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比赛

2024-04-15

武术套路比赛(精选6篇)

篇1:武术套路比赛

2018淮安市青少年武术套路比赛开幕式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惠风和畅、万木竞绿的暮春时节,“2018淮安市青少年武术套路比赛在淮安市洪泽湖实验小学隆重举行。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让我们对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专家、裁判员、武术教练员,对参赛的各代表队表示热烈的欢迎!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

淮安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

孟凡运先生 江苏省武术套路教练员、国家级裁判员

杨俊毅先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国家一级裁判员

张凯先生 淮安市体育局体总秘书处、国家一级裁判员 石磊先生 洪泽区教育局、体育局局长

万福善先生 洪泽区教育局副书记、副局长

孙云鹏先生 洪泽区体育局副局长

袁开春先生 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淮安市部分市直学校领导、洪泽区教育局部分科室负责人、各小学分管校长。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升国旗,奏国歌,全体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全体向后转)

◆有请洪泽区教育局、体育局局长万福善先生致开幕辞。(谢谢万局长的热情致辞)◆下面有请裁判员代表吴凯宣誓。

◆下面掌声有请运动员代表高素雅同学宣誓。

◆掌声欢迎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孟凡运先生宣布“2018淮安市青少年武术套路比赛”开幕。

(谢谢孟处长)

现出她们积极向上、阳光可爱的精神风貌。

篇2:武术套路比赛

教师简介:

马子理,男,山东聊城莘县人。2003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修武术套路。国家一级武术裁判,舞龙舞狮教练员,裁判员。参编了《大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发表《“念动教学法”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等多篇学术论文。

焦安村:男,助教,山东日照人。2003年毕业于山东体育学院。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国家一级田径裁判;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材。

课程简介:

武术(套路)选修课是以我国传统的武术套路形式为主要练习手段的体育课程。武术基本功和武术套路做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练习内容。通过学习和练习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以攻守进退、动静结合、刚柔虚实等运动的变化规律形成练习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弹、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汇集百家。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按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大学生体质。本着“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开设武术专选课。通过武术专项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武术的产生与发展、内容和分类以及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等基本概况;学习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套路及武术攻防实用动作,达到能够自我练习、锻炼的目的,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培养勇敢、顽强、努力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养成终身体育锻炼身体的习惯。

学前准备及学习方法:

(1)学前准备:安学生意愿自由选修武术(套路)课程,体育教研室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调整上课的人数,学校配备基本的教学器材和影像设备(2)学习方法:武术的教学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由于武术强调内外兼修,动作多而杂的特点,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又具有本身独立的特点,主要是:1)、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身教重于言教。2)、外强调动作规格,内突出劲力和精神。3)、结合攻防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和练习。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套路教学;难点为基本功的练习和套路演练水平的提高

教学大纲

一、教育目标:

本着“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开设武术专选课。通过武术专项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武术的产生与发展、内容和分类以及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等基本概况;学习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套路及武术攻防实用动作,达到能够自我练习、锻炼的目的,培养终生体育思想。

二、基本要求

通过武术专选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简单的武术套路,能够进行自我锻炼;了解武术的产生与发展,能够欣赏各种武术比赛;具有高尚的武德,懂得武术文化和中华武术精神,并将之发扬光大。

三、教学内容

1、理论知识:

武术概论;武术图解知识;武德教育;竞赛组织和裁判法;运动损伤的防治等。

2、基本技术:武术基本功;

3、套路:

五步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第三路;十六式太极剑;初级剑术:初级刀术组合;初级棍术组合等

3、课时分配:(共108学时)理论:12学时 实践:96学时

四、评分办法:

1、专项成绩:50分;

a)理论10分 b)基本技术10分 c)套路30分

2、身体素质:20分;

3、学习态度:30分;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认真学习训练,掌握武术动作的攻防及健身含义,培养武术技能;学校组织相关比赛,督促学生的课下练习,提高学生的武术水平,培养武术运动的兴趣,从而把武术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项目。

六、说明

1、以“健康第一”为总指导思想,锻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

2、扩大武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传播与发展,促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使学校体育向大众体育和社会体育健康转变,培养学生健康理念和终生体育思想。

选项的基本要求:

1、2、爱好武术;

武术是个考验学生体力、耐力和毅力的项目,选择时需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能力;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

《武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 《武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术理论基础》 人民教育出版社 《十六式太极剑》 华夏出版社

《中华武术史》 上海体育学院教材

教学进度安排表:

学期

第一学期 主要内容 理论:武术概论 实践:基本技术;身体素质;二十四式太极拳;长拳第一路

理论:武术图解 知识;武德教育 实践:基本技术;二十四式太极拳 太极剑;初级器

初级器械;实战

技术

教学时数

36学时

重点、难点 身体素质 长拳第一路;二十四式太极拳

备注

第二学期

36学时

武术图解知识 二十四式太极拳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18学时 18学时

太极剑 初级器械套路

考试与技能测试注明:

1、2、考试参照武术教学大纲评分办法,接合学院有关体育测试规定进行考核。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套 路 考 核 标 准(百分制)

100分——85分 85分——75分 75分——60分 60分以下

评 分 标 准

要求套路熟练,动作正确,手脚配合一致,动作劲力顺达,充分体现武术的精、气、神;

要求套路熟练,动作基本正确,没有明显错误,有基本的套路的特点

能够完成套路,动作基本连贯,基本正确 遗忘过多,不能完成套路。

篇3:武术套路比赛

目前, 国际、国内武术套路竞赛活动日渐增加, 武术运动员对比赛服装在竞赛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视。比赛服装选配合理, 更能体现运动员的形象, 凸显武术套路技术风格。比赛服装作为一种外在美的体现, 服装选配合适, 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参赛运动员心理上的暗示, 给评委和观众视觉上的享受。但是在武术套路比赛时常存在着服装搭配不协调, 与配色基本原理相违背, 不符合色彩学规律等问题。本文从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个人肤色、体型、气质类型、运动素质能力等方面对比赛服装选配方法进行探究, 以期为武术套路教练员、运动员和武术爱好者在服装选配上提供参考。

2根据运动员个人肤色特点选配比赛服装颜色

就全球各种肤色相比较而言, 侧重或说偏向白、黄、黑等[1]。服装的三要素, 由面料、款式、色彩三个基本元素组成[2]。按照色彩学的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是色彩最基本的属性[3]。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里, 不是每一种颜色都适合于每一个人的肤色。肤色与服装色彩有直接的关系, 在人们选择服装颜色以尽量与其肤色相得益彰的探索中, 可以看到运用色彩的构思:一是求强烈反差;二是求和谐、接近[4]。因此, 在选配比赛服装颜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1 白色肤色运动员服装颜色选配方法

白色肤色能够适用的服装色彩较为宽泛。服装色彩以明亮艳的暖色调为主, 冷暖的强对比搭配[5]。白皙肤色的运动员给人一种柔弱、清纯洒脱的感觉。俗话说“一白遮三丑”, 也许很多羡慕白皮肤的人, 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适合, 但是事实上还需要考虑到服装的颜色选配。有些运动员在选配比赛服装时, 选择一些接近自身肤色的服装, 如淡色系列或者深色系列, 浅橙黄、淡玫瑰色、浅绿色或者红棕色配蓝绿色、蓝色配黑色等一系列颜色的服装。有些则选择一些与自身肤色形成较大反差的服装, 如白种人在庄重场合中选择黑色礼服, 这都与自身的肤色形成反差。因此, 运动员在选配比赛服装颜色时, 选择一些与自身肤色相接近或者形成强烈反差的服装, 突出运动员个人肤色的特点。

2.2 黄色肤色运动员服装颜色选配方法

东方人的皮肤多数呈黄色, 但是总给人一种不健康的印象。服装整体色彩应以高纯度的深暗的冷色调为主, 冷暖的中弱对比搭配[6]。高纯度的色调配色, 加以鲜艳的刺绣花纹与印花面料, 让人感觉到花的妩媚和春的热情。皮肤偏黄选择黄色的邻近色蓝、红、绿等色系, 如果肤色黄且暗哑无光, 可以选择比较暗的颜色, 如:暗红、墨绿、藏蓝等, 这些颜色与黄色的肤色形成强烈的反差, 更能突出运动员肤色的明亮。忌穿明度高的服装, 如:嫣红、草绿、天蓝等。如果服装颜色太单一, 想色块较丰富, 选择黄色的互补色和对比色, 但色块不适宜要超过三种颜色。使用互补色时, 可以选择与肤色相近的淡黄色, 用红色、黑色、蓝色作为局部点缀。使用对比色时, 选择与肤色相近的明黄、浅黄、蛋黄, 层叠图案的服装, 稍加一点肉红、灰蓝等调和色的搭配颜色效果。因此, 运动员在选配服装时除了可以考虑选择单一的颜色, 也可以选择色块丰富的服装, 选配时要与肤色相和谐或形成强烈反差的服装。

2.3 黑色肤色运动员服装颜色选配方法

色彩整体以明亮的浅淡的冷色调为主, 冷暖的弱对比[7]。拥有黑色肤色的运动员给人一种粗狂、沉稳、热情、健康、活泼的感觉, 黑色的肤色给人一种天生的运动感。如黑色肤色选择白色的服装, 形成一种强烈反差, 黝黑的肤色与明快的服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充盈着原始、粗狂的特质, 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感官上获取其他肤色与明亮的服色相配时所达不到的效果。皮肤黝黑的黑种人适合亮绿、亮蓝等高纯度、高明度色彩及大花图案[8]。这种肤色对于衬托和突出服装色彩起着特殊的作用。黑色与黑色运动员的肤色接近, 给人一种神秘感, 形成独特的气质。黑色肤色运动员在选配比赛服装时需要考虑色彩对肤色的影响, 选择适合的服装有利于烘托出运动员的形象, 更有利于比赛运动员的发挥。因此, 运动员要根据自身的肤色选择服装颜色, 对于服装选配显得十分重要。

3根据运动员个人体型选配服装方法

一个人的美与不美, 在于服装是否适合自己, 在于整体体型给人的观感, 而绝不在于服装的“新潮”和“前卫”。“因体制宜”的服装, 在塑造体型特征上往往可以强化其优长处, 减弱或遮掩缺点,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量体裁衣”就是根据着装者的不同体型来选择服装, 以显示主体的形态美。

3.1 身材高胖运动员服装选配方法

武术选材的标准中, 男子身高在168cm以下, 女子身高在156cm以下[9]。目前我国武术套路比赛运动员的身高打破了以往以来对高度的限制, 曾获得男子个人全能冠军的优秀运动员李连杰、赵长军、原文庆、李志洲、王建军等人平均身高是1.66—1.67m。曾获得女子个人全能冠军的李霞、王东莲、栗小平、郝志华等人平均身高为1.55—1.56m[10]。武术运动员的身高在167 士3 (男) , 156 士4 (女) [11]。服装的款式是为了塑造造型, 并起到对人体的修正作用。对于身材高而胖的运动员, 在选择比赛服装时, 无论上衣、裤子、裙裤等都应宽松些、长些, 不宜穿紧身服装, 主要避免造成收缩感, 身材高胖的运动员多数是圆脸, 显得脖子有些短, 高领子或者立领的服装可以弥补身材高胖这种类型的运动员, 让运动员显得更欣长。高胖运动员宜色彩浅淡富有光泽的服装, 佩戴与服装颜色一致的腰带, 可以显得运动员身材更修长。因此, 在选择比赛服装时, 运动员要结合自身的体型特征进行选配比赛服装。

3.2 身材高瘦运动员服装选配方法

对于身材高瘦的运动员, 如果选择太合体型的服装, 就愈发显得瘦;如果选择不合体, 过于宽松, 同样也会让体型显得瘦骨嶙峋。服装色彩不宜使用黑色调或者冷色调, 黑色和冷色有收缩感, 着装后身体显得瘦。宜选择上身浅淡、宽松的衣服, 如蝙蝠袖、蓬蓬袖等以增强上身的厚度, 下身则应以浅色的灯笼裤或裙裤, 以增强扩张感, 使上下身匀称协调, 产生和谐的美感。此外还可以穿印有大、中型花纹的衣服, 或者在衣服上添加装物, 使身材显得较为丰满。身材高瘦型的运动员给人一种潇洒飘逸之美, 则在服装上选择一些暖色、纯度高、明度高之类的服装, 给人以膨胀之感, 弥补体型上的不足。因此, 运动员在选择比赛服装时要结合自身的体型去选择。

3.3 身材矮瘦运动员服装选配方法

身材矮瘦的运动员缺少一种健壮和丰满之感, 在选配服装面料上选择棉麻织物, 棉麻织物具有厚实感和温暖感, 让身材矮瘦的运动员显得结实丰满。在款式上运动员应选择低领或圆领的服装, 以弥补运动员体型上的不足。身材矮瘦的运动员, 缺乏线条美, 最好采用简单直线的设计, 不宜穿鲜艳大花纹图案和宽格条服装, 挑选素净色和长纹条, 少穿色彩过重或纯黑色服装, 免得在视觉上造成缩小感觉, 选择纵条面料, 款式宜简洁, 不要太繁杂, 层次不宜太多。

3.4 身材矮胖运动员服装选配方法

肥胖体形的运动员在整体上有敦实之美, 为了看上去再苗条些。在款式上可以选择带有垂直线型, 使视觉上有延伸和狭窄感。平整的肩部式样, V型领和竖式的配装安排, 能使重量轻一些。面料纹样上带垂直性, 紧密细腻感的织物是好的选择, 避免款式上出现与肩部相对应的横线以及腰部宽松的式样。不宜选择太厚太薄的面料, 太厚增加臃肿感, 太薄又容易暴露着装者的肥胖, 而选用适中而质感柔软的面料, 就可以掩盖体型肥胖者的缺陷, 塑造出体型的线条美。身材肥胖的运动员适合穿冷色系和深色调的服装, 适合穿着色彩简单或者细长直条图案, 不宜穿上、下颜色对比强烈的服装。服装宜选用质地柔软挺括、不厚不薄的面料, 以深色为佳, 但不能暗淡无光, 宜选择丝缎织物类, 光泽感强, 飘逸, 质地光滑细腻。切忌穿宽条纹图案和大格子的衣服, 衣服尽量避免杂乱无章的图案和浓艳的色彩。因此, 身材矮胖的运动适宜穿套装, 全身采用同一色调, 可以给人以修长的感觉。

4根据运动员个人气质类型选配服装方法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把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气质主要表现在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度、灵活性和指向性上的个性心理特征[12]。运动员个人肤色、体型是影响运动员比赛服装选配方法的外在因素, 那么气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运动员比赛服装选配方法的内在因素之一。

4.1 多血质运动员服装选配方法

多血质表现为反应速度快, 活泼好动, 喜欢与人交往, 适应能力强, 容易接受新事物, 注意力和兴趣易于转移, 情绪不够稳定, 容易受情感支配且情感体验不够深刻。活泼好动是多血质最显著的特点[13]。多血质的运动员给人一种朝气而充满活力的感觉, 此类气质的运动员适宜快速勇猛或快速灵巧的技术风格。丝织物的服装体现运动员多血质的气质类型, 如长拳“蹿蹦跳跃、跌扑滚翻”等风格最能体现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选配服装时在色彩上明亮鲜艳, 更能体现活泼好动的气质。因此, 在选配服装需要考虑运动员的气质与服装原料、款式, 从而突出武术套路的技术风格。

4.2 胆汁质运动员服装选配方法

胆汁质表现为反应迅速, 行为敏捷, 热情主动, 精力旺盛, 性子急, 易冲动, 刻板, 不灵活。急躁冲动是胆汁质最显著的特征之一[14]。如南拳步稳势猛、短小精悍、勇猛强悍、刚劲有力。南拳运动员多数体型粗壮, 给人一种充满爆发力的感觉。毛织物的服装最能体现运动员的气质, 毛织物色泽沉着、深暗、含蓄、温暖的感觉。运动员配以与衣服同色或异色的护腕, 更能体现胆汁质运动员的气质。

4.3 黏液质运动员服装选配方法

黏液质表现为反应迟缓, 做事稳重, 沉默寡言, 忍耐自制, 镇静沉着, 情绪不易外露, 不灵活, 可塑性差。稳重安静是黏液质最显著的特征[15]。黏液质的运动员给人一种冷静、果断、干练的感觉。稳重、安静的运动员可以发展动作规范、扎实稳健的技术风格或动作协调、舒展大方的风格等。如太极拳给人舒展大方的风格特点, 配以丝织物的服装, 宽衣长袖, 外披薄薄的披纱, 加以丝带的头装, 显得潇洒飘逸, 无不体现它的风格特点。服装选配与运动员的气质相结合, 更有利于运动员的发挥。

4.4 抑郁质运动员服装选配方法

抑郁质表现为反应速度慢, 易紧张、疲劳, 情绪容易波动且体验深刻。强烈二持久, 善于察觉别人不易发觉的细小事情, 多愁善感, 缺乏自信。多愁善感是抑郁质最显著的特征[16]。抑郁质的运动员在选配服装时, 选择一些暖色、高明度、高纯度的服装, 如:红、橙、黄给人以兴奋的感觉, 丝织物的服装能弥补运动员气质上的欠缺, 丝织物色彩浓、淡、鲜、均宜, 给人以华丽、精致、高雅之感。

5根据运动素质能力服装选配方法

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能力也是影响比赛服装选配方法的一个重要因素。

5.1 速度型技术风格服装选配方法

速度型的技术风格表现为出手似流星、眼似电、行如风、动如涛、转如轮等运动形象, 体现出手快打手慢的技击方法和技能, 通过训练逐步形成快速、流畅、活泼等技术风格[17]。如长拳技术风格特点为势正招圆、快速有力、灵活多变、转折起伏、腿法较多、节奏鲜明、气势磅礴等[18]。多以起伏转折、跌扑翻滚、窜蹦跳跃等为动作组合。在服装原料上应选择丝织物, 丝织物轻盈滑爽, 拉力强、弹性好, 光泽好、明亮悦目, 手感细腻柔软, 不易生皱, 轻薄潇洒, 花纹精致, 感觉华丽、高贵。款式上如长拳, 领、襟多以中式领, 对襟或者半开襟;连锈或者短袖护腕;无腰带或腰带与服色同原料。因此, 运动员在服装的选配时, 首先要考虑到套路技术风格特点。

5.2 耐力型技术风格服装选配方法

耐力型技术风格应充分展现自己体能的优势, 在完整的套路演练过程中一气呵成, 表现出体力充沛、顽强、坚韧的运动形象[19]。如太极拳柔和连贯, 轻灵圆活, 连绵不断。如太极拳是一种轻灵、缓慢、沉稳, 太极拳比赛时一般要求3-4 分钟。运动如抽丝, 徐缓不燥, 迈步如猫行, 轻起轻落[20]。这种缓慢的拳术, 需要运动员有充沛的体力, 顽强、坚韧的意志。棉麻织物是此类风格的最好选择, 棉麻织物具有透气性、吸湿性、柔软的特点, 给人以自然、朴实感。

5.3 力量型技术风格服装选配方法

力量型的技术风格应在训练中充分表现自己塑造勇猛强悍、刚劲有力的艺术形象, 体现一种阳刚之美[21]。如南拳的技法特点是稳马硬桥、刚劲有力、手法丰富、拳势刚烈的独特风格[22]。在服装选配时, 应考虑到南拳的风格特点动作幅度小力度、稳马硬桥、注重下盘的稳健性、弓、马步法的扎实性的特点。毛织物伸缩性特佳, 不易起皱, 色泽优良, 耐震性较好[23]。在比赛场上, 运动员的服装主要是露肩赤臂上衣、背心式上衣仿真兽皮等凸显阳刚和彪悍之美。款色上领、襟多以圆领或无领为主;对襟、挎肩、斜露挎肩;佩装性护腕;腰带与衣服同质或不同质、小腰裙;因此, 运动员在服装选配时, 要结合服装的原料、款式与套路的技术风格相协调。

5.4 柔韧型技术风格服装选配方法

柔韧型的技术风格应表现人体的动作幅度、造型和舒缓的动作, 在对完成技术动作的腿法、平衡、功架、造型及各种身法、手法等动作过程中, 追求那种折如弓、吞吐自如、刚柔相济等运动效果, 给人以优美流畅、富有弹性、舒展大方等美的感受[24]。如太极拳的运动项目特点:动作舒展圆活、轻灵、柔和, 犹如行云流水[25]。在演练太极拳套路时着装要体现出舒适自然, 选配服装为宽衣长袖的风格特点。这种宽松的太极拳服装很容易受到空气流动的影响, 使运动员服装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和缓的、缠绵的、延续的状态, 再加上宽松的衣、袖上布满自然与柔顺的衣褶线条, 更增添技术动作“松柔”的运动特点。太极拳竞赛服装不像南拳竞赛服装那样, 一定要在腰间配系腰带, 目的是更自然的采用腹式呼吸“气沉丹田”的用意识引导呼吸, 使太极拳达到“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因此, 太极拳服装受到技术风格特点的影响也都表现出宽松流畅、端庄典雅的服装风格。

5.5 协调和灵敏型技术风格服装选配方法

协调和灵敏型技术风格要到达心动形随、意到手发, 用力精确, 全身配合协调, 到达和谐完美的境界, 充分体现出武术的内外合一和形神兼备。太极拳运动员在演练竞赛套路时不仅能身心神情入境, 而且把自己融入到每一个动作之中去以形传神, 以神统形, 取得形神兼备的最佳审美效果。欣赏者也随之魂飞神驰, 产生共鸣, 悠然于美妙的艺术意境之中。与此同时, 太极拳竞赛套路服服装表现出的端庄大方, 映衬出拳中须有人在, 旨在传神, 创造出太极拳的神韵之美。在选择比赛服装时, 丝织物面料是最好的选择, 具有很好的光泽度、悬垂感等, 在比赛演练时, 宽松长袖的比赛服装与动作的一招一式结合起来, 如流动上下起伏的画面。所以, 协调和灵敏型技术风格也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它具有和谐完整的美学效果。

6根据比赛场地颜色对比赛服装进行选配

多数的武术比赛一般都在室内进行, 比赛场地一般采用红色地毯或者蓝色地毯为主。在套路比赛时, 除了运动员的个人肤色、体型、气质类型和套路技术风格影响套路比赛服装选配之外, 其中, 比赛场地同时也是影响比赛服装选配方法的因素之一。

6.1 蓝色场地对比赛服装选配方法

运动员在选配服装时要与比赛场地合理搭配, 一套与场地和谐搭配的比赛服装能够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 给运动员一定的心理暗示, 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 有利于战胜对手。服装与场地形成鲜明的对比, 色彩奇异搭配、款式独特的服装, 同时也能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 有利于运动员的超常发挥, 从而取得好成绩。蓝色比赛场地与服装完美的结合起来, 结合运动员自身的肤色、体型、气质、套路技术风格等, 能够很好的吸引观众的眼球, 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观众不仅观看运动员高难度技术水平, 还要欣赏新颖的比赛服装[26]。武术作为一种国术, 更能体现民族性, 服装就是一种民族的代表。因此, 武术服装与比赛场地选配和谐或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而更能调动观众观看的积极性。

6.2 红色场地对比赛服装选配方法

红色在色彩中属于暖色, 给人一种热情的感觉。服装选配合理, 给运动员心理上的暗示, 服装搭配和谐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 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竞技水平。红色比赛场地在视觉上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更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度, 调动观众观看的积极性。红色场地与服装和谐搭配, 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 服装与肤色、人体、套路风格完美结合, 勾勒出一幅养眼的画面。红色场地与服装选配形成鲜明的对比, 更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 除了可以调动观众的观看积极性, 同时也能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 增强运动员自信心。

7结语

随着当今武术套路运动比赛日趋激烈, 武术运动员对服装选配是否合理, 已经成为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 根据运动员个人肤色、体型、气质、运动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选配比赛服装, 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运动员比赛服装的合理的选配, 成为日后运动员和教练员共同关注的话题。

摘要:文章通过搜集相关的资料, 查阅各类文献, 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服装选配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个人的肤色、体型、气质类型、运动素质、比赛场地等不同因素对比赛服装选配方法的探究, 揭示武术套路运动员对比赛服装与选配方法上的独特作用。

篇4:武术套路比赛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结合,研究36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特征,旨在为教练员科学掌控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在重大比赛的压力状态下仍能稳定发挥运动技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和帮助。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心理活动特征是:重视情绪控制和重视表象动作。外显行为特征是:重视比赛准备;多种行为组合;以“动”为主,以“静”为辅。有22%的运动员在比赛临场预备时有建立行为程序的倾向。与国际级和国家级运动员相比,武术运动员的表象和放松等策略均有优势。但在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和活化动员等策略有较大差距。

关键词:比赛临场预备时;应对策略;心理活动;外显行为

中图分类号:G85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708-04

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时依照上场顺序,一个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后,排在他(她)之后的运动员将在比赛场边等候,长拳类运动员等候的时间约为2 min,太极类运动员等候的时间约为4 min。运动员在比赛场边等候比赛的时间称为“比赛临场预备时”(李惠、黄淑杰,个人交流,2007.1)。武术套路运动员在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应对策略中的心理活动和外显行为有什么特征?是否建立了行为程序?对比赛成绩可能产生那些影响?我们将对上述问题进行系列的研究,旨在为教练员科学掌控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在重大比赛的压力状态下仍能稳定发挥运动技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和帮助。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呈∥涫跆茁范釉硕员36人,其中男运动员20人,女运动员16人;平均年龄17.19±2.54岁;专项训练年限7.36±2.98;武英级(国家运动健将)运动员16人,武士级(国家一级)运动员6人,二级运动员14人。

1.2研究方法

1.2.1测量工具

1.2.1.1自我陈述问卷指导语:武术套路比赛临场预备时,运动员均在比赛场边等候上场。以下是10个以“比赛临场预备时我…”为开头的句子,请您将它们续写完整句,句子没有对错之分,只要真实即可。如果您在写完10个句子后还有内容需要表达,请接着续写。谢谢您的合作。

1.2.1.2比赛临场预备时习惯行为的调查问卷根据笔者2004-2006年对武术套路全国锦标赛、冠军赛、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等比赛的观察,在问卷中列出5种行为供运动员选择:面向赛场静静站立;背向赛场静静站立;小范围走动;走动并活动身体(臂、腿、腰等);复习比赛中的某个动作。调查问卷由两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比赛临场预备时我总是…;第2部分:比赛临场预备时我有时是…。指导语:以下是关于您在比赛临场预备时的选择题,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选择题后打√。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要真实即可。

1.2.1.3竞赛策略量表[3]Thomas,P.R.等人1999年编制。由8个分量表32个条目组成。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自我谈话0.80,情绪控制0.79,自动化0.74,目标设置0.78,表象0.79,活化动员0.76,消极思维0.74,放松0.80。指导语:以下是关于您在比赛中自己的情况,在合适的数字下划√。请不要有太多的顾虑,您的回答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您的真实回答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答案。谢谢!

1.2.2研究程序1) 利用运动员文化学习之际,进行自我陈述问卷、调查问卷和竞赛策略量表的测试,由专业人员宣读指导语,运动员当场答卷,专业人员当场收回问卷;

2) 对开放式问卷进行编码。本研究的编码方法依照竞赛策略量表分为两大类,心理活动和外显行为。心理活动包括:自我谈话、动作表象、情绪控制、消极思维、其它。外显行包括:比赛准备(检查服装、器械等)、复习动作、静立调息、活动身体、其它。

3) 挑选两名对本次研究目的内容均不了解的人作为评分员,对全部问卷中的句子进行评定,依照编码方法在不同类别选项后划“正”,计算各类别句子的百分比,对两名评分员的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检验;

4) 对调查问卷和竞赛策略量表进行统计;

5) 所有研究数据在SPSS10.0和Excel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方法为相关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和T检验。

2结果

2.1运动员自我陈述问卷统计结果本次研究调查了武术套路运动员37名,剔除1份无效问卷,共获得312个比赛临场预备时应对策略的自我陈述句。其中,有关心理活动的句子119句,外显行为的句子113句。在编码过程中发现,所有句子都进入了心理活动和外显行为的编码类别,没有“其它”类别的句子。两名评分员的评分结果相关检验结果0.89±0.13。

2.2运动员习惯行为调查问卷统计结果┍2显示,在“我总是”选择中按照比例从高至低的行为是活动身体、复习动作和背向赛场站立、原地走动、面向赛场站立。在“我有时”选择中按照比例从高至低的行为是原地走动、复习动作、活动身体、背向赛场站立、面向赛场站立。有8名运动员在“我总是”中选择了习惯行为后,没有在“我有时”中进行选择,8名运动员中性别比例为6男2女,项目类别为6名长拳类运动员,2名太极类运动员;运动等级武英级3人、武士级2人、二级3人。运动员习惯行为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还显示,在“我总是”的行为选择中,面向赛场静静站立的男运动员显著高于女运动员(玹=19.00 p=0.037);在“我有时”的行为选择中,复习动作女运动员显著高于男运动员(t=34p=0.021);在“我总是”行为选择中,背向赛场静静站立太极类运动员显著高于长拳类运动员(t=34 p=0.004);活动身体长拳类运动员显著高于太极类运动员(t=33.97 p=0.020);在“我有时”的选择中,背向赛场静静站立的武英级运动员显著高于一级及以下运动员;原地走动的一级及以下运动员显著高于武英级运动员。

2.3竞赛策略量表测试结果┬哦燃煅樽苄哦认凳0.85。表3是竞赛策略量表统计结果。表3显示,8个分量表得分从高至低依次是表象、活化动员、自我谈话、目标设置、放松、消极思维、自动化、情绪控制。竞赛策略量表测试结果还显示,8个分量表没有性别和项目类别差异,在表象、活化动员和放松等3个分量表中,武英级运动员得分显著高于一级及以下运动员(玹=32.06 p=0.029,t=31.50 p=0.012,t=34 p=0.039)

表4显示,在自我谈话、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和活化动员等策略中,武术运动员得分显著低于澳国际级运动员;在放松策略中得分显著高于澳国际级运动员;另外消极思维的得分也显著低于澳国际级运动员;表象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5是武术男运动员竞赛策略与澳大利亚国家级男运动员(量表研制者的澳大利亚运动员被试)的比较。表5显示,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和消极思维等策略中,武术运动员得分显著低于澳国家级运动员;表象和放松显著高于澳国家级运动员;自我谈话和活化动员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6是武术女运动员竞赛策略与澳大利亚国际级女运动员(量表研制者的澳大利亚运动员被试)的比较。表6显示,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活化动员和消极思维等策略中,武术运动员得分显著低于澳国际级运动员;在表象和放松策略中得分显著高于澳国际级运动员;自我谈话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7是武术女运动员竞赛策略与澳大利亚国家级女运动员(量表研制者的澳大利亚运动员被试)的比较。表7显示,自我谈话、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等策略中,武术运动员得分显著低于澳国家级运动员;在表象和放松策略中得分显著高于澳国家级运动员;活化动员和消极思维没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3.1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应对策略的心理活动特征研究结果提示,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应对策略中心理活动特征如下:

1) 重视情绪控制。如,“比赛临场预备时我深呼吸来调整自己的心跳速度”、“我会做一些事情把兴奋的情绪压一压”、“我会长出一口气尽量使自己能放松下来”、“我会找队友说话转移紧张情绪”、“我不与任何人说话以免影响我的情绪”等等。研究结果支持冯燕关于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监控中“紧张”与“慌乱”等心理因子与比赛成绩具有显著性意义的研究。

2) 重视表象动作。如,“比赛临场预备时我把套路技术和难度技术在脑子里重复一遍”、“我把容易失误的动作和技术环节用思想和身体体会一下”、“我会多想在家训练中成功的感觉”等等。

3) 有项目类别差异。长拳类运动员表象动作显著高于太极类运动员;太极类运动员情绪控制显著高于长拳类运动员,这可能与项目的比赛时间、供能特点有关[4],长拳类运动员比赛时间是1分20秒,属于无氧糖酵解供能;太极类运动员比赛时间是3分40秒,属于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糖氧化供能。比赛时间与供能方式的不同可能影响运动员的应对策略。

3.2比赛临场预备时应对策略的外显行为特征将自我陈述问卷中的外显行为的句子和运动员习惯行为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应对策略中外显行为特征如下:

1) 重视比赛准备。我们把以下句子分类为“比赛准备”,如,“比赛临场预备时我会做最后的检查(器械、服装、鞋带)”、“我会把位置看好,从哪走到哪结束”、“我再看看表演服”等。

2) 多种行为组合。运动员在比赛临场预备时的行为多采取2-3种或3种以上。

3) 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如活动身体、复习动作是选择频率较高的行为。

4) 有性别、项目类别和运动等级的差异。在“我总是”的行为选择中,面向赛场静静站立的男运动员显著高于女运动员,这可能与女运动员敏感易受暗示有关[5],她们往往担心受场上运动员影响。在“我总是”行为选择中,背向赛场静静站立太极类运动员显著高于长拳类运动员,活动身体长拳类运动员显著高于太极类运动员,这可能仍与项目的比赛时间与供能特点有关。在“我有时”的选择中,背向赛场静静站立的武英级运动员显著高于一级及以下运动员;原地走动的一级及以下运动员显著高于武英级运动员,这可能与运动员竞技能力和比赛经验有关[6]。

3.3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行为程序特征通过对比赛临场预备时的习惯行为调查,了解运动员的行为程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仅有有8名运动员在“我总是”中选择了习惯行为后,没有在“我有时”中进行选择,为运动员总数的22%。研究结果提示,多数运动员在比赛临场预备时没有建立行为程序。

3.4运动员竞赛策略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竞赛策略有以下特征:1) 存在运动等级差异。武英级运动员在表象、活化动员和放松等得分显著高于一级及以下运动员,可能与武英级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比赛经验有关;

2) 与澳大利亚国际级和国家级运动员比较,武术男、女运动员的表象和放松等策略均有优势,支持自我陈述问卷的研究结果。但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和活化动员等策略有较大差距;研究结果提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竞赛策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项目特征和制胜规律,可以重点提高情绪控制、自动化等策略水平。

4结论与建议

1) 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心理活动特征是:

(1)重视情绪控制;

(2)重视表象动作;

2) 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外显行为特征是:

(1)重视比赛准备;

(2)多种行为组合;

(3)以“动”为主,以“静”为辅;

3) 有22%的运动员在比赛临场预备时建立了行为程序;

4) 与澳大利亚国际级和国家级运动员相比,武术运动员的表象和放松等策略均有优势。但在情绪控制、自动化、目标设置和活化动员等策略有较大差距;

5) 结合比赛成绩进一步研究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和比赛成绩的相关关系;

6) 对武术套路运动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情绪控制和自动化等策略训练,并在上述心理训练中启发运动员建立比赛临场预备时合理的行为程序。

参考文献:

[1] 王进.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J].体育科学,2005,25(3):85-93.

[2] 张力为.赛前情绪的因素结构、自陈评定及注意特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0.

[3] 张力为,毛志雄,主编.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0.

[4] 冯连世,等主编.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7.

[5] 芭芭拉·L.德林克沃特主编,高崇玄译审.女子与体育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1.

篇5: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等三方面阐述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它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技击性能, 还由于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活跃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最广泛、最普及的运动 项目之一,得到了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同时,通过国际体育交往,我国武术已开始流行世界,逐步为世界各国 人民所喜爱。

武术运动主要包括技击和套路两种运动形式,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 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被称之为“套路运动”。一般认为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 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之所以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就 在于它来自技击,而又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正如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样,而套路中绝大多数 动作取材于技击,仍保持了实用技击的一面,既具有攻防特点,又具有健身意义的一项体育运动。

1、人的生理需要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起因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庞大而凶猛的野兽对原始人的生存是一个主要的威胁。狩猎,是原始人类 为了维护生存所必需的活动。一个猎手,同时也是战士,战斗时的武器,也就是狩猎的工具。严酷的生活条件 ,迫使人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并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及部落战争中发展徒手或简单武器的攻防格斗 技能。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这就是拳术的萌芽。劈、砍、扎、刺、撩则是武术长短器械使用方 法的萌芽。可见,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当战争胜利后或劳动休息时,人们往往会把战斗和狩猎致胜的技术以“舞”的形式表演一番以示威武和荣 誉。用这种“舞”的形式把攻防动作予以抽象再现,目的是抒发自己的心情感受或表演一下技击方法。在战争 中动用成功的一拳一腿、一击一刺没有固定的动作规格。因而在舞练的过程中也没有呆板的程式。经过漫长的 历史岁月,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技击方式及“舞”的形式都在不断提高。这种没有程式的舞练逐渐 变成了有程式和表现主题的“武舞”。以后“武舞”随着“舞”的艺术因素不断增多,“武”的攻防格斗因素 减少,而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一种艺术活动,而“武舞”中的舞练形式及丰富的演练技巧都成了以后套路技艺 中的主要内容。

2、人的心理需要促进套路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世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其它事物的推动和制约。武术的套路运动作为人为的艺术, 它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受到人类的制约和推动。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维持生命)以后,接着而来的 便是心理需要了。心理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人们各种情趣的满足,这种情趣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社会物质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一种艺术要想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也势必随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 改变,这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规律。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战争繁多,“武舞”虽是经过加工提炼过的技击动作,但它仍较近于实战。 到了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的唐代,由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交流频繁,为各种艺术的 繁盛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可以从唐代诗人杜甫所描绘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看出当时“武舞”的 特点和性质。“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看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低昂……”从这首诗中,我们 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社会中“武舞”的区别。即原始社会的“武舞”有实战意义,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从表演艺术 效果为主,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和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及人们审美观的发展而发展有关。

套路是由许多连续活动的技击动作和艺术动作构成。人们不仅能从这些动作中获得外在形体美的感受,而 且还能从动作力度的强弱、运动速度的快慢、沉浮节奏上的对比中获得国画般意境美的感受,使人们产生无限 的联想。这种联想的产生,可以使人们的感情得以抒发,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套路除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它的健身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样,从套路萌芽之日起就被人们所认识了。正是人们 健身和艺术欣赏的需要,才使其得以产生和发展。

3、套路的自身功能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武术套路源于技击,我们可以从武术套路的绝大多数动作都体现了攻防的方法中得以证明,但它又不同于 技击。如果用套路中的动作来进行实战显然是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因此套路不等于攻防实战,它是技击动作经 人们改造、组织和提炼后再加入其它艺术内容串连编排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产越加丰富,套路内 容和各种演练技巧就越加多样,从而出现了象“木兰拳”等这样很少有实战技术意义的观赏和健身类拳术。

构成套路内容的动作不具备实战技击的要求,这种性质决定了套路的发展方向。在套路尚未完全成形以前 ,从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术套路或是武术套路的雏形是多以“武舞”或“健舞”的舞蹈形式出现 。如《干戚舞》、《东海黄公》、《破陈乐》等,这些“武舞”表现与技击有关的场面都是从实战的动作中加 工提炼编排而成,而武舞的目的:一是伸展人们的筋骨,锻炼人们的身体;二是表现生活,从昔日战争和人兽 相斗场面的再现中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套路内容多数取材于技击,因而技击内容的发展无疑也将促进其形式――套路的发展。殷周交替时出现了 朴素的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武术家越女是把“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到武术技击中的 古代前人之一。在《吴越春秋》中越女所谈的创术之道,精辟地阐述了动与静、快与慢、攻与守、虚与实、逆 与顺等矛盾的.辩证关系,这种用阴阳这一古代哲学的朴素的辩证法来解释剑理的思想对以后套路的演练风格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后人把实战技击中的阴阳学说运用到套路中,并加以改造使其为套路的演练效果服务。 从今天的“刚柔虚实、动静疾徐、起伏转折”等套路节奏转换的特点中,不难看出这一影响所产生的效果之大 。正是这种节奏的参入,套路才得以能充分表现攻防技击含意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才使得其更加符合人们健 身和审美的需要。在表演和演练的过程中,通过这种节奏所组织起来的步法、动作、姿态和动作组合,实际就 是套路表演中动作意义的主要提示,从视觉和本体感觉上感染观者和练者,从而直接从套路演练中感受套路动 作的寓意。所以,套路这种功能的存在是它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4、套路运动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习惯于把武术称之为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而实际上这是现代人从现代社会意识出发给它下的 定义。中华武术在其千百年的发生、发展历史中,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的影响,并受到中国封建 社会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社会环境的制约,它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格斗手段和大众的文娱活动形式,至 少在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之前是这样的。所以在没有受到现代体育规范之前,武术不可能是现代体育的内容之一 。严格地说,这种状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改变的,武术这种社会功能的转变是人们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武术做出的选择。武术的实际性,在今天只能与其他体育项目存在的目的一样,使锻炼达到自我身心锻炼, 就象西方人学习拳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比赛、为了强健身体。只有这样,武术才有可能被大多 数人所接受。

我们今天社会所需要的武术套路运动,应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技与西方现代体育融合的一种人体锻炼形式。 它在内容上可以是传统的、民族的,但在形式上必须是现代的、中西通用的。武术套路做为一种被规范了的体 育运动项目,才有可能被生活在其它文化传统氛围中的人所接受。武术作为传统的一种格斗手段,已渐渐地趋 向消亡,这是我们今天武术套路运动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宝贵遗产时,我们必须站 在时代的高度。对于传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传统的东西仅是现代社会的点缀。因为现代人、现代社会正 在不断创造和形成新的传统,这种新的传统离他们更近,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武术,人们亦会以同样的态度 对待,所以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必须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迈向奥运会,成为被世界更多的民族所接受的 一种良好的健身体育项目才是唯一的出路。

综上所述,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使武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完善同社会的进 步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抗争中以求生存为目的,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 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武术套路必须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方向又直接和 人们的各种需要发生着必然的联系,即人们的需要决定着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

1、习云太:《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第1版

2、《武魂》,《社会需要与武术的发展》,1989年第2期

3、邱丕相:《试谈现代武术的美学特征》, 《山东体育科技》1985年第1期

4、邱丕相:《古代武艺与今之武术》,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篇6:全国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一)竞赛的一般常识

⒈ 执行裁判人员组成: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2人;A组评分裁判员2-3人;B组评分裁判员3人;C组评分裁判员2-3人。编排记录长1人,检录长1人。

⒉ 竞赛按类型可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个人及团体赛。按年龄可分为:成年赛、青少年赛、儿童赛。

⒊ 竞赛项目: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太极剑、南刀、南棍、传统拳术、传统器械、对练项目和集体项目。

⒋竞赛年龄分组:成年组、青少年组和儿童组。

5.比赛顺序:在竞赛监督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组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6.检录:运动员须在赛前4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

7.礼仪: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时和完成比赛套路后,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8.得分相同的处理:个人分别以难度分高者、以完成高等级难度数量多者、以演练水平分高者、以演练水平扣分少者、以动作质量扣分少者顺序排列名次。全能或团体以比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

9、竞赛有关规定:

(1)难度填报:参赛的运动员必须根据竞赛规则和规程要求选择难度和必选主要动作,于赛前20天在规定网站填报“武术套路难度及必选动作申报表”,并确认打印,签字、盖章后寄往赛会(以到达邮戳为)。

(2)套路完成时间:长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南刀、南棍套路:成年不少于1分20秒;青少年(含儿童)不得少于1分10秒。太极拳、太极剑自选套路为3—4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为5—6分钟。对练不得少于50秒。集体项目为3—4分钟。传统项目,单练不得少于1分钟。

(3)比赛音乐:规程规定的配乐项目必须在音乐(不带歌词)伴奏下进行,音乐可以根据套路的编排自行选择。

(4)比赛服装:裁判员应穿统一的服装,佩戴裁判等级标志;运动员应穿武术比赛服装。

(5)竞赛场地:个人项目14米长,8米宽。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厘米宽的白色边线。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米。两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距离6米以上。

(6)比赛器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指定的器械。

(7)比赛设备:大型比赛必须配备摄像机4台,放像设备3台,电视机3台,以及全套电子评分系统和音响系统。

(二)评分标准与办法

武术套路各项目评分均为10分制。自选项目动作质量分为5分(A组),演练水平分为3分(B组),难度分为2分(C组)。传统项目或无难度的自选项目动作质量分为5分(A组),演练水平分为5分(B组)。

1、动作质量的评定与动作质量应得分的确定:A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完成动作的质量,按照“动作规格常见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的要求,用动作质量的分值减去各种动作规格错误和其他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动作质量分。

2、演练水平的评定与演练水平应得分的确定

(1)自选项目:B组中由1名裁判员加裁判长按照套路动作劲力、节奏及音乐的要求整体评判后确定的等级平均分数减去另外2名裁判员对套路编排错误的扣分,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

(2)传统项目:B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整套的现场演练,按照劲力、节奏、编排以及音乐的要求整体评判后确定示出的分数,即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分。取3个分数的平均数或去掉高低分取中间2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应得分。

3、难度的评定与难度应得分的确定:C组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现场整套难度完成的情况,按照各项目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的加分标准,确定运动员现场完成动作难度、连接难度的累计分,即为运动员的难度分。

4、运动员实际应得分数的确定:

(1)自选项目:动作质量应得分、演练水平应得分和难度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的应得分数。

(2)传统项目:动作质量应得分和演练水平应得分之和即为运动员(队)的应得分数。

5、运动员最后得分的确定:裁判长从运动员的应得分中减去“裁判长的扣分”,加上创新难度的加分即为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6、裁判长的加分与扣分:裁判长执行对比赛中被确认完成的创新难度的加分,执行对比赛中套路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的扣分。

二、武术套路竞赛裁判法

武术套路竞赛的裁判评分,是以规则为准绳,以运动员现场技术发挥为依据,采用减分、给分和加分的办法进行的。由于武术套路的评判内容多,要求裁判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快速、准确的评判工作。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基本规律,只要我们在熟悉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有层次地对武术套路内容认真进行观察和比较,评判工作完全是可以做好的。

(一)对动作质量分的评判

(二)对整套演练水平的评判

(三)对难度动作的评分

(四)对其他错误的扣分

(一)对动作质量分的评判

武术套路有诸多武术单个动作所组成,每一个完整的武术动作,又是由“型”和“法”所构成。套路演练中,定势动作主要看其“型”正确与否。对“法”的评判,着重要看方法是否正确,运行路线是否合理、清楚,力点是否准确等。

套路演练中的各种“型”与“法”,在规则中都分别有相应规格的表述,因此,熟记和灵活运用规则中“动作规格常见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是评好评分动作质量分的基础。

对于动作质量的评分,原则是出现一次错误扣一次分,累计扣分,具体实扣。比赛场上,运动员的演练速度很快,裁判员应在边看边记得过程中,切实把动作规格方面的扣分点一一清楚的表示出来,以便达到快速而准确的评判目的。

(二)对整套演练水平的评判

整套演练分的评分属抽象部分评分,不像动作质量分的评判那样,扣分依据较为明显,能够具体实扣,它是通过比较法得出的结果的。因此,它不但要求裁判员全面熟悉规则精神,而且还需对所评项目熟悉了解,通过观看运动员的现场发挥水平,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认清档次,使评分趋于合理。

1.对功力(劲力、协调)的评分

2.对演练技巧的评分

3.对编排(内容、结构、布局)的评分

(三)对难度动作的评分

难度动作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必然产物。设置它的目的在于增加竞技武术套路的可比性和裁判员评分的区分度。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对难度(包括连接难度)动作完成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他的比赛成绩和名次。因此,评判难度动作首先要熟练难度动作的规格要求,熟悉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常见的毛病与扣分要点;善于总结评判经验,要眼明手快地对难度动作进行准确评分。

(四)对其他错误的扣分

上一篇:十佳少年颁奖词下一篇:钢材供应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