能力是在不断地锻炼中形成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锻炼, 就不会形成创新能力。人生来本身是有足够的思考与想象天分的, 只是后来不当的环境与教育导致了他们这种能力的逐渐消退与萎缩。

3. 教师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自满的人往往固步自封, 自以为是, 喜欢抱着“标准答案”不放。教师若不善于学习, 不屑于提高, 自然就发现不了学生的创新点。即便看见了学生的创新, 受本身专业水平的限制, 也无法给出正确的评价和恰当的引导。因此, 教师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唯有这样, 当教师给出评价时, 才可能不单纯地以“标准答案”为参照, 而是要多想一想:他的思路行不行得通呢?他的做法是不是同样也可以达到目的呢?教师思维的一次短暂停留, 也许就能实现学生的一次小小探索, 实现学生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锦锋.标准答案——语文教学的悲情“桎梏”.教学与管理, 2010 (19) .

[2]李晓荷.从标准答案中突围.湖南教育 (中) , 2011 (6) .

[3]丁兆亮.唯标准答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山东教育科研, 2000 (3) .

[4]马光.谁扼杀了非标准答案.人力资源, 2010 (11) .

[5]管秀娟, 徐学军.也谈“标准答案”.山东教育科研, 2002 (8)

[6]张兴武.取消“标准答案”如何.人才开发, 1998 (12) .

篇9:浅谈标准答案

关键词:过分崇拜、人云亦云、迷信教材、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创造性思维

中国分类号:G623.2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发、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考试的每一题目中,因为某一环节的不当和失误而造成对学生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发展的干扰及影响,都是不可取的。

某校一次二年级语文考试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清清的水,()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哇,()哇,是那么开心。”后面两空应分别填入“笑”“跳”二字。阅卷时出现了意外插曲,“标准答案”中将“笑”“跳”二字颠倒了,结果约有一半的同学得了分,而另一部分同学却失了两分。我们姑且不论学生孰是孰非,连拟定答案者自己在这道题的认知上也闹出了岔子,说明他们对这两个字的先后顺序也未必分得很清,要小学生去牢记先笑后跳还是先跳后笑,岂不有些勉强?我没有去过西双版纳,也无法与于原作者探究。傣家的泼水节上人们都是先笑后跳吗?我们的老师是否真知其理,向学生讲清过为什么非是先笑后跳,而不可以是先跳后笑呢?如果笑、跳是并列的,同时进行的,说不出非要哪一个先哪一个后,又何必作為考试题去难为七八岁的孩子呢?

其实,诸如此类考试,在我们小学语文考试中也并不是偶然出现的,几乎俯身可拾。而正是这种现象也时时引起我的思考。

如今我国素质教育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现行语文教学中的诸多弊端,如:课堂教学中的注入式教学,机械单一地依照《教参》和过分崇拜、迷信教材,考试中对所谓“标准”的追求,都是对学生个性及创造性思维的束缚和扼杀。有关对青少年创造力的现状调查表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过于严谨、推崇权威的人竟占78.1%!难道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祖国下一代?这样下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导致语文教学的刻板化,就会使本该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变成一池死水,本该最富创造力、想象力的孩子变得只会求同,不会求异、只能唯一,不能质疑、只会重复,不会思考的鹦鹉!

新《课程标准》中有关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这样阐述的:“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

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讲究灵感,讲究灵气。”“所谓灵气,就是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想象丰富,富有创见。”教学中使学生充满灵气无非就是开发其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而不是人云亦云,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标准答案。

记得一次,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我出示了: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这样两个句子,让男女生各读一句,然后说说对这两个句子的体会,绝大多数的学生谈了文中“几朵小梅花”的妙处,当大家正说得起劲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位女生目光炯炯有神地望着我,似乎暗含着期待,我便让她来说说体会。她站起来说,“这个句子的语言十分朴素,把脏脚印说成是小梅花,从而形象地写出了猫的温柔可亲,以及表现了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我原以为她和其他同学一样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其实作为老师我也只能体会到这个层面上,但是当我让她坐下的时候她却有点犹豫说:“老师我还有一个想法。”我用带着鼓励的目光对她说:“好,大胆地说吧!”她似乎也有了点自信,“我认为这里把‘踩印’一词换成‘画’字,可能更形象生动。因为‘踩印’只是猫的无意识动作,而‘画’则是有意识行为,这样的话在老舍爷爷的眼中猫俨然就是一位小画家,似乎要给老舍爷爷的文章配上几幅美丽的插图。”简单的几句话令我又惊讶又欣喜,这是我——她的语文老师所想不到的,老舍先生可是语言大师啊,谁会去怀疑他文章中的不足!而她——我的学生却这样去想了,并且她的理由又是那么充分,想法又是那么独特新奇。如果我此时严肃的教育她,说这是一位大师的作品,大师这样写一定有他的理由,我们是不应该质疑的,那么我想也许以后这个孩子的头脑中就会坚定地认为,书中写的,大师写的我们都不应该怀疑他们的准确。

著名科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就不能发现真理。大家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有怀疑就有批判,有批判就易于发现真理。在阅读活动中,没有怀疑和批判,就造就不出创新人才。”只有具备了批判鉴赏能力,才能在阅读中作出正确评价。长期用一双善于批判的眼光去读书,学生就会逐渐走向成熟,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不但会选择性读书,而且会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感受。这不正是我们新时期教育所需要的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看法,体会出不同的思想意义。

篇10:标准与答案作文

一、有人认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还是以学习、模仿和借鉴他人的研究为主,所以不需要严格要求其遵守学术规范。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30分)得分点:(仅回答1,分数为中;只分析2、3中的一项,或只有简单叙述为良;回答不对为差。)

1.这种看法是不对的(10分)

2.学习、模仿和借鉴不仅包括对他人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学习,还包括对学术活动全过程的研究能力、方法的训练以及对学术行规的训练。(10分)

3.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培养功能决定了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具有双重性,一是通过实际的学术活动增长研究生的学识、培养研究生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二是要创造有价值的、创新的科研成果。(10分)

二、请结合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谈谈你对开展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30分)得分点:(至少300字。自由行文,围绕学生个人的专业和本课程的必要性开展讨论即可,但对字数有一定要求,不能寥寥数句,形同敷衍。)

三、学术活动中可能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行为主要有哪些?(40分)得分点:(见1.3.3 学术侵权与刑法)

1.列出侵犯著作权罪、假冒专利罪、泄露国家秘密罪者得分,多列或少列酌情扣分。(仅答此项为中)

2.有分析说明(简单分析为良)

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违反著作权管理法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假冒专利罪是指违反国家专利法规,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他人的专利权和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刑法》第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条规定是对假冒专利行为的定罪及量刑,而不是针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际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就是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律的程序确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第二章

一、简述文献调研在学术研究前期工作中的重要性。(50分)得分点:(列出下面四项中两项者为中,全部列出为良,有分析为优)1.文献检索可以较全面了解研究主题的历史、现状。

2.可以提高学术研究的创新性,有效避免学术研究的重复、撞车现象。

3.文献检索可以有效提高学术学术研究及写作的学术性,提高理论研究水平。4.有效避免学术研究的盲目性,增强可操作性。

二、什么是超量下载行为?你认为应该如何避免产生这种行为?(50分)得分点:(答出1者为中,1、2都答出为良,分析全面为优)

1.解释概念:通常认为在单位时间内超出正常阅读或浏览速度下载文献即为超量下载。根据大多数的数据库商通用的界定标准,下列情况均属于超量下载行为:使用软件工具下载;整卷、期批量下载;短时间内连续、系统地大量下载数据库资源;通过代理服务器下载等。2.分析如何有效的避免超量下载行为:

a.图书馆能及时的向用户公布授权许可协议,告知授权用户其中的重要条款,以帮助授权用户遵从数据库的使用限定及策略,针对具体数据库的特殊要求发布特别提示。工作人员应向读者说清楚过量下载行为带来的严重危害,提醒读者下载时慎重,定期开展讲座,做到公开透明,让读者做到心中有数。并对过量下载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防止过量下载的技术手段。

b.用户、读者应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约束条件下载。

第三章

一、免疫学家萨默林为了通过实验证明动物的皮肤和其他器官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培养能够失去原来的免疫排斥反应,在研究进展得不顺利的情况下,用水笔将老鼠身上的斑点涂黑,作为成功移植的证据。萨默林给老鼠涂色这件事常常被称为美国科学界的“水门事件”。请问这属于哪一种科研不端行为?试分析这种行为对科学研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50分)得分点:

1.属于伪造/捏造数据。(仅答对此项为中),回答篡改数据的不得分。2.影响:(有简单分析为良,分析全面为优)

a.伪造的概念:伪造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记录或报告无中生有的数据或实验结果的一种行为。伪造不以实际观察和试验中取得的真实数据为依据,而是按照某种科学假说和理论演绎出的期望值,伪造虚假的观察与实验结果。

b.因为研究成果中提供的材料、方法、数据、推理等方面不符合实际,无法通过重复试验再次取得,有些甚至连原始数据都被删除或丢弃,无法查证。科学研究的中如果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不真实,也会导致许多人在一条“死路”上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

二、学术批评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50分)得分点:回答对类型得一半分,正确分析类型特点的得满分。学术批评是指:遵循一定学术规范,以学术问题为对象,不同观点的讨论、商榷、评析赞同、反对、批评与反批评。主要有书评式批评、切磋争鸣式批评、打假式批评等。书评式批评:它是常见的一种学术批评形式,许多专业期刊都设有书评专栏。高质量的书评,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并对所评书籍的内容有透彻的了解,而且对所评书籍的优点、缺点都要说得清清楚楚,不能作模棱两可之言,此外,书评不应仅仅局限于原书的具体内容,有时应就原书所涉及的重要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把问题引向深处。

切磋争鸣式批评:是指通过对学术流派、作品和观点的批评、讨论、商榷、回应、争鸣,在学者之间互相砥砺,共同撞击中拼发思想火花,点燃智慧之光,提炼思想精品,推动学术发展。切磋争鸣式批评是学术批评的主流,是学术批评的重心所在。打假式批评:通过揭露典型的粗制滥造、抄袭剽窃、假冒伪劣之作,警示学术腐败的危害性,呼吁学人守住底线,阻止道德的进一步滑坡。其侧重点是揭示科学研究中的故意越轨行为。

第四章

一、请举例分析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关系。(30分)1.注释的概念、参考文献的概念(仅答对此项为中)

a.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或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表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

b.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集中列表于文末。c.两者的关系分析(简单分析为良,分析全面为优,没有举例者为良)注释与参考文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a.联系,注释是参考文献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对文章中所引用的他人的想法、观点或者新概念来源的一种解释说明。

b.区别,注释一般出现在文中需要对名词进行解释说明的地方,而参考文献一般放在文章的最后。

c.两者者有一定的标准著录格式,如…。

二、如何避免在论文写作中的引用不当行为?(30分)1.什么是引用不当行为?(只答概念为中)2.如何避免(简单分析为良,分析全面为优)a.引而不著 b.著而不引

c.用自己的文章不著录 d.引用无关的 e.引用量过大

三、2012年10月21日,德国《明镜》周刊报道,欧洲议会前副议长科赫·梅林因博士论文存在学术不端正式宣布退出政坛。经梅林的母校德国海德堡大学调查证实,她在2000年提交的博士论文80页中有120多处因为未标明出处,而被定性为剽窃行为。请问为什么是剽窃而非引用不当?结合课程的学习分析原因。(40)得分点:

1.有说明剽窃和引用不当的概念的(仅答对概念为中)引用不当行为常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简单分析为良,分析全面为优,没有分析例子者为良)a、只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所引成果,但在正文中没有指明(漏引)b、将他人文句进行改写,又得出与他人一样的结论。

c、在自己多部著作中大量引用自己已经发表的作品(包括译文)

d、改换题名,内容不改或基本不改,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一部新作品,且不做任何说明。e、在文中注释中引用别人的论著,不注明出处和页码。f、引用过多,占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二以上。g、作品的核心部分,结论为引用他人成果。

抄袭是直接的、公开的照搬照抄,而剽窃却是隐蔽式的改头换面。它们均是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实质内容窃为己有发表的一种侵权行为。2.分析本案例,说明为什么是剽窃。(30分)(没有分析本案例的只给10分。)引用不当行为的七种表现里,有的引用不当只是学术失范(例如a),而有的则会导致抄袭或剽窃。

例如f,引用过多的同时,未标明出处,被引用作品同时受到《著作权法》保护,那么就可以被定义为剽窃。

所以在定义剽窃或抄袭时,应考量三个标准: 第一,被剽窃(抄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

第二,剽窃(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出了“适当引用”的范围,要有量和质的判定; 第三,引用是否标明出处。

欧洲议会前副议长科赫·梅林的博士论文有120多处引用了他人的成果,但没有指明出处,不可能是一时失误,性质严重。第五章

一、2015年1月10日,北京大学通报称,根据调查,确认于艳茹期刊学术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抄袭情况属实。委员们经过投票表决,同意撤销于艳茹的博士学位。2015年1月20日,于艳茹正式向北大提出申诉,她认为自己不是抄袭,不存在抄袭的主观故意,错误是因为对杂志和文章定位有误以及写作经验不足导致的技术失误。对此也有网友认为她的问题只是引用过量。请说说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及分析。(50分)1.定性为抄袭是正确的。分析抄袭和引用的不同。(定性正确为中)2.分析的关键处就是于的论文是翻译+抄袭全文。(分析准确为良,分析全面为优)是将别人的文章几乎全文翻译,著自己的名字发表(具体细节请搜索《国际新闻界》的声明),根据谈不上知识介绍性文章,而《国际新闻界》是新闻传媒界的一流学术期刊,刊登的是学术论文而不是新闻报道类时事类的杂志。她应该不是不知情的无知犯错。

二、请从著作权的角度分析一下学位论文的归属(附参考文献)。(50分)1.有对著作权相关内容的复述(仅有此项为中)

2.对是否归学校、是否归导师、是否归用人单位等情况进行分析,而不是笼统的说归论文作者(分析准确为良)

3.参考文献著录标准(1、2、3点俱全为优)

*推荐参考CNKI上的一篇文章“研究生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研究”。

第六章

一、如何区别抄袭和“适当引用”?(50分)

1.两者的定义(正确答出其中一个概念为中,答对两个为良)

抄袭:是直接的、公开的照搬照抄,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做自己的,是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实质内容窃为己有发表的一种侵权行为。

我国司法实践中认定抄袭的标准有三个:1.被抄袭的作品是否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2.抄袭者使用他人作品是否超过了适当引用的范围;3.引用是否标明出处。

引用:即所谓”引证”,是指以一部或悉数抄写的方法运用别人作品,供个人的论文作品为参证、注释或谈论之用。

2.两者区别进行分析(分析得当为优)引用不得影响被引用作品的正常使用。这就要避免引用全文,要把引用限定在必要的程度内。对于引用,一般只能是借用他人作品的某些部分,而不能全文引用,即使符合法定的引用目的,也不得全部照搬。再次,引用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把引用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引用一个作品的部分不能比评论、介绍或者说明的部分还长。被引用的必须是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他人还没有发表的作品则不宜引用。

引用的界限:作品对被引作品进行了新的扩展,原作品的思想观点不占新作品的主要部分。可以自由利用他人已发表作品的数据,客观事实,研究背景灯,但应注意标明出处,不能大段照搬他人表述。

引用必须指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这是区别引用和抄袭的分界线。引用的实质是借用。

二、如何区分“一稿多投”与“重复发表”?(50分)1.概念(正确答出其中一个概念中,答对两个为良)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在法定或约定的禁止再投期间,或者在期限以外获知自己作品将要发表或已经发表,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重复发表是指作者向不同出版物投稿时,其文稿内容(如假设、方法、样本、数据、图表、论点和结论等部分)有相当重复而且文稿之间缺乏充分的交叉引用或标引的现象。

2、区别:(分析得当为优)

上一篇:学校门口值班制度下一篇:党支部班子成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