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创新能力

2024-04-23

编程创新能力(通用6篇)

篇1:编程创新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学生编程能力

韩国勇男工程硕士信息工程系助理讲师

[文章摘要] 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编程能力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两个重要的检验手段,我结合自己四年的软件开发经验和一年的教学经历,从学习、读程序、思考、练习、实践和好习惯六个方面来论述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关 键 词] 学习编程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是一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除了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外,更要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专业扩展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结合自己四年的软件开发经验和一年的教学经历,通过对我们学校学生的了解,感觉学生编程能力比较薄弱,本文从学、读、思、练、实践和好习惯六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编程能力。

一、学

所谓学就是学习,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和编程基础课程,不断地学习新的和先进的开发工具;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理论指导,编程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代码,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程序。

最基础的课程是C语言,然后根据应用范围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开发工具,如果搞底层开发一般使用C和汇编;如果是大型或者游戏软件开发那就是C或C++,一般都用到VC++或者BC++开发工具;网页编程可以选择ASP/PHP/JSP;电子商务方面选择.NET和J2EE;网络应用一般选择JAVA。不过像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课程无论哪个方面的开发都需要学的;另外英语和数学也非常重要。

一般的基础课程有C语言,VB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算法设计等,主要是指学习一门语言,一门数据库,一门算法设计;扎实地学好这些基础课程,基础越牢固编的程序效率越高,这一点在以后的编程中会慢慢的体会到;如果基础课程不牢固,作者简介:韩国勇男工程硕士信息工程系助讲

可能也能编软件,写程序,但是很难写出高水平的程序。

例如一般的程序会遇到费用问题,有费用就要考虑费用的大写问题,那么怎样实现费用的大小写转换呢?首先考虑算法设计,然后考虑使用什么语言实现。考虑算法时就要考虑从左向右转换还是从右向左转换,确定后就可以通过循环控制结构来实现转换;中间用判断结构来判断如果为零或中间有零的情况等等。这样一个问题就通过简单的算法和基本控制结构实现了,所以编程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另外,很多的课程告诉我们一些程序的效率问题,例如数据库设计中提到了SQL语句,我们最先想起的就是Select语句,在数据量比较大的情况下,Select语句的查询速度和数据库中表的索引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很多情况下Select语句是不使用索引的,如果在Select语句中的where条件中出现下列情况的不使用索引:列上有数学运算的,列上使用substr字符串函数的,‘%’通配符在第一个字符的,在列上使用字符串连接(||)的,Where条件中使用is null或is not null的等。在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查询时,如果不考虑上面的情况可能写得SQL语句的效率就比较低。

二、读

所谓的读就是读教材、读程序、读网上资料,然后把看到的经典的程序代码,好的算法,整理出来,逐个消化并吸收,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多读别人的代码,读完后思考你是否能写出比它更精练更有效率的程序,读别人的程序,不要单纯的模仿,思想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理解别人的思想,和自己的思想进行比较,能学到很多东西;多与别人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许在一次和别人不经意的谈话中,就可以迸出灵感的火花。多上网搜资料,看别人的开发经验心得,算法的实现,变为己有。

三、思

所谓思就是思考,事前思考有没有解决方案,事中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事后考虑有没有需要完善和补充的功能,总之是使程序功能更强大和完善,性能更好!

首先:事前思考有没有可行性,给你一个问题或一个项目,最先要做的就是思考可行性问题,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如果给你一个悖论,让你用程序来实现,本身是一个悖论,编写程序肯定陷入死循环,怎么可能解决呢?

其次:事中考虑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微软给了我们很好的思路,比如:登陆界面,保存,输入格式的限制和输入范围的限制等。登陆界面一般有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并且默认上次成功登陆系统的用户名,输入的密码显示为一串“*”,在这些操作中可以只使用键盘,我们编写的程序应该怎样实现呢?可以使用setfocus()方法来实现;那么定期保存怎样实现,数据备份怎样实现?其实我们可以在程序中增加登陆时系统时间,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实现备份,最简单的就是调用Winrar进行文件压缩备份;一些输入的限制,要根据输入的内容的逻辑进行判断到底应该输入的内容或范围是什么?例如日期有的月份能输入31日,有的月份就不能输入31日,需要进行逻辑判断,当然了现在已经有很多工具有时间的控件,自动进行逻辑判断。

最后:事后考虑有没有需要完善的,代码有没有

需要优化的?下面举几个代码优化的例子:(1)判断年year是否为闰年,首先我们知道闰年的定义是能被4整除,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整除,且能被400整除,然后书写算法(year % 4 == 0 && year % 100!= 0)||(year % 4 == 0 && year % 400 == 0),其实 year % 4 == 0 就不需要了,因为year如果能整除400,肯定能整除4,所以year % 400 == 0一个条件就可以了。(2)求一元二次方程ax + bx + c = 0的根,步骤是先判断a是否为0,在判断b24ac是否为0时,需要这样判断fabs(b2-4ac)<= 1e – 6,因为在计算机中,储存实数一般都有误差。

四、练

所谓练就是动手做练习,教材上的例题、课后习题都是很好的练习素材,这些是编者经过深思熟虑的例子和习题,很有代表性。

边练习,边理解,边思考,多问为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例子作一定的改动,看执行结果,是否和自己期望的一样?出现问题设法调试和改正使其编译通过。例如有很多循环例子,是否可以实现for循环和while循环相互转化,当通过自己的实际转换后才体会到原来每个循环有各自的特点。

练习要分阶段分步骤,开始编一些趣味性大一点的小程序,例如:数据结构书中有很多算法的,试着把它们敲成程序,运行一下,既可以实践检验算法,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际编程能力,队列,排序,很多都是很经典的。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编一些实用性强一点的程序,开始时没灵感也不要紧,毕竟资源丰富,可以从借鉴别人的劳动成果开始。最后,系统地学学软件工程,完全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6个阶段来做。

练习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开始熟悉语法,编程规范,各种控件的用法,然后再学习各种控件的综合运

用,甚至编写一个小的系统。但是不要为了练习而练习,要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方式,多思考、多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加深对各种工具或控件的运用,提高编程能力。

五、实践

如果有机会,可以做实际的项目工程,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其他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业务能力、沟通交流能力。

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编程能力的基础,只有良好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开发出高性能的程序,才能保证程序的正确性。

业务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是必须的,如果你不知道业务的话,不可能开发出适合用户的程序,因为不懂业务,所以就不知道用户所需,不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实践的项目不在大小,在于我们的实践经历,通过实践我们知道在实施项目中除了编程能力外还需要其他的能力,通过实践知道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环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使我们明白在编程中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培训用户使用我们的系统时,发现用户对我们的业务流程不适应,业务流程过于繁琐,他们有自己的业务流程,而且也比较简单,那么我们在编程时就可以借鉴用户的流程,使我们系统的操作流程更简捷;在测试阶段发现用户经常使用业务回退功能,那么我们就把主要的业务流程都增加上业务回退功能,使系统功能更完善;在现场维护阶段发现维护人员看代码看不明白,那么在编程阶段就要注意良好的编程风格和增加适量的注释,这样位护时才能很快的看明白程序,尽快地调试和改正程序中的问题,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编程能力的高低,不是语言懂的越多能力越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锻炼,提高自己的沟

通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编程综合能力。

六、好习惯

所谓好习惯就是在编程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编程效率和编程能力:

1、先想后做:在编程前或解决问题前,先考虑该问题是否有可行性,有可行性再考虑计划和实施。

2、游戏规则:编程要遵循软件的生命周期,按照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这6个阶段来实现软件,不可越级。

3、有备无患:编程之前,先找一些样例程序仔细研究,应该包含哪些基本功能?里面一些难度大的算法应该怎样实现?不打无准备之仗。

4、见名知意:程序再小,用的变量也不会少,变量起名应当“见名知意”,这是老规矩,能提高程序的易理解性和易修改性。

5、编程规范:和见名知意雷同,主要是使得程序层次清晰,易于理解。

6、多加注解:对程序中自定义的变量、函数、子程序加以功能性的注释说明,别嫌麻烦,如果三五个月之后,连自己写的东西都看不明白了,那才麻烦大了。

7、环境保护:如果应用程序需要修改系统设置,记着执行程序前先保存设置,结束后要恢复设置,千万别污染环境。

8、拿来主义: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是无限的,平时多看看书,有好的经验、巧的方法、用得上的段子不妨拿来。

总之:要提高编程能力,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读程序、读代码,不断地思考和练习、有机会就实践,还要在编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锻炼,能力才能提高。

篇2:编程创新能力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论文摘 要:目前由于一些编程类课程本身枯燥乏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结合实际案例,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两方面进行探讨,给出创新思路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引言:

针对目前讲授的专业课,特别是计算机编程类课程的时候,发现了不少不良现象。比如比较明显的,教师在课堂上认真的讲授,而有些学生却昏昏欲睡的样子,使得教与学分离。从而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计算机编程类课程自身的特点,讨论了如何上好一门枯燥的专业课程,并根据学生特点,给出解决方法。

1. 教学方法改革

1.1以学生思维为主进行充分的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到底如何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是我们老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这个涉及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计算机编程类而言,它的特点是枯燥难学,如何把枯燥难学的知识,变为比较容易理解并让学生产生兴趣呢?先让学生融入其中,比如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并展开讨论,这样一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来可以防止学生两为枯燥而睡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个充分思考的空间,然后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再展开详细的讲授。这中方式是先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备课的好处在于: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的.教学。

1.2采取互动式、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

对于传统方式教学,特别是计算机编程类而言,仅仅利用多媒体课件是完全不够的,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外,还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起初的教室授课,仅仅是教师一方的操作,学生没有动手的操作平台,本学期,采用在机房授课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在web程序开发中,如何将jsp与数据库连接起来,通过老师的讲授,并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当学生连接成功之后,并进行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使学生不但掌握了原理,而且也实际操作,从而树立了编程信心,其实这在他们还未涉及编程之前,已经使用过以上操作,只不过是还不知道其原因,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实践环节是重点,成功引导学生喜欢上编程,是本专业的重点教学。

1.3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它是从大量的实际资料中选出的代表性事例,经过综合加工整理可以给学生以实感,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巩固其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始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企业管理教学,我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目前,许多院校的管理专业虽然也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但许多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还局限于举例子、做习题的水平,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案例教学,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形式,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采用教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对案例教学要有充分的认识,打破案例教学局限于举例子、做习题的现状。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求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而且教师要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课堂组织者,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的结合起来。其次要考虑案例的选用。第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第二案例要有可操作性,可模拟性。

2教学手段改革

2.1运用现代多媒体、因特网等现代教学技术和工具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等优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及时消化知识?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更快速的展示示例,从而将枯燥繁杂的知识实例化,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internet 作为一种远程广域通讯网络技术的重大革命,已经引起了教育技术的重大变革,并将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internet 的不受时空限制、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模式、双向交互、信息量大的特点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也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专业,可以开发一个网络平台,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可以提出问题、自我测验等,老师同时可以利用这一平台,给学生网上答疑,并实时更新知识等操作。当然,这一步,需要学校建立一个学习的平台。

2.2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注重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课程考核的形式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是例题的翻版,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式的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强的试题失分较多。显然这种考试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改革民办高校教育考试办法,比较全面而又比较准确地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势在必行。

民办高校的课程考试是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限时完成的规范化试卷是不能准确地评价出这种质量的。那么,如何比较全面而又准确地进行评价呢?笔者认为,除笔试外,根据各专业的特点还可以增加几种灵活的测试方法,例如:对于计算机编程类而言,在期中测试中,由教师临时出一个综合类的编程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当场做测试,上交作业之后,再由老师讲解,最后再由学生查缺补漏。在期末阶段,针对本课程的特点,由老师组织一次小型的综合测试,形式可以是口头表述,也可以采取答辩的形式等。内容上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革考试方法,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形式上可以考虑化整为零,就是把传统的每学期两次考核,变为结合教学内容不定期多次进行,每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完毕后,即可进行考核。课程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每一部分知识几乎都以应用为主,因而考核主要侧重于应用能力,变单纯的笔试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当然,对应用能力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忽视。基础知识的测试可以在应用能力测试中反映出来,也可以放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进行。这就需要在比例上做一下相应的调整。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3建立校企人才合作关系,提高实践的能力。

针对本专业特点,利用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当今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前提下,学院还需要寻求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到实地去实践,这就需要充分的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操作,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实习单位分配的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不再是以往实习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的形式,而是亲自动手完成某项具体工作。这样为即将来临的就业道路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真正意义的实践,就会减少了找工作面试的恐惧感,使他们更加有信心。

以信息工程学部计算机专业为例,在实习环节中,除了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外,本学部还积极主动联系武汉软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博众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微普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it公司,建立校企人才合作关系,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结论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规律,针对学生自身特点,并结合本专业特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上述方法融入教学,为我院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再上一个台阶。同时在工作之余不忘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7

[3]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l北京:科学出版社,:97,31, 103,132

篇3:编程创新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正确使用“红外测障”模块编写程序, 让机器人躲避障碍物。

2. 结合实际情况, 学生能在仿真环境中添加障碍物, 加载迷宫图, 并灵活运用“红外测障”模块编写、调试程序, 让机器人走迷宫。

3. 了解红外传感器的简单工作原理。

4. 了解程序的选择结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外传感器的简单工作原理;学会用“红外测障”模块编写程序, 控制机器人躲避障碍。

难点:让学生在编程时, 会根据任务的需要设置模块中的参数, 指挥机器人躲避障碍物, 从而学会编写、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 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学会了哪些本领?

学生列举。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将学过的模块一个个地拖动到程序编辑区中 (如图1) 。

师:今天, 我们再教给机器人一个新本领。当机器人遇到障碍物怎么办?

学生回答。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板书本课教学主题。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拖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模块到程序编辑区, 非常形象、直观, 再现了旧知识的学习过程。

2. 集体分析学习感悟

使用“红外测障”模块编写程序, 控制机器人躲避前方的障碍物。

(1) 引入“红外测障”模块

师:机器人通过什么来发现障碍物呢?

教师介绍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并展示真实的机器人, 告诉学生红外传感器的位置。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分析传感器库中的“红外测障”模块 (如图2) 。

师:“红外测障”模块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

学生边看边积极思考。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师:你有什么发现?

一位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另一位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红外传感器的外形。

(2) 分析“红外测障”模块

师:机器人检测后会出现两种情况, 我们用“是”来表示前方有障碍物, 用“否”来表示前方没有障碍物。当前方没有障碍时, 你会怎么办?当前方有障碍时, 你又会怎么办?机器人会怎样做呢?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演示分析过程 (如图3) , 学生积极参与分析。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敏捷性。通过分析, 学生对“红外测障”模块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而理解了选择结构的原理。电子白板的互动功能提高了这一环节的教学效率。

(3) 学习“红外测障”模块

师:请大家观察“红外测障”模块。我们怎样对它进行设置呢?

学生思考, 有学生建议试试“前”。

师:好, “前”表示判断正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单击“红外变量一”, 出现变量百宝箱, 看到“红外变量一”后面有一把小钥匙, 表示这个变量被选中。这时按“确定”。

师:那么, 现在你能把这个程序编写完吗?请尝试编写程序, 看看机器人是否按照你的要求执行。

学生上机尝试。

教师用电子白板出示“红外测障”模块发生变化的几种情况, 告诉学生如何利用红外传感器检测、如何设置参数以及如何进行参数的调整。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遇到问题了。请大家说说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机器人会撞到障碍物?

生2:为什么机器人只检测一次就不走了?

生3:为什么机器人在不停地前进和后退。

师:谁和老师一起做个小游戏?

一位男生走到教师机前, 与教师一起做游戏。

教师讲清楚游戏要领,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尝试。学生执行教师发出的命令。其他学生积极思考。接着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出示“机器人在不停地前进后退”的范例程序, 帮助学生深入分析 (如图4) 。

师:同学们, 现在你们找到自己出问题的原因了吗?请大家再动手上机试一试。

生:这是因为机器人的参数设置出问题了。

师:请同学们把机器人的参数调整一下。

学生继续上机动手实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和教师一起做游戏, 攻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在新方法的指导下, 学生开展互动学习活动,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师:你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红外测障模块让机器人走出这个单层迷宫吗? (如图5)

学生思考, 并动手上机实践。

师:怎样在仿真环境中添加障碍物?

教师借助电子白板演示如何添加障碍物, 再展示学生成功的程序范例, 让学生注意观察。

师:这几个程序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学生思考。

生4:这几个程序都是沿着直线的方向进行检测, 转弯9 0度。

师:有道理。请继续观察, 再想一想。

生5:它们都是沿着右边进行检测。

教师在电子白板的演示帮助下, 告诉学生机器人是利用“右手法则”走单层迷宫的。

教师布置新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自主上机动手实践, 再次巩固红外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教师帮助、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营造积极思考问题的教学环境, 训练学生的大脑。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的学习逐层深入。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和回放功能, 突破了教学难点。

4. 分析程序课后延伸

师:我们已经可以让机器人走单层迷宫了。现在, 谁能指挥自己的机器人走出这个复杂迷宫?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复杂的迷宫图。学生上机尝试。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全班总结交流。教师同步在电子白板上板书本课学习的知识点。

师:想一想, 只有正前方可能遇到障碍物吗?其他方向会不会也遇到障碍物?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如何应对来自其他方向的障碍物。

设计意图:通过复杂的迷宫范例, 检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 拓展学生的学习活动,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电子白板的交互特点, 将本课的知识点依次呈现, 使学生经历知识构建的过程。

四、课例评析

与以往使用黑板枯燥的讲解方式相比, 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将程序流程图趣味化、生动化、直观化, 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很轻松地学会本课教学内容, 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也有了提高。从本课生成的效果来看, 有以下特点。

1. 教学目标具体、合理、恰当

本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安排了观察实物机器人、看教材自学、走迷宫等活动, 并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 让学生初步理解了红外传感器的简单工作原理, 并能用“红外测障”模块编写、调试程序, 能够说出编写程序的思路。在程序遇到问题时, 学生通过观察和叙述思路, 能明白错在哪里, 并能沿着教师的引导进一步思考。

2. 注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电子白板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对学生的进步以及同伴的互助精神, 教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使学生有成就感。

3. 充分展示交流了学生的成果

篇4:编程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明确了本专业培养目标为:“面向制造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岗位需求。”根据实践教学经验,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出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推动创新能力训练。

一、具体的教学方法

1、类比引导,举一反三,深化理解

对于刚刚接触数控编程的中职学生来说,学生头脑中没有任何概念,加上他们对感性知识的缺乏,因此在介绍数控编程时,可将其与学生熟知的事物做类比。并通过举一反三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把指令的各种应用形式“刻”在学生脑里,解决以往学生编程时出现“不会用指令”、“指令格式错误”、“编程规则错误”等现象,增强其信心,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为技能操作做理论准备。

2、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变被动为主动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并运用数控模拟仿真软件,让学生观察并体验自己所写下的每一个程序段在整个程序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编程,通过现象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和接受能力,引导其思考。同时,通过反复的模拟校验,学生自主完成模拟仿真作品,会产生成就感和快乐感,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案例教学和分组讨论式教学,拓展编程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充分地拓展思路,避免编程时思路窄、思维不灵活、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等缺点。可将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并用,并通过反例,让学生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学会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以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典型“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从而总结并积累经验。

4、讲练结合,奠定操作技能基础

讲练结合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示范性操作,学生从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本课程中,学生在首次接触数控车床时,教师要采用面板操作,程序的输入及调试,对刀及加工等边讲边练的手把手的教学法。每一个练习内容也要根据学、练、做结合的总体教学思路,学习一个零件进行数控加工的各方面的知识综合,通过仿真模拟练习、技能训练来强化所学知识。最后,要通过实际制作零件来应用和验证所学知识。

5、任务驱动教学与行动导向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编程与操作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小组协作完成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操作技能。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完成任务的各种信息。而教师负责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保证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实训安全指导,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使理论与个人经验相结合,构建工作过程知识;完成任务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各组的方案及加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适合企业生产的、经济可行的最优方案,为适应企业做准备。

二、注重实践,推动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学校为学生在学习期间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条件。具体方法总结了以下几点:

1、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增添设计性实习内容

针对不同素质生源,让学生在实训环节中,从指导教师给定的设计方案中选择难度系数相当的零件,编写零件数控加工程序,并加工制作零件。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最后从零件的实用性、工艺性、经济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设计独特的工艺品,就必须将课堂中学过的机械制图知识、计算机绘图知识、结合起来用于零件设计,将实习中学过的工艺知识用于编写数控加工程序,还要应用生产管理知识考虑设计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设计、编程、加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实践能力训练,从而树立起较完整的工程意识,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用最先进的技术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目前市场竞争激烈,新產品开发周期短,产品的外观越来越趋向于流线曲面,数控加工已经越来越离不开CAM软件的支持。尤其是制造行业中的零件三维设计、数控编程,只要先绘出零件三维曲面模型或实体模型,设置好工艺参数,CAM软件就可以自动生成数控程序。学生对于CAD/CAM技术一般都会有较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热情,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根据已有的图纸或自行设计出一些典型零件的三维模型,使他们将所学的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总之,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运用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庄寿强,戎志毅.普通创造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2]崔俊明,冀文.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之我见[J].河南农业,2010,(6).

[3]袁喜昌.浅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J].职业,2010,(11).□

篇5:编程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初步使用VBA编程实现日常工作的自动化,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编程技术打下个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教学目标,作为整个专业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笔者在培养学生基本编程语句的组织和基本面向对象概念的应用的过程中,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机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兴趣,继而培养学生完成小型软件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及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并在编程实践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1 将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创造技法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在课程知识的表达结构、形式、方法等方面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创造技法,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一、培养学生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性的能力。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用循序渐进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例如,讲解对象时候,不是按教材上先讲解概念、接着再讲解代码。而是在讲解类和对象之前,我先问学生:“我们是什么类”。肯定有人笑着说:“要你废话,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人类啊。”那教师接着问:“根据中国的神话传说,女娲造人之前有人类了吗?”这个问题怕是不一定有人能回答正确了。正确答案是:“已经有人类了。”因为类是个抽象的‘概念’,那时候在女娲脑袋里已经有了人类的概念了;比如说对于眼睛来说:有单眼皮、双眼皮、单眼皮里又有丹凤眼等等。当她用泥巴创造出具体的人时候,根据她脑袋里的‘人类’,造出各种类型的人来。人类和具体的一个人(比如说你)的关系,就是类和对象的关系。对象的共性抽象为类,类的实例化就是对象;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类是所有共性的对象的抽象。综上所述类就象是模板,有各种供选择的配件;而对象是实物,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个人不可能既是单眼皮又是双眼皮在同一个眼睛上。所以在实际编程中调用类时候要实例化一个对象,类是不能直接使用的。接着讲解对象三个重要的概念:属性、方法、事件。

属性是这个对象所具备的特征,使用格式:对象名.属性=<某个值>或<某个变量>=对象名.属性。注意有‘=’号。

方法是这个对象做什么事情,使用格式:对象名.属性参数1,参数2。注意没有‘=’号。

事件是对象外部的‘诱发力’。

讲完上面概念马上叫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告诉学生一个场景。如我突然间被推了他下,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动作(方法),如:他后退两步骤,狠狠瞪了推他那人两眼。结合上面的三个概念,我们可以写出一个类似VBA的编程语句。下面对象是‘某人’、事件是‘被推’。

Sub某人_被推

某人.后退两步某人.瞪大眼某人.脸色=“红”某人.表情=“愤怒”

End Sub

最后通过具体的程序,再举例说明。通过上面的说明,让学生知道程序设计是现实生活的一个映射。编程方法和现实生活中做事情的步骤是一致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

例二、培养分析问题、洞察问题的能力。在介绍自定义函数时候,先通过一个实例《XX单位党员应交党费清单》,由于这里里面有些复杂的计算,如果是按常规的方式要逐条计算输出结果。那如何用VBA使之自动化呢?不急的讲解这个代码的实现过程,先从函数的使用功能讲起,慢慢的引导学生实现此要求的VBA程序。培养学生从具体的例子出发,透过一两个例子,看出处理相关问题的本质。最后得出结论分析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做到举一反三。

例三、结合课程内容的叙述,相机介绍创造性技法。例如,以发明创造技法中的“组合法”的思路,介绍IF语句和单元格对象为契机。通过有趣的算法:如手机吉凶测试算法说明,让学生完成此小型的软件项目。这样,不但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又让学生感到搞发明创造并不神秘。

1.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一方面,笔者通过把握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理清思路,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等原则启发学生,采用“设疑”、“置疑”的“问题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核分模板》时,首先引出“单行数据是怎么处理的”,然后提出“如何处理整张表的数据”,引出多重循环语句在处理工作表时的应用规律。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巩固了学生学过的旧的知识。

1.3 注重交互式教学方式

交互式教学方式的关键在于互动,特别是综合运用当前高校中普遍运用的“任务驱动法”,其重要的作用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时显得尤其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它避免了教师只凭一张嘴、播放PPT讲完一堂课的死板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用Excel实现竞赛核分与排名后》后,即向学生提问:如何用Excel工作表实现一个小型的“五子棋互动游戏”?接着从简单的需求开始逐步向学生提出一定的开发任务并进行分组讨论。这既引导学生思考并应用刚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工程应用问题不仅有是与非的单一判断,还有合理与否,好与不好的综合决策。

2 作业实训和考试等实践环节的改革措施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为主导原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具体做法是以案例教学为主线,即在实训中积极引入企业的真实案例,以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团队的组织协调能力。将创新能力培养、工程素质教育,渗透在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具体措施为注重在传统上机作业任务之外,在每学期中间试点增加了要求学生结合课程相关内容编写创新小程序,试行软件项目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的考核约定;期末考试还是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但考核思维能力的题目比重加大。同时,本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网上教学平台.学生可在课余时间查阅网络教学资源和自建的试卷库以及丰富的案例库,每学期都在不断增加题库和案例库的数量。同时,笔者和课程组成员通过组织编程兴趣小组和软件作品观摩会提高广大学生编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结合高职学校学生的特点,从培养应用型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探索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编程思想、编程能力的培养的新途径。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OFFICE VBA编程”的积极性,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软件编程的课程教学中,注重实际案例教学和编程任务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至关重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继续针对高职学生素质特征,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网络技术,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的合理调整、强化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政,梁海英,李昊,林广朋.VBA应用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胡勇智,白国庆,雍华夫,等.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24):36-39.

[3]张忠林.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下的“软件工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9(2):53-55.

篇6:编程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职院校;《可编程控制器》;能力本位;应用策略

一、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制造业和工业的快速进步使得电气技术人才出现了较大的缺口。作为自动化技工的“摇篮”,中职院校有义务为社会输送大批合格的电气人才。《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是中职院校电类、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从目前来看,中职《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事实证明,以能力为本位创新中职《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先分析中职《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接着阐释能力本位的概念与作用,接着提出以能力为本位创新中职《可编程控制器》教学的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中职《可编程控制器》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中职《可编程控制器》教学要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师又不能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导致学生成了课堂的“观众”,没有主体地位可言。

2.教学方法单一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集技术性、实践性和专业性于一身,所以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目前中职电气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相关理论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而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加上中职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单调枯燥的“一言堂”教学方法根本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上课心不在焉的现象屡见不鲜。

3.实践环节薄弱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加强实践环节。虽然目前中职院校的实践设施比较完善,但是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相脱节,教师只是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操作学习,而没有面向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这样的实践教学难免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改革中职《可编程控制器》教学迫在眉睫。以能力本位为指导创新中职《可编程控制器》教学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

三、能力本位的概念与特点

从整体角度而言,能力本位教育由就业市场、行业分析来决定教学内容;以行为目标和教学计划为教学的依据,并以行为目标作为评价标准,预定的学习结果全部以行为方式加以明确化,学生的行为能力变化方向与程度一目了然,因此具有一系列显而易见的特点:

其一,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方式,能有组织,有条理,循序渐进地进行,并按评价结果在熟练一个项目后才开始第二项目的学习,效果较佳;

其二,是一种精通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与效果明确,教学与学生能力容易考核。由于不是用同一教材,教法来教兴趣,能力、基础不同的学生并要求他们有相同的进度与成绩,而是由学生按自己过去的成就、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在自己便利的时间内,按自己适宜的进度学习,充分考虑个人间的差异,注重个别化教学,因而各学生均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显著提高;

其三,能力本位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重学而不是重教,学习与评价由学生自己负责,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明确,能养成学生自动学习,自我控制与强化的优良习惯。教师处于辅导,指导地位,可有余力来处理学生情绪问题和帮助困难的、特殊的学生。

由此可见,能力本位教育确实是一种卓然有效的教育方式,以其为核心改革中职电气课程教学,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四、以能力为本位创新中职《可编程控制器》教学的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据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普遍具有向师性,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中职教师要注意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表情、语言和动作等流露出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与呵护。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时刻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与关爱,进而愿意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到学习过程中。

2.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中介。目前,中职《可编程控制器》的课程内容比较陈旧,不利于学生接受最前沿的电气知识。有鉴于此,中职院校可以自行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一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和研究,准确把握他们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为制定校本课程提供基础。二是要时刻关注社会实际生活和电气行业发展,对电气专业发展动向进行跟踪与预测,以此确定能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将之编入校本课程中,使其具备鲜活性,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采用一体化教学法,

“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法不利于培养中职生的实际能力。鉴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兼备理论性与实践性,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推行一体化的教学法,即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模式,教师在教学现场一边教、一边示范,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一边做、一边思考,这样的方式可以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实训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一会,还能锻炼学生的项目计划能力和执行能力,在完成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应有的知识与技能。

4.根据一体化模式设置教学内容

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还要依托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鉴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复杂性与抽象性,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内容模块,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让中职生掌握相关知识。从目前来看,这门课程建设可分为可编程控制器(PLC)及其指令和PLC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二大模块。教师要按照每一模块的内容夯实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为他们适应日后工作奠定基础。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中坚力量。为了促使中职《可编程控制器》教学效果获得质的提升,中职院校要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需要具备引导能力、协调能力、项目设计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作用。要培养这样的教师,中职院校可以采取技术交流、技能培训、顶岗实践、课题调研等方式,打造一支教科研能力强、职业道德高尚、技术精湛的专家型教师队伍。中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优秀一线员工进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帮助学生提高能力。

五、结束语

以能力为本位创新中职《可编程控制器》教学,旨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电气人才。教师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满足他们的就业需要,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芬玲.中职机电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学时代.2009年01期

[2]冯天文,秦玉杰.对技校机电专业“三段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03期

[3]李新平.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2期

[4]郑逢瑞.对中职学校机电类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编程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C程序设计》编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初探09-12

如何培养编程能力06-08

在VB教学中培养学生编程能力09-12

程序编程05-17

数控编程05-30

编程计算05-09

编程探讨05-26

调试编程05-28

编程论文题目05-01

编程入门学习04-17

上一篇:胃穿孔探查手术同意书下一篇:规避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