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心得

2024-05-12

品管圈活动心得(精选9篇)

篇1:品管圈活动心得

品管圈活动心得

2016年4月,我们内三科第三届品管圈小组成立了,而我很荣幸担任了此届的圈长,虽然之前我们医院已然举行了两届的品管圈活动,但是我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圈员,感触以及参与感并不深,今年担任圈长后,对品管圈有了深刻的了解,感受到其在护理工作的建设性。

经过院领导的悉心培训下,了解到圈长的职责,从决定品管圈的活动进行方向,建立圈员协助,保持圈员的良好人际关系,推行会议行程,指导圈员有关固有技术,改善方法、统计方法等一系列知识。

在我们的“谐爱圈”开展活动后,总结了品管圈的具体流程,定期主持会议,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把平时中作中的不足之处深度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计划,进行对策整改及实施,来解决我们现存的主要问题,促进护理质量及管理。过程中对需要应用的管理工具包括:评价表、甘特图、查检表、柏拉图、流程图、鱼骨图、雷达图一一学习运用。

品管圈可以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发挥无限脑力,改善我们科室的性质,繁荣科室资源,创造了愉快的工作环境,我们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及沟通意见,提出创意及构想。同时品管圈使我们的观念有所改变,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化,现在大家已逐步学会运用品管圈的手法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护长及辅导员带领下进步的行为。

作为一名品管圈知识的初学者,通过一步步品管圈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医院管理的严谨性、先进行,在今后的中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踏实的工作,真正进入品管圈,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为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为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内三科 骆丽平 2017年1月13日

篇2:品管圈活动心得

非常感谢陶主任、林主任给我这次外出学习品管圈的机会,3月12号—13号,由当代护士杂志主办的全国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会议在长沙隆重召开。会议期间看到了很多医院的品管圈成果,包括湘雅医院、南华附一等。各位同行运用品管圈活动解决了临床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湘雅医院的护理部主任高红梅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品管圈知识,使我大开眼界,收获颇多。

通过本次学习,我对品管圈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品管圈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且改善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的问题。通过现场与各位老师的交流学习,也让我了解了其他医院的品管圈活动现状以及取得的成功的案例。在品管圈成果汇报阶段,台湾的王祺老师对品管圈汇报做了点评,给我们讲解了在做品管圈活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常会遗漏的步骤,比如我们在做品管圈的时候会经常忘记去做真因验证,而真因验证遵循现场,现实,现物的三现原则。活动结束后也没有继续做调查,做成推移图来体现品管圈带来的长期的效果。

篇3:我国医院品管圈活动综述

1 品管圈的内涵

所谓“品管圈”活动, 即是指在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主动组成几人 (通常7-13人左右) 一圈的活动团队, 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 采取科学的统计工具及方法,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来解决工作现场和管理活动的问题与课题, 由此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在融合了PDCA循环的理念后, 品管圈将行动划分为4个阶段、10个步骤, 同时还采取了7大品质管理手法, 成功地将理念、行动与管理方法融为一体。其中, 4个阶段和10个步骤之间关系密切, 共通联动, 不可分割 (见图1) ;而7大品质管理手法在实践过程中又产生出新旧之分, 凸显了品管圈活动与时俱进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 虽有新旧之分, 但并不意味着新7大手法会取代旧7大手法, 因为前者着重于问题发生前的计划与构想, 后者着重于问题发生后的改善, 两者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协作关系 (见表1) 。

与传统行政管理工作中自上而下地下达命令的方式相比, 品管圈无疑是一种比较活泼的管理活动形式, 无论是问题的发现、原因的寻找、答案的解决, 还是问题的标准化以及持续改善, 都充分凝聚着一线基层员工心血, 体现出员工们的智慧, 彰显了一线员工在现场改善活动中的地位与价值。

2 从小众到主流

我国台湾地区是引入品管圈的先行者。1999年, 台湾“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策进会”筹备第一届“医品圈发表暨竞赛活动”, 2000年竞赛活动正式举行, 此后台湾地区医疗界品管圈活动蔚然成风[1]。

1993年, 我国大陆地区偶有医院开始在护理部门试水品管圈, 2004年, 海南省率先在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品管圈活动,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至2009年海南省开展了1000多圈活动, 数量为当时全国其他省份医院品管圈总量的两倍。之后, 该省原卫生厅甚至把开展品管圈列入全省医院评审标准, 并将品管圈活动推向所有二、三级综合、专科、民营医疗机构。受此启发, 后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也将应用现代管理工具和追踪方法学一并写进医院评审评价标准中, 并委托清华大学开展相关研究与培训工作[2]。

10余年间, 医疗行业从对品管圈的懵懂认知发展到如今的29个省、市、区齐发联动, 进而形成千人参赛、万人培训的氛围。

2013年, 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在北京举行, 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医疗机构和解放军医疗机构组圈参赛, 通过多种形式, 全面、立体地展示了全国医院开展品管圈的过程及成效。赛后, 笔者联合数家单位与个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 联盟以研究和推广品管圈为己任, 意图通过搭建大赛、培训、网络平台等方式, 深入研究品管圈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症结与难点, 进一步扩大品管圈的推广数量和质量。

2014年, “第二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在上海举行, 本届参赛圈数达到300多圈, 157圈进入决赛, 参会人数超过了1000多人, 参赛团队既有大型三级医院, 也有二级医院、专科医院和民营医院, 赛场也进一步细分为护理专场、二级医院专场以及综合医院专场, 给予参赛医院更多的表现机会[3]。

至此, 品管圈活动正式向医疗纵深领域挺进, 虽然目前护理部门仍旧是品管圈的主力军, 但是, 医疗、医技、行政、后勤等部门也正式加入品管圈活动。

3 品管圈推广过程中的四大症结

由于对品管圈理论和实践运作缺乏深入了解, 部分品管圈活动存在着诸如理解的误区、操作手法的误用等一系列问题, 其典型的症结则又聚焦在品管圈10大步骤中的4个步骤:主题选定、真因验证、对策拟定与对策标准化。

针对这4大症结,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采取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品管圈活动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 其中调查案例主要来自于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赛前期、第一届和第二届参赛圈组, 共收集品管圈样本396例, 其中三级医院354家, 二级医院42家;问卷调查则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为抽样框, 对护理、医疗、医技、行政、后勤岗位上参加过品管圈活动的人员进行分层抽样, 发放经过相关专家审核、修正的调研问卷。该问卷共分为7大部分:基本信息、主题选定、真因验证、对策拟定、标准化、圈外评价机制以及名词解释。每家医院发放100份问卷, 共计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80份, 有效回收率93.3%。

在“主题选定”环节, 统计分析表明, 92.16%的圈组都将评价法作为品管圈“主题选定”的常用方法,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 圈组却存在4大误区:评价维度缺失、评价维度定义不统一、评价维度不准确、评价维度缺乏权重。

针对上述问题, 研究组在剖析其中原因后, 建议在采用评价法进行主体选定时需要创新评价维度, 应将“领导重视程度”、“圈能力”、“重要性”、“本期达成性”作为最基本的4个评价维度, 同时针对不同的评价维度进行相应的权重赋值, 必要时还需引入圈外评价, 保障主题选定的科学与合理。

在“真因验证”环节, 主要问题有3点:特性要因图不规范、真因验证缺失、查检表设计不规范。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很多的圈组成员对于品管圈10大步骤的衔接还缺乏理性认识, 对于品管圈的某些品管手法如评分法、查检表的运用也并不娴熟。

对此, 课题组建议一方面要强化品管圈的规范化培训, 促进开展品管圈的圈员能够系统掌握品管圈的原理和各种品管手法的使用;另一方面需要更新观念, 开放品管圈活动的范围。

关于“对策拟定”, 问题也同样众多: (1) 不少的调查样本圈组在拟定对策时并没有完整贯彻对策拟定与分析、对策评价与筛选、对策整合与排序、对策实施计划制定这4个流程; (2) 在对策拟定与分析时, 或未针对真因拟定政策, 或所拟的对策缺乏操作性, 或备选的对策方案并不充分; (3) 在对策筛选与评价时, 要么缺少合理的评价指标, 要么评价指标缺少权重或评分标准; (4) 缺少对策整合与排序, 浪费了圈员的时间与精力, 也影响了对策发挥的效果; (5) 对策实施计划表中的负责人、时间、地点等信息填写不全, 有些圈组成员甚至将对策实施计划表与5W1H法混为一谈。

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组提出要完善对策制订流程、建立标准化的对策评价体系、完善对策整合与排序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于“标准化”方面, 研究组归纳出了诸如缺少标准化、标准作业说明操作性不强、流程图不规范等9大缺陷, 并针对这些缺陷, 构建了一个涵盖拟定、审查、核准、编码、公布、水平展开、持续修订/废止标准书的医院品管圈的标准化流程图。

4 结语

从筹建海南省医院评鉴评价中心开始, 笔者就不遗余力在海南推广品管圈在医院内的应用, 此后笔者调任清华大学, 继续利用这一学术平台持续进行品管圈研究、培训和推广, 再到成立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 筹备两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 这一路走来已历经10年, 这10余年间, 笔者也积淀了一些关于品管圈的个人感悟, 期望能与全国的同道分享与共勉。

4.1 品管圈虽然着眼于一线工作的现场改善, 但却离不开行政部门与医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初次引入品管圈时, 笔者曾为此四处辗转奔走, 希冀能够获得卫生行政部门、协会机构和医院管理者的支持, 但多被以“不符合国情”等理由回绝, 推广工作举步维艰。其实, 所谓的唯国情论、唯体制论将一切责任都推咎给国情与体制, 为自己的无所行动找到一个充分的借口, 但要知道体制的壁垒不是凭空产生, 它终究是每个活生生的个人所造就的, 而且体制也并非铁板一块, 个人的努力完全可以撑开体制的弹性空间, 作为品质管理的工具——品管圈也不宣扬以改造体制为使命, 它所追求的恰恰是通过个人点点滴滴的力量来改善体制的微环境。

事实上, 品管圈推广至今, 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管理部门和领导们的看法, 由当初的抵制、观望到积极地加入进来, 整个医疗界的质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小小的品管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破除了唯国情论与唯体制论的禁锢。

4.2 品管圈之于医疗行业远非工具与方法这么简单, 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表面上看来, 品管圈是一种改善医疗品质的工具, 但在一线医护人员的频繁使用过程中, 它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精益精神也会融化于医护人员的血脉中, 真正成为他们思考和行动中的无意识, 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一旦医院全员、全医疗行业都深受这种文化的熏陶, 那么医疗行业整体的品质也必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4.3 品管圈既是员工自我实现需要的载体, 也是医院民主治院的重要手段

在品管圈活动中, 一线的员工不再将自己仅定位为自上而下行政命令的忠实执行者, 而是现场问题的发现者, 更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管理者, 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圈员们常会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享受自身的创意成为部门乃至全院的制度规范这种无可替代的价值感。对于院方而言, 将一线圈员的智慧上升为全院的制度规范, 这无形中也是在充分实践“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民主作用。

4.4 品管圈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 实现了管理的闭环

当前国内传统的医院管理方式多是以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为主, 品管圈则立足于一线员工的现场改善, 行政管理与品管圈的有机结合, 则可以变管理单轨为双规, 将管理行为由抽象变为具象, 保证管理意图的有效实现。

摘要:通过对品管圈内涵的阐述, 介绍了中国大陆医疗机构发展品管圈活动的10余年中, 其过程虽跌宕起伏, 却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随着对品管圈操作手法和实践运作的深入了解, 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 通过对其典型的主题选定、真因验证、对策拟定与对策标准化4大症结的分析, 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医院,品管圈,主题选定,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刘庭芳, 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刘庭芳.品管圈:向医疗纵深领域寻突破.健康报[N].2013-11-11.

篇4:品管圈活动提高术后器械预处理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提高;器械预处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97-01

品管圈(qualitycontrol circle,QCC)是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组成一个小团体,集思广益、相互启发,运用QCC管理工具,针对问题逐步攻克,以达到改善现状的目的。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将QCC运用在提高手术后器械预处理的问题的调查中。术后器械合格率明显提高,提高了病人的安全保障,手术器械使用的寿命,每位圈员也参与工作中各有所获。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7月成立蝴蝶圈,由3名护士长,9名护士共12名护理人员组成,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手术室术后器械。本次活动科室手术室护理人员全部参加。

1.2 方法:

1.2.1 活动实施日期为2015年8月至1016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取名蝴蝶圈,推举圈长一名(手术室护士长)指导工作,圈员各有分工。每周进行1-3次圈员活动,每次1-2小时。利用头脑风暴法,结合各科室重点、存在问题和困惑,确立蝴蝶圈活动主题为“提高手术后器械的预处理”。

1.2.2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随机抽查2015.8.13—2015.9.1手术室术后器械共计1000件,对手术器械实施器械预处理相关调查,进行现状分析和数据采集。器械预处理不合格件数140,占14%,合格件数860占86%,分别利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图例分析出现存状况的主要原因为:未冲净污物,未喷酶保湿剂,未擦污物,器械有锈迹、斑驳。

结果如下:

1.2.3 目标设定 明确重点内容后,拟定改善目标。

目标设定=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140-(140×85%×63%)

≈65

1.2.4 要因分析 运用头脑风暴、鱼骨头分析,制作为何未喷酶保湿剂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如下: 1无规范培训和考核标准

2手术多、工作量大

3护理人员担心被感染

1.2.5 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以上的主要原因拟定改善方向,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案:

1、制定工作制度、操作评分标准和流程 。编制术后器械预处理“三部曲”和口诀。

2、通报抽查情况,分析原因,及时整改,并行效果评价。

3、规范培训和考核,严格督查,使其掌握并合理应用。对低年资和接受能力差的护士行“一对一”指导。

4、定专人“净护天使”术毕规范处置。

5、处置间张贴温馨提示牌及术后器械预处理流程图

6、按标准要求配备防护用品,规范着装,防护到位。

2、结果

2.1 随机抽查手术室术后1000件器械,术后预处理合格器械件数为965,占96.5%。术后器械预处理不合格件数35件,占3.5%。器械预处理率明显上升。其中未喷保湿剂为0%。

2.2器械预处理的流程得到标准化三部曲:一擦→二冲→三喷。

3、讨论

3.1提高器械预处理对保证医疗安全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目前,手术病人不断增加,连台时因忙于清点、整理、检查工作,常忽略了器械预处理的及时性和必要性。工作流程未规范,极易造成器械预处理不及时,器械未处理,为下次使用带来隐患,从而降低器械使用率和使用寿命。品管圈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最根本的原因,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通过效果确认、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规范了手术后器械预处理的工作程序,有效的规避了医疗风险。

3.2提高了护士团队协作精神及综合能力开展品管圈活动,开动了大家的思维,不但提高了护士工作质量与安全意识,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更在品管圈中学习到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运用统计方法和图标有效的分析来解决问题。

篇5:品管圈心得体会

经过“品管圈”的活动,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它可以为患儿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也能让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合理化。品管圈是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一种工作模式、它能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增加护理人员的职业满足感及成就感,体现了护理人员的合理使用,促进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了护理人员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密切了医护关系,提高了医护合作的效率,更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每一位护士都主动成为患者的责任护士,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适应目前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篇二:品管圈的心得体会 品管圈的心得体会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三月,在院领导的邀请下,我们护理姐妹们有幸聆听到有附院两位老师关于品管圈的精彩讲课,受益匪浅,让我们再一次听到品管圈这个词,之前我们的撒护士长就在科室讲过,起先对品管圈比较陌生,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们对于实施有了更高的期望。

品管圈是指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组成的小团体。在工作中,我们有时候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有哪些,或者不知道主要的问题在哪里。我们需要分析,以找出主要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于是,品管圈也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品管圈可以发挥员工的智慧,开发无限脑力,为工作人员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做为每一个人,我们都不能脱离团队,离开了团队、同事、朋友和亲人,我们将无法生活。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小团体脑力资源,人人想发挥自己潜能,都希望被人尊重、肯定。成立品管圈后,圈员在活动中,能相互启发及意见沟通,提出创意及构想,可以促使个性张扬和潜能发挥,为团队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从而集中、有序、有效的解决问题,达到医院、员工和患者三者共赢,增加团队凝聚力和个体自信心。

开展品管圈的目的是让大家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我们医院的口碑,让我们的护理质量年更加的丰富多彩,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的得心应手,更好的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血透中心:艾娜 2015年3月23日篇三:qcc品管圈培训心得 qcc品管圈培训心得 我于2013年10月29-30日两天参加了我司组织的qcc品管圈培训。通过短暂的学习对qcc基础知识有了一些浅表的了解。下面我叙述一下在本次培训中我所学到的知识。qc的意思是质量控制,qcc的意思是质量控制小组。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有多重的作用:

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qc小组活动,就是从尊重人性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人都想做好工作,完成所交付的任务,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qc小组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体细胞,人员自动自发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与组员一起进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因而改进工作及周围环境,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到自身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体验到生活的充实与满足,有了这样的感受,人就会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激发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身的潜在智力与能力将会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

二、不断的改进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如何,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就要求企业必须向顾客长期、稳定地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实施质量改进,才可能实现这一基本的要求。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施工、服务等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qc小组活动,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采取的旨在提高过程的效率和效益的各种措施,以纠正偶发性事故和改进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另外,开展qc组活动,不断提高生产、服务效率,节约点滴物资消耗,提高物资资源的利用率,通过降低企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增强职工的效率意识与节约意识,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三、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成立qc小 组 的 基 本 原则 之 一 是 “自 愿 参 加,上 下 结 合”,小 组 成 员自觉参与质量管理,自愿结合在一起,自主的开展活动,在内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间相互平等,不分职位与技术等级的高 低,高 度 发 扬 民 主,各 抒 己见,通 过“头脑风暴法”等方法互相启发,集 思 广 益;而 不是 靠 行 政 命 令,小 组 成 员 就 不 会 有“ 被 迫”的 感觉,让成员有兴趣去完成该项工资,从而在其以后开展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创造条件自主的开展活动。在小组活动中,产生共同的兴趣爱好,通过长时间的交往,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了 解,塑 造 良 好 的 团 队 关 系,整 合 企 业 全 体 员

工 的 价 值 取 向,提 升 团队的整体凝聚力和作战能力。

四、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qc小组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qc小组活动的骨干,通过活动,及时发现一些质量意识较高,热心于不断改进质量的积极分子,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使他们比别人先学一步,多学一些,既掌握质量管理理论,又会运用qc小组活动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将他们逐步培养成qc小组骨干,通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掌握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并能加以熟练的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qc活动不是靠行政命令开展的,而是靠骨干组员对qc小组活动的高度热 情、积 极 奉 献、言传身教以及模范带头的行动团结全体组员、激励全体组员与自己一起主动地开展活动,最终带动全体组员的共同提高。

五、提高客户满意度。qc小组大都是由企业基层员工组成的,因此他们与客户的接触最为密切,也往往能发现其中很多问题,因此qc小组活动的很多课 题都是为了解决客户不满意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客户满意度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提高客户满意度是每个服务性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解决顾客不满意的问题,就能更好的为顾客服务和保证生长经营的正常进行。整车质保部:高小文 2013年11月6日篇四:品管圈心得体会

品管圈学习心得体会 品管圈的方式改变了过去一成不变的领导分配任务的模式,每一个圈员都是主人翁,增加了大家的责任心,不但能通过查找文献资料,让大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还能发掘出每个人潜在的能力。在中途,我们也会遇到困难,在讨论时我们也会发生分歧,但是大家都有一颗做好品管圈的恒心,困难和分歧都会引刃而解。

品管圈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死板严肃,是活泼愉快的气氛。现在每个人都会主动提出问题,我们也会一起讨论,在这个时候,这不仅仅是个品管圈,也是同事之间沟通的桥梁,也增加了同事之间的默契。圈员之间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大家都同心协力的互相帮助。一个人的力量远远没有团队的力量强大,我相信有了愉快的气氛,辅导员老师的帮助,我们的品管圈活动一定会办的有声有色。

接下来我们还要学习很多关于品管圈的知识,例如雷达图、直方图、柏拉图、甘特图、推移图、流程图等等。以前觉得作为护士的我们,不会运用到这些知识,但是品管圈带给我们了无限可能。在很多时候都会对自己说我不会做,我做不好,太难了,每天还要忙临床,晚上还要整理资料,学习绘制体表,好辛苦。但是每个人都有尚未发掘的潜能,希望被肯定、尊重,不要总是为自己找借口。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都会是你一辈子的财富,并可以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增加危机处理的能力,更好的服务病人。

篇6:品管圈活动总结报告

输液吊架是医院常用的基础医疗设备,是医院病房必不可少的必须用具。目前我院新病房楼有18个科室,使用输液吊架超过860支。自新病房楼使用至今,保修期间厂家更换217支,保修期后器械科更换损坏输液吊架约210支,其损坏率高达49.6%。因此,器械科经调查研究,决定对全院输液吊架进行改造。

一、输液吊架改造意义:

1.就患者而言,改造输液吊架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避免因输液吊架损坏而对患者造成伤害,且为患者使用输液吊架提供了方便。

2.就医护人员而言,改造后的输液吊架更加的安全可靠,更加便于医护人员实施治疗工作,且改造后的输液吊架长度更加适中,避免了医护人员频繁调节输液吊架的长度,变相延长了输液吊架的使用寿命。3.就医院而言,改造后的输液吊架损坏率更低,降低了医院的成本,且改造后的输液吊架安全性能得到了保障,最大程度的避免因输液吊架损坏伤及病人,对医院名誉造成的损害。

二、输液吊架的改造分析:

通过拆解输液吊架,分析其内部架构发现,锥套脱落、定位孔变形、锥头移位等是其损坏的主要原因。经过查找相关资料,并与其他厂商进行沟通。判定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为,其输液吊架制作工艺低下,使用材料强度不不够,部件设计存在缺陷。

1.拆解原有输液吊架,将老式锥头去掉重新焊接新式锥头,新式锥头有限位设置,不会脱出锥套。

2.旧式锥套以点压实现固定,新式锥套使用液压钳压紧锥套,以防止锥套脱落。

3.老式锥套材料强度低,容易变形。新式锥套改用高强度材料,不易变形,以确保锥套的耐久使用。

三、输液吊架的实际改造:

器械科共七人,于2014年3月7日起,历经三个月,通过对输液吊架进行拆解,切割锥头、锥套,压紧锥套,焊接锥头,重新组装输液吊架,完成了对全院输液吊架的改造,并将改造后的输液吊架全面投入使用,预计可使用3年。至今对已改造的输液架进行追踪观测已有半年,除个别因人为因素造成输液吊架损毁,至今未发现故障现象。且均可达到所需改造要求,做到改变并保持输液吊架长度,大大提高了输液吊架的方便性。

四、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新病房楼共计使用输液吊架860支,更换一支价格为80元,如需全部更换需要68800元。由德睿圈自己改造每支费用需5元,改造后其使用寿命约为3年,预计为医院节约202100元。

五、“德睿”精神:

篇7:品管圈的心得体会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三月,在院领导的邀请下,我们护理姐妹们有幸聆听到有附院两位老师关于品管圈的精彩讲课,受益匪浅,让我们再一次听到品管圈这个词,之前我们的撒护士长就在科室讲过,起先对品管圈比较陌生,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们对于实施有了更高的期望。

品管圈是指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组成的小团体。在工作中,我们有时候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有哪些,或者不知道主要的问题在哪里。我们需要分析,以找出主要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于是,品管圈也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品管圈可以发挥员工的智慧,开发无限脑力,为工作人员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做为每一个人,我们都不能脱离团队,离开了团队、同事、朋友和亲人,我们将无法生活。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小团体脑力资源,人人想发挥自己潜能,都希望被人尊重、肯定。成立品管圈后,圈员在活动中,能相互启发及意见沟通,提出创意及构想,可以促使个性张扬和潜能发挥,为团队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从而集中、有序、有效的解决问题,达到医院、员工和患者三者共赢,增加团队凝聚力和个体自信心。

开展品管圈的目的是让大家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我们医院的口碑,让我们的护理质量年更加的丰富多彩,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的得心应手,更好的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血透中心:艾娜

篇8: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急诊管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急诊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2例, 女88例;年龄15~75岁, 平均 (38.2±5.6) 岁。通过不同的管理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100例,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观察组实施QCC活动, 主要步骤如下: (1) 成立QCC。急诊科成立QCC, 由科内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任主管, 配合7名小组成员, QCC以“海豚”确定主题为质量控制, 对患者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和整理, 找出突出问题, 进行改进。问题包括患者等待治疗的时间、护士操作技术水平、环境等。通过分析, 发现患者不满意主要集中在等待时间过长, 护士巡回次数过少[2]。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协调能力欠缺, 操作技术有限等。找出问题原因, 逐一解决。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调查, 分析总结后确定主要原因为人力不足, 工作繁重, 备班人员未发挥作用。根据急诊科现状, 将人员重新排班。按照QCC计划, QCC小组成员学习知识, 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掌握QCC的工作方法[3]。 (2) QCC解决对策。通过QCC活动找出解决对策, 实施解决措施。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讨论备用班人员安排, 按照急诊科高峰时段进行人员的重新调配, 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合理分配, 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减少管理缺陷。以优化排班的方式, 进行岗位的动态调度, 由QCC小组成员负责质量控制, 确定护理需求情况并分配人员。为保障QCC活动的顺利进行, QCC小组成员均为自愿参加, 逐步累积经验, 再推动QCC对急诊科室的质量管理[4]。

1.3 效果评价

医院自拟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管理缺陷

观察组急诊管理缺陷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60例, 基本满意34例, 不满意6例, 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非常满意41例, 基本满意34例, 不满意25例, 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应用QCC活动和常规管理,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见, 患者等待治疗时间过长与护理人员巡回次数不足等问题均得到解决。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 对急诊科室高峰时间段等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 找出原因, 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以岗位动态调配的方法使护理人员排班得到优化。不仅未增加护理人员数量, 使急诊科室各岗位合理分配, 取消备班人员, 科学地完成人员安排, 使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减少管理缺陷的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5]。

患者治疗高峰期由多名护理人员参与护理工作, 定时排班进行巡视, 并设置巡视记录卡, 进行床旁签字确认, 有效解决患者问题, 使患者认可护理人员工作。QCC活动提倡全体急诊科护理人员共同参与, 使护理人员通过主动的参与实现对护理服务的管理。其中护理圈主管为高年资主管护师, 辅导员为护士长, 需掌握先进QCC的管理经验, 并可应用多种QCC分析工具, 更清楚QCC活动的作用, 带动全科室护理人员主动积极开展工作。急诊科室通过QCC活动的开展, 使科室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性改进,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2.

[2]李敏玲, 郑雪梅.护理岗位动态调度法在缓解急诊科拥挤现象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7) :2061-2064.

[3]付文焕, 王晓舜, 施孝金, 等.品管圈活动在药剂科制剂部门的应用与成效[J].中国药事, 2011, 23 (10) :1033-1036.

[4]丁玉兰, 孙静, 饶春梅.护理垂直管理体系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3) :220-221.

篇9:品管圈活动心得

【摘 要】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例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留置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分别为100.00%与98.00%,与对照组患者(70.00%、69.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并有利于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3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to promote th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Methods 200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in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 were divided into 100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100 cases of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thod of indwelling needle of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pattern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method.Nursing satisfaction,treatment adherence,needle indwelling time,success rate of indwelling vein needl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rat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00.00% and 98.00%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70.00% and 69.00%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indwelling time,success rate of indwelling vein needl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used to promote th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treatment adherence and success rate of indwelling vein needle.And it is advantageous to extend the time of needle indwelling time,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Keywords: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Venous Indwelling Needle;Satisfaction Rate

中西医结合科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静脉滴注血管活性药物、高渗脱水剂等,但这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且用药频次较多、对静脉的刺激性较大[1],可引起静脉炎、皮下血肿、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而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及病情的迁延,患者的心理负担逐渐变大,对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十分不利[2-3]。因此,对该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改善治疗质量及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均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开展了品管圈活动(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在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106例,女性94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4.32±3.21)岁。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能够正确地对调查问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②获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患者自愿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等脏器功能损害者;②患有肺部其他疾病者;③精神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生命体征观察、心理安慰、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护理及使用留置针时的注意事项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①由科室内所有护士组成品管圈,由副主任护师担任圈长,并采用小组讨论、专家讲座、顾问辅导等形式,对圈内各成员进行留置针使用、维护及品管圈活动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对护士的穿刺技术、无菌技术操作等进行评定。②按照鱼骨图分析法及头脑风暴方式,从护士处理不及时、护士责任感不强、患者、流程不完善等方面用鱼骨图对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原因进行说明分析(见图1),并采用集思广益的方式,共同总结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此外,从多个角度提出每一问题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经共同探讨、民主投票后,最终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即“提高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满意度”,并制定活动实施计划。③利用医院现有的海报宣传栏、视频系统、网站平台等资源对留置针相关知识教育活动进行及时地通知,并督促、提醒患者及家属认真参加活动;多与躁动、沟通困难的患者,需认真保护其静脉,并密切关注其留置针的状态,必要时给予肢体约束;对于Y型留置针做好接近穿刺处的夹管,且保证夹管到位及穿刺处的清洁、干燥。④由圈内所有组成人员共同对活动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不断改进、再实施。

1.3 指标观察及评定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依从性、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①治疗依从性评定的标准参照相关文献[4]拟定。完全依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按照治疗规范,配合医师的治疗;不完全依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基本能够按照治疗规范,配合医师的治疗;不能依从:患者中途放弃治疗,或不能按治疗规范完成治疗。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率(%)+不完全依从率(%)。②护理满意度的评定方法参照相关文献[5]拟定,以自制问卷调查的评定方式,对10个条目进行评定,10个条目分别为:穿刺技术、留置护理、留置时间、健康宣教、护理巡视、护理态度、沟通礼仪、服务及时性、病房环境、医护协作;各条目评价总分均为100分,评价结果分为十分满意(≥90分)、比较满意(≥80分)和不满意(<80分)三个等级;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比较满意率(%)。③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堵管、外渗、静脉炎及意外脱管等进行记录,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8.00%,与对照组的69.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与对照组的7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66.25±1.23)h,长于对照组的(44.25±1.13)h(P<0.05);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93例,成功率为93.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观察组在意外脱管、外渗、堵管及静脉炎等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4。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最为常见、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留置针的逐渐推广应用,静脉输液的治疗也逐渐方便,但长期留置针会引起静脉炎、皮下血肿、导管堵塞及针管脱落等并发症,容易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6],缩短了静脉留置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引起患者出现治疗依从性差或不配合等问题[7],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已经是临床探究的热点。

左四琴等[8]研究指出,护理人员的每一项决定及所采取的每一项措施,均会对提高留置针输液的质量产生积极的贡献,因此,在对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应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并认真发现与分析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该类患者的护理质量。品管圈是通过对同一工作场所中通过自发实施品质管理活动而形成的永续性小组,其能够通过个人的主动性与团队的协作性,全员参与,互相启发,持续推行管理,改善工作质量的一种系统性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的方法,其在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国外医院中有着历史悠久、面积广泛的应用历史,对其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在国内也有较旧的可行性研究,但对于其效果的观察实例较少。

本研究在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通过组建由科室内所有护士组成的品管圈,共同发现、分析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按照鱼骨图分析法及头脑风暴方式,积极寻找留置针留置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及可能的原因。其中,本研究所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具有简单实用、直观性好等优点,有利于对护理问题的分析,且在总结能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经验时,所采用的集思广益方式,有利于确保经验总结的全面性。此外,本研究还使用了医院现有的海报宣传栏、视频系统、网站平台等资源,发布各类关于留置针相关知识教育活动的通知,这与同类研究[9-10]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目前国内已经逐渐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以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如在吴秀英等[11]报道中,则通过采用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静脉炎发生率,效果显著。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有利于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品管圈成员通过互相启发,系统的分析学习护理常见操作方法,有效的增强了护理技巧能力,通过强化细节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病房环境清理的积极性,同时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和激励,改善了护理中的热情态度,健康宣教重点更为明确,护理管理更为人性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较好的提升,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推进中西医结合科静脉留置针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并有利于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减少并发症,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田苏,李晓燕.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131-132.

[2]程友花,王群,龚长志,等.静脉留置针护理记录单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100-102.

[3]张瑞芳,胡莉丽,高秀英,等.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5):2379-2380.

[4]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等.品管圈活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5]桂红民,谢静,陆烈红,等.品管圈活动提高儿科年轻护士留置针置管的成功率[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3):66-67.

[6]方继红,陈晓艳,武凤芹,等.品管圈在降低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压疮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4,18(12):2404-2405.

[7]刘丹霞,葛玉萍.风险管理法在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91-92.

[8]左四琴,秦楠,肖佳,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针输液外渗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81-84.

[9]白艳萍,田彦梅.品管圈活动在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1(24):3032-3033.

[10]龚启慧,刘蓉,王菊,等.应用品管圈提高静脉留置针有效使用率的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5):223.

[11]吴秀英,杜会萍,胡琼,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1(21):66-67.

上一篇:市场调研行程计划下一篇:中学生感恩作文600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