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024-05-12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共10篇)

篇1: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单位:南京市艾倍科顺嘉幼儿园

姓名:陈鑫

2014年4月1日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越来越被人看重。影响人一生的合作精神应该是从幼儿抓起,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结构,采用适宜的方法.加强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以便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合作交往

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异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从社会关系的纬度提出了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合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学会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幼儿合作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如南师大幼教专家曾对100余名3-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只有约25%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75%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0%左右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而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都会面对的课题。

对于幼儿来说,合作交往的能力,就是幼儿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的能力,包括学会分享与共享、合作与交流、等待与轮流、关爱与抚慰等。合作交往的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也必须遵循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为此,近两年来,笔者所在幼儿园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教会幼儿尊重别人、遵守规则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前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或很少有与他们同龄相仿的小伙伴与他们一起游戏、交往,使他们缺乏与同龄伙伴友好合作的经验。有些孩子在家娇生惯养,惟我独尊,一切以我为中心,这就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就认为我是最大的,每个人都得听我的。部分在家养成了那种自私、专横、不尊重别人、不遵守规则等不良情感,使他们想与同伴交往,却又不容易与同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因此在幼儿游戏中要多给幼儿灌输换位思考的意识,多问问幼儿,如果别人也对你这样,你会不会生气。另外也要让幼儿在社会交往中体验被拒绝、被评价、被接纳的感受,在矛盾、摩擦中学会通过尊重别人,学会了给予和接受,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的,学会遵守规则,这也有助于矫正幼儿任性自私和行为,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受到委屈,但这些也是他所必须学习的。

二 教会幼儿交往的技能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关键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游戏也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可以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因此老师应合理开展创造性游戏,利用音乐、体育、表演等游戏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引导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

老师应在日常活动中常留心观察,发现哪些幼儿在交往中是积极的、有影响的,哪些幼儿是孤立的、不合群的,或是富有攻击性的。因为有时老师需要根据幼儿的性格、自身特点,设计出设计相应的游戏。

三 提供机会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

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如:刚入园的幼儿对陌生环境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和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该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幼儿的不安心理,尽量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可以请中班,大班的幼儿为他们讲故事、唱歌、表演节目、跟他们交朋友。在和哥哥姐姐的交往中,慢慢的使幼儿消除孤独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了交往。这样,还使大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的互助性,同时也体会到了交往带来得欢乐。丰富多采的区角活动也可以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在班内设置许多活动区,并且把它们设置成半开放型,材料丰富,拿取方便。各种有趣的操作内容吸引着幼儿。像音乐角的打击乐器、漂亮的服装等各种表演用具,手工角的手工材料,新颖独特,操作自由,大大刺激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愿望与别人交流,使所有的孩子能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交往。

幼儿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幼儿在说、笑、打、闹中相互熟悉,获得交往经验的。老师应提供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由,而自己仅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刚开始幼儿只要遇到冲突,便会大声争吵或告状,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协调与同伴间的关系和矛盾。

四 让幼儿体会到与人合作交往过程中的乐趣,进入愿意和人交往

合作与分享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因此,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兼有的品质就愈显得重要。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不仅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和激发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有好处,还能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快乐的意识和习惯。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自觉地感受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

五 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参与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教师必须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 “幼儿成长册”,家长园地、家委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在“幼儿成长册”中粘贴最近孩子学习的内容及孩子的表现行为分享孩子们进步的喜悦。不仅如此,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作为家长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多提供合作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应鼓励孩子多结交一些朋友,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学会与别人合作。如:教会孩子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请帮我”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交往习惯。在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行为。或者在家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合作的亲子游戏,让孩子在与父母的合作游戏中初步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愿意与别人合作。因此,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家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分不开的,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好我们的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幼儿在合作能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平等、愉快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气氛,采取多种形式、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初步与人交往的合作技巧。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的是教师不断的探索、正确地引导,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才能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合作行为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逐步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2007年7-8月

2、《学前教育》张彦春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2005年12月

3、《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郑福明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交往与合作》《幼儿教育》盛群力 浙江教育报刊出版社 2003年3月

篇2: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摘要】现代教育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指培养下一代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的品质和能力。通过蒙氏活动,培养幼儿合作能力,使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立足社会。

【关键词】蒙氏活动;幼儿;合作

G613.4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多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在幼儿的合作中就会出现交往,幼儿与同伴交往,即同龄幼儿之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交往,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有利因素,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幼儿归属和爱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为幼儿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同伴还是幼儿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也是幼儿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蒙台梭利教育的教育内容有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领域来看强调个人特色,每个幼儿自己选择教具、材料,自己进行操作,自我发展。但是,现代幼儿教育在发展幼儿认知能力的同时,也强调社会适应技能的掌握和情感的陶冶,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学习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友谊和解决问题冲突等。如何培养幼儿在蒙氏教育中合作能力,以下是我对此初浅的探讨:

一、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

在蒙氏活动中,幼儿共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在感官教育时,通过引导幼儿与幼儿间的共同商量,相互配合合作,利用粉红塔、棕色梯建构房子,制作“回”字,制作高塔等。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在进行黑白棋工作的时候,肖易、莫童、莫家欢三人就利用黑白有序的图案,围成一个大型游泳池,和一幅花鸟图。在绘画中,可让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协商、配合、进行分工合作,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后,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通过相互合作,让幼儿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共同抬桌子活动、互系扣子活动、共卷毛毯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合作的机会。因此作为教师,不能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二、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工作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让幼儿知道怎样进行合作。比如,在各个活动中,大家可以一起商量,分工合作;在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例如我班的蒙氏教室中只有几个几何镶嵌板,在一次自由操作活动中,郑云雷和柳吉镇两人合作蒙眼拿镶嵌板,于是陈天宇告诉我,他也想去玩,我就?陈天宇去问他们愿意不愿意和他一起工作,郑云雷和柳吉镇同意后,他们进行合作,两个人变换图形位置,给另外一个小朋友来找图形,他们当时合作得非常开心。在蒙氏教室中,任何教具、学具幼儿都可以拿,但不会出现抢的现象,因为我们要求一个工作完成后才可以去拿新的工作,这个可以使幼儿知道相互谦让、轮流、共同使用教具、学具的好处;又如来了一位新小朋友时,我鼓励别的幼儿去帮助他,做他小老师,这样幼儿之间就出现了交往、合作。这样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幼儿才会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个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三、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的成功,事情的做成,能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当幼儿之间出现相互配合合作,产生协商,询问,建议、共享、寻求帮助时候,老师适当引导能让幼儿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成功与上次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在黑白棋活动中,幼儿与幼儿合作利用黑白棋发明新的玩法,黑白双方比下子快,快的可以吃对方的子,然后比一比看谁吃的多谁就可以获胜。在这个工作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感到十分的愉快,所以幼儿经常相互合作比赛。还有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嗅觉工作,也有不少的例子,例如汪丹娜与黄琰雯做娃娃家游戏,黄琰雯扮孩子,汪丹娜扮妈妈,汪丹娜以妈妈们给“孩子”洗澡的形式给黄琰雯假洗澡,洗完后就告诉他说这个是**沐浴露的味道,而自己有学大人擦香水的样子给黄琰雯看,并问他香不香。这样的合作方式幼儿怎么能不喜欢?在这样的工作中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乐于工作,乐于交往。

四、及时对幼儿鼓励、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工作时,应当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一起商量,一起工作,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得点头、翘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我会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可以和他一起做这个工作啊。”“一本书,如果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拼图,好不好。”“你可以去帮他。”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五、充分利用教育活动的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许多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使幼儿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接受了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语言教育中,可以与同伴一起讲述故事、续编故事、表演故事。数学教育中,可以让幼儿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相互帮助,相互工作。例如邮票游戏、金色串珠、数棒合作、投塞子、写数字等活动中,都是有利于幼儿合作的,就拿金色穿珠来说,幼儿之间相互合作摆串珠然后一起填写作用,并讨论是否都写对了。在文化教育中可以通过合作进行拼图,三段卡对应等。在美术活动中可共同合作创作连环画或艺术作品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可以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通过活动,幼儿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合作,并享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总之,在孤立的感官进行训练,强调操作的步骤和程序的前提下,增进社会互动与语言交流的机会。在蒙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幼儿教育著作精选 单中惠 钟文芳 李爱平原青林 王晓宇 编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9月

篇3: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一、幼儿合作交往的现状及其原因

幼儿合作交往的现状:现在的幼儿合作交往的交往意识越来越差, 合作交往的能力也不高。做事多以自我为中心, 不顾及他人;不能与他人共同拥有一个玩具, 甚至有些幼儿还有很明显的攻击性。 (如为了争抢玩具出现打、推、挠、咬等行为。) 还有一部分幼儿表现得孤僻, 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 自己呆滞地坐在一旁等;有时几个幼儿在一起玩也很少有合作, 多是从共同的玩具中取出自己的玩具, 或模仿一下其他幼儿的玩法, 各玩各的。

幼儿合作交往的障碍产生的原因:造成幼儿这种交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来自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机构。现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在家庭的地位越来越高, 在家里没有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加上家长过分的保护代替, 孩子很少需要自己解决问题。很多家长工作忙, 很少与孩子进行交往与合作, 让孩子做事情或与孩子共同做事情费时费心, 不如自己直接解决来的干脆。个别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孤僻、畏惧的心理;最糟糕的是有些家长怕孩子在交往合作中吃亏, 向孩子渗透“谁打你, 你就打谁”的报负心理, 使孩子不敢也不愿意与同伴合作。

由于教师对幼儿交往合作意义的理解不深。幼儿园主题课本要求幼儿多数操作是用自己的材料, 观察问题, 缺乏合作;幼儿园为了适应家长的需要, 开设了园本课程又占用了幼儿交往活动的时间;加上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班级幼儿人数过多, 为了保证安全, 少出现问题, 很多教师让幼儿每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自己玩自己的玩具, 限制了幼儿与人交往的机会。

二、培养大班幼儿交往与合作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从培养幼儿的性格入手。从幼儿的性格特点来看, 那些天真活泼的幼儿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都比较强, 他们愿意主动与人合作, 在合作中充满自信友爱、喜乐, 而且合作的成功率比较高。反之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 从自己主观愿望上就不想参预他人的活动, 怎能谈得上交往合作呢?要改变幼儿原有的不良性格应从孩子自身的闪光点出发, 进行鼓励, 进而培养他的性格。其次, 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再次, 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 学会合作的方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一同游戏学习, 彼此合作的机会很多, 但是老师要善于抓住机会, 积极引导, 教他合作的方法, 指导幼儿怎样合作, 否则有再多的机会也无济于事。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激励幼儿对合作的渴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都比较强。良好的性格具体表现为:活泼, 开朗, 自信, 友善, 平等及其积极的探索精神。具有这些品质的孩子会主动与别人合作, 别人也愿意接受其合作。例如, 李扬性格内向从不与人交往, 也不与老师交流, 自己孤独坐在一旁, 但是她珠脑速算学得很好。我便鼓励她陪着较差的幼儿一起练习。在幼儿互教中, 她体会到了与人交流的乐趣, 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她与人合作的愿望, 从此后她便在小组活动中担当角色。郑伟是“害群之马”型的性格, 小朋友见了他都敬而远之。我便准备许多种彩纸让他在活动区里折纸。还把他折的东西当作奖品。奖给其他小朋友帮助他树立威信, 使其他孩子逐渐接受他, 而他在与幼儿合作时也克服许多乱碰乱撞的毛病, 激发了他与人合作的愿望。所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促进幼儿合作的必备条件。

四、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 帮助其形成合作意识

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共同完成的某种工作或任务的行为。它需要人们之间做事要合一, 不能随心所欲。记得在一次布置园本课程主题墙请一组小朋友布置部首认字栏目时, 将字的前部分写在树枝上, 字的后部分写在树枝边的叶子上。将所有的字组成完毕, 一棵茂盛的大树就完成了。开始的时候他们各自拿着一个偏旁或部首随意就粘到墙上, 也不能将所有的字组合完整并乱作一团。我当即叫停, 组织全体小朋友讨论他们为什么不能将所有的字组合完, 怎样做才行。幼儿说出了许多原因和方法, 在这时我邀请了几个小朋友和我一起示范, 强调一定要先分工再合作不能随意粘贴, 然后在请小朋友继续布置本栏目。在这样的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 帮助幼儿形成了合作意识。

五、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 提高合作能力

要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首先应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由于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没有经历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及体验, 影响他们合作能力的提高, 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尤为重要。第一, 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合作机会先从两个人开始, 由浅入深。如:二人玩翻绳, 拍手谣, 猜拳舞, 合作一幅画等。随着能力的提高, 可增加难度如:结构游戏“盖楼房”, 角色游戏“开医院”。第二, 要将合作的培养整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共同收拾书桌, 整理图书和活动区域的物品。第三, 组织幼儿与老师共同布置没有一次的主题墙等。第四, 在体育区域自由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带领小班的孩子活动。幼儿在这些与人合作的活动中, 不断与人商量讨论, 合作能力大大加强。体验到与人合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解决带来的快乐。合作能力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提高。

六、家园配合培养幼儿的合作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决定这个时期教育是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的, 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我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方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请家长配合给孩子创造有利于幼儿合作的环境, 做孩子的衷心听众以身作孩子的榜样, 提供与家人邻居交往合作, 学习和游戏的机会, 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

七、让幼儿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幼儿是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步学会合作后, 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然后会产生合作的需求, 产生与人合作的愿望。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能让幼儿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快乐呢!第一是讲述。组织幼儿到大家共同完成的作品前, 请幼儿欣赏并讲述完成此作品的过程使其共同分享快乐产生愉快的情绪。第二是表扬与鼓励。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与鼓励。对于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和表扬, 以免对合作产生厌倦感从而失去合作的积极性。

总之, 幼儿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耐心指导, 激发兴趣, 创造合作机会, 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为适应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现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在家庭的地位越来越高, 在家里没有与同伴合作的机会, 加上家长过分的保护代替, 孩子很少需要自己解决问题, 因此缺少合作意识。本文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篇4: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一、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起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尽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游戏角色的确定上,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情景,给幼儿提供更多参与、分工合作的机会,让幼儿懂得共同完成一个目标或一件事情,必须分工合作、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才可以顺利完成。

二、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游戏前,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要相互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帮助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帮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三、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快乐,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四、适时鼓励和引导

当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与肯定、鼓励,如“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时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篇5: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合作的定义

合作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他们之间通过相互的配合和协调来实现共同目标,最终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最大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性,就是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并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最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孩子人缘关系好,在众多小朋友中,时刻能体谅别人,关心别人,忍让着别人;有些孩子人缘关系差,主要表现是很小气,争强好胜,不肯忍让,不听从他人的意见,导致关系差。如今这个社会,时时刻刻都强调,团队合作才能强大自身力量。那么对于幼儿的合作意识,就需要在这个时期培养,这样才能在以后的社会中发展得更好。

二、合作与兴趣的互动,来培养合作能力

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生活中也证实,兴趣在幼儿中同样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且能够使幼儿在一种轻松和娱乐的心境中完成任务。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想尝试与人合作的欲望,会产生继续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如通过阅读《金色的房子》以及看图讲述《大家一起玩》和情境表演等,来激发幼儿要像故事或表演中的小朋友一样,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感到快乐。亦如展示幼儿的合作画,能够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并且能够产生愉快情绪。这样在合作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中产生不断地渴望合作的愿望,才能真正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老师要给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

幼儿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教师在教育孩子时,其自身应该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因为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们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而幼儿对老师怀有崇拜、尊敬和喜爱。教师应建立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班中教师要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表现出一种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如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这对幼儿来说恰恰是一种示范、一种榜样式的引领的作用。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懂得关心他人,团结同伴,互帮互助,才能让幼儿在合作中把一件事情或者一种游戏做好。而有些孩子受到父母的溺爱、娇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跋扈,任性攻击性行为较多,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时不友善,这就是平时父母没有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结果。如个别父母在平时的教育中,看见小孩子打架,往往会这样教育:别人打你,你就使劲打他。这样就导致幼儿在与人合作中处处逞强、霸道,不饶人。像这样教育孩子,从思想品德上就是一种扭曲,幼儿在合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就表现出放弃、推卸,做事情不配合,没有合作的精神。父母应该教育幼儿在和小朋友相处时要关心他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遇到问题主动去解决,不推卸,敢于承认错误,遇事要彼此商量。只有具备了关心他人、宽容、友善、互帮互助等良好思想品德,才能真正在与人合作时感到顺利、快乐,没有矛盾。

五、多给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社会、学校、家庭就是一个个不同的.团体

在每个团体中,都会遇到各种的问题,需要团队合作才能解决得更好。作为幼儿教育,教师和家长要多给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如让幼儿共同搭积木完成一个造型,共同完成一幅画或采取二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娱乐的精神,同时又为幼儿创造了合作的机会。幼儿可以为其中的失败而不断协商、改变、努力,大家一起奋斗,从新再来,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其中的成功而高兴,愉悦幼儿健康的心理。亦如共同叠被子、搬椅子、收拾玩具,看谁做得好,同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而言之,合作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从幼儿抓起,因为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合作能力将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教师、家长应适时地进行合作教育,掌握简单的合作技能,为今后合作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适应不断市场化的竞争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邓乙凤。对“蚂蚁王国”的教学反思和认识[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04)。

[2]杨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魅力中国。(。09)。

[3]宋永艺,廖丽君。浅谈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3)。

[4]赵传玲。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03)。

[5]田连娟。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篇6: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论文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而言,同样如此。由于幼儿期是人的各种合作素质形成的关键期,而善于合作又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呢?我在工作中总结了五点:

一、强化教育理念

首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游戏中要经常让孩子们分组活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以训练、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其次,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合作、配合,给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我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另一名教师就帮着拉桌子,摆玩具、分发各种玩具材料,保育员则进行桌面和地面的卫生清扫,无形中为幼儿树立了好的行为榜样,幼儿的合作意识也易被激起。同时,经常有意识地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也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

二、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等良好品德,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

学会合作,首先要有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根据观察了解,那些不能与人合作的幼儿大多是由于家长过于宠爱,久而久之养成了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使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处处逞强,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因此我通过《小鸡和小鸭》《我来帮助你》等故事,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并让孩子们装扮成“小鸡”、“小鸭”等,体会与人合作的快乐;以营造合作氛围为主题,布置活动室环境,如在墙上张贴体现小朋友合作行为的各种图片。通过各种教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很快融入集体,更好地与人合作。

三、经常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

在幼儿园,教师经常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如,在一次小组作画过程中,让幼儿充分感觉到各种不同角色的乐趣。有的幼儿准备材料、有的调颜料、有的要作画,这就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我告诉调颜料的小朋友:“洋洋,你需要什么东西,可以和周航商量着去拿,我看你俩配合好不好?”两个人很快准备了要用的东西(笔、颜料、颜料盒、水)就开始干起“活”来。 画画的萱萱就很主动地找他俩说需要什么颜料。到最后,他们的画画得非常棒。还有一次户外活动前,我请一个小朋友去拿一袋海洋球到操场上玩,可不知怎么回事,袋子破了,海洋球滚了一地,那个孩子一个人匆忙地捡着。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一个人捡多慢啊,怎么办呢?”孩子们一起说:“我们一起捡就快了。”我告诉他们:“几个人完成一件事,这就是合作,合作的力量大!”通过这件事,大家的合作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还通过玩“过家家”、接力赛等活动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

四、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和引导

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无论好坏,只要它产生后受到鼓励,那么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强化反馈机制。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小朋友在一起合作搭了一个很漂亮的“宫殿”,我及时地说“你们几个合作伙伴搭的‘宫殿’可真漂亮!”“你们配合得真好!”教师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地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要适时给予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使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逐步得到了提高。

五、加强“家园合作”

篇7: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我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理解

笔者认为学生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乐趣,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改变。首先是在排桌时改变了电影院式的桌椅摆放形式,让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扎到一堆,这样学生就可以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了。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便于收交作业和管理小组,使学生更有利于与教师的交流,这样也使得学生活动的空间更大了,有利于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同时展开各小组之间的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其次是增加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在教学中我认真备课、设计好每一节的讲学稿,在每一节课中我还给学生留出了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学习,自己学会学习。我坚持一个原则,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总之尽量少讲,因此基本上每节课我都给学生留出了至少20分钟的活动时间,使他们从自己的认识特点出发,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如我在教授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课时,先让学生动手多画几个三角形,同时画出它们的中位线,然后教师让学生测量出每个图形中的一组同位角的度数和一组对边的长度,最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下测量结果,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一方面同位角相等,另一方面中位线是对边的一半。这个问题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必须选择在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还有,合作要有缓冲时间。学习数学,一定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另外,鼓励学生有不用的声音也是必要的。不要反馈时只有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回答,这样的合作就失去了意义。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思想,我们都应提倡拿出来讨论,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形成资源共享,使每个同学在数学上都有进步。 学生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环境下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过去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能体现出较多的合作方式,但一般是为合作而合作,为交流而交流,都流于形式,没什么真正的价值。现在我就小组合作的一些具体注意事项阐述如下:

1、选择合适的时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

合作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命令。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的一声令下,学生便开始所谓的“合作交流”。这种合作根本没考虑学生是否有这种合作的欲望,使得合作学习无目标无动力,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个人认为教师要学会巧设合作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因为兴趣是促学的动力,是成功的先驱。例如我在教学《认识

多边形》这一课时,当学生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时,我让学生拿出橡皮筋,先拉一个三角形。对于三角形,四边形,学生得心应手,很快就拉好了。但当学生拉五边形的时候,有的学生失败了,也有部分学生借助于牙齿或硬物拉出了五边形,再拉六边形时,有的学生手指、牙齿不够用,怎么办呢?反应快的学生想到了与同桌合作,成功地拉出了六边形。我再问学生“如果要你们拉七边形、八边形,你们还行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行”。这样学生在无形的动手操作中,感到手不够用,逼得学生自己去想办法,去请同学帮忙。在借同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了:当一个人不能完成某项任务时,可以求助其他同学的帮忙,懂得在合作中完成个体无法完成的任务,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尝到合作学习的“甜头”,以此来点燃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把学生“逼上”合作的“梁山”这样他们就乐于与同学合作,一起进行观察、研究,同时也使他们感到了与人合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2、营造气氛,培养探究精神。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到知识的乐趣。如在教《圆锥的体积》时,我先让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关于圆锥的体积、我们可以研究哪些问题,怎样进行研究,学生讨论后说出了许多想要了解的问题:有圆锥的体积的大小与它们有什么关系?圆柱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等等,研究的方法,学生也想出了许多,有先找到圆柱与圆锥的关系,再研究圆锥的体积,有把一个实圆锥体积通过平均分割成若干份,再拼成一个我们自己学过的几何体,再推出圆锥的体积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小组献计献策,当他们有机会代表小组进行汇报时,他们的脸上都带着自豪的微笑,这就说明他们这时候心里想的是整个集体,而不是自己。

3、开展小组评比,激励学生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就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听别人在说。所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给小组打分是激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的好办法。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采取了比一比,哪一组的“合作最好”这一激励方式。在合作交流探讨中,哪一组合作讨论得最激烈、最快得出结果,哪小组汇报得最合理,就给这一组奖励一枚“合作之星”,说得不完整的同学可让组内的其他同学帮忙,答对了同样奖励一颗“合作之星”,到下课前几分钟进行小结,看哪一组的合作之星最多,哪一组就是今天的“最佳合作小组”。

4、把握合作时机,培养合作能力。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教师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时,需要突破重难点时,如此等等,都是最好的合作交流的时机。比如在讲授完分数的产生及概念后,为巩固分数的概念强调分数概念中“平均分”,我设计了三道判断题。其中第三道题是:把一张圆纸先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二分之一,学生的回答截然不同。我没有作出评判。而是让认为正确的同学坐着不动,认为错误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开展一场辨论,把认为正确的同学编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编为反方,辩论时,正方的代表拿出了一张圆纸片对折,撕开拿出一半向反方振振有词:“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二分之一吗?”反方同学也拿出一张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向正方示意:我们把圆纸分成两份,这样的一小片难道是二分之一吗?经过一场精彩的辩论,我看同学们也基本理解了“平均分”在概念中的重要后进行小结:看来是否是“平均分”很关键,能不能占二分之一要看是否把圆片“平均分”了。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与同伴交流,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认知策略,对问题的解释,并为自己的策略进行辩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5、合理安排合作内容,让学生探索有价值的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讨论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也不能因此而滥用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无目的、无针对性、无必要性的合作、探索,学生毫无兴趣,甚至会趁机聊天。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理安排合作内容,让学生探索有价值的数学。

篇8: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然而, 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的不合作现象相当突出, 合作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通过对小班新入园的近百名幼儿进行观察、调查, 结果表明:幼儿合作能力成不规则状态, 即交往能力特强特差的是两个极端, 中间大部分幼儿处于被动状态, 教师要求他和别人玩, 他可以玩, 一旦不要求了, 就独自玩, 而极端的幼儿要么特会找人玩 (即使别人不愿, 也非要玩) , 要么不管教师怎样引导就是不愿与人玩。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好动好奇的特点和我园的条件, 我们选择通过投放各种幼儿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器材玩具, 在体育游戏中探索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方法、途径。

体育游戏是幼儿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也是完成幼儿体育任务的基本方法, 在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仅凭空洞的说教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因为合作是一种具体的社会行为, 必须让幼儿在具体可感知的情境中体会、领悟合作, 懂得如何进行合作。幼儿即使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但没有良好的合作技能, 也可能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在教育实践中, 时常会发现一些争强好胜、不听别人意见、不愿退让的幼儿, 他们虽有美好的合作愿望, 却没有取得满意的合作效果, 甚至发生矛盾。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在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方面, 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幼儿合作的条件

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得以实现, 体育器材可以引发幼儿进行活动的愿望, 并产生积极的活动行为, 器材引起的活动方法越多,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性越高, 得到的锻炼也就越全面。因此, 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活动器材的投放是体育游戏中最为基础的一节,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节。

在初始阶段,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批现成的和教师自制的成品玩具, 这些材料安全、美观、耐用、牢固, 孩子们玩的热情非常高, 拿了玩具奔呀跑呀的。然而仔细观察发现, 孩子们玩的时候全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主, 很少有人会找玩伴玩。于是我们采用控制玩具的数量来迫使幼儿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当人多玩具少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请幼儿想办法解决, 孩子们的想法有许多, 如自己玩、轮流玩、和别人一起玩等。对于后者, 我们给予及时的肯定, 前者则予以谈话和引导, 这样就为幼儿建立起了初步的心中有他人的意识。随着幼儿合作玩的行为落实, 我们特别为幼儿提供设计一些必须与他人共同合作方可玩起来的材料及游戏, 例如:康乐车 (只可一人坐, 另一人推的) 、双向拉力器、抛网等器械;小推车、翻饼、套花瓶、夹球走、二人三足等游戏。通过这些材料和游戏, 为幼儿合作创造了条件。

二、提升幼儿合作的内涵

通过设计生动的教学情景, 进一步内化幼儿合作的意识, 明确合作目的, 加强合作的行为。当孩子们进行活动时, 教师可设计好一定的场景, 像树林、小动物、凳子、圈等, 让幼儿进入游戏情景中:一旦有意外 (如猛兽来了) , 是只管自己, 还是带着同伴;是单个对付坏人, 还是人多力量大。在进行某一活动时, 在提出两两共同、小组共同、集体共同后, 幼儿就必须遵守规则。一般来说, 教师只要提供了这样的场景, 幼儿人随景动, 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一下子就会萌发。接着, 教师再运用语言及时鼓励引导幼儿合作, 通过语言激励幼儿的合作热情, 肯定幼儿的合作行为, 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 就能使幼儿养成合作的习惯, 发自内心的愿意与伙伴共同游戏, 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制作幼儿合作的器材

随着研究的深入, 孩子们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后, 让他们参与材料的收集 (如可乐瓶、牛奶罐、纸盒、旧线轴、布边等) , 将收集到的材料与老师共同制作玩具 (如纸飞盘、线轴车、布沙包、竹梯子、抛接球瓶等) ,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孩子们往往对自己做的玩具格外热衷, 会主动地与同伴共享玩具, 一改以往为了合作而合作, 合作成了幼儿的自发行为, 这在幼儿制作玩具和玩玩具时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到了大班后期, 随着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 孩子们制作简易体育玩具的技能逐步提高, 自己制作、自己玩耍, 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也使许多孩子体验到了合作游戏的快乐。运用自己做的玩具游戏, 孩子所表现的情绪情感是我们教师所无法做到的;孩子们合作能力、魅力的展现是那么的自然, 更是我们成人所无法想象和达到的。

四、肯定幼儿合作的前景

通过体育材料的投入与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 我们发现幼儿的合作意识明显提高, 在和同伴共同玩的时候, 幼儿学会了交往, 逐步感受到了与人合作的快乐, 分享着合作的乐趣, 培养了他们心中有他人、做事谦让、爱护关心同伴等优良品质。同时我们看到, 幼儿合作受器械的影响、受合作对象的影响、受个人情绪的影响、受个别差异性影响, 以致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合作情感、合作品质发展受到制约。整个实践探索阶段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能力, 并以体育材料为入手, 通过体育材料的不同投放来设置障碍, 解决矛盾, 增强幼儿合作的意识, 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 使幼儿学习与人共处、共议、共享的技能, 以此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 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长久坚持, 需要全园教师共同合作, 创设一个师师合作、师幼合作、幼幼合作的大氛围, 更需要家庭的配合, 才可保持成果, 为幼儿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篇9: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首先是美术培养法。每个人都具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一个班中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在美术上擅长的方面却不尽相同:有的幼儿擅长临摹,对于临摹方面的学习,能够又快又好地掌握方法。有的幼儿具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日常美术创作中画出让人惊艳的作品,还有的幼儿擅长涂色,能够将色彩搭配得让人赏心悦目,但幼儿却不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优势,通过结合其他同伴的优势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提倡幼儿之间互相合作,将每个幼儿的特长都发挥到点子上,共同学习和配合,实现幼儿的共同进步。例如,在用树叶组合画金鱼的活动中,要经历收集树叶、挑选树叶、粘贴树叶、涂色并在原基础上进行加工画等步骤,需要用到树叶、剪刀、卡片、胶水和画笔等材料和工具,这样庞大的工程单靠一个幼儿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班里幼儿协助共同完成。教师要帮助幼儿进行活动前的分工:布置一些孩子收集树叶,一些孩子去寻找胶水等工具,一些孩子描摹金鱼的形状……分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合作制作了,一起分工收集材料,合作完成美术创作,不仅能够提高美术活动的效率,使幼儿能够按时完成粘贴画,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美术活动中,小组合作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将几个幼儿分成一组,通过在一起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来共同完成美术作品制作。例如,大班举行“面具制作”活动,这是将剪、撕、折、画等多种动手方式融合的活动。如果整个活动从头到位让幼儿一个人完成是不现实的。如果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将会提高制作的效率,使得面具制作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每组四人,一个负责剪,一个负责撕,一个拆,一个画,这样分工完成,每个幼儿的工作尽量就会减少,完成的效率就会提高,这样的制作模式能将幼儿的动手热情激发出来,都想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到最好。这样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节省了制作的时间,也使得每个环节都能展现出幼儿的特色,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完成的方法,让幼儿体会到合作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其次是游戏培养法。

1.有效指导。游戏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优势,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游戏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利用自身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易受幼儿接受的、自然的指导方法。例如,建构区中幼儿打算搭建一个弓形门,但材料都是幼儿园的大型玩具,仅凭幼儿是无法完成的。这时需要教师走过去,参与到搭建游戏中,组织更多幼儿参与到弓形门的搭建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搭建兴趣,还可以让幼儿体会到人多力量大,加强合作意识。同时,在一起完成建构中,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观察发现。幼儿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都不完善,在游戏中需要合作的环节往往意识不到需要寻找其他伙伴帮助完成。这时,教师就需要具有一双观察与发现的眼睛,对幼儿游戏中的合作环节进行介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让幼儿在与其他伙伴合作的条件下,解决遇到的问题,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幼儿在进行剪纸活动时,如果只是一个人,在完成剪纸后就会收拾纸屑、放剪刀、拿笔、染色等过程中出现一些小问题:收拾好纸屑后找不到剪刀、染色是把整个纸都渗透了、拿剪刀时笔滚到桌子下面、放剪刀把染料打翻了等问题。这时就到了教师发挥作用的时候,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幼儿的剪纸活动中。如委婉地提出帮助一个刚剪完纸的幼儿染色的请求,这样分工合作就会避免幼儿手忙脚乱,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剪纸解决了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他的幼儿也纷纷学习,与其他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剪纸游戏。有的专门剪裁,有的专门染色,这样的游戏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3.总结评价。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总结评价对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如结束时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游戏中获得的成果,并对那些在游戏中积极与其他伙伴合作的幼儿进行表扬,通过对幼儿合作行为的正强化,激发幼儿与同伴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合作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最后是表演培养法。表演活动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需要多人参与的活动,在表演中幼儿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互动,体会到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同时表演也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较好的一种方法。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狼和羊的故事中,还可以加入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会对羊说些什么话,他们会通过怎样的方式帮助小羊对付大灰狼,将幼儿讨论出来的结果编成剧本,经过讨论后得出的剧本使整个故事的情节更加丰满,故事角色也得以增多。然后分角色让幼儿将整个故事进行演绎,幼儿在表演中加强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同时,通过其它动物与小羊一起合作对付大灰狼的环节的演绎,能够起到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作用。

篇10: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这种合作的能力呢?

一、教师首先要培育学习小组,完善小组合作机制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研究、讨论、探讨,最终圆满地完成一项工作、一项任务,同时个人受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在数学课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使学生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然而,引导不好,形式上的合作就会失去意义,误时、误事,徒劳无功。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组间成员水平均衡”分组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己,开始“乱说”、“乱动”起来。究其原因,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成员的基础不同,水平不一。因此,在组建3人或3人以上的多人小组时,小组间成员的水平应相对均衡搭配,他们的研讨速度、探索水平才可能大体保持一致。这样组内异智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互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小组间成员水平相对均衡,即组间异智,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2、给小组成员编号的原则

各小组成员中的学识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质各不相同,老师可以按不同的水平,给学生编号,基础强、能力高、成绩好的同学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学习有困难、能力相对较差的编为4号(这些只有老师清楚,学生不须知道)。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要有目的地向全班同学表明:请每一组的某号同学代表你们组发言,请大家齐心协力帮助他整理探究的内容,为他的发言做好准备。那些不善思考的学生在小集体力量的支持、帮助下,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

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原则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是几个好学生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指导小组成员分好工就显得十分重要。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他们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这时两人小组比较合适。

三、四个月后,再将班上同学分成3人或4人学习小组,并给每一个小组成员作以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每次合作时,同学就能各尽其责,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谁在里面“唯我独行” 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一个周或一个月),调换一次,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明白每一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与技巧,促进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1、熟练掌握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中如何开展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个人心理优势,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自己实际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重点要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有意识进行示范指导,而全班汇报展示成果时,让更多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别人听懂你的见解,不光是优生要会表达、善表达,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学生的讨论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点,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语言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

5、在合作中学会组织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组织技能就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技能。组织技能是听、说技能和独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通过正确地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得到保护,激发了发展和创新的活力。

三、教师及时参与,给予点拨与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是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而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指导学生的探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及时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

上一篇:重阳节走心文案下一篇:大堰河教案三三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