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体育

2024-05-17

数学与体育(精选6篇)

篇1:数学与体育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与体育教案

课时二:越野赛跑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0面、21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依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等量关系求相关的量,并能用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2、进一步体会图示方法的简洁性和有效性,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质教育。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统计表和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我国运动健儿刘翔在奥运会上,110栏比赛冲刺的图片。

让学生自由发挥,谈一谈图片的内容及意义,说一说自己的心情。

师:老师把他们比赛情况制成了统计图。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有哪些发现?

生:有7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生:有个运动员没有跑完。

师:哪一条线段是表示我国运动员刘翔跑的路线?为什么?他的路线有什么特点?

生:相同路程,时间短,速度快,表示速度的线段倾斜度大些。

师:110栏比赛是奥运比赛项目,你还了解哪些奥运项目?给大家介绍一下。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师:除奥运项目外,你还了解哪些非奥运比赛项目?

(跳绳、越野赛跑、赛车等)

教师说明:这些虽然是非奥运项目,但是它们同样能够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我们比赛技能,同时我们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大自然风景。

出示几幅美丽大自然的图片,供大家欣赏。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刘翔夺冠这一社会信息资源,让学生亲历、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合作探究,了解越野赛跑的比赛方案。

1、出示小动物比赛的课件,教师进行介绍。

师:今天,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在狮王的号召下也开展一次8千米的越野赛跑。参赛的有乌龟、兔子、小羊。

乌龟想:在龟兔赛跑中,我在兔子偷懒的情况下,侥幸赢了比赛。这次可不一样,我怎么跑的赢它们呢!我还是以4千米/时的速度跑一半吧!反正我也得不到冠军,剩下的路程我还是坐下来休息吧!。

兔子想:这次比赛可不能再偷懒,我先以16千米/时的速度跑完前半程,再加速以8千米/时的速度跑完后半程。

小羊想:我带上充足的食物、水、药品等,以12千米/时的速度跑完全程。

师:以它们的想法,你能算出谁会拿到冠军吗?

小组交流合作完成。

出示合作结果,谈谈自己计算方法。

展示:乌龟用的时间:4460=60(分钟)(60分钟只跑了一半的路程)

兔子用的时间:41660=15(分钟),4860=30(分钟),

15+30=45(分钟)

小羊用的时间:81260=40(分钟)

所以它们的名次依次是:小羊、兔子、乌龟。

师:你赞成谁的想法,为什么?

生:我赞成小羊。

生:①有始有终、坚持不懈。②注意比赛技巧。③做好充分的准备。

2、根据自己的计算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时间/分101520303540455060

乌龟路程

兔子路程

小羊路程

小组分工完成。

3、根据上表画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

4、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小组内讨论研究。

①、乌龟和小羊用同样的速度行驶,所以是一条直线段。

②、兔子前4千米它用的速度相同,是一条直线段;后4千米它用的速度也相同,仍是一条直线段,但前后速度不同,所以形成一条折线。

③、速度快时,线段的倾斜程度大些;速度慢时,线段的倾斜程度小些。

兔子以16千米/时速度比赛的线段倾斜程度最大;乌龟以4千米/时的速度比赛的线段倾斜程度最小。

[评析]:如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借助小动物的比赛,充分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交流、发表见解,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人文性。学生了解到越野赛跑的有关知识,还深深体会到做人的道理和比赛的技能。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对越野赛跑有了哪些认识?有什么收获吗?

生:越野赛跑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欣赏大自然的美境。

生:做什么事,要有始有终,不能气馁。

生:在路程和时间统计图中,速度快时,线段的倾斜程度大些;速度慢时,线段的倾斜程度小些。

四、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类似的数学问题和我们擦肩而过,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探究,这也许是一件回味无穷的事情。

例如:我们离期末考试还有十天的时间,我们复习的还有40面的内容,你能设计几种合理的复习方案吗?说一说你设计的理由。

生:每天复习4面,10天复习完。

生:每天复习5面,8天复习完,后两天看看其它内容。

生:前6天看30面,后4天看10面。

师:根据大家的方案设计统计图。

[评析]:教师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的实际内涵。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师生互评、互学、互勉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无穷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五、放一段越野赛跑的曲调,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总评]:

1、突出人文性,让学生展示智慧和个性。

教学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共同体内的交往,要求在交往中富有人文气息,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应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特别是精神上的满足。这也许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往往忽视的地方,所以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交流的主线,还应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在设计中加了许多情感素材,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关注学生的发展,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教师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创新。只有学生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得到共同发展。

在设计中,老师大胆放手,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时间,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3、注重学生人人做数学。

要求学生人人动脑想、动手算、动手画,人人做数学

。通过越野赛跑的研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并从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课时二:越野赛跑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2面、23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与速度有关的一些问题。

2、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增强他们的友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小记者在行动。

1、教师出示一幅折线统计图。(见下页)

(2)这是学校运动会的1.2万米自行车赛中,甲、乙、丙三名同学的比赛统计图,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怎样介绍这三位同学的比赛情况?

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推举一名小记者进行介绍,活跃课堂气氛。

(3)评比优秀小记者。

要求小记者介绍的合理、生动、有创新。

[评析]:1、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2、智育和德育得到全面的统一,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升华,明确做人的道理,感受到比赛的实际意义。

(4)老师对同学们的讲解进行总结。电脑出示: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1.2万米的自行车越野赛跑,我们班推出了三名同学参加,他们个个精神焕发、斗志昂扬。甲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领跑,15分钟时甲同学一马当先,乙同学由于体力不至,放慢速度行使,丙同学以原速前进。25分钟时,甲同学由于速度太快,自行车出现故障,只能停下来修理,丙同学发现自己的速度有点慢,然后加速行使。40分钟时,乙、丙同学赶上了甲同学,甲同学在乙、丙同学的帮助下,携手前进,一起到达了终点。这三名同学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是学校给予他们精神文明小选手的称号。

(5)谈谈自己通过以上材料,有什么感想?

(互帮互助是中华人民的一种美德)

(6)根据统计图,你能算出他们三人在各个时间段的速度吗?

甲:025分钟,10/2560=24(千米/时)。25分钟40分钟,停止,速度=0。40分钟60分钟,2/2060=6(千米/时)。

乙:015分钟,5/1560=20(千米/时)。15分钟40分钟,

5/2560=12(千米/时)。40分钟60分钟,2/2060=6(千米/时)。

丙:025分钟,5/2560=12(千米/时)。25分钟40分钟,

5/1560=20(千米/时)。40分钟60分钟,2/2060=6(千米/时)。

(7)根据以上的计算,进行连线。(电脑出示)

甲的速度快停止快

乙的速度慢快慢

丙的速度快慢慢

(8)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判断他们速度的变化情况。你还有其他的判断方法吗?

速度快时,线段的倾斜程度大些;速度慢时,线段的倾斜程度小些。

速度为零时,线段是一条水平线段。

[评析]:

1、利用课件综合作用于学生的大脑,有利于形成鲜明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2、在智育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反馈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如果在8千米自行车越野赛中,小文同学的参赛方法是先以一定速度匀速骑一段时间,再以另一速度匀速骑完全程。

计速器记录下了小文同学比赛过程中,所骑路程与时间的情况。

时间/分61215202530

路程/千米245678

师:根据统计表你能算出小文在出发多少分后改变了速度吗?此时他骑了多远的路程?

独立思考,说明理由。

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0到6分的速度:2/660=20(千米/时)

6分到12分的速度:(4-2)/(12-6)60=20(千米/时)

12分到15分的速度:(5-4)/(15-12)60=20(千米/时)

15分到20分的速度:(6-5)/(20-15)60=12(千米/时)

20分到25分的速度:(7-6)/(25-20)60=12(千米/时)

25分到30分的速度:(8-7)/(30-25)60=12(千米/时)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在15分后改变了速度,此时的路程是5千米。

师: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解决上面的问题?

生:通过统计图,直接可以看出它们速度变化情况。

大家在准备的方格纸上画出他比赛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

(4)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让大家发挥想象,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也可以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注意巡视,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解决。

[评析]: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教师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解题,感悟学习方法,再通过自主的探讨,小组讨论交流,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趣味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出示:《小马过河》的片段。

小马驮着面来到小河边询问河水的深浅加速把面送回家

师:听完这个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你能在统计图上表示小马的速度变化情况吗?(见右图)

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

[评析]:利用生动的故事情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既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增大了学生的参与面,使教师能准确而全面地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四、全课总结。

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改编《小马过河》的故事,用统计图表示小马的速度变化。

[评析]:作业的设计具有一定独特性和趣味性,学生学的轻松,玩的高兴,真正体现了减负的效果。全面推行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总评]:

1、活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教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可参考的蓝本,而不是圣经。基于此,本节课在设计上作了适当的改动:便于把知识和生活联系紧密,贴近学生生活。例如:把例2做了适当的改动,增加了一名同学,比赛过程也增加了一些环节。学生从中不但能学到知识,也能认识到做人的道理。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2、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根据本课内容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有相配备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如记者采访活动,不仅要求学生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还要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小马过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这节课的环节设计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创设一种积极的思维、热烈的争论、友善的交流充满整个课堂的气氛。只有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得以发展。如:反馈练习中,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

篇2:数学与体育

一、教材分析:

《比赛场次》是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三章《数学与体育》中的内容。在此之前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初步学习了4支球队内有关比赛场次的列表及画图等解决方法,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借助解决“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画图发现规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算场次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类似比赛场次的问题。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充分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空间。

二、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分析:

“体育中的数学”是通过研究体育中 “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探索人数或队数与场次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熟练运用图示、列表、连线,计算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突出表现为由画图到列表再到总结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

教材将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本节为实践活动课,学生都会参加学校的体育运动,也经常观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对于书中所提及的体育问题可以说经常接触,并在不同层面上有过思考。基于这一点,书中的问题,部分学生是可以解决的,但要将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并要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这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有效性;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列表、画图的方法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规律。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发现《比赛场次》中的规律突出重点。

难点:从列表、画图的方式中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列表 图示寻找其中的规律,互相交流总结,从而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五、教法: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设疑制难,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掌握比赛场次的计算中存在的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体育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体会到要将较难的知识易化。

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发展,再通过交流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六、最后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借助简单的“我与几名教师握手”这一情境,引出“假若2个人互相握一次手共握几次手”的问题,引出本节的主题——比赛场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索新知识、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较感兴趣,也比较乐学,更容易形成新的技能。

(二)学生独立思考,结合实际想出自己的方法。

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四个球队以单循环比赛方式参加足球比赛共需要的比赛场次,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比赛场次中各数量的关系,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画图或计算,对单循环赛这一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凸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多给一点时间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在汇报时要讲明自己的做法、列式的道理。讲讲自己的计算方法,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三)观察课件,认真观察思考其中所蕴涵的规律,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趁着学生激情正高涨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有意将例题的难度逐次加深,让学生体会到刚才画图等方法麻烦而且浪费时间,使学生体会到方法概念化的重要与迫切,从而切实的认识到只有将简单的情节抽象概括得到简便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生活中复杂的问题,了解到总结概括的必要性。这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通过把形象的认识提升为抽象的概念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过程中组织学生交流并发现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体验方法的多样化,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学会倾听。

(四)引申及拓展。

在掌握数量关系的后,引导学生将自己刚刚获得的理论知识灵活用于实践当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解决。

(五)说一说。

学生在进行完这一课时的教学后,谈谈自己的收获,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够自如地运用,更能够有效的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明白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七、说板书

篇3:数学与体育

1.1 高校体育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普遍表现

高职院校体育生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 与一般学生相比, 高职体育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但是却缺乏较为科学的学习思考思维, 在日常学习中, 大多数高职体育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待知识常常是浅尝辄止, 不肯在学习上花费时间。在数学课堂上, 由于数学这一科目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使得他们不能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上课时间容易走神, 而课后又不能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从总体上讲, 高职体育生的数学成绩偏差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高校体育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心理表现

1.2.1 厌学的心理

与一般学生不同, 高职体育生每天要进行大量体育训练, 伴随着体育训练高职体育生还需要同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文化课, 本就疲惫不堪却还需学习文化课, 这就使得高职体育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心不在焉,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种本身内容枯燥, 缺乏趣味性的科目更是如此, 长此以往, 大量高职体育生便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 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

1.2.2 逆反的心理

逆反心理不单是高职体育生在学习时出现的问题, 也是一般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期。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表现是:对老师的评价消极否定, 将学习差认为是一种“酷”, 对老师的批评和建议认为是老师对自己有意见, 认为错误在老师一方等。

1.2.3 自卑的心理

高职学生对待学习大多存在一种自卑心态, 这是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没有注意到的, 在课堂上很少高职体育生敢于大声的回答老师提问的答案, 并且对于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常常羞于提问, 不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达自己在学习上的想法和创意。

2 造成高校体育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分析

2.1 教学要求不合理

教学要求不合理是我国当前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数学课程本身便是高职体育生学习上的障碍, 而各大高校不顾体育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偏高、偏难、偏多的制定教学要求大大的超出了高职体育生的学习能力, 也极大地加重了他们的课后学习负担。

2.2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

当前我国虽然在大力提倡教育制度改革, 以其达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 学校和老师更加倾向将教学资源向着尖子生方向倾斜, 而对于班级中的中等生和差生的关注度不够。其次, 当前教师的教育理念仍然受应试教育影响很深,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仍然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课上与学生的互动严重不足。甚至有些教师认为体育生无需进行过多的数学学习, 只需学习数学最为基础的内容便足够。这些观念使得高职体育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不能得到充足的学习资源。

2.3 教学方式较为死板, 与学生课下沟通不足

高职体育生的数学教学应当更为贴近生活, 更为贴近体育活动, 更加生动具体, 但是当前的数学教学中, 数学老师大多忽略学生的需求, 将对于体育生的教学模式等同于一般学生的教学模式, 忽视高职体育生的接受能力, 教学方式刻板生硬。在课下教师不注意同学生沟通互动, 教师只顾及在课堂上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忽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 家庭关系等内容进行分析。

3 促进高校体育生数学教学的对策

3.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职体育生的学习极为关键, 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 课中记笔记, 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因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 根据数学的学习理论, 学生的学习是由三个互相联系的过程构成的, 即新知识的感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融会贯通阶段。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 互相制约, 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将这三方面有机结合。而体育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通过培养体育生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知识。

3.2 培养高职体育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培养高职体育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首先可以通过一些益智小游戏,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做实验、猜谜语, 变魔术等方式设置教学背景, 让学生产生好奇心, 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原理。

其次, 在课堂上可以穿插讲一些著名的数学家的故事, 如华罗庚等。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有何作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再次, 在课外,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数学小组活动, 如让学生学习关于数学的魔术原理等, 让学生在课下能够在娱乐中学习到数学知识, 也可以同其他学校联合举办奥利匹克竞赛等数学知识方面的竞赛, 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在数学学习上进行交流。

3.3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一定要注意高职体育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并且在教学中尽量鼓励学生, 以便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课下, 教师应当定期进行查访, 将学生反映不懂的地方尽量多讲几次,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 对于高职体育生的教育要求也会不断提高, 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 教师在对高职体育生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计划, 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摘要:当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 体育生的学习相对其他学生来讲整体较差, 特别是在数学方面, 这极大地影响了高职体育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体育生数学成绩差是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究, 可以有利于提高高职体育生的数学成绩, 并且帮助高职体育生更好地适应高职学习。本文从高职体育生的数学成绩为切入点进行探究, 拟在通过提出高职体育生数学成绩低的原因, 找出解决途径, 提出提高高职体育生学习成绩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学习,教学障碍

参考文献

[1]孔祥富.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动因分析及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教通讯) , 2008 (03) .

[2]姬会娟, 王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接受学习”新解[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03) .

[3]董淑珍.职校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教通讯) , 2008 (12) .

篇4:数学与体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数学;有机结合

体育和数学虽然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科,但是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育教学虽然以身体运动为主,但事实上,体育教学中包含着许许多多数学知识,因此,根据小学阶段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把数学知识和体育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上的快乐,还能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掌握数学的相关知识。

一、队列队形练习中的数学

1.站队、报数:初入小学的新生体育教学的第一课要学习站队,只有站好了队才能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在站队的过程中学生互相之间比高矮,个子矮的站队伍前面,个子高的站队伍后面,这样不仅复习了数学中的高和矮,还学会了站队的方法;在站好队的基础上教师为了了解本班的学生人数情况会要求学生报数(一般低年级学生先进行集体报数),要求学生“1至×”报数,很自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复习了数学中的顺数数。

2.成××队形走:队列练习时会要求学生走成三角形(△)、菱形(◇)、圆形(○)等图形队形,这个练习就得以数学知识为前提,否则队形无法进行。

3.转法练习:向左(右)转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识别左、右、前、后方向,如何以指定转动方向的脚跟为轴,另一脚的脚掌为轴转体90°;向后转时以右脚跟和左脚掌为轴同时用力从右向后转体180°。在教学时不仅熟悉了四个方向,而且学习了以×为轴转的方法,用身体感受角度。

二、游戏中的数学

1.投球入筐:让学生在操场上投球入筐,学生先围成一个长方形,把一个大筐放在长方形的正中,让学生向筐里投球,学生有的投入的多,有的投入的少,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每个人离球筐的距离不一样,当然投入率就有高有低。有什么办法能让游戏公正、公平呢?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体验,得出结论:大家围成一个圆,把球筐放在圆的中心(圆心),再依次投。这样让学生在练习中认识到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以及在同一圆的圆周上的任何一点到圆中心(半径)都相等,这样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心和半径,把数学和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既增强体质又学到了数学知识,学生既认真又快活地学到了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动作的准确性。

2.叫号接球:在进行叫号接球游戏时,我们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数字叫号,然后逐渐进行改进,可以进行一些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如学生在叫号时可以运用乘法口诀,也可以把7和12号改成3+4、3×4等。这样既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同时又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3.长江—黄河:在游戏的过程中针对水平一的学生简单地命名长江队和黄河队就可以,而水平二和水平三的学生反而会觉得枯燥没有激情,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变换方式,把队伍命名为奇数队和偶数队,教师用加减乘除让学生自己得出数字,然后再判断自己是追人者还是被追者。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游戏效果,还能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口算能力。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门课程,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不具有唯一性。传统的学科教学一般都是教本学科的相关内容,很少涉及其他学科知识,教学面、知识面比较狭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理解的不断加深,把新课程标准中的“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新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为实现课堂中各教学目标打下良好铺垫。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打破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线,加强了体育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既以体育教学为主线,又将体育教学与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育课教学中有了数学的参与,让队伍变得整齐有序;因为有数学的参与,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體育教学与数学的有机结合使体育教学走向综合、整合,使体育教学真正发挥独特的育人优势。

参考文献:

篇5:数学与体育

六月份工作总结

在指针一分一秒的转动中,六月份的时光已悄然流走。全部课程也已经结束,大家都积极的投身到紧张的期末考试的复习中。我们也在学习、复习和工作中共同努力做好本学期最后的事情,现我们体育部对本月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工作

1.积极参加院系例会。本月院体育部召开了一次系统会议,主要是对我们本学期体育部的工作进行总结,然后对于下学期的工作有所计划和思考;我系团学会共召开了一次例会与一次部长会议,各次会议,我们都及时的带领我们的干事参加和学习,并认真做好相应的重要记录,主要也是对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2.针对每次各种会议的内容,我们都及时的把工作任务交代下去并认真努力的完成。

3.配合我系团学会认真监督我系劳卫宿管部的劳卫检查工作,于周二对我系各寝室卫生工作进行了检查和详细指导。

4.各部门的有关活动或会议,我部门都及时的参与保卫和纪律维持工作。

5.对每次的活动或工作及时作出总结,召开部门会议,并探讨和交流活动和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本月我部门共召开了两次部门会议,生活中也时常关心干事的工作和学习。

二、活动方面

1.6月11日晚上,参加我系本学期的最后一次系干大例会,我部门在会议中对体育部本学期的工作做了一个总结,也对自己在数计系团学会工作一年的切身体会和感触。在本次系干大例会中,由系辅导员曾遴琳老师对在第二届“欢送杯”篮球赛中获得奖励的班级和个人予以表扬及颁奖。

2.6月12日晚,担任我系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的现场保卫和秩序维持工作,确保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6月15日中午,在食堂三楼会议室,参与了院体育部召开的本学期最后一次系统会议,在会议中,各院系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下总结,院体育部委员曾登对下学期的工作提出设想同大家讨论,院体育部副部长对排球赛进行总结,院体育部部长杨洋发表讲话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以便以后改正也对本学期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4.6月18日晚,在本系的青志表彰大会中担任保卫工作,维护会场纪律以保证会议的正常进行。

三、工作教训与意见

1.在活动上有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分工不是很明晰,让我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不过发现问题,我们才有机会去解决问题。

2.我们在参加系统会议的时候不够准时,随在联系方面有一点问题可是我们确实迟到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下学期,我们会加强同院部的联系,认真及时的参加每次的会议。

3.这学期,我部门与院部联系不是很多,可能导致对某些工作不是很了解,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会更加主动的院部沟通和联系,以确保我们的工作能更好的衔接上。

4.对于院部提议的组建“篮球宝贝”的意见,在我系有点不实际,望院部慎重考虑。

本学期已临近尾声,大家都要积极的备考了。六月的太阳再大不能掩盖住我们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和复习,让我们在考试中都能游刃有余,以出色的成绩来回报我们辛苦的父母。

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学生会体育部

篇6:体育中的数学教案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5---76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体育活动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排列方案表(两份)、体操队形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 模拟表演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数学吗?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模拟体操表演,并研究一些体育中的数学。 (板书课题:体育中的数学) [评析:体育活动是学生最感兴趣,最愿意参加的活动,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创设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习的兴趣,在强烈的兴奋和欲望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明确学习任务。] 2、模拟活动,探究体验。 师:(课件2)这是我们学校体操队彩排时的队形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 生:他们站成了6行,每行有8人。 生:一共有48人。 生:我用算式8×6=48,算出他们有48人。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但是根据要求要把这些人排成4行,怎么办?课件3 生:每行有12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48÷4=12人。 师:你安排的很合理,在体操表演时要求变换队形,要求把由48人组成的体操队排成长方形队形,可以怎样排队。同学你们先考虑最简单的一种是48人能排成几行? 课件 观察是长方形队形吗?不是。为什么?(站队时每行人数或行数为1时,该队伍呈一条直线,所以列表时这两种方案不能列在表格中)。 好吧!现在用“O”表示,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然后把你的设计方案填在书75页的表格中。看谁设计的又快又好。用3分钟。看来有些学生已经设计好了,坐起来。你们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方案? 生:我的设计方案是有2行,每行人数24。算式:2×24=48人 生:我们是有4行,每行人数是12人,算式:4×12=48人 生:每排有3行,每行人数是18,算式:3×18=48人, 也可以站成每6行,每行人数是8,算式:6×8=48人。 说的很好。课件出示4 师:是不是只有这4种方案?谁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第五种 第六种 每行人数 24 16 12 8 行 数 2 3 4 6 总人数 48 48 48 48 生:答出示排列方案表:课件出示5( 比较说明课件的内容。) 在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算式一样,排出的.队形不一样,面冲的方向不一样,同样后面存在同一种排法)。 师:你们设计出的方案非常好,看来每个同学都能当一名小小的设计师了,老师真的为你感到高兴,但是又有新的要求了,(课件出示6) 大家来读一读,要把48人组成的体操队排成方队,至少要去掉几个人?或者至少要增加几个人?现在同桌交流一下。 生:我认为要想站成方队,最少去掉12人就行。板书:48―6×6=12(人)那8×8=64行不行?生,行。 5×5=25取行多一些行不行呢?行。为什么说至少?取掉这么多就行了,但是取得比这些人少就不行。 生:我认为可以在增加1个人也能站成方队。板书 7×7-48=1(人) 答:至少去掉12 人,至少增加1 人。 师:真没想到,你们这么聪明。 [评析:通过情境的创设,结合具体要求,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组内的探究、交流不仅给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实践应用 师:课件 我们班有多少人?如果要把我们班的学生排成方队,最多能用几人? 生:最多能用49人。站成7排(行),每排(行)7人,用算式表求就是7×7=49人。 师:你回答的可真快,还非常准确,如果排成长方形队形,可以怎样排能。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你的想法。2*29= [评析:把模拟表演自然地过渡到生活中,学生能更直观地感觉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能充分激起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欲望,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比赛场次 师:刚才大家都设计了不同的队形,很了不起,第四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中国队所在的小组有4支球队,每两个球队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裁判由大家来当,先来看看比赛的场次吧!老师想请各位裁判帮助数数每队要进行几场比赛? 1)中国队在小组赛中要进行几场比赛? 生:3场比赛 师:谁跟谁比呀? 2)整个小组共赛多少场比赛? 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工具,在你的纸上写一写,画一画。全班交流一下方法。(注意:进行过一次比赛的两个国家不能重复)。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师:1)可以用连线的方法 2)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3)可以用画线的方法 这种连线也是有次序,有条理的,想一想,我们算得也有道理,4支队,一个队赛了3场,4 支队就12场。现在为什么少了?是不是刚才有重复的? 中国 加纳 澳大利亚 俄罗斯 重了,中 国包括加纳,加纳也包括中国,3×4=12, 12÷2=6(场)就是所赛的场。 4)还可用列表格法 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来说一说这种方法的含义。 (在表格中,两个国家交叉的表格代表两国之间的一场比赛,自己国家和自己国家不能比,用斜线将表格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代表各国之间的比赛,而另一部分是重复的、舍弃的。) 中国 加纳 澳大利亚 俄罗斯 中 国 加 纳 中国、加纳) 澳大利亚 中国、、澳大利亚 加纳、澳大利亚 俄罗斯 中国、俄罗斯 加纳、俄罗斯 澳大利亚、俄罗斯 5、活动延伸 师:为了向你们表示祝贺,请全班同学起立,每个小组中两个人握一次手,向对方表示一下祝贺,看看每个人握几次,你们小组一共握了几次。 师:巡视没发现数错的。 很高兴大家都能认真参与也能数对次数。 四、教师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快乐 师:能告诉我你快乐的原因吗?老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也感到非常的快乐,因为在今天的课堂里,我们看到了你们的聪明才智,团结合作,你们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体育中的问题,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希望在今后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教后反思: 新教材加上新的教学理念,使我感到数学课的教学活动越来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越来越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融会贯通。 在教学中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利用模拟表演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操表演过程中如何进行排队的问题,再通过实践应用,对自己班学生进行排队。在比赛场次的教学环节中教给学生图解、列表的方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体操表演中的队形问题及比赛场次问题,从而学会分析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作为遗憾的艺术,还有许多值得细细推敲的地方,例如在体操表演中排成长方形时应该怎样排呢?学生总结了8 种方法,在这一环节,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排列,我想重复的队列就不会再出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教学契机,让学生经历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体操队排成方队时,学生对方队概念不够清晰时,教师应因势引导,抓住一个学生的回答,肯定2×2是方队,3×3,每行3人,3行是方队,一定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触类旁通。

上一篇:交通部标准化指南下一篇:一句话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