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术前心理治疗是关键

2024-05-08

癌症患者术前心理治疗是关键(精选4篇)

篇1:癌症患者术前心理治疗是关键

权威机构http://

癌症患者术前心理治疗是关键

心理护理是癌症患者起初最应该做的治疗,也是目前最不能被忽视的治疗方法,当癌症患者,被确诊时,思想上便立即产生了悲观、绝望的情绪,现在医学水平比较发达,癌症的治愈率不断提高,只要你敢于面对,通过科学治疗,治好你的病是很有希望的,而且奇迹,很有可能在你身上出现。

到医院做手术前,调节好心理状态,可以订阅一些杂志,或者买收录机或是歌曲,聆听、享受,也可进行京剧、黄梅戏的聆听,尽情欣赏,精神,得到很大的充实。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千万别发火,情绪暴躁会对身体健康不利,或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或碰上好运,获得康复。

除了精神上的呵护还可以进行一些食疗,供给一定富有营养的食品,以帮助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癌症患者大多身体虚弱,机体免疫力差。赫丽杰教授很淡定的说,不管是什么样的病情,只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时机,还是可以挽回生命的,对于术前治疗,大可不必进行生物治疗和放化疗,做一些日常护理有利手术就可以了。

文章来源:http://

【专业百度外链 http://】

篇2:癌症患者术前心理治疗是关键

选择手术首要的是规避手术风险。这就需要一个严格、规范的术前检查。因为,只有经过严格、规范的术前检查,才能得出精准的手术参数,并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手术风险和手术禁忌症逐一排除在外。同时可以综合所有检查数据,评估出手术效果,以设计出最适合的个性化手术方案,以保证手术取得成功。

术前检查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通过详细精准的检查结果,来确定近视患者眼部的具体情况,并且判断是否适合接受近视手术,排除手术安全隐患,这些关键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细节。近视手术术前检查项目越全面,手术的安全系数就越高,检查更细致也就能更多的排查禁忌症,您的术后恢复效果才会更好,得出的检查数据越精确手术方案也就会更精准,恢复质量就更高。

很多朋友在术前咨询中除了关心手术价格以外,最多的还是关心安全问题。个旧爱尔眼科医院专家在此提醒广大准备做近视眼激光手术的朋友,对于近视手术安全问题不要过多的担心。

第一,近视眼激光手术的术前检查,自己最好事先详细了解检查项目及各个注意事项,并且跟手术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将自己心中的疑问告知,由手术医生详细解答,确保近视眼手术的最大安全。第二,正规的眼科医院在患者前来准备进行近视眼激光手术前都会对其进行严格的术前检查,如果检查发现有潜在风险,或有手术禁忌或不具备手术要求者,医院方坚决不会对其实施近视眼手术。医生都会保证零风险进入手术室,保证近视手术的成功。

篇3: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250例癌症患者, 男175例, 女75例, 年龄21岁~78岁, 平均年龄50岁。其中食管癌占60%, 胃癌占30%, 乳腺癌占6%, 肺癌占2%, 肝癌占2%。

2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癌症的发生发展除与理化因素有关外, 还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忧郁、悲观、忍耐、克制、压抑、绝望等因素造成神经中枢过度紧张, 使人体免疫力下降, 增加了人体对致病因素的敏感性而发病。护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护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是探索患者心理活动规律, 并通过护患关系和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 解决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从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达到恢复健康, 延长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由于癌症患者其疾病的特殊性, 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不仅要对患者疾病变化进行观察, 而且要对其言行、内心活动进行分析, 做到有预见性、针对性和以科学的方法消除疑虑及心理障碍, 使患者保持正常心理状态配合治疗[1]。

3 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

3.1 恐惧。

多数患者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 得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后心中感到非常恐惧, 他们害怕痛苦, 又害怕离开自己的亲人, 不愿意承认自己患病的事实, 往往认为医生的诊断有错误, 同时他们也抱有侥幸心理, 希望自己的疾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以便早日恢复健康。

3.2 烦躁。

患者确信自己得了癌症后, 情绪逐渐变坏, 他们往往对任何事情都看不顺眼, 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火, 甚至对自己周围的亲人发脾气, 使人感到似乎不近人情。

3.3 悲观。

患者既害怕死亡, 又觉得无可奈何, 对前程和未来感到悲观失望。他们常常不思饮食, 难以入眠, 成天心事重重, 萎靡不振。

3.4 绝望。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患者变得心灰意冷, 对一切治疗方案和措施都不感兴趣, 自认为一切医疗措施都是白费力气。有些患者甚至拒绝医护人员为其进行治疗, 消极地等待着生命的终结。

4 癌症患者各阶段的心理护理

4.1 确诊后的心理护理倾听引导和鼓励, 当患者被确

诊为恶性肿瘤时, 往往表现出消极、悲观、绝望,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接近, 相互交谈, 沟通感情, 赢得患者的信任。癌症患者有着更强烈的求生欲望, 护理人员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 从各方面关心体贴患者, 发现患者病情有细微的好转, 要及时告知, 使患者从心理上得到安慰。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失常的举动、过激的语言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同情。学会倾听, 给患者一个宣泄表达的机会, 疏导和安慰其接受事实, 多花一些时间陪护患者, 同时要多向患者介绍一些癌症患者身体康复重返工作岗位的事例, 引导其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参与到自己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活动中去, 有时过分的保护反而不利于患者适应疾病, 甚至延误治疗和康复[2]。

杂志, 2004, 4 (17) :2653

4.2 癌症患者放、化疗前的心理护理多数新入院的癌

症患者对放、化疗并不了解, 需要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必要的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有关放、化疗知识的简单介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放、化疗的目的、药物的作用以及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和适应性, 讲解放、化疗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让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积极接受治疗。

4.3 癌症患者放、化疗期间的心理护理精神因素能直

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患者往往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对放、化疗产生畏惧心理。当放、化疗反应强烈时, 常常会产生焦虑、悲观的消极情绪, 对治疗失去信心。此时应多关心患者, 使其产生安全感, 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

4.4 癌症患者康复阶段的心理护理

4.4.1 由于患者治疗时间长, 在治疗各阶段有间歇期, 应集中患者参加集体活动, 引导他们进行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

癌症患者往往对自身症状比较敏感, 稍有不适便会认为病情恶化, 有时甚至会陷入不能自拔的地步, 因此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出院后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 根据其兴趣和爱好安排日常生活, 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可以散散步或打打拳。患者可以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 病友之间相互介绍养生经验, 相互鼓励, 这些都是积极的心理治疗形式。

4.4.2 与患者保持联系, 及时询问患者康复阶段的情况,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与康复信心。

4.4.3 向患者家属宣传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使家属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

4.4.4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心理护理, 如年龄

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格特征等, 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以利疾病的恢复。

5 效果评价

通过对250例癌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96%的患者恐惧、无助感消失, 能够正确面对现实,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从而满足了患者身心两方面的需要, 对减少患者痛苦, 促进康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 在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中, 要通过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及心理需求, 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 使患者从消极的心理状态过渡到良好的心理状态中来, 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3]。

参考文献

[1]贺兰英, 张春华, 陈凯英.肿瘤患者心理护理[J].陕西肿瘤杂志, 2002, 10 (2) :157.

[2]马双莲, 丁铜.临床肿瘤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3:34-35.

篇4:干预癌前病变是预防癌症的关键

通常,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有一个癌前病变时期,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癌前病变具有可逆性,因此,定期开展必要的健康检查,尽早发现癌前病变,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显得特别重要。目前,被医学家列入癌前病变黑名单的有:乳腺囊性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口腔白斑,慢性迁延性肝炎、子宫颈糜烂等。与此同时,大家还必须重视各种致癌因素尤其是生物致癌因素。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了一些微生物感染与癌症的关系,如乙肝病毒(HBV)与原发性肝癌,疱疹病毒(HPV)与子宫颈癌、肛门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淋巴瘤,EB病毒(EBV)与淋巴瘤、鼻咽癌,艾滋病病毒(HIV)与卡波肉瘤、淋巴瘤,血吸虫与膀胱癌,肝吸虫与胆管癌等。

(摘自《防癌的重要措施——积极干预癌前病变》2001年5月)

上一篇:创新服务方式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下一篇:骨干教师赛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