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型建筑职业农民

2024-05-14

培养新型建筑职业农民(精选6篇)

篇1:培养新型建筑职业农民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2012、201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为加快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招生对象

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招生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

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基本学制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五、专业类别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分为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包含若干专业方向。专业类的内涵可以适当拓展,专业方向可以根据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动态调整。

(一)种植类

专业方向包括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中药材生产、茶叶生产、食用菌生产、蚕桑生产、林木繁育与苗圃经营、森林培育与林下经济、草业生产、园林绿化等。

(二)畜禽养殖类

专业方向包括生猪养殖、肉牛养殖、奶牛养殖、羊的养殖、家禽养殖、特种动物养殖、宠物养护、动物疫病防治、畜牧等。

(三)水产养殖类

专业方向包括淡水池塘养殖、淡水网箱养殖、海水池塘养殖、海水网箱养殖、特种水产养殖、海藻养殖、观赏水生动物养殖、海洋捕捞等。

(四)农业工程类

专业方向包括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机作业与维护、农村信息技术与应用、农村电气化、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农村水利与节水灌溉等。

(五)经济管理类专业方向包括农产品市场与流通、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民合作社运营管理、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村综合管理、农村财务会计、农资经营与管理、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

六、课程设置

(一)课程类型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三大类的课程设置和选择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学习需要的课程,也允许各地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或增开其他课程。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为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掌握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科技、文化和农业基础知识,为其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养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并提供支持的课程,适用于各专业类。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是为使学生了解、掌握和应用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及专项技术技能而设置的课程。学校可在学生入学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测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选择性地学习专业核心课。

3.能力拓展课

其他各专业类的专业核心课,都可以作为本专业的能力拓展课选择学习,目的是突破专业制约,满足农业产业综合化需要,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执业能力。

(二)课程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总学时数不少于2720学时(17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不少于320(20学分)学时,专业核心课不少于1040(65学分)学时,同时能力拓展课应占一定学时数。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学习时数不设上限。

本方案共设置12门1072学时的公共基础课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

各专业类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专业核心课供学生选择学习:其中必修的专业基础课4门500~600学时左右,专业方向课2~8门,每个学生应在完成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2门以上本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的基础上,选择学习其他专业核心课。

能力拓展课没有具体学时要求,学生可以在一定数量的公共基础课和本专业类的专业核心课学习之余自由选学其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

每门课程的学习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重在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1:2)(见下表)。

表: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学时要求

课程要求 学时数要求 理论教学与 实践教学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3~4门以上 不少于320学时 1:1 专业核心课 专业基础课4门,本专业类专业核心课若干 不少于1040学时(1:1)~(1:2)

能力拓展课 任选其他专业类的课程 达到总学时要求(1:1)~(1:2)总计

不少于2720学时

备注 毕业总学时不少于2720学时,总体上理论教学学时数与实践教学学时数的比例为(1:1)~(1:2)

七、教学形式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应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了解、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打好理论基础。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学形式

(1)课堂教学。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教学点进行授课。提倡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

(2)远程教学。授课教师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方式授课,组织学生在线或实时学习相关课程。

2.学习方式

(1)集中学习。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集中进行学习。在集中组织教学过程中,要灵活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演示、分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2)分散学习。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多媒体教材、网络辅导资源或教学包等自主学习。分散学习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自身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和答疑。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扩展和深化。构建符合务农农民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教学形式

(1)实验实习。根据课程学习需要组织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以教师演示、学生操作为主要形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2)专业见习。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园区、科技示范场等地进行考察、交流,使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3)技能实训。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地进行技能训练,使学生通过职业岗位实务训练,掌握关键环节操作技能,巩固加深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获得专项操作技能的实际工作经验。

(4)岗位实践。学生结合本职工作岗位进行生产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2.组织方式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实践教学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实验实习、专业见识和技能实训一般采取集中方式进行。

分散实践教学由学生在本职岗位上,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实习和岗位实践。

八、教学管理

(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指导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包括课程名称、课程说明、学习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提示、时间分配和教学考核及评分办法等。教学大纲由学校根据整体教学要求制订,结合农时农事制订具体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制订实践教学大纲时,应遵循农业生产规律,与农时季节紧密结合,突出针对性、专业性。学校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二)教学安排

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生产经营实际和农时季节特点组织教学,上课作息时间要符合农民生产生活规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农忙时多实践指导生产,农闲时多安排理论教学。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并保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

2.及时公布开课计划。学校应在一学期结束前3~5周公布下一学期开课计划,并及时汇总审核学生的选课情况,由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在放假前公布课程表。

(三)选课管理

1.根据各专业开设课程向学生及时提供包括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要求以及任课教师等课程信息和相关服务。

2.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产业发展、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按照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学期开课计划进行选课。为均衡学生学习份量,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学生一学期所学习课程总量一般不超过680学时(含认定学分)。

3.学生选课后,学校应在规定时间内公布选课结果。

(四)学生管理

1.以送教下乡方式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一般应选择适应当地主导产业的人才需求、并与学生学习需求比较一致的专业作为主要学习专业,便于学生统一管理和集中实习实践。

2.加强学生实习实践管理。学生要严格按实践教学大纲、实践实施方案要求和规定参加岗位实践。要对学生的岗位实践有明确的任务要求,通过实践报告、日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反映实践成果。学生实习期间原则上不应离开实习地,特殊情况需请假并经指导教师批准。凡实习请假超过全部实习时间的1/3者,或无故缺席达到每门课程学时的10%以上者,其成绩以不及格论。生产实习不及格一般不予补考,随下届学生重新进行生产实习。

九、考试考核

(一)考试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试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和实践成果考核三种方式。一门课程要求以上三种考核都要达到合格以上方能通过并给予学分。

1.过程性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测评,包括考核学生的课堂教学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水平、实验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实验实习表现情况等,综合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

2.终结性考核:对一门课程的结业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以上为合格。

3.实践成果考核:对学生的生产经营技能、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的综合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二)考试考核时间

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根据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综合考评,课程结束后完成测评;终结性考核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实践成果考核随时进行,课程结束后完成综合测评。过程性考核不合格者,一般不允许参加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学习有效期限内安排一次补考。

(三)实践教学考核要求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每一项实践教学课程或环节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认定,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实验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出勤率和实习态度,做出客观评价、综合评定,给出相应的实践成绩,学校负责审核。

1.实验实习的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和实验实习报告等综合评定。

2.专业见习的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提交的实习过程登记、实习报告、口试、答辩综合评定,重点考核学生对现代农业理念的理解程度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

3.技能实训的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操作、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出勤率、实习态度评定成绩,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4.岗位实践的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日志、实习成果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重点考核学生在生产过程中提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经营水平提高的程度等。

十、学分制

(一)实行学分制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学分制,以学时数考核学习量,以学分认定学习成果。学时与学分按照16个学时折合1个学分计算。学分计算以课程为基本单位。每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通过相应的考试考核,即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累计修满2720学时、获得170学分即可毕业。

(二)学分的构成

本培养方案的学分由课程学分和认定学分两部分构成。

1.课程学分:学生参加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能力拓展课等课程学习,考试考核合格,获得相应的学分。

2.认定学分:学生具备的相应农业生产经营技能、学习培训经历、职业资格、表彰奖励等,经认定可以折合一定的学分,认定学分最多不超过57学分。

(三)认定学分

1.学习培训经历认定学分

(1)学生经过职业培训,获得农业行业特有工种或与所学专业方向相关的通用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可以作为培训经历认定学分。其中取得高级以上证书为15学分,中级证书为12学分,初级证书为6学分。

(2)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阳光工程”、“绿色证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农业技术技能培训且经考核合格,相应的培训时间可折抵一定的学分,一般可折算5~10学分,且不重复计算。

(3)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知识、文艺、体育等竞赛并获奖。全国性大赛一等奖20个学分、二等奖15个学分、三等奖10个学分;省级大赛一等奖10个学分、二等奖7个学分、三等奖5个学分;市级大赛一等奖5个学分、二等奖3个学分、三等奖2个学分。同类竞赛不累计加分,并以获奖奖项的最高级别来折算学分。

(4)参加中职、高职以上国民教育实施学校的各种理论实践学习,并通过相应的考核,予以认定并给予学分,至多认定10个学分。

(5)取得外语、计算机、自学考试等国家考试单科合格证书、高中会考合格证书的,予以认定并给予学分,至多认定10个学分。

(6)参加已通过批准立项并结题验收的研究性学习或创新课题、项目,予以认定并给予学分,至多认定10个学分。

(7)有专利发明、科研著作、文学作品发表等,予以认定并给予学分,至多认定10个学分。

2.职业技能认定学分

一般可选择5~10项可折抵学分的职业技能,每项技能至多可以折抵3学分。每项职业技能,学生须现场演示或者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照片、录像等,通过认定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以下职业技能可折抵学分:(1)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操作。

(2)具备英语等外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能力。

(3)熟练操控农用拖拉机。

(4)具有农用机械维修专项技能。

(5)具有电工专业技能。

(6)具有瓦工专业技能。

(7)具有木工专业技能。

(8)具有钳工专业技能。

3.从业经历认定学分

每个专业一般可选择若干项可折抵学分的从业经历,每项技能至多可以折抵3学分。学生须出示每项从业经历的证明材料,通过认定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以下从业经历可折抵学分:

(1)具有两年以上农村会计工作经历。

(2)具有两年以上农民技术员、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等专业工作经历。

(3)具有两年以上较大规模园艺场工作经历,以及果蔬、林木育苗经验和技术。

(4)具有两年以上较大规模养殖场工作经历,以及畜禽品种繁育经验和技术。

(5)具有两年以上主要农产品规模化贮藏、加工经验和技术。

(四)逐步建立农民学分银行

考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地域属性较强,鼓励和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本方案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的有效做法,在各地积累经验建立区域性学分银行后,国家将出台统一规范,逐步建立全国性农民学分银行,搭建专业间、学校间、地区间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间的农民职业教育立交桥。

(五)学分认定方式

由申请者向认定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的同时提供证明材料(包括证书、照片、视频等),申请者包括学员个人和有关培训机构。认定机构对申请进行审定,然后通过网站等途径公布认定结果,并接受社会监督。如有疑义,可直接向认定机构反映,认定机构要在一周内公布复审结果。学分认定的意见分为“同意认定并给予学分”和“不予认定”两种。学分认定工作由实施教学的学校具体负责。

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学习一个专业的同时或之后,经学校批准,可辅修第二个专业的课程。根据学分互换、替代原则,第二专业与第一专业之间公共基础课学分互认,学生修满第二专业的有关专业技能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后,学校可发给第二专业毕业证书。转学的学生已修课程的学分可根据学分互认办法予以承认。转专业的学生,已修的课程如属于转入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的课程,可以记入相应课程学分。

十一、教学保障

(一)办学机构要求

办学机构应是国家承认的涉农中、高等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学校;具有连续10年以上的涉农专业办学资历;具备相应的基层办学能力,能够进村、入社、到场,把教学班办到乡村、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村社区和家庭农场,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具有相应专业及课程开发的能力;具有相应的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和师资力量。

(二)教学条件要求

教学点应具备开展教学的基本条件:有良好的教学场所,能保证各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有满足教学需要的设备仪器,保证各项教学环节有序实施;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保障课堂教学和指导实践教学;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人员,保证教学有序规范展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注重吸纳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参与教学,要积极与农业教育、科研、推广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有关专家做兼职教师,完善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留得下、用得上、扎住根、对农民有感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条件。整合资源,依托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合作建立相关专业实习场所和实训基地,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五)教学指导与监管

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由各地教育、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发展规划制定、教学机构认定、教学管理与监督。各地新增课程或增设专业,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认定,上报教育部。教育部授权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十二、毕业与颁证 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毕业学分数,即可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由学校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毕业证书标明“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字样和所学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农林牧渔类所列相应专业,后附所学专业方向和修习课程清单及学分表,并按照现行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方式,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主要推荐教学内容.doc 教学内容 编辑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主要推荐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 表1 公共基础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1 法律基础与农村政策法规 112 2 应用文写作 80 3 农业信息网络应用 96 4 农村实用理科(数学,物理,化学)112 5 实用英语 64 6 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与礼仪 64 7 现代农业创业 96 8 农业安全生产 80 9 农村规划与建设 96 10 农村家庭理财 80 11 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 96 12 农村社会文化艺术实践 96 备注:设置公共基础课12门共1072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

2.种植类专业核心课 表2 种植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植物生产与环境 160 种植类专业基础课 2 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础 128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 112 4 农产品市场营销 112 5 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 160 粮食作物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粮食贮藏与加工 128 7 小麦生产 192 8 水稻生产 192 9 玉米生产 192 10 马铃薯生产 192 11 甘薯生产 19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木薯生产 192 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 160 经济作物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棉花生产 160 大豆生产 160 花生生产 160 油菜生产 160 油葵生产 112 烟草生产 160 甜菜生产 160 甘蔗生产 160 蔬菜生产 192 蔬菜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蔬菜病虫害防治 160 设施蔬菜栽培 192 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 128 蔬菜贮藏保鲜 128 果树生产 192 果树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果树病虫害防治 160 设施果树病虫害防治 128 水果贮藏保鲜 128 花卉生产 192 花卉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花卉病虫害防治 160 设施花卉栽培 160 设施花卉病虫害防治 128 花卉贮藏保鲜 128 中药材生产 192 中药材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中药材病虫害防治 160 中药材采收加工 128 茶树栽培 160 茶叶生产加工,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茶树病虫害防治 128 茶叶加工 128 食用菌生产 128 食用菌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食用菌加工 128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128 桑树栽培 128 蚕桑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桑树病虫害防治 112 养蚕 128 蚕病防治 112 林木种苗生产 160 林木繁育与苗圃经营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苗圃经营管理 160 森林病虫害防治 160 森林营造 160 森林植物 160 森林培育与林下经济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森林培育 176 林下养殖 160 56 林下种植 160 57 林下采集 160 58 森林旅游 160 59 林业有害生物控制 160 60 牧草栽培技术 160 草业生产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1 草原保护 128 62 草地管理技术 128 63 饲草料加工贮藏技术 128 64 草坪绿化管理技术 160 65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 192 园林绿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6 园林植物造景 160 67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160 68 种子生产与应用 160 其他专业核心课 69 种子检验贮藏与加工 112 70 谷子生产 112 71 高粱生产 112 72 大麦,青稞生产 112 73 荞麦生产 112 74 燕麦生产 112 75 芝麻生产 112 76 西甜瓜生产 112 77 苹果生产 112 78 柑橘生产 112 79 梨的生产 112 80 葡萄生产 112 81 香蕉生产 112 82 桃的生产 112 83 荔枝,龙眼生产 112 84 核桃生产 112 85 板栗生产 112 86 枣的生产 112 87 人参种植 128 88 枸杞种植 128 89 观赏植物栽培 160 90 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 128 91 盆景制作与插花 128 92 林木种苗生产 112 93 园艺设施建造与使用 160 94 草坪建植与养护 160 95 实用装饰园艺 128 96 家蚕良种繁育 112 备注:设置种植类专业核心课96门共13792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3.畜禽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表3 畜禽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 112 畜禽养殖类专业基础课 2 养殖技术基础 160 3 动物疾病防治基础 128 4 动物营养与饲料 128 5 生猪养殖 192 生猪养殖,专业方向 6 猪病防治 160 7 肉牛饲养 192 肉牛养殖,专业方向 8 肉牛疾病防治 160 9 奶牛饲养 192 奶牛养殖,专业方向 10 奶牛疾病防治 160 11 羊的养殖 192 羊的养殖,专业方向 12 羊病防治 160 13 家禽养殖 192 家禽养殖,专业方向 14 禽病防治 160 15 特种动物饲养 192 特种动物养殖,专业方向 16 特种动物疾病防治 160 17 宠物调教与驯养 128 宠物养护,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8 宠物养殖与繁育 128 19 宠物疾病防治 128 20 宠物护理与美容 96 21 禽病防治 160 动物疫病防治,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2 猪病防治 160 23 牛羊病防治 160 24 畜禽繁育技术 160 畜牧,专业方向 25 畜牧场经营管理 160 26 畜产品市场营销 112 其他专业核心课 27 畜禽生产环境卫生控制 112 28 兽医药物临床与应用 160 29 动物疫病防治 160 30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 112 31 兽医病理与诊断 160 32 动物卫生防疫与检验 112 33 动物卫生法规 80 34 畜产品贮藏加工 96 35 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 96 36 优质牧草生产与加工 112 37 饲料添加剂应用 96 38 肉鸡养殖 112 39 蛋鸡养殖 112 40 肉鸭养殖 112 41 蛋鸭养殖 112 42 鹅的养殖 112 43 鸽子养殖 112 44 蜜蜂养殖 112 45 兔的养殖 112 46 狐狸养殖 112 47 貂的养殖 112 备注:设置畜禽养殖类专业核心课47门共6448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4.水产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表4 水产养殖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水产品质量安全概论 112 水产养殖类专业基础课 2 水产动物养殖技术基础 160 3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112 4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基础 128 5 淡水池塘养鱼 160 淡水池塘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淡水池塘养虾 160 7 淡水池塘养蟹 160 8 淡水池塘养贝 160 9 淡水池塘养殖病害防治 128 10 淡水池塘管理 160 11 淡水网箱养鱼 160 淡水网箱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2 淡水网箱养虾 160 13 淡水网箱养蟹 160 14 淡水网箱养贝 160 15 淡水网箱养殖病害防治 160 16 淡水网箱的设置和制作 112 17 海水池塘养鱼 160 海水池塘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8 海水池塘养虾 160 19 海水池塘养蟹 160 20 海水池塘养贝 160 21 海水池塘管理 160 22 海水池塘养殖病害防治 128 23 海水网箱养鱼 160 海水网箱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4 海水网箱养虾 160 25 海水网箱养蟹 160 26 海水网箱养贝 160 27 海水网箱养殖病害防治 160 28 海水网箱的设置和制作 112 29 特种经济鱼类苗种生产 192 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方向 30 特种经济鱼类养殖 176 31 藻类增殖养殖 176 海藻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32 海带养殖 160 33 紫菜养殖 160 34 藻类加工 160 35 观赏鱼养殖和鉴赏 192 观赏水生动物养殖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36 游钓与观赏渔业 176 37 水族箱造景和水草养殖 128 38 休闲渔业经营 128 39 渔具材料与工艺 96 海洋捕捞,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40 海洋捕捞 112 41 渔业船舶驾驶 128 42 渔业资源 128 43 海洋基础知识 96 44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 96 45 渔业水质管理和调控 128 46 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 176 其他专业核心课 47 淡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 192 48 淡水水生动物病害防治 160 49 水产品贮藏和质量控制 160 50 生物饵料培养 128 51 水产品市场营销 112 52 水产企业经营与管理 112 53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 192 54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 176 55 海参人工养殖 192 56 海参深加工 128 57 龟的养殖 176 58 鳖的养殖 176 59 蛙类养殖 192 60 河蚌养殖 192 61 珍珠生产和加工 176 备注:设置水产养殖类专业核心课61门共9264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5.农业工程类专业核心课 表5 农业工程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计算机应用基础 128 农业工程类,专业基础课 2 电子技术基础 128 3 电工技术基础 128 4 工程技术基础 128 5 农产品贮藏 160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粮油加工 160 7 果蔬加工 160 8 农业机械使用与管理 128 农机作业与维护专业方向 9 拖拉机保养与维修 16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计算机办公自动化 128 农村信息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 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112 农村机电应用 160 农村电气化专业方向 农村电力网 128 农村能源概论 112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农村能源建设与生态环境 112 生物质工程 128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12 农村生态与资源保护专业方向 循环农业生产与管理 112 农村水环境与水生态 160 农村水利与节水灌溉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水工建筑 128 农业节水灌溉 160 灌溉排水 128 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 160 其他专业核心课 太阳能利用 16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160 小型风力发电 160 农村小水电开发利用 160 机械设计基础 160 农机具使用与维护 128 农业动力机械及维修 160 工程制图 160 钳工与焊修 160 电机及其应用 160 农机技术推广 80 拖拉机驾驶与操作 96 栽插机械使用与调整 128 耕种机械使用与维修 160 播种施肥机械使用与调整 128 植保机械使用与调整 128 收获机械使用与维修 160 畜牧机械基础 128 农用运输车使用与维修 160 农机产品与零件销售 96 农村机电基础 128 电力法律法规 80 农村变电站 160 农电管理 112 通用电器设备安装与维护 160 常用家电维修 160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128 办公事务管理 128 多媒体及常用软件应用 128 循环农业规划与设计 128 54 农村排灌站 128 备注:设置农业工程类专业核心课54门共7392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6.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 表6 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

序号 教学内容 参考学时 对应专业及说明 1 农业经营管理 160 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 2 农产品市场营销 128 3 经济法与经济纠纷处理 128 4 农业资源与环境 112 5 农产品物流运输管理 128 农产品市场与流通方向,(任选2门以上)6 农产品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 112 7 农产品商务谈判技巧 112 8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 128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9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128 10 农村财务管理 128 11 农民合作社建设与管理 128 农民合作社运营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2 农村经纪人实务 112 13 农村财务管理 128 14 中小企业管理 128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5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128 16 金融与税收 128 17 乡村社会事业管理 128 农村综合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18 乡村经济管理 128 19 农村社区管理 112 20 统计实务 128 农村财务会计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1 农村财务会计 128 22 审计原理与实务 112 23 企业门店营运管理 128 农资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24 企业采购管理 128 25 企业物流配送管理 128 26 土地制度与产权登记 128 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任选2门以上)27 农村土地承包法 128 28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 128 29 休闲农业 128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方向(任选2门以上)30 乡村导游 128 31 乡村厨艺与饮食服务 112 32 乡村住宿服务与管理 128 33 农村人力资源管理 160 其他专业核心课 34 基础会计与会计实务 112 35 工商企业会计 112 36 实用会计信息化 112 37 财务管理与分析 160 38 定价策略与技巧 160 39 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160 40 企业形象与公共关系 160 41 创意农业 128 42 农村资源开发与利用 128 43 农村经纪人实务 128 44 出纳收银实务 80 45 农产品网络销售实务 96 46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128 47 土地管理法 128 48 土地纠纷调解技巧与实务 128 49 电子商务 128 备注: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49门共6224学时,供学生选择学习。各地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或增开其他课程。7.能力拓展课

各专业专业核心课可作为其他专业的能力拓展课。各地也可以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自行设置部分课程作为能力拓展课。

篇2:培养新型建筑职业农民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

2005年底,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从培养职业农民到新型农民,再到新型职业农民,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随着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要求不断深入,其内涵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一提出,得到了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和热议。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从职业意义上看,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并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且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耕地;二是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三是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四是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以上的四个条件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要是市场主体。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而新型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市场,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一般具有较高的收入。二是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而且后继有人,不是农业的短期行为。三是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咸阳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1、促进产业化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当前,我市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粮、菜、畜、果”四大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但发展中面临很多瓶颈(劳动力缺乏、农民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差、思想僵化等)严重的阻碍着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是农民素质转变,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有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更快的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速度,使我市的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加快城镇化进程,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增加。根据全市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来看,工资性收入占比41.8%高于经营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34.2%。农民收入结构反映到就业状况: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数选择进城务工或在非农产业就业,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大多是兼业农民、老年男性或者妇女。

而加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一方面可以加快已转化为产业工人的农民流向城市的进程,让他们可以安心的在城市安营扎寨;而自愿留下的农民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各项培训以及自身的努力,成为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的思维方式加上高科技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营销方式的运营,势必增加农业的产出,进而增加收入,改变农业已成为现在农村副业,农民兼业的困境,使他们成为有动力、有激情、有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

3、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生活在乡村,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农业经营性收入将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他们愿意接受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单位产出,从而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同时新型职业农民利用各自的特长和优势通过分工分业,形成种养殖大户、农业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促进了现代农业

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这既是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的结果,也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发展的竞争力。

4、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有培养了“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才有农业的现代化,才有农民收入的大幅提升,才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现。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途径

1、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农村基础文化教育直接影响着农民文化水平的高低,又是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的基础,所以政府要在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

2、办好职业和成人教育。一是将教育部门的继续教育与人劳部门的各项技能培训有效结合,提高农民技能水平。二是加大农民的职业教育力度,各职业学院与本地农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开设农民职业教育课程,提高农民的科技、经营等知识的理论水平。三是开设“夜校”,扩大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范围。

3、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扩大文化馆覆盖范围,为农民自学创造条件。二是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农业技能骨干,积极鼓励、倡导农技人员下乡,深入实际帮人农民提高各方面的知识。三是开展特色文化教育,开展各种活动以普及农业技术知识。

4、强化合作社技术培训作用。以合作社为载体,一是建立农民培训体系,采取实践演练等多方式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二是专业培训培养一批农机操作、防疫等专业人才。三是通过合作社日常管理培养一批管理、营销类人才。总之,充分利用合作社这一平台,在政府的有序引导、行业组织的有效参与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五、促进咸阳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对策建议

1、组织领导。在农业部门设立专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办公室,制定发展规划和培训方案。协调组织过程中培训、合作社发展以及土地流转等相关事宜。

2、资格认定。一是对经过培训经过考试合格的农民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二是管理注册部门应将已具有资格证书的农民登记备案。三是加强对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场法人加强跟踪服务,继续培训,获得资格证书。四是同等条件下,资金等政策扶持向取得证书的农民倾斜。

3、提供培训。知识和技能是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应用和基本的经营管理知识是必备条件,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可按以上的四个途径加强培养。

4、资金支持。一是将农民的种养殖场以及专业经济组织也列入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中,与创业人员同等对待。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可以以房屋、土地等所属物抵押贷款。三是中省农业项目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篇3:培养新型建筑职业农民

1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推进“农民职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即“三化”建设是有效途径, 基础是对职业农民的培养。我院根据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发挥农业职业教育优势, 选择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九合镇作为“农民职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示范镇, 对他们进行知识更新, 使农业向产业化转变、产业向标准化、精细化转变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 皋兰县九合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实践

2.1 深入调研, 确定培训基地, 组建培训团队

九合镇位于皋兰县西南端, 东接忠和镇, 南邻兰州市安宁区, 西北连永登县, 东西宽14km, 南北长23km, 总面积214km2。镇政府驻中心村小涝池, 距县城46km。九合镇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 40个自然村, 50个村民小组。全镇3542户15660人。有耕地47053亩, 其中水地16562亩, 旱砂地23915亩, 人均耕地3.0亩。该镇交通便利, 距兰州市区约30km。作为城郊的九合镇是一个农业乡镇, 可以说是农富则镇富。从2008年始, 我院将九合镇作为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后, 我院成立了以院领导和专业教师组成的服务“三农三化”团队。开展了以“深入蹲点调研, 推动创业创新”为主题的专业骨干教师蹲点调研活动, 在对九合镇农民职业化情况走访, 对全镇职业农民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还重点调研了兰沟、钱家窑、中心、九合、高山五个农民职业化培训基地。针对全镇农民创业信心不足、意识不强、主体不多、氛围不浓及技术缺乏、信息滞后, 缺乏带头人等问题, 我院按照当地推动“三农三化”建设的总要求, 提出分阶段、分批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构想并付之实施, 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2 多措并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008年, 学院派出生产一线专业教师在九合镇举办各种学习班6期, 培训700人 (次) , 有针对性的按农时、农事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和现场指导的方式对78个示范户进行种植、养殖、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当年78个示范人户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 培训初见成效, 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好评, 增强了我院培养“新型农民”的信心。

2009年对示范户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进行跟踪服务。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技术问题现场解决;按农时、按季节进行巡回服务;专业教师利用电话、网络答疑等。2009年共举办各种学习班7期, 培训740人 (次) , 高山村创业示范户邹积荣、彦彩霞与中心村王文福通过参加创业培训, 产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我院派出专职教师帮助他们办起了规模化养猪场, 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2009年全镇人均纯收入3764元, 比2007年的人均纯收入2800元增加964元, 创业示范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

2010年在九合镇举办各种学习班5期, 培训600多人次。在“三农三化”示范户的带动下, 畜禽养殖专业户达到50户, 户均年纯收入4万元以上;当年全镇发展蔬菜12000亩, 年销售蔬菜收入6000多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4220元;“三农三化”示范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服务行业的发展, 在学院的帮助下成立了农产品经纪专业组织11个, 为当地菜农销售蔬菜5000万元、销售生猪2000多头、肉鸡2万多只, 既方便了当地群众, 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2011年学院在九合镇举办各种学习班7期, 培训700多人 (次)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新建塑料大棚280亩。新建日光温室200座, 发展蔬菜15000亩、50个养殖专业户养殖生猪4000多头, 鸡20000多只, 年销售蔬菜8000多万元。村民王希贵在学院的帮助下创办500头猪的天瑞养殖合作社, 当年收入1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示范户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其中养猪专业户彦彩霞当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同年学院筹集10万元对在“农民职业化培训”中成绩突出的创业78个种、养、加创业示范户进行表彰奖励, 给1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配发了电脑。受到当地政府与农民的欢迎和高度评价。

2012至2013年学院在九合镇举办各种学习班6期, 培训500多人次。2012年全镇农民纯收入5012元, 示范户人均纯收入5890元。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674元, 示范户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经过几年的培训与示范钱家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 (辣椒) 产业村, 钱家窑村有366户, 共1366人, 2013年人均纯收入5762元, 全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达到23户。天瑞养殖合作社在学院的支持与指导下今年猪存栏量达到2000头、羊存栏达到500只, 年纯收入达60万元以上。一个推动“三农三化”示范的高潮在九合镇已经形成。

3“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思考

3.1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通过中高职贯通定向培养、农业技术培训、人格素质培养、经营管理理念和水平的提高以及政策扶持等措施, 留住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3.2 完善培训机制, 创建“地方农产品产学研联盟”

由学院、地方职教中心、地方研究所及生产、加工、经营企业组建“地方农产品产学研联盟”组织, 通过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各方面的人力和技术资源, 形成针对本地产业发展的培训队伍, 按照国务院关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 对现有产业经营者进行素质、职业化及产业化培训。培训方式采取集中理论授课与农产品生长季节现场操作示范、不定期现场巡回指导相结合。农闲时以集中培训为主, 农忙时以现场授技、指导为主。

3.3 中高职贯通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地方职教中心组织生源, 与我院合作, 采取中高职贯通模式 (“2+3”即二年中职教育三年高职教育) , 专门培养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的新一代职业农民。同时这项举措需要政府出台相关发展扶持政策。

3.4“新型职业农民”弹性学制培养模式

按照教育部、农业部关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弹性学制中专培养方案, 对现有经营大户进行学历和职业资格培训, 根据农户经营项目的规模、效益及农民参加公益事业成效及文化课综合考评, 颁发毕业证书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4 结束语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三农三化”的基础工作, 我院从2008年始至今一直在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实践, 已初见成效, 但这项工作的推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及时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推动甘肃省“三农三化”建设。

摘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改革, 基础是推动“三农三化”建设,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三农三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也是践行甘肃省“双联”工作有效途径。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甘肃省唯一一所农业高职院校, 从2008年始在甘肃省部分乡镇村中实践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 初见成效, 大大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双联,服务三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 2015.01

[2]李克强.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12.

[3]汪洋.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12.

[4]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2011.08

篇4:谁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23-0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15年3月,福建省“2015级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学历教育大专班(蔬菜班)”在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学,来自田间地头的95名农民和农技公司的员工参加了这次培训。据介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学历教育大专班”早在2013年就开办了,由福建省委农办和农业厅主办,福建农林大学、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校承办,分别开设茶叶、蔬菜、果树、食用菌、畜牧兽医5个专业,学制3年,学员对象主要是各地农业部门推荐的职业农民,条件是年龄在50岁以下,具备高中或同等学力,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按照现在通行的说法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可见,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一种特定的职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份认定。其次,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不再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希望通过农业生产与经营获得更多收入,成为现代农场主或农业老板。此外,新型职业农民还应该是“知识型农民”“素质型农民”,而不是卖苦力的简单劳动力。

那么,新型职业农民到底应该由谁来培养?一直以来,我们总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寄希望于农村职业教育,即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际情况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涉农培养能力每况愈下,一些原先开设涉农专业的学校纷纷放弃涉农专业,开设与城市职业学校相同的专业,承担起农村新一代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招生71.98万人,比2010年减少38.42万人。涉农专业失去吸引力,当然与“重工轻农”的社会传统观念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与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水平不高有着直接联系。早些年,关于农村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毕业生,本地流传这样一句话:“种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最基本的技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指望他们推广农村新技术、提高农业产量了。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有三种: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无论哪一种类型,都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一定的专业技能”。没有现代生产经营理念和方法,就很难占有现代农村生产经营市场。没有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生产的农产品就没有科技含量,增产增收的梦想也会落空。没有现代农业的服务理念与知识,要想在农村社会服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是非常困难。可见,不掌握现代农业先进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知识,要想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还真不容易。可以预计,将来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一定是掌握现代农业高科技的新一代大学毕业生,甚至是硕士、博士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应该是农林类高职、本科院校以及其他相关院校,这些院校具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师资、技术和设备。当然,如果中等职业教育具备条件,也可以承担部分项目,参与较低层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农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福建的做法無疑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2015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发出了“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的号召。农业要强,人才必须要强。人才要强,必须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满足现代农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培训中,高等教育要有所作为,要充分发挥相关职业院校的主体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大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引领现代农业大发展。

篇5:申论热点:新型职业农民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办好农业职业教育,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农民通过“半农半读”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等新举措。

201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提出,要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2016年6月27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会上作出表述称,2016年国家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投入13.9亿元,确保完成100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是在农村时常听到的一句口头禅。如今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改观。2016年6月,陕西省富平县20名职业农民收到了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将接受为期三年的全日制高职教育。陕西高校首次招录职业农民,为中央“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精神写下新的注脚。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习近平

[内涵]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外,以市场为主体,具有高度的稳定性、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既“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同时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的农业从业者队伍。

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集中体现在“两新一高”上,即新身份(是体面的、有尊严的职业农民)、新作用(是新型农业经营的主体,符合“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要求)和高素质(有系统性农业教育培训,具备较强的生产技能和市场意识,能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技术,较为长期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三类,即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其中居于“白领”阶层是“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居于“蓝领”阶层的是“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

[提出背景]

我国虽然是个农业大国,但农业人口却在急剧减少,由曾经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变成了如今少于城镇人口。特别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劳动力青黄不接、农业后继无人的情况,在各地相当普遍,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因此,鼓励和支持年轻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是当前和今后做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

基于此,2014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提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首次提出了“职业农民”的角色定位,使农民由过去的“身份化”,向现在的“职业化”转型,而且为今后农民的职业化道路及“三农”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存在问题]

第一,新型职业农民的“优质培育源”相对短缺。其表现在:一是我国农村劳动力集中表现在数量萎缩,务农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急剧减少,空心化现象严重。二是人口结构失衡,留守农民以老年、妇女居多,平均年龄接近50岁。三是文化素质堪忧。务农劳动力文化水平仍然偏低,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超过九成,且参加过专门职业技能培训的尚不足一成,农村“乡土实用人才”缺乏。四是后继乏人。在大学扩招及适龄人口下降的双重挤压下,农村新生代劳动力绝大部分在结束求学后选择跳农门,从而使得现代农业的发展绩效不佳。

第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环境有待改善。职业农民因其以市场为主体、依靠自主创业,其在农业生产与经营中面临诸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容易受工作居住、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再加之受到长期历史原因、身份歧视,以及受家长、自身和社会择业观念等方面的影响,使得农村中后备劳动力出现“不想务农、不爱务农、不会务农”的困境,这种现象对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成很大阻力。

第三,新兴职业农民培育的运行管理机制还需优化。从管理体制来看,统筹协调难。鉴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涉及人力社保、农委、教委、供销联社,以及社会团体的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等部门,政府对各部门间的各类培训整合难度较大、且由经费投入相对不足,使得培训效率不高;从组织运行机制来看,培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师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凸显,同时培训缺乏长远规划、长效学习机制和互动机制,尤其是农业信息化、农业物联网发展相对滞后,其产业商业模式有待大力推广。

第四,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诸多风险。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亮起“红灯”和保障农产品供给难度增加,生产成本的“地板”持续抬升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农业补贴逼近约束“黄线”和农村金融制约仍未突破的困境,再加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务农人员“兼业化、老龄化”问题突出。

[参考对策]

总结:

一是树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新理念、培育“新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要处理好教育与培育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学历与能力的关系,同时需要从传统培训到现代化、信息化培训的创新,尤其是在遴选培育对象环节,要围绕产业来着重把那些“爱农、懂农、务农”的真正从业者选出来进行培育。

二是构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平台、探索“新方法”。按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大规模、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新型农村人才。通过搭建职业教育培训平台、教育培训学分认定平台、国际农业科技与合作平台、涉农创业发展促进平台和农业新技术实验示范平台,着重把新型职业农民资源开发同农业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两新并行、两新融合”,不断增强农业吸引力。同时突出专业协会建设、突出新型技术推广、突出基础服务配套和突出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新模式”。聚焦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更加注重信息化手段应用,着力从突破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农业物联网运行机制和应用模式以及进一步加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力度,以期全面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各领域中的应用。所以,需要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开展“精准化”的培训服务。例如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文化需求,充分利用现代多元化传媒手段,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职业农民整体素质等。

篇6: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跟踪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学员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公主岭市农广校结合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跟踪服务活动,打好跟踪服务“职业农民”攻坚战。进一步创新跟踪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月18日,公主岭市农广校教师来到南崴子镇温家村新型职业农民学员王文革家的蔬菜大棚里,针对学员需要的蔬菜种植技术、防病防害技术、经营管理等内容进行详细指导,帮助蔬菜种植大户提高种植技术及经营管理水平。

学员王文革对于农广校的指导很是感激,就像一场及时雨一样解决了他在生产中遇到的不少难题,并表示要带领周边农民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公主岭市农广校

赵晓丽

上一篇:每天学点心理学下一篇:化妆品名媛盛典嘉年华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