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案

2024-05-14

探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案(精选6篇)

篇1:探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方案

摘要:阅读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于形成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断)。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且,从教材上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老师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了”,这种概叹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由此可见,阅读教学面临着重要的困难。但是,阅读教学有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吴燕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一是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即:教师要找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定位,正确认识到自己是引导者而非权威者的地位,不过分地享受决策权,要放低姿态,学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时,还要把握好教学过程中“收”和“放”的度,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二是有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直观感受,整体把握文章的意境;还可以组织一些诸如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班轮赛等形式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十分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感情。第三是,重视课外阅读的延伸,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与教材相关的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文章,还可以举办一些课外阅读活动,比如读书角、读后感征文比赛等等。

范廷俊认为: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让学生产生兴趣继而爱上阅读的目的。这种新的教学法就是趣味教学法,即采用一些先进的、有趣的方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并调动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在使用这种教学法时,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精心设计文章的导入语。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引入所讲的文章,还可以采用一些对比学习的方法,在讲一篇阅读时,可以先用一些与所讲文章向相关的内容作为引导语。二是注意提问题的方式。在提问题时,可以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方式,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三是要善于表扬学生。

王现强说: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二是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习惯要做到一粗、二细、三精、四记。四是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同时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

李月清认为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运用串讲法、谈话法、讲读法,品味法。这几种方法要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使用时要灵活,不落窠臼,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陈绍宜则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培养,加强词句的训练和积累,阅读课文还是要坚持以读为本。总之,阅读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要尽量进行综合训练,减少单项训练。以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愿望。

朱成友则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滞后、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不足、阅读教学被动性较强,学生缺乏个性化阅读的发展现状上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手段。即,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加强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通过这些手段,加强教师在教学中综合运用教育学、语言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能力,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张自力在结合他本人的教学实践下,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了一下几点的建议:一是采用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二是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三是提倡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管淑芬在总结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待解决问题(如: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无法调动小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正确地发挥。)下,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一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二是通过各种教学形式的结合,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三是鼓励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付淑萍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则提出了以下的几个建议:一是加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如语文老师可以加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注重阅读的基础训练,小学语文教师平常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基础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其基础知识得到训练和巩固;三是借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难懂的课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增强学生之间的意见交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同一篇课文,加强学生对课文的全面理解。付淑萍还特别强调,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阅读难度的梯度增长,注重阅读的基础训练。

宋国友则认为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激发阅读兴趣,注重个性化阅读;二是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写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教学生活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研究思路:本研究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已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本研究的难点是:实践要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试验,工程量大,耗时长,人力物力投入大。突破方法是号召有意向的学校,在一个学校的选择一个年级的几个进行实验对比,这样,只要六所学校参与即可,而且学段不同,不会影响学校里其他年级的学习进程。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研究小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实践,在实践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研究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地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大范围进行推广应用,促进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做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研究预期效果:通过此研究:

(一)学生形成强烈的读书愿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学生掌握一些科学读书的方法。

(三)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指导方法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整个学校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参考文献:【1】《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吴燕清《学周刊》 2014年第4期

【2】《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范廷俊 《学苑教育》2014.2

【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王现强 《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月第7期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采用的方法》 李月清《才·智》

【5】《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陈绍宜 《学科教学》 2014年3月28日

【6】《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朱成友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7】《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张自力

【8】《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管淑芬

【9】《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付淑萍

【10】《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宋国友 《赤子》2014.02

【1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教育部

【1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吴忠豪

篇2:探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案

吕 瑞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实验学校)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篇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探讨

一、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首先要让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教师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教师范读, 还可以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 学生可以视其人, 闻其声, 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及表情, 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动之以情的范读, 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不断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看着图片, 听我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 也完全沉醉了。”当我读完最后一句时,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很明显学生被我的范读所吸引, 情绪高涨, 在本堂课中朗读课文都特别卖力, 特别投入,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看图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语文书中, 有许多都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在学习时将插图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先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接触课文, 会引起其注意力和兴趣。与此同时, 给图片配音, 让学生去欣赏、体验, 从而激起朗读的兴趣。我在教学《游天然动物园》一课第三自然段时, 先让学生看书上的插图“一片辽阔的草原仿佛是一块巨大的嫩黄色的地毯, 星星点点的几棵绿树显得苍翠挺拔, 树下亭亭玉立地站着几十只长颈鹿, 简直是一副美丽的图画。有几只猴子站在长颈鹿的背上, 啃着野果, 还有几只在树上荡来荡去, 做着各种动作。”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再让学生用一段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最后让学生读课文, 看书上是如何来描写的。这样学生读起书来就自然有了兴趣, 使得课文学习变得轻松。

3. 利用音乐、美术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中运用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教学《二泉映月》时, 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然后再朗读课文, 学生就兴趣盎然。讲读课文时, 让学生配乐朗读, 学生就很容易进入角色, 读出感情。教学高鼎的《村居》时, 学生理解了诗意后, 我问学生:“你能把诗中所描写的‘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早春二月景色画出来吗?”学生都跃跃欲试。自然下面的有感情地朗读顺理成章了。

4. 开展朗读竞赛活动, 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 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评议时, 教师应特别注意要充分地尊重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 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 都应该给予肯定。在朗读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不吝惜表扬, 多给学生些激励性的话语, 如:“读的真棒!”“我听得都醉了!”孩子在表扬中得到了肯定, 以后在朗读方面一定会更加努力。

5. 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课堂上可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分角色读、赏读、以比赛的方式读等。但应根据实际的需要选取朗读的方法。

二、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 教师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 充分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 是有着不可想象的作用的。教师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 引读在彭德怀的命令下, 杀大黑骡子一段内容时, 应用悲痛的语气。在教学《烟台的海》中, 引读第三自然段———夏日烟台的海时, 应用轻快明朗的语气……

2.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创造特定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

结合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 在学生的理解课文内容时创设情景, 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 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 使学生身临其境, 多种感官同时参与, 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我在教学《大江保卫战》的第二自然段———人民子弟兵在九江赛城湖保卫大堤中的神勇表现时, 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电影片断, 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受到当时环境的恶劣, 解放军奋不顾身的精神, 学生再读课文就会很有感情了。

3. 在表演中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苏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 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船长》《负荆请罪》《螳螂捕蝉》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 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 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 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有了理解, 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 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学生通过表演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 产生了真情实感, 就自然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交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 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停顿、重音、声调、节奏等。尤其应让小学生学会读没停顿标记的长句子。如,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这样的长句子可以先问:“什么?怎么样?”学生回答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 掠过这片海域。”这样这个句子的停顿就画出来了, 即“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强调重音可以这样训练, 例如:让学生读课题“给家乡孩子的信”回答老师的问题。师问:“给谁的信?”生读:“给家乡孩子的信。”师问:“给家乡孩子的什么?”生读:“给家乡孩子的信。”这样一问一读就让学生明白了该怎样重读。

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教育有关部门要健全朗读的评价机制, 以促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水平的提高。

篇4:小学语文教学方案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案;深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14-01

语文教学在其漫长历史演变中,具有很强的审美意境,在充分表达文字传达之美的同时,又蕴含教学的过程美。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只是教导学生识句断字,更不能是空泛思想教育的传授,而是应让学生学会一种探索心态,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缺乏学习心态的培养

小学是一个人通往成功路上的起点,小学阶段学生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可变性,应给予正确思想观念的灌输,在以“分”作为学生整体素质的量化标准阶段,现实中对小学生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心态和思想观念培养的漠视,

2、功利主义

许多家庭甚至把整个家族的希望压在孩子身上,并时常以认真学习,考入名校等作为其学习的动力可;因此,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动力由自身兴趣转变为功利主义,其思想观念和学习信念收到不同程度损害,长期以来,会造成教育制度的缺失。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分为语文阅读教学,语文作文教学,语文普通话教学;下面从这三方面做浅要分析:

1、强化学生阅读方法

强化小学生自身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因素,强化小学生语文文章阅读能力培养对文献阅读,文献参考,知识传承等方面具有指导性作用;据笔者多年教学研究发现,在语文阅读方法培养上,包括如下三种方法,首先:泛读,为确保文章阅读质量,并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多篇文章的重点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在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上,多在课堂上运用简单易懂文章进行泛读训练,在阅读方式上和阅读形式上加强重点信息提取式阅读。其次:探索式阅读;探索式阅读与泛读方式相比,其在阅读目标选择上,均为在有限时间内提取重要阅读信息,但在阅读要求上,探索式阅读比泛读要求更高,需在整篇文章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并带问题进行文章阅读。例如:在阅读训练中,可针对文章就作者其余作品,文章核心论点,文章重点知识点等做深入探索式阅读。最后,品味文章;在阅读训练中,应对文章意境与文章精华进行品味与提炼。我国语文文化博大精深,不缺乏精品文章,在提升学生创作能力阶段,通过阅读品味优秀文章对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在课堂阅读训练中,应就优秀文章优秀词句进行记录,教师应带领学生就文章结构与文章整体思想等做深入分析,并就作者真实意境认真揣摩,并将优美语句进行语句分析并加入记录。

小学生语文阅读缺乏自觉性和实践性,在其教学方式上具有可塑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实质监督与指导,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形式,进行阅读心得讨论与分享,教师可在课堂上就学生出现的问题做现场分析与讲解。

2、语文作文教学

(1)改善学生学习认知能力

中国传统教育制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忽视“学”的重要性和根本性,“教”以致“学”“学”以致“用” ,而现阶段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学”“用”比例维持在2:4:4左右为最优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等现象,教师应注重“学”与“用”,并以此为核心进行学生思维模式拓展与扩散。

案例:2011年安徽中考作文题目为“以我们这个年龄”,学生会自由联想为我们年龄的经历与事物,这种思维方式缺乏扩散性。在教学小学阶段学生作文写作时,初中阶段学生社会经历太稚嫩,可能很多学生会说我们这个年龄在学习,针对以上作者可预见的写作方向,在面对题目时,应看到隐藏在题目背后的中国教育制度和功利主义缺陷,这才是出题者真正意图所在。

(2)编写有效作文教材

“教”“学”和“用”三者没有谁重要之分,“学”“用”是教育大厦完善作用,而“教”则是教育体系基础作用。三者似教育界三架马车,缺一不可。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除改善学生认知能力同时,应根据实质教学情况编写有效作文题材,充分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合理性教材对缺乏深厚文学底蕴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可就作文赏析,作文写作方法,作文拟题思路等方面编制作文教材,以丰富学生阅历,满足学生需求。

3、普通话教学方案

(1)发挥教师“示范性”作用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示范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进行课堂讲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针对小学生吸收知识性极强等特点,应从小形成良好习惯,教师为小学生提供普通话示范性课例,强化普通话推广力度,并教育学生多用普通话进行言语交流。

(2)开展普通话训练班或辩论赛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校园普通话教学进行开展训练班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对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普通话辩论赛教育,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针对课堂辩论过程中出现的普通话问题,进行现场教师更正。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 [J].教学与管理 2011,1

篇5: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J].文学教育:中,(10):116.

[2]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3):97.

篇6: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案

白百合 发表于 2007-3-15 21:12:21

一、课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只停留在对教学目标尤其是知识目标的设定,知识的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过程的逻辑安排起点上,而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则没有有意识的关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将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使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中得以真正落实,成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其中优化教学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

二、概念的界定。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从字面讲,“设”即筹划;“计”即计谋、策略,“设计”即筹划与策略。从普遍意义讲,“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方法、样式等。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在小学语文课上课之前,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有无区别呢?本质上是无区别的,是一致的,都是做的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在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完成教学设计,是教师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科学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过程,更是保证教师顺利地、成功地走上讲台、完成教学任务的第一步。因此,如何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落实新课程理念,优化我们的教学活动,是每个教学工作者都该不断为之探索的。我校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力求将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新课程的理念合理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中,不断地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使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四、研究的内容。

1、立足于学生实际,注重课前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设计首先要精心进行课前准备,必须对每一环节、每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加以精心设计;对大纲要求、学生状况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前准备中应充分考虑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能起到引导作用,将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融合到教学方法设计中来,以便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最大限度地发挥。

①重视预习这一环节的设计。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对新课进行了一定的预习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更加地投入,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后进生能更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进行预习设计的时候,要是设计一些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的要求要分年级而定。每个年级都要求在预习的时候要读课文,并由家长协作,在课题边上进行签名打分。低年级学生在学了查字典后,一类生字进行查字典的练习。中、高年级还需进行生字的扩词,一些重点的和难理解的词语查找意思。以上是预习时要做的一些常规,除此以外,还可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一些课外搜集资料的预习作业。

②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

优化教学设计先要关注教学的对象——学生。如果脱离具体的教学对象,就不会有最佳的教学设计。在课前了解、关注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方式,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如今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与以往大不相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阅读的内容广,如果我们还是认为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的了解是“一片空白”,这种认识显然不对了,必须对教学起点属于何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③充分考虑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生活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关注“生成”但并非摒弃“预设”。兵法中有“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同样如此。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因此教师精心“预设”,通过预测“学情”,预想“可能”,突出教学重点,简化头绪,使之目标集中,成效明现,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

2、遵循语文教学的创造性。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而语文课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言本身既有严格的规范性,同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随着交往的需要,会表达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样式,有时,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语文教材就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时期,更需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语言本身和教材的创造因素以及儿童待发展的创造思维,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才能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①改变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在积累迁移中教会学生运用语言,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要善于解除教学参考和标准答案的束缚,要给学生留出发表自己观点的余地。提倡多元解读文本,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与文本交流、对话,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解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正是这种尊重,才会有多元解读。多元解读也正能体现出学生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成了知识、情感的建构者。

②不同的课文要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这是新课程带来的变化之一。无论教师怎样进行教学设计,都要努力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

③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将语文教学向生活开放、向课外阅读开放。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让学生“生活在语文中”,作文教学就始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求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写周记(一、二年级以“绘画作文”为主),鼓励有写作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写日记,来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学校要经常性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各个班级要利用班队课开展主题鲜明的班队活动等,来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大课堂,丰富知识,开阔思路,积累语言,这是过去教学设计时所忽视的。“课标”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就是讲的多进行课外阅读。在指导、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制定读书计划书;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资源,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每班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出读书小报;建立读书成长册。

3、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世界各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问题上,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了新课程教育的开展,“放大”了课堂教学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量的增强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五、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全体语文教师、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其中每个年级挑选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

2、研究的方法:课题将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预测法进行研究,实验总结。

六、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提出课题,设计方案阶段。(2006、4~2007、1)

资料收集、学习;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实施阶段。(2007、2~2008、8)

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策略。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通过调查、实验、比较、预测等方式,定期了解优化教学设计的进展情况。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结题推广阶段。(2008、9~2009、8)

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观摩活动。

七、预期成果形式:论文、开课、案例。

上一篇:学生调查问卷答案下一篇: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