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英语写作中词语的选择

2024-04-10

【写作】英语写作中词语的选择(精选6篇)

篇1:【写作】英语写作中词语的选择

【写作】英语写作中词语的选择

1.词语选择的重要性

在The Right Word at the Right Time的“序言”中,编者对词语选用的重要性作了一个很好的比喻:“Using the right word at the right time is rather like wearing appropriate clothing for the occasion:it is a courtesy to others,and a favor to yourself-a matter of presenting yourself well in the eyes of the world.“

显然,说话或写文章时用词适当比穿着适当难度大得多,因而也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人写文章时常为一个词语的选用具思苦想,因而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法。

成语“一字值千金”也说明了选择词语的极端重要性。有时“一字之差”造成令人遗憾的败笔,或招致成千上万的经济损失。这些反面的教训也告诉我们必须重视词语选用的问题。

2.词语选择的可能性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了一个或大或小的词库,只要我们肯去发掘,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表达方式。这是我们做好词语选用的主观条件。

从客观条件广看,我们有各种类型的词典和参考书,只要我们平时多翻译、多阅读,写作时勤查考,就会在词语选用上不断进步。当然,一部好词典也不会毫无缺点,更难以面面俱到,因此在这里我们应牢牢记住著名英国作家、评论家和辞书编纂家Johson的话: Dictionaries are like watches: the worst is better than none, and the best cannot be expected to go quite true.3.词语选择的三项标准

关于择语标准,人们说法不一,但准确、鲜明、生动三项原则是公认的。当然,某词语用得是否符合要求,不可孤立地从词语本身的含义上着眼,还要看其具体使用场合,包括同其他词语搭配等。

1)择语的准确性

准确性,就是要根据使用场合选用确切的语言形式,正如有句英语俗语所言:

Do not write so that your words may be undetstood, but write so that your words must be understood.著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用词准确与用词几乎准确,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如闪电与萤火虫之间的差异。”(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ght word and the almost-right word is as great as that between lighting and the lighting bug.)为了择语准确,必须熟悉词语的多义性。例如depression对心理学家、经济学家或地质学家来说,含义各不相同: He is in a state of deep depression as a result of his setback latest experiment.The depression first hit almost all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ransportation was at a standstill caused by the depressions in the highways after the earthquake in that area.反之,也常常有几个词语可以表示类似的含义,如心理学上的“depression”也能用melancholia,the blues,the dismal in the dumps,low等词语表示。

要做到准确选择,有必要注意词语的两种意义:“基本意义”(denotation)和”引申意义"(connotation)。前者指该词语的本身,或客观的固有含义,后者指该词语在一定搭配或上下句中出现的其他意义,往往比较含蓄,带有词语使用者的主观态度或感情色彩。如inexpensive和cheap都表示便宜的基本意思,如顾客问营业员:“May I have some thing cheaper?”意思是希望要价钱便宜一点的,当然并不是说质量可以不好,但cheap在其他句式或使用场合可引出“低劣”、“平庸”、“吝啬”、“卑鄙”等多种意思,这类意思正是修辞上的“敏感地带”。选用词语的准确性还表现在区分表示大体/抽象含义的词语和表示具体/特定含义的词语上,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做出正确的选择。抽象含义词语和具体含义词语不是两个对立的家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如

labor一词通常带抽象含义,但并非一成不变。试比较:

A)Honest labor creates wealth for the society.B)In the GM contract dispute, labor seeks a five-cent per hour wage increase.上述A句中labor一词为抽象含义,泛指各种社会劳动,B句中labor为具体含义,特指WAW,即美国汽车、飞机、农业机械工人联合会。

2)择语的鲜明度

准确性是鲜明度的前提,也是提高鲜明度的基础。然而,鲜明与简练相关。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名言“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相当于汉语的“言贵简洁”。我们说话、写文章都要以“言简意赅”四字为目标,为此,应从两个方面加以注意:

A.在可以运用较简短的常见词语表达意思时不要用复杂而少的词语,如:do something for(不用perform,accomplish),用end/finish a letter(不用terminate,conclude)。

B.多余的或转弯抹角的词语都不利于明白地表达思想,因而下列短语中加括号的部分都应省去:

mutual aid(to each other)(mutual)aid to each other,(an entirely)complete confidence,repeat the question(again),return(back)from abroad,etc.

3)择语的生动感

生动感也可以叫做优美感(gracefulness),它是建筑在准确性和鲜明度的基础上的,否则,单纯追求生动或优雅,就会出现辞藻华丽(flowery)而内容空洞的文风,这是应当避免的。

篇2:【写作】英语写作中词语的选择

在The Right Word at the Right Time的“序言”中,编者对词语选用的重要性作了一个很好的比喻:“Using the right word at the right time is rather like wearing appropriate clothing for the occasion:

it is a courtesy to others,and a favor to yourself-a matter of presenting yourself well in the eyes of the world.“

显然,说话或写文章时用词适当比穿着适当难度大得多,因而也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人写文章时常为一个词语的选用具思苦想,因而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法。

成语“一字值千金”也说明了选择词语的极端重要性。有时“一字之差”造成令人遗憾的败笔,或招致成千上万的经济损失。这些反面的教训也告诉我们必须重视词语选用的问题。

2.词语选择的可能性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了一个或大或小的词库,只要我们肯去发掘,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表达方式。这是我们做好词语选用的主观条件。

从客观条件广看,我们有各种类型的词典和参考书,只要我们平时多翻译、多阅读,写作时勤查考,就会在词语选用上不断进步。当然,一部好词典也不会毫无缺点,更难以面面俱到,因此在这里我们应牢牢记住著名英国作家、评论家和辞书编纂家Johson的话:

Dictionaries are like watches: the worst is better than none, and the best cannot be expected to go quite true.3.词语选择的三项标准

关于择语标准,人们说法不一,但准确、鲜明、生动三项原则是公认的。当然,某词语用得是否符合要求,不可孤立地从词语本身的含义上着眼,还要看其具体使用场合,包括同其他词语搭配等。

1)择语的准确性

准确性,就是要根据使用场合选用确切的语言形式,正如有句英语俗语所言:

Do not write so that your words may be undetstood, but write so that your words must be understood.著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用词准确与用词几乎准确,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如闪电与萤火虫之间的差异。”(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ght word and the almost-right word is as great as that between lighting and the lighting bug.)

为了择语准确,必须熟悉词语的多义性。例如depression对心理学家、经济学家或地质学家来说,含义各不相同:

He is in a state of deep depression as a result of his setback latest experiment.The depression first hit almost all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ransportation was at a standstill caused by the depressions in the highways after the earthquake in that area.反之,也常常有几个词语可以表示类似的含义,如心理学上的“depression”也能用melancholia,the blues,the dismal in the dumps,low等词语表示。

要做到准确选择,有必要注意词语的两种意义:“基本意义”(denotation)和”引申意义"(connotation)。前者指该词语的本身,或客观的固有含义,后者指该词语在一定搭配或上下句中出现的其他意义,往往比较含蓄,带有词语使用者的主观态度或感情色彩。如inexpensive和cheap都表示便宜的基本意思,如顾客问营业员:“May I have some thing cheaper?”意思是希望要价钱便宜一点的,当然并不是说质量可以不好,但cheap在其他句式或使用场合可引出“低劣”、“平庸”、“吝啬”、“卑鄙”等多种意思,这类意思正是修辞上的“敏感地带”。

选用词语的准确性还表现在区分表示大体/抽象含义的词语和表示具体/特定含义的词语上,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做出正确的选择。抽象含义词语和具体含义词语不是两个对立的家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如

labor一词通常带抽象含义,但并非一成不变。试比较:

A)Honest labor creates wealth for the society.B)In the GM contract dispute, labor seeks a five-cent per hour wage increase.上述A句中labor一词为抽象含义,泛指各种社会劳动,B句中labor为具体含义,特指WAW,即美国汽车、飞机、农业机械工人联合会。

2)择语的鲜明度

准确性是鲜明度的前提,也是提高鲜明度的基础。然而,鲜明与简练相关。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名言“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相当于汉语的“言贵简洁”。我们说话、写文章都要以“言简意赅”四字为目标,为此,应从两个方面加以注意:

A.在可以运用较简短的常见词语表达意思时不要用复杂而少的词语,如:do something for(不用perform,accomplish),用end/finish a letter(不用terminate,conclude)。

B.多余的或转弯抹角的词语都不利于明白地表达思想,因而下列短语中加括号的部分都应省去:

mutual aid(to each other)(mutual)aid to each other,(an entirely)complete confidence,repeat the question(again),return(back)from abroad,etc.

3)择语的生动感

篇3:英语写作中词汇重复现象研究

“不必要的词汇不仅无助于表达思想, 反而会使意思模糊, 使读者困惑。因此, 英语句子写作的原则就是只用必须使用的词, 以句子意思表达清楚为准。但是我们在写作中却经常在句子里加上多余的词, 重复使用同一单词, 同时使用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这可能与我们说话的习惯有关。” (丁往道, 吴冰, 2005:65) 。这几句话一下子道出了英汉写作中词汇使用习惯的区别, 英语句子以简洁为美, 而中国学生英语习作中, 因受汉语思维及表达习惯的影响, 常常出现不必要的重复造成的冗余现象。关于英语写作中词汇的研究, 以写作中选词的准确性和词汇的搭配, 以及词汇在篇章连贯中的作用较为常见。对于词汇重复现象的研究, 有研究词汇简单重复的差异对写作质量的影响的 (赵芝英, 2004) , 其余研究多是对重复这种表面现象的陈述, 少有对这种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解释。本文拟对英语写作中不必要的重复造成的冗余现象进行具体的分类整理, 并从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和心理因素对表达习惯造成的不同影响等方面, 分析造成冗余现象的原因。

2 同一词汇的重复使用

英语写作中的词汇重复现象可分为两大类:同一词汇的重复使用和词汇语义的重复两种。同一词汇的重复使用常发生在句子以上的层面, 同一个词在相邻两个句子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 形成上下文的词汇重复。这种重复比较容易识别, 只要使用者稍加注意, 采取一定的措施, 即可避免。请看下面例子:

例1:关于改革, 人们有很多不一致的意见。这种不一致不是该不该进行改革, 而是我们到底该将改革进行多深, 该如何改革和对外开放。我们来看该句的英文翻译:

例1:Naturally, there are disagreements about the reform;however, the disagreements are not about whether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reform but about how deep the reform should go, and how to reform and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以上汉语段落中, “改革”一词出现四次, “不一致”出现两次, 读起来没有什么不妥。在译成英文后, 尽管在语法上没有大的问题, 但由于同一词汇的反复出现, 显得死板不生动, 难以诵读, 特别是最后一个“改革”, 还突然由名词变成了动词。其实, 对其单词及句子结构稍作改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例1:Naturally, there are disagreements about the reform;but the difference is not in whether we should carry it out but in how deep it should go, how it should be conducted and how we should go about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修改过的英译段落里, 使用代词it替换了英语原句中不断重复的单词reform, 句子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再看下面例子:

例2:Darcy took up a book;Miss Bingly did the same. (J Austen:Pride and Prejudice) .达西拿起一本书来, 彬格莱小姐也拿起一本书来 (王科一译) 。原英文里使用了did the same, 但汉译文重复使用同一个词, 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下面再看一段英文例子:

例3:They hide out on the illegal journey in the smugglers cars, trucks and vans, sometimes stowing away in cardboxes or disappearing behind the loads of watermelons and sacks of potatoes.

划线的三个同义动词互为衬托, 相益得彰, 不仅显示了英语里面用词灵活多变的特点, 而且十分生动地描绘了人物采用各种方式进行的隐蔽活动。而汉语里面的用词却截然不同:

例4:这是个巨大的问题, 被这样的问题压着是不能生活的, 所以秋染就背过脸去, 不看这个问题。可秋染知道这个问题就像阴云似的一直压在那儿, 没有重量的一种压迫。

在以上例句中, “问题”一词重复了三遍, 人名也在重复使用, 读起来并无不妥。

从以上例子, 我们不难发现, 汉语段落里词汇重复较多, 而英语里面要么用代词, 要么灵活使用其它近义词。这种词汇的重复使用与汉语历史有关。在古代汉语中常用“其”、“之”等词来指代, 开始使用“他”的时候是在唐朝。五四运动后, 才出现“他们”、“她们”、“它们”, 但由于发音相同, 在口语中容易混淆, 因此人们要再次提到前面的人或物时, “就把上面说过的名词重复说一次” (转引自蔡基刚, 2006:176) 。英语则讲究词汇的灵活多变, 美国语言学家Graves和Hodgeu认为, “同样的词不应该经常出现在同一个句子或段落里, 一旦出现, 句子便变得拖沓。” (1979:164) (The same word should not be so often used in the same sentence or paragraph that it becomes tedious.”。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 容易受母语干扰, 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来遣词造句, 造成词汇冗余现象。

另外, 从语言的本质上来讲, 英语是形合性语言, 需要有严格的主—谓—宾语法结构, 句子间要通过连词过渡、代词照应等语言形态手段来保证句子意思的连接, 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 英语词汇里同义词相当丰富, 词汇变化手段也多种多样, 因此在英语写作中, 往往追求词汇的变化多样, 只要重复出现某个词, 多少都有点反常。而汉语是意合性语言, 主要靠句子内在的意思来组织句子, 再加上中国人一贯以来求同、求稳、守旧的倾向, 在讨论同一事物时, 往往采取重复相同词语的手段。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 要注意识别中英这种表达习惯的不同, 通过使用代词、同义词、同义结构等来替换重复出现的词汇。

3 词汇语义重复

词汇语义重复指单词的意义上的重复, 或是在同一表达中, 近义词的重复使用等, 这种重复比较隐蔽, 不仔细观察难以识别。词汇语义重复按词性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 名词语义重复。名词语义重复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 语义重叠——表达的词义已经涵盖于句子的其它成分之中, 这种名词重复通常和冠词或介词连在一起, 以词组的形式出现, 不难识别, 因为它的意义已被句子中其它部分包含或暗示而显得多余。

例5:In his talk, we nodded our heads from time to time to express our approval.

“nod”意为“点头”, 已包含有“head-头”的意思, 因此划线部分的单词, 实属多余。英语习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pay money (付钱) , accelerate the pace (加速) , eat meal (吃饭) 等, 划线部分的单词全部与前面动词语义重复。

这一点可以通过英汉语言词化差异来解释, 英语的词化程度比汉语要高得多。词化是指词汇中有一个现成的单词来表示本来需要用短语或句子表达的一个在语义上较为复杂的概念 (蔡基刚, 2006:342) 。英语有着丰富的词缀、派生词、转类词、复合词等, 单个单词表达能力要远远高于汉语。如outgrow (长得太大而不适合于) , take-home pay (税后工资) 等, 在汉语里需要用一个句子才能完成的表达任务, 在英语里用一个单词就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因受词汇量的限制和汉语表达习惯影响, 不仅不善于使用单个词化程度较高的词, 而且有时因为对这些词的词义了解不够, 而造成重复。

(二) 语义空泛——对句意的表达不起实际作用。有些重复的名词或动名词较难以识别, 一些看似有用的假大空语言潜藏在句子当中, 但是, 稍微留意一下就发现这些词语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只是把一些汉语的表述习惯带到了英语当中, 如果删掉, 句子的意思会更加清晰明了。

例6:following the realization of mechanization and electrifi cation of….在这里realization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去掉后句子更简洁, 意思更明了。

(三) 使用不必要的范畴性名词, 范畴性名词重复是最常见的词语重复现象, 要特别引起注意。它们起到的作用仅仅在于告诉读者后一个名词属于前一个名词的范畴, 对句意本身没有帮助。比如, 把“反对夸张的做法”译成英文, 就很容易写成“oppose the practice of extravagance”, 其中, “the practice of”起到的作用是说明“extravagance”属于“做法”的范畴, 其实这一点毫无必要。在汉语中常常见到这样一些表达方式, 如“说服教育工作”、“生产事业”、“人民民主制度”, 其中的“工作”、“事业”、“制度”都是“范畴词”, 表示一种范畴 (转引自蔡基刚, 2006:195) 。这些范畴词本身的意义比较笼统, 只有跟在动词、名词或形容词的后面, 才构成一定意义的名词结构。英语因为有词形的变化, 范畴词可以看做是抽象名词的后缀, 如说服工作可译为persuasion, 生产事业是production等。中国英语学习者由于受中文思维习惯的影响, 也由于汉语没有词形的变化, 而大量使用范畴词造成语义重复。

第二类, 动词语义重复。多余的动词通常以词组的形式出现, 最常见的类型就是不必要的动词+名词形式。在这类动词词组里, 由于动词没有确切意义, 不能表达真正的行为, 因而把表达的责任转移到后面的名词上面。

例7:We must make an improvement in our work.

以上例句, 从语法上看, 没有任何错误。但是, make一词并无确切意义, 真正意义的表达在后面的名词里。类似的表达还有: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of=to investigate, to makea decision to=to decide to, to have an infl uence on=to infl uence, to place stress on=to stress.从文体角度来看, 通常独立的动词比动词词组要正式一些, 推荐在写作中使用。

还有一类冗余动词形式为:不必要的动词+不必要的名词+名词 (动名词) 。在这类动词词组里, 真正的表达任务由第三个词来完成。

例8:We adopted the policy of withdrawal.

如同前面的范畴名词一样, 此处的policy只不过就是对后面的withdraw起一个介绍性的预告作用, 它没有任何意义, 就像是作者开始进入正题之前清了下嗓子。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书面语中, 存在着许多这样的介绍性动词短语, 它们延缓了表达真正意义的动作, 毫无意义。

例9:It is especially necessary to make great efforts to assimilate the achievements of other cultures.

英语讲究的是简洁明快。在这里真正必需的是assimilate“吸收”, 这个吸收的过程当然是需要努力的, 我们没有必要重复说明。这种词不仅是一种意义上的重复, 而且其直接后果是大大削弱了后面动词的表达力量。

相类似的表达还有:make every effort to、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work hard to、do good job in等。英美西方传统哲学强调的是形式, 这种哲学观形成了他们分析性思维习惯, 重理性, 讲逻辑推理。他们认为, 这种重复没有逻辑上的必要, 用与不用这些词组都不会对句子产生意义上的区别。这种重复反而使句子变得零散, 使中心意思变得模糊不清。还有, 不断重复也是一种自降身份, 读者只会以为这是一种冗长的法则, 不再注意它所要表达的意义, 从而削弱了单词本身的表达力量。

而我们中国人思维模式、文化习惯则不同, 由于深受中国传统哲学儒家、佛教、道家思想的影响, 我们主张“顿悟”。无论是在文章中表达中心思想, 还是在句子中表达想法, 我们都比较含蓄, 隐晦, 很少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而是由读者自己去慢慢领悟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封建专制的统治及其历代的文字狱, 也使人们养成说话写文章时小心翼翼的习惯, 总是在外面逗圈, 清嗓子, 不肯进入主题。

第三类, 修饰语义重复。按其在句子中的语义作用, 这种修饰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 和所修饰的词语义重叠。

在英语中, 很多形容词和副词所表达的词义已经涵盖于它们所修饰的词语或句子的其它成份之中, 汉语念起来非常通顺, 表达也无不妥, 而在英语里意思却是明显的重复。

例10:Singapore will bar America’s popular female pop star Madonna from staging a show in its territory.

在以上例句中, popular一词的意思已明显包含于star和pop两词中, 如果不popular, 又如何成为star呢?另外pop本身的意思, 就是popular music, 重复使用popular一词, 纯属意义累赘。在西方, Madonna是女性名字, 妇孺皆知, 与female一词意思重复。

汉语修饰语的使用在各种文体中是非常普遍的。翻开现在的书报, 这种同义反复的词语比比皆是。比如:万分危急的紧要关头, 长期不懈的努力等。“有的文章并无多少内容, 却堆砌了大量的修饰词;有的虽有些内容, 但却淹没在修饰语的汪洋大海之中。” (程镇球, 2002:69) 。汉语的这种表达习惯必然影响到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下面请看例子:

不幸的悲剧 (an unfortunate tragedy) 、严重的自然灾害 (a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 、共同合作 (mutual cooperation) 、新的创举 (new innovations) 、进口外国产品 (imports of foreign products) 、真正的事实 (true facts) 等短语中, 正是这些划线的单词或词组使表达的意思重复。

英语更注重逻辑性, 用事实讲话, 能不用形容词的则尽量不用。修饰语的大量使用, 必然造成同义反复的现象。在英美人看来, 习惯性同义反复只能因词害义, 让读者对所说的事物产生怀疑, 如在disaster前加上serious一词, 读者会怀疑灾害是否真的严重。

下面再看一例:

例11:Previously, we used to overemphasize the need for class struggle.这里previously和used to表达的语言重复。

英语能够从动词的形态变化上区别出现在意义和过去意义, 而汉语没有“时”的动词形式, 通常只能通过上下文或时间副词来区别动作发生的时间。受汉语的影响, 中国学生写作时只注意时间标志 (previously) , 而忽视动词形态的变化 (used to) , 因而放在一起, 出现语义重复现象。

(二) 使所修饰词强化 (intensifi ers) 。

初级英语学习者, 往往会使用修饰语来增强所修饰动词的表达能力。

例12:Usually I will read the newspaper very quickly and try to fi nd some interesting stories.

此句中, quickly被用来修饰read一词, 表示快速阅读。但有经验的本族语作者, 通常都会从丰富的英语词汇里, 挑选一个更富表达能力的词来代替原词和修饰语, 如用essential, imperative, vital等词来代替extremely important, 用fl ip through来代替read quickly。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注意到这一点的同时, 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请看下句:

例13:Usually I will flip through the newspaper quickly and try to fi nd some interesting stories.因为被修饰词fl ip through本身就表示很快地阅读, 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不再需要词语修饰, 如果再加上quickly一词, 则意义重复。中国英语学习者往往会根据汉语表达习惯, 再添加修饰语。

例14:All this conduct has severely damaged the reputation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 and must be fi rmly banned.“ban”意为“禁止”, 含有因违法必须采取严历措施禁止的意思。fi rmly一词在此属于意思重复。

对于同一概念, 如果用短语结构或是一个小句来表达, 就是分析性表达法;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 就是综合型表达法 (Banczerowski, 1980:336) 。汉语里描述动作时, 大多数情况会用“状语+动词”分析型表达法, 英文里则用综合型表达法, 一个词就足以完成表达任务。因为汉语民族重整体思维, 英语民族重个体思维。汉语里表示种概念的词很多, 用词概括模糊;而英语里表示属概念的词很多, 用词具体、细腻。试比较下列几组词:

蹑手蹑脚地走 (Creep) 、目不转睛地看 (stare) 、重新开始 (resume) 、微微颤抖 (quiver) 、刷刷甩动 (swish) 、踮脚走 (tiptoe) 。这些英语动态动词栩栩如生, 不仅给原来句子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而且大多压缩了原来的句子, 使行文简洁、明快、紧凑。

初级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因为词汇量少, 受汉语习惯影响等各方面的原因, 常常用分析型表达法。但为了学会比较地道、简练的英语, 缩小中国式英语和地道英语间的差距, 英语学习者要逐渐采用综合表达法, 并要特别注意母语表达习惯的干扰, 防止出现表达语义重复现象。

(三) 使所修饰词弱化 (qualifi ers)

有些副词的作用, 与我们上面讨论的刚好相反, 没有强化句子意思, 而是使句子表达的意思变弱。副词quite, rather, relatively, perhaps, maybe等就属于这一类词。这类词的使用, 会给读者一种印象:作者比较胆小, 不想表达过于确定的观点, 总是犹豫不决。

例15:I do not think that that part of history, a fairly signifi cant part of our lives for many gener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

以上例句中的fairly弱化了句子意思, 作者态度不是很确定。

通常来讲, 在汉语里面, 所用的形容词或副词比英语里的要多得多。对英语本族语者来说, 所要表达的意思是随着这种修饰语所致的重复而变得越来越弱的。很多本族语的专家和学者都曾对修饰语的使用提出过相关建议:William Zinsser (1990:109-110) 认为:很多副词都是多余的。如果你已选出了准确的动词, 接下来却又用一个相同意思的副词修饰它, 这样会使你的句子变得零散, 干扰读者。渐渐地, 动词的意思因多余的修饰副词被弱化。 (Mostadverbs are unnecessary.You will clutter your sentence and annoy the reader if you choose a verb that has a precise meaning and then add an adverb that carries the same meaning...Again and again in careless writing, strong verbs are weakened by redundant adverbs.) ErnestGowers (1988:50-52) 也提出过相关的建议:平时要养成习惯, 大量诵记形容词和副词, 从而使自己表达的意思更加准确…尽量用形容词表示类别而不是程度……”. (Cultivatethe habit of reserving adjectives and adverbs to make your meaning more precise...Use adjectives to denote kind rather than degree.”

第四类, 成对出现, 语义重叠。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用词的一大特点就是同时使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 造成语义重叠, 在英语里只用一个即可。这些词总是成对出现, 可能是一对对的动词、名词, 也可能是一对对的副词或形容词。动词语义重叠如:

consider and study (考虑研究) , introduce and put into effect (引进实施) 等。名词语义重复, 如:help and assistance (援助) , skills and abilities (技能) 等。成双成对出现的形容词或副词语义往往也是重叠的, 如:strong and solid (牢固) , weak and faint (微弱) 等。

例16:Our stores also accepts orders for blouses, shirts, pajamas...etc., the sewing work being fi ne and excellent. (做工优良)

fi ne and excellent意思相近, 属于重复, 因此上句按英文的表达习惯, 可改为:Our stores also accepts orders for blouses, shirts, pajamas...etc., all of which are fi nely sewn.

汉语里很多词汇表达的意思是重复的, 这与汉语追求音律整齐和谐有密切关系。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 可随时分开一段音节或是把不同音节组合起来, 很适合体现语言的结构整齐和音乐美感。出于结构整齐的缘故, 汉语中不省略重复词语。我们说“打人骂人”而不是“打和骂人”;“出钱出力”而不是“出钱和力”。为了达到语句音节匀称以表现整齐美和音乐美, 汉语往往使用字数相同的并列结构。如两字词“平稳”, “徘徊”“差错”, “停止”, 四字短语, “称心如意”、“若隐若现”“清楚明了”“甜言蜜语”“咬牙切齿”“唉声叹气”, 甚至是八字短语“勇往直前, 义无反顾”, “人情冷暖, 世态炎凉”等等。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对仗工整, 音律和谐, 给人以美感。为了追求这种美感, 汉语遣词造句倾向于用双声词, 即使意义重复也在所不惜。英语虽然也是重音节, 重节奏的语言, 也有词语的同义反复, 比如heart and soul (全心全意) 、safe and sound (安全) 等, 而且由于有些这样的词频繁地出现, 还逐渐被公众接受和认可, 如:rules and regulations (规章制度) 、fi rst and foremost (首先) 、with might and main (竭尽全力) 、pick and choose (挑挑拣拣) 等, 不得不说这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所犯的重复使用同义词错误有一定的影响。但是, 英语作为拼音文字, 词形有长有短, 音节有多有少, 一个词表达的意义多少更是不一, 很难做到词的对称和音韵的齐整。英语是理性的语言, 在本质上最忌同义反复, 它讲究的是言简意赅。同样, 英语读者也“听”他们所读, “听”他们所想, 但本族语者的耳朵对重复是高度敏感的, 与汉语的音乐美感刚好相反, 任何重复的东西 (诗歌, 或为幽默效果故意重复的除外) , 在他们的耳朵里, 都被当作是一种干扰, 会分散读者对内容本身的注意力 (John Pinkham, 2005:126) 。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英汉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不同语言本质以及词汇的不同表达能力。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 因为受这种差异影响, 在表达时一味追求字面对应, “对号入座”而造成词汇冗余。在英语里, 无论是同一单词的重复使用还是词汇语义的重复, 都会产生一种拖沓、冗余的感觉。为了避免词语重复, 中国学生要有意识地针对英语中词汇多样化特点, 转换思维模式。同时, 造成词汇冗余现象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学习者没有掌握英语词汇的真正内涵与精神, 掌握的只是某个汉语对应词的意义。因此, 中国学生首先应该阅读大量地道的英语素材, 并在阅读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真正掌握词汇的确切含义, 仅仅依赖教材是不足的。无论是由丁往道、吴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写作基础教程》和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邹申主编的《写作教程》, 还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大学英语写作》 (第六版) 都只强调了在写作中要选用合适的词汇, 对于词汇的多样化涉及甚少。其次, 中国英语学习者必须要对英汉语言差异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和思考, 同时利用各种词语变化手段, 在习作中大胆尝试, 才能既摆脱汉语重复习惯的影响, 又满足英语多样化特点的需要。

摘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喜欢重复不必要的词汇, 并因此造成冗余现象, 就重复形式而言, 可以分为同一单词的重复使用和词汇语义 (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重复两种。造成冗余现象的原因有:语言本质的差异、词汇表达能力的差异、东西方民族不同文化及心理因素对英汉不同表达习惯的影响等。

关键词:英语写作,词汇,重复,原因

参考文献

[1]Banczerowski, J.Some Contrastive Considerations about Semantics in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In Fisiak (ed) :Theoretical Issues in Contrastive Linguistics[M].Amsterdam:John Bengjamins B.V.1980:336.

[2]Gowers, Sir Ernest.The Complete Plain Words[M].Revised by Sidney Greenbaum and Janet Whitcut.Boston:David R.Godine, 1988:50-52.

[3]Graves, Robert, and Alan Hodge.The Reader over Your Shoulder: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English Prose[M].New York:Vintage Book (Random House) , 1979:164.

[4]John Pinkham, Jiang Guihua.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1-46, 126.

[5]Zinsser, Wiliam K.On Writing Well:An Informal Guide to Writing Nonf iction[M].New York:Harper Collins, 1990:109-110.

[6]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 (第二版) [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76, 195, 341, 367, 399.

[7]程镇球.翻译论文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69.

[8]丁往道, 吴冰.英语写作基础教程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65.

[9]刘宽平, 周业芳.英汉思维差异对中国学生EFL写作的影响[J].外语学刊, 2004 (5) :106-110.

篇4:【写作】英语写作中词语的选择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写作 词汇运用 问题 诱因

在英语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写作的地位异常重要,是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展现,大于大部分中学生来说,阅读、听力和语法都能够通过练习来提升,而提高写作水平则较为困难,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词汇的运用不到位。

一、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词汇运用问题介绍

1.汉式英语错误,中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汉式英语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在词汇、短语、句子、段落和篇幅中都会出现各种汉式英语。其中在词汇方面的汉式英语主要指不能正确使用单词;短语方面的汉式英语主要表现为:一是应该使用某个管用短语时没有用,而是采用汉语的惯用方式进行生搬硬套,二是误用含义类似的另外英语短语。

2.词汇运用问题,包括单词拼写错误,有多余字母、漏拼字母、顺序颠倒、错拼字母和不符合语法规则等;近义词、同义词和形近词用法混淆,无法正确使用;词性的误用,形容词、副词、动词、名词等混用,代词格式错误;词组搭配问题,英语词语由多个单词构成,单词意思几乎不变,但是不能望文生义;学生的造词现象,在写作过程中,有时会找不到合适的单词,会根据自己的知识有自创一些单词来满足写作需求。

3.词汇缺失或多余,实际上是属于语句结构问题,部分学生将句子中的某一部分当做是完整的句子来说使用,从而导致错误。

二、中学生英语写作中词汇错误诱因分析

1.母语的负迁移。在学习英语知识时,往往容易受到母语的影响,所以我国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极易受到汉语的干扰,在写作过程中也是如此,当汉语与英语的部分特点不相同时,中学生就会用汉语的表达方式来代替英语的表达方式,从而导致英语写作的表达错误。该种错误的出现,一般是由于中学生在刚刚接触英语时,对其语法规则了解较少,认识不多,所以需要借助汉语的语法来学习,不知不觉的就将汉语的语法规则运用到英语写作中去,进而会产生各种套用汉语表达方式的写作现象,不利用正确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影响写作水平的提升。

2.诱导性的因素。中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有些词汇错误的出现并非是受到汉语的影响,而是受到学习环境的诱导,致使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词汇运用错误,这些环境包括英语教材、英语教师和同学等。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使用模仿的方法来学习新的词汇、句型或语法,习惯性通过背诵来加深记忆与巩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思维定势。这种固定的思维定势固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英语语感,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但是在反复多次背诵同一句型之后,学生就有可能会过度使用,从而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写作方式,这些短句虽然语法准确无误,但是表达力有限。如:Miss Wang is a doctor who is tender。

3.缺乏语境意识。现阶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词汇的方法都是比较传统的单词记忆法,需要充足的精力与时间来记忆和掌握大量的英语单词。学生即便是记住了不少英语单词,也掌握了部分写作技巧与构思文章的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造句选句拔河英语语法或习惯,并且在使用时还会出现误用、错选、不合适和不地道等现象。原因在于中学生对词汇的掌握还停留在音、形、义的层次,并没有较强的语境意识,不少学生还习惯性运用汉语式英语,所以无法写作出较为优秀的文章,特别是对于英语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此类现象更为严重。

4.过渡概括知识。在中学英语写作过程中,过度概括指的是学生将所学习与掌握的语法规则应用到其他语境中。例如,学生在学习动词现在进行时,就知道大多数动词的现在进行时是通过词尾加ing构成的,于是就会将这一规则应用到所有动词的现在进行时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词都要使用正在进行时。就像一些表示状态和感觉的动词,一般不用进行时态,而是用一般现在时表示,例如:I hear someone singing。此外,对于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造词现象,也是由于对英语语法知识与构词法知识过度概括而导致的。

总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写作教学十分关键,而词汇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元,在写作过程中十分重要,要尽量避免词汇运用错误现象的出现。所以中学英语教师需要重视词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词汇运用的准确性与熟练性。

参考文献:

[1]凤娇.对母语在英语写作中词汇负迁移现象的思考[J].统计与管理,2015,02:163-164.

[2]杨小玲.初中英语写作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园,2015,08.

篇5:【写作】英语写作中词语的选择

摘 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的写作语法以及思维模式,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我们对它的了解程度不如汉语,这就造成了在英语写作练习中,大多数学生会根据汉语的语法以及思维进行翻译,严重影响学生英语写作内容表达的准确度以及句子的流利度。因此,要采用词块教学法克服母语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学生的英语写作负担,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写作;词块教学法;英语思维

词块教学法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还有利于英语教师任务的完成,基于此,国内外的大量学者以大学生以及高中生英语写作练习为研究项目,对英语词块教学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只是处于理论范围,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被实践,造成理论与实际教学不能进行有效结合。因此,必须加强英语写作词块教学法的实践运用,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关于写作词块的应用分析

词块在结构上包含词语还是句子、规范还是不规范、变化着的还是稳定不变化的、一串连续不断的词汇还是能用填充词进行隔开这四项基本特性。根据这些特性,词块被大致上分为四种:一是由不止一个单词构成的、形式上不能变化的固定短语,称为聚合词语。二是有固定不变的形式,且符合句子语法标准以及有确切意思的多种用途的单词组合,它一方面可以当作完整的句子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的开头,引出句子的中心思想,通常人们称这样的词块为习惯表达方式。三是短语限制结构。它是根据文章需要,由一些固定词以及词语组成的短语框架,能灵活地使用。四是句子构造型短语。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进行多次反复使用,为英语作文整体提供框架,使作文具有条理性。

二、英语写作练习中词块教学法的作用分析

1.提高了学生英语写作的语言表达准确性

许多学生英语写作受汉语模式的困扰,在写作时不能正确使用英语要求的规则,致使英语写作水平徘徊不前。例如,总是利用汉语的思维进行英语语言表达,英语中的主谓、动宾以及倒装等还是用汉语的语序书写,所以会导致很多错误。教师使用词块教学法,能让学生减少汉语思维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渐使用正确的英语写作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加强学生对英语写作的自觉性

学生在写英语作文的时候,使用教师教的一些常见词块,如,“neither…nor…”“To begin with”“Firstly…Secondly…Finally”“My viewpoint is…”等,将这些常见的词块加入文章中,构成文章的整体框架,使文章看起来更有技巧性,会加强学生对写英语作文的信心,在日后的英语写作练习中,会增加兴趣,自觉使用英语词块,在无形中增加对英语写作的自觉性。

3.提高作文成绩以及作文质量

学生在练习英语作文时,自身英语词量的缺乏,会阻碍作文整体质量的提升,可正确使用英语大量词块,增加文章的美感以及技巧性,如,使用“as far as _____(就sb而言)”,根据语境可以构成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as far as I can see”“as far as I know”等。进行文章的修饰,使文章的意思表达更加准确,文章思想自然表露,这样能提升英语文章质量,会增加英语作文的分数,进而提高整个学习成绩。英语词块是英语文章的亮点,在文章中,大量地使用词块,会让文章总体上脱离一般水平,向优秀文章迈进。

4.提高英语交际的运用能力

教师将常见的英语词块使用法教给学生,这些词块可以在形式上固定不变,如,“in a word”“ for example”“ right away”“as a result ”等,也可以在结构上灵活使用,如,“practise doing sth”“invite sb to do sth”等,在日常的交流中加入合适的单词,就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词块让学生逐渐从母语思维中走出,使用正确的英语写作技巧,并根据每个词块的使用技巧,特别是一些构造型短语,让文章特色更加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词块运用更加熟练,学生可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在与人进行实际的英语交流时,会发现英语口语能力也同样得到了提高,准确性更高。

探讨词块在英语写作练习中的实际运用,让英语写作词块教学法从理论走向实践,这对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意义。词块教学法的一些词组在内容以及形式上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特性,这些特性很容易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并加以运用,以此来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6:【写作】英语写作中词语的选择

TOEFL写作中词汇的选用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词汇量。所谓词汇量,从宏观出发指的是你所掌握的单词总数。比如说你为了参加托福考试,整日茶饭不思,大门不出在家苦苦求索,用无数大脑细胞换来的单词记忆量。这个首先保证的是你的阅读能力,当你看到这个单词的时候好像形同陌路,也有点似曾相识,但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你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如此一来,你做TOEFL阅读部分的时候,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了你对文章的认知程度。可是对于写作而言,这个单词量就要另当别论了,或许你可以有几万个单词在大脑里,可是谈到写作,就很难用单词量来衡量你的具体应用了;换句话说,你认识他们每一个人,但是他们是不是认识你就不好说了。

很多同学背单词的坚韧精神让我佩服不已,但一如既往地记忆的确很好,可是在写作方面还是有很多苦恼:一般是提笔忘字或者高级词汇的使用,还有就是句型过于简单罗列,使得整篇文章缺少亮点和层次感。想要避免提笔忘字,就要谈到词汇要怎么记忆了,纯粹的单词表记忆,破坏了单词之间的联系性,积累写作方面的单词,最好不要逐一地背单词表,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单词,彼此之间的联系太少。针对这一特点,市场上TOEFL写作类的图书都做了很多调整,经常在每篇范文之后附加了文章中好的词汇和短语,这样在你学习了范文的写法之后,再回味一下文章中的词汇精华,一举两得。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可以选择一些文字类新闻多一些的英文网站,Yahoo,MSN之类的就不错。通过阅读新闻来积累单词,首先很多社会新闻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构思素材,其次多元化的新闻,不容易产生死背单词的枯燥感。

关于高级词汇在TOEFL写作中的应用,我觉得要顺其自然。有些考生总是喜欢找一些级别高的单词,甚至是被人冷落的单词进行记忆,这就好像让莎士比亚去考托福一样,级别相差太多。我见过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因为记忆力还保持在茂盛期,所以偏爱这种类型的记忆;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你的单词量扩展得很好,基本可以参加GRE的考试,缺点就是牺牲太多时间,也会损害记忆能力。针对TOEFL考试,词汇上的升级其实也很简单,我们来看下边这个例子:

important  significant  magnificent

具体应用到句子中:

1.WTO is planning an important conference about commercial regulations。

2.It i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ety。

3.We have visited the magnificent Forbidden city。

这几个词大家都很熟悉,都有“重要,华丽”的意思。可是作为同级比较的形容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则是递进式的,其强调的重要或者华丽的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如果你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记忆,不但可以记牢这几个单词,而且可以得到如何应用的真谛。所以所谓的高级词汇的应用,要从基础开始,打好基础之后再进行积累,切忌操之过急。再来看看下边这

个例子:

Humility humiliate humiliated humiliating

这几个词汇都是由humility衍生出来的,但是意思大不相同,humility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叫做“谦卑”,和pride正好是反义词;而humiliate却是“使人蒙尘”的意思,humiliate和humiliating 一般口语使用偏多,指的是“感觉很丢脸,没有面子”。例如:I feel humiliated 或者 it is humiliating.有时候,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忆新单词和词组,都不如在已经掌握的单词中进行联想性的扩展来的有效和实惠。其实道理很简单,说一个东西好,很好,到非常好,相当好,甚至好到不能再好,这是一个纵向比较的记忆方法,按照级别的不同进行选择

性的记忆和使用。

我们再看看下边这个例子:

So amazing are these crewmembers that they have successfully accomplished space walk,what a briliant mission!

这句话是某英文网站对神舟七号的评价,这个属于句子的倒装,但是强调的内容是amazing。这个词意思很广泛,而且同义词也有很多,例如incredible, wonderful, 甚至unbelievable,这里用amazing是表示难以置信的好,类似incredible,是对太空行走这次任务完成的积极评价,这就是高级词汇的同等记忆了,这几个词都有“美妙,奇妙,难以置信”之类的意思,记忆的方法属于横向比较,也就是说,都是表示好到不能再好之类的意思,但

是好的方向不同,所以单词的选择会有区别。

托福写作中句子句型的使用

我们来看看句子吧。如果说单词是句子的灵魂,那句子就是文章的基石,而句型则是不同品质的基石,可以让整篇文章充满多样的色彩,读起来让人很有兴趣。虽然句型的变化很多,可是针对TOEFL文章的特点,一篇接近300字的议论文,IBT在注重文章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的同时,也需要文章有精彩的内容。可是文章篇幅有限,我们仅仅需要熟练地应用几

个不同的句型,就一定会给评分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句子中的修辞

我们看看下边的几个例句:

1.Knowledge will never lie。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这个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knowledge生命,形象化了知识的严谨性,同

时也避免了直接翻译的繁琐冗长。

2.That information comes very impressively to everyone in the job market。

那一信息使所有正在找工作的人为之一震。

这个句子也间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人性化了Information这个词,come可以把人们接

受信息的过程表达的更生动。

3.Confidence never fails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your entire life。

自信在你一生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个句子中never和fail表示双重否定,用以加强肯定的成分。

这几种句子中的修辞手法都可以使句子的意思表达起来更生动,让人读起来容易接受,同时也避免了直接翻译的很多缺点。

强调句的应用和举例说明

孔子《论语》中的这个经典语句可谓家喻户晓,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道出了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的特点。在托福中,这句话可以应用在关于friendship的文章,这句话直译过来说的是: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看你难道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吗?通过中文理解,我们知道这句话所强调的部分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开心”有很多词汇可以选择,常用的有happy和glad,高级一点的有enjoyable和pleasant,再高级一点的还有incredible和delightful。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可以使用it is 做一个强调句来凸显这句话的特点,例如:

It’s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from distant lands。

在这个句子中,除了deightful以外,其他句子成分都很平常,每个人都会写,所以即使是评卷人看到这个句子也不会觉得稀奇,那么作为强调句,恰好是delightful这个词,代表了一种发自心底的喜悦和开心,让读过这个句子的人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也就达到了强调句的作用。然而happy和glad也都有快乐之意,但是和delightful相比就显得不够级别了,明显高兴的程度不一样,delightful更能显示一种喜悦带来的兴奋,迎接千里迢迢来访的朋友这样的表达最恰当不过了。可以起到强调作用的句型结构有很多,我们能够用到的同

位语从句和倒装句都有这样的作用,例如:

It is an undeniable fact that human activities harm the Earth。

这句话中that后边引导的就是要强调的内容,即an undeniable fact.为了突出harm the

Earth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做成这样一个句子。

Only through effective measures can the government resolve the dispute。

这句话强调的就是only后边的effective measures,而且翻译过来是只有同过有效的措施,强调的唯一性,无二法门。

为什么要倒装

从字面上解释,倒装句子的特点就是把句子倒过来说,这样的解释过于直白但却很实际。根据英语句型结构特点,因为要强调才会选择去倒装。我们看看下边的两个例子:

1.So severe is this problem that we 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 take some feasible measures to

deal with it。

2.So amazing are these crewmembers that they have successfully accomplished space walk。

句子中划线的部分就是倒装结构的重点强调所在,关于倒装句的作用,前边已然讲过,这里就不多说了。在TOEFL的具体应用中,我们需要在写作实践里进行检验。

Only through education can we rise in the world。

Only by receiving education can we rise in the world。

从句什么时候使用

在托福写作中,从句句型还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常用的主语、宾语从句,定语从句,还有我们讲过的同位语从句。我见过的托福写作范文中,包括CBT和IBT的两类作文,段落中从句出现的频率都是很高的,尤其是第一段introduction中,一般做背景介绍的时候都会使用宾语从句,例如:some people claim that…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中,为了体现句式的变化,各种从句交替应用就显得很重要;即使在iBT导入了first draft的概念之后,对文章的内容要求也没有改变要求,需要体现完整性和统一性。有一点值得注意,从句虽好,但不宜过多重复,这就好像美酒虽好,但不要贪杯的道理一样。好钢用在刀刃上,从句的优点是简单句不能比拟的,但只有简单句结合从句,才能体现句子的多变性;也只有全部的句子都为主题句服务,文章的整体性才会更好的体现。以下是议论文写作中比较好的一些从句例子:

1.Many experts claim that people should positively participate in garbage recycle。

宾语从句,一般出现在首段背景介绍部分。

2.Horror movies, in which there might be bleeding and terrifying scenes, are not

recommended for children。

定语从句,一般在主体部分中比较常见,用以解释说明,达到简化句子的目的。

3.As long as you are a student, you should always behave yourself。

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比较常见的使用although或者though来引导,这里介绍一个使用as long as来引导的句子,这个例句可以解释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4.When it comes to psychology, most people believe that it is a behavioral study。

上一篇:徐舍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下一篇:学洋思心得