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互联网技术试题

2024-05-05

通信互联网技术试题(共6篇)

篇1:通信互联网技术试题

1、请写出(或画出框图)物联网应用在某一领域的需求和功能。

智能家居通过在家庭环境中配置各类传感器和感应器,可以通过远程无线的方式,实现对家庭中的冰箱、空调、微波炉、电灯、电视、电话、窗帘等用品的控制。例如用户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登录智能家居平台,对家庭中的空调、窗帘等进行控制。而家庭中的各类用品,也能够实时探测家庭目前场景(夜晚/白天/有人/无人等),以自动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物联网应用于家庭生活,可以推动数字家庭生活新空间。

2、RFID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功能是什么?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及天线(Antenna)三部分组成,实际应用时需与计算机及应用系统相结合。

各部分功能如下: 标签(Tag):由耦合原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垫资编码,附着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以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3、分别阐述什么是物联网、传感网、泛在网?

(1)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是: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各类传感器/敏感器件等技术和设备,使物体与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相连,获取无处不在的现实世界的信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从本质上看,物联网是架构在网络上的一种联网应用和通信的能力。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大坝、供水系统、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2)传感网

传感网(Sensor Network)是指“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现在谈到的传感网,一般是指无线传感器网络,即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无线传感网由许多功能相同或不同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每一个传感器节点由数据采集模 块(传感器、A/D转换器)、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无线收发器)和供电模块(电池、DC/AC能量转换器)构成。其中,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就是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现有传感器的种类非常多,常见到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

(3)泛在网

泛在网(Ubiquitous Network)也被称作无所不在的网络。泛在网将4A作为其主要特征,即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都能方便地通信。因此泛在网内涵上更多的是以人为核心,关注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几乎包含了目前所有的网络概念和研究范畴。

与传统电信网络相比,泛在网至少有3个显著区别:从人和人之间的网络到人和物、物和物 之间的网络;从有许可的网络到无许可的网络;从单一的网络到融合的网络。有几类重要的技术,如M2M、传感网、近程通信和RFID的发展支持了泛在网这一应用概念。

4、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分为那几层,各层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分为3层,即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就是传感器技术和短距离传输网络技术,例如RFID标签和用来识别RFID信息的扫描仪、视频采集的摄像头、各种传感器、传感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短距离传输技术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等,这些构成了物联网干基层的主要技术,在实现这些技术的过程中,又包括了芯片研发、通信协议研究、RFID材料、智能节点供电等细分领域。

传送层的关键技术既包括现有的通信技术,如2G/3G移动通信技术、有线宽带技术、PSTN技术、Wi-Fi通信技术等;也包括终端技术,如实现传感网与通信网结合的网关设备、为各种行业终端提供通信能力的通信模块等。

应用层主要是基于软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该层的关键技术主要是基于软件的各种数据处理技术,此外云计算技术作为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也将是物联网应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目的,各行业和家庭应用的开发将会推动物联网的普及,也给整个物联网带来利润。

4、请阐述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趋势一: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目前,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 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RFID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产业组织过于复杂,交易成本过高,产业规模有限,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后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以政府应用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市场的启动将是必要之举。进而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从而将可以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市场。待各个行业的应用逐渐成熟后,带动各项服务的完善、流程的改进个,人应用市场才会随之发展起来。

趋势二: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物联网概念涵盖众多技术、众多行业、众多领域,试图制定一套普适性的统一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将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标准体系,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而发展和成熟。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单一技术的先进性并不一定保证其标准一定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标准的开放性和所面对的市场的大小是其持续下去的关键和核心问题。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扩展和市场的成熟,哪一个应用占有的市场份额更大,该应用所衍生出来的相关标准将更有可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标准。趋势三: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物联网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一个单独的企业是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产品类型众多、应用界面友好的应用,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随着产业的成熟,支持不同设备接口、不同互联协议、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成熟的结果。物联网时代,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互联网服务平台将成为主流。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将会有大的公共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出现。无论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商,都需要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寻找各自的重新定位。趋势四:

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物联网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将是把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中国具有领先世界的制造能力和产业基础,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国人具有逻辑理性和艺术灵活性兼具的个性行为特质,物联网领域在中国一定可以产生领先于世界的新的商业模式。

5、举例说明物联网如何应用于环保领域。

物联网在环保领域主要应用于环境数据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等方面,对水源保护和治理、污染源管理、空气质量、土壤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1)物联网应用于水源保护系统核心需求:监测点分散、数据不及时不完整、影响人们日常饮水安全。主要功能:安装传感器和无线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在易受污染区域可安装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视频监控、自动告警、数据存储、统计与打印、报表生成、GIS电子地图等。

(2)物联网应用于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核心需求:已建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覆盖面小、联网率不高、发现污染源的实时性不强。主要功能:实时数据监控、动态视频监控、数据统计、查询、告警管理、设备查询、GIS电子地图等。

6、国内通信建设企业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

在物联网产业链中,国内通信建设企业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由于物联网与国内通信建设企业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关系紧密,发展物联网离不开互联网、移动网等通信网络的建设,这些正是国内通信建设企业的特长和优势所在。(1)基础通信网络的建设者(2)物联网络的建设者(3)物联网管理平台的建设者(4)物联网应用系统的集成者(5)标准共建的重要参与者

7、“感知中国”和“智慧的地球”的含义。

2009年8月7日,我国国家领导人视察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这就是“感知中国”的由来。“感知中国”就是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并在诸多领域进行突破,从传感到认知,注重政府主导下的全面规划,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的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智慧的地球”是由IBM公司于2008年基于进入21世纪后对社会变化、科技发展、市场实践和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它主张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具体如下:(1)更透彻的感知: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系统可以随时感知、测量、捕获信息,所有信息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并进行分析。(2)更全面的互联互通:通过有线、无线等各种通信网络,将收集的分散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进行交互和多放共享。(3)更深入的智能化: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8、阐述RFID技术的含义与RFID系统构成?

(1)什么是RFID技术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化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与互联网、通信、定位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物资跟踪与信息共享。RFID已广泛应用于人员定位、特殊物品管理、生产线管理、物流系统管理、远程抄表、门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电子支付等众多领域。

(2)RFID系统构成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及天线(Antenna)三部分组成,实

际应用时需与计算机及应用系统相结合。标签(Tag):由耦合原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垫资编码,附着在物体上以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

(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以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9.分析国内物联网发展的挑战和制约因素有哪些?

第一,行业标准滞后,各行业标准繁杂。

第二改造成本高,社会效益显著贰盈利性较弱。

第三,我国物联网技术处于低端水平。

第四,产业链上下游缺乏清晰共赢的商业模式,制约规模化推广。

第五,目前需求主要受政策驱动,来自企业的需求还比较初级。

第六,个别企业有垄断产业链的行为。

篇2:通信互联网技术试题

一、填空(共10题,每题3分)

1、目前,实用光纤的三个低损耗窗口在、、附近。

2、在非均匀光纤中,处的折射率最大,因而此处的达到最大值,即表示该点捕捉光线的能力最。

3、导波的径向归一化相位常数U是表明,而波导的径向归一化衰减常数W是表明。

4、激活物质是指。

5、接收灵敏度的定义是。

6、网络节点接口是指。

7、光波分复用是指。

8、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抖动定义是,抖动的程度目前大多用来表示,其符号为。

9、掺饵光纤放大器的工作波长范围在,与光纤的窗口一致。

10、现有接入MSTP平台的多业务包括、和以太网业务。

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

1、反射定律表明了和之间的关系。

(a)入射波、反射波(b)反射波、入射波

(c)折射波、反射波(d)入射波、折射波

2、非零色散单模光纤的零色散点1.55μm.,而且色散值较。

(a)等于、大(b)不等于、小(c)趋于、大(d)等于、小

3、EDFA的功率增益与和等因素有关。

(a)光纤色散、光滤波器带宽(b)泵浦光功率、光纤长度

(c)光纤时延、隔离器带宽(d)光纤衰减、工作频率

4、激光器的P-I曲线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

(a)波长(b)谱宽(c)输出光功率(d)频率啁啾

5、是指复用器与中继器之间、中继器与中继器之间传输线路。

(a)通道(b)耗尽层(c)复用段(d)再生段

三、画图题:(共1题,每题10分)

1、请画出用LD管进行数字信号内调制原理图

四、问答题(共1题,每题15分)

1、什么是弱导波光纤?为什么标量近似解法只适用于弱导波光纤?

五、计算题:(共3题,共35分)

1、.已知阶跃型光纤的n1=1.5,Δ=0.01,芯子半径a=10μm,波长λ0=1.5μm, 试计算:

(1)数值孔径NA(2)归一化频率(3)入射光线的激励角范围

2、已知光功率为2.4mw,光波频率为1015Hz,求单位时间传播的光子数。

3、有622Mbit/s速率的单模光缆传输系统,应用InGaAs-LD,其It<50mA,标称波长为1310nm,光谱宽度为2nm,发送光功率为-2.3dBm, 接收灵敏度为-38dBm, 动态范围≥20dB。采用的光缆其固有损耗为0.3dB/km, 接头损耗为0.1dB/km,光连接器衰减为1dB,光纤色散系数≤2.0ps/nm·km, 光纤富余度为0.1dB/km。若考虑1dB色散代价(ε取0.115),5dB设备富余度,试计算在系统设计时,最大中继距离为多少?

《光纤通信技术》模拟试题答案

一、填空(30分)

1、0.85μm、1.31μm、1.55μm、1.55μm2、r=0,本地数值孔径,强

3、在纤芯中,导波沿径向场的分布规律,在纤芯包层中,场的衰减规律

4、可以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状态的物质

5、在保证接收机达到给定的误码率或信噪比指标条件下,光接收机所需要的最低的输入平均光功率Pmin。

6、表示网络节点之间的接口

7、将两种或多种各自携带有大量信息的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在发射端经复用器汇合,并将其耦合到同一跟光纤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通过解复用器对各种波长的光载波信号进行分离,然后由光接收机做进一步的处理,使原信号复原。

8、数字信号的有效瞬间,与其理想时间位置的短时间偏离,数字周期,UI9、1.53~1.56μm,最小衰减

10、ATM和TDM业

二、选择题(10分))

1、a;

2、b;

3、b;

4、c;

5、d.三、画图题:(10分)

见教材P98 图4-1(c)

四、见教材p22(15分)

五、计算题:(共35分)

1、(1)NAn121.520.010.2(10分)

(2)Vk0n1a220.012π1.5108.9 1.5

(3)NAn0sinφmaxsinφmax

0.2sinφmax

φφmax11.5

p2.41032、n3.621015个(10分)3415hf6.62510103、LPTPR2ACPdME2.33821555.4km AfAsMC0.30.10.1

1060.115106

46.2kmLDBD62222

篇3: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

如今的信息量十分的庞大, 在加上互联网的应用技术正在不断地普及, 中国的网民数量不断激增, 大量的信息的搜索和引用, 杂乱无章, 没有标准操作起来复杂并且安全性能不高, 因此作为互联网技术的管理单位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避免这种情况的扩大, 带来更严重的影响, 具体实施的方式我们将其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

在企业内部分布信息的时候, 首先要在在逻辑上将相应的信息主题分成块结构。在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的同时又分门别类的独立成组。把不同的组别的信息分布在企业内部不同的Web服务器上。由于信息块内容不同, 其重要性及受重视的程度也不同, 被访问的频率也必然不一样。这样就减轻了服务器的压力, 搜索起来也更加的方便, 节省时间, 提高经济效益。以往的不规范操作是所有信息不经过处理和分析, 直接安置在各Web服务器上, 具体的分部都是随机的, 没有规律可言。由于人们的习惯或者是喜好偏差, 可能导致习惯性访问某些服务器, 这样就造成了极大的访问偏差。对于访问量小的服务器, 这是没有什么负面影响的, 但是针对于被访问数量极其大的服务器, 可能因为负荷量大于额定功率, 而造成机器损坏, 信息输出慢, 不但影响了正常的访问速度, 还形成了不必要的, 资源浪费, 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 首先是要对进行访问数量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明确数据的分布状况, 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算法, 确定解决方案, 尽可能均衡不用服务器的负担, 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

由于国内各互联网单位发展不平衡, 互联网单位的网络规模、技术水平的发展相差较大, 造成了目前各运营商网络间用户和信源分布的不均衡。电信、网通等大规模的互联网运营商网络中用户和信息源比较丰富, 据统计, 中国电信的互联网用户及信源占整个互联网市场的一半, 中国网通互联网用户及信源占整个互联网市场的1/4, 其余1/4的互联网用户及信源为其他8家所拥有。这使得中小互联网单位之间的互联流量偏低, 中小互联单位的用户不得不经常访问其它大互联单位中的资源, 使流入大互联单位方向上的流量增多, 从而导致了不同大小的互联网单位网间流量不均衡。

1 传统信息查询优化技术

1.1 基于浓密树的查询优化算法

基于浓密树的MJ查询优化算法在同步执行计划的目标之下, 可以实现以下三种查询优化算法, 分别为GP算法, GR算法和GPP算法。以上三种算法有四个弊端:一是丢弃了同步执行阶段之间的流水线并行性;二是增加了读写中间结果的I/0开销;三是较早完成JOIN任务的处理结点, 必须空闲等待, 降低了处理结点的利用率;四是不能实现高效率的查询计划。

1.2 SQL语句的优化方法

优化器对where子句的优化有3种方法:优化参数;连接条

件;“或”运算条件。它也存在着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使用了例如float对应, char和varchar对应不兼容;其二是, 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实现的表达式编译, 优化器就只能使用它的平均密度来估计命中

的记录数, 这样就导致了计算的不准确。

1.3 访问瓶颈问题

互联网通信中的访问瓶颈问题, 一直是运营商致力于解决的难点, 传统意义的访问瓶颈可以运用以下三个方法来解决: (1) CPDF图生成算法; (2) 顺序执行图的构造算法; (3) 结点划分算法。但是这三种算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 已经不是和现在的计算了, 随着目前新算法的不断进步, 人们开始逐渐推崇LPT算法。

人们一直致力于构造一些好的性能, 保证多项式时间近似算法。采用其中最自然也是最有名LPT算法, 它的计算原理是

1.3.1 把元素按单调递减顺序排列, 设P1, P2, P3......}Pn, 构成序列L。

1.3.2 将L中的当前元素放人当前和最小的子集中, 然后从L中去掉它。

这种新的计算方法, 在你不了以往计算方法的不足基础上, 还有自己的创新和独到之处, 计算出的结果更准确, 更有利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2 通信费用问题

在实践中, 通信费用问题的算法可以有很多, 其中最直观的算法是“贪婪算法”, 它是依照一种最优度量法, 即每步都取局部最优值, 最后求得解的过程。但是这种算法也有自身的缺陷就是它的解并不一定是最优解, 有时甚至与最优解相去甚远, 误差超过可以忍受的范围。解决工程问题, 必须综合考虑精度和复杂性。在兼顾两方面因素的前提下, 本文采用一种近似算法, 其算法思想主要是:

2.1 问题的解由向量 (xlnx2, “..X) 表示, 取部分向量 (Xl>x2r..Xk) 表示k部分解, k

(1) 存在某个j>k,

此时应该依次比较最后一个下载信息块之后的量, 直到找到一个放得下的信息块为止。若还有剩余容量, 则做循环, 直到所有的任何信息块均比较完;

(2) 对于所有j>k。表明已不能放任何一个信息块, 否则会超过M, 则j>k时, xi=O o

2.2 取部分向量 ( (Xl>Xz, 一, xk, xk+1) 表示部分解, 转以上步骤,

设通信费用算法的最优解为Z+, 上述算法的解为Z。

该算法的性能与h的取值有关, 所得出的结果是最优解。通过引人近似算法解法, 成功地解决了通信费用问题。它具有精度高, 容易用程序实现等优点。

3 结束语

目前的信息冗乱状况急需要进行规划和处理, 因此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 对互联网中的大量信息进行运算和分类, 可以减轻服务器的负荷量,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费用支出, 在理论价值、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文本在基本的算法的分析基础上, 提出了系统的可行方法, 提高了互联网的通信质量。

参考文献

[1]宋莹.互联网络中通信模式及路由算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5.[1]宋莹.互联网络中通信模式及路由算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5.

[2]李吴朔.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机网络选播路由算法的研究[D].广西大学, 2003.[2]李吴朔.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机网络选播路由算法的研究[D].广西大学, 2003.

[3]王增勇.Qos选播路由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 2004.[3]王增勇.Qos选播路由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 2004.

[4]葛建芳.不规则拓扑NOWs中路由算法的研究[D].南京理T大学, 2003.[4]葛建芳.不规则拓扑NOWs中路由算法的研究[D].南京理T大学, 2003.

[5]王泳.按需自组织路由算法的设计与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 2003.[5]王泳.按需自组织路由算法的设计与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 2003.

[6]李雪莲.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的多播和群播路由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6]李雪莲.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的多播和群播路由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

[7]葛娅娜.互联网络的发展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青岛大学, Zoos.[7]葛娅娜.互联网络的发展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青岛大学, Zoos.

[8]施情秀.超立方体结构的一个多维区间路由算法及其容错算法和ADHOC网络中的路由算法[D].厦门大学, 2002.[8]施情秀.超立方体结构的一个多维区间路由算法及其容错算法和ADHOC网络中的路由算法[D].厦门大学, 2002.

[9]贾蕾.T比特路由器高速交换网络中的路由算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9]贾蕾.T比特路由器高速交换网络中的路由算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

篇4: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技术

文章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及其与互联网的关系,并以WCDMA为例,讨论了第3代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WCDMA;互联网;演进

ABSTRACT:

Thepaperbrieflyreviewsthedevelopmentcoursesofmobilecommunications,a

nalyzestherelationbetweenmobilecommunicationandtheInternet,anddiscu

ssestheconvergenceprocessofmobilecommunicationandtheInternetwiththe

exampleofWCDMA.

KEYWORDS:

WCDMA;Internet;Evolution

1前言

互联网是一个高速数据网络集,通过采用网际互联协议(IP)在网络层进行互联,解决了异质网络的互通互联问题,实现了资源共享需求,自1994年产生后,即在随后的商业化应用中获得巨大成功,同时直接导致了计算机网、电信网、电视网三网的融合和信息产业结构的改组。因这种IP网能够将应用和基础设施分开,开辟了如电子商务等基于Web的新数据应用。随着高性能路由器和DWDM技术的发展,以及QoS相关问题的解决,宽带IP技术逐步成熟。从话音到视频,从传统数据业务到基于Web的新数据通信业务,都可以在IP网上进行,出现了EverythingonIP的局面,宽带IP网将取代B-ISDN网,提供多媒体综合业务。

另一方面,移动通信技术因具有移动性、自由性、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等特性,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移动通信从第1代模拟式发展到第2代数字式以后,也开始了向提供综合业务的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3G)演化。如何将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不受信息源和用户访问位置限制的同时,以统一的标准向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个性化信息网络服务,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军事和商用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

2移动通信的发展与互联网

第1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始于80年代,到90年代出现了第2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GSM、IS95等多个标准,由于其话音清晰、漫游性能优良、管理更加方便,加之移动电话本身的小型化更加易于便携等特点,使网络规模及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由于话务密度的不断增长,第2代移动通信有限的频率资源已接近枯竭,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求新的频段,以及能够更加有效利用频谱的无线通信技术。

另一方面,第1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与第2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业务是语音业务,相应的核心网是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由TDM线路承载着绝大部分的语音与低速率、以电路型为主的数据业务。随着网络容量需求的不断增加,TDM技术的高成本、设备的复杂性以及管理的不灵活性日益明显,而且,TDM网络无法满足高速的基于分组的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要求。以GPRS为代表的2.5G能够提供无线数据应用,其实现方法是在现有的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旁增加一个平行的分组网络。分立的线路交换语音网和分组交换数据网因技术不同,业务分离,各自的运营和网管系统因此也是分立的,运营商不得不同时支持两个网络,产生了运维成本高和网络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2.5G只是在原有无线技术和通信平台上的改进,其业务速率的提高以及提供业务的灵活性等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第2代无线通信系统以话音业务和低速电路数据业务为主的局面。Internet业务对通信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同样深刻影响着移动通信领域,移动互联网、移动多媒体等将成为移动业务发展的方向,多种多样的数据业务要求有一个高数据速率和高带宽的平台。

更高比特数据业务和更好的频谱利用率需求推动了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国际电信联盟(ITU)在1996年将第3代网络称为IMT-2000,在欧洲称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即俗称的第3代移动系统。第3代移动系统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全球移动通信标准,打破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国家和区域的界限,在全球统一使用共同的频段和一致性的标准,真正实现全球“无缝”漫游,成为全球范围内覆盖和使用的系统。在业务方面,UMTS要求能够提供比第2代系统更多、更新,包括分组数据和多媒体在内的语音和数据业务;能够按需提供带宽,支持各种不同数据吞吐量、不同速率的业务;能够从第2代系统平滑演进;能够与不同网络之间实现互通;能够向用户提供大覆盖、“无缝”漫游和业务一致性等等。

互联网是建立在IP协议基础上的全球性虚拟网络,因用户不用关心特性各异的内部网络和路由等细节而共享全球资源,获得了商业化的巨大成功而得到迅速普及。移动通信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以互联网技术进行网络大融合是无可争议的必然趋势。IP组网具有各种网络硬件广泛适应所必需的灵活性,易实现即插即拔,既适合于高速分组数据的传输,又适合于低速分组数据的传输;既可使用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网络,也可使用导线、光缆通信的有线网络,同时VoIP使分组交换也可以传送实时业务。目前几大公用网络,如基于SS7的PSTN、基于ATM的ISDN、结构复杂的PLMN等,发展趋势都是和互联骨干网Internet相融合,无线接入网也必然将融入互联网构成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将充分发挥固定互联网的优势,把锁定在一个个固定站点中的信息释放到时空中去,每一个活动的个体都成了移动的网络节点,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开展各种业务,在个性化、实用化,以及时间和位置的高度灵活性上体现优势,这些独具魅力的特征将引发巨大的市场。移动互联网业务将创造一种全新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和商业运作模式,对于不同用户群体和个人的不同爱好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出多种差异化的信息,并通过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渠道,随时随地传送给用户。终端用户可以自由自在地控制所享受服务的内容、时间和方式等。移动通信技术本身具有的安全和保密性能与互联网上的电子签名、认证等安全协议相结合,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安全性保证。移动互联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社会资源更自由、更大范围的调配和更快速、更便捷的流通,从而影响和改变着财富增长的速度和分配的方式。这种变化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必将影响未来信息社会人们数字化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需求,进而滚雪球般地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机会和财富。

3第3代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过程

第3代移动通信以码分多址(CDMA)技术为核心,主要技术体制分为WCDMA、TD-SCDMA和cdma2000,其中WCDMA和cdma2000采用频分双工(FDD)的工作方式,TD-SCDMA采用时分双工(TDD)工作方式。WCDMA、TD-SCDMA的开发和维护规范由3GPP负责,cdma2000的开发和维护规范由3GPP2负责。本文以WCDMA系统为例描述移动通信系统与互联网的融合过程。

WCDMA是在GSM基础上向3G演进的,UMTS是采用WCDMA空中接口的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从功能上,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UTRAN)可分为无线接入网(RAN)和核心网络(CN)两部分。其中,RAN用于处理所有与无线有关的功能,而CN处理UMTS系统内所有话音呼叫和数据连接与外部网络的交换与路由。RAN、CN与用户设备(UE)一起构成整个UMTS系统,即UMTS系统在移动用户接入公共电话网之前,通常采用CN、RAN、UE这3级组网方式。RAN包含一个或几个无线网络子系统(RNS),一个RNS由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一个或多个NodeB(节点B)组成。RNC负责分配和控制与之相连或相关的NodeB的无线资源。NodeB完成和用户设备间空中接口和与无线网络控制器接口间的数据流转换,同时也参与一部分无线资源管理。UTRAN结构如图1所示。

无线接入网络UTRAN需要发展成为全IP网络——IP-UTRAN,用IP技术实现网络间互联。但IP-UTRAN的实现不仅仅与RAN的发展有关,也与整个IP网络的进展有关。同时UTRAN的演进也必须考虑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已经拥有庞大基础网络和众多用户的现实情况,必然是一个分阶段、逐步递进的过程。

3GPP标准的制订与3G的演进过程相对应,分为3GPPR99标准、R4和R5这3个标准,其中R4和R5标准合称为R00。目前3GPPR99和R4标准已经确定,R5标准正在完善之中。

3GPPR99标准是在2.5代移动通信系统基础上向IP-UTRAN过渡的阶段。该阶段需考虑与第2代系统的互联和兼容,以实现两大系统并存时的综合利用,同时需注意3G业务的平滑演进。过渡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传输速率,提高频谱效率,提供一般的多媒体业务。3GPPR99标准以ATM技术为基础构建网络,采用ATM交换机构成核心交换和传输网络,类似移动的B-ISDN概念,通过路由器可接入因特网。UTRAN和UE相对GSM采用全新的协议构成,其设计基于WCDMA无线技术,即引入了一个新的无线接入系统,在无线接口使用新的频段和新的传输技术,而CN侧则新增第3代语音/数据一体化平台——UMSC(相当于原MSC/VLR、SGSN功能),构建叠加3G网络,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充分利用现有GSM的HLR/AUC/EIR以及GMSC、GGSN等,并沿用移动信令网。

R4规范是一个中间过渡阶段,在R4规范中,无线接入网部分不会引进新的功能实体,RNC和NodeB实体的功能划分也不发生改变。R4版本在无线网络层上,主要支持RTT增强特性和优化无线资源管理;在传输网络层,仍采用ATM技术。R4版本注重了CS域的分组化和网元的分立化,目的是便于各网元的独立演进和简化网络,提高效率,增强可扩展性。

R99、R4标准对应的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结构见图2,其中:STP为信令转接点;HLR/AUC是管理移动用户的数据中心和PLMN的鉴权中心;EIR是设备标识寄存器;SC是短消息服务中心;HLR/AUC/EIR/SC都通过移动信令网SS7实现其功能;NMS为网络管理系统,用于对所有实体进行远程维护;GMSC为网关MSC,疏通固定用户到移动用户的通信业务;UMSC为语音/数据一体化平台,可从GPRS的SGSN设备升级而来,支持GSM的A、Gb接口和3G的IuCS、IuPS接口。

在R5标准对应的IP-UTRAN实现阶段,传统意义的移动网将仅局限在无线接入网侧(3GRAN、GSMBSS),而核心网与IP网合一,它是一个基于分组交换的全IP网络,语音、数据、多媒体信息都是在同一IP承载网络上进行传输,同一IP承载网络可以提供实时业务,也可以提供非实时业务。在全IP网络中,由IP网络来承载数据与信令,全IP网络将由基于IP的信令替代传统的No.7信令。在IP网络之上构建逻辑独立的信令处理服务器处理控制信令(相当于MSC/SGSN的信令处理功能),业务应用服务器处理业务,从而实现业务/控制/交换的逻辑分离。R5标准制订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但目前只提出了一个未来IP化网络的框架,许多细节尚待明确。IP-UTRAN的最终实现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IP-UTRAN中网络结构的演进

●各节点直接挂到IP网络上;

●各节点功能的重新分配;

●作为局域接入网,IP-UTRAN怎样接入骨干网。

(2)IP-UTRAN空中接口解决方案

●本地移动性解决方案的研究;

●寻址结构;

●无线接口的连接是否可作为本地的链路连接,而不是网络连接;

●高速分组数据向低速分组数据的转换。

(3)有线传输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

●IPoverATM的研究;

●IPQoS的研究;

●IP传输实时业务的研究。

(4)IP-UTRAN中控制部分的研究

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呼叫控制,是否可以将它们整合为一,如PSTN、

VoIP、ISDN、PLMN中的呼叫控制。

(5)IP-UTRAN中安全性的研究

(6)IP-UTRAN中维护管理和计费业务研究

由于网络结构与网络寻址的变化,管理及计费问题也是研究的一个方面。随着各项相关技术的成熟,在IP上实现语音、数据的统一传输,移动网最终将和互联网融为一体,如图3所示。

4结束语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作为迈向信息社会的两个重要标志,分别对应着对大量信息资源的有效访问和随处漫游的个人通信,二者相融合将产生新的移动互联网,使人类真正进入信息化社会和数字化经济生活时代。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过程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并且市场新的需求还会带来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需要继续进行第4、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国内厂商要抓住机会,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正视问题,进一步加大研发力量,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更石,杨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和展望.电信科学,2001,17(4):28—31

2孙立新,尤肖虎,张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3GPPTS25.401.UTRANOverallDescription

43GPPTR25.933.IPTransportinUTRANWorkTaskTechnicalReport

(收稿日期:2001-12-12)

作者简介

储林波,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移动事业部系统部工程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从事智能技术、3G项目的系统研究等工作。

刘淑霞,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移动事业部开发部工程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从事智能技术、3G项目的系统研究等工作。

篇5:通信互联网技术试题

4.以下哪些网络属于数据通信网。(A.DDN B.X.25 C.ATM D.FR)

5.从网络覆盖范围划分,可以有(A广域网B城域网C局域网)这几种类犁。

1.X.25网络包含了三层,分别为(B物理层C数据链路层D网络层(分组层)),是和OSI参考模型的下三层一一对应,它们的功能也是一致的。2.帧中继仅完成了OSI参考模型(A物理层C数据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等留给终端去完成,大大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协议。3.DDN由(A用户环路B DDN节点D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

4.在B—ISDN协议参考模型中,包括4个功能层,分别为物理层和(B ATM层C ATM适配层(AAL)D高层)。

5.B—ISDN参考模型中,ATM层的主要功能有(A信元复用/解复用B信元VPI/VCI翻译C信元头的产生和提取D一般流量控制功能)。

1.计算机网络通常由(A资源子网B通信子网D通信协议)组成。

2.根据计算机网络覆盖的范围,可以将网络分为(A广域网C城域网D局域网)。3.分组交换的工作方式包括(B虚电路交换D数据报交换)方式。

4.通信网络(通信子网)是由(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通信协议构成的网络。5.在下列协议中,哪些是IP层协议。(A.RIP C.IGMP)1.数据链路层可以被进一步划分成(A介质访问控制子层D逻辑链路控制子层)。2.局域网主要由(A.计算机(包括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B.传输介质C.网络适配器D.网络操作系统)组成。

3.LLC子层可以为网络层提供(A无确认无连接的服务B有确队无连接的服务 C面向连接的服务)。4.LLC的帖包括(A信息帧B管理帧D无编号帧)。

5.从结构上可以将城域网分成(A核心层C汇聚层D接入层)。

6.无线局域网可采取(A点对点B点对多点D分布式)网络结构来实现互连。

7.吉比特以太网可以使用(A.多模光纤B.单模光纤C.同轴电缆D.非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8.关于10Gbit/s以入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工作于光纤介质上,仅工作在全双工模式B省略了CSMA/CD策略)。9.组建IP城域网有以下几种方案(A采用高速路由器为核心组建宽带IP城域网B采用高速LAN交换机为核心组建宽带IP城域网C采用ATM交换机为核心组建小型IP城域网)。

10.RADIUS报文的数据部分由一个个的属性三元组组成,属性三元组由(A属性编号B整个属性的长度D属性值)构成。1.为了实现类型不同的子网互连,OSI参考模型把网络层划分为多个子层,以下哪几个属于这几个子层?(A子网无关子层C子网相关于层D子网访问子层)

2.TCP/IP协议族中的网络访问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哪几层?(B数据链路层D物理层)

3.以下哪几个IP地址属于C类地址?(C.92.0.0.0 D.222.222.222.222)

4.IP数据报的首部中,与分段重装有关的字段是(A片偏移字段(Fragment offset)C标识字段Identification)D标志字段(Flags))。

5.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产生ICMP差错报文?(B.源IP地址为广播地址,目的IP地址为单播地址的IP数据报的生存期已超时C.源IP地址为单播地址,目的IP地址为广播地址的IP数据报的生存期己超时)6.以下哪些是设计IPv6的主要目标?(B降低路由表大小C对协议进行简化,以便路由器更加快速地处理分组D提供比IPv4更好的安全性)7.以下关于RIP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B.RIP协议的基础就是基于本地网的矢量距离选路算法的直接而简单的实现D.RIP使用跳数度量(hop count metric)来衡量到达目的站的距离).

8.以下关于BG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GP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B.BGP能确保无循环域间选路C.BGP是用来在自治系统之间传递选路信息的路径向量协议)。9.以下关于OSPF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OSPF路由协议是一种典型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D.OSPF路由协议比RIP收敛速度快).

10.下列关于IP地址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互联网上的每个接口必须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C.IP地址可以分为5类)

1.网络操作系统与单机操作系统都有的功能包括(A.进程管理B.存储管理D.存储管理)。

2.以下关于Windows NT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Windows NT使用—种称为“环境子系统”的技术来实现广泛的兼容性。B.Windows NT使用多进程来管理系统资源,系统完全控制了资源的分配,没有任何一个程序可以直接访问系统内存和硬盘。D.Windows NT因为使用了微内核技术,所以有很好的扩展性与伸缩性。)。

3.Windows NT中,以下哪些用户名是合法的?

(A.Rwhite B.用户 1000)4.以下关于域控制器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每一个域都依靠主域控制器(PDC)来集中管理账号信息和安全C.一个域至少要有一台备份域控制器(BDC)存在)

5.vi编辑器是所有UNIX及Linux系统下标准的编辑器,它可分为哪些状态?(A.命令模式(command mode)B.插入模式(insert mode)D.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6.NFS服务辗必须运行以下哪些服务?(A.nfsd C.mountd D.portmap)1.常用的网络设备包括(A路由器C防火墙D交换机)。2.下列设备中(A.Catalyst 6500 B.Catalyst 4500 D.华为S8505)是交换机。3.下列设备中交换容量在720G的交换机是(C.华为S8512 D.Cisco Catalyst 6500)。

4.第三层交换技术又称为(A.高速路由技术B.IP交换技术)。

5.多层交换机包括(B三层交换机D二层交换机)。

1.数据库系统广义上看是由(A.数据库B.硬件C.软件D.人员)组成,其中管理的对象是数据.

2.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用户可以(A对数据库的结构描述B数据库的完整性定义C安全保密定义).3.DBMS的主要功能包括(A多用户环境下的并发控制B安全性检查和存取控制C完整

性检查和执行D运行日志的组织管理以及事务管理和自动恢复).

4.在多用户共享的系统中,许多用户可能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更新.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是数据的不一致,主要有(A丢失更新B不可重复读C读脏数据)3类。

5.数据库中的故障分别是(A事务内部故障B系统故障C介质故障D计算机病毒)。1.广义的网络信息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A信息的保密性B信息的完整性C信息的可用性D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控性).

2.TCP/IP网络的安全体系结构中主要考虑(A IP层的安全性B传输层的安全性C应用层的安全性).

3.数据保密性分为(A网络传输保密性B数据存储保密性)。

4.安全网络的特征有(A保密性B完整性C可用性D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

5.部署安全高效的防病毒系统,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系统防毒B终端用户防毒C服务器防毒)。

6.访问控制是指主体依据某些控制策略或权限对客体本身或是其资源进行的不同授权访问,包括(A主体B客体C控制策略)要素.

7.入侵检测系统常用的检测方法有(A特征检测B统计检测C专家系统).

1.目前市场可见的硬盘接口主要有(A.IDE、ATAB.Ultra ATA、Ultra DMAC.Serial ATA、SCSI系列D.Fibre Channel、IEEEl394、FireWire、iLink、USB)。2.数据恢复包括(A文件恢复B文件修复)等几方面。3.微软在Dos/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中共使用了几种不同的文什系统,分别是(B.FATl2C.FAT32、NTFSD.NTFS5.05和WINFS)。4.DAS的适用环境为(A.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B.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上C.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

篇6:通信互联网技术试题

若要更好地推动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度融合,必须要大力推动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革新与升级。在发展中应不断推动覆盖多个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做好此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移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大的便利,从而为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壮大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因此运营商也要在日常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制定一个长期的科学的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放力度,同时还要在我国移动互联网建设发展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移动互联网取得更大的进步。

3.2提高互联网信息安全保护力度

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必须要以二者的发展与进步为基础,当前,人们对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信息安全问题关注度和重视度不断提高,同时由于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安全信息防护工作也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中,信息安全防护方面依然需要不断完善。此后,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都会不断发展,这也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还要切实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意识与能力,进而获得更多的信息安全防护资源,从而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创造更好的条件。

3.3推动多领域信息共享与信息化建设

移动互联网技术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同时其也与互联网技术的共享平台充分结合,因此对于信息共享体系的构建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不同行业和领域都能借助移动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来实现信息共享功能。在移动互联网信息共享体系的建设中,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会日益提高,而这也是移动互联网为社会发展做出的一个积极的贡献。当前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同时其也在不断发展,这一背景下,很多领域都在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将重点放在了信息化升级上。而移动互联网技术也会由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得到全面的改进,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4结语

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得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创造了诸多便利,同时这一技术还能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此外这一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当前,我国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同时其也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普遍性需要。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一技术还会不断完善,并对提高互联网信息安全和推动信息共享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价格方面述职报告下一篇:振兴中华对于信用社自查报告例文_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