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全防范儿童被动物意外伤害

2024-05-06

如何安全防范儿童被动物意外伤害(共13篇)

篇1:如何安全防范儿童被动物意外伤害

如何安全防范儿童被动物意外伤害

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心愿。好不容易把孩子带到城市,为的就是让他们能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

但是在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意外发生,让我们措手不及。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希望通过这节的故事告诉你一些意外事件的防范方法。故事一:

小张夫妇来成都打工有四年了,今年把六岁儿子东东带到城里来上学。一天,东东闲得无聊,逗邻居家的小狗玩,被狗咬伤了小指。当时只破了点皮,他回去跟妈妈说了,但因为工作忙,东东妈妈没太在意,只是用创可贴简单包扎了事。大半年后,一天,东东突然觉得身上有点痒,第二天便发烧出疹子,并伴随头痛、恶心、呕吐。东东的爸爸见状,赶紧将他送往医院。他不愿意吃东西,抽搐,排尿困难,并出现恐水症状。经北京儿童医院医生检查最后被确诊为狂犬病。几天后,东东因狂犬病发作,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故事二:

最近有报道称,成都市某区一小孩子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路旁的草丛中有一只小猫很可怜,于是把小猫抱回家。但是他不知道这只流浪猫携带了狂犬病毒。小明在家里玩的时候被猫抓伤了,痛得哭。当时父亲刚从工厂下班回来,小明告诉了爸爸。爸爸第一反应就是把小孩送到医院去检查。检查后医生告诉小明爸爸,幸亏送医院及时,小孩的伤口有狂犬病毒,要是等到发作,就没救了。小明爸爸听了,后怕不已。

专家点评:狂犬病毒生命力极强,人们普遍易感染。由于狂犬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因此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对防止该病的发生至关重要。由于儿童身材较矮小,狂犬极易咬伤儿童面部、颈部及上肢,这些部位离中枢神经系统较劲,再加上狂犬病毒在儿童血液中的浓度比成人要高出许多倍,与成人比较,儿童狂犬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所以儿童尤其要注意狂犬病的预防。

防范措施:

儿童一旦被动物咬伤、抓伤,应及时采取一下措施:

1.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及时处理伤口是防止发病的关键,时间越早,危险性越小。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先将伤口挤压出血,并用浓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完毕后,可用碘酒消毒,涂在伤口部位。

2.孩子被动物咬伤后,不管伤势是否严重,家长都应立即带孩子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或相应的医疗机构注射狂犬疫苗。

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48小时内。如果因诸多因素而未能及时注射疫苗,应本着“早注射比迟注射好,迟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则使用狂犬疫苗。

3.医生建议每10年注射一次破伤风疫苗,如果上一次疫苗注射是在5年以前,而且这次伤口比较深又比较脏,建议再注射一次破伤风疫苗加强针。

4.由于儿童的免疫力比较低,容易被传染疾病,所以还是应该让孩子远离宠物。

整理发布:北京儿童医院网上挂号

篇2:如何安全防范儿童被动物意外伤害

第一招:管好地板、窗户,防止摔伤

一岁以下的孩子基本生活在床上,地板上最好铺上泡沫塑料垫,防止孩子从床上掉下来摔伤。小孩一岁以后就开始攀高,但这时他们的平衡能力又很差,容易摔倒,家长要特别注意。房间的地板不要太滑,家具要选择椭圆形边的,或者给家具的尖角加上护套,防止孩子摔倒时撞伤。住楼房的家长不要让孩子在窗台上玩,窗户的锁扣不能轻易让孩子打开。

第二招:管好电器,防止电击伤

儿童把手指或金属棍伸进电器插孔导致电击伤的事故逐年增多。在装修时,电线插座要尽可能安装在比较隐蔽、小孩子摸不到的地方。现在商场有一种专门用来封堵插座孔的安全绝缘盖,家里暂时不用的插孔,都要用安全绝缘盖封好。不要让孩子接近微波炉、电暖气、电风扇等危险电器。

第三招:管好火源,防止烧(烫)伤

父母要告诉孩子火的危险和烫伤的疼痛,特别是吸烟的父母,要把火柴、打火机等收好。燃气灶用完后要关好总闸,防止孩子好奇把燃气灶的开关拧开。不要让孩子到厨房里玩,更不要抱着孩子在厨房做饭。热水瓶、热汤、热饭要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第四招:管好小物品和玩具,防止吞下异物而窒息

越是小的东西,小孩子越是注意,而且捡起来就往嘴里放。所以,要特别防止3岁以下的小孩子误吞异物而引起窒息。孩子的手边不要有容易造成窒息或危险的东西,如硬币、笔帽、玻璃球、纽扣等。不要给宝宝吃花生米、豆子等圆的、硬的东西。家长在给3岁以下的孩子买玩具时,不要买那些有零部件能够放到嘴里的玩具,也不要买带尖头或有锋利边际的玩具。孩子在玩气球一类的玩具时,家长也要格外留心,防止把破碎的气球皮放入嘴里引起气管堵塞。

第五招:管好刀具,防止扎伤

家中的刀、剪、针等锐器物品都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客厅不要放玻璃茶几和玻璃水杯,防止破碎后玻璃片扎伤宝宝。一岁多的孩子喜欢往桌子底下钻,一定要检查桌子底下有没有露出的钉子尖,防止孩子把头扎伤。要给孩子使用儿童餐具,特别不要让孩子嘴里叼着筷子到处跑,防止摔倒筷子扎伤咽喉。

第六招:管好家里的药品,防止误食中毒

家里的药品不要到处乱放,妈妈的化妆品不要让孩子玩耍,卫生间、厨房里的清洁剂、消毒液,都要把盖拧紧收好,放到孩子摸不到的地方。另外,家中用于灭鼠、灭蟑螂的药物,要放在隐蔽处,最好等孩子晚上睡觉后再放,第二天在孩子起来活动前要收拾干净,防止孩子误食引起中毒。撞伤、坠落

高层楼房逐年增多,有的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有增多趋势。小儿好奇心强,喜欢爬高,有的父母没有防护意识,常常让其独自玩耍,还有的父母外出将小儿反锁房中,孩子由于恐惧由阳台或窗口翻出造成坠落。婴幼儿在家中还容易发生的意外伤害就是“碰、撞伤”。

不管是客厅、厨房、楼梯、浴室对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儿来说,处处都潜藏着危机。幼儿爬上沙发却不知道如何爬下沙发,扑通一声就滚了下来,若是小小的碰伤还好,但若是不小心撞到头,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最易发生意外的地点:·客厅桌角和地板;·栏杆、楼梯;·浴室

造成种危险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父母照顾不周·室内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篇3:防范儿童意外伤害

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有坠落滑跌、烫烧伤、交通事故、溺水窒息、同伴误伤等,下面分别就这些意外伤害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1)坠落滑跌:城市里高楼林立、人群密集,地面空间有限,家居阳台就成了儿童活动场所的补充,这也成了儿童坠跌的重要隐患。同时,室内的大理石装饰、瓷砖地面,刚性有余而不如土质具有缓冲弹性,是造成儿童滑跌的主要原因。坠落滑跌多发生在5~9岁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刚刚脱离成年人照管,能独立外出活动,他们缺乏安全与危险的体验,好奇爱动、喜欢追逐狂奔、嬉闹跳跃、冒险爬高及逞英雄而从高处往下跳,极易在玩耍中坠落滑跌。为减少儿童坠落滑跌伤害,应针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儿童进行安全与危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儿童自我安全保护能力,教育儿童不要在易致坠落滑跌的环境中嬉玩。另外,居室内、阳台、楼道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消除可能发生坠落滑跌的隐患。还应加强幼儿、儿童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注意对儿童的看护。

(2)烫烧伤:儿童烫烧伤常因儿童碰翻开采瓶,或固热油、热粥放置在不安全处,儿童好奇掀翻或当水误玩或匆忙喝饮而致伤。洗澡时先例开水、热水,未待冲兑冷水时幼童已贸然跨入浴盆,也是儿童烫伤的。常见原因。儿童烧伤的热力源主要是火灾、火源缺乏防护,致儿童误靠、误踩,或玩火、烤火、烟花爆竹爆燃引起。预防儿童烫烧伤的重点是,要加强儿童看护,使他们与火源、烫源有一定的距离。教育儿童不要玩火,加强用火、开水、蒸汽等危险源的管理。在给孩子洗热水澡时,应养成先放冷水,后兑热水的习惯。

(3)交通事故:随着现代交通业的发展,各种交通工具逐年增加,儿童交通伤害事故也逐年增多。为减少儿童交通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方面交管部门要配合学校、家长,教育儿童要遵守交通法规。不在道路上玩耍,横穿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另一方面,交管、路政部门要为儿童着想,在道路设施上消除交通事故的隐患,在临街的校门口组织好执勤队,指挥来往车辆;还要教育机动车驾驶员“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行车安全”。

(4)溺水:夏季是儿童溺水意外伤亡的高峰季节。防范儿童溺水事故发生的重点在于预防,一是要加抢泳池,天然游泳场的安全管理,配备合格的救生员;二是教育儿童要有组织的游泳,也不要到水底情况不明的水域游泳,玩耍;三是教育儿童一旦有同伴溺水不要擅自下水救人,而应呼叫具备救护能力的成年人抢救,或寻找长竹竿,木棍伸入水中让溺水者抓住后引其出水。

(5)同伴误伤:同伴误伤性伤害是一种特殊的意外伤害,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锐利的竹木刺伤、棍击石敲的钝挫伤、自制弹射装置的弹击伤、投掷石块和其他重物的砸伤、金属器具的砍割伤、玩伴牵拉绊索或推挤造成的坠跌伤以及玩怒后的斗殴撕咬伤等。同伴误伤致死比较罕见,但残疾率却极高,尤其是五官伤害中的眼球贯通伤。因此,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应教育儿童不玩带有危险性的游戏,不用尖锐利器劈刺对方,练拳习武要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不买可击射弹粒的玩具。

篇4:如何安全防范儿童被动物意外伤害

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快速上升,已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防范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课题,引起了广大儿童工作者、医学工作者与家长的高度重视。

儿童意外伤害的种类繁多,如跌伤、割刺伤、耳鼻喉及气管食管异物、烧烫伤、触电、药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落入洞坑、打斗伤、煤气中毒、窒息、缠绕伤、砸伤、绞伤等等。要有效地防范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首先要对造成儿童伤害的原因进行分析与归纳。

1、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非常复杂,其融合了客观与主观、社会与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以下对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进行简略的归纳:

1.1 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儿童医疗卫生保健也同步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着新的治疗方法、新的检验手段、新的`药物与疫苗等等治病与防病手段的层出不穷,以往那些对儿童生命带来巨大威胁的肺炎、破伤风等等疾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家用电器的普及、城市建筑的高层化、交通工具如汽车的大幅度增多,都大大地增加了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1.2 儿童安全知识普及不够,大多数儿童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家长更重视儿童的“知识教育”。大多数家长错误地认为儿童的学习好是最重要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包括安全与意外防范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这种教育方式直接的结果是:儿童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与意外防范知识的缺乏,从而使他们容易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无意识或无法进行有效的规避。

1.3 儿童监护人防范儿童意外的意识薄弱

儿童监护人如儿童家长与老师缺乏儿童极易发生意外的安全意识,从而在儿童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未能作到时时留意、刻刻当心。同时,儿童监护人本身就对儿童安全知识缺乏了解、对儿童安全问题缺少关注。这些家长或老师往往过高地估计了儿童自身对意外的防范能力,错误地认为儿童懂得自我保护,使许多本可以防范于未燃的儿童意外发生。

1.4 儿童养育方式的影响

现在的儿童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全方位保护”的养育方式,使这些儿童本该自己完成的活动由家长全部代劳。这样就剥夺了儿童应该通过实践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其结果是儿童对危险缺乏防范能力,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

1.5 儿童身体机能的影响

儿童正处于身体机能不断完善的阶段。他们体能发育不全、运动机能较差、体质较弱、对速度反应较慢。这些在身体机能上的缺陷都使儿童在生活中较易出现骨折、车祸、溺水、坠落等等意外伤害。

1.6 儿童游戏场游戏机会与玩具的增多

经济水平的提高给儿童带来的一个直接收获是:游戏场与玩具的增多。但在儿童游戏场玩耍时,如果没有对游戏设施进行良好的维护、没有事先对儿童进行一定的游戏安全教育,儿童游戏意外的发生率将大大提高。

同样,在儿童可以接触到更多玩具的同时,如果家长或老师没有挑选符合国家标准的玩具、没有根据儿童的年龄段挑选合适的玩具、没有在儿童接触玩具之前对玩具的细小零件、附加绳索等小物件进行仔细的检查,儿童也非常容易出现误吞、绕颈等各类意外。

2、针对儿童意外伤害的诸多因素,广大儿童工作者、医务工作者非常必要向儿童监护人大力宣传防范这些因素的措施:

2.1 儿童监护人应首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儿童监护人应加强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安全环境。同时这也为向儿童传输安全与意外防范知识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2.2 大力宣传儿童安全知识、让全社会来关心儿童安全问题

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儿童安全知识与防范措施,增加社会各界对儿童安全问题的重视度。对于玩具生产企业、游戏场管理机构,更不能只为经济利益而不顾儿童的人身安全。只有在全社会的关心与爱护下,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才能降到最低。

2.3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儿童监护人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应对儿童进行生活经验、社会经验、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教育,同时努力培养儿童的处世能力与自立能力。这样儿童就能在身心发育的同时,具备足够的安全知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2.4 加强儿童体能锻炼、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家庭、学校、幼儿园应向儿童提供足够的身体锻炼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有效地防止一些由于运动如钻爬攀登、奔跑跳跃所造成的儿童伤害。

2.5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走路向右行、吃饭不说话、鞋带要系紧等习惯的形成均能使儿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篇5: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分析

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分析

作者:李岑 黄栋 姜军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根据年龄分组,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 10)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男孩高于女孩。6-12岁学龄组儿童为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高峰年龄段。0-16岁儿童意外伤害类型主要为交通事故、跌落伤、烧烫伤。结论 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将带来的一系列不良社会后果,应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预见性、科学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加以避免。

关键词:意外伤害;儿童;预防

意外伤害事件指由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损伤或死亡,是生活中对儿童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的一类损伤[1]。意外伤害事件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与生命,是14岁及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回顾性分析、总结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105例儿童意外伤害事件,以供临床参考。

1临床资料

1.1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儿童意外伤害病例,其中男61例,女44例,年龄在0-16岁之间。分组:0-3岁为婴幼儿组,-6岁为学龄前组,-12岁为学龄组,-16岁为少年组。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 10)对治病因素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行x2检验,P

1.2性别构成 男女性别比例为2:1,意外伤害男孩多于女孩,结果见表1。

1.5不同月份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构成比不同,结果见表4。

分析表1-表4认为主要意外伤害为交通意外、跌落伤、中毒;6-12岁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段;四肢、头颈部、胸腹部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部位;儿童意外伤害多发生于7-9月暑期之间。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讨论

意外伤害事件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3]。有研究报道,存在儿童身边危险因素有300种以上[4]。由于意外伤害危险因素多样性,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5]。本研究就本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现状进行分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监测及急救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中发现意外伤害住院治疗的患儿中,以收治外科系统,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多见,一方面提示意外伤害事件给儿童健康带来极大的龙源期刊网 http://.cn

损害,另一方面提示亟需完善儿科急诊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6]。研究中发现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多发生于单亲或留守家庭,且男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秋季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季,所以,预防和控制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仅靠单纯的干预指导是难以实现的,只有建立健全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让教师、家长、全社会有意识的发现、及时去除存在儿童身边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消除意外伤害的发生。此外开展健康教育,改变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认知不足,提高儿童的安全防范知识、意识,促进儿童健康心理、行为发展至关重要。[7]。

参考文献

[1]向伟,祝益民.实用儿科诊疗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6.[2]MaZurek AJ.Epidemiology of pediatric injury.Jaccid Emery Med,1994,11(1):9-16

[3]Wang H,Liu XX,Liu YX,et al.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non-fatal injuries in Chinese children aged 0-6 years:a case-con trol study.Injury,2010,41(7):900-903.[4]庞书勤,胡娟,胡岩,等.《意外伤害健康教育手册》用于幼儿家长教育的效果.中国护理教育,2008,5(1):35-37.[5]邵怡.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伤害护理,2003,3(4:258-259)

篇6:七大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指导

在我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每天就有近200名儿童因跌落、溺水、窒息和交通事故等离开我们。不过,这些意外伤害大多数都是可以预防的。近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平安网络共同编著的?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指导?手册正式出版发行,明确针对儿童溺水、跌落、烫伤、中毒、窒息、厨房平安和乘车平安七个方面进行了预防指导。

溺水:家中有蹒跚学步的幼儿,洗手间要关门,马桶盖随时盖上;给孩子洗浴后,家长要及时清空浴盆或浴缸里的水;如果孩子会游泳,也要在水位低于头部的泳池区域游泳。一旦发现孩子溺水,要立刻呼救和报警。

跌落:窗户上应安装一定高度的栏杆,栏杆间距小于9厘米;窗边不要放桌子、凳子和沙发;保持地面干爽,浴室内装扶手,铺防滑垫;屋内有台阶的,也要安装扶手。孩子假设跌落受伤后,先用小毛巾包冰块冷敷10分钟,然后绑上绷带,将伤处抬高,让血流减缓,以减轻青肿和淤血的程度。

烫伤:尽量不用桌布,以防孩子拉扯桌布导致盛放热液的容器翻倒;给孩子洗澡时,应先放冷水,再放热水,使水温保持在38度左右;家用强力清洁剂应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一旦出现上述意外,应迅速将孩子的受伤部位放到凉水中,至少冷却10分钟,然后将伤口附近的衣服脱掉或剪开,如果衣服和伤口粘在一起,不要动它,等医生处置;如果伤口面积比孩子的手掌还大,要用干净的保鲜膜或没有绒毛的布把伤口盖起来,马上送去医院。

中毒:成人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药;家中保持有一扇开启的窗,以防煤气中毒;药品和清洁剂等要远离孩子等。如果孩子误食了有毒物质,先叫救护车,在救护车到达之前,让孩子保持不动;如果有可能,找出他吃下了什么,并带到医院化验。不要强迫孩子呕吐,假设呕吐要把呕吐物带到医院;假设孩子感到食道或口腔有烧灼感,可喝点牛奶。

窒息:拿掉儿童床上的毛绒玩具等松软物品,床边最好不要挂玩具,如果要挂,绳子长度不宜超过17厘米;最好给孩子穿拉链衫,如果穿纽扣衫,要时常检查纽扣是否松动脱落;不要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小颗粒食物,如硬糖、坚果、葡萄和爆米花等,并确保他们伸手可及的区域没有小颗粒物,包括玩具部件。如果孩子发生窒息,家长可拍打孩子背部,让其尽量咳嗽,必要时,可将婴幼儿倒置拍打。此外,让孩子仰面躺下,使头的位置低于整个身体,用两个指尖,向内并向上推孩子的胸骨,每3秒一次,每推一次都要看喉咙里是否有东西出来。对于大孩子,可让他站在身前,把拳头放在腹部和最下面的肋骨之间,猛力向内并向上用力。如果异物还是不出来,再重复拍打背部,以5次背部拍打和5次正面推动为一个单元,反复进行,3个单元后不见效,就叫救护车。在救护人员到达前,要不断地重复急救动作。

厨房平安:放在炉灶上的锅把手都要向内,热的食物和液体不要放在桌子边缘;做饭时不要抱着孩子;在厨房附近放一个灭火器,旁备有急救

号码;煮食物时,不要让孩子无人看管等。

篇7:儿童意外伤害防范指南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成为中国1-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

开学在即,孩子、家长、老师都应补上儿童意外伤害安全教育这一课。

特邀专家 马丁·埃克博格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是世界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致力于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非营利性机构)创始人,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儿外科教授。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专家特别致电本刊,对所有中国家长们做出了呼吁:

“儿童伤害是中国1-14岁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在中国,儿童伤害的预防教育已在不断提高,但在教育上,可以多注重行为的指导和安全工具的使用指导, 这样可以帮助大众、家长、工程技术人员等在认知的基础上,更知道我该怎样做。”

悲剧随时在发生

世界: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

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显示,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意外伤害,世界各地每年有数以千万计受伤儿童就医,往往留下终生残疾。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指出,“儿童受伤是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和发展问题。每年有83万儿童死于非故意伤害。”

中国:每天有150名儿童因伤害而死亡

在中国,每年有超过50000名儿童因伤害而死亡,即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伤害而死亡。

意外伤害是中国1—14岁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每三位死亡的儿童中就有一位是意外伤害所导致。

北京:每天有1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或致死

《北京市伤害调查——北京儿童意外伤害报告》显示,在北京每天有139名儿童受到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北京市儿童死亡和伤残的首要原因,平均每天就有1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或致死。

五大死因就在身边

《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报告认为,受伤死亡的五大原因是:

1. 车祸:每年有26万儿童死于车祸,大约1千万儿童受伤。车祸是10-19岁孩子主要的死亡和残疾原因。

2. 溺水:每年有300万儿童溺水,每年有17.5万名儿童溺死。由于一些幸存者脑部损伤,非致命性溺水对终身健康和经济造成的影响超过任何其它伤害类别。

3. 烧伤或灼伤:每年有9.6万儿童因被烧伤或灼伤而死亡,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儿童的这一死亡率是高收入国家的11倍。

4. 摔落:每年有近4.7万儿童摔死,数十万计儿童摔伤。

5. 中毒:每年有4.5万多名儿童死于意外中毒。

一半生命可以挽回

篇8:修改后儿童意外伤害应急处理

1、外伤

儿童外伤,以软组织伤为多见,以肘部、手掌及膝关节处为主,其次是骨折和颅脑外伤。

应急处理:当儿童外伤后,立即用手紧紧压迫受损部位,以减少出血。如果受伤部位是胳膊或腿,建议送医院进行专科诊疗。在发生瘀血后24小时内,应该冷敷或冰敷,禁忌热敷。瘀血24小时后,可以热敷患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消散。

当病儿脊背疼痛疑有脊柱骨折时,应严禁让病儿走动,转运时一定用木板作担架运送。如果让病儿走动、或用绳索等软担架运送、或抱着背着转送,都可能因脊椎的活动而损伤脊髓神经,造成截瘫。

摔破头部应立即将孩子送医院专科就诊,72小时内,密切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嗜睡或烦躁、哭闹等异常现象。家长不要堵住和擦拭从耳、鼻中流出的分泌物,以免脑积液回流会造成颅内感染。

2、烫伤

发现幼儿烫伤后要立即用冷开水或者纯净水冲洗烫伤部位,切忌用生冷水。如果幼儿是穿着衣服鞋袜被烫伤,一定不要直接将衣物脱掉,更切忌用手揉搓烫伤处,而要用剪刀轻轻剪开幼儿的烫伤部位的衣物。

应急处理:Ⅰ度烫伤,要注意避免皮肤破损,以免感染。Ⅱ度烫伤损害到了真皮,大约烫伤30分钟后会起水泡。这个时候可先用冷水毛巾敷,但切记不可涂药膏、酱油等,这样容易污染伤口,因为Ⅱ度烧伤创面无菌要求高,即使到了医院首先也要清洁创面。切忌乱涂药膏或在创面上覆盖不洁的布类,以免引起继发感染。特别提醒:

l)孩子被烫伤后如果发烧,局部疼痛加剧、流脓,说明创面已感染发炎,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2)对于严重的各种烫伤,特别是头部、面部和颈部烫伤,因为随时有可能引起孩子休克,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3、动物咬伤

现在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与其玩耍时也容易被抓伤或咬伤。6岁以下孩子身形小,一旦被猫狗咬伤,多为脸部和颈部,要尽快送往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

应急处理:小伤口可以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如果伤口过大,则不宜过度冲洗,防止引起大出血。

4、药品中毒 家中常备药,往往因放置不当,儿童误服,发生意外。如果误服了安眠药、避孕药、抗风湿药等,可引起药物中毒;误服了灭鼠药,可造成死亡;误服了石碳酸,可造成口腔黏膜、喉、食管、胃部灼伤。

篇9:盘点针对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措施

在我国,意外伤害是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而全球每年约87.5万名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因伤害死亡,400万儿童因伤害住院。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死亡首要原因。要如何减轻这种现象的发生,成为家长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下面针对一些事故总结的具体急救措施一起来看下。

溺水时俯卧排水:家长不要明令禁止孩子玩水,最好是陪同孩子去安全有防护的地方游泳。溺水的孩子被救出后,可让孩子俯卧位,大人用膝盖挤压腹部,使水排出,及时送医院救治。

腹泻时小心中毒:剩菜剩饭即使冷藏,细菌也会继续生长,加热也不能完全消除。最好不要食用剩菜剩饭。孩子腹泻时到急诊科就诊。

烧烫时凉水冲洗:让孩子远离热水、煤气灶。出现烧烫伤时尽快用凉水冲洗15~30分钟;如皮肤已破,可用冰敷降温,不要涂抹任何东西,保持创面干净,及时送往医院进行处理。

碰伤时避免感染:夏天不要激烈运动,不要在太阳下暴晒,多喝水,避免中暑。摔碰伤导致小出血,也要去医院止血、注射抗生素等预防感染。

篇10:如何安全防范儿童被动物意外伤害

天津学生儿童医保参保缴费正在进行,并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据介绍,学生儿童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待遇享受期为参保当年9月份至次年8月份。此外,学生儿童意外伤害如何理赔备受家长关注。

解读1 报销标准

意外医疗:保险金额6000元以下的,报销比例70%;6000元以上的,报销比例80%。意外伤残:四级伤残保险金额0元,报销比例一次性补助;三级伤残25000元,报销比例一次性补助;二级伤残30000元,报销比例一次性补助;一级伤残35000元,报销比例一次性补助。意外身故:保险金额50000元,报销比例一次性补助。

解读2 理赔流程

一旦学生儿童发生意外伤害,医疗费用可在个人垫付后,直接向承保商业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其中意外医疗和意外伤残,以参保学生儿童作为申请人填写保险金给付申请书,提交有关材料,意外身故以受益人作为申请人填写保险给付申请书,提交有关材料,而后由保险公司受理申请,对理赔资料进行初审,退回不合格资料,再由保险公司审核,符合理赔条件的,商保公司收到理赔材料后7日内理赔,及时给付。

解读3 如何报销

学生儿童发生意外伤害后,由个人垫付全部医疗费用,由所在学校、托幼机构联系所属保险公司为其办理理赔手续。

意外伤害附加险保险金申请材料:

一般材料:1.事故者身份证明2.住院病历及出院小结3.门诊病历4.意外事故证明5.银行存折(卡)复印件

篇11:防范儿童意外伤害第一杀手

1 儿童年龄尚小,心智发育不成熟,缺乏安全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2 父母等家长和老师监管、教育不力。没有将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甚至放任自流,造成孩子无人管理。如有的父母在节假日期间,只管自己去打麻将,却让孩子自己去街上玩。尤其是广大农村,许多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老人照管,老人精力不够,不能很好照看与教育孩子。致使不少孩子随意在公路甚至高速公路上玩耍,或随意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这样最容易造成意外交通事故。还有个别父母“爱”子(女)心切,几岁的孩子就教他们学习驾驶,这简直就是拿自己、孩子和他人的生命当儿戏。

3 驾驶司乘人员的法制、安全意识太差。如无证驾驶、酒驾醉驾、毒驾、疲劳驾驶、饿驾、没有相应资质的驾驶(主要是持有一般驾驶证照而驾驶大型客车和校车);或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吸烟、玩手机、打电话,精神不集中;或客车、校车严重超员;司乘人员没有系安全带;接送孩子的校车、私家车等没有按规定安装合格的儿童安全专用座椅;或将面包车等非法改装为小客车与校车载客;或在乘车过程中,让孩子随意将头和手伸出车外等,都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是造成儿童意外伤亡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由于父母、校车司机、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失职和过于疏忽,在炎热或过冷的天气中,将孩子遗忘、丢失在车中,由于天气过于严热或严寒、车内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缺氧、脱水、饥饿等原因,导致孩子意外伤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在电视节目和报刊上曾有多次报道,应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

4 车速太快。俗语说:“十次事故九次快”;“宁停三分(钟),不抢一秒”。然而不少司机认为自己年轻、驾龄长、有经验或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出事,不拿路上限速、注意安全的提示放在心中,不吸取他人的教训,将车开得过快。当路上出现了障碍或意外原因时,反应处理不及,最易引发交通事故。

5 有关监管部门纠查、监管不到位,个别交警责任心差,思想麻痹、工作失职。

6 其他意外造成的交通事故。如所用车辆安全性差,或车龄已接近报废,或气候炎热、长途行驶、意外爆胎等而引发事故,或马路上因暴雨、大风等气象原因或地震等意外灾害,导致公路塌方、飞石、滚石,而堵塞道路或砸坏车辆而引发交通事故,造成孩子

伤亡。

1.家长和中小学老师应对孩子加强监管,多进行安全教育,如不能让孩子在马路和高速公路上玩耍,不可让孩子随意横穿马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并注意“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孩子在乘坐客车和校车时,不能将头和手随意伸出车外;家长若用自行车或电动车在后座上带孩子出行要注意安全,防止因裙子或裤脚太长绞进车轮而引发意外伤害;特别是在城市中,对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孩子,最好由家长等专人接送,避免与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了孩子和他人的安全,不要教没有成年的孩子学驾驶,孩子个子小,缺乏安全意识,让孩子学驾驶开车,是极不负责任和危险的。

2.在幼儿园与中小学校的门口,上学与下学时间段,应派交警和老师值勤,维持交通秩序,防止与减少意外

伤害。

3.客车、校车等专职司机以及私家车等司乘人员要提高法制和安全意识,坚决杜绝无证驾驶、酒驾、醉驾、毒驾,避免饥饿驾驶。开客车、公交车和校车的司机一定要有相应的资质,持有一般的驾证不能开大客车和校车(开17座以上客车、公交车和校车必须持有A1的驾照)。开车时司机一定要精神集中,不能一边开车一边吸烟、玩手机、打电话或吃东西,更不可开斗气车。若长途行驶,驾车2小时左右一定要休息10~15分钟,连续驾车不能超过12个小时(包括中途吃饭、休息等),避免疲劳驾驶。在晚上11时至早晨6时,更要保证休息,防止因疲劳、困倦引发事故。若司机患有感冒等疾病,服了能引发困倦的药物,最好不要开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还要注意及时补充饮水,不可因怕尿多而限制饮水。据国外研究报道,夏季过于限制饮水,缺水与酒驾的危险不相上下,应引起司机的特别关注。

4.开车车速不能太快。特别是开客车与校车等特殊车辆更应慢一些。弯道较多时,最好中速行驶。一般而言,客车和校车的车速应控制在100公里以内,保持80公里左右的中速行驶最好(笔者前不久到欧洲参加会议,听说在欧洲,大客车和校车在出厂时,就将车速限制在100公里之内,既使调到最高档、加大油门也不能再加快速度,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客安全)。特别是下雨下雪与特别炎热等特殊天气,更要多加

小心。

5.交警与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监管和执法,严查非法将面包车等改装为校车与小客车,严禁客车、校车超员,保证客车和校车的合格和安全,并要有效地扼制与减少酒驾、醉驾、毒驾、无证驾驶、逆行驾驶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防止与避免引发交通事故。

6.司乘人员在乘车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校车与有小孩的私家车,若用于接送孩子上下学,一定要安装适于孩子乘坐的安全专用座椅,不要将孩子放在副驾驶位置上,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乘车安全。

7.家长、幼儿园老师和司机等有关人员,一定要提高责任心,不可将孩子遗忘或单独留在车内,防止因天气炎热或严寒、缺氧、脱水等原因而引发意外,导致孩子伤亡。

8.加强对车辆进行安全检修,尤其是不可用接近报废的车辆拉客,更不能作为校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要时刻警惕,防止因地震、雨雪等异常气候导致刹车失灵、爆胎等意外而引发交通事故。

若不幸发生交通事故,一定要立刻报警,及时将伤员送医院检查抢救,减少与防止成人与孩子伤残的发生。

篇12:如何安全防范儿童被动物意外伤害

刘娟

儿童期意外伤害也称儿童期意外事故,是指由意想不到的原因对儿童造成的损伤或死亡。近年来,儿童意外伤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1]。其发生率高,后遗残疾多,已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它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还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它已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21世纪儿童期重要健康问题。学龄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由于感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尚未成熟,成为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段。本文通过对引起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 危险因素分析 1.1个体因素

1.1.1年龄

学龄前儿童年纪小,心理行为发育不成熟,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活动能力逐渐增强、范围增大,同时又缺乏生活常识、自我保护能力和辨别能力,在面临危险或潜在危险时,易受到伤害。

1.2 性别

众多研究表明,男性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这与男女儿童的行为差异有关。男童生性顽皮、好动,活动频率高、范围广,情感冲动,探究欲强,喜爱冒险,因而更易发生意外伤害。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最主要类型为摔伤、碰伤、交通意外、坠落伤、切割伤、烫伤、锐气伤等[2]。1.3 气质类型和行为

儿童气质会影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儿童的行为动机和气质、能力都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3]。张劲松研究结果显示[4],难养型气质儿童易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并可能导致适应不良,同时还发现启动缓慢型儿童的行为问题也较易养型多。众多研究结果均表明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比率明显高于其它气质类型。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心理研究发现,与正常儿童相比,意外伤害的儿童多表现为好动、行为冲动、情绪不稳、粗暴、注意力不集中、大胆冒失等特点,具有明显的事故倾向。2 家庭因素

2.1 家庭一般状况

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子女数、家庭类型等因素与儿童意外伤害密切相关。父母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子女多、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这些家庭中的父母对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不足,使儿童受到安全教育的及时性和频率降低,意外伤害的危险度随之增加。

2.2 家庭生活场所

建筑设施和室内装修不合理;在室内外及住房周围存在危险因素,如地面光滑、室内光线不足、室外周围有水塘、深坑、公路等;一些家庭设备或具有安全隐患的物品摆放不当;食品、药品、物品及其它化工品保管不当;玩具、家电等产品的设计缺乏安全性,如玩具噪音过大会损伤儿童听力,难以清洗的毛绒玩具会传播疾病,颜色鲜艳的玩具含铅量相应高,由于儿童吸允、啃咬将漆皮吃入体内,造成慢性铅中毒;再加上对儿童照顾不周,均易导致各种意外伤害的发生。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交通日益发达,车辆剧增与交通管理脱节,儿童缺乏应有的交通安全常识,导致儿童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城市高层化建设;儿童公共设施和幼儿园体育设备及器材从设计到制造的各个环节缺少安全预防性监督;媒体对意外伤害的危害性宣传不到位,未引起儿童、家长及幼儿园教师的充分重视;医院急救运转系统不健,都大大增加了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几率。2 预防对策

2.1 积极开展教育干预

教育干预是预防儿童意外伤害4E干预理论 [5]即教育干预(education)、技术干预(engineering)、强制干预(enforcement)、和经济干预(economics)中的重点。教育干预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增强人们对伤害危险的熟悉,改变不良行为。刘可等认为[6],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意外伤害的发生。护理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在预防儿童意外伤害中担负有重要责任。他们应将儿童、父母、幼儿园教师作为重点干预人群,根据不同儿童的气质类型或性格特点进行个体化教育干预。同时通过教育干预也可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意外伤害的警惕性和预防性,使他们掌握安全防范常识,及时发现和排除意外伤害隐患,从而避免或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训练

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已有明显发展,有较强的模仿力和求知欲,家长和教师可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将预防意外伤害的常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培养训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行为,识别各种危险因素,使儿童由被动保护向识别危险、主动避开危险转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控能力,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重视环境安全管理

加强危险源的管理和改变危险环境可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由于儿童具有好动、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差等特点,在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地方张贴明显的安全标志;阳台、窗户安装护栏网,及时关闭;开水瓶、电熨斗,锐利器具等应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儿童接触电源;鼠药、农药、各类药品及消毒剂、洗涤剂要妥善放置,并告诉孩子药品或物品的用途及危害性,不可随便拿取,逐渐了解适应周围生活环境。加强急救和防护系统

建立健全院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社会急救和防护系统[7],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在急诊接诊时,医护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应迅速及时、沉着冷静地处理每位意外伤害的儿童。由于意外伤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发生窒息、溺水或触电时,现场急救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以社区为中心,开办家庭急救知识讲座及操作培训,教会群众做好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护及简单易学的急救知识,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简单的止血、包扎、固定等技术,提高意外伤害现场首次抢救技术,从而降低儿童意外伤害致残率和死亡率。

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是由多种因素作用所致,其预防和控制是一系统工程,需要儿童、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依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家长、教师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参考文献:

篇13:如何安全防范儿童被动物意外伤害

11月26日,在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儿童安全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2006年、2007年,各类校内外安全事故导致中小学生死亡的数字分别比上年下降了9.24%和13.67%。分析指出,溺水和交通事故是造成学生伤亡最多的事故类型。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儿童生活环境中面临的危险因素增加,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的问题日益突出。统计数据表明,与上百种导致儿童死亡的疾病相比,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至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也是0至17岁儿童非疾病性致残的重要原因。

(《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3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八成学生早餐营养不充分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等7城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调查报告。通过对9204名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发现,仅有15.3%的小学生、19.5%的初中生和18.2%的高中生的早餐营养搭配质量为较充足及以上,还有部分中小学生不吃早餐。

调查还发现,很多中小学生的饮食消费行为令人担忧。如35%以上的中小学生一周在外就餐3次以上,在外就餐已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日常膳食的组成部分。专家表示,经常在外就餐会增加脂肪和盐的摄入。此外,初中生和高中生饮用饮料已接近饮水量的两倍,有63.5%的初中生和63.9%的高中生平时在家中也喝碳酸饮料。

(《北京晚报》2008年12月9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五成留守儿童对家人“逆向监护”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历时两年,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最为集中的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五个省的400名留守儿童及其他相关群体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间“亲情陌生化”的现象比较明显,留守儿童普遍感觉孤独无助,心理压力增加,37%的留守儿童经常不想跟任何人说话,3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家庭关爱的不足对留守儿童性格的发展和人生观的养成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在留守女童当中,有47.2%要经常干家务,53.9%要经常或者不时地照料同样留守在家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对家人进行“逆向监护”。

留守儿童群体正在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然而,社会舆论和媒体报道中对留守儿童负面事件和极端案例的宣传使得留守儿童群体被打上了“问题儿童”的标签——“爱打架”、“小偷小摸”、“缺少家教”等负面印象正在主导社会对留守儿童的认识,并对留守儿童形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81.7%的留守儿童表示不喜欢“留守儿童”这个称呼,79.0%的外出务工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认为这一称呼带有一定的贬义和歧视。

上一篇:济南大学实习报告下一篇:新学期开学优秀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