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例癌症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

2022-11-30

癌症死亡已居我国各类死因的第一位。癌症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目前多数癌症还是难以治愈的,患者一旦知道所患疾病是恶性肿瘤,在心理上常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而放化疗也常伴一些明显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因此,癌症患者不仅需要生理的照顾,还需要得到心理护理。大量事实证明,癌症患者生命期不仅取决于病情和医疗措施,而且与患者自身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癌症患者确诊后产生紧张、恐惧、绝望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疾病预后。我们应了解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地实施护理对策。

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我们对102例癌症患者进行了心理变化分析,并针对患者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男47例,女55例,28~74岁,乳腺癌18例,胃癌25例,食道癌13例,肺癌15例,直肠癌11例,肝癌12例,甲状腺癌5例,恶性淋巴瘤3例。

2 心理变化特点

2.1 怀疑心理

癌症患者确诊前可有疑癌心理,怀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症,心情紧张、焦虑、到处求医,要求做种种特殊检查等。

2.2 恐惧心理

由于人们对“癌症=死亡”的错误认识,必然会引起恐慌和害怕,感到死神就要降临自己的头上,惶惶不可终日,还有癌症是否扩散转移,是否癌症不能控制?治疗是否有效?随之思考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家庭的影响,评价自己的人生价值,焦虑也是常见的情绪反应,其主要原因是对死亡、伤残和治疗过程的恐惧,如果缺乏家庭,医护人员的心理关怀和支持,就容易产生绝望的恐惧。

2.3 悲观失望心理

一旦被确诊为癌症时,患者多会悲观失望,失望多于期待,死亡安排多于生还打算,很少去考虑现实疾病的治疗,情绪不安,迟疑寡断。患者的亲友、同事等过多探视使患者认为疾病严重,悲观情绪更重,甚至促使患者绝望。

2.4 愤怒与仇恨(敌意)心理

癌症病人的恐惧和焦虑,使部分病前个性外向者,具有攻击性,常因受挫感和无助感引起敌对情绪,病人往往让医务人员和家属充当“替罪羊”无休止的向周围发牢骚。伤害他人的情感。

2.5 化疗药物的依赖心理

患者经过适应期后,承认自己的“患者角色”,心情较平静,把希望寄托在治疗上。患者对化疗产生盲目的依赖性,单纯追求用量,较少考虑综合疗法和身体的整体状况,有的患者在营养缺乏、身体虚弱、血象很低的情况下,还一味要求加大化疗药物的剂量,结果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2.6 抗药心理

患者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的影响,自己难以适应化疗药物引起的痛苦,以及对化疗药物的治疗缺乏信心等,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等心理,极不利于治疗。

2.7 正视现实,抉择,接受心理

有些文化知识以及对癌症认识水平较高、性格豁达的患者,经过一个或几个时期经历,不得不面对现实,转向积极就诊,配合医治,而有些病人则接受了他已面临垂危的事实,变的兴趣索然,冷漠对待周围的事物,沉默不言,这样的病人如果没有疼痛,往往在相对安宁中平静的去世。

3 心理护理及其目标

心理护理是根据心理学、医护心理学及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里活动,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1]。心理护理的实施者在护理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使因病所致的适应不良得到改善。具体的目标包括: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消除不良情绪反应,调动其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为患者营造良好的身心健康氛围。

4 护理对策

4.1 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

家属是护士获取患者信息最可靠、最迅速、最有效的途径[2]。专业护士应力争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使家属与护士能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患者的各项诊疗护理工作,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4.2 注意保护性医疗

癌症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疑心重,平时很注意医护人员和家人的言行,感觉敏感。医护人员切忌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谈话时语言要谨慎,避免在病人面前耳语。防止不良刺激加重患者恐惧、猜疑心理。

4.3 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住院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应合理安排住院环境。同一疾病分期相同的病人安排同一病房,最好新旧搭配,让旧病人带新病人,把治疗的体会灌输给新病人,同时互相鼓励,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避免把同种病复发、转移的病人与非复发的病人安置在一起,临终病人与常规治疗病人要分开安置,防止病人看到病情的发展及终末期而产生恐惧、悲哀的心理。

4.4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

重视语言交流,对待患者要态度和蔼,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用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赖,争取患者的配合。

4.5 实施顺言式交谈方式

教育全科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沟通时尽量采取顺言式交谈方式,即让患者尽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于流露出的一些错误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想法、要求,护理人员避免正面抨击,应采取适当的、虚拟的肯定或同意,顺其交谈思路,防止激怒患者而影响进一步地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以更好开展进一步的护理干预。

4.6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不良情绪多因周围环境的不良因素引起的,要及时消除,使心理得到调节和平衡。培养乐观性格,对现实生活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减轻心理负担,尽快度过情绪危机。

5 心理护理结果

通过对此102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有87例患者心情改善明显,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9例因过度恐惧和悲观,效果不明显。

6 讨论

癌症患者在治疗、康复、生存中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变化过程,大部分人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在心理上是一次重大打击,其心理活动贯穿于疾病全过程,它既是病情变化的必然反应,又是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因此,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的心理需要有充分的认识,掌握癌症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用良好的态度、语言及护理知识理论向病人作出正确的解释和指导,及时纠正和解决患者的心理失衡,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使之配合临床治疗,有助康复,延长其生命。

摘要:目的 通过对102例癌症病人的沟通与观察,了解病人患病后的心理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2例癌症病人的心理变化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 普遍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态,通过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能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 实施个体量化的心理护理能促进病人的心理健康及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癌症,心理变化特点,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2,107,144.

[2] 尚清红,胡英,陈爱云,等.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337.

[3] 庞安琪,李丕润,繆秀珍.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4):742.

上一篇:对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探索下一篇:分析东营地区人才需求特色研究化工高职教育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