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024-05-16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通用8篇)

篇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文明小学2012学年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度

为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州、县有关加强教育系统安全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文件精神,确保校园安全与稳定,学院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做好宣传、教育和排查工作,制定以下制度。

1、成立由学校领导任组长的安全教育和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专设机构、专人管理、专项经费。学校校长是本单位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责,要做到任务明确,措施有力,工作到位。

2、无发生校舍设备倒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无发生重大校园火灾事故。组织校外大型活动时无发生恶性交通事故。无发生学校师生群体严重中毒事故。无发生严重校园暴力案件。无发生造成社会影响的治安和刑事案件。无发生造成社会影响的群体上访事件。无发生造成影响的师德事件。

3、各部门要加大安全工作力度,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宣传、有检查、有记录。要开设法制教育课和讲座,每半年搞一次法制报告会。学生、教职工违法犯罪率分别控制为零。

4、加强领导干部管理,无犯罪行为。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5、及时上报师生违法犯罪情况,及时上报各种安全事故,不得隐瞒。如有隐瞒,一经查实,追加责任。

6、学校保卫处要采取各种形式对师生、职工进行防火、防盗、防电、防雷、防风、防水、饮食、交通安全等各种安全教育及演练,提高自护、自防、自救意识。各部门要积极协助、参加。

7、学校保卫处要抓好值班工作,坚持领导带班、值班人员坐班及定时巡视检查,严禁值班人员脱岗。

8、各部门要定期对相应的办公室等场所进行检查、维修,一定要按照规程和要求去做,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时解决,及时整改,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各部门要对存在的隐患立即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拿出计划,落实死看死守措施。

9、各重点部位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消防器材,并成立安全救护队,力争把不安全事故处置在初发阶段。

10、各部门要建立安全信息网络,对外联系电话要做到畅通无阻。

文明小学 2012年3月4日

篇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建立 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

2、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部

门、车间、班组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3、各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4、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6、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7、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9、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10、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

11、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

12、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13、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

14、从业人员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情况。

15、每月向池北区安监局报送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篇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一、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由来及其发展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又称生产者责任扩大 (Exten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 。EPR的概念, 首先是由瑞典的环境经济学家托马斯· 林赫斯特 (Thomas.Lindhqvist) 在1990年提出的。托马斯在1992年给瑞典环境与自然资源部提交的一份报告中, 对EPR做出正式的定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EPR) 是一种环境保护战略, 旨在降低产品的环境影响目标。它通过使产品制造者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特别是对产品的回收、循环和最终处置负责来实现。1995年在对报废汽车回收项目研究基础上, 托马斯教授对EPR的定义进行了再修订:“生产者责任延伸 (EPR) 是一项制度原则, 主要通过将生产者的责任延伸至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特别是产品消费后阶段的回收、再循环和最终处理处置, 以促进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保护。”此次修订强化了EPR 内容是针对产品消费后阶段的责任, 使该责任范围更加具体化。

EPR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西方发达国家和组织机构纷纷对此展开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 在欧盟, 将EPR定义为“生产者必须负责产品使用完毕回收、再生或弃置责任”, 其策略是将产品弃置阶段责任完全归于生产者;在美国, 1996年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议会 (PCSD) 就生产者责任延伸进行了修订, 将EPR中的P由生产者 (Producer) 修订为产品 (Product) , 意为“延伸产品责任”即在延伸产品责任体系中, 制造商、供应商、使用者 (公共和个人) 以及产品处置者将共同承担产品及其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责任。其目标之一就是识别生产链条上那些最有能力改善产品环境影响的参与者, 而该责任主体视情况而定, 或者是原材料的生产者, 或者是最终用户或者其他;在经合组织国家, 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在其《EPR框架报告》中较为完整地阐释了该定义:EPR是指产品的生产商和进口商必须对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大部分责任, 包括原材料选取和产品设计的上游影响, 生产过程的中游影响以及产品消费后回收处理处置的下游影响。2001年《EPR:政府工作指引》的研究报告显示, OECD对EPR的定义进行了再次修正和完善:EPR是一项环境政策, 在该项政策中, 生产者对产品有形责任或者经济责任将被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消费后阶段。此次对EPR定义的修正,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责任的转移, 产品消费后回收处理处置责任由政府承担转移给产品的生产者承担;二是激励产品生产者在产品设计时将产品的环境影响考虑进去。

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现实意义

EPR是一项环保制度。其不仅可以促使生产者主动地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考虑如何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使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最小, 以达到在产品报废以后便于回收利用,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目的, 而且还具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

1.完善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制度控制。

考察产品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法律制度, 可以发现:在产品生产前有环境影响评价、生产许可等源头控制制度;在产品生产中有清洁生产制度、环保技术要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控制;在产品使用中有产品质量责任制度的规范。EPR制度以对产品的消费后阶段为控制重心, 不仅直接实现了对废旧产品的法律控制, 更可以通过这种控制对责任者产生激励, 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产生, 从而实现对产品环境影响的全程控制。

2.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是与传统工业经济相比较而言的。它按照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安排人类经济活动, 将人类经济活动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的线性增长模式转变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集约式循环流动过程。在EPR制度下, 生产者要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消费后阶段, 承担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等有关的法律义务。该制度通过经济杆杆或立法强制, 促使企业在原料选购、工艺筛选及生产过程中主动采取保护环境的预防措施, 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与能量, 达到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协调, 进而实现循环经济所要求的“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和“再循环” (Recycle) 的“3R”目标。

3.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有力保证。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化过程中, 由于国家数量少、人口总量小、技术能力低, 经济总量也较小。无论18世纪中后叶的英国、荷兰, 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德国, 还是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美国和日本, 在这些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 都没有遇到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到了20世纪,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深层原因, 就是源于资源的短缺, 但此时, 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但像我国,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资源的需求量大, 在面临当今世界资源短缺、环境保护及国际政治形势等因素的强制约下, 靠走粗放型、环境污染型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的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因此, 循环经济——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特征的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模式, 是我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在EPR制度下, 通过将产品在消费后的回收和处置的费用内化为生产者实际成本, 从而激励生产者在产品生命的各阶段能自觉贯彻“减量、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 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 是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强有力的保证。

4.为人人享有平等的环境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环境资源作为公共物品,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特征, 这使得环境资源的成本通过市场难以内部化, 形成“外部不经济性”, 即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利用了不付成本的环境资源而获利, 而由此产生的负效应 (环境污染) 则由其他人分摊, 剥夺了其他人理应享有的环境权。EPR制度的设立, 明确了产品消费后处置的法律主体的责任。这样, 一方面从源头上解决了因生产出售产品而受益的生产者却不参与产品消费后废弃回收处理处置的责任分摊, 以及对因废弃物引发的公共环境质量维护中出现的“国家承担, 公众分摊, 生产者不管”的不合理分摊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人们提起诉讼, 包括公益诉讼、保护个人与公众生活环境的安全, 提供了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依据。

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的途径及其影响

1.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的途径。

(1) 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施对象。确立EPR制度,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适用的对象。就国外的立法实践而言, 首先适用于包装物 (德国, 1991) , 而后扩展到电子电器产品、汽车、轮胎、电池、冷冻剂、润滑油、油漆等。产品的寿命、构成、市场分布状态、再生资源市场等, 都是在确定产品是否适合实施EPR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通常而言, 产品回收价值和废弃物的环境影响是决定该产品是否适合采用EPR的主要因素。回收价值较高、环境影响较低的产品, 一般可以自发地形成市场化回收再生体系;而环境影响较大、产量增长迅速、缺乏回收再生商业潜力的废弃产品, 则需要政府政策的干预, 应是实施EPR制度的重点。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 包装物、家用电器、废旧电脑、电池和废旧车辆可列入制度适用的对象。

(2) 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手段。一是企业自愿:生产者自愿采取措施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最小, 而不是在法律强制下进行。二是政府立法强制:政府通过立法等手段对有关方面施加强制性要求来实施, 如政府强制企业回收报废产品, 禁止使用某种危险物质和材料等。三是经济杆杆:一般包括政府收取产品费、生态税、预付处置费以及抵押金返还计划等。

(3) 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方法。归纳起来, 主要涉及两类主体, 即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消费者, EPR的要求一般是要求消费者不得将废弃物随意丢弃, 必须分类放置或送至指定回收点;对生产者, EPR要求生产者必须全部 (或部分) 负责产品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物质与经济责任或者委托第三方负责。国外比较成熟的产品回收体系分为两种:一是共用产品回收体系。共用产品回收体系一般涉及以下三类企业组织, 即生产企业或进口商、第三方 (生产者责任组织) 、回收企业。其中生产者或进口商通过市场合约的方式将自己的产品回收责任委托给第三方即生产者责任组织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Organization, 简称PRO) , 但PRO组织自己并不提供产品的回收服务, 而是仅作为中间组织与各地提供具体服务的回收企业再签订市场合约, 使自己成为整个合约的中枢共用产品回收体系的建立, 可有效避免在实施EPR政策后中小企业因难于独立完成产品回收而不得不退出市场的尴尬局面, 从而在保证EPR顺利实施的情况下, 也能保持产品市场的有效竞争。二是专用的产品回收体系。专用的产品回收体系是指由产品制造企业自行建立, 从事本企业产品的回收业务的产品回收体系。它更符合EPR的政策, 在这种体系下, 生产者独立承担自己的生产者责任, 会有更大的动力降低产品回收处置的成本。

2.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影响。

(1) 对消费者的影响。EPR的本质是由谁来承担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费用。其特征表现为这一费用由生产者来承担。这就必然导致生产者成本的上升, 最终进入产品价格, 从而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使消费者的货币负担增加。另一方面, 通过将废弃物管理成本内部化可以激励生产者进行更有效率的废弃物从而产品的管理, 可以通过减量投入、再利用循环利用来降低成本, 并且保护环境, 这又使得消费者的货币负担减少, 同时获得健康生活的享受。在当今人们更注重环境、健康、享受的时代, EPR的实施何尝不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呢。

(2) 对生产者的影响。一是成本策略。在EPR实施以前, 产品消费后阶段回收与处理费用一般由政府承担, 不构成企业的成本, 在实施EPR以后, 产品消费后阶段的费用就内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 这势必会对市场消费产生消极影响。企业从市场和利润的角度, 就会有动力去消化和优化成本, 使之对产品的市场销售影响最小。二是产品战略。在EPR实施以前, 企业注重的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差异化以及创建名牌等方面, 而在EPR实施后, 企业就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回收及处置的便利和费用, 在制定产品战略时, 就必须考虑如何减少废弃物的产品设计。三是流通渠道策略。在实施EPR之前, 企业只关心产品由生产者通过流通环节送到消费者手中。在考虑了EPR之后, 流通渠道必然相应延长, 变成了循环的通道, 即以消费者为出发点, 建立以消费后的废弃物为资源的再使用和资源化的流通渠道。四是宣传策略EPR的实施, 必然导致企业成本的提高和价格的上升, 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因此, 企业必须采取措施, 向消费者传递相关的信息。除了宣传企业产品的特性之外, 更要强化产品在环保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利益。以此, 也可树立起负责任企业的良好的公众形象, 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

(3) 对政府的影响。EPR的实施将原本由政府所承担的责任转由生产者主要承担, 但这并不代表政府就没有责任了。在EPR制度中, 政府的主要责任有:设立EPR法律制度以及制定相关政策, 加强宣传与教育, 对EPR进行政策支持, 包括政策性税费优惠、倡导绿色消费、实施政府绿色采购、鼓励技术升级和对EPR进行有效监督。

四、对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思考

目前, 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 比如欧盟实施了《WEEE》和《ROHS》指令 (简称双指令) , 这对已经加入WTO的我国相应产品的出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使得我国建立和实施EPR有了现实的迫切性。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 环境和资源的压力, 使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不太可能再走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之路, 而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建立和实施EPR正是实现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又使得建立和实施EPR有了现实的严峻性。建立和实施我国的EPR制度, 需要我们认真地应对。

1.利用舆论工具, 大力宣传。任何一项大的社会改革, 只有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才能顺利实现, 而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 深入的学习, 才能使广大民众了解和领悟有关EPR含义、必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在思想上真正接受了EPR, 才可能使各项EPR政策得以真正的落实和执行。

2.制定相关法律, 明确各方责任。EPR的施行, 对生产者来说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因而从作为“理性人”的生产者来讲, 它本身是没有激励去主动实施EPR的。所以, 政府在相应的法规中,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制造商 (进口商、零售商) 是受益者, 应承担主要的责任, 消费者是使用者, 如果不按规定随意丢弃废旧产品或逃避应承担的责任, 也应承担次要的责任或予以处罚。

3.建立有效的回收体系。针对企业产品及其生产与回收程序的特点, 可选择不同的回收体系。当回收品对于生产者作为原料而不是零部件, 且回收处置或利用过程的通用性强, 如纸类、塑料、玻璃、马口铁之类, 可选择共用产品回收体系。当回收品对于生产者可以作为零部件使用, 且回收品与回收利用过程企业专用性强, 如电器电子产品、设备等, 可选择独立的专用产品回收体系。

4.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性工具。包括法规性工具, 如健全产品的分类标准、产品的报废标准、产品的回收拆解技术规范、环境标志产品的技术要求;经济工具, 如制定并实施有力的奖惩制度, 完善经济杠杆, 实施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政策;咨询工具, 如建立完善的环境标识制度和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将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等。

5.研究国外的发展动向, 强化技术研究, 提高回收利用水平。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水平不仅取决于要有先进的理念和完善的法规, 更要以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作为基础后盾。目前, 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在大力研发电子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 以达到减少污染并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而我国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大多还采用人工拆解方法, 完全没有必要的环保措施, 对环境和劳动者都有相当的危害, 并且没有使再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 政府应加大公共投资并鼓励企业加大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 以保证EPR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周宏春, 刘燕华等.循环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5

[2].王干.论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完善[J].中国法学, 2006 (7)

[3].李燕萍.论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J].环境保护, 2005 (7)

篇4: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关键词】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对策

一、食品安全责任险现状

当前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以“自愿参保”的形式存在的,从消费者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并没有走进人们的视野中,从保险公司投保情况来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推行现状也不乐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投保率不足1%,如浙江人保系统,2014年食品安全责任保费虽然翻了七翻,但保费总量与所有财产险保费相比,却不到1%,可以说是比微乎其微。且多数以餐饮行业、酒楼为主,食品生产企业则主要以出口类企业为主。

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

1.民事赔偿执行难,企业违规成本低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根据《侵权责任法》和《食品安全法》,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对于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但是“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还不足以对违法企业产生应有的威慑和惩戒,其标准和数额在实际认定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赔偿执行难度较大。在违法成本低的情况下,企业是不会自愿增加其财务负担而购买保险的。

2.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

由于选择索赔往往过程繁琐复杂,而且未必可以得到赔偿,所以多数消费者“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让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对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多数企业抱着侥幸心理是阻碍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覆盖的主要原因。

3.缺乏政府和法律支持,行业推广存在难度

国际上,通常是通过立法来强制推广责任保险,以保障市民的权益受到侵害后获得足够的赔偿。但在我国,虽然国家对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推行也多次作出明确规定。《草案》第七十八条称:“国家鼓励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仅仅是“鼓励”,而不是“强制”,单靠保险公司的推进很难达到实质性效果。

4.配套措施不完善,导致保险费率难以计算

食品安全涉及食品采购、配料、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经营相关保险业务必须依托健全的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市场流通等领域的检验、监督、认证、追溯等基础体系,环节多、主体多、风险大。相关部门给予的支持不够,国内多数保险公司也缺乏相关的数据积累和技术储备。影响了保险公司开展这块业务的意愿。

5.市场产品单一

目前,国内多数非寿险公司都有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条款,但在条款的设计方面,基本都是同质化的,即在保险责任、免除责任等方面措辞都是一样的。与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风险以及食品和保险市场规模来比较,目前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有较大差距。

三、建立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的对策

1.政府重视并立法

一是在《食品安全法》没有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纳入强制保险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通过市长令或地方条例的方式将食品生产企业纳入实施强制保险。采用半强制的渐进式方式,即在已经成熟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率先开展强制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试点,采取“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统一投保的商业保险运行模式是目前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最有效模式。二是通过通过财政、税收补贴,对参与保险的保险企业、投保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和资金支持。三是政府可以和保险公司合作将每年盈利的一定比例建立食品安全保险基金,以应对食品安全风险带来的超额赔付,增强保险公司和政府共同分担食品安全风险能力。

2.先行在食品生产行业试点,再逐步推广

可以先食品生产行业试点,尤其是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领域开展试点,然后逐步推广至食品流通行业及餐饮企业,同时应建立相关奖惩制度,对保险期内表现较好的企业,在续保时,实施鼓励性折扣保费制度;而对于经常出险的企业提高保费作为惩罚。这样,重视食品安全的企业,保费低,生产成本也就低,其产品在市场上就更具有竞争力。使得企业不得不控制产品质量,重视产品安全。

3.加大食品安全责险宣传力度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不仅是要让企业认识到食品安全责任险的重要性及积极意义,而且是要唤醒和强化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而督促食品企业投保责任险。这样一来,企业认识到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不仅能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避免企业的生产秩序因食品安全事故而受到严重破坏,而且能树立其在消费者中的形象,起到无形的宣传效果。能够有效调动其投保积极性。

4.成立行业共保体方式运营

食品安全责任险风险巨大, 要开办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支持,更需要集保险全行业之力。以共保体代表保险行业方式出面,向地方政府建议开办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更为有效。

5.出台差异化保险产品

不同食品企业的经营规模及经营食品种类千差万别,生产成本也各有差异,倘若简单地按统一标准开发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产品,难以全面满足企业投保需求,必将影响企业对保险产品购买热情。只有将市场进行细分,按照各细分市场的不同特征开发适应其需求的产品,才能有效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产品。

参考文献:

[1]孟艳.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思考.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1) : 72-73.

篇5: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要性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2010年考题]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被责令停产整顿的煤矿应当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和安全技术规定;整改结束后要求恢复生产的,应当由组织验收。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工商行政管理的部门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国土资源管理的部门 D:所在地人民政府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安全生产行政法规是指由()依法制定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A:.国务院

B:国务院部委和直属机构 C:国务院部委

D:国务院、国务院部委和直属机构。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3、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种,其中隔离的灭火作用是物理过程,它的作用主要是__。A.消除点火源 B.断绝可燃物

C.消耗自由基;抑制链式反应 D.降低温度,使反应物开始反应

4、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砂轮装上__后应先进行平衡调试,砂轮在经过整形修整后或在工作中发现不平衡时,应重复进行调试直到平衡。A.防护罩 B.工件托架 C.法兰盘

D.接地保护装置

5、以下属于潜在职业性致癌物的是()。A.芳香胺 B.氯乙烯 C.铅

D.芥子气

6、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对同一安全生产事项的技术要求,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但不得与其相抵触。A:不得高于 B:可以高于 C:应当高于 D:必须等于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7、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方法可按__个步骤来完成。A.4 B.2 C.3 D.5

8、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从事烟花爆竹零售的经营者,应当取得《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许可证应当载明经营负责人、经营场所地址、经营期限、烟花爆竹种类和 A:限制销售量 B:限制存放量 C:限制销售对象 D:限制购买量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9、[2008年考题]对运行中的压力容器,应由专职操作人员进行经常性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工艺条件、设备状况和等。A:安全装置 B:周围环境 C:工作介质 D:容器附件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10、[2011年考题]某在建商业大厦的楼板浇筑施工中,突然发生大面积模板垮塌事故,致使16名现场作业人员受伤,其中13人重伤。依据《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当在接到事故报告后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同时应当在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A:1 B:2 C:4 D:8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1、耐火极限用__表示,耐火极限时间越长,表示建筑构件耐火性能越强。A.秒 B.分钟 C.小时 D.天

12、二级紧急情况响应需要成立__来统一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A.现场指挥部 B.场外指挥部

C.紧急事务管理部 D.公安指挥部

13、通常说的A类火灾是指__。A.金属火灾 B.气体火灾 C.液体火灾

D.固体物质火灾

14、下列物质中,__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闪燃现象。A.樟脑 B.白磷 C.乙炔 D.乙烷

15、__是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由有关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依法对其实施行政处罚的一种法律责任。A.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 D.民政责任

16、依照《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的规定,在生产车间或者仓库内试验或者爆破器材。A:可以

B: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 C:严禁

D: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7、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__;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A.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B.该协议无效 C.责令限期改正 D.吊销营业执照

18、某商厦2002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商厦共6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4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占地面积3200㎡,建筑面积7900㎡,高20.4m。商厦地下2层是家具商场和货物仓库。家具商场主要经营红木家具、沙发、席梦思床垫、办公桌椅等。地下1层主要经营副食品、百货等。地上1层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家电、文体用品、服装、日用品等;2层主要经营服装;3层仅有一些货架摊位;4层东侧和南侧为办公区,北侧有一间会议室,西侧为某歌舞厅KTV包间,中部为某歌舞厅大厅。火灾当晚歌舞厅内有400余人。2010年12月25日20时许,员工王某在地下1层中部进行焊接操作时,电焊火花顺着钢板上的孔洞掉落到地下2层中部,引起楼梯上的沙发塑料泡沫等物品起火。王某等人发现起火后,用室内消火栓通过孔洞向1层浇水扑救,但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大,他就同其他职工一起逃离现场。21时35分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相继调集31辆消防车、200多名消防人员赶赴火场,随后又请调公安、武警等单位协同作战。由于这次火灾起火部位在该商厦的最底层,东北和西北两个楼梯间上下贯通,着火后形成烟囱效应,在风压的作用下,大量有毒烟雾很快扩散到整个大楼。火灾发生后,该商厦有关人员盲目采取了全楼断电措施,楼内又未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致使全楼漆黑一片,给扑救火灾和人员营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共营救遇险人员106人。22时50分将火控制,26日0时37分将火彻底扑灭。这起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3万元。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可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min。A:15 B:20 C:25 D:30 E:35

19、法所反映的意志内容往往不仅是统治阶级的特定利益,还包括关系整个社会共同生存的必要条件,甚至包括被统治阶级的某些要求,这体现了法作为统治阶级的。

A:意志内容的一般性 B:意志内容的客观性 C:意志内容的主观性 D:意志内容的统一性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0、紫外线主要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可以引起职业病:__。A.白内障 B.放射性肿瘤 C.电光性眼炎 D.近视眼

21、依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下列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对高毒物品作业场所所采取的劳动过程防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 B:设置淋浴间和更衣室

C:至少每3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 D: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2、避雷器的作用是__。A.阻止产生电磁感应 B.将电流引入地下 C.抵消雷电电压 D.防止雷电波人侵

23、以下不属于事故原因分析基本步骤的是__。A.整理、阅读所有事故相关的调查材料 B.分析人员、物质受到伤害的具体方式

C.事故发生前的不正常状况及事故发生的先后顺序 D.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24、以下不属于安全预评价报告格式要求的选项是______。A.封面、目录 B.页眉、页角 C.前言、正文 D.著录项、附录

25、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在必须做成平台式时,平台应能承受__N的垂直力。A.1400 B.1500 C.1300 D.1200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是,应急救援行动必须__。A.预见 B.迅速 C.准确 D.有效 E.演练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在 ______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A.两 B.三 C.五 D.七

3、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证机关实行的分工负责的体制。A:四级 B:三级 C:两级 D:一级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4、运行中的低压断路器的机构应保持灵活,各部分应保持干净,触头磨损超过原来厚度的__时,应予更换,应定期检查各脱扣器的整定值。A.1/3 B.2/3 C.1/ D.1/4

5、安全网是用来防止人、物坠落,或用来避免、减轻坠落及物击伤害的网具。安全网一般由__等构件组成。A.扣件 B.边绳 C.系绳 D.网体 E.模板

6、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A: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B: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C: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D: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E:岗位安全规范

7、下列关于粉状乳化炸药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来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

A.物质危险性

B.生产过程中的高温、撞击摩擦、电气和静电火花、雷电 C.运输与贮存方面的危险性

D.成品乳化炸药具有低的爆轰和殉爆特性

8、某化工厂应急演练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担任。A:化工局局长 B:化工厂总工

C:化工局安全科科长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E:食品生产企业

9、以下属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有。A:防油鞋 B:安全带 C:安全帽 D:防尘口罩 E:防静电套

10、根据《港口法》的规定,未依法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从事港口经营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__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A.5 B.10 C.15 D.20

11、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__。A.综合监督管理 B.综合统一管理 C.综合整治 D.统一监督

12、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除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外,还包括。A: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

B: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

C: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加工 D: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热时产生的蒸气 E:皮毛、纺织物等原料处理

13、[2011年考题]可靠性是指系统或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设计的目的是保证系统或产品的可靠性得以实现。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应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下列各项原则中,属于人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A: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原则 B:技术经济原则 C:高维修度原则 D:人机工程学原则

E:相邻系统波及事故的处理原则

14、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A:从轻或者减轻 B:不予 C:给予罚款 D:给予拘留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15、下列事项中,属于较大事故的有。A:一次造成3~9人死亡 B:一次造成10~29人死亡

C:一次造成10~49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D:一次造成1 000万元~5 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 E:一次造成5 000万元~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

16、预防尾部烟道二次燃烧的措施,主要包括。A:提高燃烧效率,尽可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B:在运行上要避免超负荷运行 C:减少锅炉的启停次数

D:要控制送煤量,均匀送煤

E:保证烟道各种门孔及烟气挡板的密封良好

17、非电离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有。A:场源屏蔽 B:距离防护 C:合理布局 D:个人防护

E: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

18、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可组织全国煤矿的全面安全检查或者__。A.区域检查 B.突击检查 C.重点抽查 D.个别抽查

19、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内容的分类,对防护服装机械性能、材料抗刺穿性及动态撕裂性的试验标准,属于。A:产品标准 B:技术标准 C:基础标准 D:方法标准

E:相对密度(空气=1)为1.19

20、在黑火药、烟火药制造加工、储存场所,对电气设备选用的规定是__ A.应选用本质安全型 B.应选用尘密结构型 C.应选用隔爆型 D.不应安装电气设备

21、依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的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 A:种类 B:风险 C:后果 D:预防

E:应急救治措施

22、__是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的正确做法。A.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

B.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C.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D.利用普通电梯或观光电梯避难逃生 E.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23、下列选项中,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触电伤害事故的主要隐患不包括__。A.接触网网下作业带电违章作业

B.作业防护不到位,不按规定加装地线 C.电力机车错误进人停电检修作业区 D.电化区段作业安全意识不牢

24、以下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所应当具备的条件的是__。A.有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

B.矿井生产系统符合国家规定的煤矿安全规程 C.矿长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矿长资格证书

D.特种作业人员经依法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E.煤矿年生产能力不能低于3万t

篇6: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无独有偶,从乡镇企业发展而来的家电集团“美的”,也于化整为零,推行事业部制,跨越企业成长规模的边界,四年之后,由年营业额由30亿,一举跨入100亿的重要门坎,进入企业百亿俱乐部,随后经过精密的组织调整,迅速激增到的570亿。

是甚么创造了“海尔”与“美的”如此惊人的增长?答案就是隐藏在这些傲人佳绩背后的“责任中心制度”;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张瑞敏先生的这句话“相马不如赛马”是从用人的角度出发,而成为人力资源上被争论不休的话题,真正的功臣“责任中心制度”反到隐藏于幕后。

“责任中心制度”做为世界500强企业,一致实行的管理制度,历经百年来,无数次的锤炼、修正与完善的管理体制,再次证明其与时俱进的优越性。

责任中心制度的源起

谈起责任中心制度的发展历程,无疑就是西方市场经济的整个发展历史。

而其中的无数重要施行工具的发展也使得责任中心制度越趋完善,其中包括:管理会计、工作研究(Work Study)与管理科学等三大范畴。

19世纪中期,新英格兰的利曼(Lyman)纺织厂以复式簿记为基础,首创了一套成本会计制度,它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能反映产品成本、工厂布置变化影响和对原棉收发的控制情况,

紧接着,美国铁路业的出现和迅速成长为成本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由于铁路公司在当时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复杂且营业跨越广阔的地理区域,这必然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颖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开始得以发展,这对于以后帮助企业进入更有效的成本规划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19世纪80年代起,卡耐基(Andrew Carnegie)钢铁公司将成本报表用于业绩评价、质量检查、副产品决策、销售定价等方面;”成本会计”逐步成熟,并正式跃上西方企业家、银行家们心头,成为最重要的决策工具之一;然而这时的成本控制还只集中于直接人工和材料,并由于科学测量技术的匮乏,很少注意到间接制造费和资本成本的管理。

这时科学管理运动为成本会计实务及技术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 工业工程之父)等工程师进行了工作分析和时间、动作研究,建立起特定单位产出所需的人工和材料的科学标准,开创了将间接制造费分配给产品成本的实务。并形成了费用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为主的,具有科学管理特性的会计管理技术方法。

20世纪早期,纵向一体化的多元经营活动公司出现,为了协调和控制其多样化活动,管理控制实务技术方法的需求应运而生。在开发管理控制系统以协助多元活动及纵向一体化企业的成长方面。最成功且最具代表性的是杜邦公司(Du Pont Powder Company)。

篇7: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我国企业建立环境伦理社会责任的制度选择

倡导企业环境伦理是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这意味着企业要主动承担起环保的社会责任,向社会表明了企业对待环境的态度,这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需求.企业倡导环境伦理与企业利益是互利共生的,形成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伦理观,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作 者:夏亚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251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18)分类号:X1关键词:企业 环境伦理 社会责任

篇8:建立完善的物流责任保险制度

物流责任保险是当前的一个热点, 也是物流保险的重点。我国保险法对第49条、第50条, 对责任保险作出了规定。责任保险的标的限于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在被保险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时, 保险人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 可以直接对第三人给付保险赔偿金, 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因第三人的索赔而付出的抗辩与和解费用, 原则上由保险人承担。

物流责任保险与物流货物保险不同, 其保险标的是被保险人对于第三人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赔偿责任虽然可以具体化为一定数量的财产性利益, 但其本身并不是基于货物而产生的。物流责任保险的责任范围包括在经营物流业务过程中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物流货物的损失。它将运输中承运人的责任以及仓储、流通加工过程中保管人及加工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因此物流责任保险的风险大于其他单独的责任保险的风险。

确定物流责任保险的可保范围, 先要确定物流责任保险可能面临的风险。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 会面临很多风险, 而这些风险是责任保险之外的其他保险所不能承保的。此类风险主要有: (一) 合同风险。主要是与客户、分包商、信息系统提供商签订合同时面临的合同责任风险[1]; (二) 提供物流方案的风险; (三) 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 (四) 责任范围加大的风险; (五) 文化冲突的风险; (六) 管理人员的原因带来的风险。

基于以上分析, 给物流责任保险承保范围以准确的定位, 使其能够满足物流企业分散经营风险的需要, 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拓展保险业务领域。因此, 物流责任保险的保障范围应当包括在经营物流业务过程中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 涵盖运输中承运人责任、仓储中的保管人责任、包装与流通加工中的承揽人责任、报关报验中的受托人责任等。

二、我国物流责任保险的缺陷

目前, 相对于其他保险业务发展, 我国责任保险发展则存在更多的问题, 例如责任保险的产品、责任保险的法律基础、责任保险的社会消费意识、责任保险的清算与风险控制等问题。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专门针对第三方物流方式开发了物流责任保险, 为专业经营第三方物流业务的物流公司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2002年3月份, 中国人保将向深圳市新科安达后勤保障有限公司提供全面风险管理方案和技术, 将专业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 从而将物流企业和其服务的所有客户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中人保作为一家专门研究经营风险的保险公司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 不仅开辟了一个新的险种市场, 拓展了业务范围, 而且将不定的风险可能, 以固定的成本支出模式把经营中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从而将物流企业和其服务的所有客户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为物流产品打造更为优势的品牌, 增强物流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竞争力。然而经过一年的合作, 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这种合作并没有继续下去。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制定的《物流责任保险》第十二条规定:保险人以本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预计发生的物流业务营业收入为基础计收预付保险费。但由于保险费太高, 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2006年4月,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签署了《中远物流综合责任险保险协议》。中国人保财险将为中远物流全资或控股的165家企业承担货损差责任、第三者责任、额外费用损失、物流费用损失等四项风险。该协议上的条款基本上脱胎于PICC物流责任保险条款。

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的物流责任保险, 保险方缺少完整的保险解决方案。虽说很多保险公司试行供应链上物流各环节中的责任保险等, 但这些方案都没有涵盖整个物流运作的过程, 没有着眼于物流运作中所面临的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各自的义务和分散物流业整体的经营风险和整体风险。具体表现为: (1) 相对于物流企业的责任风险而言, 物流责任保险条款的范围显得过小, 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 (2) 保费的计算不够科学合理。物流责任保险条款并没有依照责任保险的传统做法, 按照保险风险的类型与范围、保险人的累计赔偿限额和单次事故赔偿限额等来确定保险费用, 而是按照被保险人的营业收入来计收保费。这种方法不符合责任保险的通常做法, 因为物流企业的收与责任风险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且这种方式也会阻碍物流企业的投保, 因为越是大的、经营得好的物流企业, 其保费就越高, 而不管其风险控制的好坏。[4]这会增加物流企业的成本。

三、我国物流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

物流保险无疑是现人物流企业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 但要使物流保险成为物流企业的“护身符”, 物流保险必须加大完善和创新力度。

1. 物流保险的范围

首先, 物流保险涉及的物流业务不能仅限于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货物过程, 也应包括被保险人在提供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服务过程中造成的物流货物损失, 被保险人因上述原因而给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亡或其他财产损失也应包括在内。

其次, 目前的物流服务合同中, 对时间的要求相当苛刻, 如果物流经营人造成货物的迟延交付,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在目前的保险实践中, 对于因为迟延造成的损失是不赔的, 因此, 在进行物流责任保险时, 它势必作为一个新的保险责任内容。

再次, 现代物流与信息系统关系密切, 一但信息系统瘫痪、程序失控、技术出错等, 必然会带来营业风险, 因此应将此带来的风险纳入到物流保险的范围之内。

最后, 增加物流强制险。我国物流企业入门门槛低, 发生事故时的赔付能力也相应的低, 为了降低货主损失, 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物流强制险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

从保险公司与物流企业双方来看, 中小物流公司可以选择标准化的保单产品, 大型物流公司则可以要求保险公司为其量身定制一款适合其业务发展模式的协议产品。总之, 针对物流作业中客观和主观风险一体化的特点, 保险公司应加大附加险种的开发, 通过险种的细分, 可以使物流风险的解决方案更完整。而且结合物流公司自身的特点, 它们希望能有一种针对长途、短途、固定区域及短途运输等不同情况的更为细化的保险模式出现。

2. 合理恰当的保险费

我国物流保险有关条款规定, 对物流责任险计收保险费是以被保险人物流业务营业收入为基础。理论上讲物流业务营业收入越高, 说明物流业务越多, 由此产生的风险也越大, 保险费也越高。但是我国现阶段, 物流行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物流管理费用可能比较高, 物流营业收入并不一定高, 如果保险费过高的话, 很多物流企业是无力承担的。

因此, 于物流立法时, 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物流货物的损坏及灭失发生概率的不同, 以及物流服务企业运输、储存、配送物流货物种类的不同、物流货物自身价值与物流服务费用无必然比例关系、保险费用与保险人的赔偿责任限额密切相关等实际情况。按照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期限内的累计赔偿责任限额和单次保险事故赔偿责任限额两个重要指标来确定向被保险人收取的保费, 较按照被保险人的营业收入来计收保费更符合我国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

3. 明确的权利义务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物流责任条款有关保险人权利义务的规定, 一方面赋予保险人过多的权利, 另一方面上被保险人承担太多的义务, 双方权利义务极不对等。被保险人履行义务稍有瑕疵, 保险人就可以解除合同、不承担赔偿责任。该条款第十八条规定, 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后, 被保险人应当履行的四项义务, 包括立即通知保险人, 采权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损失, 在诉讼或诉讼可能时立即告知保险人, 不得擅自对赔偿请求人作出承诺等, 还规定:“被保险人如不履行上述约定, 保险人有权不承担赔偿责任, 或从解约通知书到达被保险人时解除本保险合同。”

基于权利义务对等原则, 各保险公司推出的物流保险条款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都应以《保险法》为基础, 从促进物流保险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定。

4. 对受损方的有效救济

应当赋予物流责任保险的第三人直接请求权, 有时候物流经营人破产、怠于向保险人行使权利等, 如果受害的第三人直接向保险人请示赔偿, 保险人往往会以第三人没有诉权为由拒赔, 导致第三人不能得到赔偿或者不能得到足额的赔偿, 因此, 为了保险第三人得到应有的救济, 应当赋予第三人直接请求权。

就除外责任而言,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物流责任条款从第六条到第九条共有二十六项责任免除条款, 其中一部分是保险业通例, 于物流保险当然不能例外, 但加之其他诸多除外责任条款几乎使投保物流责任保险失去意义。按照有关条款的规定, 物流货物遭受盗窃或不明原因地失踪不赔、储存在露天的物流货物的损失或费用不赔、舱面物流货物损失和费用不赔、发生在境外的损失不赔等等。众所周知, 企业选择投保目的就在于转嫁风险, 然而过于宽泛的除外责任会使物流企业选择投保的热情大降低。

因此, 物流保险的除外责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规定:第一, 物流保险的投保人没有如实告之有关重要事实。我国《保险法》第17条2、3、4款采取了解约主义的规定:“投保人故意隐匿事实, 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 或者因过失未履行如实告之义务, 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 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但可以退还保险费。”第二, 怠于履行危险增加通知义务。我国《保险法》第37条第2款规定了怠于履行通知义务的法律后果。保险人对因该危险增加而导致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第三, 违反出险通知义务。我国《保险法》第22条虽然规定了保险事故发生的通知义务, 但该条法律规范却没有规定违反该义务的法律后果及其构成要件。第四, 违反资料提供义务。我国《保险法》虽无明文规定, 依保险赔偿法理其恶性可谓重大, 为维护整体保险制度的功能, 即使让其丧失保险赔偿请求权也不为过。最后, 根据《海商法》、《铁路法》、《民航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合理恰当的确定保险方的除外责任。

四、结语

随着现代物流业务的发展, 传统货物财产保险体系与现代物流功能综合一体化的理念己有较大差距, 财产保险体系不能保障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 物流经营人所面临的风险迫切需要有一种更为细化的、适合物流运作模式的险种将其责任分担或转移。在实践中委托方并不一定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代其投保。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认为既然委托方已自行投保, 便没有必要投保物流责任险。其实, 委托方投保的仅仅是货物财产险, 对于因第三方物流企业责任造成的货物损失, 保险公司仍然可以取得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追偿的代位权。因此, 从有效防范风险的角度出发, 即便是在委托方自行投保的情况下, 第三方物流企业仍有必要投保物流责任险。

摘要:许多无法预测的风险都有可能造成物流企业的重大损失, 因此, 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保险提供支持, 把风险转让给保险公司。一些保险公司也推出了物流责任保险, 为物流企业分散经营风险提供了一条途径。物流责任保险是由保险人承保此物流业务经营过程中的综合责任的保险, 但相关条款还不成熟, 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有些方面还有待完善。本文着重探讨了物流责任保险的有关法律问题。

关键词:物流责任保险,第三方物流,物流责任保险法律关系

参考文献

[1]米娜等.物流保险市场凸现真空[J].经理报, 2000, (8)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6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301条.

上一篇:致跳远运动员通讯稿下一篇:数学建模联谊会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